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合集下载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案标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

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和屏幕2. 学生练习册3. 直尺和其他测量工具4. 实物线段模型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线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引导学生讨论线段的概念,并解释线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一段连续直线。

探究(15分钟):1. 分发直尺和实物线段模型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练习册上绘制出不同长度的线段。

2. 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让他们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3. 鼓励学生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如“较长”、“较短”、“相等”等。

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投影仪展示线段的比较示例,并解释如何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来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2.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线段的长度差异,以及如何使用数值来表示这种差异。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并填写相应的数值和符号。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生活中如何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测量工具和数学术语来解决问题。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的概念和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醒他们继续练习和巩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如教室的桌子、书架等。

2. 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应用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和游戏。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一、 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理解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和差的意义,并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线段的长。

5、通过小组学习过程,形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二、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尺规作图;线段中点的概念级表示方法。

三、 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线段中点的实际应用。

四、 教具准备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等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复习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创设情境情景一:绿地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为什么? 情景二: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 “从A 到C 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3、发现结论: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图4-6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4、练一练:经过平面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 )A 、经过A 、B 两点的直线 B 、射线ABC 、A 、B 两点之间的线段D 、A 、B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C BA5、提出问题问题:观察图4-6,比较的是线段和曲线、折线的长短,两条线段之间怎么比较长短?板书课题:2.比较线段的长短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1、分组讨论:每个人画一条线段,另其他同学比较,讨论方法。

接着另外每人拿出不同的笔(可以看成线段),你又怎么比较它们的长短,互相交流。

2.通过刚才分组讨论,得出两条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 和线段CD 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2)叠合法:把线段AB 、CD 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① 将线段AB 的端点A 与线段CD 的端点C 重合② 将线段AB 沿着线段CD 的方向落下③ 若端点B 与端点D 重合,则得到线段AB 等于线段CD ,可记做:AB=CD (几何语言)若端点B 落在D 内,则得到线段AB 小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若端点B 落在D 外,则得到线段AB 大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 如图1 A CD 3.“练一练”P 112习题 第1题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探究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线段的概念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线段的定义及特点。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特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比较线段的长短。

1.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如点、线、角等。

讲解线段的定义及特点。

出示实例,让学生观察、比较线段的长短。

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第二章: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接比较法。

工具辅助法(尺子、直尺等)。

图形变换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比较线段长短。

2.4 教学步骤讲解直接比较法。

讲解工具辅助法,如使用尺子、直尺等。

讲解图形变换法。

出示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比较线段长短。

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第三章:练习与巩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练习题: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

3.3 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4 教学步骤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讲解答案,巩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第四章:拓展与提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拓展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索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想法,解决问题。

4.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想法,如使用生活中的物品辅助比较。

出示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拓展的方法。

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各种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实际生活经验的小视频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东知道中间的路线最短,教师要提出疑问,你能用数学道理来解释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引出下一个问题)二、探究学习如右图,从A地到C地有四条道路,那条路最近?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结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以致用:刚才的视频说明的数学道理你知道了么?请同学回答。

三、合作学习:活动一:请两位学生比身高,让学生说明理由。

教师引入你能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动动手,小组合作:各小组拿着你们手中的绳子与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谁的长,谁的短?并且思考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学生思考并回答结论:1.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叠合法。

2.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叫做度量法。

3.说明:如果两条线段相差很大,直接视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学以致用:怎样比较下面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 ) ( ) ( )活动二:1.什么是尺规作图?2.小组合作交流,试一试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直线。

尺规作图 :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作图规律如下:(1)作射线A′C′(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 ′C ′上截取A ′B ′=AB.线段A ′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活动三:想一想,折一折,怎样找到你手上绳子的中点位置?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表达式:如果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那么AM=BM= ( 21) AB. 或者AB=2AM=2BM 练习:如图示:点C 为AB 的中点,AC=3cm ,则BC=() cm ,AB=()cm 。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快速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2. 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定义,线段的长度、起点和终点。

