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桁架内力分析开放性试验
01简支钢桁架结构试验指导书2016
简支钢桁架弹性形态试验报告(试验指导书)学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系二○一六年六月简支钢桁架弹性形态试验报告1、前言进行简支钢桁架非破坏性试验,是为了学习结构试验的计划及报告的指定方法,常用设备的操作技术,试验数据的采集过程,试验结果的整理,试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进而培养观察表面现象,探求内在联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本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独立制定试验计划,参加试验过程,采集整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完成试验报告,并参加从试验准备到正式试验的全部过程。
2、原始资料该试验梁跨度2.85m,各杆件截面为2L50×5,节点板与填板均厚5mm,材料采用Q235B,结构简图如下图所示。
3、试验目的1)了解钢结构节点的处理方式;2)学习掌握土木工程试验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通过电阻应变计及桥路的布置进行结构内力的测量;3)通过桁架节点位移、杆件内力的测量对桁架的工作性能做出分析,验证理论计算和试验值的准确性;4)分析加载点变化对桁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评价;5)通过节点板处内力分析,了解节点处的应力分布特征。
4、试验计划4.1加载方案对桁架梁进行三点压弯加载,在桁架跨中顶部施加荷载,荷载从0加至50kN,每级荷载5kN,加载间隔3min。
4.2量测方案与测点布置考虑桁架及加载的对称性,对半侧桁架杆件及节点板的应变、支座及跨中的位移进行测量,每完成一级加载后,持荷3min,然后采集各测点的数据。
具体测点布置及编号如下图所示。
其中,各杆件的应变测点选在杆件中部的形心线上,正反两面均布置,测量值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测量支座的挠度以排除支座的沉降对跨中挠度的影响。
5、试验结果及分析钢桁架应力应变数据5.3将实验得到的杆件内力、桁架整体变形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并给出解释钢桁架基本数据信息:1、杆件截面积A=960.6mm2;2、Q235弹性模量E=200000MPa;3、抗拉刚度EA=192120000N;4、抗弯刚度EI=22420000000N·mm2。
大跨度钢桁架桥梁的结构设计
大跨度钢桁架桥梁的结构设计摘要钢桁架桥梁的使用主要在一些公路桥梁中,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使用较少。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道路的快速发展和铁道事业不断推进,大跨度的钢桁架梁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鉴于大跨度钢桁架桥梁在使用中施工方便和能够承载较大的交通量的优势,给城市中桥梁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本文中,详细的介绍了大跨度钢桁架桥梁的结构设计特点,包含有桥梁结构的构造要求,通过使用有限元软件的分析方式,对于大跨度钢桁架梁桥的设计要点和结构承载进行讨论。
关键词大跨度钢桥;大钢桁架桥梁;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交通的需求不断提升。
在遇到自然阻碍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提高工程的智慧来完成实际的需要。
面对江河的阻隔,架设桥梁方面就需要改变以往的设计思路。
这样的情况下,大跨度钢桁架桥梁就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对大跨度钢桁架桥梁的结构进行设计。
1 工程结构概况某桥梁的整体结构选用下承式大跨度钢桁架桥梁,在桥梁的上部结构中包括有桥面结构、主桁架、桥梁连接体和桥梁支座等五个主要部分。
大跨度钢桁架桥梁桥面铺装结构使用厚度为30cm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并在钢筋混凝土上面铺设有3cm~6cm的防水层和6cm的沥青混凝土层。
整体的桥面板上采用16个现浇钢横梁。
桥梁的上部结构中所选用的混凝土强度为C45,承受荷载的钢筋为HRB450,构造筋为HRB400。
大跨度钢桁架桥梁的桥面结构由钢横梁和纵梁组成。
相比于一般跨径的传力结构相似,大跨度钢桁架桥梁通过桥面将荷载向下传递(纵梁--横梁),通过传力节点最终分布在钢桁架杆件中。
在桥面的钢桁架的横梁中有16道,断面采用工字型的焊接钢,尺寸为2□800×60,1□850×50(单位mm)。
因考虑到桥梁的结构为大跨度,承受的荷载较大,所以结构设计时采用混凝土和钢架共同受力的模式,同时在钢架顶端设置有螺栓剪力键,更好的使混凝土和钢架共同受力。
桥梁的连接体的作用是使得横梁和纵梁能够在风荷载的作用下保持稳定性,并且能在地震的作用下有一定的抗倾覆能力。
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__概述说明
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
钢筋桁架楼承板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元素,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概念、设计原则、施工要求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钢筋桁架楼承板材料选择与处理、钢筋桁架楼承板设计与计算方法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并对后续章节进行概述。
接下来的章节中,将逐一深入探讨各个方面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实践指导。
1.3 目的本文旨在总结和归纳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南。
通过系统地介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概念、设计原则以及施工要求,旨在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并为将来的相关研究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的目标是促进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2. 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2.1 概念和定义:钢筋桁架楼承板是指用于支撑楼层荷载和将荷载传递至桁架结构的横向构件。
其主要功能是承受楼板自重、活载以及地震等力作用,并通过传力与其他结构元素相连接。
在钢筋桁架楼中,承板通常由钢材或混凝土材料制成。
其形式可以是预制梁、钢板或剖面板。
其断面形状和尺寸需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并满足相关安全性能要求。
2.2 设计原则:设计时,应依据国家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行,并参考已有实践经验。
以下是一些设计原则的概述:- 承板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 在确定承板荷载时,需要考虑活载、雪载、风载以及地震效应等因素。
- 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规范,并遵循经济高效的原则。
- 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和使用场景,需进行适当的防腐措施,以保证承板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 承板与其他结构元素的连接,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确保传力的可靠性。
《桁架的内力计算》
28
2.3.5 桁架节点设计
➢任务:确定节点的构造,连接焊缝及节点承载力的计 算。节点的构造应传力路线明确、简捷、制作安装方便。 ➢注意:节点板只在弦杆与腹杆之间传力,不直接参与 传递弦杆内力,弦杆若在节点板处断开,应设置拼接角 钢在两弦杆间直接传力。
整理ppt
29
2.3.5.1双角钢截面杆件的节点
整理ppt
39
肢背焊缝:
lw120K .71 hN f1 ffw2hf1
肢尖焊缝:
NN1N2
lw220K .72hfN 2 ffw2hf2
K1,K2角钢肢背、肢力 尖分 焊配 缝系 内数
hf1,hf2 肢背、肢尖焊缝焊寸 脚尺
f
w f
角焊缝强度设计值
整理ppt
40
⑵有集中荷载的节点
节点板伸出
槽焊缝“K”—假定只传递P力,按两条角焊缝 (焊脚尺寸为0.5t)计算所需的长度。
loy l
(1 N0 ) N
2
2) 相交另一杆受压,此另一杆在交叉点中 断但以节点板搭接。
loy l
12N0
整理1p2ptN
15
3)相交另一杆受拉,两杆截面相同并在交叉点 不中断。
loyl
1(13N0)0.5l 2 4N
4)相交另一杆受拉,此拉杆在交叉点中断但以 节点板搭接。
loy l
13N0 0.5l 4N
桁架平面内计算长度:
l0x 0.5l
