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五章、第六章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我们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看成语言四要素。
为了使讨论的内容带有系统性,就需要首先对语言要素本身作一点介绍。
语言要素属于语言知识,对于系统地学过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读者来说,这些都不是新知识。
不过我们的介绍将完全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突出跟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有关的内容,并力求简明。
本书所说的“汉语”,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所以下面要讨论的汉语诸要素,都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要素。
这一点以后不再专门说明。
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一种系统。
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语音系统不同,所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最能代表汉语语音系统特点的是音节和音素,我们在这一节里重点介绍汉语的音节和音素并讨论语音教学的有关问题。
1 、音节汉语的音节是最小的语音表达单位。
我们用汉语说话,总是一个音节连着一个音节地说,至少要说一个音节,音节当中没有任何停顿。
例如, xuã(科学)是两个音节,说话的时候,在k ý和xuã之间可以有长短不等的停顿,但是在ký当中不能有任何停顿,在xuã当中也不能有任何停顿。
汉语的一个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和一个声调三部分组成。
声母就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全部由辅音充任;韵母就是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加鼻辅音充任。
有些音节只有韵母,没有声母,我们把这样的音节看成零声母音节。
汉语共有21 个声母、35 个韵母,这些声母和韵母根据一定的规则互相结合,共构成395 个不同的声韵组合。
这些声韵组合跟有关的声调结合,共构成1200 多个音节。
这也就是汉语的全部音节。
声调是指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汉语有4 个基本声调,分别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把它们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的名称一个学科的名称应该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目前在国内,教授外国人学汉语的学科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和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育(学)5、对外汉语二、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关键词组成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的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包括研究“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技术手段教”、“如何学”等内容,如“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之应用研究”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2、具有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等;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结构及其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类型和课程设计,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教学环节的理论,有关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不同语言要素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等。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已成为对外汉语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赵金铭,2001)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赵金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业内基本形成共识: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篇4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
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涉及目的语教学与母语或媒介语的关系。 教师能不用就不用; 学生应严格体现“沉浸法”。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涉及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问题。 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先简
后繁、先一般后特殊、循序渐进; 循环往复、加强重现。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 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涉及语言要素的教学。 各要素教学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 从交际原则出发,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
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全面要求,协调发展,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初级阶段:突出听说(听力理解),汉字认 写要跟上。 中级阶段:听说读写并重。 高级阶段:侧重读写,听说训练要紧抓不放。
3、科学性
(1)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2)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3)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要注意准确性,避免
造成对学习者的误导。 (4)教材内容要反映出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 平,及时更换陈旧内容。
4、趣味性
(1)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
紧密相关。 (2)教材内容要反映现实,是学习者所关注 的话题。 (3)教材内容要逐步加大文化内涵,多方面 介绍目的语文化。 (4)多样化是形成趣味性的重要因素。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 理论与应用(上)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80年代初,吕必松提出了总体设计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 语言测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三、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从文化的性质看,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而 语言是人类潜在的能力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触发 而获得的一套系统知识和技能。 (2)从语言的性质看,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 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在社会运用中也具有刚性 和柔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或 变异。 (3)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内容是通过语言来显示和操 作的。语言和其他文化内容还存在着互动关系。
知识文化:国情、历史、地理、思
想、文学艺术等。 交际文化:与语言运用和理解有密 切联系的文化。
2、文化的性质
第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文化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第三,文化具有传承性。 第四,文化具有民族性。 第五,文化的刚性与柔性。 第六,文化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二)文化教学
1、文化教学的定义 以文化知识为内容进行的教学。可以是专门 开设的文化课教学,其中的教学内容是成 体系、完整的;也可以是服务于语言教学 而进行的,专门针对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 文化知识点进行讲解,不追求文化知识的 系统性。
1、口语教学的过程
第一,展示和理解教学目标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其次,刺激学生对过去学习的记忆。 再次,呈现需学习的话语材料。 第二,练习和运用的过程。 第三,反馈和评估的过程。 第四,保持和迁移的过程。 所谓保持是指如何保留和维持对所学知识及其应用 的记忆。 所谓迁移是使所学的口头表达内容和方式向类似的 (真实的)话语环境转换。 保持和迁移的关系体现为:迁移的水平越高,保持 的程度就会越好。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吕必松指出教学内容应该包 括: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在这 些教学内容中都包含着文化内容,如果缺乏必要 的文化知识,必然影响语言能力的获得,必然导 致言语交际活动不顺利,甚至失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目录初印说明《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者按绪论第一章语言第—节什么是语言第二节语言与文化第二章语言学习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第二节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第三节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第四节中介语和汉语中介语研究第三章语言教学第—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第三节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第四节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第一节总体设计第二节教材编写第三节课堂教学第四节语言测试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第二节词汇和词汇教学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第四节汉字和汉字教学第六章言语技能训练第一节听力训练第二节口头表达训练第三节阅读训练第四节笔头表达训练初印说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是作者1991年在北京语言学院讲课的讲稿,曾以打印稿发给学生作为教材。
