《屈原列传》阅读训练
《史记 屈原列传》《通鉴纪事本末 秦并六国》(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文段二:秦人伐楚,取八城。
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
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
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
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
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
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
……秦人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
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
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
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
”齐相曰:“不可。
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
”其人曰:“不然。
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
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
’”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
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
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
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
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
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基础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1-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基础训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第9课《屈原列传》基础训练一、语言知识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1)“离骚”者, 犹离忧也______________(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__(4)屈原既绌______________(5)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____(6)齐与楚从亲______________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其文约, 其辞微微:简约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 继承C.人穷则反本穷:困窘没有出路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3.下列各组句子中, 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 人之本也秦虎狼之国, 不可信B.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方正之不容也C.(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举贤以自佐而自令若是D.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4.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何故怀瑾握瑜, 而自令见放为B.邪曲之害公也屈原之作《离骚》C.顷襄王怒而迁之举类迩而见义远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口繁衍, 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 它们的称号就是氏。
本文中屈原的“屈”是“氏”而不是“姓”。
B.“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 “合众弱以攻一强”, 指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C.齐桓, 即齐桓公, 春秋五霸之一, 曾任管仲为相, 推行改革, 使国力强盛。
D.汤武, 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商汤曾武力推翻殷纣的统治, 周武王曾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 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 也就是心中有怨气, 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屈原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屈原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
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
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
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致:获得B.得时闻鼓吹者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婵娟:指月亮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
9.1 《屈原列传》—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9.1 屈原列传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属(shǔ)草稿惨怛(dá)帝喾(kù)靡(mǐ)不毕见B.餔(pǔ)其糟蝉蜕(tuì)滋垢(ɡòu)浊(zhuó)秽C.啜(chuò)其醨皭(jiào)然既绌(chù)温蠖(hù)D.被(pī)发憔(qiáo)悴濯淖(nào)罹(lí)难2.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左徒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
( )2.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效法屈原、宋玉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叙事诗。
全诗三百七十多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少有的。
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 )4.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是表示家族系统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种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便是氏。
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 )5.“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屈原被贬后任此职。
( )6.“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
后也用以泛指联合,或特指军事上的联盟战略。
( )3.下列加粗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内惑于郑袖身客死于秦B.冀幸君之一悟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D.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其后楚日以削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蝉蜕于浊秽②复释去张仪③厚币委质事楚④时秦昭王与楚婚⑤举贤以自佐⑥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⑧身客死于秦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D.①③⑧/④⑥/②/⑤⑦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7.下列对《屈原列传》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屈原列传(节选)》情境式默写训练
《屈原列传(节选)》情境式默写训练1.《屈原列传》中表达自己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遭诽谤的句子是“,”。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文笔简约而含蓄精深的句子是“,”。
3.《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极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8.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1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3.《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
