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中考模拟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学生版)
2020年河南省(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专题训练: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1.(2019山东烟台中考)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2.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这反映了商鞅主张()A.奖励军功B.保护工商业抑制农业C.加强刑罚D.保护农业抑制工商业3.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
如图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4.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5.(2019黑龙江大庆中考)下面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C.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D.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6.(2018江西中考)“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7.(2019湖南娄底中考)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8.《文献通考》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A.三国时期蜀国B.三国时期吴国C.唐朝四川地区D.北宋四川地区9.(2019云南昆明中考)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A.越窑B.邢窑C.景德镇D.泉州10.(2019广东中考)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11.(2019江苏苏州中考)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2020版中考历史夺分复习 第02部分 七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实战演练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 根据下列表格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名称”栏目中应该填写()名称原产地传入特点越南宋朝高产、早熟、耐旱A. 小麦B. 甘蔗C. 棉花D. 占城稻2. 宋代手工业远超前代,出现的新兴手工业部门是()A. 丝织业B. 棉纺织业C. 采煤业D. 制瓷业3. 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A. 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 江南地区的开发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 闭关锁国的危害4. 下列图片直接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A. 农业B. 手工业C. 文化D. 商业5. [2019·咸宁]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A. 开封B. 景德镇C. 苏州D. 泉州6. [2019·黄石]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A. 蔬菜类品种丰富B. 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 城市商业的繁荣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7. [2019·聊城]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A. 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 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 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 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8. [2019·泰安]“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 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 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D.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9.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A. 政权并立B. 艺术精湛C. 民族交融D. 商业繁荣二、非选择题10.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北京丰台初三二模历史含答案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5 分)
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右图遗址中发现了 大量人工栽培稻遗迹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26 日 01 版 (4)材料四“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指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1 分)结合所学,分析这项制度的作用。 (2 分) 33.(12 分)中国经济·全球产业链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相关资料
9 / 15
(1)依据材料一,任选一个历史时期,写出对应材料的序号。(2 分)
—摘编自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
C.反对出现的贸易逆差
D.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25.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活方式有
①驾驶汽车②搭乘飞机③网络遨游④电话联络
5 / 15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A.反帝爱国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
C.民族解放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27.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 年……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 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文中“一个公约”是指
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测试)(解析版)-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讲练测
专题0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某校夏令营活动将带领同学们参观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在遗址中会看到的是()A.打制石器B.人面鱼纹彩陶盆C.中国最早的铜刀D.铁臿【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A.“打制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故A错误;B.“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典型的陶器,代表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手工生产水平,故B正确;C.“中国最早的铜刀”出土于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故C错误;D.“铁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2.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猪纹陶钵(如图)。
该陶钵的外壁刻着一只造型逼真的猪,展现了7000多年前野猪向家猪过渡阶段的形态。
该陶钵反映了当时()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已兴起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D.早期国家的产生【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猪纹陶钵(如图)。
该陶钵的外壁刻着一只造型逼真的猪,展现了7000多年前野猪向家猪过渡阶段的形态”可知,猪纹陶钵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已兴起,河姆渡人会饲养家畜。
故B符合题意;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没有进入青铜时代,排除AC;猪纹陶钵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已兴起,不能反映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猪纹陶钵反映原始农业已兴起。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毛公鼎D.利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2020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梳理专题解析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
经济史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复习时要加以注意。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在复习时注意:(1)要明确古代经济政策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
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典型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如汉代(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和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明确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这部分注意识记各个朝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都市的繁荣、交子)等内容。
这部分有时会结合图片来进行考查。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要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尤其注意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如“苏湖熟,天下足”等。
一、古代农业1.战国(1)措施:商鞅变法。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农业发展表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西汉(1)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A.汉高祖: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使其成为平民。
b.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c.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B.汉文帝、汉景帝:a.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b.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3)农业发展表现: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
2020届湖南中考初三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中国 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届湖南中考初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中国专题练习1.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B.民族交往频繁C.商品经济活跃D.皇权高度集中2.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A.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B.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3.长城是古代人类文明的一大奇迹,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象征。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到辽东,西到临洮B.东到黄海,西到甘肃C.东到鸭绿江,西起嘉峪关D.东临太平洋,西至葱岭4.我国医药学的珍贵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千金方》5.《农政全书》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其作者是()A.贾思勰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6.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撰写明朝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请你给他们推荐一部相关的古代名著作为参考资料()A.《三国演义》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水经注》。
“ 7. 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
明清时期出现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下列选项中不属 于这三部著作共同特点的是()A. 都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B. 都是在传统医药、农业和手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C. 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扬,没有出现突破性的成就D. 都有对西方先进科技成果的介绍和总结8. 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
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 庭是社会的缩影。
