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先秦文学大纲
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百家争鸣。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
一、神话
《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
最早诗歌总集。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地域北方。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春秋之前都是乐歌。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三、历史散文(叙事)
尚书记言体,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记事大纲。本指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笔法:文笔含蓄蕴藉,带有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一字寓褒贬)的笔法。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著作。最擅长写战争。不集中写人,在叙事中写人。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它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同被称为“春秋三传”。作者左丘明。
《国语》是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言体。有《春秋外传》之称。作者也是左丘明。
《战国策》是西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定名。记战国谋臣策士言论。属纵横家思想。战国民族精神:崇谋尚士重利尊时。
四、诸子散文(说理、政论)
孔墨孟庄荀韩。
孔子。《论语》。学说核心是“仁”与“礼”。文学主张:(1)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兴观群怨。(2)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彬彬。
精品
.
《老子》。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自撰。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哲理。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墨子。墨翟,战国初期人。学说主要有十项内容:兼爱、非攻、尚贤、向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思想核心是“兼爱”,神髓是“平等”,代表了农与工肆阶层的利益。有些篇章是讲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散文质朴、逻辑严密、类喻丛出。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儒家大师。思想核心是“仁义”。哲学上倡导“性善论”,政治上主张“王道”“仁政”,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进步观点。《孟子》气势浩然,善于类比推理,长于譬喻。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与老子并称“老庄”。包括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自著。庄子在哲学上强调相对性,主张“齐物”;政治上反对圣人政治,主张“掊击圣人,纵放盗贼”;历史观上向往“同与禽兽居”的洪荒时代;人生观上主张“弃圣绝智”,使精神超脱。章法散漫断续,“意接而词不接,变化无穷,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庄子》。《庄子》大都用“三言”说理,寓言重言卮言。重言即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寓言为主创作方法。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最后学者。韩非、李斯皆其弟子。荀子的思想1、“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2、“人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论者,“伪”指人为)的哲学思想;3、礼法并举、王霸并称的政治思想。散文特点:是学者之文,题大论深;是长者之文,淳厚老到;是通才之文,引证弘博;是赋家之文,辞采缤纷。《赋篇》是我国最早以赋命名的文字。《成相篇》以民间歌谣形式写,是我国鼓词之祖。锲而不舍出自《荀子》
韩非子。思想以法为核心、以术、势为羽翼的政治观;古今异俗、事异备变的社会历史观;重质轻文、崇实反虚的文艺观。《韩非子》善于将大量的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韩非子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十过》都是寓言专集。寓言故事数量具先秦散文之首。
我国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语录体阶段,以《论语》、《老子》为代表。(2)对话式论辩文阶段,以《孟子》、《庄子》为代表。(3)专题论文,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五、楚辞
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
屈原名平,字原。《离骚》是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时所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为遭受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艺术:1香草美人意象构成象征比喻系统。美人意象或比喻君王,或自喻。香草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正方。2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大量楚方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结束了诗歌史上群歌互答的时代。1、它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具有无限的感召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成了中国文人的人格楷模。2、创造了一个极富幻想的神话浪漫世界。3、象征手法可概括为香草美人,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4、诗歌形式和语言上,打破了四言传统格式,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增加了表现力并直接影响了汉赋的形成,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采用了大量方言口语。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记述了屈原流放期间的思想感情。
《九歌》11篇。首尾两章分别为迎、送神曲。中间九章娱神曲。所祭诸神分别是:天神(《东皇太一》)、日神(《东君》)、云神(《云中君》)、湘水之神(《湘君》、《湘夫人》)、司命之神(《大司命》、《少司命》)、河神(《河伯》)、山神(《山鬼》)、为国陈亡之魂(《国殤》)。《礼魂》是送神曲。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是《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国殇》祭祀的是人鬼。
《天问》172问。先问天地形成,次问人事兴衰,最后到楚国现实。全诗以一个---曰---字领起。
《招魂》。为招楚怀王魂而作。
屈原之后,楚以辞赋名者有唐勒、景差、宋玉,而尤以宋玉为最名。宋玉《九辩》,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悲秋之作: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高唐赋》、《神女赋》开汉大赋先河,还有《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唐勒和景差无作品流传。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