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
山水画笔法技法全解析!
山水画笔法技法全解析!一、关于笔法基本概念的诠释魏晋南北朝的谢赫在被称为中国画基本定义的“六法”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概念,唐代张彦远更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气。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著名论断,由之,历代中国画家们莫不将用笔当作中国画技法的第一要义。
有着深厚基本功底的王颂余先生的山水画以其用笔的考究而著称,特别是由于他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因此以书法入画法,以书理印证画理就构成了他的一个主要艺术风格。
众所周知,书法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笔法,精研书法的王颂余先生在绘画实践中自然地将书法应用于画法,从而完成了在技法层面上的书画合璧。
也正是由于这样,使得他在技法教学中尤重笔法的锻炼。
这里我们打算从三个侧面来理解笔法的基本构成。
1.提按由于毛笔的材质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讲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能够自如地进行提按。
所谓“提”“按”,就是指在运笔过程中通过腕力的上提和下按动作而使笔锋的表现产生变化。
一般来讲,腕力下压力量的大小和所形成的点线轨迹的粗细成正比,所施加的压力越大,形成的点线就越粗。
不过正如王颂余先生在范图中提示的那样,我们“可以用腕力的一张一弛来体会微妙的提按动作,因为小的提按动作是不易察觉的”。
他在图中用一条曲折线条的变化,向我们揭示了提按对线条的线性与线形的变化关系。
在其中依据其线条变化轨迹,从起始之处可以看出他是以“按”——“快提”——“渐按”——“快提”——“重按”——“稍提”——再“重按”——“渐提”——“按”——“渐提”,这样一个动作过程来完成的,由于在提按过程中他能够完全控制住笔锋,所以其完成的线条变化显得非常自然到位。
在这里王颂余先生向我们展示了起笔之按、运动过程中的渐提渐按、快提快按、收笔之提等动作。
此外,还可以有起笔之提、收笔之按等动作。
如果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握住这些动作,无疑会大大提高我们笔墨表现力。
“提”“按”既是运动的过程也是运动的结果,在线条的运行当中如果完全没有提按,或者过多地不恰当地使用提按,不仅会使线条显得乏味,也会大大影响其塑造形体的表现力,这其中有一个适度和适当的问题。
中国画山水画入门——笔墨技法篇
中国画山水画入门——笔墨技法篇披麻皴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
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皴,笔线短的称短披麻皴,这种皴法常用作来表现土质山或质地疏松的岩石。
董源多用披麻皴描写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
代表作有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斧劈皴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用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打斧劈。
代表作有马远的《踏歌图》。
《踏歌图》雨点皴为长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主要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
代表作有范宽的《雪山萧寺图》。
《雪山萧寺图》云头皴笔多曲折迂回,向中心环抱。
代表作有郭熙《窠石平远图》。
《窠石平远图》荷叶皴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
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代表作有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解索皴行笔曲折密集,揭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
代表作有王蒙的《春山读书图》。
《春山读书图》米点皴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
米点皴是米氏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的产物。
近代有入批评米点披全无用处,这是不公正的,问题不在于米点皴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
有的现代画家在描绘封山育林的蓬勃景象时,用饱含水分的密集竖点画出,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实际上是米点皴的活用。
代表作有米氏父子的作品。
《春山瑞松图》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等。
中锋用笔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将笔头倒逆而行。
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国画山水画的笔法技法
国画山水画的笔法技法
国画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分支,其笔法技法与其他中国画不同。
以下是国画山水画的笔法技法:
1. 落笔为重:国画山水画以落笔为重,即一笔到底,不可反复涂改。
所以在画之前必须深思熟虑,轻重有度,把握好每一笔。
2. 用笔须工:国画山水画讲究用笔工整,不可有污染、断、滑、叉等毛病,用笔要有力度,但又不能过分硬挺。
用笔时要求气贯长虹,自然畅达。
3. 用色要淡:国画山水画的色调以淡雅为主,不可使用红、蓝、绿等鲜艳的颜色,以墨、淡红、淡蓝、淡绿为主。
颜色的运用应该与画面的整体构图协调一致,不能过于突兀。
4. 造型要真实:国画山水画的造型要求真实自然,不能太过生硬。
画家应该通过观察大自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将其更好地表现在画面上。
5. 技法要协调:国画山水画的不同技法,如悬挂、点染、泼墨、写意等要协调使用,使画面效果更加协调和谐。
以上就是国画山水画的笔法技法,细节之处还需画家自行研究,深入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思想,才能画出优美的国画山水作品。
- 1 -。
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勾、皴、擦、点、染:这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也是画家表现山石树木等自然景观的主要手段。
勾是勾勒山石的轮廓,皴是表现山石的纹理和质感,擦是用来表现山石的暗部和阴影,点是用来点苔表现山石的细节和质感,染是用来表现山水的整体氛围和空间感。
2. 留白:留白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留出空白来表现云雾、水面、天空等元素,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3. 笔墨浓淡:笔墨的浓淡变化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墨色的深浅和笔触的轻重来表现山水的层次和质感。
4. 干湿结合:干湿结合是指将干燥和湿润的笔触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干湿变化和质感。
5. 疏密结合:疏密结合是指将密集和稀疏的笔触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疏密变化和层次感。
6. 繁简结合:繁简结合是指将繁复和简单的笔触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繁简变化和节奏感。
7. 透视法:透视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重要技巧,通过透视和比例来表现山水的远近和空间感。
8. 墨色变化:墨色变化是指将不同浓淡的墨色结合使用,以表现山水的明暗和质感。
9. 线条美:线条美是指通过优美的线条来表现山水的轮廓和质感。
以上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笔墨技法,但不同的画家可能会有不同的风格和技巧,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山水画的20种笔墨技法,不看就可惜了!
