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篇:《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下列五项:①倡导积极的健康管理;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主动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5、大卫生观:卫生事业的本职是一种花“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斯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
6、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8、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占8%。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
社会医学1.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2.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的和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3.社会因素: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键、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4.社会阶层:有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5.社会支持:一个人从社会网络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6.生命质量: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7.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通常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此外,针对具体疾病的量表还包括疾病症状等内容;8.健康管理: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 9.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P14510.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质量;11.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的卫生服务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p14612.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13.社会病: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14.自杀:个人在意识清楚的状况下,自愿的而不是被别人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15.利益相关者或集团:某些人、团体或者机构,他们能够改变某个政策的目标,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抑或是当政策目标实现后,他们的利益会受到影响;16.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诸社会因素状况;17.减寿人年数: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18.慢性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19.家庭: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介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组织,是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20.健康家庭;家庭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能够提供足够支持身心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家庭;21.家庭保健:家庭成员利用家庭健康理论和保健信息源,在家庭健康教育、家庭药物治疗和家庭心理调适的方法使用下,保障家庭成员基本健康的系统过程;1、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P2-31.倡导积极地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2、医学模式的演变P16-19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7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提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治疗效果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预防医学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预防效果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员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4、健康和疾病的定义P295、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征P31-33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和累积性3.交互作用6、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P33-34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3.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7、经济与健康的关系P35经济发展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提高,对健康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等,对健康带来负面效应;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8、人口结构P47指人口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等结构,其中与健康较为密切的是年龄及性别结构9、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54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10、不良生活方式的特点11、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原因1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途径13、如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原则二健康促进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14、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类型P71调查研究试验研究评价研究德尔菲法文献研究15、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P731.选择课题与陈述假设2.制定研究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16、制定研究方案P74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17、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P76-77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18、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问题的分类自填问卷访谈问卷19、问题的设计P83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20、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P85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问题2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P90动态性2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P91-93生理状态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体力适度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23、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P102-1061.人群健康状况2.疾病负担的评估3.卫生服务效果评价4.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5.卫生资料配置与利用的决策6.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24、健康危险因素四大类型1.环境危险因素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25、慢性病的自然史26、健康危险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P124-130基本步骤:1.危险因素的确定2.暴露程度评价3.剂量-反应评价4.危险特征评价方法:1计算方法2选择和确定健康危险因素27、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个体健康的类型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28、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P1301.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2.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3.实施健康干预4.干预效果评价29、健康管理策略P132-135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疾病管理4.灾难性疾病管理5.残疾管理6.综合人群健康管理30、卫生服务研究的基本概念P138从卫生服务的供方和需方及第三方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31、卫生服务研究的具体目的P138为了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32、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P152-154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3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服务评价模式—综合评价P160不知道答案34、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指标p146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以及由这些指标派生出来的复合指标,如生存质量指数、健康期望寿命、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寿命等;目前常用疾病指标和死亡指标来反映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35、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单一型指标p165仅测量健康某一个方面的指标;其中,常用语衡量一个国家人群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36、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p1711、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2、问题解决的可能性3、政策的倡导者4、自然灾害5、政治时机6、新的政治角色进入7、社会文化的影响8、重要人物的影响37、利益相关者集团分析步骤p1751、确定利益相关集团2、估计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3、评价利益相关集团动用资源的能力4、判断各个利益相关集团的立场38、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有三个总体目标p180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3、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39、初级卫生保健策略基本任务p1811、促进健康: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2预防:在发病前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3、治疗:在发病初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继续发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4、康复:病人症状和体征已经出现,防止并发症和残疾,防止病残,加强康复;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和概念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40、老年保健服务的形式p2391、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主动行动起来,为个人、家庭、邻里、同事等所进行的有利于保健的活动;2、家庭保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老年保健具有独特的和十分重要的作用;3、社会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日趋核心化与小型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面临着挑战;社区服务的兴起,为建立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了基础;41、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p2451、将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制轨道,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2、根据流动人口的分