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能停就停

合集下载

服用镇静催眠药,这些要谨记

服用镇静催眠药,这些要谨记

服用镇静催眠药,这些要谨记发布时间:2022-03-11T01:56:47.00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2期作者:朱小英[导读]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这是大话西游的一句经典台词朱小英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中心卫生院四川德阳 618101“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这是大话西游的一句经典台词,当然,这里说的是无心睡眠,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却存在想睡睡不着的情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失眠。

这时有些人就会想到镇静催眠药,想通过它来让自己快速入睡。

其实镇静催眠药是不要随便使用的,那么镇静催眠药该怎样使用呢?这里我们就来看看镇静催眠药的相关小知识。

一、镇静催眠药简述合理运用镇静催眠药物可以帮助失眠的人改善失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好了以后,可以保证有好的精神状态完成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

镇静催眠药物可以治疗失眠疾病,提高患者的睡眠治疗,保证身体健康。

多数镇静催眠药物属于健康药物不属于精神类药物。

镇静药与催眠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有在使用时量的区别。

小剂量的催眠药具有镇静效果。

镇静效果可以使人安静下来。

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可以使人安静下来对修养疾病有利。

就分类来看,镇静催眠药物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大约存在2000余种。

其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时间也比较古老,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用镇静催眠药如溴剂、巴比妥类。

由于这几种药物对治疗失眠的效果相比较差,并且副作用多具有明显的成瘾性因此现如今这几种镇静催眠药物已经被淘汰。

在1952年,研究人员将甲苯丙醇的分子结构加以调整合成了眠尔通,次药物治疗失眠的效果显著,曾一度风行。

几年以后安定才得以问世,由于安定的治疗失眠的效果好、副作用小,因此安定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失眠,已经成为了安眠药的代名词。

二、镇静催眠药的效果镇静催眠药物具有的药用范围较广,它具有较强的抗焦虑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绪,因而被称为抗焦虑药物;安眠药也被称为镇静催眠药,小剂量使用时具有镇静效果,大剂量使用时就是安眠药,具有催眠的效果。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可”骤然停药,否则易引发“停药反应”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可”骤然停药,否则易引发“停药反应”

一提词器文档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可”骤然停药,否则易引发“停药反应”但某些慢性疾病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常常需要延长用药时间,这是由于长期的用药使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如果突然停药或药量减少过快即会产生种种“停药反应”,严重的危及生命。

对以下几种不可骤停服用的药物,1. 中枢性降压药——如α-甲基多巴、氯压胍、可乐定、胍环定等。

在患者血压降至正常之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急剧回升,达到或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并出现心悸、烦躁、多汗、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脸部潮红、心动过速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的停药综合征多与用药剂量有关,如可乐定每日剂量超过1.2mg,停药后24~36小时内血压有回升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的趋势,故应有一周以上的逐渐减量过程,最好治疗后血压稳定6~12个月再试行减量,否则易引起停药综合征,甚至影响心功能而导致死亡。

一旦发生停药反应,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恢复给药,且剂量应较停药前的用量稍大,待显效后逐渐减量并过渡到服用其他药物,若血压回升较快,应立即静注静滴硝普钠或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等,可使血压迅速下降。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去炎松、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培他米松等。

这是用于治疗及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药,主要通过从外界补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达到治疗目的。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机体可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减退,甚至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从而使体内激素的分泌减少。

如果突然停药,中断了外来激素,体内腺体分泌来不及作相应增加,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表现为头昏、发热、恶心、呕吐、肌力减弱、食欲不振、低血糖、低血压、休克等症状,促使原发病复发或恶化。

3.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如心得安病人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体内β受体数目代偿性增加,一旦停药增加了体内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的机会,就会引起反跳性交感神经兴奋而使病情加重,如颤抖、出汗、全身不适、严重头痛、心悸、反跳性高血压、心肌梗塞加重或心律失常等。

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安眠药的注意事项安眠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用于帮助人们入睡或改善睡眠质量。

然而,使用安眠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以下是使用安眠药的注意事项:1. 遵循医生的指示: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首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他们可以根据您的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相关因素,为您选择适合您的安眠药。

2. 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遵循医生给出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药物依赖。

如果您感到药物的效果不够或过于强烈,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3. 不要与其他药物或酒精混用:某些药物(如镇静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以及酒精可能会与安眠药相互作用,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安眠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和同时服用其他药物。