3. 演示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实例,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理解。

九、课堂小结2. 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物品长度、规划路线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布线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原理。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设计

线段的长短比较 教学设计

4.2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参照教科书创设的“两棵树的高矮”、“两根铅笔的长短”等情景图,结合“两个人的身高比较方法”,和“折出这线段中点”等充分创设情境,极大丰富数学学习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行主动的学习探究。

其次:问题引入:“从A到B的四条道路,哪条最近?”直接让学生从图和形的角度感受到生活现实中所蕴含的最本质的“直线距离最短”的性质,并和学生一起得出“线段”性质,并提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然后引出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的必要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比较方法和策略,重点突破比较方法,并进一步作出线段的和、差,最后运用所学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几何方法的才起步,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给足时间思考、动手操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过程,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的第二节,是平面图形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生在前面了解了一些立体的、平面的几何图形。

在上一节课也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

了解了线段的形象、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一节将进一步研究线段的重要的基本性质和比较方法。

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提炼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差作图等,知识策略的获得完全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得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2 比较线段的长短●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认识他们吗?我们目测一下他们的身高,发现姚明高一些.那要是让潘长江老师站到二楼上,姚明站在地面上呢? 如果我们用线段来表示人的身高,又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呢?从而引入课题.【教学与建议】教学:把现实生活中的比高矮问题抽象成线段比较长短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建议:重点让学生明白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置疑导入 师:如图,从A 村到B 村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你愿意选第几条道路?说出你的理由. 生:走第②条路.因为这条路是直路,感觉它最近.师: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我们都希望走条近路.那么怎样找出最近的路呢?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教学与建议】教学: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命题角度1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根据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例1】在春季运动会上,七年级的同学想举行一次拔河比赛,他们想从两条大绳中挑出一条最长的绳子,请你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是(A)A .把两条大绳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大绳,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B .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C .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D .没有办法挑选【例2】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现象,如图是学校花圃的一角,有的同学为了省时间图方便,在花圃中踩出了一条“捷径”,“捷径”的数学道理是(C)A.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B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C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D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例3】把一条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这样做的根据是_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 *命题角度2 比较线段的长短比较线段长度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度量法;(2)叠合法. 【例4】用度量法可得下列线段中最长的是(B)A BC D *命题角度3 线段中点的概念辨析中点具备两个特点:①点在线段上;②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两者缺一不可. 【例5】如图,B 是线段AD 的中点,C 是BD 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C)A .BC =AB -CD B .BC =AC -BDC .BC =12 (AD -CD ) D .BC =12AD -CD【例6】已知线段AB 和点P ,如果P A +PB =AB ,且P A =PB ,则(A) A .点P 为AB 中点 B .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C .点P 在线段AB 外D .无法确定 *命题角度4 求线段的长度求线段长度,通常借助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线段的比进行线段长度的变换进行求解.【例7】如图,长度为12 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为线段MB 上一点,且MC ∶CB =1∶2,则线段AC 的长度为(A)A .8 cmB .6 cmC .4 cmD .2 cm【例8】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长度比为2∶3∶4的三部分,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EC =2 cm ,求:(1)AD 的长; (2)AB ∶BE .解:(1)因为AB ∶BC ∶CD =2∶3∶4,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所以CD =49 AD ,ED =12AD ,所以EC =ED-CD =12 AD -49 AD =2,解得AD =36 cm ;(2)由(1)知,AD =36 cm ,易得AB =36×29 =8(cm),BC =36×39=12(cm),BE =BC -EC =12-2=10(cm).所以AB ∶BE =8∶10=4∶5.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借助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公园曲桥、河道改直的图片)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就可以缩短航程.在公园的河面上修建曲折的桥,就能增加观光的路程,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你有哪些方法?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线段公理问题:(多媒体投影P 110图4-6)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容易得出线段AC 最短.【归纳】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探究2】 线段的比较多媒体展示P 110“议一议”【归纳】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即度量法;另一种方法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即叠合法.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例1】(教材P 111例题)如图,已知线段AB ,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 . 【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解:作图步骤如下:(1)作射线A ′C ′(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 ′C ′上截取A ′B ′=AB . 线段A ′B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例2】(1)如图,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这时AM =BM =12 AB (或AB =2AM =2BM ).(2)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 =4 cm ,BC =3 cm.如果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度是多少?【方法指导】学生画图加以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 解:如图所示:OB =4-4+32=0.5(cm).活动四:随堂练习1.如图,在我国“西气东输”的过程中,从A 城市往B 城市架设管道,有三条路可供选择,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架设管道的最短路线是__①__,依据是__两点之间线段最短__.2.已知线段AB =6 cm ,在直线AB 上取点C ,使BC =3 cm ,则线段AC 的长是__9或3__cm. 3.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1题. 解:可用刻度尺量出折线AB 各段线段的长度,再量出线段A ′B ′的长度.将折线AB 各段线段的长度和与A ′B ′的长度作比较,也可用尺规作图法将AB 的每段长度移到线段A ′B ′上,再做判断.4.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解:5.已知线段AB =6,点C 在直线AB 上,BC =4,D 是AC 的中点,那么A ,D 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5或1.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公理,线段的比较,线段的中点等知识,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作业:课本P 112习题4.2中的T 2、T 3、T 4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涉及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入课堂,从而使原来枯燥无味的讲解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创新教案_1