山水画的20种笔墨技法,不看就可惜了!在读本文之前,我们有必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何为山水画?一、山水画,简称“山水”。
中国画的一种。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
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
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百度百科说了这么多,其实山水画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
山水画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文化概念中国人关于山水的观念,源于原始的宗教。
对山灵的崇拜,对水神的敬畏,人们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亲和,是山水画的基础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在搞清楚了以上问题之后,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种类和表现技法20例二、中国山水画种类划分:中国山水画分为1、水墨山水画水墨山水画水墨山水主要以水墨作为表现形式;2、设色山水画。
设色山水画设色山水一般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施以淡彩或重彩,可分浅绛山水和青绿山水。
亦有淋漓尽致的泼彩山水和没骨山水。
三、中国山水画技法:笔法、墨法、章法、意境、肌理效果及敷彩,无不融汇在山水画中,可谓集中画技法之大成。
所以学习山水画应该从基本方法入手,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不求索。
摹、写生、创作的反复实践,就能画出有既有传统又富有个性山水画,使“情与景会,意与相通”。
1、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用笔、用墨和设色的问题。
山水画的用笔多种多样。
这是由毛笔的性能决定的。
它可以勾线、点苔、涂面、可皴、可擦、可染;笔锋可聚可散,用墨可干可湿。
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
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通过笔墨技法表现大自然景色和人文情趣。
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技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决定作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主要包括:线条、墨色、色彩和构图。
在线条方面,山水画注重的是线条的自由和流畅,既要有层次感,又要有韵律感;在墨色方面,山水画尤其注重笔墨的浓淡变化和墨色的渗透感,通过墨色表现山水的阴晴和层次感;在色彩方面,山水画通常使用淡雅的水墨色彩,通过颜色的变化表现山水的气息和情感;在构图方面,山水画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比例感,通过巧妙的构图表现山水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总之,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技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情感,也可以体现出画家的个性和艺术水平。
对于爱好者来说,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创造出更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 1 -。
新水墨山水画常用笔法和技法介绍,创作必用(建议收藏)
新水墨山水画常用笔法和技法介绍,创作必用(建议收藏)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
笔墨非常重要
笔是支撑整个画面的需要
墨是水墨铺排效果的需要
历代书画大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
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其基本笔墨技法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今天小瀚就带大家
着重了解一些在绘画实践中
常用的笔法和技法
•积墨、积色
用积墨法画
首先把颜色调匀,平涂
它的技巧在于第一层铺底色
等到干了以后再一层一层的加
如果是潮的状态,则会产生渗透
无法达到“积”的状态
•色破墨
用颜色破墨色
是一种大块面的水墨渗透
首先用墨勾画出外形
在其未干时用颜色进行叠加渲染
在墨与色的结合中
充分发挥色彩在水墨画中的视觉魅力
丰富了表达的手法
使水墨画有了繁华的景象
更富感染力
•浓破淡、淡破浓
也即是以墨破墨
是在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里面常用的技法浓淡相破,使得局部性产生模糊感
水墨自然氤氲成湿润感
这类技法常见于
书画家的即兴发挥
大笔挥豪随后破墨。
山水画笔墨详解
山水画笔墨详解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山水画的创作需要熟练掌握笔墨技巧,下面详细介绍几个常用的笔墨技法。
