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高一历史宗法制必备知识点
高一历史宗法制必备知识点
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拓展延伸:分封制必备知识点
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中央与地方机构必备知识点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中央机构特点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秦传承开创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汉承秦制中朝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承前启后,有所创新三省六部道州县三级宋进一步加强二府三司路州县三级
元有新发展一省二院行省制
明空前加强废丞相、设内阁省府县
清达到顶峰设军机处省府县。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1.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
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次子、庶子的后裔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
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 大宗",依次类推。
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这样,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
因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分封,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可以在自己领地里进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和征派赋税,同时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对周天子定期进行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 分封制和宗法制合二为一,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分封制巩固了西周政,加强了王室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
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
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其具体办法是:一、周王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
二、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
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
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
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的周王室亲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
2013年高考二轮考点聚焦-宗法制和分封制
2013年高考考点聚焦-01 宗法制和分封制2012-10-25 11:21:45| 分类:2013年高考备考辅|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知识梳理】一、宗法制的含义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瓦解。
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夫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
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
如弟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微是封地,位于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一带),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
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
而正是这位辛使殷商走向灭亡。
这说明殷商末期,嫡长继承制已经确立。
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
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
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
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
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
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宗法制与分封制精品PPT课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 格进行的。
共同作用:①有效防止了贵族之间因权利继承产
生的纷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②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强化了中央政权的管理.
分封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血缘纽带(里)
特点:父子 相传、兄终
弟及
1).建立:禹
开中国“家天下”制度 之先河
2).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2、商朝 1)商朝的相关史实: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2)商朝政治的特点:
①内外服制度;
外服
内服——王畿之地
外
(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服
臣服于商王朝的附属国管辖的区域
二、西周分封制;
1、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 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 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①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 ②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③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二、西周分封制
2、目的: 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同姓分封(同姓亲族)——主体
9、解体: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周天子势力衰微; ——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生产 力的 提高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回顾:内服、外服制度有什么作用和 不足? ⑴作用: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怎样的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怎样的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怎样的关于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是怎样的大家清楚吗?下面是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一起看看吧。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宗法制定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原则:第一,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第二,小宗服从大宗。
诸弟服从长兄;大宗保护小宗,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第三,既是家族组织,又是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对周天子负责。
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内容:①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④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评价: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②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004分封制宗法制(第二课时)
说明西周长期实行嫡长子世袭制,维持了长时间的统治
影响:保证了(西周)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和特权 地位, 统治集团 凝聚了宗族,有利于________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
以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宗法制 1、宗法制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遗存和影响?
材料一 注重家庭建 设,提倡尊 老爱幼
度,保障了贵族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促进了统治 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对后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产生
了深远影响,如修族谱、祭拜祖先、寻根问祖等。
周公制礼作乐
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礼
八
礼
经国家,定社稷, 序民人,利后嗣也。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 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
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成为
大宗的必需条件是嫡长子。①中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长 子。答案:C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
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解析】既然“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答案:B
那古代的封建应该另作解释,即分封、建国。它反映的是 分封制。
封邦建国的国家管理制度——分封制 1.(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 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分封制与宗法制
考点2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 西周三大制度之间的关系
西周三大制度之间的关系★★★★○○○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又实行宗法制。
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西周三大制度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即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的工具。
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诸侯中同姓亲族是主体,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即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通过宗法制首先确定在家族内的地位,这种地位延伸到政治领域以此分配政治权力,就是分封制。
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礼乐制度本身就是等级制度,具有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宝塔式”森严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具有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故答案为B项。
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天下为公结束于夏朝,排除C项;官僚政治出现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D项。
宗法制影响
宗法制影响:1.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巩固了分封制,强化王权,“国”“家”一体,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3.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体现了家、国一体的制度。
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
监察制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
局限性: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察举制弊端:1.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考选的方式和程序,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2.容易任人唯亲3.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4.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科举制作用:积极1.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官吏来源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3.形成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气氛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5.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相对公平公正。