”1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5.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
[自我校对]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其文约其辞微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离骚”者,犹离忧也。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09课 屈原列传(课堂检测)
《屈原列传》达标题一、基础知识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并释义。
(1)“离骚”者,犹离.忧也(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4)屈平既绌.(5)厚币委质.事楚(6)齐与楚从.亲(7)被.发行吟泽畔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B.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C.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邪曲之.害公也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以.浮游尘埃之外C.顷襄王怒而.迁之嚼然泥而.不滓者也D.战于.蓝田使于.齐,顾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项是()A.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D.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父母者,人之本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
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
《史记》载屈原与春申君曾任左徒。
B.大夫,古代官阶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古代医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间口传至今。
C.三间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昭、屈景三姓的事务,权力极大,屈原曾任此职D.币,在古代汉语中多指用作馈赠或祭祀的丝织品。
后引申为作为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一切值钱的财物。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6微训练 高考语文必选中古诗文课课练(16)《屈原列传》《苏武传》编辑篇
微训练高考语文必选中古诗文课课练(16)《屈原列传》《苏武传》通假字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人穷则反本③靡不毕见/信义安所见乎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屈平既绌⑥齐与楚从亲⑦乃令张仪详去秦⑧厚币委质事楚⑨亡走赵,赵不内⑩被发行吟泽畔⑪蹈其背以出血⑫畔主背亲⑬与旃毛并咽之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⑮空自苦亡人之地⑯因泣下沾衿⑰与武决去⑱前以降及物故古今异义词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②颜色憔悴③形容枯槁④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⑤汉亦留之以相当⑥以货物与常⑦虚心欲相待⑧皆为陛下所成就⑨兄弟亲近⑩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⑪武等实在词类活用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明道德之广崇③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④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⑥蝉蜕于浊秽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⑧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孺卿从祠河东后土/舆归营/空以身膏草野⑨得夜见汉使/剑斩虞常已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宜皆降之/反欲斗两主⑪单于壮其节特殊句式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为天下笑③方正之不容也④不凝滞于物⑤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⑥被发行吟泽畔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⑧见犯乃死,重负国⑨皆为陛下所成就⑩何以复加/何以汝为见⑪子卿尚复谁为乎⑫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参考答案……折叠书写…………………………………………………通假字①同“罹”,遭受②同“返”,返回③同“现”,显现,显示④同“旨”,意图、宗旨⑤同“黜”,指被罢免官职⑥同“纵”,合纵,联合抗秦⑦同“佯”,假装⑧同“贽”,见面礼⑨同“纳”,接纳⑩同“披”,披散⑪同“搯”,叩击,拍打⑫同“叛”,背叛⑬同“毡”,毛织的毡毯⑭同“弆”,收藏⑮同“无”,没有⑯同“襟”,衣襟⑰同“诀”,辞别、告别⑱同“已”,已经古今异义词①第二年②脸色,面容③外貌,模样④委婉得体⑤相抵⑥财物⑦诚心⑧栽培,提拔⑨亲近之臣⑩对长辈的尊称⑪确实存在词类活用①动词作名词,听觉②形容词作动词,阐明③形容词作名词,邪曲,品行不正的小人;方正,端方正直的人④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⑤形容词作动词,诋毁⑥名词作状语,蝉,像蝉那样;形容词作名词,浊秽,污秽的境地⑦形容词作名词,忠臣⑧名词作动词,雨,下;乳,生子;杖,执、拄;网,结网;檠,用檠矫正(弓弩);祠,祭祀;舆,用车载送;膏,滋润⑨名词作状语,夜,在夜里;剑,用剑⑩使动用法,归,使……回归;降,使……投降;斗,使……相斗⑪意动用法,认为……豪壮特殊句式①被动句,标志词:见、被②被动句,标志词:为③被动句,无标志词,“容”译为“为……所容”④被动句,标志词:于⑤宾语前置句,“自”分别是“为”和“佐”的宾语⑥省略句,“泽畔”前省略了介词“于”;状语后置句,“(于)泽畔”为后置状语⑦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⑧被动句,标志词:见⑨被动句,标志词:为……所⑩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汝”是动词“见”的宾语⑪宾语前置句,介词“为”的宾语前置⑫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名句默写(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创作《离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9 屈原列传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司马迁与班固,常常被联系在一起,合称“班马”,就如他们的著作《史记》《汉书》被合称为“史汉”一样。
司马迁及其《史记》,已有诸多褒赞。
( )。
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与开展,对简练、晓畅的《汉书》,被读书人大为推崇。
比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都酷爱《汉书》,明朝的几个皇帝对《汉书》也爱不释手,可以说,在众多《汉书》爱好者中,明朝的粉丝级别是最高的。
1.下列在文段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A.然而,班固的《汉书》却遭受各家的攻讦,后代大多数读书人对他并不认同B.虽然《汉书》与《史记》齐名,但是《汉书》的认同度比《史记》要低C.班固的《汉书》,虽然后人有些微词,但仍得到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D.虽然对《汉书》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大多数读书人还是表示认同答案:C解析:从后文“大为推崇”可以排除A、B两项。
D项,“甚至有些嗤之以鼻”,语境中没有这个意思。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有以下两种修改方法,你觉得哪一种修改更好?请说明理由。
①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读书人对简练、晓畅的《汉书》大为推崇。
②唐宋之际,随着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深入,简练、晓畅的《汉书》受到了读书人的大力推崇。
参考答案:(1)选择①。
首先修改了语序不当的问题;其次,对于缺少主语的问题,去掉“被”,让“读书人”作主语,与后文所陈述的话题一致。
(2)选择②。
首先修改了语序不当的问题;其次,对于缺少主语的问题,去掉“对”,让“《汉书》”作主语,与上文的话题《汉书》一致。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缺少主语。
3.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文言现象总结)
❖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楚怀王贪心因而听信了张