首先是“点染法”,这种技法通过点、涂、磨等手法将墨色渐变地表现出来,能够创造出柔和、细腻的效果。
其次是“皴法”,它是通过交错、重叠的皴笔,将山石、树木等自然景物的纹理表现出来,使画作更加生动有致,增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第三是“破墨法”,它是将墨汁稀释后用毛笔点在纸上,使墨色破裂、渗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层次效果。
此外,还有“泼墨法”、“点题法”等多种技法。
但无论采用哪种技法,都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入理解,才能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山水画作品。
- 1 -。
中国水墨画的技法
中国水墨画技法:
1.淋法:用细长的硬毫笔,饱蘸墨色,笔身垂直于纸面,让墨色自然滴落,然后逐渐用力向下滴洒,将笔上墨色洒完。
2.滴法:用大笔饱蘸墨色或青黛色杂墨水,用手指将笔上墨色挤滴于纸上,让其自然渗化。
3.洒法:用笔蘸墨色,不宜过多,甩洒于纸上,可用于表现风中杨柳等。
4.弹法:即用指蘸色墨弹于纸上。
5.渲法:用淡墨将物象的明暗、凹凸进行部分强调,用笔的中锋、侧锋均可,墨不宜太湿,也不可过干。
6.捽法、擢法:即下笔的动作的名称,捽用笔直下缓提,似揪住一物而后拉之势,捽点厚实;擢法用笔直下快提,下得缓,提得快,好像拔毛较爽劲。
7.泼墨法:大笔挥洒墨色,让墨色自然渗化,形成浓淡变化的纹理。
8.破墨法:在墨色未干时,用浓墨或淡墨点、洒、擦等方法打破原有的浓淡墨色,形成多样的效果。
9.积墨法:用浓墨、淡墨多次渲染,积墨数层,以达到质感丰富、层次分明的效果。
10.皱纸法:在纸张表面形成纹理和皱褶,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地面的起伏。
11.熟纸法:使用熟纸进行绘画,使墨色易于渗透和渲染。
12.干笔法:用干笔轻擦纸面,以产生干枯的笔触和纹理。
13.湿笔法:用湿笔在纸面上作画,以产生流畅的线条和湿润的效果。
山水画用水干、湿、浓、淡技法泼墨法
山水画用水干、湿、浓、淡技法泼墨法
用笔有干、湿、浓、淡之分,但这只是常规的用笔用墨之法,所谓“墨分五色”,即来源于此。
而泼墨法则不然了,所谓“泼”,则形容水分极多,如同天河倒泻,不可阻遏,气势豪纵之极,与一般的用笔规则不可同日而语,而是充分发挥水、墨的性能,作画时大量的水与墨在纸绢上相混,相渗透,相冲撞,满纸烟霞,变幻无穷。
李可染泼墨山水
一般地说,泼墨只是形容笔中含的水分极多,形似泼而非真的泼。
有时是先蘸清水或淡墨,后蘸浓墨,于笔头和笔根墨色的不同,随即在宣纸上出现由浓到淡的变化,有时又反之。
也有先在纸上用淡墨铺底,而后又以大量的水分衔接;还有先画浓墨底,再用大量清水冲击,渗合,产生出无穷的变化。
泼墨画应当注意充分考虑到宣纸的吸水、吸墨性能,往往画时很浓,而干后却很淡,湿时的水墨华滋荡然无存,令人大失所望。
故用墨用水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计算好提前量,落笔时又狠又准,力争做到一次成功,因为泼墨法不同于积墨,反复添加就失去了神采,成为一团湿墨、死墨。
描绘山水形象的用笔方法
描绘山水形象的用笔方法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
中锋运笔,笔管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
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侧锋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画出的笔线粗壮而毛辣,此法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藏锋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
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便是露锋运笔。
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可运于树干、山石的勾勒、皴擦中。
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中国画家十分重视运笔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总结了前人经验,提出“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
”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
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
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所谓“变”,一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
二是指运笔要相互呼应,古人比之为“担夫争道”,对此黄宾虹的解释是:“盖担夫膊能承物,既有其力,即数十担夫相遇于途,或让左,或让右,虽彼此来此往,前趋后继,不致相碰。
此用笔之妙契也。
”此外,运笔还要注意气势的连贯,前人提出要“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这些都是重要的经验之谈。
【图文教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图文教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1、笔法基础:笔法包括运笔恣势、运笔方法、工具方法、绘画方法四大部份内容。