无论另一杆为拉杆或压杆,两杆互为支承点。 桁架平面外计算长度:
拉杆可作为压杆的平面外支承点,压杆除非受力
较小且不断开,否则不起侧向支点的作用。
GB50017规范中交叉腹杆中压杆的平面外
计算长度计算公式:
结构力学钢桁架实验实践
结构力学钢桁架实验实践吴俊;贾程【摘要】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 kind of fixed steel truss mechanical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This test system can achieve a variety of structural mechanical load test program,and the accuracy of the simplified princi-ple of the structural calculation model of multiple structural mechanics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I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n ideal tool for the study and practice,but also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vides a reliable platform.%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实验教学基本原理和功能开发的固定式钢桁架力学实验系统,实现了多种加载方案的结构力学实验,并通过实验完成了对多种结构力学桁架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原理的准确性验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实践工具,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5(000)028【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钢桁架;固定式力学装置;实验教学【作者】吴俊;贾程【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011;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结构力学[1]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钢桁架桥成桥静载试验分析
钢桁架桥成桥静载试验分析摘要:以临沂市三和六街钢桁架桥为例,介绍了该桥成桥静载试验的整个过程,并对是否满足竣工通车的要求做出评定,为类似结构的静载试验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钢桁架桥;静载试验;荷载效率;校验系数中图分类号: u448.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工程概况临沂南坊新区三和六街钢桁架桥东西向跨柳清河,为上承式钢桁架桥,全长95米,桥梁总宽17.5米,两侧护栏2x0.65m,行车16.2m。
下层每侧外挑人行道宽2m,总宽20.2m。
河道两侧在桥下各设下穿景观道路一条,道路宽度为10m, 设计荷载:公路—ii级。
2 试验内容及布置方案2.1 试验内容根据桥梁跨中截面正弯矩和局部受力的最不利计算结果及实际现场情况,选择上游2片主桁及横梁进行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桥梁满载加载,其主要测试项目包括支点、1/4跨中、1/2跨中的上下弦杆、腹杆、平联、横梁的应力及跨中主梁挠度和支点处的支座位移。
2.2 测点布置2.2.1 应力(变)测点选择上游外侧和次外侧两片主桁。
分别在每片主桁的两根上弦杆上各选取一个截面,布置应变片位于截面的顶面;在两根下弦杆上各选取一个截面,布置应变片位于截面的顶面及底面;在主要受力的三根斜腹杆上选取一个截面,在每个截面上布置1个应变片。
另外在三根斜腹杆处分别设置千分表,采用机械式仪表与电子应变仪相互校验。
2.2.2变形测点四片主桁跨中实测汽车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上游次外侧主桁的西侧支座切向位移和法向位移。
2.3试验荷载及其布置2.3.1试验车辆的确定根据桥梁结构分析专用程序计算的各控制截面弯矩和挠度(变形)影响线分析结果,按各控制截面最不利位置布载,在保证试验荷载效率的前提下,经计算确定静载试验采用2列车队在影响线上加载,共用30吨载重汽车6辆。
2.3.2试验荷载布置在计算得到的最不利位置上加载。
2.3.3试验荷载效率试验荷载对测试截面产生的荷载效应和标准荷载效应的比值,即荷载效率见表1。
理实结合的“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
!"#!$%&$'(')*+&,-./&$01$21(3$&)%))(0%(3理实结合的 目标结构分析基础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朱宏伟4李邦杰4王顺宏4李亚雄火箭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摘4要 针对+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旧.+缺.+单.等问题!本文从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革新)实践内容建设)工程案例与有限元结合和考核机制创新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方法!探索了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关键词 理实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Z03)&%44文献标识码 H44+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典型目标结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典型目标结构打击和毁伤问题#但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为贯彻+为战育人,的教学理念"把+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有必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因此本文主要对+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目标结构分析基础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目标结构分析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具备结构组成分析$结构受力分析$结构损伤分析等能力"能解决复杂战场环境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不仅为后续的毁伤评估$毁伤效应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虽然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但是依然存在几点问题#一是+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传统通用#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主要涵盖了理论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主要知识点"主要包括平面力系$结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三大部分内容#在课程内容上"没有与具体典型结构分析相结合"未突出课程结构分析的特点和要求"与力学方向开设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区分度不高#首先"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用了传统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对于非力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力学基础较为薄弱"部分概念原理比较晦涩难懂"学生掌握难度较大)其次"教学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难以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旧,"课程体系老旧#+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理论性很强"设计的学科多"力学基础要求高"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运用#当今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更加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忽视了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教学内容实用性不足#另外"传统力学课程基本原理和概念抽象