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目录1设计任务书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1.3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4)3平面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5)3.1圆曲线最小半径 (5)3.2圆曲线最大半径 (5)3.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5)3.4平曲线最小长度 (6)3.5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6)3.6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3.7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4纵断面的设计计算 (7)4.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8)4.2最大纵坡 (8)4.3最小纵坡 (8)4.4坡长限制 (9)4.5竖曲线的计算 (10)5横断面的设计 (10)6设计小结 (11)1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1.2课程设计的任务某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路线方案设计,设计车速为100km/h,要求完成3000米左右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1.3设计的内容与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1、平面设计路线平面图是设计文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成果。

它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位置、线形,还反映了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公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的关系。

路线平面图应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它主要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水准点、导线点及坐标格网或指北图式、示出特大、大、中桥、隧道、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等。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1 设计概述1.1 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很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1.2 设计依据: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3 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车速:30km/h。

1.4 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测、设计。

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

路基单幅两车道,宽7.5米。

2、设计执行的颁布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道路勘测设计》孙家驷1.5 路线起讫点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500;坐标起点高程:509.98m;终点高程:521.00m2 设计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测、设计。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2.3 控制要素(1)道勘:三级(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2.4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4.1 圆曲线最小半径A.极限最小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平曲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Road survey and design"design specification作者姓名:郭哲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道桥06-2班_________学号:_8—指导教师:郝中营______________设计时间:2009年6月__________河南理工大学Henan Polytech nic Uni versity目录1 设计概述 (1)1.1 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1.5路线起讫点 (1)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2 设计参数 (3)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3)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3)2.3 控制要素 (3)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3)2.4.2 圆曲线最大半径 (4)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4)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4)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5)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5)2.6道路平面设计 (5)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6)2.7道路纵断面设计 (6)2.8道路横断面设计 (6)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8)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8)3.2图纸部分(附图) (8)致 (9)参考文献 (10)1 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根据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道路勘测设计概述一、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道理勘测设计》课本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了解一般公路设计的步骤,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设计题目:腰七里半至陆家屯X级公路设计三、设计原始资料:(1)教学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00,等高线间距为10m,地形图自带单位坐标格面积为2cm×2cm,即代表实际面积为1km×1km,使用该图纸时将设计涉及部分截取并转化为1:2000的比例尺打印,一张不够可打印多张。

(2)道路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该公路地处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最大冻深、冬季最低气温、夏季最高气温、降雪量、降雨量、主风向等等(3)沿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4)沿线的植被及土壤分布情况。

树木较多,沿线多粘质土,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

(5)道路建筑材料及分布情况沿线有丰富的砂砾,有小型采石场和石灰厂,水泥和沥青均需外购。

(6)交通量资料:①近期交通量(交通量自拟,计算后所得道路等级最好为二级或三级)②交通增长率:5%。

③道路必经点:起点腰七里半终点陆家屯中间控制点无要求。

④其它:无。

四、根据设计任务书可得:设计交通量:ADT=3500pcu/d,n=10,AADT=ADT5500pcu/d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本路段适用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测设计车速40km/h,,路基双车道宽10米,本路段起点A桩号:K0+000,高程:328m;终点B桩号K3+250,高程:299.4m,全长3.25km,此路线测量里程全长3.25km,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平曲线个数:3个。

平曲线半径:800m。

最大纵坡:6.9%。

边坡点个数:1个。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

一、概述(一)、任务依据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设计方向)《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平面设计》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纵断面设计》。

(二)、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80km/h,双向4车道,路基宽24.5m。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25+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X = 532851.5770,Y = 3044868.6750,Z = 177.6 ),终点B:K28+282.364为所给地形图坐标(X = 535751.2414,Y = 3044543.1403,Z =170.2),全长2.80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位于福建省境内武夷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形起伏不大。