不同的笔法画出的效果天差地别,当认真练习与摸索。
单执笔法双执笔法,分染常用,一支墨笔涂墨,一支清水笔染运笔恣势包括正锋法:执笔成90度,笔尖向下,笔杆垂直,多用于勾线、点苔、线皴之类。
斜锋法:执笔成45度,笔尖向左下,笔杆倾斜,多用于面皴之类。
侧锋法:执笔成15度,笔尖向左,笔杆倾斜,多用于米点皴,飞白皴檫之类。
顺锋法:运笔由左向右,或由上而下顺手而行。
逆锋法:运笔由右向左,或由下而上逆手而行。
运笔方法包括勾肋法:用聚锋笔式勾画,常用于勾线等。
皴擦法:笔上沾少许墨、色在山石上擦画,此法曰皴擦,常用于多种皴。
点簇法:用正锋或斜锋笔式点簇,常用于点簇写意树叶、点苔藓等。
塗抹法:用墨、色涂抹,常用于渲染,或大写意画法。
扫刷法:用散锋笔沾少许墨、色扫刷,常用于披麻皴、发丝皴等。
工具方法包括聚锋法:将笔毛刮成尖锋曰聚锋,常用于勾线、点苔、线皴之类。
散锋法:将笔毛散开或刮成扁锋,常用于披麻皴、发丝皴等,散锋也称破笔。
秃笔法:将笔毛剪去半截,只留禿头,常用于细点皴等。
刀笔法:将笔毛削成手术刀片状,常用于点画树丛或发丝皴等。
钝笔法:将笔毛剪去一点,形成钝锋,常用于勾画粗线条和点簇树叶、苔藓等。
绘画方法包括干画法:不将纸喷湿,直接在干纸上勾画,笔痕清晰。
湿画法:将纸喷湿再画,笔痕模糊。
湿笔法:笔上蘸墨色较多,常用于染画类。
枯笔法:笔上蘸墨色极少,常用于皴擦点画。
泼撒法:将墨色直接泼撒在绢纸上作画。
以上笔法通常是综合交错运用,并不是一幅画只用一种笔法画成,那样就会显得呆板没有变化,所以以上各种笔法都要熟练掌握。
笔者就笔法总结为硬、枯、散、变、活五字硬:指用笔毛较硬的狼毫,画出的线性较有骨力,羊毫兔毫太软难胜任。
枯:指笔上沾墨要少,除泼墨法外,大小写意画法尤用枯笔多留白为佳。
散:指用散锋用笔,山水画重点是皴擦,而山石树木皴擦均宜散锋用笔。
《水墨山水画》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
(1)拇指、食指执牢笔杆,中指紧随食指执 住笔杆形成与拇指相对的局面,小指辅助无名 指抵住笔杆。正确按此法可使拇指与食指形成 “龙睛”“凤眼”状。
(2)执住笔杆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 一指节。
(3)一般画小画要练习提腕,并随画幅逐渐 增大提肋或提臂。用笔主要用臂力。
(一)山水画的 “笔墨”概念
1、用笔与用墨
用笔: 笔意 笔势 笔力 笔法 用墨: 清 润 沉 和
用笔:
中锋用笔 侧锋用笔 拖笔 逆锋用笔
2、常见的用笔、用墨介绍
用墨:泼墨法
用墨:积墨法
用墨:破墨法
用墨:淡破浓
3、山水画的技法——“勾、皴(cun)、点、擦、染”。
Hale Waihona Puke 4、执笔与用笔(4)毛笔分笔尖、腹、根三部分,运笔要练 提按、转折;小按用笔尖、腹,大按可用至笔 跟处。
(二)初学四忌
• 1、描画 • 2、不敢画 • 3、急于求成 • 4、不练书法、不习笔法
(三)水墨山水的基本技法介绍
勾: 运笔勾线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勾勒
出来,它实际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 皴:
表现山、石、树的质性,后来超越了对对象的表现而趋向特 有的形式美。 擦:
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
第一课 参观和旅行
山水画介绍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画种, 它的地位、成就和 影响都胜过其他画种。山水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概念: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 最早: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水纹 西周:帝王的冕(mian)服——山形的装饰纹样 魏晋: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画科 南北朝: 山水画的兴起 唐代:完善发展了山水画的技法
书画考级丨国画山水的墨法(配高清图集)
书画考级丨国画山水的墨法(配高清图集)在山水画创作中,往往是几种墨法交替使用,时而泼墨时而破墨。
黄宾虹先生说:“七法齐用,谓之法备,不满三种不能成画。
”但多种墨法在一幅画中出现时,要注意不能平均使用,应有主次之分。
笔蘸墨,然后墨于宣纸上到底如何处理,关乎画这个动作,即是墨法。
历代优秀山水画的表现技巧基本上都是以一种墨法为主,其他墨法为辅,在统一、整体中求变化。
一、破墨破墨是在墨湿的状态,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
在半干湿的状态下加入了另一种墨的元素或者水的元素,形成这样一种墨迹形态。
由于它是在墨色未干的状态下,使前笔和后笔之间,前一个痕迹与后一个痕迹之间,结合在一起,使笔墨具有温润性。
二、泼墨泼墨很多时候是跟破墨结合在一起的。
泼墨也有不同,有大笔泼墨,还有一种是不用笔的,泼墨是大块面的水墨淋漓的墨法。
三、积墨积墨,就是一层一层地积累。
龚贤积墨用得很好,黄宾虹的很多作品都是积墨的代表,黄宾虹的积墨不是很大面积的,是在那一个地方笔墨的深厚性。
李可染的积墨法,有的时候是趁湿积,有的时候是在墨干了以后再把纸打湿。
四、色破墨色破墨,即适当掌握好墨色干湿之时,及时用色笔进行点破。
此法最好用厚色、或矿物色。
就是先用墨先画山水之形态,然后在墨色未干透时,用色笔破墨色,使色与墨相互渗化融成一体。
五、墨泼色墨泼色,即先以色笔画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然后以墨笔进行勾画,这样可以形成动感,而且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较为丰富,也可以充分展示出笔的力度和动感。
