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作用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
——《笑》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知识讲解一、初中阶段应掌握的修辞比喻、借代、拟人、对偶、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语、引用、设问、反问、顶真、通感、互文、双关二、初中生应掌握的程度1、明确各种修辞的概念并学会判别2、熟练使用各种修辞3、结合语境,分析修辞的作用三、各类修辞(一)比喻1、定义: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2、作用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
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3、三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4、句子赏析(1)明喻:本体+喻词(像、如等)+喻体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小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暗喻:本体+喻词(是、成等)+喻体例: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3)借喻: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骤雨过后,荷叶上留下一粒粒珍珠。
5、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感情。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二)借代1、定义: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
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中考语文考试中考察考生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那么有关修辞手法有哪些常考的内容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供考生参考阅读。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方法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详细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把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留意区分清晰简单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方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分,排比与反复的区分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推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供应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消失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把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方:依据事物的相像点,用详细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浅显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详细形象,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浅显生疏事物解说、关心人深化理解。
比方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方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方词喻体明喻甲象乙消失像、似的、似乎、如、宛(犹)如、好比、消失暗喻甲是乙消失是、成为消失借喻甲代乙不消失无消失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共24张PPT)
的作用
举例:例1: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例2:敌
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 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对象+的情感;突出了+对象+
特征。
反语
定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 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2)“掰”、“放”、“灌”、“煨”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砖茶 对于边防军意义重大,表达作者对砖茶的赞美。
中考真题
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 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 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 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 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 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 彩缤纷的世界。
Thanks!
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 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带来的愉悦之情。(2 分)
当堂检测
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
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即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不同类;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注意:比喻的修辞,此处也有联想,注意联想并非修辞,联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思维形式。
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过程,就是由眼前的某种事物,想到相关联的另外一种事物,借助眼前事物的启发来解决另外一个难题,或由脑中存储的旧的事物经验来解决当前的困难。
所以两者的目的和过程都不相同。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联想)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
——《笑》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溪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含答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一、专题详解在回答与修辞手法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熟记各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绘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事理。
比喻需要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构成有效的比喻。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某个对象比作某个事物,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思考】1.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银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茅屋内清幽的氛围。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这句话并非比喻,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这句话运用了___,而非比喻。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树叶上雨点的清新柔美,营造出空灵剔透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
——《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的过程。
2.拟人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品具有人格化的效果,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某个对象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特性,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她的身体便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溪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溪水流入深林,被绿色植物所环绕的情景。
3.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某个对象的特性。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你有没有见过一朵花从春天一直开到冬天?有没有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舞?有没有见过会唱歌的花朵?这些都是鸟儿重新为冬天带来了生机。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拟和夸张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比拟和夸张一、比拟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比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可以使描述更加形象,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感受。
“她的声音像天籁般悦耳”,通过将声音和天籁进行比拟,使得读者对声音的美妙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烘托情感比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来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他的心情如同被放飞的气球一般自由”,通过将心情与被放飞的气球进行比拟,表达了一种自由和愉悦的情感。
3.增加作品的艺术性比拟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使读者更愿意细细品味。
“她的微笑如春风拂过,温暖而舒适”,这样的比拟使得描述更加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夸张的作用1.突出事物的特点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能够更加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其更加醒目。
“他跑得飞快,就像一道闪电一样”,通过夸张来描述他的快速奔跑,使得读者对他的快速有了更加生动的感受。
2.引起共鸣夸张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认同作者的观点。
“这个人真是个饭桶,一顿饭吃得比牛都多”,通过夸张对吃饭的描述,让读者对这个人的吃货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3.增加趣味性夸张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增加了作品的娱乐性和吸引力,使读者更愿意阅读。
“他的智商简直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通过夸张来形容某人的聪明,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比拟和夸张是中文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们在文章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拟和夸张,作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了解和掌握比拟和夸张的用法,对于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同学们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比拟和夸张,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在中考语文的考试中,比拟和夸张是常见的修辞方法,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与仿写”笔记整理
专题四修辞与仿写续写一、修辞手法基础知识1.概念修辞就是修饰文辞,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运用修辞的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修辞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2)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美化语言的水平;(3)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
3.修辞的语境意义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复杂丰富: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或别有情趣,或弦外有音,等等。
任何诗文都可照字面直解,然而其潜藏在字里行间的联想意义、感情意义、意境意义乃至风格意义,只能靠“此情此境”获得。
