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
沈阳师范大学858基础生态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8科目名称:基础生态学适用专业:生态学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修订日期:2020年9月《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理论分析相关问题的一定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试题分数、题型比例: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其中:名词解释约20%简答题约50%研究题约10%综述题约2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绪论1.理解生态学的定义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3.掌握生态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个体生态学1. 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 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3. 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等的概念4. 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三、种群生态学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特征2.掌握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3.了解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4.熟悉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方法5.掌握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增长的数学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6. 了解种间相互作用类型7. 理解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作用的数学模型8. 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9. 掌握捕食作用的相关内容10.熟悉协同进化的原理和意义11.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12.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13.掌握种内种间关系的主要理论14. 灵活应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群落生态学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掌握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4.熟悉群落中物种间的营养关系5.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
基础生态学复习提纲
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海克尔,1866)生态学研究对象: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3类生态学发展阶段: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英美、法-瑞、北欧、前苏联学派)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生物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也称为生存条件。
生境:所以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环境类型:大环境: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小环境:微环境、内环境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80~710nm BO波长的辐射能。
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C4植物的光补偿点低于C3 植物,光饱和点高于C3 植物。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阳性植物: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全日照的70%以上)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全日照的5-20%) 耐荫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了:是指环境要素屮对生物起作用的因了,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
分类:按其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按有无生命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按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值约因了、非密度值约因了按其稳定性:稳定因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性:环境中各种纶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主导因子作用: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了的要求不同。
4)不町替代性和互补性: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冇重要性,但是局部是能补偿的。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牛态因子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有时还要经过儿个中间因子环境因了: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冇的环境要素,是自然存在的,不一定对生物产生直接影响。
2、环境对牛•物的作用:⑴环境对住物的作用⑵牛物对环境的反作用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李比希最小因了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了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元素。
2)谢尔福德耐受定理: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和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吋,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限制因子和限制作用:生态因子屮对生物生长、发冇、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第二章能量坏境1、光质的牛态作用及牛:物的适应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即380-760 nm波长的辐射能,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吸收最强的光谱部分分别在640nm〜660nm波长的红光和430〜450nm波长的蓝紫光,红光对糖的合成冇利,蓝紫光对蛋白质的合成冇利。
长波光抑制植物的加粗生长,促进高生长。
m 波光相反。
短波光有杀菌作用,长波光是地表热量的直接来源。
2、光照强度的牛态作用及牛:物的适应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索,但能合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称黄化现象。
2016年暨南大学714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
2016年暨南大学714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7-28)暨南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已成为一门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要求考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前沿,熟悉生态学的热点问题,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认识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1.生态学概论;(a)生态学的定义(b)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2.生物与环境;(a)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c)生物适应性3.种群及其基本特征;(a)种群的概念(b)生态位的概念及其生态学意义(c)生物多样性(d)种群竞争关系、分布规律和密度调节4.群落生态学;(a)生物群落的概念(b)群落组成和结构(b)群落变化演替及其发生机制5.生态系统生态学(a)生态系统单元的基本组成和特征(b)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和相互关系(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6.全球变化生态学;(a)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c)生态学与资源环境问题(d)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30~40%)填空题(20~30%)简答题(30~50%)论述题(30~60%)五、主要参考书目孙儒泳、李庆芬、刘翠娟、娄安如编著.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16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一)名词解释1.考研名师解析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
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水产考研 基础生态学复习纲要_复习重点
生态学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五. 生态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和原地实验等不同方法。
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考察特定种群或群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的关系。
首先有一个划定生境边界的问题,然后在确定的种群或群落生存活动空间范围内,进行种群行为或群落结构与生境各种条件相互作用的观察记录。
野外考察种群或群落的特征和记录、测量生境的条件特征,不可能在原地内进行普遍的观测,只能通过适合于各类生物的规范化抽样调查方法。
如动物种群调查中取样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去除取样法等。
植物种群和群落调查中的取样法有样方法、无样地取样法、相邻格子取样法等。
样地或样本的大小、数量和空间配置,都要符合统计学原理,保证得到的数据能反映总体特征。
定位观测:定位观测是考察某个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环境关系在时间上变化。
定位观测先要设立一块可供长期观测的固定样地,样地必须能反映所研究的种群或群落及其生境的整体特征。
定位观测时间,决定于研究对象和目的。