墨破色用得好,其变化多端,掌握好此方法,可以产生出变化无穷的效果,此方法关键在于水分的把握,使用时候,根据所绘对象处于的环境而进行。
如云,描绘纹路时,色稿要湿,墨破要及时,使其在水色墨相互渗透中,形成朦胧毛绒感。
山水画创作中,除了用笔、用墨还要注意用水。
扬州八怪中的李鱓曾言:“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笔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
中国画自古以来,许多有成就的画家,对于用水都有过深入的研究。
国画要诀之——山水技法
国画要诀之——山水技法
勾
执笔略倾力在腕
中侧结合须自然
起行收笔要果断
墨有浓淡可略干
慢行涩进笔到位
有实有虚有断连
要按结构来勾线
前后大小分层面
皴
山水皴法是关键
分为三类点线面
皴的部位很重要
阴凹纹理后石面
皴笔果断莫重复
保留笔触不可乱
深入刻画求厚重
一遍不够可数遍
擦
皴纹不足擦笔添
增加厚重粗糙感
擦笔要干轻触纸
不可破坏纹理线
由轻而重莫过分
一遍不足可数遍
山石质地有不同
皴擦可以有增减
染
为了增加色彩感
可用墨染和色染
墨染阴凹后石面
由浅而深要自然
墨干之后再着色
一般不可伤墨线
色染必须有主调
适当分出冷和暖点
最后用墨点苔点
如同山水长眉眼
横点竖点尖与圆
用笔触纸莫迟缓
根据山形来选择
笔法一致有聚散
前后上下有虚实
以碎求整更浑然。
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山水画的笔墨技巧笔墨为中国画主要表现手段,古云“无笔无墨不成画”。
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宜软、平、灰、肉。
反之,有笔而无墨也缺乏表现力。
在运笔的同时也就在运墨了。
墨的效果是靠笔运出来的,笔之轻重也是靠墨来呈现的,因此笔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宋韩拙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纯全集》)。
运笔一要勾出造型,二是表达质感。
线描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段,中国画之“线”。
是具有生生活力的有生命的线,运动的线,是寄寓作者的人格与性灵的线。
下面谈谈中国画笔墨技法中的有关问题。
关于笔线的内含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性刚,劲健。
常用的有“小红毛”、“衣纹笔”?“叶筋笔”、“书画笔”(大、中、小)、“兰竹”(大、中、小),以及大的?“狼毫提笔”等。
软毫笔主要用羊毫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有大小、长短各种型号。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
如大、中、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学画用笔不要太讲究,初学时也不一定全部齐备,最初有大中小几枝就可以了。
要从难要求,这对基本功的训练大有好处。
待画熟练了,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笔,选用好笔。
每次作完画,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
洗笔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
一般保存笔的方法是洗净之后放在笔筒里,也可以把笔吊挂起来。
外出作画时可以买个细竹丝编成的小帘子,叫笔帘,把笔卷在笔帘里,携带很方便,能保护笔毛不受损害(1)有力:胡小石曰:“好的笔线如钟表里的发条,不好的笔线如同煮烂了的面条。
”可见一根好的线条不仅从外部看不轻飘,有份量,俗称“有劲”。
而且应有无尽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非物质力量。
它“内含筋骨”,是从内部发生出来的有生命力的力量。
凝聚着过去运动的力量。
山水画技法积墨法、破墨法和泼墨法全面讲解
山水画技法积墨法、破墨法和泼墨法全面讲解早期的中国绘画,多是以重彩来表现,如唐宋的大批人物画和山水画。
元明以来,随着纸的出现带来了水墨技法的演变。
同时文人画形式的出现,使绘画逐步发展成了以水墨为主,以色为辅的面貌。
墨在中国画色彩中不只是一种“黑”颜色,而是作为一种调理画面关系的“色彩”存在。
中国传统画论中有“墨分无色”的理论,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墨为色的观念。
历来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很多,如“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宿墨”等,但山水画主要用的是“积墨”和“破墨”两种方法,其它墨法间或穿插使用。
另外,“泼墨”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吴大恺精品焦墨山水画作品《飞泉隔山又一山》一、积墨法积墨法自古为山水画家的主要表现手段,五代董源、宋代范宽、李唐等留下的真迹,无不是积墨法的杰作。
特别是元代以后,黄公望、王蒙的作品中,墨的层次愈见丰富、深厚。
清代的龚贤又把积墨方法发展运用到新的高度。
至近代黄宾虹先生,在积墨上用尽一生功夫,集积墨之大成,达到了“浑厚华滋”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积墨”是山水画家的看家本领,不会积墨,难作山水,“积墨”也可以说是学习山水画的一道关口。