遂绝齐,使使如秦 仪的话,就同齐国绝交了,
受地。张仪诈之曰: 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商於六
“仪与王约六里, 百里土地。张仪骗楚使说:
不闻六百里。”
“我与楚王约定只割让六
❖ 楚使怒去,归告怀 王。怀王怒,大兴
里的地方,没有听说有六 百里。”
师伐秦。
❖ 楚国的使者愤怒地离开秦
❖
明年,秦割汉中地 与楚以和。楚王曰:❖ “不愿得地,愿得 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 地,臣请往如楚。”
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一带 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楚王 说:“不愿意得地,愿意得 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仅听 了说:“用一个张仪抵汉中 的土地,请您让我到楚国 去。”
❖
如楚,又因厚币用 事者臣靳尚,而设 诡辩于怀王之宠姬 郑袖。怀王竟听郑 袖,复释去张仪。
❖
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 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 前编造谎言。怀王终于听信 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
❖ 是时屈原既疏,不 ❖ 这时候,屈平已被怀王
复在位,使于齐, 疏远,不再在原来的职
顾反,谏怀王曰: 位上。出使到了齐国;
“何不杀张仪?” 回到楚国以后,进谏怀
怀王悔,追张仪, 王说:“为什么不杀张
平伐其功,曰:以为 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
‘非我莫能为’也。” 令制度定出来,屈平就夸耀他
❖ 王怒而疏屈平。
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 谁能制定出法令了’。”
❖ 楚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平。
当堂训练
❖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2争宠而心害其能。 ❖ 3屈平属草稿未定 ❖ 4因谗之曰 ❖ 5平伐其功 ❖ 6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列传》走进高考训练(学生版)
《屈原列传》走进高考训练(学生版)特别小练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
离,别也。
骚,愁也。
经,径也。
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
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
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请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
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
(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A.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B.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C.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D.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参考译文屈原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经》。
离,是别的意思。
骚,是愁的意思。
经,是途径。
这三个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离开朝廷,虽心中忧虑,却仍沿着正道前行,用国风的方式劝谏国君。
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
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
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趁势就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扣留了怀王,不让他回去。
怀王最终客死在秦国。
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
屈原被流放在荒远地区,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来证明自己的冤屈,却最终不能被明察。
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长久地生活在污浊的世上,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曹尧德《屈原传 怀石投江》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怀石投江①曹尧德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
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
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
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
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
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权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
响动将小媭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媭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
”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
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
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
其时小媭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
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
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
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
屈原列传第三段挖空训练(答案版)
屈原列传第三段(挖空训练)答案版屈平疾(嫌怨,痛心)王听(动作名,听觉)之(取独)不聪也,谗谄(动作名,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之蔽明也,邪曲(形作名,邪恶、不公正的人)之害公(国家)也,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的君子)之不容(表被动、不被接纳)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通“罹”,遭遇)忧也(判断句)。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判断句)。
人穷(古今异义,处境艰难)则反(“返”,返回、追念)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忧伤,悲苦),未尝不呼父母也。
【翻译】:屈原痛心怀王的听觉不够灵敏,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蒙蔽圣明的君主,邪恶、不公正的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被接纳,所以忧郁愁苦深沉思索,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痛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不曾不叫父母。
屈平正(使动,使…端正)道直(使动,使…正直)行,竭忠尽智,以事(侍奉)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被,表被动)疑,忠而(表转折)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取独)作《离骚》,盖(表顺承说明原因,原来是)自(由、从)怨生(引发、产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度,无节制),《小雅》怨诽而不乱。
【翻译】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若(像)《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名作状,向上)称(称道)帝喾,下(名作状,向下)道(提到)齐桓,中(名作状,在中间)述汤、武,以(来,表目的)刺(讥讽、讽刺)世事。
明(形作动,阐明)道德之广崇(广大崇高),治乱之条贯(条理、道理),靡(没有,不)不毕(全、都)见(通“现”,体现)。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屈原列传一、用点拼音单词1.属()草稿未定2.谗谄()之蔽明也3.惨怛()4.谗人间()之5.帝喾()6.濯淖()7.()然8.滓()9.从()亲10.商于()之地11.屈()12.靳()尚(2)(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4)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被处罚(6)是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濯淖污泥之中8.厚币委质事楚9.被发行吟泽畔三、解释多义词1.属曲平家的草案仍在等待中()/国家被征服,家庭被打破()/家庭被写在作文中()/名字属于老师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吾属今为之虏矣()/神情与苏、黄所不属()2.伐每下一次命令,都要进行一次均衡的进攻。