打印稿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匆匆革就的,文字粗糙,结构不够严密,内容详略不均,观点和表述也有前后不尽一致的情况,后来打算修改成书,并获批准列入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科研规划项目,书名定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在修改的过程中,(汉语学习)杂志刘明章主编表示愿先在该杂志连载,《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辑部得知后,建议不要舍近求远,便决定从1992年第2期开始仍以“讲义”的形式在《世界汉语教学,上连续发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广泛征求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再作一次系统修改。
1111996半第2期为止已发完前六章。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最近要求把在杂志上发表过的章节汇集成册,先在内部印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读参考书之一,因为时间紧迫,只能把原稿粗略地通读一遍,对文字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稍作加工,结构和内容未作任何变动。
拄原计划还有“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两章,将争取尽快完稿,并在今年最后两期载完。
借这次内部印行的机会,再一次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对书稿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一并修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主讲:张永斌2015年9月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课程编码:2210042214开课学院:人文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第5学期学分/周学时:2学分/2学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学科专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也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的主考课程。
它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讲授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熟悉教学法规,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为将来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在完成《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综合运用这些课程的知识来讲解和演示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将理解融会贯通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操练之中。
主要后续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法》、《普通话》等。
(二)课程目标1.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以便将来指导教学实践。
2.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全面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为将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3.除了教授和讨论有关的具体内容以外,本课程将贯穿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对一部分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4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7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4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4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10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7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应加强理论的讲授,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来才能进一步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百部经典

文学院本科学生百部经典阅读书目(2013年修订版)一、汉语言文学: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2.《汉语音韵学》王力著中华书局1981年3.《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04年4.《汉语词汇》孙常叙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5.《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6.《训诂学概论》齐佩瑢著中华书局2004年7.《说文解字》【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79年8.《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09年第3版9.《孟子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10年第3版10.《庄子浅注(修订重排本)》曹础基著中华书局2007年第3版11.《史记》【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12.《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1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14. 《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5.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6. 《汉字学》,王凤阳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17. 《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符淮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9.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1.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2.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3.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4.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5.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6.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7.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八

第⼆节教材编写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要提⾼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有理想的教材。
对理想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易教易学。
但是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怎样编写第⼆语⾔教材就成了第⼆语⾔教学研究中⼀个⼗分重要的问题。
第⼆语⾔教学要⾯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以及不同的教学⽬的和教学时限,因此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
每—种类型的教材都有⾃⼰的特点,各种类型的教材也有⼀些共同的特点。
我们这—节⾸先讨论第⼆语⾔教材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各类语⾔课教材共同的编写原则以及练习的类型和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作等。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单位都要⾃⼰编写教材,在多数情况下.是对教材的选择问题,这⾥谈到的有关内容也可以作为选择教材时的参考。
1.第⼆语⾔教材的类型任何⼀种第⼆语⾔教材都必须针对⼀定的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
就是针对同⼀种教学类型、同⼀种课程类型和同⼀种教学对象的教材,也可以⽤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法编写。
由于第⼆语⾔教学的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原则和教学⽅法不同,就需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
1.1从教学类型的⾓度分类。
我们前⾯讨论了第⼆语⾔教学的教学类型,每⼀种教学类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
也就是说,有多少种教学类型,就要求多少种教材。
此外.还应当有⾃学教材。
1.2从课程类型的⾓度分类。
同⼀种教学类型往往要开设不同的课程或课型,每⼀门课程或课型都应当有专门的教材。
前⾯谈到,语⾔课可以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专门⽬标课等不同的课型。
专项技能课⼜可以分为听⼒、说话(⼝语)、阅读、写作等课型,这⼏种课型还可以变化为听说、听读、读写、视听、视听说,热门话题等课型;专门⽬标课有结合有关的专业内容和专门的语体或⽂体的课型,如⼝语(作为⼝语体的⼝语)、⽂学阅读、报刊阅读,新闻听读,科技汉语等,这些不同的课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