吴大恺四尺竖幅山水画作品《秋空山霁含烟雨》有的山水画家只对画加了几道墨之后,就不敢再动,所谓见好就收,舍弃了“宁可坏画,不要平常”的追求,结果四平八稳,不痛不痒。
何以如此?因为多积下去确有难处,积不好反而不可收拾,画面会很难看,容易出现“板”、“乱”、“脏”、“死”等弊病,费力不讨好。
所以有的人为了保留几笔清淡滋润的墨味,以轻描淡写草草了事。
岂不知即使清淡透明的画,也非一挥而就,也需积染递加,形成淡而不薄、轻而不浮的佳境。
积墨虽难也有规律,其要点有三:1、第一遍干定之后,再递加第二遍,否则两遍渗化一起,不但不觉深厚,反而臃肿浮涨。
2、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画复线,加的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错综而复杂”犹如印刷之套网纹。
中国山水画教案和反思(共2篇)
中国山水画教案和反思(共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国山水画教案和反思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山水画教案篇1《中国山水画》教案江家店镇初中刘延海一.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八班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3 难点:如何进行山石、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山水画作品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欣赏屏幕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1、中国画介绍2、中国画的分类3、中国画的发展二、了解山水画三、欣赏山水画1、《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观赏屏幕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
四、学画山水画(一)、山石画法步骤介绍山石绘画是中国画的基础,必须掌握山石画的基本绘画过程:勾、皴、擦、染、点。
(二)、树的画法步骤: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要学会画树。
(1) 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山水画笔墨技法一、教学目的:1、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2、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并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一)笔法:笔法就是用笔之法。
用笔首先是执笔,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指实、掌虚,握笔略高为好。
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笔管(拇指向上倾斜,食指向下倾斜,两指相对捏住笔管),中指由外向内勾住笔管,无名指由内向外抵住笔管,再以小指贴在无名指内下侧,协助无名指推挡。
这样笔管在手中既稳当又灵活。
指实就是手指捏笔管要实在,要用力捏紧,又不可太紧。
掌虚就是掌心要空灵。
捏毛笔切不可像捏钢笔那样,握笔略高为好,便于使转。
在掌握执笔方法之后,还要懂得运腕方法。
正确的运腕方法应该是“腕平掌竖”。
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悬起。
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小画提腕,大画悬肘。
一般作画只运臂、运肘、运腕,惟极精微处可以运指。
这虽属常识,但总关全局。
初学者起手入门要有个高的标准,否则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难改了。
用笔的内容包括“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四个方面。
“起笔”是指笔画的开端,“收笔”是指笔画的结束,起笔和收笔是线条形成的关键。
按照笔法要求,起笔要像书法楷书下笔那样,做到“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笔意;收笔要“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即勾线至尽处,应把笔收回,通常称为回锋。
笔的运行造成各种线的动势,直接关系到线条的气质和绘画的气韵。
因此,行笔的过程中是很讲究波折的,通常称“一波三折”。
所谓“波”是指掌握用笔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笔运转的方向变化。
行笔中,要使笔锋始终在笔线的中间,用力要均衡、沉着,有分量、压得实,线条才不至于飘浮;行笔要自然流畅,洒脱自如,就要求在勾线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富有连贯性;行笔要富有节奏,富有弹性,笔画有轻重、缓急、起伏、顿挫的变化。
总之,行笔要做到“快而不飘,重而不板,慢而不滞,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畅、生动灵变、沉稳有力的艺术效果。
