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渗透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挖掘捕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形成教育和培养,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一定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之目的。

一、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审题,除了明确作文的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和拜倒的方式外,还要注意作文题目中的德育导向。所谓德育的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通过这个题目,赞扬一种什么精神,歌颂一种神品德,写这个作文题目的目的是什么,告诉世人一个什么道理。或是对世人今后生活有什么启示等。

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时,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提取作文的素材,建立生活与作文的联系,并经过自己审题后,先说说自己从这个作文题目中悟出的道理。小学生的特点是长于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而对题目隐蔽的深刻本质,往往不善于作深入的分析,不能准确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

确的写作目的,明确作文的内涵,准确把握作文中蕴含的哲理。作文审题指导课,要能使学生挖掘出题目中的德育因素,除了教师必要的点拨外,还要注意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思维不受压抑,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自由的想象和思考,让他们的智慧和灵感得以开发和闪现,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德育的沃土。

作文审题指导中要准确把握德育导向,还应该与学生所学的文章结合起来,找出与作文题目属于同一内容和范围的课文,先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说说学习课文后明白的人生道理,或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感情等,再由此及彼,回到作文题目上,这样的审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作文的素材是为中心服务的,指导学生依据中心选择材料,要突出实在、具体、新颖的要求。

实在就是材料的真实性,从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实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教师让学生到大自然、人类社会生活中去,充分体验生活的世界,获得感性素材,并对素材进行理性的思考,确定作文的材料。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和综合,明确哪些素材可以写进作文,就是与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进行对话的过程,势必从中感知了德育教育的因素,思想和行为必然受到触动。

选材要具体就是指对学生心灵产生巨大震撼的事情,学生对其过程记忆犹新,写起来就能交代清楚前因后果。小学生不是生活在

真空里,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或习作中必然会有种种反映。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所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指导学生善于思考,抓住事件本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分析、推敲、归纳,学会对具体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选材要新颖就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接触的写作素材也是千姿百态的。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作文的材料,就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来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挖掘新人新事,表达自己的感悟,既是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品德培养的过程,作文与做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实现寓教于文,还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主题积极向上是写好作文的首要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作文选材,不但要求真求实求新,更要指导学生注意主题的健康积极性,使学生在作文中逐步学会识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正在不断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弘扬正确思想的能力。

不难发现,学生选择作文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在生活实践,与生活的实践进行了对话,唤醒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开启了学生的心智,放飞了学生的情愫,在选择作文材料的过程中,

把握住了德育的契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德育教育,超越了自我,提升了自我。

三、在评改中,强化德育效果

作文评改除了延续学生作文、教师批阅传统作文评改模式外,还要尝试学生评改作文的方式。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教学变一变,让学生站在主动的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无论哪一种形式的作文评改,都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效果强化。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除了进行内容、用词、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评改外,还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启发,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的条件下,获得思想上的感悟。

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就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好还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所以评论一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作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认识能力的评论过程。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学生评改作文,先由尖子生开始实施,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尖子生评改学生的作文,再有点到面,推广到全体学生的互评互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作文中的德育因素发挥到极限,使学生在感知作者的心理意识、情感活动的同时,引发自己的思考,受到情感

熏陶和思想上的感悟。

四、在作文后记中,延伸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作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坚持长期的实践。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后记,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还能及时延伸德育教育。学生要写作文后记,必然认真研读作文的评语,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依据评语提出修改意见,这个过程势必再次感受作文中所写人和事,重新审视作文中的德育因素,经受思想的洗礼。这就使德育教育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德育教育与作文训练的全面结合。

五、在日常练笔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一种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学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的深度就在于它反映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作所为的相互渗透之中。提高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效果,就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练笔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反复的练笔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实现“文道合一”的教育目标。

叶圣陶先生强调“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思想,就是倡导学生写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实际,写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在写作中,实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辩证统一。以文悟道、有机渗透,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也强化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