秦朝要攻打齐国。
南山砍柴烧炭。
五霸的进攻。
向军队进攻,然后进攻敌人。
用语言和文字攻击敌人。
稀疏的王怒而疏屈平()/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论积贮疏()/十三经注疏()4.离那些“离骚”的人仍然担心离别/离别恒/如果有任何违反离别的行为,最好不要计划离别/多情自古以来就伤害了离别()。
5.父母者,人之本也()/本末倒置()/今背本而趋末()/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在冀州之南()/己后典籍皆为板本()/今存其本不忍废()/用芽者自从本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臣本布衣()/抑本其成败之迹()6.志虽然它可以与日月争光()/一篇文章中的三支之言()/博学而坚强的支()/它的支是干净的,它的行为是廉价的()/聊斋志异()/向基宣支()7。
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如削葱根()/璧有瑕,请指示王()/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哙遂入??头发上指()/指通豫南()8.闻能诽谤和嘲笑城邦,能听到少数人的耳朵的人在我之前就出生了,他的听觉方式在我之前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9《屈原列传》检测训练卷+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率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Ⅰ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迁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赠建武军节度。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遂取楚之汉中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稿。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列传 训练
(1)明于治乱 (2)争宠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属草稿未定 (4)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5)谗谄之蔽明也: (6)邪曲之害公也 (7)方正之不容也 (8)犹离忧也 (9)《国风》好色而不淫 (10)明道德之广崇 (11)其文约,其辞微 (12)厚币委质事楚 (13)时秦昭王与楚婚
• • • • • • • • • • • • • •
• (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屈原光明正大,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 慧来辅助君主,结果遭到小人的离间,他的处境 可以说是困难到了极点。诚挚笃厚却被怀疑,忠 心耿耿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 (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 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 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能, 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能的人来 辅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 一件。
(14)秦虎狼之国 (15)赵不内 (16)楚人既咎子兰 (17)屈平既嫉之 (18)其存君兴国 (19)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2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2)身客死于秦 (2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4)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25)悲其志 痛惜 (26)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27)同死生,轻去就
• • • • • •
解释字义 1皆谦而礼交之 2厚币委质事 3明道德之广崇 4方正之不容也 5谗谄之蔽明也
• • • • • • • • •
1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2其文约,其辞微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句式:1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遂绝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
..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
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
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
..,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从本文看左徒官位在楚国是较高的,是楚国内政外交的一个主要负责人。
B.大(dà)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C.《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叙事诗,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帝喾(kù),黄帝的曾孙,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气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参考答案:
1.D
解析:“图议国事”是动宾关系,不能拆开,排除B、C两项。
“宾客”是“接遇”的宾语,不能拆开,排除A项。
2.C
解析:C项,《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而非叙事诗。
3.B
解析:B项,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4.(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
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还不被宽容。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
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
他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的辞令。
在朝廷内与楚王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楚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
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屈原写好了草稿,还没有定稿。
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
于是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别人都做不出来’呢。
”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长诗《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
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
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气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气所引起的。
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离骚》)对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的描绘,无不生动鲜明。
他的文笔简练,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向高洁,他的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
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
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还不被宽容。
他虽身陷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
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
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