当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对中国画的用笔,曾提出过这样的主张:(宜圆、宜平、宜重、宜留、宜变。
)他阐明了中国画用笔的本质规律。
圆——是指圆笔中锋勾线,(如折钗股)线条圆润、有力、挺拔;平——是指行笔平衡稳健,(如锥画沙),用力均匀,处处着力;重——是指用笔厚重,如(高山坠石)要有力度,有分量;留——就是要沉着用笔,(如屋漏痕)控制住线条的运行,不至于留不住而“滑下去”;变——这里一个“变”字很重要,“变”是灵活变化、不拘成法之意,要根据描绘对象的各种因素而有所变化,去追求用笔的气格、韵味。
用笔要讲笔法。
中国山水画的笔法主要有中锋、侧锋、逆锋三种。
由这三种运笔方法又变化出点、厾、皴、擦、拖等多种笔法。
中锋用笔,是指执笔端正,笔锋基本上在笔线的中间。
这种线饱满、丰实、壮健,取其圆、厚、重,多用于表现结构的主线。
侧锋用笔,是使笔杆倾斜,甚至横卧,不但用笔锋,有时候也用笔身乃至笔根接触纸面,笔锋常偏向线的一边。
这种用笔变化多,既同画出线又可画出面,具有表现力强、变化丰富生动的特点。
逆锋用笔,是笔锋在前逆向而行,与通常用笔方向相反,既了画中锋笔线,也可画侧锋笔线。
这种用笔由于笔锋在推进中遇到阻力散开,就会产生变化较丰富的飞白效果。
这种笔法比较滞涩、泼辣,多数是结合其他用笔运用的。
以上三种笔法,在作山水画过程中,经常是综合交替运用的。
画家必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恰当地把多种笔锋的运用结合起来,才富有表现力。
(二)墨法: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
清沈宗骞说:(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随笔),说明用墨与用笔是分不开的,墨法是通过笔法来完成的。
用墨与用水的关系也很大,只有笔、墨、水三者的巧妙运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说。
即由于笔含的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现出从浓到淡五个层次——焦、干、湿、浓、淡。
这是大体的划分,实际运用起来,深浅的变化还会更丰富。
墨的运用宜在单纯中求复杂,在统一中求变化。
一般以一种墨色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变化不宜过大,大了就会“花”而“乱”失去整体感。
对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须腴润、不焦躁;湿墨不滑,不能涣漫、无笔力;浓墨不浊,不能呆滞,要笔迹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见骨力。
常用的墨法有以下几种:浓墨法——墨中掺水较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景物用浓墨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
所以用浓墨必须沉着洗练。
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处的景。
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不浮薄”。
蘸墨法——将干净的湿笔笔尖蘸墨,使墨由笔尖向笔根自然渗开,形成由浓到淡的丰富色阶。
这种墨法丰富而自然,富于韵律。
破墨法——是指墨与墨重叠的方式,它是两种色度不同的墨、不同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时的重叠,渗化处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种丰富、浑厚、滋润的美,墨韵随之而生。
常取方式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态上有点、线、皴、擦对面的破以及面对点、线、皴、擦的破。
积墨法——是指一种湿墨对一种干墨的重叠。
通常是淡墨对浓墨的重叠,也有小面的浓墨对淡墨的重叠。
积墨法在山水画中一般用在表现浑厚、浓郁的地方以及某些对比与气氛中的特殊效果,有时也藉以补救勾勒的败笔。
泼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作品绘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一种自然感和力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泼墨法之难在于形的概括,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笔笔分明,要既分明又朦胧,适用于追求情趣、感觉以及在造型上无需很严格的题材与物象。
焦墨法——是指以浓墨渴笔来描绘自然物象的表现方法。
因笔中水分少,勾出线来有“毛”的感觉,另有一番效果。
此外还有宿墨法、胶墨法、没骨法等等,但是不论采取哪一种或是混合运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墨自由渗透的特点。
第四节中国山水画学习方法一、教学目的:1、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按照先临摹,后写生,再创作三个重要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创作练习、生活积累以及文学、书法、艺术修养等等,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
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能力的掌握。
