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
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目次前言1 范围2 开发地质3 油藏物性4 渗流机理5 试井分析6 油气藏数值模拟7 油气藏开发工程8 提高采收率附录A(提示的附录)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附录B(提示的附录)英文名称字母顺序索引前言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要统一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使其科学化、规范化,便于油田开发工程方面的方案设计、技术报告和论文的编写以及技术交流,本标准是油气田开发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袁庆峰罗昌燕孙长明高树堂田东辉周显民油气田开发工程常用术语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开发工程专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也适用于石油工业的其他领域。
2 开发地质2.01 圈闭能够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继续运移,并在其中储存起来形成油气聚集的场所。
2.02 闭合度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垂直举例。
2.03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的面积。
2.04 圈闭容积一个圈闭能聚集油气的容积。
2.05 含油组合相邻的一组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总称。
2.06 油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无游离天然气的聚集石油的单一圈闭。
2.07 气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气水界面,且只聚集有天然气的单一圈闭。
2.08 油(气)藏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界面,且只聚集有石油和游离天然气的单一圈闭。
2.09 构造油(气)藏因构造运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油(气)藏。
2.10 背斜油(气)藏由背斜圈闭形成的油(气)藏2.11 断层遮挡油(气)藏受断层遮挡形成的油(气)藏2.12 凝析气藏因压力、温度下降,部分气相烃类反转凝析成液态烃的量不小于150g/m3的气藏。
2.13 油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油藏的集合体。
2.14 气田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内若干气藏的集合体。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开发地质
目录第1章开发地质 (1)1.1 油(气)藏描述 (1)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1)油气藏地质要素 (1)油气藏描述 (1)地下信息 (1)油气藏地址模型 (1)构造模型 (1)储层模型 (1)流体模型 (1)油气藏地址模型分类 (1)概念模型 (2)静态模型(实体模型) (2)预测模型 (2)储层地质模型分类 (2)储层地质模型分级 (2)油藏精细描述 (2)原型模型 (3)储层地质知识库 (3)随机建模 (3)1.2 地下构造 (3)构造与地下构造 (3)古构造 (3)圈闭 (3)圈闭类型 (3)微构造 (3)储油气构造 (3)背斜与向斜(背斜构造与向斜构造) (3)单斜(单斜构造) (4)构造图 (4)构造剖面图 (4)核部(核)与翼部(两翼) (4)构造顶(顶端) (4)鞍部 (4)顶角与翼角(倾角) (4)轴面与轴线 (4)枢纽 (4)脊面与脊线 (4)转折端 (4)长轴与短轴 (5)轴向 (5)高点 (5)闭合度(闭合差) (5)闭合面积 (5)构造幅度 (5)对称背斜与不对称背斜 (5)线状背斜、长轴背斜、短轴背斜、穹窿 (5)同沉积背斜 (5)挤压背斜 (5)基底升降背斜 (5)底辟构造(刺穿构造) (6)披盖构造(披覆背斜) (6)牵引构造(拖拽构造) (6)滚动背斜 (6)鼻状构造(半背斜) (6)断鼻构造(断鼻) (6)小幅度构造 (6)古潜山(潜山构造) (6)长垣(长垣隆起带) (6)背斜构造带 (6)断裂 (6)断层 (7)一级断层与二级断层 (7)三级断层与四级断层 (7)断层要素 (7)断层面 (7)断层线 (7)断盘 (7)上升盘与下降盘 (7)断距 (7)地层倾向与倾角 (8)断层走向与延伸长度 (8)断层密封性 (8)断点 (8)断点组合 (8)牵引(正牵引) (8)逆牵引(反牵引)与反向断层 (8)断层效应 (8)断块 (8)正断层 (8)逆断层 (8)生长指数 (9)同生断层(同沉积断层、生长断层) (9)后生断层 (9)走向断层 (9)斜向断层 (9)平移断层 (9)枢纽断层 (9)阶梯状断层(复断层) (9)叠瓦状断层 (9)环状断层 (10)放射性断层 (10)地垒 (10)地堑 (10)断块型断层 (10)裂缝 (10)原生裂缝与次生裂缝 (10)构造裂缝与非构造裂缝 (10)张裂缝与剪裂缝 (10)张开缝 (10)变形缝 (10)矿物充填缝 (11)晶洞缝 (11)走向裂缝、倾向裂缝、斜向裂缝 (11)纵裂缝、横裂缝、斜裂缝 (11)垂直层面裂缝、斜交层面裂缝、顺层裂缝 (11)垂直缝、高角度缝、低角度缝、水平缝 (11)风化缝 (11)溶蚀缝 (11)穿层缝与层内缝 (11)裂缝组、裂缝系、裂缝网络 (11)裂缝产状 (12)裂缝宽度(裂缝张开度) (12)裂缝间距 (12)裂缝密度(裂缝频率、裂缝线密度) (12)裂缝有效密度 (12)裂缝率 (12)缝隙度 (12)裂缝玫瑰花图 (12)洞穴分级 (12)洞穴密度 (12)洞隙度 (12)劈理 (12)1.3 油、气储层 (12)储集层(储层) (12)砾岩 (13)砾岩分类 (13)砂岩 (13)粉砂岩 (13)粘土岩 (13)碳酸盐岩 (13)岩浆岩(火成岩) (13)变质岩 (13)油层(储油层)与气层(储气层) (13)工业油、气流标准 (13)产层 (14)工业油层与工业气层 (14)少量油层与少量气层 (14)可疑油层与可疑气层 (14)油气同层 (14)油水同层 (14)气水同层 (14)气夹层 (14)油夹层 (14)水层 (14)水夹层(层间水) (14)干层 (14)单砂层 (15)单油(气)层 (15)亚组(砂岩组、复油层) (15)油(气)层组 (15)含油(气)层系 (15)隔层(阻渗层)与夹层 (15)隔层分布类型 (15)砂岩体(砂体) (16)油砂体 (16)连通体 (16)连通系数 (16)合流系数 (16)砂体配位数 (16)砂体形态 (16)连通区性质 (16)透镜体 (17)含油产状 (17)钻遇率 (17)砂岩厚度 (17)油气层厚度 (17)含油砂岩厚度 (17)有效厚度 (17)尖灭 (17)油(气)层尖灭 (17)岩性 (18)继承色 (18)原生色 (18)次生色 (18)矿物碎屑与岩屑 (18)鲕粒 (18)生物颗粒 (18)藻粒 (18)晶粒 (18)基质(杂基) (18)原杂基、正杂基与假杂基 (19)胶结物 (19)胶结物含量 (19)胶结类型 (19)基底胶结 (19)孔隙胶结 (19)接触胶结 (19)镶嵌胶结 (19)碎屑颗粒结构 (19)胶结物结构 (19)粒度与粒级 (19)球度 (19)颗粒形状 (20)圆度 (20)颗粒表面结构 (20)油(气)层非均质性 (20)宏观非均质性与微观非均质性 (20)层间非均质性 (21)分层系数 (21)砂岩系数(砂岩密度) (21)含油(气)面积级差 (21)含油(气)层面积均质系数 (21)有效厚度级差 (21)有效厚度均质系数 (21)层间渗透率级差 (21)层间变异系数(渗透性变化系数) (21)层间渗透率均质系数 (21)单层突进系数 (22)层间地层系数级差 (22)层间地层系数均质系数 (22)平面非均质性 (22)平面渗透率级差 (22)平面渗透率变异系数 (22)平面渗透率均质系数 (22)平面突进系数 (22)平面地层系数级差 (22)平面地层系数均质系数 (22)层内非均质性 (22)层内变异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 (23)层内渗透率均质系数 (23)层内渗透率级差 (23)层内突进系数 (23)夹层分布频率 (23)夹层密度 (23)油层对比 (23)油层对比单元分级 (23)标准层 (23)“旋回对比、分级控制” (23)等高程对比(等厚度对比) (24)切片对比 (24)油气层评价 (24)1.4 沉积相 (24)沉积作用(沉积) (24)沉积间断 (24)沉积环境 (24)沉积相 (24)沉积体系 (24)一级相(相组)与二级相(相) (24)三级相(亚相)与四级相(微相) (25)相序(相层序、沉积层序) (25)相变 (25)相序递变 (25)沉积模式(沉积相模式) (25)划相标志 (25)岩性组合 (25)一级旋回与二级旋回 (26)三级旋回与四级旋回 (26)水进、水退 (26)正旋回、反旋回与复合旋回 (26)指相化石 (26)重矿物 (27)陆源矿物与自生矿物 (27)韵律(韵律层理) (27)正韵律 (27)反韵律 (27)复合韵律 (27)整合 (27)角度不整合与假整合(平行不整合) (27)沉积构造 (28)层理 (28)细层(纹层)与层系(丛系) (28)层系组 (28)水平层理 (28)波状层理 (28)交错层理(斜层理) (28)递变层理(粒序层理) (28)透镜状层理 (29)韵律层理 (29)层面 (29)层面构造 (29)波痕 (29)浪成波痕 (29)水流波痕 (29)风成波痕 (29)波痕指数 (29)不对称度 (29)泥裂(龟裂) (29)雨痕与冰雹痕 (30)冲刷面 (30)槽模 (30)生物成因构造 (30)结核 (30)结核类型 (30)同生结核 (30)成岩结核 (30)后生结核 (30)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水下滑动构造) (30)缝合线 (30)二元结构 (30)侧向加积(侧积) (31)垂向加积(垂积) (31)向前加积(前积) (31)填积 (31)选积 (31)漫积 (31)陆相 (31)洪积相(洪积扇、冲积扇) (31)河流相(冲积相) (31)弯曲指数 (32)辫状指数(网状指数、游荡性指数) (32)顺直河与曲流河 (32)辫状河与网状河 (32)河床亚相(河道亚相) (32)堤岸亚相 (32)河漫亚相 (32)分流平原亚相 (32)三角洲前缘亚相 (32)前三角洲亚相 (32)牛轭湖 (33)牛轭湖亚相 (33)湖泊相 (33)洪水面、枯水面、浪基面 (33)扩张湖亚相 (33)湖弯亚相 (33)滨—浅湖亚相 (33)半深湖—深湖亚相 (33)沼泽与沼泽相 (33)海洋分区 (33)海相 (33)泻湖与泻湖相 (34)三角洲相 (34)建设性三角洲 (34)破坏性三角洲 (34)三角洲沉积模式 (34)浊流 (34)浊流相 (34)鲍玛层序 (34)三角洲砂体 (34)扇三角洲砂体 (35)水下冲积扇砂体 (35)浊流砂体 (35)岩心相分析 (35)测井相分析 (35)地震相分析 (35)1.5 油(气)藏 (35)油藏、气藏、油气藏 (35)工业油藏、工业气藏、工业油气藏 (35)原生油(气)藏 (35)次生油(气)藏 (36)背斜油(气)藏 (36)挤压背斜油(气)藏 (36)基底升降油(气)藏 (36)底劈背斜油(气)藏 (36)滚动背斜油(气)藏 (36)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36)盐体刺穿油(气)藏 (36)泥火山刺穿油(气)藏 (36)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 (36)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 (36)向斜油(气)藏 (36)断层遮挡油(气)藏 (37)断鼻构造油(气)藏 (37)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37)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37)逆断层断块油(气)藏 (37)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37)地层超覆油(气)藏 (37)岩性油(气)藏 (37)裂缝性油(气)藏 (37)潜山油(气)藏 (37)层状油(气)藏 (37)块状油(气)藏 (37)复合油(气)藏 (37)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 (37)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38)悬挂油(气)藏【水动力圈闭油(气)藏】 (38)隐蔽油(气)藏 (38)断块油(气)藏与复杂断块油(气)藏 (38)砾岩油(气)藏 (38)碳酸盐油(气)藏 (38)变质岩油(气)藏 (38)喷出岩油(气)藏 (38)粘土岩油(气)藏 (38)饱和油藏 (38)未饱和油藏 (38)常规原油油藏 (38)稠油油藏 (38)高凝油油藏 (38)挥发性油藏 (39)常规气藏 (39)凝析气藏(凝析油气藏、凝析油藏) (39)酸性气藏 (39)干气气藏 (39)湿气气藏 (39)带油环气藏 (39)气压驱动气藏 (39)常压气藏与低压气藏 (39)高压气藏与超高压气藏 (39)浅层气藏、中浅层气藏 (40)中深气藏、深层气藏、超深层气藏 (40)CO2气藏 (40)氮气藏 (40)含氦气藏 (40)水溶性气藏 (40)重力分异 (40)气顶(气帽) (40)原生气顶与次生气顶 (40)气顶高度 (40)气藏高度(含气高度) (40)油藏高度(含油高度) (40)油气藏高度(含油气高度) (40)气顶指数(气顶系数) (41)油气界面、油水界面、气水界面 (41)油气过渡段、油水过渡段及气水过渡段 (41)稠油段 (41)油底与水顶 (41)底水与边水 (41)油环 (41)含气内边界(缘)与纯气区 (41)含气边界(缘)与油气过渡带 (41)含水边界(缘)与纯油区 (41)含油边界(缘)与油水过渡带 (42)气水过渡带 (42)含油(气)面积 (42)油(气)藏的度量 (42)油(气)藏充满系数 (42)油田、气田与油气田 (42)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特小型油(气)田 (42)高产、中产、低产、特低产油(气)田 (42)边际油(气)田 (42)储量计算 (42)容积法 (43)物质平衡法 (43)压降法(压力图解法) (44)地质储量 (44)预测储量 (44)远景资源量 (44)控制储量 (45)探明储量 (45)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45)基本探明储量(III类) (45)表内储量 (45)表外储量 (45)开发储量 (45)可采储量 (45)单储系数 (45)储量丰度 (45)特殊储量 (46)第1章开发地质1.1 油(气)藏描述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是一门研究油气藏地质结构、油气储集空间、流体性质、渗流特征、驱动能量及其在开发过程中变化规律的学科。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第一节
开发设计
累积产油(气)量 指油(气)田从投产到目前为止,从油(气)层中采出的 总油(气)量。 采油(气)速度 年产油(气)量(Q)与地质储量(N)之比称为采油(气) 速度。 Q v 100 % N
用上述公式可计算油(气)田、开发区、排间、井组、单 井的采油(气)速度。它是表示油(气)田开发快慢的一 个指标。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开发地质 第二章 油(气)藏物性与渗流力学 第三章 油、气藏工程 第四章 采油、采气工程 1、采油、采气与注水 2、井下作业 第五章 开发动态监测 第六章 开发分析及调整
第一节 采油、采气与注水
井身结构 指井眼中下入套管层次、深度、尺寸,以及各层套管外水 泥返高的组合与构成,以保证井筒坚实耐用。 如下图:工程测井常遇到的井身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
方案实施
生产探井 有的油(气)田局部边界探明程度差,在开发方案中设计 了少数既起生产井作用,又起探井作用的井,这种井叫生 产探井。 试采井 为取得油(气)田地下开采动态资料而设计的采油(气) 试验井称试采井。 资料井 为探明油(气)田地下情况,取得编制油(气)田开发方 案所需的资料而钻的井叫资料井。 水平井 在钻到目的层部位时,井段斜度超过85°,其水平距离超 过目的层厚度10倍的井叫水平井。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开发地质 第二章 油(气)藏物性与渗流力学 第三章 油、气藏工程 1、开发设计 2、方案实施 第四章 采油、采气工程 第五章 开发动态监测 第六章 开发分析及调整