1.3从教学对象的⾓度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必读书目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必读书目一、专著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出版。
赵金铭总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
共22本: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4本,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2、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5本,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3、对外汉语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研究(4本,北京语言大学孙德金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对外汉字教学研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研究(3本,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5、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6、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7、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研究(2本,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读书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读书目一、专著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出版。
赵金铭总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
共22本: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4本,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2、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5本,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3、对外汉语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研究(4本,北京语言大学孙德金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对外汉字教学研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研究(3本,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5、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6、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7、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研究(2本,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吕必松第三节课堂教学这一节要讲的课堂教学,是关于语言课的课堂教学的总论。
语言课有不同的课型,要进行各种语言要素的教学,要训练不同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不完全相同,不同的语言要素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言语技能的训练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这里不是讨论某一种具体课型的课堂教学,也不是讨论某一种语言要素的课堂教学方法或某一种言语技能的课堂训练方法,而是首先讨论语言课的课堂教学的一般问题。
关于语言课的课堂教学的各种具体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专门讨论。
1.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
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也是有计划地安排的,计划中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展示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操练,这种操练也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会一种言语现象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和巩固这样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大部分都要在课堂上完成。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
因为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包括交际性练习在内的言语操练。
组织和指导操练也包括对学生操练中出现的错误在适当的时候有重点地加以纠正,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
老师要创造一些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课外使用所学的语言。
例如,可举行讲演比赛、朗诵会,表演会,办学习园地,组织座谈会和参观访问等。
这些活动都叫做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活动,也可以看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所以当我们讲“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在这四个字后面加一个括弧,注明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约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第2章

第二章语言学习从事语言教学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这一章专门讨论语言学习,就是结合有关的语言学习理论,阐明我们对语言学习规律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作为讨论语言教学问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这两个术语是从英文的1anguage 1earning和1anguage acquisition 直译过来的,我们对这两个术语的解释跟英文原来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1.什么是语言学习每一个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至少会说一种语言,有的人因为有一定的客观条件,会说两种甚至多种语言。
这说明,凡是语言器官健全的人都具有获得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
但是具有获得语言的能力不等于就能获得语言,要获得语言就必须学习语言。
我们把学习语言的活动或行为叫做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包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例如,人们学习第一语言首先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上学以后才在课堂上继续学习;学习第二语言有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但是多数人是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
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要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进行,一般都要程度不同地学习语言规则,特别是语法规则,所以是有计划的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则是无计划的学习。
有—种语言学习理论认为,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无意识的学习。
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语言因为要学习语言规则,所以是有意识的学习。
我们暂且不采用这样的说法,只区分有计划的学习和无计划的学习。
2.什么是语言习得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解释是:“习得”就是“学会”,“语言习得”就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
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学习言语开始的,学会一种言语现象.例如学会一句话,也可以说是对这种言语现象的习得。
一种言语现象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和实际应用才能学会,只有学会了大量的言语现象,并且逐渐形成了用这种语言思维并能创造性地自由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才算习得了这种语言。
事实上,无论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学习一种言语现象,从学习到学会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引用格式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引用格式吕必松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被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引用格式的运用及其对学术研究的作用。
1. 引言在学术研究领域,引用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增加论点的可信度,向读者提供进一步阅读的资料,并向前人学者致以敬意。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发展迅速且日趋重要的领域,引用格式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要求,更是学者们交流和学术互动的基础。
2.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的引用格式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书中,严谨地运用了引用格式。
在他的著作中,他使用了一种简洁明了、规范一致的引用风格,即《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书中通过在文中标注作者姓氏和出版年份的方式来引用,如(吕,2010)。
这种引用格式在学术界被广泛采用,因为它简单清晰,方便读者查阅和深入研究。
3. 引用格式的作用引用格式在学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为读者提供进一步阅读的来源。
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吕必松详细引用了相关研究和理论,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和观点的来源。