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部编版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项训练)【基础过关|直击中考】1.《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B.南方相对安定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2.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体现了宋朝经济的特点是()A.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B.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C.商业活动有严格时间限制D.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3.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该材料可以说明()A.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明朝推行“海禁”政策D.出现“闭关锁国”4.《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动力充足B.栽培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D.农作物品种单一5.(2020年宜宾)解读如图,当时大运河修建和利用()A.沟通了南北并巩固统一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D.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6.(2020年广东深圳)“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
……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
”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A.南北交通的发展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C.经济重心的南移D.西汉的大一统7.(2020年湖南张家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
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A.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8.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材料题专练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1.(2019·泰州市姜堰区)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春秋货币(刀币)(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囯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除此之外他还把哪些领域的经营权收归国有?材料三: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
租庸调制可谓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之中最好者,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促成了整个社会之安定繁荣,自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历时100余年。
(3)材料三中“100余年”经历了哪些盛世局面?材料四:(4)请写出材料四中能够自由控制入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五: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5)材料五中,南方哪些地区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从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看,当时中国古代经济有何深远的变化?(6)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2019·福建初三)论述题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
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
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1)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什么朝代?(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有关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2020届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讲义1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一、工具革新①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②牛耕技术:我国最晚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上的一次革命。
西汉的耕犁安装了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③耧车: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提高了播种技术。
④筒车:唐朝创制的灌溉工具-----筒车。
⑤曲辕犁:唐朝改进梨的构造,制成曲辕犁。
二、水利工程①都江堰:秦国李冰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
②灵渠:秦始皇统一岭南地区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作用: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隋朝大运河:(目的、时间、皇帝、中心、南北起止点、四段名称位置、作用)④京杭大运河:(目的、皇帝、起止点、与隋运河相比在形状上的变化及原因、作用)⑤治理黄河:A、西汉汉武帝时期亲临治河工地。
B、东汉明帝时王景主持修黄河,修筑黄河大堤,此后八百多年黄河没有改道。
C、元朝元世祖治理黄河。
三、作物引进①占城稻:北宋初年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
②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明代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髙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还引进了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推广种植。
四、农学著作①《齐民要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总结北方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工具。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②《农政全书》:明末科学家徐光启著,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记载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
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五、手工技术(陶瓷、纺织、冶铸)、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其中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B、宋代是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2023年安徽中考二轮复习微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部编版)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剃光头在中国宋朝”,美国学者墨 菲认为“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的时代”,任选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谈谈 你的理解。(6分)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2.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 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
(3)高产农作物引进的品种越多,耕地面积就越大,人口数量就越多。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材料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的词描绘了宋朝大都市的繁华景象。
前期商贸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商帮开始全国性的活动,且各有特点。如晋商、徽商等。 闭关锁国政策: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逐渐 落后, 弊大于利。
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024年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训练题)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2022·辽宁沈阳铁西区二模·1)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
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迄今为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
其中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
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A .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 .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C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D .大面具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2.(2023·安徽马鞍山二模·4)以下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骨耜曲辕犁翻车筒车A .经济制度完备B .农业技术进步C .海外贸易兴盛D .文学艺术繁荣 3.(2023·湖北宜昌五峰四模·6)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图1 宋代针铺商标图2 清明上河图图3 宋海外贸易图图4 宋代《货郎图》A .宋代中外教育交流B .宋代商贸的繁荣C .宋代国家的统一D .宋代民族交融 4.(2023·天津六模·4)宋金对峙时期,约500万北方移民迁入江南地区;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反映出( )A .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B .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过程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 .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5.(2023·天津二模·3)以下示意图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A .加强地方控制B .促进经济交流C .推动文化发展D .巩固国家统一 6.(2023·天津二模·2)一位同学收集了《铁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鞅铜方量》《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A .春秋战国时候的社会变革B .吴越两国的争霸C .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D .江南地区的开发 7.(2022·辽宁大连·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人教版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
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知识体系:一、中国古代政治【关联提醒】(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三个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时期;四个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王朝:秦朝(公元前221年)、西晋(280年)、隋朝(589年)、元朝(1279年)。
(2)古代著名的治世局面汉朝“文景之治”、汉武帝的鼎盛局面;隋朝“开皇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康乾盛世”。
(3)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既有统一,又有分裂,但分裂只是暂时的,而且在局部分裂中依然孕育着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
世袭制:启继承禹的位子,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秦朝科举制:隋朝确立行省制:元朝开创行省制度,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点区分秦、汉、元、明、清这五个朝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汉、元、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考考查频度较高,关于这几个朝代的核心措施或特点鲜明的措施要强化对比记忆。
【关联内容】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个方面,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专制主义是相对决策方式而言的,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而言的。
这一制度引发了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演变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②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③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④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如秦、汉、明、清四个朝代。
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01
绝密★启用前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4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明朝2.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A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B .唐代的对外交往C .明朝的建筑成就D .清朝的经济繁荣3.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B .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 .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5.近代史上,英国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口为商埠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6.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
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B 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定国是诏》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D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9.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史