第一节
开设计
油、气藏驱动方式 油、气藏驱动方式(驱动类型)是指油、气藏开采时,驱 使油、气流向井底的动力来源和方式。 开发方式 指主要利用什么驱动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开发方式 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和注水开发,先利用天然 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水开发等。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油、 气田地质条件及经济效益。人工注水时目前油田开发的主 要方式。 注水 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乎要求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以 保持油层压力,这个过程称为注水。
油田开发工程名词跟解释
油田开发工程名词跟解释1、地质储量original oil in place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气)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2、探明储量proved reserve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地质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3、动用储量draw up on reserves已钻采油井投入开采的地质储量。
4、水驱储量water flooding reserves能受到天然边底水或人工注入水驱动效果的地质储量。
5、损失储量loss reserves在目前确定的注采系统条件下,只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暂未射孔的那部分地质储量。
6、单井控制储量controllable reserves per well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7、可采储量recoverable reserves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储量。
8、剩余可采储量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气)量之差。
9、经济可采储量economically recoverable reserves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出现经营亏损前的累积产油量。
经济可采储量可以定义为油田的累计现金流达到最大、年现金流为零时的油田全部累积产油量;在数值上,应等于目前的累积产油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和。
10、油藏驱动类型flooding type是指油藏开采时,驱使油(气)流向井底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方式。
(建筑工程管理)油田开发工程名词和解释精编
(建筑工程管理)油田开发工程名词和解释1、地质储量originaloilinplace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且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气)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能够转为表内储量。
2、探明储量provedreserve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地质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且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3、动用储量drawuponreserves已钻采油井投入开采的地质储量。
4、水驱储量waterfloodingreserves能受到天然边底水或人工注入水驱动效果的地质储量。
5、损失储量lossreserves在目前确定的注采系统条件下,只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暂未射孔的那部分地质储量。
6、单井控制储量controllablereservesperwell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7、可采储量recoverablereserves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中采出的那壹部分油(气)储量。
8、剩余可采储量remainingrecoverablereserves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和累积采油(气)量之差。
9、经济可采储量economicallyrecoverablereserves是指在壹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出现运营亏损前的累积产油量。
经济可采储量能够定义为油田的累计现金流达到最大、年现金流为零时的油田全部累积产油量;在数值上,应等于目前的累积产油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和。
10、油藏驱动类型floodingtype是指油藏开采时,驱使油(气)流向井底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方式。
油气田开发名词解释 问答
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3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4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5生油门限:只有达到一定温度后,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
6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通过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7有效孔隙度:指那些参与渗流的、互相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油气初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是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又称为排烃。
9油气二次运移:为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以后的一切运移。
10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岩层中生成的丰富油气能及时运移到良好储集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11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之后,流体最先开始溢出的点,是该圈闭能够储存最大油气的点。
12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3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14油气聚集带:指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5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含油气盆地。
16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到井口的时间17地温梯度:指在恒温带以下,埋藏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增高的度数。