4. 避免长期使用:安眠药被设计用于短期治疗,通常不推荐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使药物在长期内失去效果。

5. 不要突然停用安眠药:如果您已经使用安眠药一段时间并且想停止使用,不要突然停药。

这可能导致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恶心等。

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逐渐减少剂量。

6. 注意可能的副作用: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状况不同,使用安眠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乏力、口干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嗜睡、呼吸困难或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就医。

7. 不要驾驶机动车辆或操作机械:安眠药可能导致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使用安眠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机动车辆或操作需要高度注意力的机械。

8. 遵循生活规律: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非常重要。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避免触发失眠的饮食和娱乐活动,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都可以帮助提高自然睡眠。

9. 不要分享药物:安眠药是针对个体情况使用的,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因此,不要与他人分享您的安眠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10.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安眠药。

如何科学的停用安眠药

如何科学的停用安眠药

如何科学的停用安眠药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大部分人都处在一种高压环境下,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睡眠。

就目前来看,现代人经常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神经紧张、精神衰弱等失眠现象。

失眠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分为原发性失眠与继发性失眠两种。

原发性失眠即是一种主观性失眠,在排除外界可能会影响睡眠的因素后,患者仍然处于失眠状态的病症。

主要包括心理性失眠、与主观性失眠等多种失眠类型;继发性失眠不同于原发性睡眠的是,继发性睡眠主要是由于精神状态、身心疾病、服用药物等各类外力影响的。

拥有失眠苦恼的人,在长期不能保证睡眠质量的状态下,饱受痛苦与折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发生长时间失眠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会采取适量服用安眠药,来保证睡眠质量,从而达到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一般在服药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害怕安眠药的长期使用会损害脑神经,形成依赖性。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当睡眠稍微有所好转的时候,就自行停药。

由于不科学的停药,导致很多患者在停药后的1周左右,又重新出现失眠的问题,同时还会出现很多之前并没有出现过的不适症状。

周而复始,进一步摧残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心理状态。

在服用安眠药时,患者也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原则,科学用药:(1)在想要服用安眠药治疗失眠症状时,需要谨遵医嘱,不可擅自服药;(2)在能保证缓解睡眠症状时,不要追求睡得快,而加大服用剂量,要尽可能的减少对安眠药的摄入量;(3)尽量不要一出现失眠情况就服用药物,偶尔出现失眠状况,可能与人们近段时间来的工作压力、生活作息时间都有相关影响;失眠情况出现时间长,且完全没有好转,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时,可酌情服用药物,但也要控制用时用量,减少依赖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要如何应对?怎样科学停药、保持良好睡眠呢?本文会在以下内容中一一分析,帮助患者清楚认识失眠问题,有效减轻或解决该问题。

成功戒掉安眠药的案例

成功戒掉安眠药的案例

成功戒掉安眠药的案例安眠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等睡眠障碍。

但是,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成瘾和依赖性,甚至会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成功戒掉安眠药对于那些长期依赖安眠药的人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成功戒掉安眠药的案例,希望能够给那些正在尝试戒掉安眠药的人们一些启示和帮助。

这位成功戒掉安眠药的人是一名女性,她在三十岁的时候开始出现失眠的问题,因此开始服用安眠药来帮助入睡。

最初,她只是偶尔服用一些安眠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体开始逐渐适应药物,需要越来越多的药物来帮助入睡。

最终,她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安眠药的长期依赖者,每晚都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才能入睡。

这位女性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因此开始寻找一种戒掉安眠药的方法。

她首先咨询了医生的建议,医生建议她逐渐减少安眠药的剂量,以避免戒断症状的出现。

这位女性开始逐渐减少安眠药的剂量,但发现自己很难入睡,且经常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头痛和恶心等。

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尝试后,这位女性决定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法来戒掉安眠药。

她开始尝试一些非药物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入睡,如冥想、深呼吸和温和的瑜伽练习。

她还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如避免在晚上吃重餐、限制咖啡因的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这些改变帮助她逐渐恢复了自己的自然睡眠模式,减少了对安眠药的依赖。

此外,这位女性还寻求了心理治疗的帮助。

她和一位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了多次会谈,帮助她了解自己的失眠问题的根源,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通过心理治疗,她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身体和思维,从而更容易入睡。