若是观测微生物种群,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即可,若观测群落演替,则需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原地实验:原地实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采取某些措施获得有关某个因素的变化对种群或群落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野外森林、草地群落中,认为去除其或引进某个种群,观测该种群对群落和生境的影响;在自然保护区,人为地对森林进行疏伐,以观测某些阳性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的生长。
受控实验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如如所谓“微宇宙”(microcosm)模拟系统是在人工气候室或人工水族箱中建立自然的生态系统的模拟系统。
第二章海洋非生物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一、环境概述二、生态因子及其作用三、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一、环境概述环境: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
生态学(第三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二章:简述光的生态作用,生物如何适应?1、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强是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适宜的光照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发育.光强和体色也有一定的关系.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光补偿点: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海洋植物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就是所谓的补偿点.阳地〔阳生或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隐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阴地〔阴生或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潮湿、背阴的地方或林下.耐阴性植物: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阴蔽,或是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的遮荫.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生物和许多周期现象是受日照长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中间性植物: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哺乳动物的繁殖和换毛长日照动物:在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后代.如雪貂、野兔.短日照动物: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如绵羊、山羊和鹿.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有何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度;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很好的溶剂;水是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原料;缓和调节体温;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X度,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就植物而言,水分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一个最高,最适,最低的三基点.只有处于最适X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降水在地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主要因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所致.〔1〕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适应方式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机械组织不发达或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且薄而长,以增加光合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2〕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陆生植物的水平衡调节机制形态适应:发达的根系;叶面小;单子叶植物中一些具扇状的运动细胞,可使叶面卷曲.具发达的贮水组织.生理适应:原生质的渗透浓度高,高渗透压使植物根系能够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不至于发生反渗透现象使植物失水.<1>水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渗透压调节可以先至体表对盐类和水的通透性,通过逆浓度梯度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盐类和水分,改变所排出的尿和粪便的浓度和梯度.<2>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形态适应:减小皮肤的透水性、减少身体的表面蒸发、减少呼吸失水、减少排泄失水.行为适应:动物的昼伏夜出,迁移,季节性迁徙,暴发性迁徙.生理适应:利用代谢水.土壤的生态作用有哪些?3种耐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质元素和水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气.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如分解过程、固氮过程>.1、聚盐性植物:能适应在强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把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2、泌盐性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与聚盐性植物一样是很大的,但是他们吸进体内的盐分并不积累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弥补的分泌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3、不透盐性植物:这种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所以他们虽然生长在盐碱土中,但在一定盐分浓度的土壤溶液里,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简述生态因子的特征与其限制作用.生态因子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对环境来说,主导因子的改变会使环境的全部生态关系发生改变,使综合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对生物来说,主导因子的存在与否和数量变化会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的改变.直接性和间接性;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限制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Shelford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和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X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X围就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什么是有效积温?什么是阿伦定律?什么是贝斯曼定律?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短变小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适应.贝格曼规律:生活在寒冷气候地区的同类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趋向于大,而在温暖气候地区生活者体形则趋向于小.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的散热量相对较少.第三章: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特征?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变动的;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3类:均匀的,随机的,成群的.什么是种群的年龄结构?什么是种群的性别比?年龄结构:种群内各年龄群〔龄期〕数量与整个种群数量的比率.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体相似的结构.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性比〔sex ratio〕:指的是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简述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增长.季节消长: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应区别年内〔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种群的波动:多数种群不会在平衡密度稳定下来,而是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不规则波动:由环境因子特别是气候的随机变化引起;小型、短寿命物种的变化大周期性波动:通常由捕食或食草作用导致的延缓的密度制约造成;可能发生在食物链的不同营养级中,但食草动物和食物的变化最基础.种群的爆发: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种群都可能爆发.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种群的衰落和消亡: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数量出现持久性下降的现象.第四章:什么是生长与发育的定义和特点?生长:生物体生物物质的增加;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发育:伴随生长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代相似的性成熟的个体.寿命短,通常少于一年长,通常大于一年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第五章:什么是种内关系的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X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变化,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致的.Y=W*d=K i-3/2自疏法则随着播种密度的提高,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率,也影响到植株的存活率.lgW=lgc-a*lgd第六章: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与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特征:具有一定的外貌;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形成群落环境;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X围.