18地温级数:指恒温带以下地温每增高1℃时深度的增加值,它是地温梯度的倒数。
18静水压力:静液柱造成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力。
20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叫做地层压力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离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油⽓⽥开发常⽤名词解释1 什么叫地静压⼒、原始地层压⼒、饱和压⼒、流动压⼒?答:地静压⼒: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称为地静压⼒。
原始地层压⼒: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叫原始地层压⼒。
饱和压⼒:在地层条件下,当压⼒下降到使天然⽓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叫饱和压⼒。
流动压⼒:油井在正常⽣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叫流动压⼒。
2、什么叫⽣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压差、总压差?答:⽣产压差:静压(即⽬前地层压⼒)与油井⽣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
地饱压差:⽬前地层压⼒与原始饱和压⼒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与饱和压⼒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压差:注⽔井注⽔时的井底压⼒与地层压⼒的差值叫注⽔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与⽬前地层压⼒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上升率、含⽔上升速度、采油强度?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的地质储量⽐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地质储量⽐值的百分数。
含⽔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上升百分数。
含⽔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与采油速度⽆关的含⽔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采油指数?答:采油指数:单位⽣产压差下的⽇产油量。
⽐采油指数:单位⽣产压差下每⽶有效厚度的⽇产油量。
5、什么叫⽔驱指数、平⾯突进系数?答:⽔驱指数: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量。
单位为⽅/吨。
平⾯突进系数:边⽔或注⼊⽔⾆进时最⼤的⽔线推进距离与平均⽔线推进距离之⽐。
6、什么叫注采⽐?答:注采⽐:指注⼊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所占地下体积之⽐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答:累积亏空体积:指累积注⼊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盾?答:层间⽭盾:⾮均质多油层油⽥笼统注⽔后,由于⾼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能⼒、⽔线推进速度、地层压⼒、采油速度和⽔淹状况等⽅⾯产⽣的差异叫层间⽭盾。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油气田:指受构造或地层因素掌握的,同一产油面积上的油气藏总和。
2.干酪根:沉积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
3.特别地层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空隙流体压力称为特别地层压力。
4.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自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初次运移.5.油层有效厚度:指储集层中具有工业产油力量的那局部厚度。
6.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格外简单的自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7.断点组合:把单井的断点联系起来争论整条断层特征的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8.储集单元:一个储集层为一个储集单元。
9.空隙构造: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简单的孔喉网络的外形,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10.压力梯度:指每增加单位高度所增加的压力。
11.地温级度:地温每增高一度时深度的增加值。
12.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来的石油储量。
13.自然气:指在地下岩层中存在的,以烃类为主的气体。
14.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挡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拢的一种场所。
15.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钻探阶段完成或根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并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供给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牢靠储量。
16.油气聚拢带:指受背斜带等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掌握的,具有相像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拢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7.生油岩:凡能生成并供给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自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18.储集层: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
19.空隙构造:指岩石当中空隙与连通它的喉道所组成的简单的孔喉网络的外形,大小,孔喉配置关系及分布状况。
20.标准层:作为划分和比照层位用的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地层。
21.地质储量:地下油层中石油的实际储量。
22.折算压力: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
23.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拢的最根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根本聚拢。
石油天然气开发名词解释(带翻译)
石油天然气开发名词解释石油地质开发名词解释1.1 石油Petroleum一种存在于岩石孔隙和裂隙等介质中的、以烃类为主及数量不等的非烃类复杂含碳化合物混合组成的、呈液态、粘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矿物。
1.2 石油沥青类Petroleum asphalts,Petroleum bitumens天然石油气、石油及其衍生物固体沥青、地蜡等的统称。