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创新教案_1

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等奖创新教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对《比较线段的长短》部分是这样描述的:1.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2.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二节。

是继《线段、射线、直线》之后的内容,它是学生对几何语言、几何基本事实、几何定义的初步接触,是很基础的一节课,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几何语言的转化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知识主要分为四大块: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的表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距离;主要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教好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前一节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线与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全等等知识的基础,它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几何,起到了一个支撑点的作用.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7—9年级《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2)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4)立足具体情景,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发展的成果.(5)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的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三、学情分析1.教学方法:“微视频情境导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努力构建合作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2.学法指导: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经历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四、评价设计1.通过微视频预习达成目标一和目标2;2.从实例出发探究讨论比较线段长短达成目标3;3.通过评价练习题的延伸,借助尺规作图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达成目标4;4.通过变式训练强化提升达成目标5.学科素养: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德育范畴:思维严谨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录制微视频,学生预习探究新知微视频一(线段公理):任务单问题一: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走捷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实际应用:学生举例.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其几何道理是___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很容易的展开思维。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第二章《直线与线段》的第一节“比较线段的长短”。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学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表示线段,学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难点:如何准确地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绳子、直尺等教具,现场演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关注线段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线段的概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及这两个端点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

(2)线段的表示:用两个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

(3)比较线段的长短:通过观察、测量、折叠等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 例题讲解(1)题目:比较线段AB和CD的长短。

(2)分析:观察两条线段的长度,可通过直尺测量或折叠比较。

(3)解答:线段AB比线段CD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测量并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2. 线段的表示方法3. 比较线段的长短方法七、作业设计(1)线段AB和线段CD(2)线段MN和线段PQ2. 答案:(1)线段AB比线段CD长,通过测量可得。

