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题201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城区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樊城区九年级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套试题共5面,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 祝 考 试 顺 利 ★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2分)
襄阳风光美不盛收,汉水文化璀灿夺目。
2.根据语境,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只有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并充分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绚.()丽,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诗意地栖.()居于精神的家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襄樊”更名为“襄阳”,多少有一些丢失了甚至被“遗弃”的感觉,但我们不必对此耿耿
..
于怀
..。
B.便利的交通、辐射四方的的市场、现代化商贸服务中心的魅力,必将使樊城在未来的发展中
高奏胜利的凯歌
..。
C.樊城的码头文化源远流长
....,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D.一条汉江穿城而过,给襄阳带来无限荣光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
....的感人故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掀起了“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
B、鱼梁洲将定位为城市绿心、生态绿岛,大力挖掘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等。
C、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继承,使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获得了参加即将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的机会。
D、襄阳已成为全国200多个具备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城市之一,距离全国文明城市,仅剩“一步之遥”。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无疑,这是码头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
②她却以文化的韧性在汉水人心中留下根蒂。
③有学者认为,码头足以将江风的多变、狡黠和包容刻入汉水人的灵魂。
④以码头为特色的世俗文化,表现在艺术上是码头工人那种坚韧、豪爽、诙谐、乐观的性格。
⑤千百年来,汉水码头几经兴衰起伏,纵然战乱人灾、水患火焚。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
D.⑤①③②④
6、名著阅读。
(2分)
文学名著中的情节常常与数字有关。
如《三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西游记》中的“”,而《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也是,由最初的善良、勤劳、自强变得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情节数字化,使内容集中紧凑,令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身处顺境时,我们不妨用《〈孟子〉二章》中“,
”的远见卓识来警醒自己。
③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学会在忧伤失意时,去倾听“了却君王天下事,
A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豪言壮语;在遇到艰难险阻时,去倾听“
B ,一览众山小(《望岳》)”的雄心气魄;在前途迷茫时,去倾听“长风破浪会有时,
C (《行路难》)”的执著坚毅;在消磨时光时,去倾听“少壮不努力,
D (《长歌行》)”的慨叹警醒;在送别友人时,去倾听“海内存知己,
E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昂扬奋发。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张阳时不时地对着舞台指指点点,还不停地和同学说笑。
班主任意味深长地对张阳说:“戏曲的表现力特别丰富,可谓是‘指点中世事变迁,说笑间人情冷暖’,张阳,你觉得呢?”如果你是张阳,你该怎样说?(2分)
9.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准备开展“漫游书香世界,共享读书快乐”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吧!(8分)
【拟写标语】为了活跃气氛,老师拟开展宣传语征集活动,请仿照上半句,并根据下列划线句的内容将下半句补充完整。
(2)
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的成果,广泛的阅读让我们原本狭窄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开阔,变得丰富多彩。
上半句:读书享受文化成果下半句:
【设计活动】学校将筹备开展“襄阳诗词达人赛”系列,请你根据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
(2分)
示例:襄阳诗人故事我来传
【探究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2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插队走了30里路去借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经常给干部推荐书……读书是他的习惯、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材料二: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老河口市图书馆开展“扫码看书·百城共读”活动,市民扫码即可免费在线阅读图书,品尝数字图书大餐。
此次活动,老河口市图书馆将扫码看书活动搬到人流密集的街头,向来往人群分发宣传页,大力宣传数字阅读,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讲解阅读方法,读者只需用手机扫描电子图书二维码即可免费在线阅读图书。
当天,前来扫码看书的读者众多,这种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材料三:为配合“4·23世界读书日”,市少儿图书馆举办了“学国学、诵襄阳”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亲近经典,促进少年儿童积淀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建设书香襄阳。
活动现场,130余名学生在临汉门古城墙上,声情并茂地诵读了关于襄阳的诗篇《登襄阳城》《汉江临眺》《襄阳好》等经典作品。
探究结果:
【提出建议】为使活动更有实效,请根据你的实践经验为学校提出一条建议。
(2分)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
(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诗一字传神,言简意丰。
一个“ ”字写出了春来水涨,江面开阔的大景;而表明时序交替,江南春早之意则尽在一个“
”字上。
(2分) 11.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
(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
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
”亦不许。
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
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
思天下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
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
(1)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语出《老子》。
这就是说常常善于挽救人,因而才没有无用之人;常常善于物尽其用,因而也才没有无用之物。
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 、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欲遇/神圣之君
D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
的政治抱负,在乙
16.试根据甲乙两文作者的思想,为文章补充一条论据。
(2分)
(三)阅读记叙文,完成17-21题。
(13分)
孝,在生活中
①风尘仆仆赶回家,迫不及待地进入父母住的小区,却迷失在楼群与号码牌当中,是总不回家,还是上天的惩罚!我不知道,只知道内心无比的愧疚!