也包括用氯仿等有机溶剂从现代沉积物或古代岩石中抽提出来的可溶性沥青。
1.3 人造石油Artificial petroleum由油页岩或焦油砂或天然气或煤等作原料制成的类似天然石油的液态烃产品。
1.4 烃Hydrocarbon一切碳氢化合物的统称和简称。
是仅由碳和氢两种化学元素以各种不同的原子数比例和不同的结合方式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依其碳键结合方式、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可作如下概括分类:烃类开链烃(脂肪烃)闭链烃(环烃)饱和烃烷烃正构(直链)烷烃异构(支链)烷烃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饱和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环烃环烯烃芳香烃脂环烃同义词: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1.5 饱和烃Saturated hydrocarbon烃分子中的碳原子除碳—碳之间以单键相连外,其余的碳价均由氢原子所饱和的碳氢化合物。
注:饱和烃可分为开链的和闭链的两类。
前者属烷烃,后者属环烷烃。
1.6 烷烃Paraffin alkane指化学通式为CnH2n-2(n为碳原子数)的一种开链饱和烃。
依其碳链上是否带有支(侧)链,可分为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两类。
1.7 正构烷烃N-alkane碳原子之间以单链相连,且呈直链式的烷烃。
简称正烷烃。
同义词:直链烷烃Straight chain alkane1.8 异构烷烃Isoalkane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其碳链上带有支(侧)链的烷烃。
简称异烷。
同义词:支链烷烃Branched alkane1.9 甲烷Methabe最简单一种烷烃,含有一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H4。
油气藏开发名词解释
1、油层物理学:以油气层为对象,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观点研究与石油地质,油气田开发有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现象的科学。
2、烃类:石油、天然气是分子结构相似的碳氢化合物和少量非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的。
3、平衡常数: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体系中某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也称为平衡比。
4、接触分离: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
5、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标准状态下,天然气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的比值。
6、视临界参数:天然气在临界点的温度、压力为视临界参数。
7、压缩因子: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8、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9、溶解汽油比:把地层原油在地面标准状况下进行一次脱气,地面分离出的气体体积与脱气后原油的体积的比值。
10、地层原油的密度:单位体积地层原油的质量。
11、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2、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原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孔隙:一般将碎屑颗粒包围的较大的空隙称为孔隙,在颗粒间连通的狭小部分称为喉道。
通常把喉道和孔隙统称为孔隙。
14: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其外表体积的比值。
15、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包括连通和饿不连通的)孔隙体积或绝对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16: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17:流动孔隙度: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饱和于岩石孔隙中的流体发生运动时,与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18:岩石的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随有效压力变化时体积的变化率。
19:岩石的综合压缩系数:油藏有效压力每降低1Mpa时,单位体积油藏岩石由于岩石孔隙体积的缩小、储层流体膨胀而从岩石孔隙中排出油的总体积。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渗透率突进系数:是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差异程度的一个定量统计参数(T K)指单砂层内渗透率极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
即T K=K max/K。
T K是评价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即T K≥1。
T K值越小,说明垂向上渗透率变化小,注入剂厚度波及系数大,驱油效果好。
数值越大,说明渗透率在垂向上变化大。
注入剂易由高渗透程突进,波及系数小,水驱油效果差。
2层内夹层:层内夹层是指位于单砂层内部的相对低渗层或非渗透性岩层。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夹层对地下流体具有隔绝能力或遮挡作用,因而对水驱油过程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夹层有泥(页)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含砂泥岩等,此外还包括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硅质、钙质条带等。
3溶解气驱:溶解气驱的驱油动力是从石油中分逸出来的溶解气体的膨胀力。
溶解气驱动能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油溶解气体的数量。
实现溶解气驱的条件是:油藏与外部水体连通极差或完全封闭(如岩性油藏),或者采出量大大超出水体的补给能量,又没有气顶存在,且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从油中分离出来,从分散的泡状存在于油中,当压力降低时气泡膨胀把油推向井底。
4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5油藏动态监测:油田全面投入开发以后,地下油层中油水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而这些变化的各项第一性资料,就必须进行油田动态监测。
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流量监测②油水井压力监测③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吸水剖面监测④井下技术状况监测⑤油层水淹监测。
除此之外还有特殊类型的油藏动态监测,如:稠油高凝油田;有气顶油藏;底水油藏和凝析油气藏的监测。
6沉积时间单元7储层敏感性:储层中存在的粘土、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等敏感矿物与外来的钻井液、洗井液、压井液、压裂液、酸化液等所携带的固体微粒接触,导致储层渗流能力及产能的的下降。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必备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