(2)线段MN和线段PQ等长,通过折叠可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上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三角板、圆规等工具,设计一些有关线段的题目,进行交流和分享。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4)实施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线段长短比较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2)新课讲解:讲解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如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等。
(3)实例演示:利用教具、多媒体等展示线段长短比较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方法。
c.利用数学性质比较:如线段的等分点、相似三角形等。
4.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比较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练习纸,上面有若干个线段,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练习纸上的任务。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直观判断能力,但对于线段长短比较的严谨方法和逻辑推理过程仍需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比较,但对于线段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仍较为浅显。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对于一些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线段长短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以下题型:
(1)直接比较线段长短;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线段长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大小、长短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在数学学科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直线、线段等几何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能够运用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长度、比较路径长短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首先明确线段的定义,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如AB表示线段A到B的线段。
2.讲解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包括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利用数学性质比较等。
-直接比较:将两条线段放在一起,直观地比较长短。
-间接比较:利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测量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
-利用数学性质比较:如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比例线段等性质进行比较。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并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线段。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实物举例,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计算法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线段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能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的长度。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作业本上简要回答:
a.在比较线段长短时,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误差?
b.如何避免这些误差,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准确性?
c.除了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帮助。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4、5,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解决问题。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3.实际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长短比较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家中物品的长度等,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和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
4.小组合作题:分组完成一份关于比较线段长短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心得等。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班比较线条长短的教案

小班比较线条长短的教案

小班比较线条长短的教案教案名称,以小班比较线条长短。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线条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比较线条的长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细致性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条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比较线条的长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线条的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材料,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条,可以是纸条、绳子或者其他材料制成的线条。

2. 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内的整洁和安静,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和比较。

3. 教学辅助,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观察线条的长短。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对线条产生兴趣。

2. 理论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线条的概念,让他们了解线条的特点和作用。

3. 观察比较,教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线条,然后进行比较,看看哪根线条更长,哪根线条更短。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线条的长短,并且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线条。

5.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且展示最长和最短的线条。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思考线条的比较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

1. 线条的应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建筑、艺术和设计等领域。

2. 观察比较的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他物体的特点,比如大小、形状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线条的长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线条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同时,小组讨论和汇报分享的形式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比较线段的长短。

2. 学生能够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难点: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教学准备:纸、铅笔、直尺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提出问题:你是如何判断不同物体的大小的?3.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可以通过直观观察来判断物体的大小。

4.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也可以通过直观观察来判断吗?Step 2 学习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线段AB和CD,并比较它们的长短。

2.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AB的长度大于线段CD,可以表示为AB > CD。

3. 通过类似的比较,引导学生记住其他符号,如“小于”<、“等于”=等。

Step 3 练习巩固1. 让学生用纸和铅笔画出两条线段,并通过比较判断线段的长短关系。

2. 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自己画的线段的长短,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 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Step 4 拓展应用1. 张贴一些图片,让学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 让学生用线段比较法判断图形的大小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观察线段的长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较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通过练习巩固和应用拓展,提高了学生对线段比较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重点: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尺规作图。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第2节线段、射线、直线。

2.学习目标1、掌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

2、运用线段公理说明实际生活问题。

3、学会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和、差,并初步学会用几何术语表述作图方法。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手指投影屏幕)自学。

自学指导自学P119-P121练习以上的内容后,思考并回答:1.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一条什么基本事实?3.什么叫做两点间的距离?4.什么是尺规作图?5.什么是一条线段的中点?6.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

四、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根据自学指导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五、引导更正,指导运用1.学生训练。

(1)布置任务:看完了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举手)好!下面请XX做P121的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把数学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写在黑板上(同一题下)。

观察板演,找错误。

请大家看黑板,找错误。

找到的请举手。

2.学生更正。

3.学生讨论,评判。

(1)先看第一位同学做的(再看第二位同学做的……)[若对,则师:认为对的举手,师判“√”][若有错,则引导学生错误的原因及更正的道理][估计出现的错误](2)第1题中,不知道该如何截取。

(3)第2题中,不会灵活运用中点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错因,并更正。

六、当堂训练:作业:p122 A组3、4课堂评价:。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第四章《比较线段的长短》,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运用工具测量线段长度,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学重点:线段的概念及测量线段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图片:比较两条跑道长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线段的长度。

(2)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判断线段长短的方法。

2. 知识讲解(1)讲解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

(2)介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叠合法。

3. 例题讲解(1)题目:比较两条线段AB和CD的长短。

解答:先观察,无法直接判断时,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然后进行比较。

(2)题目:在三角形ABC中,比较AB、BC、AC三条边的大小。

解答:使用叠合法,将三条边相互重叠,观察重叠部分,判断大小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巩固测量方法。

