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学生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锁国

逐渐落伍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解读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三个特点: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发展。

规律总结1 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进步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推力。元谋人、北京人使用简单粗糙的旧(打制)石器,仅能以采集、狩猎为生。山顶洞人懂得磨光钻孔技术,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随之出现,人类由采集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工具以铜器逐渐取代石器,创造了工会灿烂的奴隶制文明。春秋末期铁器、牛耕开始出现,战国初期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引起社会急剧变化,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加速社会进步的步伐。

经典例题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青铜器的使用

C.耒耜的使用 D.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为切入点,考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A

变式训练题

历史学家们认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更进步。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并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①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②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山洞里,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居住在房屋里

③北京人、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会种粮食

④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已经会人工取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①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符合题意;②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山洞里,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居住在房屋里。符合题意;③北京人、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会种粮食;符合题意;④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所以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规律总结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从魏晉南北朝开始,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发展速度加快。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致上经历了以下这样一个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表现: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作技术进步,农业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2)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时期:(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扬州和益州成为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2)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

4.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经典例题1 下面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图三相对应的时期应是()

A.东汉后期B.隋朝前期C.唐朝中期D.南宋时期

【解析】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表明那时候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答案】D

变式练习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利于经济发展

④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传入江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解答】D

考点一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1.(2019•东营)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如图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2019•烟台)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干栏式房屋B.半地穴式房屋C.出土的稻谷D.铜鼎

3.(2019•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4.(2018•宿迁)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5.(2018•泰安)“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A.大运河B.长城C.都江堰D.赵州桥

6.(2019•山东聊城)《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动力充足

B.栽培技术落后

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种单一

7.(2019•青岛)“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8.(2019•烟台)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A.洽理黄河

B.修筑都江堰

C.奖励耕战

D.发明水排

9.(2019•重庆)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A.农业耕作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