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
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石油工程概论》(油气田开发)
《石油工程概论》(油气田开发)一、名词解释:1.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地层油等温压缩系数:温度一定,单位体积地层油随着压力的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2.地层油溶解气油比;地层油溶解气油比: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地层油中溶解的气量,m3/m3。
3.地层油体积系数;地层油体积系数: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4.岩石孔隙度;岩石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5.岩石有效渗透率岩石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性质及其数量比例有关。
6.蒸汽吞吐;蒸汽吞吐:在本井完成注蒸汽、焖井、开井生产三个连续过程,从注蒸汽开始到油井不能生产为止,即完成一个过程称为一个周期。
7.蒸汽驱;蒸汽驱:按一定井网,在注汽井连续注汽,周围油井以一定产量生产。
8.采油指数;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采油量。
9.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流入动态曲线:表示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的曲线,简称IPR曲线。
10.气举启动压力气举启动压力:气举过程中当环形空间的液面达到管鞋时,压风机所具有的最大压力。
11.基质酸化;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12.压裂酸化;压裂酸化:在高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在地层内形成裂缝,通过酸液对裂缝壁面物质的不均匀溶蚀形成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13.体积波及系数. 体积波及系数:与驱替剂接触的部分油藏体积与整个油藏含油体积之比。
二、填空题1. 油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有:生油层、储油层、盖层、保护层。
2.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
3. 油藏流体在井筒垂直管中流动可能存在的流型有纯液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五种。
4. 自喷油井生产中,流体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经过地层渗流、多相垂直或倾斜管流、嘴流和近似水平管流四个基本流动过程。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
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
油气田开发名词解释
油田开发一、名词解释1.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P1)2.开发程序:把油田从勘探到投入开发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合理的安排钻井、开发次序和对油藏的研究工作,指导油田逐步投入开发。
(P2)3.主力油层:分布比较稳定、渗透率比较高、储量比较丰富的油层。
4.基础井网:以主力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
(P6)5.开发步骤:从布置基础井网开始,直到完成注采系统,全面注水和采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做法。
6.稳产期:油田达到所需要的采油速度后,以不低于此采油速度生产的期限。
7.稳产期采收率:到稳产期末,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值。
8.无水采收率:注水开发油田,油田见水前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值。
9.水驱采收率:油井含水率达到98%,水驱开发结束时,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值。
10.开采方式:以何种能量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11.开发方式:以何种能量将原油从油层驱替到井底12.驱动方式: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种能量来驱油。
13.开发层系: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隔层、油层物性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具备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
(P7)14.开采特征:油田开发过程中,产量、地层压力、生产气油比等开发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15.弹性驱动: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量驱油的油藏。
16.溶解气驱动: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以后,依靠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气泡膨胀能量来驱油的油藏17.气压驱动:当油藏存在气顶时,依靠气顶中压缩气的膨胀能量来驱油的油藏18.重力驱动:依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动的井底的油藏。
19.注水方式:油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它们之间的排列关系。
(P20)20.面积注水方式: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和一定的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
21.面积波及系数:注入水波及到的面积占井网面积的比值。
22.含水上升率:每采出百分之一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油气田开发综合2采油工程名词解释整理
油气田开发综合2采油工程名词解释整理名词解释一1 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的供油能力。
2 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
3 采油指数: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标,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
4 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5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6 流型:油气混合物在流动过程中的油、气的分布状态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
7 滑脱:在两相流中,由于密度差异,导致轻质相超越重质相的现象称为滑脱。
二1 自喷:利用油层自身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称为自喷。