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4、扩大医疗保障覆盖率,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将流动人口纳入社会医学保障体系;5、作为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医生应该注重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了解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的差异,多与病人交流,耐心为他们解释病因、治疗方案;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教育形式和内容应注意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7、招聘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和负责人必须对聘用工的传染病预防负有法律责任,为聘用人员解决安全饮用水、饮食卫生、卫生厕所及传染病的查治等问题;8、尽快建立和健全流动人口的管理及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法律法规;42、社会病特点p2481、社会病必须具有公共性;2、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3、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4、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综合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等;5、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43、我国农村自杀率高的可能原因:p2511、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较低;2、农村有毒化学物质广泛的可获得性;3、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4、农村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可能与目前农村人口的自杀率较高有一定的联系;5、农村精神卫生服务力量薄弱;44、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p252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3、规范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4、减少自杀的机会5、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6、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45、吸毒的社会根源p2571、毒品的可获得性2、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3、成长环境的影响4、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46、道路交通伤害的概念Buzhidaodaan47、影响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因素p2641、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地域等方面2、生物因素:年龄与性别;生理条件;生物周期;驾驶技术;3、心理、行为因素:个性心理特征;生活事件;不良行为的影响;4社会经济;48、传播性疾病的社会根源p2691、性禁锢2、性放纵3、人口流动4、医疗条件49、青少年妊娠的社会防治p2731、提高全名族的文化教育水平2、要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和性道德3.、打破性禁锢,推动针对青少年的性知识教育4、加大对怀孕青少年的帮助力度50、精神障碍产生的社会根源p2761、社会文化因素与精神障碍的确定2、社会结构因素与精神障碍的分布3、社会动荡与精神障碍4、文化源性应激5、对精神病人得歧视51、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概念和策略p287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开展慢性病一级预防常采取双向策略,即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前者称为全人群策略,旨在降低整个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后者称为高危策略,旨在消除高危个体的特殊暴露,突出高危人群的预防有利于提高慢性病一级预防的效率;52、二级预防概念和策略p287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前期的预防,在慢性病的自然史中属临床前期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已达到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的目的;二级预防的措施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即“三早”;做好慢性病的二级预防,需要:1、向群众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有病早治的好处;2、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病“三早”的业务水平;3、开发适宜慢性病筛查的检测技术;53、三级预防的内容p288慢性病三级预防一般有住院治疗对症治疗和社区家庭康复康复治疗两个阶段组成;住院治疗的目的在于积极治疗慢性病、促进康复,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合并症,防止伤残,争取患者病而不残;康复阶段是在病情控制后,转入社区,在家庭病床或经家庭护理后,促使患者躯体、功能、心理进一步康复,争取患者残而不废,或者带病延年;54、筛查的原则p2891、本地区危害较大的慢性病;2、选择高危人群为重点进行筛选3、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期诊治课大大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4、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其治疗可有更好效果5、尽可能采用廉价可得的无创伤检查方法;此外筛查应符合快速、简便、经济、安全及真实可靠的标准;55、社区全科服务中对慢性病病人服务的内容p298支持或解释、告诫或建议、处方、转诊、实验室和医疗专用设备检查、观察或随访、预防56、家庭周期问题的预防性指导p306当家庭周期由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是,与家庭成员共同评价面临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或纠正性意见,称之为预防性指导;其目的是:1、预防家庭内的压力及冲突;2、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3、促进家庭功能的健康发展;家庭各周期阶段的预防性指导事项分别包括:单身年轻成人、新婚夫妇、第一个小孩诞生、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青春期子女的家庭、子女离家的家庭、中年期的家庭、老化的家庭;57、家庭健康评估的指征p312出现下列状况,需要考虑开展家庭保健评估:1、病人频繁地因非特异性的症状前来求诊;2、过度利用医疗保健机构资源利用过度或每个家庭成员都经常就诊;3、处理慢性病是遭遇难题4、涟漪效应,不同的成员出现同样的严重疾病的症状或家中接连出现严重的疾病5、情绪及行为方面的问题6、配偶间的问题婚姻及性问题7、“代罪羔羊”或“三角关系”8、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9、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活动10、家庭发展阶段因预期问题而产生的焦虑11、危机。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医学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如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等)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
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5.常见病的社会防治6.促进人群健康7.加强社会医学教育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及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也称现代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观察、认识、分析并处理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简答:1.医学模式的作用:1. 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不同的医学模式会对不同的医学理论提供不同的思路;促进许多经典医学学科不断分化并产生分支,如现代医学正逐步向细胞、分子等层次深入;促进一些交叉边缘学科的产生,如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2. 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从专注于探讨特异生物因素和针对性的诊疗方法,到逐步重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从关注消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的基础上,拓展到关注心理治疗、消除社会不良因素和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等领域)3.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教育的方向需重新“定向”;医学生除接受医学科学教育外,还必须接受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理解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影响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
社会医学考试复习重点名解部分
17,卫生服务需要,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宝剑,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察觉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18.信度,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是,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19,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5,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与技术,通过群众个人及家庭的参与而得到普及,费用是国家和社会依靠自力更生和自觉精神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有能力负担的。
6,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7,卫生人力,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最具有活力的一种资源,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和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8,卫生策略,是指卫生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政策与措施是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方针和方法,既包括卫生领域内的策略,也包括卫生相关领域的策略。
12,社会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1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4,社会病,是指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
15,评价年龄,是一句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为评价年龄。
1,医学模式,是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复习重点(考研、期末考)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一.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发现问题);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分析问题);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解决问题)。
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2.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三次卫生革命:1.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社会医学的发展一、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二、我国传统医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最新《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精品文档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下列五项:①倡导积极的健康管理;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主动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5、大卫生观:卫生事业的本职是一种花“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斯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
6、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8、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占8%。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2.医学的社会化:指医学作为一种社会事业,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国家、社会和群众需要承担更多的卫生保健责任,要把卫生事业当做全社会的公共事业而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