②离家十几年,回来多少次,呆过几天,给予父母哪些回报,不记得了!好像父母一直没有索要,哪怕一点要求也没有。
此时,有种一下子才知道欠别人很多,又无法还清的感觉!惶恐! ③实在不敢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儿子找不到自己母亲的家!
④天渐渐亮起来,终于在一家阳台上看到一件晾晒中的陈旧棉马甲,我认得那是我好多年前给母亲买的,她老人家一直穿,虽然哥哥嫂嫂每年都给她买新的,但她总逢人便说,是小儿子给买的,暖和!
⑤A.泪,泉涌!模糊中敲响父母的家门------。
⑥衰老、疲惫、呆滞是父母跟我见面时第一感觉,顿感痛彻心腹!妈妈常说的心疼你的感觉,我终于找到了!“妈,我回来了”,再也忍不住,B.泪,奔流而出------
⑦带母亲去看病的途中,在车上几个小时里,母亲很少和我说。
,只是紧紧靠着我,用力握着我的手,累了就靠我一会,要么就默默看着我,好像我一下子就会飞走一样。
C.泪,不争气的又再次光临------
⑧在医院里,我为了办手续,楼上楼下的跑,不时地嘱咐母亲别乱走、拿好包、有事喊我等等,母亲总是微笑着点头,“我知道儿子,我知道儿子------”,就像听话的孩子,我感觉自己就像逛超市带孩子的母亲一样。
母亲总是乖乖地...
坐在那里或不时站起来寻找我,我于是不停的挥手告诉她我的位置,历史总是不停的重演,只是角色的转换而已!
⑨ 母亲不停的追问我检查结果,我告诉她您一定可以抱上重孙子,四世同堂那种,她很高兴,而我的心却一直往下沉------。
⑩ 静静地和母亲坐在饭店的包间里,面对桌子上的菜,母亲不停地问,多少钱?多少钱?没
坐过飞机、没见过大海、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的母亲却知道,得到这一切最基本的东西是-----钱!“赚钱不容易!省点花!”母亲唠叨着。
这次我没觉得烦,真的!
(11)做为子女,我们做了哪些?是不是回家看父母都要有计划,都要讲效率?每个人都
在埋头奔波:往返车票要先定、过年拜访谁、单位能请几天假、父母赡养问题。
讲计划、讲效
率!无可厚非!应该有计划。
但又有几人能够抛开这一切,只为孝而孝,只为父母需要而需要,
为父母敢于抛开一切,甚至于生命!父母能!你呢?