引用格式可以增加学术研究的可信度。
通过引用过去学者的成果,吕必松在其著作中展示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对他的研究更加信任。
引用格式也是对前人学者的一种尊重和致敬。
通过标注具体的引用格式,吕必松向前人学者们表达了对他们工作的敬意,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界的交流和互动。
4. 个人观点及理解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学者,我对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引用格式的运用感到赞赏。
这种简洁明了的标注方式使读者能够方便地获取更多信息,并且增加了研究可信度。
我认为在学术研究中,我们也应该遵循类似的引用格式,以保持学术界的规范和交流的高效性。
5. 总结与回顾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的引用格式简洁明了,规范一致,并充分展示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三章、第四章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三章语言教学第一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了解要做的事情的性质和特点。
而一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又总是在跟其它事物的比较中显示出来的,所以只有通过跟其它事物的比较,才能对这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许多人不了解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不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又特别是不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把语言教学跟其他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混同起来,特别是跟语言学教学混同起来;把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混同起来,特别是跟对本族人的语文教学混同起来。
所以我们讨论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就要拿语言教学跟语言学教学作比较,拿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作比较,拿对外汉语教学跟其他第二语言教学作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把语言教学跟语言学教学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再把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区别开来,最后把对外汉语教学跟其它第二语言教学区别开来。
1.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后者属于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他们之间的区别至少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教学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中学生);为了培养学生从事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能力(对大学生和研究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等。
语言教学虽然也有不同的目的(我们在第二章列举了第二语言学习的5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即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目的、职业工具目的和其他目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就是教学目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和用语言进行交际。
也就是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无论是第一语言教学还是第二语言教学,都不能背离这样的目的。
有些地方的汉语教学,包括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教学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不注重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HSK口部动词研究及启示

义 等情 况 , 明 了 “ ” 证 吃 的优 越 性 j 。姜 先 周 J 、
课 题 。从发 表 的众 多 文 献来 看 , 汉语 动 词 的研 究 正逐渐 成 熟 , 得 了 丰 硕 的 成 果 。 “ 十 年 来 动 取 近
词研究 的特 点 可 以用 二 十个 字 来 概 括 。这 就 是 : 思想 较 开放 、 论 有 建树 、 法 多 样化 、 果 上 台 理 方 成 阶 。 [ ’ ]
大纲》 中共筛 选 出 口部 动 词 4 9个 , 考《 参 现汉 》 和
< K汉语 8 0 < HS 0 0词 词典 》 释义 , 口部 动 词 分 的 将
为 以下几类 :
1 释义 中含 有 “ 、 嘴 ” 或 口的一 部 分 . 口” “ 等 如“ 嘴唇 ” “ 齿 ” 表示 人 或 动 物发 声 、 、牙 等 咀嚼 等 动作 的词 。笔 者将 其 称 为 “ A类 口部 动 词 ” 如 。 “ ( 吹 合拢 嘴唇用 力突起 ) 、 吐 ( ) 使 东西从 嘴 ”“ t ( 里 出来 ) 、 吻 ( 嘴唇接触 人 或 物 ) 、 嚼 ( 下 ”“ 用 ”“ 上
H K 口 部 动 词 研 究 及 启 示 S
杜
婷
济南 2 00 5 00)
( 山东大学 国际教育学 院, 山东
摘
要 :口部动词是动词 的特殊 小类 , 也是对外汉语集 合式词 汇教学 的一个重要集合。通 过对《 汉语水平考试词汇
与汉字等级 大纲》中口部动词的研究发现 : 口部动词可分 为四类 , 且义项丰富 , 多义 口部动词 义项泛化的基本形式 为: “口
部动作义一 一般 口部动作义一引 申艾 或比喻义” 口部 动词的使用频度与 大纲的设计基本 一致 。根据 这一 研究结果 , ; 对
2023年秋江苏开放大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过程性考核作业2

2023年秋江苏开放大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过程性考核作业2试题列表单选题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1下列各组词中,是状态形容词的是()。
A漆黑B模糊C清楚D优秀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中等得分:22语素教学,就是利用汉语语素构词的优势,将()和语素的学习结合起来。
A句B词C段D字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3以下()是语音。
A打喷嚏B咳嗽C哈欠D耳语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4下列各组词中,不是离合词的是()。
A睡觉B离婚C讨论D照相学生答案:C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简单得分:2 5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
A意义B形态标志C语法功能D音节结构学生答案:B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6以下不属于单纯词的是()A爱B灿烂C姥姥D提高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 7以下属于单纯词的是()。
A老虎B星星C爸爸D马虎学生答案:D老师点评:题型:单选题客观题分值2分难度:一般得分:28单音节词依然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老师点评:多选题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4分难度:中等得分:41下列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是()。
AbBpCmDf学生答案:A;B;C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4分难度:中等得分:42语音的属性包括()。
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自然属性D社会属性学生答案:A;B;D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4分难度:中等得分:43词缀的误加是指留学生在构造词汇的过程中,由于不理解词缀的内涵或者过度泛化使用词缀,以致于出现错误添加词缀的情况,常见的典型词缀有()。
A老B子C小D力E第F者学生答案:A;B;E老师点评:题型:多选题客观题分值4分难度:较难得分:44普通语言学主要内容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格物致知——浅谈文化因素的渗透和导入

语, 如前面提 到的“ 下海 ” 、 “ 汉奸头” 等。这类词 打上 了鲜 明的 历史 文化烙印 , 可 以通过历史文化语境的还原来 释词 。 非完全 对应词语是指语言对应而文化 内涵不对应或不完全对 应的词 语 ,这些词语就需要在异质文化 因素的对 比中进行释词。例 如, 中国俗语形容愚笨 的人为 “ 笨猪” , 但是在韩 国 , 笨人被 称 为“ 笨鸡 ” , 俄罗斯则在形容一个人 喝多了酒时才说他“ 像一头 猪” 。 在词汇教学 中,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 , 在这些异 质文化因素的对 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 另外 , 文化差异还表现在价值观念上, 如果不 了解 中国传 统 的价值 观念 , 就不可能理解 中国人 的语 言表达方式及行为 模式 。 如留学生在读赵树理的《 小二黑结婚》 时, 认 为i1 J 1 1 姑 的 打扮 无可厚非; 又如《 阿 Q正传 》 中的小尼姑骂 了句 “ 断子绝 孙 的阿 Q ” , 便使得他精神恍惚 , 想入非非 。 许多留学生也深感 迷 惑, 就是 因为他们不 明白中国儒 家文化中传宗接代是关乎 家族孝道 的重大责任 。 2 . 2 让 留学 生了解汉文化的精髓 值得 我们 注意的是, 中国文化 与其 他国家的文化在存有 形态 上是有重大区别 的。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 它 的政治体制 、 思维方式 、 风俗 习惯 、 审美情趣 、 价值标准等, 早 就已经形成 了一套固定 的模式,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如中国的 天人合一 , 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社会和个 人 的道德 理想的实现, 无论儒家 还是道家 , 都把 追求个人 的 自我完善视作生命价值之所 在。 从这层意义上说, 中国文化可 以说是一种德行文化。 中国文化 中有 着浓厚 的务实精神与恒久意识, “ 重实 际, 黜玄想” , 不注重形 而上的抽象思维, 比如中国的哲学 从来 没 有黑格尔 、 康德式的理性思辨 。 这不仅仅是可以单独论述的文 化, 因为中 国文化 的特有 的整体性 、 有机性, 从 根本上决定 了 中国的传统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 的不可分离。 因此, 我们对外 汉语教师,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 中国文化,汉字 的间架结构 、 声 调 的阴阳上去 、 语调 的抑扬顿 挫 、 语句 的意会 功能的缘 由, 以 完成 自己传播中华文化知识的使命 。 文化是一个宏 大的概念 , 与此对应并且相互交融的 , 还有 “ 民俗” 等概念 。无论是什么 , 作 为对外汉语教师 , 我们都需要 对此有深刻的 了解 , 并且针对不 同程度的汉语学习者 。 如何进 行传播 , 同样值得逐步探究。 参考文献 : 【 1 】 吕必松 :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讲义 ) 》 . 北京 : 国家 汉办 编印 【 2 】 吕叔 湘: 《 未晚斋语文 漫谈》 , 中国语 文, 1 9 9 1 . 4 作者简介 : 马雪睛 。 ( 1 9 8 9 一 ) , 女。 甘肃省兰 州市 . 兰州大学 文学 院汉语 国际教育硕 士 . 2 0 1 2年 9月- -2 0 1 3年 1月 赴韩 国东亚大学进行汉语教学工作。