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增加交错区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数量.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一、生物因素竞争和捕食对群落结构的作用最为显著.竞争导致了生态位分化.捕食对群落结构形成的作用,要看捕食者是泛化种还是特化种.泛化种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捕食提高多样性;过捕多样性降低.二、干扰干扰造成群落的缺口层以后,有的在没有继续干扰的条件下会逐渐地恢复,但缺口也可能被周围群落的任何一个种侵入和占有,并发展为优势者,哪一种是优胜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这可称为对缺口的抽彩式竞争.中度干扰学说:1、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使多样性较低;2、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级期,多样性也不很高;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三、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与其复杂性.包括: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生物空间异质性.四、岛屿与群落组成和结构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称为岛屿效应,因为岛屿处于隔离状态,其迁入和迁出的强度低于周围连续的大陆.大岛具有较多物种数是含有较多的生境的简单反映,即生境多样性导致物种多样性.简述是群落的性质.机体论观点: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个体论观点:群落仅仅是一种人为划分的,偶然的生物组合.什么是优势种?什么是建群种?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什么是生活型谱?数量特征:多度:是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植物群落中植物种间的个体数量对比关系,可通过各个种的多度来确定.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密度的倒数为每株植物所占的单位面积.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频度:指某个物种在调查X围内出现的频率.高度:是测量植物体体长的一个指标.重量:是用来衡量种群生物量或现存量多少的指标.体积:是生物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生活型谱:某地区或群落中各类生活型所占百分数,并把结果列成图表.高位芽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群落所在地的气候温热多湿,更新部分暴露于外界不会遭到低温和干燥气候的危害;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地下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环境比较冷、湿;1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气候比较干旱.什么是群落的外貌?什么是群落的季相?群落的外貌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 也是区别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第七章:简述群落演替与其类型.群落演替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序过程,所以往往能够预测群落的演替过程.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明显的变动.这种变动也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一般称为波动.简述三种顶极群落演替理论的特点.单元顶极学说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物种组合稳定>,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演替顶极;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多元顶极学说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顶极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顶极-格局学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地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第八章:简述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他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以简单的无机物质为原料制造各种有机物质,不进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以与人类食物和能量的来源,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分.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作用,且许多消费者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的尸体将会堆积成灾,物质不能循环,生态系统也将不复存在.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金字塔?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食物网:各种生物成分通过食物传递关系存在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类似一X 无形之网把所有生物都包含在内,使它们彼此间都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称食物网.营养级:处于食物链的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生态金字塔: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能量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别为生物量、能量和数量金字塔.什么是负反馈和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或保持平衡,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态,这种状态是靠自我调节来实现的.第九章:概括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简述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1、收获量测定法烘干至恒重,然后以每年每平方米的干物质重量来表示.取样测定干物质的热量,并将生物量换算为g / <m2·a>.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用三个玻璃瓶,其中一个用黑胶布包上,在包以铅箔.从待测的水体深度取水,保留一瓶初始瓶以测定水中原来溶氧量.3、CO2 测定法用塑料帐将群落的一部分罩住,测定进入和抽出空气中CO2 含量.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把放射性14C 以碳酸盐的形式,放入含有自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短时间培养,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5、叶绿素提取法通过薄膜将自来水进行过滤,然后用丙酮提取,将丙酮提出物在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光吸收,再通过计算,换算为每平方米含叶绿素多少克.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1〕用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用摄食量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P=A-R=<C-FU>-R C: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A:被同化能量,FU:排泄物,R:呼吸量〔2〕用个体的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生物量表示净生产:P=Pg+PrPr:生殖后代的生产量,Pg:个体增重第十章:简述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物质循环中生物的作用各种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几种主要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C循环和N循环〕,沉积型循环〔P-S循环〕简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特点.氮循环:固氮;氨化;同化;反硝化;硝化。
广东专升本生态基础学考试大纲
广东专升本生态基础学考试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东专升本生态基础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和内容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危害-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和措施3.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产生原因和危害-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4.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二、考试形式和要求1. 考试形式:- 选择题:占总分的70%,考查考生对生态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主观题:占总分的30%,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考查考生对生态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应用能力2. 考试要求:- 考生需熟练掌握生态基础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维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考生需具备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考生需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注重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三、考试评分标准1. 选择题评分:- 答对题目得分,答错或不答均不得分- 每道选择题的分值相等,根据全卷情况进行百分比换算2. 主观题评分:- 简答题:针对问题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重点突出,语言表达准确清晰- 论述题:提出观点、论据分析和结论总结,展现对生态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文理通顺,得分依据主观评分标准打分四、备考建议1. 阅读生态学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并掌握重点难点内容2. 多做练习题,培养解题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考试的应对能力3. 注重环境问题的实践与应用,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4. 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生态伦理观念,关注社会环境问题,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措施总结:广东专升本生态基础学考试大纲内容丰富,涵盖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维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查考生对生态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生态学---复习提纲