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
打好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巧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去创造有时代精神的作品,这是学习山水画的关键所在,也充分体现了学习山水画的三个重要步骤:先临摹,后写生,再创作。
(一)临摹清王麓台说:(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
)临摹是传统的学习方法,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必修课。
古代画家几乎无一不是从临摹入手而登绘画艺术殿堂的。
历代画家在山水表现手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在文字里,更留在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中,只有通过临摹,才能真正地领悟古人的理法,才能真正地掌握传统山水画技法。
不仅初学绘画者应从临摹开始,即使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也都从这里得到过巨大收益。
临摹首先是临本的选择。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意思是要向高水平学习,从师要从高师。
临摹学习要选择古代名家、现代名家的代表作品。
对临本的学习要认真咀嚼,静心研究。
不但要对临,还要背临,要反复临画,找出表现手法的规律来。
要先学一家之法,在掌握一家的基本之法后,更要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在临摹时不要贪多求快,更不可粗枝大叶、似是而非、草率从事。
临摹中心记最为重要,不要看一笔画一笔,要胆大心细,落墨不惧,一气呵成。
这就是山水画临摹的要领。
若遇到在临摹落墨时出现了败笔,应坚持画完,最后总结,切不可半途而废。
临摹是一种基本功,通过临摹练习笔墨技巧,向传统学习,同时也向现代优秀作品学习,这就叫做“借鉴”。
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大不相同的,有天壤之别,有文野之分。
笔墨技法和艺术修养,绝非旦夕所得。
必须长期磨练,才能有所提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出成果。
(二)写生临摹只是学习山水画的手段,不是目的,从传统学来的技法,必须到生活中去印证,去衡量自己掌握技法技巧的程度,只有通过写生才能进一步加深对技法的理解。
传统技法不能完全适应表现现实生活的要求,只有到生活中去长期观察、体会,才能把传统技法用活。
所以古人提出画山水要“饱游饫看”、“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都是为了捕捉大自然山川景色的神韵,以描绘真正生动感人的作品。
写生的具体方法有四种:对景落墨、速写、默写和整理。
用毛笔在宣纸上直接对景落墨,虽难度较大,但可以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描绘对象,可以把从临摹中吸取来的各种表现技法,对照生活原型有机地加以运用。
长期坚持对景写生,不仅可以扎实地打下造型和笔墨的基本功,也可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素材,开辟新路。
速写是配合写生练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基础训练,它要求在环境既不安定、时间又很短的条件下,迅速、敏锐、简明扼要地描绘自然景象。
这对于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现力来说,是临摹无法替代的。
山水画还有一种特殊的写生方法,叫做记忆画,也叫默写。
默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绝大多数古代优秀作品,都不是直接面对物象写生的,而是通过观察记忆、默背下来的,或者依据写生、速写、记忆重新整理而成的。
由于记忆画不是对景写生,因此更富有意趣,更带有任意性。
当场写生的作品,一般来说比较生动,但由于作画条件限制,往往画得不够充分,一些作品尚显得粗糙。
回来之后,有条件、有时间再对所画过的东西重新思索咀嚼,抑或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就是原有的立意构图,也可以在笔墨上下番功夫,在生动的基础上再画得深入一些。
整理不同于创作,整理应追求写生的感受,在写生习作的基础上进行。
(三)创作学画的最终目的是创作。
创作的过程是调动、运用全部知识和生活积累,以及绘画造型、技能、技巧的实践过程。
它既检验了画家基本功的深浅、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对否,也检验了画家思想、阅历、知识、修养的深广程度。
创作的练习和锻炼是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进一步提高造型能力及笔墨功夫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山水画创作中,一般都有两种类型的作品:一种是精心构思、结构复杂的大画,另一种是从造型到笔墨都非常简练而饶有意趣的即兴之习作,一般称为小品。
在学习创作的开始阶段,大量进行山水画小品练习,是学习创作的重要途径。
因为这种训练既是一种创作式的练习,又是一种基础训练的方法,训练和创造是紧密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