最终,这位女性成功地戒掉了安眠药,并恢复了自己的自然睡眠模式。

她深知戒掉安眠药并不容易,但她也相信,只要有决心和正确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成功戒掉安眠药。

总之,成功戒掉安眠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时间,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治疗帮助,并采取一些非药物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入睡。

安眠药的用法

安眠药的用法

安眠药是一类会产生依赖性的药物,戒掉安眠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决心。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戒掉安眠药的建议:
1. 逐渐减少剂量:如果您一次服用的安眠药剂量较大,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剂量,以避免突然停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2. 寻求帮助:戒掉安眠药可能会有一定的身体和心理症状,因此最好在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下进行。

医生可能会建议您逐渐减少剂量,或者在必要时开出其他药物来帮助您戒掉安眠药。

3. 注意睡眠环境:睡眠环境对于帮助您入睡非常重要。

请确保您的卧室安静、温暖、舒适,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

此外,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肌肉等也有助于入睡。

4. 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减轻焦虑。

请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及采取积极的应对压力的策略。

5. 寻求心理治疗:如果您对安眠药产生了依赖,可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需要解决。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您应对焦虑、抑郁和其他情绪问题,从而减轻对安眠药的依赖。

总之,戒掉安眠药需要耐心和决心,在医生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同时注意改善睡眠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寻求心理治疗帮助。

服用镇静催眠药,这些要谨记杨孟

服用镇静催眠药,这些要谨记杨孟

服用镇静催眠药,这些要谨记杨孟发布时间:2023-07-10T07:55:10.750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7期作者:杨孟[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苍溪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元 628400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家庭琐事导致晚上入睡困难,这种情况一般认为是失眠所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人会想到镇静催眠药物,借助药物的效果使自己快速进入梦乡。

药物不是食物可以随意食用,在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时应当掌握正确的方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出现得不偿失的后果。

1镇静催眠药物合理正确的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能够帮助失眠人群改善睡眠质量,维护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镇静催眠药物是有效的帮助睡眠和改善睡眠的良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

镇静催眠药物可以避免失眠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治疗睡眠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多数镇静催眠药物属于精神类药品。

镇静药与失眠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更多的是使用剂量的关系。

小剂量催眠药物能够发挥镇静效果,镇静效果可以使人安静下来。

临床很多时候就采用镇静药物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临床使用中,镇静催眠药物有很多种类,从使用镇静药物开始到如今大约有2000种。

人类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在上个世纪就开始使用比如溴剂、巴比妥类。

因为科学技术的限制,这些药物对于失眠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并且在使用中会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很多具有成瘾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这些药物已经被淘汰。

在1952年,医学研究人员将甲苯丙醇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整研制出甲丙氨酯,这种药物对失眠治疗效果显著,曾广泛运用。

几年后人们又研制出安定药物,这种药物对失眠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因此临床上又开始广泛使用安定,并且使其逐渐成为安眠药的代名词。

2镇静催眠药物的效果镇静催眠药物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它具有较强的抗焦虑效果,可以明显缓解人体的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等心理,因此被称为抗焦虑药物;镇静催眠药物又称为安眠药,小剂量使用可以起到镇静的效果,大剂量使用就称为安眠药,具有催眠的效果。

安眠药真的像毒品那样戒不掉吗

安眠药真的像毒品那样戒不掉吗

用药之道用药安眠药真的像毒品那样戒不掉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睡眠疾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 许 红对于失眠人群而言,每晚睡前是他们一天中最紧张、最焦虑、最难熬的时光。

为了能正常入睡,一些人尝试了各种“偏方”,却唯独不愿吃安眠药,认为安眠药有依赖性,是戒不掉的毒品。

51岁的刘女士就是一位尝遍各种方法不见效,仍坚持不愿吃药的失眠患者。

每每面对身边人劝她看病、吃安眠药的言辞,刘女士都生气的回答:“我只是睡不着,又不是生病!看什么医生?吃什么药?安眠药啊?那是人家想不开了才吃的东西。

我不吃!吃了要上瘾的,就和毒品一样,还会得抑郁症、跳楼自杀,我死都不吃!”那么,安眠药真的不能吃吗?吃了真的会上瘾、戒不掉吗?慎服安眠药,不是没道理虽然刘女士认为“安眠药是想不开的人才吃的”这样的想法有些偏激,但她不愿意靠安眠药来解决问题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人在日常生活中偶尔几天失眠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清楚其发生的诱因并及时注意调整、休息、补充睡眠,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恢复正常睡眠。

