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韧性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断裂韧性基础
第一节Griffith 断裂理论
第二节裂纹扩展的能量判据
能量释放率G 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系统所提供的弹性能量U A
∂∂是裂纹扩展的动力,此力叫裂纹扩展力或称为裂纹扩展时的能量释放率。以1G 表示(1表示Ⅰ型裂纹扩展)。G 与外加应力,试样尺寸和裂纹有关,而裂纹扩展的阻力为2()s p γγ+,随1,a G σ↑→↑→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1G 能克服裂纹失稳扩展阻力,则裂纹使失稳扩展而断裂,这个1G 的临界值它为1c G ,称为断裂韧性。表示材料组织裂纹试稳扩展时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
平面应力下: 2211,C c C a a G G E E σπσπ==
平面应变下: 222211(1)(1),C c C a v v a G G E E
σπσπ--== G 的单位1
2MPa m -⋅。
第三节 裂纹顶端的应力场
可看成线弹性体12005001000s s MPa MPa σσ⎧⎪=⎪⎨=-⎪⎪⎩
玻璃,陶瓷高强钢的横截面中强钢
低温下的中低强度钢
6.3.1三种断裂类型
⎧⎪⎨⎪⎩
张开型断裂滑开型断裂撕开型断裂
最危险Ⅰ型
6.3.2Ⅰ型裂纹顶端的应力场
无限大平板中心含有一个长为2a 的穿透裂纹,受力如图
欧文(G 。R 。Irwin )等人对Ⅰ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力应变场的
数字解析式,由此引出了应变场强度因子
1
K的概念。并建立了裂纹失稳扩展的K判据和断
裂韧性
1C
K。
若用极坐标表达式表达,则有近似数字表达式:
当裂尖某点不确定,即,rθ一定后,应力大小均由1K决定———盈利强度因子1K
故
1
K大小反映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强弱,取决于应力大小,裂纹尺寸。
6.3.3 应力场强度因子及判据
将上面应力场方程写成:
()
ij ij
f
σθ
=
其中
1
K Y
=
Y:形状系数。对无限大板Y=1。
1
K:
1
2
MPa m-
⋅
1
1
1
,
,
a K
K a
a K
σ
σ
σ
⎧↑→↑
⎪
⇒
⎨
↑→↑
⎪⎩
不变
是一个决定于和的复合物理量
不变
当此参量达到临界时,在裂纹尖端足够大的范围内,应力便会达到断裂强度,裂纹便沿着X
轴失稳扩展,从而使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状态的
1
K值记为
1C
K→断裂韧性。
1C
K为平面应变的断裂韧性,表示在平面应变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显然
1C
K Y
=
可见,材料的
1C
K越高,则裂纹体的断裂应力或临界断裂尺寸就越大,表明难以断裂。因此1C
K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11
1
S
C
s C
K
K
K
σ
σσ
σ
→
⎧
⎪
↑→
⎪
⎨
↑→
⎪
⎪→
⎩
和力学参量,且和载荷,试样尺寸有关,和材料无关
当临界时,材料屈服
当K临界时,材料断裂
和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且和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有关而和载荷及试样尺寸无关
断裂判据:
c
a
或
1C
Y K
σ≥
裂纹体在受力时,只要满足上式条件,就会发生脆性断裂。反之,即使存在裂纹,若11C K K <,也不会断裂,这种情况称为破损安全。
应用这个关系,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确定构件临界断裂尺寸:由材料的1C K 急构件的平均工作应力去估算其中允许的最大裂
纹尺寸(即已知K A ,σ求c a )为制定裂纹探伤标准提供依据
② 确定构件承载能力:由材料的1C K 及构件中的裂纹尺寸a,去估算其最大承载能力c σ,(已
知1C K ,a 求c σ)为载荷设计提供依据。
③ 确定构件安全性:据工作应力σ及裂纹尺寸a ,确定材料的断裂韧性(已知σ,a 求1C K )
为正确选用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3.1C K 和K α的区别在于:
① 相对于1C K 裂纹试样来说,CVN 或K α试样缺口根部都是相当钝的,应力集中数要小得多。
② K A 中包括了裂纹形成功和扩散功部分,而1C K 试样已预制了裂纹,不再需要裂纹形成功。
③ 1C K 试样必须满足平面应变条件,而一次冲击试样则不一定满足平面应变条件。 ④ K α是在应变速率高的冲击载荷下得到,而1C K 试验是在静载下进行的。
1K 与1G ,1C K 与1C G 的异同
1K 描述了裂纹前端内应力场的强弱,1G 是裂纹扩展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时,裂纹扩展力或系统能量释放率,它们与裂纹及物体的大小形状,外加应力等参数有关。1C K 和1C G 都是裂纹失稳扩展时1K 和1G 的临界值。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是材料的力学性能,称为断裂韧性。并与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有关。尽管两种分析方法不同,但其结论是完全一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