二、初中阶段常见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1)概念: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分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①明喻:说甲像乙,也就是本体像喻体,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岀现。
能明显地看出是比喻。
比喻词:像、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例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②暗喻:说甲是乙,也就是说本体是喻体。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比明喻密切。
比喻词:是、变成、成了、变为【例句】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③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
本体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把本体说成喻体,没有比喻词。
【例句】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作用:化平淡为主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技巧总结】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像”表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好像”表猜测、估计)(3)伟大的祖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孔繁森、向秀丽等。
(“像”表列举)(4)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谩的童年。
(“仿佛”表想象)2.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中考语文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中考语文考试中,修辞手法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因此学生在备考中不仅需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还需透彻地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像”、“如”等词语,将两个不同事物相比较的修辞方法。
比喻常用来描绘复杂或抽象的对象,使之更加形象而易于理解。
例子:这个城市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每一个人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来表达其性质或感情的修辞方法。
拟人常用来描写抽象的事物,形象生动、富于感情。
例子:月亮苍白的脸庞隐藏在云朵背后,似乎害怕被夜色吞噬。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或缩小事物来表现其特征或属性的修辞方法。
夸张常用于烘托情节或强调感情色彩。
例子:老师一声尖叫,把我们吓得魂飞魄散。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同类或相似的事物来强调其重要性、紧急性或渐进性的修辞方法。
排比常用于强调句子的节奏感和语气的震撼效果。
例子:我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热情,热爱生活;是爱,爱自己、爱别人;是勇气,勇敢面对挑战、勇于拼搏。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或意图的修辞方法。
反问常用于增强语气,引发读者的共鸣。
例子:你们难道不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金钱,而是信任。
六、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个相似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现其共性或差异的修辞方法。
对比常用于描写事物的特性和情感,使其更加鲜明。
例子:阳光明媚,温暖的春风吹拂在脸上,与此相比较,冷酷的冬天就显得格外寒冷。
七、设问设问是一种用问句的形式来暗示答案的修辞方法。
设问常用于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例子:面对困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放弃还是坚持?只有经历过,才会有真正的答案。
以上是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透彻地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使用方法,同时善于根据文章的要求选择适合的修辞手法进行运用,从而使文章的效果更加明显,得到更高的分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六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其中明喻是明显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像”、“如”、“好比”、“仿佛”等比喻词;暗喻是暗中打比方,把被比事物和比喻物的关系隐藏起来,常用“是、成、成了、变成了”等比喻词把两者联系起来;借喻则不露比喻的痕迹,直接用比喻物代替被比喻物,被比喻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的形象描述。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4、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开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表现了皇帝虚荣愚蠢的性格特点。
(《皇帝的新装》)
拟人
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老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借“偷偷地”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春》)
对偶
辨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词性相对、意思相近或相反。
作用: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形式优美,音韵和谐;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形式优美,突出表现了……的感情。
(《白杨礼赞》)
设问
辨析: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作用: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启发思考。
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运用设问,表现了“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美丽、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春天的喜爱之情。
(《春》)
排比
辨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
作用: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长于抒情,更有气魄;③叙写透辟,条分缕析。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修辞手法常有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详细常有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分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详细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剖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色,惹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品化,将它写成和人同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和蔼感、形象性,使读者感觉绘声绘色,常常有十分鲜亮的感情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剖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明丽、桃李争春的喧闹情景,使读者感觉和蔼、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亮地勾勒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色、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减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能够突失事物的特色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踊跃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剖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寒冷。
4.排比:把内容密切关系、构造基真同样或相像、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摆列,用来表达邻近或有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辟、感情激烈,负气概贯穿、流利,使形式齐整,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可以仰头,不可以睁眼,不可以呼吸,不可以迈步。
【作用剖析】:详细描述了祥子在狂风雨中拉车的感觉,衬着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难过、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对偶:用构造同样,字数相等,内容关系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邻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齐整,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归纳力强,增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睦,节奏鲜亮,读来琅琅上口,意义谨慎而又富裕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022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复习指导
2022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复习指导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画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关心人们深入明白得,用比喻阐明道理,能够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明白,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专门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那个地点低唱,蟋蟀们在那个地点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事实上,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成效。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经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概,加强表达成效,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能够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修辞练习
第一部分:知识积累篇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1)对事物进行比喻:用比喻来对事物某某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拟人:用拟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某某感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3、夸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4、对偶:使文章节奏刚强,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传颂记忆。
5、排比:(1)排比说理: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并使文章音节铿锵,语势得到增强。
(3)叙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6、反问: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中能强调论点。
7、设问: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强调某某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有气势。
8、反问:增强某些语气(反诘、诘责或质问),强调某某观点,突出某某情感,使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9、对比: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
10、用:
(1)说明文:突出说明某某事物的某某特征,增强说服力。
如引神话传说,则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议论文:有力的论证某某观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
(3)记叙文: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旨,或渲染某某情境,或增强某某的趣味性,或准确表达作者当时某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