2人工举升采油:人工给井筒流体增加能量将井底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
3 气举采油: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
4 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5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称为功能节点。
6 连续气举:将高压气体连续地注入井内,排出井筒中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
适应于供液能力较好、产量较高的油井。
7 间歇气举:向井筒周期性地注入气体,推动停注期间在井筒内聚集的油层流体段塞升至地面,从而排出井中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
主要用于油层供给能力差,产量低的油井。
8 气举启动压力:气举时,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达到管鞋(注气点)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9 气举井平衡点:油管与套管压力相等的位置。
10 注气点:注入气进入油管时的位置。
三1 有杆泵采油:通过抽油杆,将地面动力传递给井下泵,从而将井底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采油方式。
2 光杆冲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
3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扭矩的等值扭矩。
油气田开发基本概念汇总
油气田开发基本概念100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谷建伟整理1. 滚动勘探开发指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油(气)藏,不能截然地划分勘探与开发阶段,采用边勘探边开发的勘探开发程序。
即在预探过程中,立即在获得工业油(气)流的探井周围部署生产探井,该种井既是生产井,又是探井,在开采的同时,继续探明油(气)田,或发现新的油气田,并逐步扩大勘探和开发面积,直到油(气)田进入全面开发。
2. 开发程序*指油(气)田从评价钻探到全面投入开发过程的工作顺序和步骤,一般要经过详探、试采、编制初步开发方案、编制正式开发方案等过程。
3. 生产试验区较大的油(气)田在正式投入开发以前,为了认识油田地下情况和生产规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区域,采用正规的开发部署先投入开发,这个开发区称为生产试验区。
4. 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主力油层是指相对厚度大、渗透率高、分布稳定的油层。
主力油层的储量和产油量的比例都比较大,是油田开发的主要对象。
相反,厚度较小、渗透率较低、分布不稳定的油层叫非主力油层。
5. 开发方式*指主要利用哪一种驱油能量来进行油(气)田开发。
开发方式有利用天然能量开发、人工注水或注气开发,以及先利用天然能量后进行注水或注气开发等。
开发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油田地质条件及国家对采油速度的要求。
6. 基础井网*一个开发区(油田)采用多套井网开发时,对分布稳定、渗透率高、生产能力强、具有开发条件的主力油层,先部署一套较稀的井网,这套井网叫基础井网。
它既能开发主力油层,又能探明其他油层。
7. 井网密度*指在布井范围内,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井数,口/km2。
也有用每口井控制的面积来表示,单位为km2/井。
8. 砂岩体与油砂体*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分布规律,四周被非渗透层包围的砂质岩体叫砂岩体,简称砂体。
含油的砂岩体叫油砂体,是油层中控制油、水运动相对独立的部分。
9. 油层尖灭油层由厚变薄直至为零,或因岩性、物性变化而不含油气可统称为油层尖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世石油科技技术培训材料油气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1.泵挂深度——抽油泵在井的下入深度;有杆泵泵挂深度为井口悬挂器到固定凡尔的深度,电潜泵泵挂深度为井口悬挂器到分离器入口的深度。
2.边水——油(气)藏含油(气)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
3.表层套管——为防止井眼上部地层疏松层的跨塌和上部地层水的渗入以及安装井口防喷器装置而下的套管。
4.表观粘度——也称视粘度。
在恒定温度时某一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值。
5.表面活性剂——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力或界面力的物质。
具有气泡、乳化、增溶、湿润反转和洗涤等重要作用。
6.波及系数——注入驱油剂所触及到的油藏部分和整个油藏的比值,使用中一般又分为面积波及系数、垂向波及系数和体积波及系数。
7.捕集残余油——经一次或二次采油后,油以不连续的泡滴状或油脉形成被湿润的驱替水所包围的残余油。
8.不压井作业——采用特殊设备和工具,不使用压井液就能正常起下井管柱的作业。
9.采出程度——油藏开采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0.采气井口装置——气井完井以后,用于控制气井开、关,调节压力和气产量的装置。
也叫采气树。
11.采收率——油(气)田废弃时,累计采出油(气)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率。
12.采液速度——年产液量与油田地质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3.采油(气)速度——年产油(气)量占油(气)藏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14.采油平台——为开发海上油田所建造的平台,有以安装采油工艺所需的设施。
有无人平台和有人居住采油平台两种。
在陆上丛式采油井场有人也叫采油平台。
15.采油(液、气)强度——单位厚度油层的日产油(液、气)量。
16.采油曲线——油田或油井产量、地区压力、流动压力、油气比、含水量、开井井数、工作制度等开采资料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它反映油田或油井生产状况及变化情况。
17.采油树——亦称井口生产装置。
安装在生产井口的阀门、管汇和控制设备的总称。
18.残酸——酸液被挤入地层向其深度流动的过程中浓度低到3%以下时的酸液。
这时它基本上已失去溶蚀能力但尚不足以产生二次沉淀,需施工后及时排出以免生成沉淀降低油气井增产效果。
19.残余油饱和度——某一种驱油方法结束时尚残留在油层中的油饱和度。
20.残余阻力系数——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的盐水渗透率之比。
21.层水间——夹在油(气)之间地层中的水。
22.常规酸化——亦称解堵酸化。
新井完成后或修井后解除泥浆等外来物堵塞,恢复油井生产能力,使之正常投入生产的—种酸处理措施。
23.常规岩心——常规岩心分析方法所用的岩心。
是指从钻井所取全直径岩心柱中,按一定距离沿层理方向所钻取的直径常为2.54cm的小岩心柱。
24.常规岩心分析——为获取岩心常规数据如空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方面的岩性参数而进行的实验测定。
25.超低界面力——低于10-3mN/m 的界面力。
一般当排驱介质与残余油之间的界面力达到超低值时,残余油开始流动。
中相微乳液在最佳面力盐度附近,体系界面力可达到超低值。
在超低界面力条件下,几乎可达到混相驱条件下的采收率。
26.超低力体系——相界面力降至10-3mN/m以下的微乳液体系。
27.沉淀剂——亦称净化剂、沼清剂。
油田污(废)水处理的化学絮凝药剂。
常用的为三氧化二铁、明矾、皓矾等。
28.沉没度——井深泵工作时,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29.冲程——抽油机工作时,光杆任一点上、下往复运动的最大位移。