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体系的演绎和推导"这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削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重新修订课程教学体系"使理论和实践能更好地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三是+缺,"课程内容建设不全面"实践环节不足#+目标结构分析基础,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利用典型目标结构受力分析方法"解决典型目标结构打击和毁伤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建设中要以基本力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典型结构分析为重点"结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内容中"仅仅包含了理论力学中静力学和结构力学中静定结构的内容"缺少对具体典型结构分析运用和结构损伤破坏原理等内容"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停留在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演绎和推导层面#此外"在学生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对本课程力学推导的要求不高"因此应当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适当增加结构分析内容#在课程理论知识层面完善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课程实践环节仅是利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基于计算简图的单跨静定梁$多跨静定梁$桁架等结构的内力分析#该实践环节仅仅停留在简单结构的计算简图层面"学生大多只是理解基本原理"实际结构受力$破坏特性无法直观地体现给学生#因此应当结合实际完善实践环节"充分缩小基本理论与工程实际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单,"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当前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平时作业为辅的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该考核方式仅反映了学生$#$!科技风"#""年$"月创新教学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平时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无法真实反映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当对当前考核方式进行修订"建设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更多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优化原则教学体系的优化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前期学习的知识储备"要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完整性和前瞻性#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开课时间为第四学期"对于非力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开课前不具备良好的力学和结构分析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应遵循基础性原则"既要继承经典的理论基础"也要与时俱进"拓展前沿理论知识"摒弃过于陈旧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夯实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应遵循针对性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类别'型(结构开展结构组成分析$受力分析$承载力分析$剩余承载力分析等"为学生贯通基本的结构分析思路)最后还应遵循实用性原则"从学生专业领域对本课程的需求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建设不但要满足课程教学目标而且要满足学生今后的发展需求%$&#目前+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力学'静力学($结构力学'静定结构(#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当前的课程内容已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培养需求"因此还应增加材料力学'*($工程结构$基础实验等部分内容#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这将导致课程内容大幅增加"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基本力学概念原理"掌握典型结构分析方法"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就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优化设计#在现有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采取如下改进措施#)&)&$夯实力学基础"以课程内容优化为前提在课程建设中"对于结构分析主要以结构受力状态分析为主"而良好的力学知识储备是典型目标结构分析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中力学相关内容占比庞大"这将导致课堂占比较高"无法突出结构分析重点内容"因此在力学基础培养方面"依据课程培养需要"科学梳理课程力学部分内容安排"合并重复的知识点"删除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摒弃陈旧和不必要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理论力学内容主要以静力学为主)材料力学内容主要以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压杆稳定为主)结构力学内容主要以计算简图$几何组成$内力计算为主#此外"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课堂使用效率"突出结构分析重点"可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教学内容采取线上学习的方式"在上课前"教师利用校园网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和学习要求"学生预先自主学习"课堂上主要剖析在线学习遇到的重点$难点"并为学生构建基本的力学学习思路"使学生掌握基本力学概念原理和基本力学求解思路#)&)&)突出能力培养"以典型结构分析为抓手结构分析是基本力学理论的延伸和应用"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一是可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基本典型目标结构问题的能力"课时占比较大"主要针对桥梁$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单层厂房$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等典型结构展开"因此拓展了材料力学和工程结构部分内容#工程结构内容主要以典型结构组成$受力特点$承载力$剩余承载力为主"使学生掌握运用基本力学方法分析典型结构的受力问题#)&)&(提升实践能力"以增设实践操作为帮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理论教学并不是附属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同一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能加深学生对抽象$复杂理论的理解"而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按步骤完成实验和测试的实践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因此应当探索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实践模式#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实践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力学原理实验"该部分主要借助结构力学求解器$材料力学试验机等手段完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素质"第二阶段开设开放性试验"学生根据实践要求设计试验并自主分组完成)第二部分为结构分析实验"该部分实验主要借助霍普金森实验