3.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根据这个定义,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的概念。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2)健康需求的提高;3)医学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大类。
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现代研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是造成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中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两种因素。
高危性观点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
第四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对于敏感性问题,非随机化应答技术主要包括剔除法、匿名法和编辑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内容广泛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第六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大体上可将其归为环境、人口和文明三个类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主要由个人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决定。
职业生涯中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状态主要有职业倦怠、失业和退休。
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凝聚力。
第七章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压力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分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分为鉴别量表、预测量表、评估量表。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是: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指标主观性、生命质量动态性。
十一章社会卫生政策分析SWOT分析就是为了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社会医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医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控制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等与健康相关的因素,以及通过社会干预来改善公众健康和社会福利。
2. 阐述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式,获取关于社会因素和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信息。
- 实验研究:通过对社会干预措施的实施,观察其对健康结果的影响,进行因果推断。
- 发展指标:通过收集社会经济指标、卫生服务利用率等数据,评估社会医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评价政策:对社会医学政策进行评估,检查其对某一人群或地区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3. 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 健康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通常面临较高的健康风险,如慢性疾病、心理压力等。
- 卫生服务利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 健康行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由于经济压力、环境限制等原因,更难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 社会支持: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有助于应对压力和促进健康。
4. 描述社会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社会医学在公共卫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疾病预防:社会医学关注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通过干预社会环境和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
- 健康促进:社会医学研究发现了许多个人行为背后的社会因素,通过干预这些因素来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
- 健康不平等的减少:社会医学通过关注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性别等社会因素,努力减少健康不平等。
- 政策制定:社会医学提供了关于公共卫生政策效果的评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5. 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是什么?社会支持对健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 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心理压力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 生理健康: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可以促进身体康复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第一章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第二章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 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4.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策略的社会性。
6.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第四章7.“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 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8.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社会健康指标一、卫生政策指标1. 政府政治承诺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4. 社区参与程度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3. 人均收入(2008年农村4761,城镇26675) 4. 劳动人口就业率(二)社会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2. 文化教育指标: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 3. 人均住房面积 4. 食物供应三、卫生保健指标1. PHC普及面指标 2. 安全饮水普及率 3.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 4.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5. 医疗卫生保健质量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四、卫生资源指标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1 社会医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解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二、选择、判断1、社会医学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社会医学“诊断”(2)研究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医学策略或措施,开出“社会医学处方”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与任务的卫生革命:①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等。
③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2、社会医学的性质特点:(1)社会医学学科的交叉性。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社会医学的实践性。
3、几个主要观点(1)希波克拉底:①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②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③医师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2)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3)意大利人拉马兹尼: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4)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和病理学家魏尔啸: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
三、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加强人群健康保护第二章医学模式与健康观一、名解1、医学模式:归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形成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疾病观+健康观)。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1.社会医学的任务之一是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请问目前正确的医学模式是什么?它对现代医学有哪些贡献?(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1、对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认识的改变,由过去的生物因素发展到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2、重视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
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3、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
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
4、体现了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除了要保障身体的健康,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
2. 试述行为生活方式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原来以老年患者为主的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现在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
职业病也属于生活方式病的范围。
现代白领阶层普遍患有颈椎病,肩周炎,痔疮等疾病,这与长时间伏案工作,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有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侯培森说:“其实,对于生活方式病,真正的危害不是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脑子里还没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这才是今后生活方式病对人类真正的威胁所在。
”3.试述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社会医学(sociaI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第二章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4.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5.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6.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第四章7.“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8.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社会健康指标一、卫生政策指标1. 政府政治承诺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4. 社区参与程度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3. 人均收入(2008年农村4761,城镇26675)4. 劳动人口就业率(二)社会指标1.人口统计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2. 文化教育指标: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3. 人均住房面积4. 食物供应三、卫生保健指标1. PHC普及面指标2. 安全饮水普及率 3. 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 4.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5. 医疗卫生保健质量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四、卫生资源指标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下列五项:①倡导积极的健康管理;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主动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④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5、大卫生观:卫生事业的本职是一种花“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斯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⑤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五星级医生”,即卫生服务的提供者;诊疗方案的制定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卫生事务的协调者;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者。