因此,千万不能因为一有点失眠问题,就急于服安眠药以求一时之安。

须知,现有安眠药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但是,所有事都有两面性。

从刘女士的情况来看,她的失眠症状已经比较严重,其对去医院就诊的排斥是不可取的。

一般认为,如果失眠持续2周以上,每夜只能睡2~3小时,并出现白天头晕、头胀、心慌、心烦、口干等症状,甚至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那么就应该去医院就诊。

在医生的指导下辅以药物治疗,才能较快恢复正常的睡眠状态。

安眠药治疗只要科学、合理,等紊乱的睡眠状态恢复后,也是可以逐渐停药、戒断的,绝非像刘女士所说的是戒不掉的“毒品”。

安眠药日渐发展成熟如今,安眠药已经是一类发展很快、日趋成熟的药物。

从诞生到今天,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已经历经“三代”,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又可将其划分为——短效(血中半衰期小于10小时)、中效(半衰期10~24小时)、长效(半衰期大于24小时)。

使用安眠药后如何停药

使用安眠药后如何停药

使用安眠药后如何停药安眠药的使用和滥用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许多人在面对睡眠问题时,往往会寻求安眠药的帮助,以期获得快速入睡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然而,安眠药的滥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安眠药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眠药的依赖性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长期使用安眠药会导致身体对药物的适应性增加,从而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一旦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失眠、抑郁等,甚至引发药物依赖。

因此,了解安眠药的副作用和依赖性,以及正确使用和停药的方法,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1安眠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1 常见的安眠药种类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常用于治疗焦虑和失眠。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等,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催眠催乐类药物:如三唑仑、氯硝西泮等,作用迅速,但易产生依赖性。

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主要用于缓解过敏反应,但也具有催眠作用。

1.2安眠药的作用机制促进GABA的作用:大部分安眠药通过增强神经递质GABA的抑制作用,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安眠药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脑部活动,促进入睡。

调节睡眠周期:某些安眠药可以调节睡眠周期,延长深睡眠和快速眼动期(REM)睡眠的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镇静和肌肉松弛作用:部分安眠药具有镇静和肌肉松弛作用,有助于放松身体和促进入睡。

2安眠药的使用注意事项2.1医生指导下使用在使用安眠药之前,应咨询医生并获得专业建议。

医生可以评估您的睡眠问题,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您的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和其他用药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使用安眠药,并确定最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2.2遵循剂量和使用时长的建议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安眠药,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长。

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和耐药性,因此应尽量限制使用时长,避免长期依赖。

服用安眠药10项注意别忽视

服用安眠药10项注意别忽视

家庭医药 2018.0138用药之道用药编辑/赵欣****************服用安眠药10项注意别忽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失眠专科、神志病科主任医师 许 红由于绝大多数安眠药物都有成瘾性,属于国家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所以必须凭医生处方限量使用。

一般来说,连续服用某种安眠药最好不要时间过长,用药需十分谨慎。

所谓谨慎,包括下面10项注意事项,患者一定不能忽视。

1.醒来先坐会:安眠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肌无力。

由于老人体内的解药酶活性逐渐降低,比起年轻人,更易受到安眠药影响,所以,常服安眠药的老人,平时就要养成起床后先坐一会儿,再下床活动的习惯,以免跌倒。

2.服药期间少喝水:服用安眠药,晚上要适度减少饮水,以减少起夜次数。

此外,很多人到深夜睡不着,才想起来吃安眠药。

但如果熬到3点钟以后还睡不着,最好就不要吃了。

此时吃安眠药,容易睡过头,影响次日作息;且药物的持续作用会很强,更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头晕等症状。

而且,凌晨3点也是人体血压较低的时段,尤其对于老人而言,如果贸然起床吃安眠药,引起跌倒,发生骨折等的风险会较大。

3.避免药驾:常规应用安眠药,尤其是作用时间较长的镇静催眠药,用后常有延续效应,出现头晕、困倦、精神不振、思睡等。

因此,服药的患者,不可驾驶车辆和操纵机器,以免发生事故。

4.合并用药先咨询:其他中枢抑制药物,如抗组织胺药、镇痛药等,与安眠药物合用时,能增强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合并用药前最好先咨询睡眠专科医师或药师的建议。