系统和有限元方法完成"也可完成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使学生了解冲击荷载下结构的破坏特性"并学会使用有限元工具"第二阶段开设任务性试验"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完成结构分析任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学生到桥梁$建筑等结构建造现场参观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3注重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以军事应用为目标+为战育人,是军校教学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学生将来的任职需要$职业发展$学习兴趣等因素"在教学内容中拓展典型军事背景结构分析专题"一方面可使学生认识到本课程在军事应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军事问题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改进教学方法+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学生对工程结构及结构受力情况普遍缺乏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形式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接受程度低"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创新教学科技风"#""年$"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理论记忆层面"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突破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不仅公式和定理多"而且力学分析$公式推导等逻辑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以下优化!'$(采用N N M$视频等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板书推导复杂公式适合于学生的思维速度和习惯"有利于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中设计+趣味性,的力学小实验'如单跨桥$多跨桥$典型结构搭建等("可加深学生对基本力学原理的理解"感受到力学与结构之美和力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依托互联网平台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和练习"可随时网上答疑"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快捷沟通"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3(本课程课时量少而内容多"在课时安排中更侧重于讲授"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所以辅导课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安排辅导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P(结合现有实验平台"开发符合课程特点的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自主快速地构建不同的结构模型"直观地显示结构的组成特点和受力特性#该系统也可和实验室其他系统耦合"学生可全流程复现典型结构毁伤前后的组成变化$受力变化$承载力变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原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结构分析方法及结构毁伤特点)'0(要健全教学反馈机制"如在线反馈$小组讨论$作业$考核$调研等"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反馈可以凸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工程实例牵引教学+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将工程实例结构转化为力学模型或计算简图的形式"学生能够根据力学模型或者计算简图解答部分问题"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工程实物认识不足"将工程实例转化为已掌握的计算简图或力学模型的形式难度较大"准确度较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入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典型工程案例为基础!提兴趣!拓能力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收集大量的工程案例及相关信息"明确案例的前因后果"并依据该工程案例提出新的类比案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分析案例时"要从多维度$多角度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要融入前期所学理论知识"对于重点问题可分小组讨论"教师最后归纳分析结论"梳理分析流程"拓展前沿信息#(&)数值仿真为辅助!案例分析可视化通常情况下"工程案例主要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往往难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案例"虽然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现结构的变形$破坏特性"但受限于场地$环境$资源等因素"不便于开展%(&#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有限元方法的快速发展"有限元技术的在结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元技术复现工程案例"学生可以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直观地查看结构完整的变形过程$构件的应力变化过程等"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结构受力特点及失效破坏特性#鉴于有限元方法的便利性"还可开展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对于同一工程案例"可延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结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由于课时量有限"有限元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以自学为主#在力学基础部分"如平面一般力系$结构受力分析$轴向拉压$平面弯曲等课堂教学时"也可融入有限元方法"向学生展示三维结构模型$应力场$变形场等#另外"还可以将手算练习结果和有限元软件仿真结果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强化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创新设计考核模式考核是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手段之一"以往都是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学生只重理论而轻应用#因此"在课程考核方面要以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相契合"从多个层面优化考核方式!'$(卷面考核"占比P%f)')(案例分析大作业考核"学生依据案例要求自主设计完成大作业"占比)%f)'((实验操作考核)%f)'3(日常课堂表现等"占比$%f"在每个考核中制定详细的得分项和扣分项#多层次的考核方式既能促进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语本文主要从教学模式$工程案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改革措施#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通过采取科学优化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增设实践内容$引入工程案例等手段"探析了+目标结构分析基础,课程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谷俊斌&少学时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讨&S'&中国教育技术装备!)%)%#0$((&&)'顾国庆!佘斌&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S'&教育教学论坛!)%$0#P$()&&('曾国伟!磨季云!李欣宇&工程力学专业有限元教学及其实践的教学改革探索&S'&教育教学论坛!)%$P#3Q$()&作者简介 朱宏伟#$'')*4$!男!汉族!甘肃平凉人!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目标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科技风"#""年$"月创新教学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桁架的内力计算