30.冲砂——向井泵入液体,利用高速液流将砂堵冲散,并借循环上返的液流将砂粒带到地面的井下作业。
31.冲砂液——用以进行冲砂修井的液体,具有一定的黏度,以保证有良好的携砂能力,具有适宜的密度,以便形成适当的液柱压力,即要防止井喷,又要防止井漏;货源方便,且不损害油层。
32.冲洗——洗井清除沉积物。
33.稠化剂——亦称增黏剂。
少量存在就能明显提高液体黏度的物质,34.稠化酸——酸中加入增黏剂后黏度增大形成的酸。
它可减缓反应速度,减少滤失,降低管道摩阻,并在酸压裂时增加裂缝宽度。
35.稠油——也叫重质原油。
一般具有相对密度大、黏度高的物性特点。
随着非烃和沥青质的增加、重度规律性增大。
36.稠油泵——开采高黏原油的抽油泵。
其特点是:泵上端装有将泵和油管隔开的环形单流阀;部件采用流线型结构,以减少水力阻力,尽量增大过流断面;结构上尽量减少余隙容积,它具有二级压缩泵减少气体影响的作用,还有流体易于吸入抽油杆容易下行等优点。
37.初始析蜡点——亦称蜡初始析晶温度(在—定压力下原油中蜡质山溶解状态开始以蜡晶析出时的温度),38.除氧剂——能除左水中溶解氧的物质。
常用的有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脲、联氨、甲醛等。
39.储采比——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呈之比。
40.储集层——具有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并可以渗流的岩层。
41.储集层原油黏度——亦称地下原油黏度。
原油保持地层条件下(包括地层温度、压力、溶解气量等)所测得的原油黏度。
42.垂向波及剖面——注入流体所触及的垂直截面积。
43.垂向波及系数——指注入流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在垂向上波及的部分油藏厚度与油藏垂向厚度的比值。
44.达西定律——一定流体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截面积渗流速度与延渗流方向上的压力梯度成正比。
45.大修——对油、汽、水井进行的复杂打捞、套管修复、侧钻、加深、再次完井等井下作业措施。
46.底水——油(气)臧含油(气)边界以直接从底部托着油(气)的油(气)层下部的水。
47.地下原油黏度——也叫储集层原油黏度。
原油保持地层条件下(包括地层温度、压力、溶解气量等)所测得的原油黏度。
48.电化学脱水器——加入破乳剂的原油经电场作用,促使油水分离沉降的脱水装置。
49.动力黏度——也叫动力黏滞系数。
牛顿流体的切应力与速度梯度(绝对值)的比值。
50.动液面——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油套环空中的液面。
51.动胶——由聚合物溶液转变而来的—种整体失去流动性的体系,52.堵漏材料——油井压裂时或多级压裂时掺入压裂中的堵塞剂(如石油沥青等)或堵塞球(塑料球、橡胶塑料球)用于堵塞裂缝壁面降低滤失或封堵炮孔压开其他层段。
53.堵漏剂——一般用于堵塞洗井时建立不起循环的漏失层或用于降低油井水力压裂时裂缝劈面的滤失量而使用的能油溶或酸蚀的颗粒。
54.堵塞炮眼——油(气)井套管射孔孔眼产修井或其他井下作业中不慎被泥砂石块或泥浆等外来物堵塞。
通常采用酸浸、冲洗泡眼等方法处理。
55.堵水——在油井采取的封堵水层的措施。
56.堵水剂——能减少油井产水的物质。
有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种。
57.二次采油——油井靠天然压力产油量已经衰竭后采取的延长油井寿命的采油方法。
常用的是人工注水或注气方法,二次采油一般可以再采用地质储量的15%-25%。
58.二氧化碳吞吐法——向生产井中注入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然后关井一段时间,使注入的二氧化碳溶于井底附近原油中降低原油黏度,增大体积,然后开井生产的方法。
59.反冲砂——修井作业中冲砂液由冲砂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注入被冲起的砂粒随冲砂液从砂管返至地面。
60.反湿润——指介质从一种湿润性转变为另一种湿润性的过程。
61.反洗井——洗井液从油套环空进入,经井底循环后从油管排出的洗井的方法。
62.反韵律——自下而上颗粒逐渐变粗或渗透率逐渐变高的韵律。
63.反注——从油套管环形空间向井注入的方式。
64.防垢剂——能防止在井筒和地面设备表面上除垢的物质。
、65.防蜡——为了防止油井结蜡而采取的措施。
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
保持和提高油流温度2。
抑制石蜡结晶的聚集3。
创造不利于石蜡在管壁上沉积的条件。
常用的防蜡方法有热油循环法、化学防蜡法及采用防蜡涂料油管等。
、66.防乳化活性剂——油(气)井地层酸化压裂使用的酸液为防止其与地层液(如原油)乳化而加入的某种表面活性剂。
67.防乳化酸——不与地层液(如原油)乳化的酸液或其残酸不与地层乳化的酸液以免在酸化或酸压裂过程中影响酸作用半径和排液及酸处理效果。
68.防砂——对于油(水)井出砂而影响正常生产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人工井壁和装虑砂管等。
69.防砂胶结剂——可将松散的油层砂在其接触点处胶结合起来的物质。
70.非达西流——渗透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不服从达西定律的流动。
71.非湿润相——岩石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流体时,不能优先湿润岩石的流体称为非湿润相。
72.分层测试——直接获取各分层有关地层中的流体和压力资料。
73.分层压裂——为提高多层段增产效果有针对性的选择因某种原因而未能投入生产或投产差的层位进行分层(段)压裂的技术。
74.分层注水——在进行非均质多油层开采中,为加强中、低渗透层注水,按配注要求,在注水井中实现分层控制注水的注水方式。
75.封窜——封堵窜槽的工艺措施。
在井中下入封隔器封窜管柱,然后向井中窜槽段挤入封堵剂进行封堵。
76.封堵底水——为减缓底水油田油井底水锥进而在地层油水界面打水泥隔板的一种工艺方法,用来提高单井采收率。
77.扶正器——也叫找中器,井中管、杆、柱的扶正工具。
一般用金属簧片、橡胶或树脂等材料制作,套在管柱上,减少与井壁(或管壁)的摩擦,特别在斜井中防磨损的效果显著,可延长井下工具设备的使用寿命。
78.负压射孔——亦称欠平衡射孔。
井筒射孔压液液柱压力低于油藏压力下进行射孔。
79.改善井——亦称措施见效井。
对地层致密、地层被伤害或处于生产后期经相应的修井或增产措施而提高产量的低产井,其见效程度和有效期与措施方法、生产管理等密切相关。
80.高分子化合物——亦称聚合物。
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单体)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物资,其分子量以百万计。
分为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和天然的生物聚合物。
81.高分子活性剂——分子量几千到几百万的物质。
其分子结构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
82。
高活性剂浓度体系——活性剂浓度高于30g/L的溶液。
83.高能气体压裂——利用特定的技术引爆炸药在地层产生高压、高温气体压裂地层,可形成与保持多条径向裂缝,达到增产目的。
84.高浓度盐酸处理——采用盐酸浓度高于20%的酸液配制的乳化酸(油包酸)和稠化液碳酸钦地层进行深度酸化以提高酸化效果。
85.高强度支撑剂——水力压裂用的一种高密度型陶粒支撑剂。
86.高渗孔道——亦称高渗透流道。
孔隙介质流体运动形态的微观研究表明,流体往往沿着各自的—套互相串通的通路流动,那些由大孔隙直径组成的流道称为高渗透流道。
87.高渗透透层——油层剖面中渗透率显著高于层组平均值的生产薄层。
由于高渗透薄层的存在造成明显地垂向非均质性,使垂向上生产的不均匀性,在注水开发油田,注入水易沿高渗透薄层单层突进,使油井过早见水。
垂向上出现水线推进不均匀,降低体积波及系数,因此无论在初期的油田开发方案和中后期的油田调整方案中,均应在层系划、层系调整利注采管理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和减缓单层突进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