5.儿童、老人慎用:儿童使用安眠药是很不适当的,除了偶尔用于治疗儿童夜惊和梦游症,其他情况则一般不用;对于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失眠者,则应慎重使用,否则用药之后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

6.密切关注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肝功能严重障碍者禁用,尤其是巴比妥类药。

7.哺乳期妇女及孕妇忌用:尤其是妊娠开始3个月及分娩前3个月。

8.饮酒后慎服:饮酒应酬,许多人都避免不了。

怎样停用安眠药

怎样停用安眠药

怎样停用安眠药安眠药是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抑制作用的药物,能够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因而呈现镇静与催眠作用。

对于当前很多年轻人来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太大,会利用安眠药物来促进睡眠,但是安眠药物不能说停就停,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1安眠药物的种类1.1巴比妥类药和其他类巴比妥类药是过去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随着计量的增大而对CNS的抑制加深,产生镇静、睡眠、意识不清、麻醉等作用,而且这种类型的药物作用时间长,有白天镇静和认知损坏。

该类药物毒性大,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常人难以把控,容易过量服用引起昏迷、呼吸抑制、心脏停搏等致死毒性反应,目前已经基本不用于治疗失眠。

其他类镇静安眠药物包括水合氯醛、哌啶酮类药物,近些年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少,已经不再作为首选催眠药物。

1.2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安眠、抗惊厥和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其产生镇静安眠的剂量与引起昏迷以及呼吸抑制的剂量相差数十倍,因此和巴比妥类药物相比,其安全性大大提升,也不具有麻醉作用,在治疗失眠障碍上具有良好表现,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之一。

苯二氮类药物品种很多,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一般根据药物药效和半衰期、不良反应来选择。

肝病或者老年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劳拉西泮和奥沙西泮,因为两者都是安定的最终产物,不用在肝脏进行代谢;仅为入睡困难者可选用短作用药物;容易醒、睡眠浅、或是白天焦虑的患者可以选择中、长效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药理作用来选择药物。

抗焦虑作用的药物以氯硝西泮为主;镇静作用以氟西泮、地西泮为主;肌肉松弛作用以地西泮为主。

2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全身乏力、头晕、口干舌燥、视线模糊、过度镇静,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导致共济失调。

长期用药会产生耐受和依赖性,包括躯体和精神依赖,躯体依赖多发生在持续用药六个月以上的患者,如果突然停用药物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失眠、焦虑、肌肉震颤等。

恪守七原则 安眠药不失灵

恪守七原则 安眠药不失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恪守七原则安眠药不失灵
导语: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或由于生理原因,有不少人患上了失眠,不得不靠长期服用安眠药解决睡眠问题。

但随着失眠病程的加长,有些人发现按照常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或由于生理原因,有不少人患上了失眠,不得不靠长期服用安眠药解决睡眠问题。

但随着失眠病程的加长,有些人发现按照常规剂量服用安眠药已不能达到效果。

为了避免安眠药越用越不灵,药物剂量越服越大的现象,药店药师在接待前来咨询、购药的顾客时,一定要提醒他们,在使用安眠药时应把握如下原则:不要轻易使用:小剂量、短期服用安眠药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要把它当成是治疗失眠的惟一方法。

按量服药:患者应遵医嘱按量服药,杜绝药量越用越大,以免造成慢性中毒。

对症选药:对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人,应选用起效快、消除快、无蓄积作用的短效类药物。

有些患者入睡较快,但睡得不香,夜间易醒和次晨早醒,则应选用中效安眠药,这些药物能延长睡眠时间,醒后又无不适感。

而对于夜间失眠、白天焦虑的人,可选用长效镇静安眠药。

交替服药:患者应当选用几种安眠药交替服用,以免产生耐药性和药物蓄积中毒,不要只用某一种药物来催眠。

避免长期用药:因为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不能突然停药:久服后突然停药容易出现戒断症状,应当逐渐减量。

不宜饮酒:服用安眠药期间,不宜饮酒或同时服用中枢抑制药,否则会导致中枢抑制加重。

另外,年老体弱者,心、肺、肝功能减退者应慎用;儿童、孕妇、乳母应禁用。

安眠药,该服就服

安眠药,该服就服

安眠药,该服就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闵宝权如今,良好的睡眠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品。

对于睡眠的需要通常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睡得少(4~6小时),有的人睡得多(8小时以上),睡多少合适的原则是自己次日白天感到舒适(偶尔感觉疲乏可短时打盹弥补),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总体上讲,现在的青少年睡眠偏少(应有8小时,最少不应少于7小时,否则对身心健康不利)。