�
平面内 计算长度: 桁架 桁架平面内 平面内计算长度:
l0 x = 0.5l
�
无论另一杆为拉杆或压杆,两杆互为支承点。 平面外 计算长度: 桁架 桁架平面外 平面外计算长度: 拉杆可作为压杆的平面外支承点, 压杆除非受力较小且不断开,否则不起侧向支点 的作用。 GB50017 规范中交叉腹杆中压杆的平面外 GB50017规范中交叉腹杆中压杆的平面外 计算长度计算公式:
4)相交另一杆受拉,此拉杆在交叉点中断但以 节点板搭接。 3N 0 loy = l 1 − ≥ 0.5l 4N
当此拉杆连续而压杆在交叉点中断但以节点板搭接。 若
N0 ≥ N
或拉杆在桁架平面外的抗弯刚度
3 N 0l 2 N EI y ≥ ( − 1) 2 4π N0
时,
l0 y = 0.5l
式中, l 为节点之间的距离, N 为所计算杆内力,N0 为相交另一杆内力,取绝对值。
2.3.2 桁架杆件的计算长度 2.3.2桁架杆件的计算长度 2.3.2 桁架杆件的计算长度 2.3.2桁架杆件的计算长度
计算长度概念:将端部有约束的压杆化作等 效的两端铰接的理想轴心压杆。 (a) (b)
Pcr1 =
Pcr 2 = Pcr 3 =
π 2 EI L2 π 2 EI
( 0.5 L ) 2
l0 y = l1 (0.75 + 0.25 N 2 N1
)
l1 = 2 d
考虑受力较小的杆件对受力大的杆件的 “援助”作用。
交叉腹杆中压杆的计算长度 2.3.2.3 2.3.2.3交叉腹杆中压杆的计算长度 2.3.2.3 交叉腹杆中压杆的计算长度 2.3.2.3交叉腹杆中压杆的计算长度
�
交叉腹杆中交叉点处构造: 1)两杆不断开。 2)一杆不断开,另一杆断开 用节点板拼接。
简支钢桁架非破损试验指导书
《结构力学试验》简支钢桁架非破损试验指导书土木与建筑学院结构实验中心简支钢桁架非破损试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掌握结构静载试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并了解其主要性能指标。
2.通过对桁架节点位移、杆件内力的测量对桁架结构的工作性能及计算理论作出评判,深刻理解对称荷载、对称性等知识点。
3.了解结构静载试验的试验方案、方法设计。
4.掌握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方法。
5. 学会误差分析,加载-卸载分析。
6.通过分工协作,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试件——钢桁架、跨度3.6米,上下弦、腹杆均采用等边角钢2∠25×3(F=2×143.2 mm2),节点板厚δ=10 mm,测点布置见下图所示。
钢材Q345。
试件的材料性能:E s s= (200—210)*109Pa;f s y=345MPa1-21—电阻应变片I-V—挠度计图1-12.加载系统——利用杠杆原理的砝码加载法,压力传感器,测力仪等。
3.XL 2118C型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2台(或YJ-28-P10R静态电阻应变仪2台)。
4.百分表、挠度计及支架。
三、实验方案1.加载装置与加载方案桁架实验一般多采用垂直加载方式,加载位置务需准确、垂直,以防止桁架平面外受力较大,影响实验进行和读数的准确性。
另外,由于桁架外平面刚度较弱,安装时必须采用专门措施,设置侧向支撑,以保证桁架的侧向稳定。
侧向支撑点的位置应根据安全要求确定。
同时侧向支撑应不妨碍桁架在其平面内的位移。
桁架实验时支座的构造可以采用梁实验的支承方法,支承中心线的位置务需准确,其偏差对桁架端节点的局部受力和支座沉降影响较大,对钢筋混凝土桁架影响更大,故应严格控制。
三角形屋架受荷后,下弦伸长较多,滚动支座的水平位移往往较大,因此支座垫板应有足够的尺寸。
桁架实验加荷方法可采用实物加荷(如用屋面板等,多用于现场鉴定性实验),也可采用吊兰加荷(多用于木桁架实验),也采用同步液压千斤顶加荷,实验时应使桁架受力稳定、对称、防止出现平面外失稳破坏,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千斤顶的有效行程,防止因行程不足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加载者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千斤顶回油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刚接和铰接钢桁架静动力特性分析
刚接和铰接钢桁架静动力特性分析安丽丽【摘要】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对刚接和铰接桁架的内力和变形进行了比较,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以上两种桁架的静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模态分析),得出两种桁架在静力特性方面(内力和变形)相差不大,而在动力特性方面却相差较大的结论.【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9【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桁架;刚接;铰接;节点刚性;模态分析【作者】安丽丽【作者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1钢桁架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结构,既有以承受静力为主的结构,如屋架桁架、屋盖桁架、塔架等,也有以承受动力荷载为主的结构,如海洋平台桁架、吊车桁架、桥梁桁架等。
目前设计中大多假定节点完全刚接或理想铰接,而试验表明,现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全部连接形式所具有的刚度,都处在完全刚性和理想铰接的两种极端情况之间[1],为了分析由于假定引起的误差,以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刚接和铰接桁架结构的静力及动力特性分别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以期对工程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静力特性比较1.1 仅上弦节点作用有集中力结构上弦内节点作用有竖直向下的集中力F=1 kN,边节点为0.5F。
1)内力分析。
节点铰接时各杆件轴力如图1所示。
节点刚接设计时杆件轴力如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以看出两种结构的轴力几乎完全相等。
由刚接桁架杆件弯矩示意图可以看出节点刚接时各杆件弯矩很小,近似等于零。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荷载作用于节点的情况,桁架按节点刚接或铰接计算,内力差异很小,可以忽略。
故而对于荷载作用于节点的桁架,按节点刚接或铰接设计都是合理的。
2)变形分析。
按节点为铰接设计时桁架变形如图3所示。
桁架下弦中点位移:u=0.000 1 m,v=0.000 5 m,w=0 rad。
按节点为刚接设计时桁架变形如图4所示。
桁架下弦中点位移:u=0.000 1 m,v=0.000 5 m,w=0 rad。
建筑结构试验指导说明书(新)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编者:苏何先赖正聪专业:学号:姓名:土木工程学院2013年10月实验守则1.实验应严格按步骤进行,安装、接线完毕后,要仔细检查,经教师复查后才能接通电源。
要如实的记录实验条件和数据。
2.实验完毕需经教师检查仪器、工具和实验数据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3.注意安全用电,遇到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处理。
4.要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严禁乱扔纸屑,杂物及吸烟等。
5.私人器材(除文具用品外)不得带进实验室,实验室仪器和器材也不得擅自带出。
6.学生对仪器和实验设备应爱护和谨慎使用,对于不听从教师指导和违反操作规程以致损坏仪器、工具和元器件者应检查原因,按规定进行赔偿。
试验注意事项结构试验是一门试验性科学,即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设计理论和结构鉴定等问题。
当然,实验方法是建立在很多理论基础上的,如相似理论,光学、电学、弹塑性力学等。
因此,掌握实验理论是结构试验课的一个方面。
但是实验性的实践环节无疑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通过实践,掌握各种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因此,结构实验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认真预习本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所使用的仪器和仪表的构造和操作规则。
另外,实验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协调工作,准备好必要的表格。