对外汉语学生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

对外汉语专业生主要参考书目、相关工具书、语料库和重要期刊主要参考书目: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汉办编印,1996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4.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5.周小兵等:《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6.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7.李晓琪、李泉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种),商务印书馆,20068.赵贤洲《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9.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910.崔永华《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11.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12.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周健《商务馆实用汉语师资培训教材•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商务印书馆,200114.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15.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6.王魁京:《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7.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20.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22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第2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24.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5.史根东:《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与评议》,中国科技出版社,200426.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陈宏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28.张普:《Learning 与对外汉语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9.张凯:《语言测验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30.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9732.朱川:《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199733.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申克著:《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5.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6.张祖忻、朱纯等:《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37.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8.黄昌宁等《语料库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239.傅承德《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与策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4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41.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42.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43.罗常培《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200244.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45.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47.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0048.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9.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50.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51.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4.孔汝煌:《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5.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56.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57.黄伯荣:《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59.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60.[美] 拉里A 萨默瓦等,闵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英文版可参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商务印书馆,198062.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63.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64.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165.张公瑾、丁石庆主编《文化语言学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6.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200167.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8.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69.卢华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0.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相关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孟琮等《动词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郑怀德等《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俞士汶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王寅《简明语义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理查兹等《朗曼语言学词典》(刘润清等译),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戚雨村等《语言学百科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重要期刊:1.《中国语文》(社科院语言所)2.《语言文字应用》(语用所)3.《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4.《语言研究》(华中科技大学)5.《语文建设》(国家语委)6.《汉语学习》(延边大学)7.《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8.《语言科学》(徐州师范大学)9.《当代语言学》(社科院语言所)10.《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11.《汉语学报》(华中师范大学)12.《中国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澳门)13.《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14.LANGUAGE(美国)15.《修辞学习》(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16.《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17.《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8.《香港语文建设通讯》另有《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方言学报》(中国方言学会)、《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南开语言学刊》(南开大学)、《南大语言学》(南京大学)等学术辑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就是研究这四大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定义任何一项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由众多的教学人员分工合作。
它既要受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就必须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
上面所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对象、执教者、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条件等。