该路处在中国福建——台湾地震带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二、路线本路段按一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8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2.80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3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1平曲线最小半径(米)300平曲线占路线长(%)28.35直线最大长(米)1458变坡点个数(个) 2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0.7最大纵坡(%) 1.849最短坡长(米)78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10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10000三、设计作业步骤和方法1、确定道路设计等级及宽度;2、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定出设计控制点;3、根据起终点和相应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确定公路具体走向,选线时注意尽量少占农田和少拆房屋;4、根据选定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定出交点坐标,计算出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求出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5、按照100米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中桩位置;6、按照10~20米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位置,读出地面高程,依此点汇出纵断面(如果地形变化较大,需要进行加密);7、进行纵断面设计;8、编制路基设计表;四、本次设计必须提交的设计成果(一)计算说明部分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3、总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熟悉并加深理解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纸上定线和路面结构设计基本技能,熟悉路面结构设计的软件使用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步骤(一)、设计内容1、完成Ie——Im段公路的纸上定线并在地形图上画出平面图2、对该段公路进行纵断面设计并在坐标格纸上画出纵断面图3、对该段公路的K0+100——K0+250之间的道路进行横断面设计并画在坐标纸上4、对路面结构(路面的选材及其厚度)进行计算与设计(二)、设计步骤1、纸上定线①首先对地形图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等高线的走向、距离以及从地形图上分析地形的坡度大小,确定从Ie——Im段之间道路的基本走向,再仔细研究路线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开阔的顺沟利于回头的地点,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

②根据等高线间距及选用的的平均坡度算出等高线间平距,是两脚规的开度等于该平距,从Ie开始,沿拟定走法在等高线上截取道路中心线上各点,最后一点的位置和等高线接近Im时则方案成立。

③连接以上截取的各点,分析该线路在利用地形和避让地物,以及工程艰巨的情况,从而选出应避的特征点作为控制点,调整后定出新的路线。

④参照导向线定平面试线,著名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特征点桩号及地面标高,绘制纵断面图,参照地面线设计理想纵坡,量各桩的设计标高。

调整纵断面上的点,使纵断面符合各项要求,尽量是填挖方量平衡。

再根据调整值修改平面线形上的点,使平面线达到最优的结果。

⑤根据导向线上各点控制性严宽的程度,参照设计路标准的要求,先用一系列圆弧拟合控制较严的地段或部位,然后把这些圆弧用适当的缓和曲线连接起来,这样便在地形图上定出道路的中心线。

2、纵断面设计根据地形图,把竖向需要的各控制的特征点的标高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注在图上作为填挖控制点;然后仿照平面试线的方法确定纵坡设计线。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技术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二、工程概述与设计标准路线地理位置图见平面设计图。

工程概况设计时间:2006年5月28日-2006年6月14日设计地点: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公路路段:十里铺公路AB段设计公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JTGB01—2003)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车速:80km/h停车视距:110m路基总宽度:12m三、方案比选本路段设计时,根据地形地貌等情况,经过筛选后得到两个方案(方案1和方案2),经过进一步方案比选后,选择方案1为最后设计方案。

比选过程如下:3.1 两方案概述方案1(即既定方案)选择路线为改建原十里铺桥,沿十里铺道班东山脚布线,后在汪嘴坳山岭线挖方通过,至终点。

方案2(比选方案)新建跨河桥,然后选择从垭口通过,至终点。

3.2 两方案特点比较方案1的优点:因为方案1基本避开了山丘高差大的地区而大部分路线选择走水田,所以减少了大量的挖方量;路线行进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视线通畅,驾驶时视觉感受较好;路线行进方向高差较小,有利于设置标准较高的纵断面,有利于行车。

方案1的缺点:因为经过的是水田,需解决可能发生道路路基进水导致的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故不宜以低填方通过,为了保持路基填土最小安全高度,不可避免的会有大的填方量;较高路基占用的水田面积较大。

方案2的优点:路线长度较短,路段路面造价较低。

方案2的缺点:挖方量很大;施工难度较高;地形复杂,施工不便,施工速度较慢;路线沿线地面高差较大,道路坡度较大,纵断面不理想;路线在较长挖方段中通过时,容易出现视距不够、视觉压抑等问题;较大的挖方量和较高的挖方高度,容易出现难以预料的工程地质危害。

3.3 方案比选结果综合比较以上两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方案1为最终设计方案。

四、道路线形设计过程规范要求(部分):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400米,最短缓和曲线长70米,最短平曲线长度140米,纵断面最大纵坡5%,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3000米和(凸形)4500米。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

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

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

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

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

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

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

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

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2米其中:行车道宽度: 2³3.75 米硬路肩: 2³1.5米土路肩: 2³0.75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1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

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某地三级公路设计说明书第 1 章绪论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对《道路勘测设计》及其它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利用道路设计软件完成某地区公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综合设计任务。