(12)让我们为孝而孝吧!别讲什么中华美德!别诉什么难言之隐!别谈什么应该与不应
该!孝是责任!记住,千万不要等,子欲孝而亲不在呀!再隆重的葬礼,再宏伟的墓地,依然弥
补不了“孝”在生活中的可贵-----。
17.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仿照示例把剩余的两件事补充完整。
(2分)
(1)找不到父母的家,心怀愧疚。
18.文中三处划线句子都写到了“泪”,试任选一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3分) 我选 句,
19.结合全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题目《孝,在生活中》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告诉我们要抛开一切自私和功利想法,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及时尽孝,发自内心关心父母、报答父母。
B. 文章结尾说“让我们为孝而孝吧!别讲什么中华美德!”意思是孝敬父母就不要讲中华美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孝文化的否定。
C.第⑧段中“乖乖地”一词,表明年迈的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和依赖。
D. 从记叙顺序来看,文章第④是插叙,它既是下文找到父母的家原因,也写出了母亲对儿子买的衣服的喜爱与珍惜,表现了母亲对远在外地的儿子的思念。
20.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特点。
(3分)
21.读了本文,相信你一定深有感触,试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3分)(四)阅读说明文,完成( 22-26题)(13分)
汉江号子
①在千百年的木船航运时代,汉江上木船的动力來自船工的身体。
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而且,漫漫路途枯燥无味,需要精神调剂,汉江号子遂应运而生。
汉江号子,承传历史,曲牌丰富,旋律高亢,是一组荡气回肠的生命赞歌。
其内容丰富,触景生情,即兴填词,唱词与民间传说、两岸地理风物和生活形态相关,是汉水文化和风情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那些码头工人搬运货物时此起彼伏的哼嗨加油声,驾船汉子掂篙抢滩时响彻山川的粗狂吆喝声,拉船纤夫们背纤跋涉时荡江回旋的汉江号子,则始终是镌刻在汉水深处的一阙深沉而又凄美的生命交响曲。
②汉江号子有码头号子、船渔号子两个大类。
码头号子,指码头脚夫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过程中所唱用的,包括装搬运、挑抬、推车拉磙等劳动号子;船渔号子指唱用于水运、打鱼、船务等水上劳动过程中的号子。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船渔号子。
③汉江上游,山峦重叠,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以至更多。
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
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
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④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明滩暗礁,结合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使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在体力精力上得以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
船下的纤夫,用若干纤绳从不同角度拉船前行。
他们的行动以击鼓或号子协调,鼓手和喊号子的在船上由舵手指挥。
此类号子一般旋律性强,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和力点集中的需要而形成了音乐特点。
⑤汉江中下游,水肥鱼跃,渔船如梭。
撒网打鱼,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体力劳动。
往往是几只小渔船合围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疏而不漏。
慷慨苍凉的“大风调”,哀婉缠绵的“拉网曲”,劈空而来,缠绕船头,回荡在汉江上空,为汉水文化的生命基因中嵌入了一种特有的韵律。
汉江船渔号子音乐性强,比起码头号子曲调装饰音较多,更富有抒情气质。
⑥千百年来,“汉江号子”对汉江航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铁路、公路和航空等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加之汉水流域环境的退化,汉江水运走向了衰败。
汉江的许多水域已不见船影,机动船代替了木帆船,雷鸣般的汽笛声代替了船工的吟唱,“汉江号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
其实,“汉江号子”更主要的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历史的记忆,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个概念。
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护和传承“汉江号子”的文化精神。
22.本文围绕汉江号子依次介绍了、汉江号子的种类、和作者对汉江号子消失的看法。
(2分)
23. 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品味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汉江上游,山峦重叠,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
..的交通工具。
2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船渔
..号子
..的特点。
(2分)
26.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护和传承‘汉江号子’的文化精神。
”你认为它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我们又该如何传承?(提示:围绕一点,简要阐述,言之有理即可)(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题一:爱的滋味,需要品尝。
只有品尝才能知道我们并不缺乏爱,因为永远有人一直默默地深爱着我们;只有品尝,才能回忆曾经那些看似简单的举动,也包含着艰辛的付出,无数的努力;只有品尝才能撞碎冷漠的空间,在我们内心萌生感激;只有品尝才能让爱我们的人感到付出定有收获,真情遍布人间。
请以“品尝爱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行走”,本义指人走路,步行,有时也可喻指一种经历。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
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有发现,有收获,有启迪,有思考。
亲爱的同学,你行走在哪里呢?
请你以“行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②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