二、密度效应、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 二、密度效应、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 法则的定义(掌握)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 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 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 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 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这个法则称为最 后产量恒值法则。
五、种群的增长模型(理解)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五、种群调节学说(了解) 气候学派 生物学派 自动调节学说
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
一、生活史、生长、发育、繁殖、扩散的定义(掌握) 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出生、 生长、发育、繁殖、扩散等)称为生活史。 生长:生物体生物物质增加或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过程。 发育:伴随着生长过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 从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代相似的性成熟的个体,这个总的转 变过程叫做发育。 繁殖:有机体生产出与自己相似后代的现象。 扩散: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的 过程。
六、繁殖格局(繁殖次数、生活年限与繁 殖),R 殖),R-、C-、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动植 物的性选择(理解) 七、r选择和K 七、r选择和K选择的特点比较(掌握)
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一、种内与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掌握) 种内主要关系:密度效应、动植物性行为 (植物的性别系统和动物的婚配制度)、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种间主要关系: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 共生、中性作用、竞争、偏害作用、寄生 作用、捕食作用。
三、植物的性别系统、动物的婚配制度(了解) 四、领域的定义,领域性的概括性原理(掌握) 领域: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 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领域性的概括性原理:(1 领域性的概括性原理:(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 的体重而扩大,领域大小必须以能保证供应足够 的食物资源为前提,动物越大,需要资源越多, 领域面积也就越大。(2 领域面积也就越大。(2)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 影响,肉食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草食 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3) 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3 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 而变化。
环境生态学基础复习大纲
环境生态学基础复习大纲环境生态学基础复习大纲第一章诸论1、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态支持系统两个部分。
2、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A.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B.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C.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
3、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B.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C.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4、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5、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趋势: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F.生态系统管理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6、生态学的基本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环境与生物1、生物种的概念: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2、生物的进化:生物是环境中的生物,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
生命的存在过程就是不断适应新环境、改变新环境的过程,形成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补偿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3、生物的协同进化: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
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也就是“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态学考试大纲
《生态学》(841)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以来,它已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灵活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成对名词辨析、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4 种类型。
一、考试内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二)生物与环境1.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 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3. 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三)种群生态学1.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2.种群空间分布特征3.种群密度的估计4.种群的动态5、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6、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7、种群的调节(四)群落生态学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2.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4.群落的动态:形成与演替5.群落的分类与排序6.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4.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5. 生态系统的发育6. 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六)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七)应用生态学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应用3. 全球变化:概念、原因、生态学潜在风险4. 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5. 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二、考试要求(一)绪论1. 理解生态学的主要定义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二)生物与环境1. 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 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3. 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4. 熟练掌握光、温度、水、土壤、大气CO2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特点5. 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三)种群生态学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2.了解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3.熟练掌握种群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4.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5. 熟练掌握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6. 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7.熟练掌握协同进化的原理及不同类型种间的协同进化作用关系8.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9.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10.灵活运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和解决种群生态学问题(四)群落生态学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4.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5.熟练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6.熟练掌握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7、了解群落生态位、排序和聚类分析的一般方法8. 掌握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9、灵活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演替、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问题(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 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2. 