而达不到需要的睡眠时间,我们一般称之为失眠。

失眠的原因有很多。

心事重、追求完美或较真的人很容易失眠。

有些患者一旦开始失眠,即使服了药或做过心理咨询,也容易持续,因为性格使然。

另外,老人睡少睡浅,也相对容易失眠。

临时失眠可临时服药我是医生,我自己也间断服安眠药,每月大概服1~4次。

当有事情没处理好、内心有负面情绪或因熬夜而兴奋,在凌晨2点上床,3点仍未入睡时,我就起床服1粒舒乐安定或半粒氯硝安定,再看看轻松的杂志或报纸,一刻钟后脑子变慢了,眼皮发沉了,此时上床就能很快入睡,次日也往往不必再服药,除非心里有很多事或负面情结仍没处理好。

临时失眠仍不愿服药者,如果硬抗2~4晚,对身体、精力和情绪很不利。

我主张可以适当求助药物,先睡好觉再说,随后即可试着减药或停药。

偶尔临时性失眠一般只需临时服药即可。

不愿服药的,忍2~3天,睡眠如果自然好了,当然不错。

但如果几天后还未能恢复,最好看大夫或在家里备点安眠药。

若是长期失眠,不管什么原因,一般应服安眠药,而且很可能需长期服用。

至于是否在失眠同时还伴有抑郁焦虑,由面诊医生决定。

若有,应同时服抗焦虑抑郁药,同时并做心理咨询(浅催眠仅是其中一项非常有用的心理技术而已),否则单纯服用安眠药,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期失眠也很难真正治好(所谓安眠药成瘾,此乃一真正原因),自然安眠药也无法停掉。

安眠药,让人既爱又恨有患者说:“安眠药,我既恨它又爱它!”对此,我也有同感。

不过,不管你是爱它还是恨它,安眠药这东西还是该用就得用。

如何避免安眠药的副作用

如何避免安眠药的副作用

如何避免安眠药的副作用老百姓习惯把镇静催眠药称为安眠药,其实,它本来是一种生活方式药,主要的目的是用来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不幸的是,安眠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几乎困扰着所有长期服药的患者,导致他们的睡眠更不安稳,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有关专家就患者服用安眠药后常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改善方案,现介绍如下:宿醉现象几乎所有的安眠类药物都存在着“宿醉”现象,尤其是使用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虽然许多失眠患者服用此类药后能安然入睡,但醒来后却觉得昏昏沉沉,头昏脑涨,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是“宿醉现象”。

“宿醉现象”如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解决方案:对年轻的上班族来说,失眠时并不需要首选催眠药物治疗,而应首选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此类人群的治疗效果好,且没有副作用,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手段都能收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但由于国内的患者对上述几种治疗方法的认知度不高,与国外相比,目前因失眠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太少了。

另外,如果“宿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换用其它新型的选择性安眠药,如佐匹克隆(忆梦返)等。

噩梦连连催眠药还会产生一个较为麻烦的现象,就是大约有10%左右的患者在服药后会做噩梦。

这会让患者睡得更不安稳,从而也就失去了服药的意义。

解决方案:同属于苯二氮卓类的安眠药,其化学结构各不相同。

每个患者对这类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如果患者服用安定后会做噩梦,可以换用其它的安眠药,如舒乐安定等,噩梦现象可能会有所缓解。

因此,换药是失眠患者解决噩梦连连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戒断反应由于安眠药会使患者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等副反应,所以安眠药属于国家二类毒麻药品。

成瘾后,患者会不自觉地加大安眠药的剂量,如果突然停药,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震颤谵妄,甚至惊厥等,这种现象被称为“戒断反应”,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感觉。

长期吃安眠药,当心“宿醉效应”

长期吃安眠药,当心“宿醉效应”

长期吃安眠药,当心“宿醉效应”
作者:佚名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3年第11期
李老伯今年68岁,晚上睡眠很差,必须吃一片安定才能睡着,但是第二天起床后却头昏脑涨,无法集中注意力,如同醉酒醒来一般。