消极1.考试内容束缚思想,导致士人长期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2.为皇权服务3.过分注重不切实际的学问,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阻碍了历史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至无力抵抗外来侵略。
国门洞开的影响:1.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2.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 3.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1.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2.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在国际事务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3.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斗争结果4.美国企图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关系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者:水笔整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5-6【字体:小大】选择视力保护色: 【】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涉及西周的,仅“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即可。
但教材小字体中也涉及到宗法制、礼乐制,一些教辅资料,甚至中考试题也有涉及,如选择题的题肢设计中出现宗法制、礼乐制等。
就师者而言,这三项西周制度的了解,是必要的,故整理如下。
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
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
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
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
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
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
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什么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什么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与分封制有什么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
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宗法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简介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对于社会的组织和权力分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展开探讨,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分封制的定义与特点分封制是指国家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将领土分成若干封地,由国王或皇帝将封地赐予亲信的贵族或将领,借以维持政权的稳定。
在分封制下,封地的所有者可以独立拥有土地和势力,并向国家纳税和提供军队。
分封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封地的赋予是国王或皇帝的权力,具有明确的等级和顺序。
2.封地的所有者需向国王或皇帝效忠,并向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
3.分封制保障了封地所有者的世袭权,使得封地可以代代相传。
4.分封制下的封地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
二、宗法制的定义与特点宗法制是一个基于血缘关系和家族纲举的制度,根据家族的世代相传的规则和原则来进行社会组织和权力分配。
在宗法制下,权力和资源主要由家族长老和家族成员共同管理和分配。
宗法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宗法制的权力继承是基于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
2.宗法制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族纲系的维护,重视家族内部的团结和秩序。
3.宗法制下的权力分配主要由家族长老和家族议事会决定,是一种集体决策的形式。
4.宗法制的权力传承和资源分配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有利于家族的长久发展。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尽管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之上,都是一种权力分配和社会组织的方式,但二者在实质上有一些区别。
首先,分封制注重的是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强调封地所有者对国王或皇帝的忠诚。
而宗法制则更加注重家族内部的关系和权力分配,家族的延续和团结是宗法制的核心。
其次,分封制下的封地所有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有独立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而宗法制下的权力分配是由家族长老和家族议事会决定的,是一种集体决策的形式。
最后,分封制的封地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具有明确的等级和顺序,而宗法制的权力和资源主要由家族长老和家族成员共同管理和分配。
如何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如何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西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缩小,多不世袭。
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汉初又兼采之。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父
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
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
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性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
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
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
制的重要手段。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
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
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的工具。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1 分封制和宗法制 课件(共23张PPT)[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 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 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 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 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3.诸侯权利: 青 衣
分封制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1) 王族。(2)功臣。 (3)先代贵族(如分封黄帝之后于 祝,分封殷商遗民等)
宗法制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1.基本规则:
(1)嫡长子继承,其余分封;
内 容
(2)等级森严: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 2.诸侯义务: 以贵不以长。 (1)服从周王、拱卫王室。 2.特点: (2)镇守边疆、随从作战。 (1)嫡长子继承制度; (3)朝觐述职、缴纳贡赋。 (2)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诸侯权利:拥有对封地的直接管 (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 辖权,可以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4)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 2.(2009年广东高考2题)“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 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 A.分封制度 • C.郡县制度 • 【答案】A • 【点拨】“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 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 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B.王位继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 5.(2009年江苏高考1题)“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 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 为它是( )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5、(2010年9月长沙一中高三月考5题) 一些分封的诸侯强大起来, 不满自己的封号,改称为“王”。这一现象始见于( ) A.春秋五霸B.战国七雄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 “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 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 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 )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3、(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3题)“争国本”是明万历年问 围绕皇位继承问题皇帝与大臣展开的争论: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却 遭到群臣反对,经过近20年的争论,最终以皇帝的妥协而告终。此事 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皇帝违反了 A.宗法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内阁制 4、(2009高考辽宁、宁夏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 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2、宗法制; ①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 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 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 稳固。 ④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⑤影响: A、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C、内化为孝悌伦理观念,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 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封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受封人的义务:政治:听命天子,朝谏述职。
经济:缴纳贡税军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受封人权利:再分封,有较大独立性分封制作用:1.扩大疆土加强统治2.形成了四级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天子有至尊权威,政权也有松散趋于严密。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矛盾·特点:宗法制使周人把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作用: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2.强化王权把国于家相结合在一起。
(一)。
前提。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
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
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四)。
主要封国:主要王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宋(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