1.1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任务根据下达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原始资料,完成某三级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任务,并提交规定的设计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应完成的设计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直线曲线及转角表(3)逐桩坐标表(4)路基设计表(5)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应完成的设计图:(1)路线平面图(2)路线纵断面图(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4)路基横断面设计图(5)视距包络图设计内容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根据提供的地形图,在始终控制点A、B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在适当位置跨越中间控制点。

起点终点控制点标高为原地面高程。

要求至少选择两个方案,并且从线型最优的角度来论证,确定最佳路线方案,并对最佳路线方案进下述各项设计:(1)平面设计1)进行平面设计选定平曲线半径,计算平曲线、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要素,并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绘制路线平面图绘出地形、地物、示出路线(标出里程桩、平曲线要素及主要桩位)大中桥的位置,比例为1:2000;(2)纵断面设计1)进行纵断面设计根据确定的平面图,直接读取各桩地面高程,绘制地面线,并进行纵断面设计,确定竖曲线等要素;2)绘制路线纵断面图示出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极其要素,注出桥梁的位置、孔数及跨径。

水平比例尺1:2000 ,垂直比例尺1:200;(3)横断面设计1)根据平面设计以及纵断面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2)绘制500m的横断面设计图(比例尺:1:200)3)根据所绘制的横断面设计图,读取该断面所需填土或者挖土的面积,通过计算填写《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2 自然情况云南省玉溪地区,拟修建一条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选线设计说明 (2)二、平面线形设计说明 (2)三、纵断面设计说明 (5)四、横断面设计说明 (7)五、土石方调配说明 (8)六、附表 (9)一、选线设计说明1)、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

(7)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

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

a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

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

具体的在方案比选中体现。

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

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

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

b 逐段安排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一、前言本文档为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旨在详细描述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本说明书适用于道路勘测设计项目,包括勘测范围、要求、方法和结果等。

二、任务背景在道路建设项目中,勘测设计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准确的勘测设计可以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因此,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的每个步骤和要求。

三、勘测范围1:道路勘测设计应包括勘测范围的详细描述,包括道路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路线的长度、宽度和路段划分等内容。

2:勘测范围还应涵盖道路交叉口、路基、排水系统、标志标线等相关设施。

四、勘测要求1:道路勘测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勘测要求包括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勘测,以及对现有道路、管线、建筑物等的调查。

3:勘测还应包括对交通流量、道路使用情况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的评估。

五、勘测方法1:道路勘测可以采用现场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方法。

2:现场测量应包括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道路线形、地貌和地下管线等的实地测量。

3:遥感影像解译应利用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等数据,进行道路地形和覆盖物的分析和解译。

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道路勘测中,可以提供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六、勘测结果1:道路勘测的结果应包括勘测数据、图件和报告等内容。

2:勘测数据应包括地形图、工程地质图、地下管线图等。

3:地形图应详细描述道路线形、坡度和高程等信息。

4:工程地质图应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土质、岩性和地层信息等。

5:地下管线图应标明道路所涉及的水、电、通讯等管线的位置和参数信息。

6:勘测图件和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展示和描述勘测结果,便于后续设计和施工。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1:地形图2:工程地质图3:地下管线图4:其他相关附件(如现场照片、勘测数据表格等)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指中国国家关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的法律法规。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书一、概述(一)、任务依据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3356,3610,196.44),终点K1+368.36为所给地形图坐标(3274,4210,205.69),全长1.368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位于河南省境内。

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原微丘区,地形起伏较小,最高海拔高为210米,最低海拔高为194米,总体高差在16米左右。

二、路线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1.368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1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0.73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00/1平曲线占路线长(%)16.25直线最大长(米)652.32变坡点个数(个) 1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0.73最大纵坡(%) 3.9最短坡长(米/处)155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2000三、路基及排水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应作为路面的支承结构物进行综合设计,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直接影响到公路的安全和运营。

(一)路基设计1、路基横断面布置:0.75+3.75+3.75+0.75=8.5米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土路肩、行车道、行车道、土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土路肩为3%,行车道为2%。

华北水利水电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华北水利水电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1.1设计资料 (2)1.2 设计依据 (2)2.平面设计 (2)2.1平面计算 (2)3.纵断面设计 (3)3.1 纵坡设计原则 (4)3.2竖曲线要素计算 (5)4 横断面设计 (6)4.1 横断面设计原则 (6)4.2 各项技术指标 (6)4.3公路路基宽度的确定 (6)1.1设计资料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道路分幅自定)。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1.2 设计依据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涉及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使用及限制。