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3. 熟悉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和基本模式4. 熟练掌握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测定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方法5.掌握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6.熟练掌握水、碳、氮、磷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与主要特点7. 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收支特点8.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8.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9. 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10、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分析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中的生态问题(六)景观生态学1.了解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等级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4.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生态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七)应用生态学1. 熟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的价值、保护途径3. 掌握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其减缓途径4. 熟练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主要技术5. 了解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三、主要参考书目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华中农业大学804《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4《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生态学基础农学、植保、生物学、园林、资源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研究生物与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其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生命体系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
二、考试基本要求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生态学过程,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用生态学的观点,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产生及发展,生态学的分支、应用领域和生态学学科体系;2.掌握生态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对生物的作用规律,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及生物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组织分配形式及合理开发途径。
3.掌握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规律,种群的相互作用及动态调节规律,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发展演替规律,种群、群落原理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掌握系统、生态系统及系统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认识生物圈及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5.掌握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等基本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注意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际应用。
•6.掌握生态学各领域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前沿,生态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成果及方法。
三、复习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概念、产生及发展(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基本观点第二章生态系统(一) 系统的概念及系统分析(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三)一般生态系统认识第三章生物与环境(一)环境与生态因子(二)光、温、水、土、气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机制(三)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规律第四章种群生态(一)生物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二)生物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三)种群的种内、种间关系第五章群落生态(一)生物群落的概念及性质(二)生物群落的组成及数量特征(三)群落结构(四)群落演替(五)生物多样性第六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二)能量流动渠道(三)能量流动过程(四)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第七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二)几种重要元素或物质的循环(三)物质循环的环境问题第八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信息流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三)信息流的人工调控第九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三)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第十章生态系统的调控(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及稳态机制(二)生态平衡及其人工调控第十一章生态学的应用(一)景观生态学(二)污染生态学(三)生态工程与生态农业(四)人类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四、参考教材曹凑贵主编,《生态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李博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生态学复习大纲
生态学复习大纲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总要求: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生态学过程,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用生态学的观点,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复习考试内容:一、绪论「要求」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及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生态学(2)种群生态学(3)群落生态学(4)生态系统生态学(5)景观生态学(6)全球生态学●种群的自然调节在环境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有保持稳定的趋势。
一个种群所栖环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承载一定数量的生物,承载量接近饱和时,如果种群数量(密度)再增加,增长率则会下降乃至出现负值,使种群数量减少;而当种群数量(密度)减少到一定限度时,增长率会再度上升,最终使种群数量达到该环境允许的稳定水平。
对种群自然调节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例如,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量和林业采伐量,可保证在不伤及生物资源再生能力的前提下取得最佳产量。
● 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常见的是:①食物链。
在食物链中,居于相邻环节的两物种的数量比例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
如捕食者的生存依赖于被捕食者,其数量也受被捕食者的制约;而被捕食者的生存和数量也同样受捕食者的制约。
两者间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②竞争。
物种间常因利用同一资源而发生竞争:如植物间争光、争空间、争水、争土壤养分;动物间争食物、争栖居地等。
在长期进化中、竞争促进了物种的生态特性的分化,结果使竞争关系得到缓和,并使生物群落产生出一定的结构。
例如森林中既有高大喜阳的乔木,又有矮小耐阴的灌木,各得其所;林中动物或有昼出夜出之分,或有食性差异,互不相扰。
《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
《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基础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分支学科。
《基础生态学》是高等院校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其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目标1、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2、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3、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及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结构A、B卷共三个题型:词语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3、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四、考查内容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生态学的历史发展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生物与环境2、能量环境3、物质环境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3、生活史对策4、种内与种间关系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1、群落的组成与结构2、群落的动态3、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第四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第五部分应用生态学1、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2、人口与资源问题3、农业生态学第六部分现代生态学的发展1、分子生态学2、景观生态学五、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基础生态学》(第3版),牛翠娟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参考资料:《生态学:概念与应用》(英文版),Molles,科学出版社,2001年。