6、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8、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生物遗传因素占15%,医疗卫生服务占8%。
9、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完好状态。
10、亚健康:是指机体无明显疾病,但是呈现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中生理状态。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①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②恒常性和积累性;③交互作用。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是社会因素被人的感知系统纳入,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形成心理折射,产生心理反应及行为、社会适应和躯体功能的变化。
3、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网络——社会因素的中介;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
4、经济发展与健康:①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②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5、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性:双向性,普遍性和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
6、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①社会分配制度对居民健康的影响;②社会卫生政策对经济的影响;③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7、社会支持:是指一个热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感情、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8、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等。
9、卫生服务的功能: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硬性健康的途径:首先,教育影响人们对社活方式的选择,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教育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能了解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对健康服务能更合理的利用;第三,教育可以通过收入、社会凝聚力等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
11、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①环境污染和破坏;②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③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④现代社会病的产生;⑤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
12、社会阶层:是指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13、社会制度的内涵:一是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二是各种社会管理制度,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三是,指导人们具体行为的行为规则,如考勤制度,奖励制度等。
14、与健康较为密切的是年龄及性别结构。
15、人口结构中与健康较为密切的是年龄结构。
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系数和儿童少年人口系数。
16、老年型社会: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为老年型社会。
17、文化:文化是一种思考和行为范式,它贯穿于某一个民族的活动中,并使得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
18、文化的组成:一是认知成分,包括知识和信仰;二是规范成分,包括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三是符号成分。
19、文化可分为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
20、文化的特征:历史性,现实性,渗透性,继承性,社会性。
1、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最主要);②实验研究;③评价研究;④德尔菲法;⑤文献研究。
2、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第三步,收集资料;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五步,解释结果。
3、问卷可分为两种:自填问卷和访谈问卷。
问卷的一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卷和答案,编码。
4、课题评价的三个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5、社会医学研究多采用抽样方法。
分为概率抽样、分层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6、现场定量研究:通过现场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指标,如患病率、就诊率、生长发育标准等,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包括访谈法和自填法。
7、问卷是在问卷调查中用于收集资料的一中测量工具,它是由一组问题和相应答案所构成的表格,故国内称为调查表。
8、问卷的设计原则:目的性,方向性,实用性。
9、问卷的设计步骤:第一,明确研究目的;第二,建立问题库;第三,设计问卷初稿;第四,试用和修订;第五,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10、信度:是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系数来评价。
分类: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
11、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的之间的接近程度。
分类: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准则效度。
12、信度和效度之间有四种关系:①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②可信的测量既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就高;③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可能不高;④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即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选择,填空)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健康状态和主观满意度。
通常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角色判断与满意度。
(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末)2、生命质量: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3、生理状态反应个人体能和活动能力的状态,通常包括活动受限、角色受限和体力适度。
4、生命质量的测定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5、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①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②疾病负担的评估;③卫生服务效果评价;④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⑤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决策;⑥健康影响因素和防治重点的选择。
1、慢性病自然史分为六个阶段:①无危险阶段;②出危险因素;③致病因素出现;④症状出现;⑤体征出现;⑥劳动力丧失。
2、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①潜伏期长;②特异性弱;③联合作用;④广泛存在。
3、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①环境危险因素;②心理、行为危险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4、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①收集死亡率资料;②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③江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④计算组合危险分数;⑤计算存在死亡危险;⑥计算评价年龄;7计算增长年龄;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会计算)。
5、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的一种技术方法。
1、社会病(sociopath):主要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2、三级预防: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社会病的特点:①社会病必须有公共性;②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③具有严重的危害性;④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公共的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会公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等;⑤社会病及时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4、自杀(suicide):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的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分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自杀意念。
5、研究自杀的最终目的在于预防自杀。
6、自杀的一般防御措施: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2、普及有关自杀知识3、规范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4、减少自杀机会5、建立预防自杀的有关机构6、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7、大中学生自杀预防的主要措施:①改革教育和管理体制,合理安排学习负担,尽量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从入校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定期检查;⑤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又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提供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危机干预热线;⑥建立合适的专业咨询和转诊机制;7培训学校管理干部建立自杀行为的监测体系。
8、“四E干预”指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
9、影响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②生物因素:年龄与性别、生理条件、生理周期、驾驶技术;③心理行为因素:个性特征、生活事件、不良行为的影响、社会经济;④社会经济因素。
10、意外伤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路交通。
意外伤害分为三个阶段:伤害前阶段、伤害阶段,结局阶段。
预防措施包括:预防伤害发生(一级预防)、院前急救与医院治疗(二级预防)、社区康复(三级预防)。
11、伤害包括故意伤害(intentionalinjury)和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injury)。
12、道路交通伤害的控制盒预防:①交通立法;②教育培训;③改善交通条件;④道路交通伤害的急救与康复。
13、性传播疾病(STDs):是主要由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途径的一组疾病。
14、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临床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综合症伴随痛苦体验和功能障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5、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在医学上,能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状态,并具有致依赖(成瘾)作用的物质被称为精神活性物质,也称为成瘾物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