一开始李老伯并没有在意,以为是休息不好导致的,久而久之,这种症状并没有改善,于是他到醫院就诊,医生告诉他这是安眠药的后遗效应,叫作“宿醉效应”。

“宿醉效应”实质上是药物的过度镇静作用,它与药物在体内清除的时间即药物的半衰期有关。

如果在晚上服用了一种半衰期长的安眠藥或过度服用安眠药,到第二天时药物在体内浓度仍然较高,可出现头晕、困倦、嗜睡、疲乏和定向障碍,就像宿醉时的感受类似,所以称为“宿醉效应”。

安眠药包括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

老年人对长效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安定类安眠药,一般名字中含有西泮、唑仑)敏感性高,代谢慢,容易发生“宿醉效应”,并增加认知功能损害、跌倒等风险,因此不建议在老年人中使用。

非苯二氮卓类代表药物有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等。

与苯二氮卓类相比,一般不产生成瘾、失眠反弹、戒断症状及“宿醉效应”等,其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服用安眠药要注意这三点:
1.合理选用安眠药:对于1周到3个月的短期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眠药,用药原则是当实在睡不着再吃(小剂量),若必须每晚吃,药量最好是只减不加。

2.几类人禁用安眠药:睡眠呼吸暂停、重症肌无力、过敏患者禁用安眠药。

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躯体疾病(肝肾功能损害)、饮酒、怀孕或哺乳期妇女慎用。

3.逐渐停药:长期服用安眠药,若突然停药会出现焦虑、头痛、出汗等反应,要遵医嘱逐渐停用或减量。

摘自《燕赵老年报》。

如何合理使用安眠药

如何合理使用安眠药

合理用药很多患者因对安眠药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对安眠药心存恐惧,担心用药后变傻,使得失眠症得不到及时治疗。

还有的患者自行选药、加量、停药、换药等,以致发生嗜睡、疲乏、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

其实,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安眠药的作用、合理使用安眠药,可极大避免安眠药的不良反应,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第一类是巴比妥类,常用的有苯巴比妥(鲁米那)和司可巴比妥等。

这类药由于不良反应大,有抑制呼吸的危险,用药的安全性范围较小,易蓄积中毒,有明显潜在的成瘾性,现已基本不再应用。

第二类就是俗称的安定类,包括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静安定)和氯硝西泮等。

用药的患者晨醒后较少出现困倦感,是使用较广泛的一类安眠药,短期使用安全、有效,但如长期使用,则易形成药物依赖。

第三类是新型安眠药,如唑吡坦(思诺思)、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等。

这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等特点,在耐受性和成瘾性及对呼吸的抑制性方面比安定类更小,故适用于短暂性、偶发性失眠或者是慢性失眠的短期治疗。

由于这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小一些,是目前推荐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

第四类是其他安眠药,如水合氯醛等。

水合氯醛不作为常规安眠药使用,主要用于手术前、CT 及磁共振检查、睡眠脑电图检查前用药。

很多保健品以含有褪黑素、可改善失眠进行广告宣传,而褪黑素作为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上市,临床争议较大。

褪黑素长期大剂量服用,会造成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

对于失眠患者不建议擅自服用褪黑素改善睡眠。

如患者确实需要使用安眠药,宜采用最短疗程、最小剂量原则。

对于长期用药的失眠症患者,不能骤然停药或强行撤药。

入睡困难的患者宜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安眠药,如唑吡坦;睡眠浅易惊醒的患者可选用中效安眠药,如阿普唑仑和艾司唑仑等;早醒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安眠药,如安定和氯硝西泮等。

研究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服用安眠药,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服用安眠药九原则

服用安眠药九原则

龙源期刊网 服用安眠药九原则作者:曹淑芬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8年第01期有些人经常饱受入睡困难、无法维持睡眠状态、醒了无法再度入睡,或是睡醒后感觉没有睡饱的困扰。

若一周内有三天出现以上情况,且长达一个多月,即为慢性失眠。

研究显示,长期失眠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新陈代谢症候群、忧郁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果确诊为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安眠药依药效长短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短效安眠药作用快、时间短,可帮助入睡,适合入睡困难的人使用;中效安眠药可延长睡眠时间,适合浅睡眠和容易醒的人;长效安眠药药效时间长,有嗜睡副作用,适合严重失眠,白天容易焦虑的人使用。

适当的服药时间为睡前0.5小时~1小时。

另外,因老年人使用安眠药容易出现头昏眼花、反应变慢、肌肉无力、平衡感变差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增加跌倒风险。