《动物生态学原理》,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基础生态学》,E.p.Odu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年。
《植物群落学》,王伯荪,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生态学复习大纲
一、绪论1.生态系统的四条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2.环境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4.生态学与环境生态学的区别1)定义不同: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而环境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范围不同: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新分支,是属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而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3)研究内容不同: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研究内容侧重点不同,它侧重研究人类干扰下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自身的一系列变化,也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5.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主要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研究判断;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保护的措施和技术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二、生物与环境1.生物种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2.协同进化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
生物的协同进化有以下4种情况:1)昆虫和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如甘蓝分泌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防治昆虫接近。
生态学复习大纲
生态学复习大纲生态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 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重点掌握)2. 生态学形成与发展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掌握)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的类型及作用特点(重点掌握)2、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4、生态因子作用规律: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重点掌握)第二节能量环境1、光照和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2、光质、光强、光周期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光质、光强、光周期的适应(重点掌握)4、温度的生态作用,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5、生物对极端低温、极端高温的适应(重点掌握)6、根据生物对光、温的反应规律进行引种驯化第三节物质环境1、水的分布、形态及水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淡水和海水、对干旱和湿润水环境的适应3、大气的生态作用和植物对光合生态效应4、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主要概念环境、生态因子、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限制因子、生态幅、驯化、内稳态、光合有效辐射、春化、气候驯化、发育阈温度、有效积温、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问答思考题1. 如何根据工作的需要对生态因子进行分类?2. 生态因子作用有什么特点?3. 如何分析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4. 光的什么特征对植物产生影响?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5. 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是如何适应极端温度条件的?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一节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的概念(重点掌握)2、种群的特征:时空、遗传和数量特征(重点掌握)3、种群的各种参数:种群大小、种群密度、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重点掌握)4、种群的动态:种群增长、季节消长、种群波动、种群波动、种群的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灭亡、生态入侵5、种群增长模型6、种群调节机制(重点掌握)第二节生活史对策1、生活史的相关概念2、生物的能量分配与权衡3、r-选择和K-选择(重点掌握)4、C-S-R对策5、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方式第三节种内与种间关系1. 种内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2. 种间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3. 种间关系的类型和协同进化主要概念种群、内分布型、年龄结构、性比、生态入侵、内禀增长率、生活史、生殖对策、r-选择、K-选择、他感作用、竞争、捕食、共生、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竞争释放、性状替换、协同进化问答思考题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种群分布型有几种?2. 种群调节机制理论如何?3. 什么是最小可存活种群,说明其在生物保护中的应用。
08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doc
专升本考试《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生态学基础》是报考园林、城市规划、水保专业专升木考试的考试科冃Z一。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该科冃考试复习范围和相关耍求,特制定木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掌握生态学不同时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并能例举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掌握环境和生态因子的概念,了解生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掌握其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掌握主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
1、生物与环境掌握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理解生物与环境Z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能量环境(光因子、温度因子)了解地球上光照的光质、光强度、光周期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光照强度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了解地球上温度的分布,掌握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3、物质环境(水因子、大气因子、土壤因子)了解水圈和地球上水的分布,掌握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与水的关系。
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理解其对生物的影响。
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掌握种内种间关系的类型及相关基本原理,理解生态对策及协同进化。
掌握种群与环境的关系及对环境的适应。
1.种群动态(1)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密度和大小。
2.种内关系(1)密度效应(2)化感作用3.种间关系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动态和协同进化两个方而。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竞争、偏害作用(化感作用)、寄生、捕食、食草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等重耍概念。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和结构特征,以及我国陆地上主要生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理解生物群落发生和演替的基本过程,了解生物群落的主耍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屮国植物群落的分类体系。
1.生物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的多种定义。
2.群落的种类组成3.群落的结构空间结构(水平与垂直结构):镶嵌、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成层现象; 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生态学(第三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态学定义: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得科学。
第二章:简述光得生态作用,生物如何适应?1、光强对生物得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得作用光强就是光合作用能量得来源,适宜得光照能促进细胞得增大与分化,影响细胞得分裂与伸长,促进组织与器官得分化,制约器官得生长与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与组织保持发育上得正常比例。
光照强度影响动物得发育。
光强与体色也有一定得关系。
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在水中得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
光补偿点:光得穿透性限制着海洋植物得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得透光带内,植物得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在透光带得下部,植物得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得呼吸消耗相平衡,就就是所谓得补偿点。
阳地(阳生或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隐蔽与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得植物。
