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论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消费理论及其发展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

2、消费之迷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应该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二战后政府的战时需求减少,并没有导致长期的经济萧条;

(2)20世纪40年代中期,库兹涅茨根据1869~1938年美国的收入消费资料,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证明在这期间收入虽然增长了7倍,但消费与收入始终保持固定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在0.84~0.89之间。(库兹涅茨长期消费函数)

这两种情况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矛盾的,被称作“消费之迷”。

3、跨期选择理论(一个两时期模型)

考虑到有未来收入情况下,消费者(家庭)可以有多种不同选择的理论。

(1)跨时消费约束线:既定收入情况下,消费者在不同时期最大可能消费组合点的运动轨迹。

(2)跨时消费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在两个时期的各种不同消费组合,都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点的运动轨迹。

(3)跨时期消费者的选择

为了使分析简单,我们考察一个生活在两个时期的消费者面临的决策,第一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青年时期,而第二个时期代表消费者的老年时期。在第一个时期消费者赚到收入Y1并消费C1,而在第二个时期消费者赚到收入Y2并消费C2。由于消费者有机会借贷与储蓄,所以,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都可以大于或小于当期的收入。

考虑两个时期消费者的收入如何限制了这两个时期的消费。在第一个时期,储蓄等于收入减消费,即: S=Y1-C1

在第二个时期,消费等于积累的储蓄,包括储蓄所赚到的利息加第二个时期的收入,这就是:

C2=(1+r)S+Y2

在这里,r实际利率。另外,由于没有第三个时期,消费者在第二个时期并不储蓄。要注意的是,变量S代表储蓄或借贷,而且,这个式子在两种情况下都是成立的。如果第一时期消费小于第一时期的收入,消费者有储蓄,并且S大于零。如果第一时期的消费大于第一时期的收入,消费者有借贷,并且S小于零。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借贷的利率和储蓄的利率相同。

如把上述两个方程式结合起来就可以导出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即:

C2=(1+r)(Y1-C1)+Y2

进而可得:(1+ r)C1+C2=(1+r)Y1+Y2

或: C1+C2/(1+r)=Y1+Y2/(1+r)

这个式子把两个时期的消费与两个时期的收入联系在一起。它是表示消费者跨期预算约束的标准方法。

4、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与收入的影响;

(2)指消费指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与消费的影响。

如果当前收入超过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他的消费与上述相对收入有关,如果低于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人们通过提高消费倾向维持已经有过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所谓消费的“棘轮效应”——指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短期消费减少的抑制作用。

5、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他一生中所得收入的平均数。

根据这个理论政府的财政政策是不能奏效的。

6、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的总收入并考虑在人生命过程中如何最佳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

(三)充分就业均衡与非充分就业均衡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生产和收入不再有扩大的趋势,也不再有缩小的趋势,此时的收入为均衡收入,就业量为均衡就业量,此时的总需求称为“有效需求”。

当有效需求很大时,既实现了均衡又实现了充分就业,则称为充分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100%的就业。

凯恩斯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通常是非充分就业均衡。

(三)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限制条件

乘数原理(Principle of Multiplier)是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和就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乘数可以发挥作用。其以后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应有若干限制条件;

(1)如果投资品生产部门增加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务,乘数要缩小;

(2)没有可利用的劳动力与投资品存货;

(3)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消费品,但消费品生产不出来;

(4)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外国商品。

为什么传统的“美德”会变成“罪恶”

(1)对个人有益的事情对社会可能是愚蠢的事情;

(2)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因此,节俭或较少的浪费意味着较多的投资,所以节俭是美德;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存在资源过剩现象,因此,消费或较多的浪费意味着可以刺激较多的投资,所以,节俭是罪恶。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把这种传统的美德变成了现代的罪恶的解释称作节俭反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