服药后应立即上床就寝,下床时行动宜缓慢,半夜如厕时最好由家人陪同。

服用安眠药应遵守以下九原则:1.依照医生的指示服药,勿自行调整药量。

2.吃一粒就能入睡,就不要服用超过一粒的药量。

3.不要因为服药后没有立刻睡着就自行增加药量。

4.避免天天服药,以免产生耐受性与依赖性。

5.尽可能短期使用,治疗期限不宜超过四周。

6.不要突然停药,否则容易引起戒断症状或反弹性失眠。

7.如需停药,应用渐进式减量方法来停药:第一周先减1/4药量,若无失眠情形,第二周再减1/4药量。

若同时服用多种安眠药,则先选择一种药物,逐渐依此规律减量。

8.不要购买或使用他人的安眠药,也不要和他人分享安眠药。

9.不要重复看诊,以免重复服用安眠药物。

服安眠药容易犯哪些错

服安眠药容易犯哪些错

龙源期刊网 服安眠药容易犯哪些错作者:沈扬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8期1.随意擅自服药。

很多人认为,失眠症不是疾病,无需颇费周折地到医院看病,因此,经常会随意服用家里人或者朋友的药物。

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正确做法: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失眠,因此,如果近期内发生严重失眠的话,一定要先看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失眠症的类型、严重性等等,再对症下药。

此外,不同症状的失眠,选择的药物并不相同,比如说:入睡困难,应选用短效药物;夜间睡眠不踏实、容易醒来,选用中效药物;经常早醒,则应使用长效药物。

2.初次服药剂量偏大。

初次服药的患者只需服用小剂量,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是患者不知道这些,盲目地按照别人使用的剂量服药。

剂量大容易引起耐药,并带来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做法:初次发生失眠症的患者首先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恰当的药物;其次,从最小剂量开始,以最小药量达到满意的睡眠。

3.长期持续服药。

许多患者把失眠症完全交给药物解决,没有意识到吃药只是“缓兵之计”,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产生药物依赖(即成瘾)。

4.不断加大剂量。

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催眠效果不如以前“灵”了。

于是就不断加大剂量,以求平稳入睡。

大剂量用药后,安眠药的不良反应就会表现出来,如白天困倦、反应迟钝、情绪变糟等。

正确做法:利用安眠药物暂时性缓解失眠之苦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改善睡眠环境,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睡前吸烟、喝茶、饮咖啡等。

其次,尽量短期使用安眠药,按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建议,使用最广泛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如舒乐安定、安定等)作为催眠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周。

还有,为了避免剂量越用越大,不要持续用药,每周间断使用2~4次。

5.骤然停药。

服用安定药物,如果骤然停药,非常容易产生戒断反应。

因为,长期服药的患者会对药物产生躯体和精神上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失眠加重、肢体震颤等。

正确做法:应该逐渐减药,每天减原来服用剂量的25%,才能有效防止停药后的失眠反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眠药能停就停
工作压力让不少人饱受失眠困扰。

医生开药后,许多人发现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甚至长期吃也没有好转。

这很可能和用药方式不对有关,安眠药应当按需使用,该停就停。

失眠症状改善应逐渐停药。

在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的前提下,如果以迅速缓解症状为目的,只需要临时或间断用药,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病情确定。

急性失眠应早期药物治疗,亚急性失眠应早期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建议咨询临床医生,在其指导下,睡眠得到改善后逐渐停药。

药物治疗失眠的前几周一般采用持续治疗,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

一般连续用安眠药不会超过3~4周,并应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和维持时间。

此外,患者还应根据自身的睡眠状况和需要用药。

对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从安全性角度考虑,提倡间断性用药,目前还没有固定的间断治疗模式,建议咨询医生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按需用药”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白天的工作情况和夜间的睡眠需求,考虑使用半衰期短(代谢较快)的安眠药。

具体方法
是:预期入睡困难时,上床前15分钟服用;根据夜间睡眠时间的需求,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或比通常起床时间早5个小时醒来,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根据活动的需求,即当第2天白天没有重要工作或其他事务时服用。

老人等特殊人群服安眠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服药次日清晨醒后的药物延续作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妊娠开始3个月及分娩前3个月禁用。

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应首先排除影响睡眠的常见病,如抑郁、焦虑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服安眠药期间最好不要开车和进行其他精细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在服安眠药前后12小时内,应禁止饮酒,以免酒精强化安眠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影响正常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