阴地(阴生或阴性)植物:在较弱得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得植物。
潮湿、背阴得地方或林下。
耐阴性植物: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得阴蔽,或就是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得遮荫。
日照长度得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得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得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得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与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得对日照长度变化得反应方式,这就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得光周期现象。
生物与许多周期现象就是受日照长短控制得,光周期就是生命活动得定时器与启动器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得植物。
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得植物,一般需要较长得黑暗才能开花。
中间性植物: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哺乳动物得繁殖与换毛长日照动物:在温带与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得季节繁殖后代。
如雪貂、野兔。
短日照动物: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得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与进行繁殖。
如绵羊、山羊与鹿。
温度对生物作用得“三基点”与积温在农业生产上与虫害预报有何意义?预测生物发生得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得北界;预测害虫来年得发生程度;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包含以下内容:
1. 生态学概述
- 生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关键概念:生态位、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
3. 物种和种群
- 物种的概念和分类
- 种群的概念和属性
- 种群动态: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等
4. 生物群落
- 生物群落的定义和分类
- 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 生物群落演替:植物演替和动物演替
5. 生态学方法与技术
- 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技术
- 古生态学方法
- 生态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技术
6. 生态灾变
- 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生态灾变的恢复和保护
7.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以上是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考试内容以省级招生委员会的规定为准。
宁波大学2018年海洋学院《基础生态学》初试考试大纲
宁波大学2018年海洋学院《基础生态学》初试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75分(与水产动物学合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绪论、有机体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的发展。
(四)试卷题型结构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二、考查目标基础生态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考生应了解生态学基础知识,掌握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1、绪论1)生态学定义2)生态学研究对象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5)生态学的发展趋势2、有机体与环境1)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2)环境因子(温度、水、光照、溶解盐类、溶解气体等)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利比希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性定律4)生物对温度的适应5)生物对水分的适应6)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3、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2)种群的结构及增长模型3)物种遗传变异和选择4)物种形成5)生物的生态对策6)种内及种间关系7)种群的动态及其调节4、群落生态学1)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2)群落的结构及动态3)生物群落的演替5、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6、应用生态学1)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2)人口、环境、资源问题3)生物多样性与保育4)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5)生态系统服务理论7、现代生态学的发展1)分子生态学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生态学复习提纲
生态学复习提纲(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力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是可提供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的能量。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相对适合度(Relative Fitness):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由于取量误差,新隔离的移殖种群的基因库不久就会和母体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遗传瓶颈(genetic bottleneck):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剧下降。
干旱(drought):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生理干旱是指土壤不缺水,但其它不良土壤状况或根系自身的原因,使根系吸不到水分,植物体内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指种群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进展、逆行)演替(succession):植物群落发展变化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外貌与季相、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等生态意义。
4.掌握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并了解相关的假说和理
论。
5.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类型;掌握演替过程的理论
模型;群落演替顶极的主要学说。
6.掌握群落分类的意义及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系统及单
位。 7.熟悉《中国植被》中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及其分类系
境等对分解作用的影响。
7.掌握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能流分析。 8.了解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传递机理。
9.了解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掌握生态系统中水、碳、氮等物质 循环的主要过程,并能分析实际问题。 (六) 景观生态学 考试内容
1.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 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和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2.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例如斑块、廊道、基质、格局、 过程、尺度、异质性、斑块性、连接度、破碎度和干扰等,理解景观格 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例如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 理论和复合种群理论等。 4.了解景观生态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它与个体、种群、群落和 生态系统生态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 持续利用、全 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七) 环境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 考试内容 1.全球变化研究 2.生物多样性保护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生态工程 考试要求 1.掌握环境问题的实质和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当前全球变 化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理解人类活动对 全球变化的影响。 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 影响因素,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测度,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 施。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 4.掌握生态恢复的概念、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恢 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5.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了解生态工程学原理。 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七) 环境保护与可持 续发展 考试内容 1.全球变化研究 2.生物多样性保护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生态工程
统。 (五) 生态系统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食物链
和食物网,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各级生产力与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般特点,水、碳、氮、磷、硫、有毒
有害物 考试要求
1.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2.