教学措施包括班级的划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确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配备的计划.教学设备的使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规定,等等,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能够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以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多种设计,例如有课程设计,教材设计。
考试试卷设计等。
为了跟其他设计相区别,我们就把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工作叫做总体设计。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把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定义如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2.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上面的定义中已经包含了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总体设计的必要性,需要对几个有关的问题再作些专门的说明。
2.1选择最佳教学方案,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为什么要通过总体设计来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呢?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语言学习是——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尤其是如此,我们对这种心理过程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多种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由不同的人员分工合作;它既要遵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必然要反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例如:教和学,学习和交际,理解和表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中的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语言诸要素和文化诸要素。
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诸要素(听,说、读、写),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多种刺激的需要和教师分工,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等等。
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矛盾,不同语言的教学,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又都有一些特殊性的矛盾。
无论是普遍性的矛盾还是特殊性的矛盾,都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原则、不同的教学途径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处理,但是用不同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不同。
即使同样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用来教某一种语言效果可能很好,用来教另一种语言效果就可能很差;就是教同—种语言,在某种情况下效果可能很好,在另一种情况下效果就可能很差。
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既是在发展中的,又是有针对性的。
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特定的条件,在综合分析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好的方法,设计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应当能够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统—起来。
这样的工作只能通过总体设计来完成。
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就是研究这四大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定义任何一项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由众多的教学人员分工合作。
它既要受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就必须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
上面所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对象、执教者、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条件等。
教学措施包括班级的划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确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配备的计划.教学设备的使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规定,等等,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能够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以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多种设计,例如有课程设计,教材设计。
考试试卷设计等。
为了跟其他设计相区别,我们就把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工作叫做总体设计。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把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定义如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2.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上面的定义中已经包含了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总体设计的必要性,需要对几个有关的问题再作些专门的说明。
2.1选择最佳教学方案,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为什么要通过总体设计来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呢?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语言学习是——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尤其是如此,我们对这种心理过程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多种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由不同的人员分工合作;它既要遵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必然要反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例如:教和学,学习和交际,理解和表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中的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语言诸要素和文化诸要素。
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诸要素(听,说、读、写),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多种刺激的需要和教师分工,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等等。
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矛盾,不同语言的教学,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又都有一些特殊性的矛盾。
无论是普遍性的矛盾还是特殊性的矛盾,都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原则、不同的教学途径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处理,但是用不同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不同。
即使同样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用来教某一种语言效果可能很好,用来教另一种语言效果就可能很差;就是教同—种语言,在某种情况下效果可能很好,在另一种情况下效果就可能很差。
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既是在发展中的,又是有针对性的。
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特定的条件,在综合分析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好的方法,设计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应当能够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统—起来。
这样的工作只能通过总体设计来完成。
2.2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不应当互相脱节,而必须成为一个能够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互相衔接的、统—的整体。
怎样才能使四大环节成为一个统—的整体呢?前面提到,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教学实践活动,必须有固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必须有适用的教材;编写或选择教材也必须针对—定的教学对象,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并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成绩测试的内容也要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成绩测试的原则和方法也必须受教学原则的指导,跟教学原则相一致。
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等不同的教学环节都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只有保持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这几者之间的统一和一致,才能使四大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