2.平面设计2.1平面计算(一)计算JD1本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km/h,平曲线内的超高横坡取6%,取半径R=120m , 483625α︒'''=(左转);交点的里程桩号为JD1=K0+263.089 1)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330.0360.0364019.2120s V L m R ⨯===2)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 ,min 4033.331.2 1.2s V L m ===3)按超高渐变率计算由《标准》表3.0.2查得:2 3.57.0B m =⨯= 由《规范》表7.5.3查得:0.06,0.02h l i ∆== 由《规范》表7.5.4查得:p=1/100,则,min ()7.00.08281/100h s B p i L m p ⨯∆+⨯===4)按视觉条件计算,min 12013.3399s R L m ===综合以上各项,取L S ,min =33.33m,取5的整数倍得L S ,min =50m, (2)主要里程桩号计算 1)曲线要素计算24243333220'"0'"50500.867242384241202384120505024.96422402240120483625()tan (1200.867)tan 24.96479.5462248362512050151.802180180()sec 2s s s s h h s h L L p m R R L L q mR T R p q mL R L mE R p R αππαα=-=-=⨯⨯=-=-=⨯=++=+⨯+==+=⨯⨯+==+-0'"563124(1200.867)sec 9012.62227.29h h h mJ T L m=+⨯-==-=2)主点桩号计算:ZH()JD()-T K0+263.08979.546K0+183.543()ZH()K0+183.54350K0+233.543()HY()(L-2)K0+233.543(151.802250)K0+285.345()YH()K0+285.34550K0+335.345L ()YH()s s s HY l YH l HZ l QZ ==-==+=+==+⨯=+-⨯==+=+==-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h 151.802K0+335.345K0+259.444227.29K0+259.444K0+263.08922h J JD QZ =-==+=+= (二)计算JD2本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km/h,平曲线内的超高取3%,取半径R=300m ,0135748α'''=(右转);JD2=K0+737.238 1)曲线要素计算24243333220'"0'"50500.347242384243002384300505024.99422402240300135748()tan (3000.347)tan 24.96461.7752213574830050123.112180180()sec 2s s s s h h s h L L p mR R L L q m R T R p q mL R L mE R p R αππαα=-=-=⨯⨯=-=-=⨯=++=+⨯+==+=⨯⨯+==+-0'"135748(3000.347)sec 300 2.591220.437h h h mJ T L m=+⨯-==-=(2)主点桩号计算:ZH()JD()-T K0+737.23861.775K0+675.463()ZH()K0+675.46350K0+725.463()HY()(L-2)K0+725.463(123.112250)K0+748.575()YH()K0+748.57550K0+798.575L ()YH()s s s HY l YH l HZ l QZ ==-==+=+==+⨯=+-⨯==+=+==-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桩号h 123.112K0+798.575K0+737.019220.437K0+737.019K0+737.23822h J JD QZ =-==+=+=其他曲线要素见直曲表3.纵断面设计3.1 纵坡设计原则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12020年4月19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二、工程概述与设计标准2.1 路线地理位置图见平面设计图。

2.2 工程概况设计时间: 9月15日- 10月29日设计地点: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设计公路路段:公路AB段2.3设计公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JTGB01—)2.4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车速:30km/h停车视距:110m路基总宽度:8m三、道路线形设计过程规范要求(部分):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米,最短缓和曲线长40米,最短平曲线长度250米,纵断面最大纵坡5%,纵坡长度限制为最小为130米,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400米和(凸形)400米。

3.1平面:(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m,极限最小半径3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350m,当路拱>2%时为45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270m,最小值为9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40m,最小值为30m。

3.2纵断面:(1)最大纵坡为5%,最小坡度为0.5%,最小坡长130m;纵坡为5.5%时的最大坡长为3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5m。

四、平面设计4.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疏顺、合理配合。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或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采用较高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Road survey and design"design specification作者姓名:郭哲专业、班级:道桥06-2班学号: 310607020308指导教师:郝中营设计时间:2009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 -目录1 设计概述 (1)1.1目的和要求: (1)1.2设计依据: (1)1.3公路设计概况: (1)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1.5路线起讫点 (1)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2 设计参数 (2)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2)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2)2.3 控制要素 (2)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2)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3)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3)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3)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3)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3)2.6道路平面设计 (4)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4)2.7道路纵断面设计 (4)2.8道路横断面设计 (5)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6)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6)3.2图纸部分(附图) (6)致谢 (7)参考文献 (8)河南理工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 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3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交通量: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