1. 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包括那些重要阶段,这
些阶段的生命形式及环境特征是什么;Miller实验(S. L. Miller,1953)
的内容。 2.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的空间范围。 3. 了解生态学
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需要掌握20世纪20~50年代植物生态学的几个
重要学派,以及他们的主要特点。 (二)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以及生物对它们的适应方式和类型,并能够用于分析具体问题。 (三) 种
群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物种的概念
2.物种的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 3.物种的形成
4.种群(population)的概念 5.种群的动态 6.种群的调节 7.生
活史对策 8.种内及种间关系
考试要求
1. 了解物种(species)概念的发展历史,掌握E.Mayr提出的生物学
考试要求 1.掌握环境问题的实质和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当前全球变
化的主要研究领域,理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理解人类活动对 全球变化的影响。 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 影响因素,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测度,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 施。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 4.掌握生态恢复的概念、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的关系、恢 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 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乙)》考试大纲 一、 考 试 性 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乙)》考试是为招 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 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 能力。 三、 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 钟。 四、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 生态学概论 考试内容 1. 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 2. 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3.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考试要求
3.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4.《中国植被》中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及其分类系统
考试要求
1.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掌握群落物种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例如优势种、建群种、伴
生种等;掌握描述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的相关指标,例如丰富度、密
度、盖度、频度、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等。
3.掌握描述群落结构的相关概念,例如层片、生活型等;了解群
掌握食物链与食物网、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概念。 3.掌握生态效率的
概念和表示方法。
4.掌握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原理,并能运用于分析实
际问题。
5.掌握初(次)级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概念,掌握限制初
(次))级生产的主要因素,了解初(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6.掌握分解过程的性质及资源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理化环
考试内容
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方式
3.生物对主要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的适应
考试要求
1.
掌握基本概念,例如:限制因子、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dependent
factor)、非密度制约因子
(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主导因子、生境(habitat)、生态
生态学考试大纲
牛翠娟 娄安如(第二版) 一、考试性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乙)》考试是为 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 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 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 能力。 三、 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5.掌握生态工程的概念,了解生态工程学原理。
解目前提出的生态对策类型。
7. 掌握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和一般特点,重点掌握竞争、捕食和共
生现象的生态学意义。
8. 掌握生态位的基本概念,了解生态9. 掌握他感作用的概念,了解他感作用的类型、他感物质及生态
学意义。 (四) 群落生态学
考试内容
1.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2.生物群落的动态
幅(ecological amplitude)、内稳态(homeostasis)、驯化、光合
有效辐射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等等。
2. 掌握基本定律,例如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等
等。
3. 掌握主要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对生物的作用,
种的概念。 2. 了解物种遗传变异与选择;掌握物种形成的过程及方
式。
3. 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涵义、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的概
念及种群基本特征。
4. 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原因及种群调节假说。
5. 理解生活史的概念、繁殖与生殖的区别及繁殖的生态学意义。
6. 掌握繁殖策略的概念、r-对策和k-对策的概念及其生态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