二、正式实验在进行正式实验前,要注意各测量装置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仪表、试件安装是否稳妥,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进行工作,决不允许草率了事,私自拆动仪器和其它设备。
实验完毕,应清理好设备。
归还所借用的仪器和工具。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作小组作为实验报告依据。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实验成果,是实验资料的总结,实验者必须独立完成报告所要求的各项内容。
一般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报告一律使用昆明理工大学报告用纸;2、实验名称、日期、地点、条件和实验人员;3、实验目的、实验所用设备、仪器、仪表、并注明型号和精度等;4、实验方法及步骤,扼要说明实验原理及如何进行实验;5、实验数据应记录在表格中,整理实验原始数据必须注意有效位数的运算法则,不能虚构精度;6、实验结果,在实验中除根据实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结果外,一般还采用图表和曲线表达实验结果;7、结论。
简支钢桁架非破损试验
试验1 简支钢桁架非破损试验一、试验目的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几种常用仪表的性能、安装和使用方法;2、通过对桁架结点位移、杆件内力、支座处上弦杆转角的测量对桁架结构的工作性能作出分析,并难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二、试验设备和仪器1、试件——钢桁架、跨度2.0m ,上下弦杆采用等边角钢2∠20×2.5,腹杆采用2∠20×2.5,测点布置见图1.1所示;2、加载设备——油压千斤顶或吊篮重物加载;3、静态电阻应变仪;4、百分表及支架;5、倾角仪。
三、试验方案桁架试验一般多采用垂直加荷方式,桁架试验支座的构造可以采用梁试验的支承方法,支承中心线的位置尽可能准确,其偏差对桁架端结点的局部受力影响较大,对钢筋混凝土桁架影响更大,故应严格控制。
三角形屋架受荷后,下弦伸长较多,流动支座的水平位移往往较大,因此支座垫板应有足够的尺寸。
桁架试验加荷方法可采用实物加荷,也可采用吊篮加荷,但一般多采用螺旋千斤顶或同步液压千斤顶加荷,试验时应使桁架受力稳定、对称、防止平面外失稳破坏,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千斤顶的有效行程。
桁架的试验荷载不能与设计荷载相符合时,亦可采用等效荷载代换,但应验算,使主要受力构件或部位的内力接近设计情况,还应注意荷载改变后可能引起的局部影响,防止产生局部破坏。
观测项目一般有节点挠度和转角、杆件内力等。
测量挠度,可采用挠度计或水准仪,测点一般布置于下弦结点。
为测量支座沉陷,在桁架两支座的中心线上应安置垂直方向的位移计。
杆件内力测量,可用电阻应变片或接触式位移计,其安装位置随杆件受力条件和测量要图1.1 钢桁架尺寸与测点布置图求而定。
荷载分级、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的判别,参照梁的试验。
桁架试验由于荷载点高,加荷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以防损坏仪器设备和造成人身伤害。
本试验采用缩尺钢桁架作非破损检验,以达到熟悉的目的。
杆件应变测量点设置在杆件的中间区段,为消除自重弯矩的影响,电阻应变片均安装在截面的重心线上,见图1.2。
方钢管桁架结构设计要点及分析
方钢管桁架结构设计要点及分析摘要:钢桁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受力体系简单、用钢量少、轻盈跨度大等优点,常用于大跨度的厂房、展览馆、体育馆和桥梁等公共建筑中,工业厂房桁架杆件以H型钢、拼接角钢为主,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方钢管桁架在造价方面的优势,并提供了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连接节点,有助于设计人员对方钢管桁架结构设计的了解和运用。
关键词:方钢管桁架;设计原则;节点构造;引言:方钢管桁架与传统H型钢桁架相比,具有造型美观、制作安装方便、经济性好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根据工程设计经验总结,阐述了方钢管桁架结构的设计原则、指标控制、构造要求、节点连接等内容。
1.结构优点方钢管桁架结构,是指由方形钢管做为腹杆和弦杆组成的桁架结构体系,与传统的H型钢桁架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方钢管截面为空腔结构,材料绕中和轴均匀分布,截面回转半径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弯扭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材料强度,节省钢材,以某汽车厂研发车间为例,对用钢量进行对比,详见下表1.1。
2) 方钢管外表面积小,减少油漆、防腐、防火涂料费用。
3) 方钢管线性流畅,外形美观,无灰尘死角和凹槽,易于清理,适用于清洁度要求高的厂房。
2.设计原则2.1 材料方钢管选用Q235B或Q355B钢材,方钢管型号根据《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和《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G/T178-2005)选用。
2.2 荷载1) 竖向荷载:屋面恒载、屋面活载、公用管线及工艺吊挂荷载、雪荷载(不与活荷载同时考虑)2) 水平荷载:风荷载3) 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8度跨度超过24m,9度跨度超过18m时考虑)2.3 整体建模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结构设计软件中SATWE模块,对结构进行三维整体建模计算(如图2.1.1所示),其中可将桁架用实腹钢梁等刚度代换,进行结构分析,得到结构周期、位移及柱配筋等相关信息。
架空热力管道的钢桁架结构探究
架空热力管道的钢桁架结构探究架空热力管道在遇到过河、过街等特殊跨越时经常会用到钢桁架结构。
钢桁架由于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可跨越的距离大,在热力管网的特殊跨越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人针对钢桁架在施工图设计及现场安装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情况及问题做了以下总结。
1 特殊跨越桁架的结构体系特殊跨越桁架结构实际上是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通常由两榀纵向受力桁架和上弦、下弦水平支撑系统构成。
纵向受力桁架由上弦杆、下弦杆和及腹杆组成,承受顶部和底部横梁传来的竖向荷载。
上弦杆和下弦杆是能够拼接的连续杆。
腹杆通过节点板与上下弦连接。
桁架的上弦杆、下弦杆及腹杆一般采用H型钢、槽钢或角钢背靠背设置,跨度大时也常采用钢管。
节点分格通常按照等分原则按偶数划分,间距在2.2~2.5米左右。
桁架上下弦杆和腹杆之间的角度一般控制在35°~55°。
上下弦水平支撑桁架通过水平支撑及横梁连接,形成水平方向桁架,传递水平荷载。
水平支撑应采用交叉型腹杆,可以更好地承受侧向传来的水平荷载,交叉腹杆的角度通常控制在40°~50°比较合适。
纵向桁架和水平桁架共同组成空间受力体系。
因为在特殊跨越桁架的内部要考虑支撑管道和供工作人员检修和通行,无法设置交叉支撑,所以这个空间桁架是可变体系。
为了防止风荷载作用下上、下弦水平桁架产生错动,保证横向刚度和侧向稳定,在桁架的端部应设置门型封闭刚架。
此刚架作为上弦和下弦水平支撑桁架的支点,将传来的水平力传给支座。
2 特殊跨越桁架构件设计2.1 纵向受力桁架构件设计纵向受力桁架构件通常采用型钢或钢管,因为纵向受力桁架与平面外水平支撑桁架的分格是一样的,不妨将其平面内外的计算长度取相同值,均为0.9L,L为腹杆。
除了在端部和有支点的位置采用封闭刚架的杆件兼做直腹杆之外,其他部位均按照纵向受力桁架的计算内力进行设计。
在计算桁架上弦杆和下弦杆的设计内力时注意,不仅要考虑受力桁架的计算结果,尚应将上弦、下弦水平支撑桁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不利内力叠加进去。
桁架内力分析
2 30° 30° A
G
D
B
FIy
a
a
a
a
FA
0 +2.6FP +2.6FP
0 +2.6FP +2.6FP
静定桁架的内力分析 节点法
注意: 对杆件内力的性质(拉力或压力) 必须十分重视。
静定桁架的内力分析 节点法
FP
E
FP
FP
FNBC
FP
H
C
FP
2 I
2
30° 30°
30° 30° A
G
D
B
FNBD B FNBA FP
FP
一定荷载作用下,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件
零杆
静定桁架的内力分析 节点法
零杆的判断:
y
FN = 0
? FN1 = 0
FP
x
FN 2= 0
节点上无外力作用
静定桁架的内力分析 节点法
E FP
H
C
I
A
G
D
B
FP
静定桁架的内力分析 节点法
FP G
D
H
E
zA
C
yB x
组成桁架的所有杆件 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空间桁架
组成桁架的杆件轴 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2. 节点