设计年限:15年设计车速:60km/小时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10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5路线起讫点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二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974.865坐标起点高程:194.61米终点高程:194.76米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面自然坡度大(20o以上)、地形复杂,山脉水系清晰,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暴雨多、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大等特点。

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

- 1 -大石堡公路设计2 设计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2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6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10米。

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6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974.865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表2.1所示:表2.1道路技术指标2.3 控制要素(1)道勘:二级(2)设计车服务车速:60km/小时。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2.4.1圆曲线最小半径○1极限最小半径②一般最小半径○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表2.2 圆曲线半径要求- 2 -河南理工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3 -技术指标山岭重丘二级公路一般最小半径 (m)200 极限最小半径 (m)125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路拱%0.2≤ 1500 路拱%0.2≥19002.4.2圆曲线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400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

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 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 的行驶距离。

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 内的行驶距离。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70m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取:35m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 (360m )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 (120m )为宜。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1)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2) 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3) 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4) 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35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

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

大石堡公路设计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1) 全面布局;(2) 逐段安排路线;(3) 具体定线三个步骤进行。

一条公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应分段选用不同的道路线型式,互相接通。

2.6道路平面设计根据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案,即可在较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详细的精确定线,此时可按交角点的偏角,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平曲线半径及其要素,鉴于时间所限,平面设计长度可取1公里。

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

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

曲线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

2.6.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7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线的标高是指路基边缘标高,高速公路则指分隔带外侧边缘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则指路面中心线的标高。

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包括:纵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

为了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道路应有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

坡长限制应有利于行车平顺,尽量减少纵断面上的转坡点和设置大半径的竖曲线,坡长应注意做到:缓坡宜长、陡坡宜短。

纵断面设计线拟定前,应先确定标高控制点(如桥涵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方深度、交叉口标高等)。

对于山区公路横断面依据地面线试定合宜的填挖高度,试定拉坡,然后按照“标准”规定确定纵坡度及其长度,并拟定竖曲线。

纵断面设计长度与平面设计的长度相同。

- 4 -河南理工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8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的影响,保护环境,使公路融入自然。

条件受限制不得已而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架桥、建隧、分离式路基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

(2)路基断面布设应结合沿线地面横坡、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

自然横坡较缓时,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

横坡较陡、工程地质复杂时,高速公路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

(3)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宽度宜保持等值。

当中间带的宽度增减时,应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

条件受限制时,过渡段的渐变率不应大于1/100。

(4)整体式路基分为分离式路基或分离式路基汇合为整体式路基时,其中间带的宽度增宽或减窄时,应设置过渡段。

其过渡段以设置在圆曲线半径较大的路段为宜。

按照平纵断面的设计,可取其中l公里左右做横断面设计,该段范围内所有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除规定的路基路面宽度外应照各桩断面的地形质情况确定边坡度、边沟形状尺寸,绘出横断面的设计线(即“戴帽子”),绘出各桩号的横断面图。

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横坡)曲线。

高填深挖路段需设挡土墙等防护工程外,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 5 -大石堡公路设计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3.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附表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和转角表);附表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附表3、路基设计表;附表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表);附表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3.2图纸部分(附图)附图1、道路路线方案图;附图2、道路平面设计图1:2 0 0 0附图3、道路纵断面图横向1:2 0 0 0竖向 1:200附图4、道路横断面1:2 0 0- 6 -河南理工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致谢首先,我要非常感谢赫中营老师在这两年里对我的谆谆教诲,他为人淳朴,幽默,工作勤恳踏实,讲课认真严谨.在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在大二期间,赫中营老师任教我们的<<道路勘测设计>>,在他孜孜不倦的讲解下我掌握了许多有关知识,如:公路的选线.定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等等,这些知识都将使我终身受益.在这个学期,赫老师又带了我们的<<桥梁工程>>这门课,在他的教导下,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桥梁工程的许多知识,如今,大三就要结束了,我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很多,这不得不使我感激赫中营老师,是他给与我了这一生宝贵的财富.在这次课程设计当中,赫中营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是极大的,他的每次指导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可以说没有赫老师就不会有我这次设计,虽然我的设计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但我相信,在赫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会不断的进步.最后,让我在此再一次由衷地感谢赫中营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