知
原始社会 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为标志的原始
能
要
农业
农业兴起
点
夏商西周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
整
合
春秋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农业深耕细作
专
战国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项
提
分
训
练
专
|要点二| 中国古代的经济
题 知
(续表)
识
领域 时期
具体内容
网
专 题
拓展三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知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识
网 (2)周边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兴起与强大,使宋朝和中亚地区的陆路
络
往来中断,必须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
知 能
(3)高度发达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能够支持远洋航行。
要 点
(4)朝廷鼓励海外贸易,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知 能
(4)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要 点
(5)南方自然环境较北方优越,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南方的海外贸易条件
整 合
也优于北方。
拓展五 概括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专
项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的重视;科技发展;等等。
提 分 训 练
(续表)
识 网
领域 时期
具体内容
络
宋代最大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
宋朝
知
大商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能 要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发现于中国的是()A.稻、粟B.小麦、核桃C.玉米、蚕豆D.马铃薯、芝麻2.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
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
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3.《前汉纪》记载:“秦钱文曰半两,重为其文。
”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
据此可知()A.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C.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制度D.“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4.桑弘羊在论及“盐铁官营”时指出:诸侯王和豪门大户通过垄断山海利益,召集流放的犯人采矿治铁,铸造铁器,煮海为盐,同时以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来收买人心,容易“众邪群聚,私门成党”。
由此可知,西汉推行盐铁官营,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提高煮盐治铁技术C.减少百姓赋税负担D.抑制地方割据势力5.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
这一举措()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C.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6.在东晋,社会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历史现象。
这说明()A.北方人口南迁B.南方社会动荡C.北方长期战乱D.南方经济开发7.由下列材料可知()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政权更迭频繁C.南方战乱不断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8.“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关锁国逐渐落伍专题02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解读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三个特点: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发展。
规律总结1 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推力。
元谋人、北京人使用简单粗糙的旧(打制)石器,仅能以采集、狩猎为生。
山顶洞人懂得磨光钻孔技术,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随之出现,人类由采集时代进入农耕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工具以铜器逐渐取代石器,创造了工会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春秋末期铁器、牛耕开始出现,战国初期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引起社会急剧变化,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加速社会进步的步伐。
经典例题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青铜器的使用C.耒耜的使用 D.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为切入点,考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A变式训练题历史学家们认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更进步。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并能证明该观点的是()①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②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山洞里,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居住在房屋里③北京人、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会种粮食④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已经会人工取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
符合题意;②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山洞里,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居住在房屋里。
符合题意;③北京人、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会种粮食;符合题意;④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所以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规律总结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从魏晉南北朝开始,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发展速度加快。
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致上经历了以下这样一个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表现:江南地区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作技术进步,农业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
(2)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时期:(1)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扬州和益州成为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2)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
4.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经典例题1 下面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图三相对应的时期应是()A.东汉后期B.隋朝前期C.唐朝中期D.南宋时期【解析】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表明那时候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答案】D变式练习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利于经济发展④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传入江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解答】D考点一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进步1.(2019•东营)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如图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他参观的是()A.元谋人博物馆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C.西安半坡博物馆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2.(2019•烟台)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A.干栏式房屋B.半地穴式房屋C.出土的稻谷D.铜鼎3.(2019•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4.(2018•宿迁)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5.(2018•泰安)“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
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A.大运河B.长城C.都江堰D.赵州桥6.(2019•山东聊城)《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动力充足B.栽培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D.农作物品种单一7.(2019•青岛)“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8.(2019•烟台)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洽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9.(2019•重庆)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A.农业耕作工具B.便捷的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D.实用的生活用具考点二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10.(2018•莱芜)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大力兴修水利B.发展海外贸易C.造船业发达D.丝织业兴旺11.(2017•菏泽)从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12.(2019•泰安)“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13.(2018•青岛)“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4.(2018•日照)考古工作者对泉州沿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南宋时期的古代港口、码头和古海船遗址。
这说明,南宋泉州()①造船业发达②海外贸易兴盛③是闻名的大商港④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考点三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15.(2019•湖北黄石)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A.蔬菜类品种丰富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C.城市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6.(2018•黑龙江大庆)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机构B.“蕃坊”C.“蕃学”D.宣政院17.(2018•玉林)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B.民族交往频繁C.商品经济活跃D.皇权高度集中18.(2018•泰安)“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19.(2019•聊城)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20.(2017•菏泽)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
(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A.封建制度的腐朽B.科学技术的落后C.八股取士的影响D.西方列强的侵略1.(2020•济南市济阳区模拟)历史学家们认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更进步。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并能证明该观点的是()①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②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山洞里,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居住在房屋里③北京人、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会种粮食④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天然火,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原始居民已经会人工取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19•青岛模拟)全球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宣布,将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通过土壤数字化改善耕地情况,培育海水稻。
让盐碱地上长出水稻,从15亿亩盐碱地里改造出1亿亩的良田。
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境内最早种植水稻的远古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是()①半穴居房屋模型②刻猪纹黑陶缸③人面鱼纹陶盆④粟的朽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19•聊城东昌府区一模)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