概述
桁架的实际构造
工程上把几根直杆连接 的地方称为节点
概述
木桁架节点
桁架的实际构造
榫接
概述
钢桁架节点
桁架的实际构造
焊接
铆接
概述
钢筋混凝土桁架节点
桁架的实际构造
刚接
概述 桁架简化计算的假设
三、桁架简化计算的假设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作者:沈航丁高行谢军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第31期摘要:对于传统的钢屋盖和下部混凝土的结构形式,以各部分分算为主,大跨度,特别重要的建筑会要求整体计算。
本文屋顶桁架结构,下部为双塔结构,且屋盖刚度对整体结构影响较大,采用YJK和Midas两种有限元软件进行整体合模计算,对整体指标、配筋、弯矩和剪力进行对比分析,总体差异较小,可以互相作为补充验算。
同时对钢桁架采用钢梁等代来进行整体建模分析,结果差异较大,不能够利用钢梁来替代钢桁架。
关键词:YJK MIDAS 双塔整体分析等代模型The Overall Analysis of a Certain Door Head Truss YJ K and Mida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implified Design MethodSHEN Hang DING Gaoxing XIE Junjun(Tongchua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312000 China)Abstract: For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al form of steel roof and lower concrete, each part is mainly calculated separately. Large-span, especially important buildings will require overallcalc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oof truss structure, the lower part is a double-tower structure, and the roof stiffness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Two finite element softwares, YJK and Midas,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overall mold clamping, and the overall index,reinforcement, bending moment and shear force are calculate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overall difference is small and can be used as supplementary check calcu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eel truss adopts steel beams and other generations to carry out the overall modeling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steel beams cannot be used to replace steel trusses.Key Words: YJK; MIDAS; Twin towers; Overall analysis; Equivalent model钢结构屋盖因其具有轻便、形式多样等特点,常用于大型建筑中。
桁架计算书
简支钢桁架非破损试验理论计算书班级:港航0802班小组成员:刘民强、许鹏、肖天凝、李成周粮江、彭栋、李社生指导老师:张中脊实验时间: 2010年 11 月18日1.内力分析(1)桁架各杆件理论内力分析。
下面以桁架跨中单点加载为例进行讲述, 其它加载方式自己计算。
图1-2(2)桁架各杆件实验内力分析。
根据弹性理论(虎克定理)、杆件的实测截面面积F、弹性模量E和实测应变值列表计算杆件内力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或进行应变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根据单位荷载作用图进行每级荷载应变的理论值计算(见附表一)0.5KN1.5kn2KN2.5KN应变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表(见附表二)1 2 3 4 5 6 7 8 9 10-4.4 6.2 0 -4.4 -6.2 8.7 0 -13.1 6.2 8.7-5 7 0 -5 -8 9 -2 -14 8 13-8.7 12.3 0 -8.7 -12.3 17.5 0 -26.3 12.3 17.5-9 17 3 -7 -9 22 -5 -26 19 29-13.1 18.5 0 -13.1 -18.5 26.2 0 -39.3 18.5 26.2-14 24 4 -12 -16 31 -6 -41 25 43-17.5 24.7 0 -17.5 -24.7 34.9 0 -52.4 24.7 34.9-18 32 4 -18 -22 40 -6 -56 33 57-21.8 30.9 0 -21.8 -30.9 43.6 0 -65.5 30.9 43.6-24 42 7 -20 -33 52 -5 -69 43 7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8.7 -13.1 6.2 8.7 0 -4.4 -6.2 8.7 0 -4.4 6.2-13 -8 8 -2 0 12 -2 6 3 -6 7-17.5 -26.2 12.3 17.5 0 -8.7 -12.3 17.5 0 -8.7 12.3-23 -19 13 7 1 -14 -13 9 1 -8 5-26.2 -39.3 18.5 26.2 0 -13.1 -18.5 26.2 0 -13.1 18.5-36 28 40 17 -1 -7 -19 18 6 -14 15-34.9 -52.4 24.7 34.9 0 -17.5 -24.7 34.9 0 -17.5 24.7-47 -37 40 29 2 -10 -24 27 10 -19 22-43.6 -65.5 30.9 43.6 0 -21.8 -30.9 43.6 0 -21.8 30.9-60 -45 57 40 1 -14 -31 34 13 -23 27(3)内力结果比较1号杆P —ε曲线分析差异原因:1)测点布片的位置不够精确,理论位置跟实测位置有差别;2)应变片跟百分表测点不完全在刚架的轴线上,会出现测量误差;3)加载过程中由于加载时没有轻轻放下砝码,导致桁架持续晃动,记录的数据有较大差异2.挠度分析 (1)计算理论值依据实测杆件截面积F 和弹性模量E 计算各点挠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桁架内力分析开放性试验
作者:蔡妍焦彩云岳峻岐刘海超黄俊刘统文潘兴斌李茂茂马朝阳王达班级:工1410 一组
【摘要】
本文以对简支钢桁架静力加载试验进行研究,本实验在了解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试验计划,采集整理试验数据,进行桁架内力计算,分析试验结果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给出了试验内力计算与理论内力计算的变形曲线和理论曲线,通过比较二者关系分析结构变形性能,内力传递与分配,刚度强度的情况,分析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内里传递特性以及得出误差产生原因。
【关键词】简支钢架静力加载;预加载;强度;理论内力计算;典型杆件理论
实际对比
Rigid frame; internal force analysis; open test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simply supported steel truss static loading test, the experimen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data, test plan, test data collection,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 of truss,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and error analysis, the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test theory of internal force deformation curve and the theoretical curve is given by comparis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internal forc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the stiff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accuracy of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analysis theory, insid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and find the error reasons.