(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
(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大宗小宗关系:(1)血缘上:兄弟(2)政治上:君臣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周朝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周朝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秩序的原则。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周朝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希望你喜欢。
周朝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析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王为周族之王,自称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称"大宗",由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国则是大宗。
诸侯也由嫡长子继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为卿或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则为"大宗",其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关系与上同。
世袭的嫡长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
如此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
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也纳入宗法关系。
于是,在全体贵族内部,举国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的众诸侯国竞相拱卫的等级森严的体制,使政权不但得到族权而且得到神权的配合。
"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也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代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知识框架
表里的制度 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血缘纽带(里)
பைடு நூலகம்
分封制
政治表现(表)
宗法制
礼乐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起源:夏朝
从禅让到
夏 、 商 、 西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王位世袭 内容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中央 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内容: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分封制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结束: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概念: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练习2】 (2013·北京市五中月考)下图反映的是 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相互巩固 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③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④整套制度一直维系了周的稳定长久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 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 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 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 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 ) 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答案:C
【解析】 维系奴隶主统治是对的,但该制度在实 行的前期促进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后期造成了割据 动荡。因此④错误,其他各项均正确,故选A项。
【答案】 A
【深化拓展】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 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 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 难逾越。 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 很大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巫 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宗法制的影响
(1)对西周: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 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了贵族间权力的争夺,稳定了统治。
(2)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 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 尊老爱幼,甚至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 系等。
(3)弊端: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 ”“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 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 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的能力。“姓”反映了个人从属的宗族,是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宗法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战国以后“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 基本史实相违背。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为 B。
(2)消极作用: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 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 面。
(3)对后世的影响: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 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制。
视角2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 1.宗法制的特点 史料 大宗、小宗示意图
——根据《中国史籍汇编》改编
【信息解读】 本漫画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如下 突出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②大宗 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对点练习1】 (2013·广东华南师大摸底)《尚书·召 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 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 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误区警示
1.“封邦建国”≠“封建制度”: “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 秩序,将宗族子弟、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 建封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封建制度”与“封建社 会”相联系,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 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 2.大宗和小宗:两者不是绝对的。如诸侯对周 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国内的卿大夫而言是大 宗。
【对点练习3】 (2013·九江七校第一次联考)“夏朝 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 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 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 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史料二 西周分分封制下实行层 层分封,从而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
史料三 “周王室通过军事殖民方式建立的大大小 小的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王室 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 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 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 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夏朝时期的秩宗,商 朝时期的卜、巫、史,西周时期太史、太祝、太卜、 太士等官职,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 政官,他们权力较大,这反映了夏、商、周时期实行 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故选C。其他三项均与材 料信息不符。
【答案】 C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例1] (2013年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 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中国历史·先秦卷》
【信息解读】 根据文字材料中周王与诸侯的内在 关系,认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根据分封制中 宗亲或者婚姻关系信息,认识诸侯之间的横向联系 并以此回答目的。
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 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 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 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 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分封制的影响
分封制的影响
(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 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 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 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解析】 根据 “元子(大宗)”,可知本题材料反 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 法制虽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不可能 解决贵族之间的纷争。它只是规定了宗法等级,中 央尚未达到高度集权,不可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 效管理,故A、C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 开始取代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名师助学
理解宗法制的三个关键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3)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 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主题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视角1 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1.分封制的特点 史料一 西周分封制形势图
【信息解读】 根据图片中王室成员、姜尚、微子启 身份,总结分封对象的特点;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 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
【答案】 B
视角3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周天子以嫡 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 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由嫡 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 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宗 法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 政治统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