(2)分组讨论:比较教室内的线段长短,如黑板的长度、桌子的宽度等。

(2)拓展:探讨如何比较弯曲的线段长短,引出后续课程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2.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直接观察法工具测量法叠合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在三角形DEF中,比较DE、EF、DF三条边的大小。

2. 答案:(1)AB > BC > CD > DE(2)DE > EF > DF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概念和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将学会如何更好地比较线段的长短,并掌握这个技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方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3.能够运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尺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15分钟)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比较线段的长短。

2.引导学生关注线段长度的差异和大小关系,提出两个线段的长短比较问题。

二、引入概念(20分钟)1.介绍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起点、终点、长度等。

2.教师出示两个线段AB和CD,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3.通过尺规作图方法,教师将线段AB和CD都延长到相同方向上的同一端点上,再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4.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结果。

三、巩固练习(30分钟)1.分组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线段的长短比较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

2.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讲解,解答问题并互相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3.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

2.确认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通过尺规作图的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线段的长短比较过程。

并且,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拓展,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又切实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并在课后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注意到,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线段的定义、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模型展示、动画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线段在三维空间中的形象。
-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房间内家具的长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体长度的情况?”(如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线段长短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知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的性质;
2、能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等于已
知线段;
3、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
段的大小;
4、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
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1、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
段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
极性;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
的兴趣;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境1.
老师问:同学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
学生答:有不少的同学会回答看过,
老师问:你们知道孙悟空所用的兵器吗?
学生答:知道
老师问:他用的兵器叫什么名字?
学生答:金窟棒
老师问:它有几个端点?
学生答:两个
老师问:直不直?
学生答:直
老师问:像不像我们所学习过的线段?
学生答:像
老师小结:同学们金窟棒我们就可以近似的将它看着一条线段。

老师问:你们记住线段了吗?
学生答:记住了。

情景2.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好不热闹地来到了一个无边海岸的塘边,八戒、沙僧和悟空吵着要争大师兄当,越吵越烈,坐在一旁的师傅看不下去了,说:以这里为起点,指到对面一个点说谁先到谁就当大师兄。

三人都答应了,随着唐僧一声命下,八戒和沙僧像离弦之箭绕着塘向目标奔去,留下了悟空和唐僧。

只见悟空不慌不忙地拿出了自己的金窟棒,说一声:变,一条笔直的大道就展现在师徒二人的面前。

师徒二人沿着这条笔直的走到对面指定的那个点等了好半天八戒
和沙僧匆匆赶到。

八戒所
悟空和师傅
A B
沙僧所
老师问:同学们悟空和师傅走得晚走得慢,为什么会先到?
学生答:因为他们走的是直路
老师给予鼓励:你们说得很对
新课讲解
1、老师:看看书图4—6,那条路最近?
学生答:线段AC这条最近。

老师问:同学们从我们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答: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老师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而我们称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老师讲解
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B,请用圆规、直尺作一条线段A`B` ,使A`B`=AB
解:作图步骤如下:
(1)作射线A`C`
(2)以线段AB的长度为半径,以A`点为圆心画弧,交A`C`于点B`, (3)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3、议一议线段的长短比较
怎样比较P110页两棵树的高矮、两支笔的长短、窗框相邻的两条边的长?你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

即用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小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
方法:先作一条射线把两条线段的一端与射线的端点重合,两条线段的另一端落在射线的同侧,根据两条线段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进行比较。

(老师做演示之后,学生动手操作)
4、线段的中点
如果线段AB上存在一点M将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AM和BM,我们称点M为线段AB的中点。

AM=BM=1/2AB(或AB=2AM=2BM)(引导学生用对折法找线段的中点)
5、P111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6、学生完成P112页随堂练习
7、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8、作业P112知识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