【Key word】
Simply supported steel frame; static loading; pre loading; strength; theoretical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typical member theory; actual comparison
1.前言
以钢材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好、变性能力强,顾用于建筑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材料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的基本假定;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的变形,能很好的承受动力荷载;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
钢结构桁架研究高强度钢材,大大提高屈服强度;此外要轧制新品种的型钢,例如H型钢(又称宽翼缘型钢)和T型钢以及压型钢板等以适应大跨度和超高层建筑的需要。
另外还有无热桥轻钢结构体系,建筑本身是不节能的,本技术用巧妙的特种连接件解决了建筑的冷热桥问题;小桁架结构使电缆和上下水管道从墙里穿越,施工装修都方便。
钢结构构件便于在工厂制造、工厂拼装。
工厂机械化制造钢结构构件成品精度高、生产效率高、工地拼装速度快、工期短。
钢结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结构。
除
此之外,钢结构密封性好,由于焊接结构可以做到完全封闭,可以做成气密性,水密性均很好的高压容器,大型油池,压力管道等。
2.国内外发展状态:
中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约束,科学不发达,因此,长期停留于铁质建筑物的水平。
19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
钢结构的楼面由冷弯薄壁型钢架或组合梁、楼面OSB结构板,支撑、连接件等组成。
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纤维板,以及胶合板。
在这些轻质楼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载。
钢结构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达程度。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显著,国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界大国,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钢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增多。
特别是在2008年前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出现了钢结构的建筑热潮,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钢结构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其中,有的钢结构建筑在制作安装技术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如奥运会国家体育馆等建筑。
奥运会后,钢结构建筑得到普及和持续发展,钢结构的广泛应用到建筑、铁路、桥梁和住宅等方面,各种规模的钢结构企业数以万计,世界先进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基本齐全,如多头多维钻床、钢管多维相贯线切割机、波纹板自动焊接机床等。
并且现在数百家钢结构企业的加工制作水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如钢结构制作特级和一级企业。
近几年,钢产量每年多达6亿吨,钢材品种完全能满足建筑需要。
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材料标准、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各种专业规范和企业工法基本齐全。
3.试验概况
一、试验仪器设备
1、NS-YB04C型测量仪器控制器;
2、钢筋应变片及屏蔽导线;
3、位移传感器;
4、GHJZ-30型静力加载装置(含加载架及支座、荷载传感器等)
二、GHJZ-30型静力加载装置简介
最大试验力30KN,支座跨度2400mm。
加载装置重约280Kg,外形尺寸:长X宽X高2600X1140X1680mm3。
手摇螺旋千斤顶加载,传感器测力,数显仪表示力,力值误差小于1%,配有过载保护装置。
配钢桁架,静重50Kg,外形尺寸:长X宽X高2455X84X353.4mm3。
由∠40X40X5角钢焊接而成。
架中受力的最大值为20KN。
由实测得两角钢组成的组合截面的横截面面积为A=333.3X2=666.6mm2。
三、试验目的
1、通过静载实验,研究简支刚桁架的工作性能。
2、综合应用结构、试验知识设计静载试验,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团结协作,完成简单的结构静载实验,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4、整理分析试验数据,验证桁架计算理论。
5、学习一般试验研究报告的编写。
四、操作步骤及方法
1、刚桁架贴应变片。
在安放前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典型杆件,预先粘帖好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要贴在轴线上,∠40X40X5角钢的轴线距角边11.7mm。
2、安放刚桁架。
逆时针摇柄升起压头,倒出足够的空间安放刚桁架,再将刚桁架抬放到固定铰支座和活动铰支座上,对正位置。
3、仪器仪表连接及安放。
将应变片与电阻应变仪连接;将百分表装到磁性表座上,按图布置百分表、倾角传感器的位置。
4、加载。
顺时针摇转手摇柄加载,逆时针摇转手摇柄卸载。
5、根据试验要求分级加载,记录数据。
6、注意:示力仪发出警报声时,要停止加载,以免过载。
4.整理数据与计算
1、杆件内力计算
N=ε
*A*E
m
—实测内力计算;
ε
m
A—实测杆件截面面积;
E—实测杆件弹性模量;
2、数据整理
理论计算内力值采取结构力学截面法与结点法综合利用
5、试验分析
试验计算内力值与结构力学中理论计算内力值数值存在误差,但通过折线图可见试验计算内力计算值与结构力学内力值随加载的增加走向趋势相同。
误差产生原因可能由加载速度不同,试验仪器本身存在误差,以及计算误差导致。
6、试验体会
通过本次试验在十位小组成员的配合下,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实践与理论的重要性,看似简单的操作可实际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在计算的过程当中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课本中的内里计算有零杆,而实际杆件受力过程当中不存在零杆,所有杆件都是受力的,零杆并非无用杆,也充分验证了课本上的结论,试验过程所有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试验进展的很顺利,虽然本次试验结果有些误差,但是也让同学们深刻意到自身的不足,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会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小组成员的付出,通过这次试验我相信,下次我们第一小组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王天稳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夏志斌姚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钢结构设计计算条文》武晓涛张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小组分工:
试验操作:黄俊、岳峻岐
实验数据记录:蔡妍、焦彩云
数据整理计算与分析:蔡妍
论文编写:蔡妍、黄俊、岳峻岐
数据校核:刘海超、刘统文、潘兴斌、李茂茂、马朝阳、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