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02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02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02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高考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诗两首》

28.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9.《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0.《锦瑟》一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表现的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1.《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分别是: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3.《马嵬》一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34. 《马嵬》一诗中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35. 《马嵬》一诗中用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含蓄表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锦瑟》:能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能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深刻寓意;能结合诗句对诗歌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3.《马嵬》:能结合“马嵬之变”理解诗所要表达的主题;能理解诗中采用的倒叙的章法结构;能分析本诗中运用的对比和反衬的艺术手法;能结合本诗理解前人对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评价。 4. 熟读成诵,并默写该诗。 课时安排:2课时 前臵作业 1.温故知新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了解作者 3.这两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结合诗句进行翻译。 《锦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所学名句(前臵作业1)导入 追问:这些名句出自谁的作品?(李商隐),请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李商隐。 二.作者及其背景(前臵作业2)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中国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中国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广为传颂。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由于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致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著作有《李义山诗集》等。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凡读过此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中学高中语文组余喜萍 一、说教材 《李商隐诗两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这两首诗中的《锦瑟》情感隐晦凄美,又善于用典,《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 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①、② 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 三、说教法 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 四、教具 多媒体、导学案 五、时间 一课时 六、说学习过程 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 “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②、朗读指导

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 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22、李商隐诗2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

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

李商隐诗两首1

李商隐诗两首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李商隐,晚唐诗人。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学生逐渐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赏析的要领,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教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教师采用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网络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5.分析两首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李商隐,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锦瑟》。 文本解读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三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 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 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 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 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 观却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一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这《马嵬(其二)》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 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 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 因果关系 【答案】: 【解析】: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理解性默写

讲学稿()《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组主备人:时间:2017 年 2 月20 日 学习 目标 理解课文并能默写名句 学习 重点 理解课文并能默写名句 学习难点1、理解课文并能默写名句 2、掌握易错难写之字 学习过程及指导 《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 , 。”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把人生的恍惚和迷惘以及苦苦追求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6、《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7、《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锦瑟》的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怅惘的苦痛之情。 《马嵬》 9、《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马嵬》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马嵬》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1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019-2020学年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7 李商隐诗两首-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7 李商隐诗两首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筹”指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B .六军,按照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C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D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解析:选B B 项,六军,后泛指军队。 2.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B .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 .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 .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解析:选A A 项,庄周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 出逃。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在一条白绫的死结里香消玉殒.... 。

A.仓皇B.进退中绳 C.倾国倾城D.香消玉殒 解析:选B B项,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不合语境,可改为“进退两难”。A项,仓皇:匆忙而慌张。使用恰当。C项,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使用恰当。D项,香消玉殒:比喻年轻女子死亡。使用恰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虽然仕途失意,在诗歌方面却成绩斐然。他游览且用诗歌赞颂过不少地方,已成为旅游胜地。 B.李商隐的诗的朦胧美首先体现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的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 C.《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而它又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人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D.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语言等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选A A项,偷换主语,可在“已成为”的前面加“这些地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轻风无语,但大地知道。当千年前的往事在大地上踯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寻找着因范阳叛乱,洛阳失守,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 ②我寻找着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的那块诀别之地 ③被流淌的血渍浸湿了的土地 ④愤怒的兵将斩杀相国,逼死贵妃 ⑤我的眼光与思绪却在金子般的余晖里搜寻 A.⑤③②④①B.⑤②①④③ 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④③① 解析:选B⑤是总写句,应为首句。②句承接⑤句,具体讲搜寻的内容。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导学案

课题:《锦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了解此诗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鉴赏领会诗人的情感。 二、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2.杜鹃在古代诗歌中的内涵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之心酸。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因此杜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意象之一。 在崔涂《春夕》“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中,象征怀乡之情。 在白居易《江上送客》“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中,象征送别之意。 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象征怀念友人之情。 在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象征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本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在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中,象征亡国之思。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wo poems of Li Shangyin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2、篇章2: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篇章1: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 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 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 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练习答案

一、参考答案: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1、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3、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4、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二、参考答案:《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有“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有“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有“作者的自伤”等。(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三、参考答案:因为李商隐的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比如《锦瑟》,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比如“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亡妻的深情悼念”,“作者的自伤”等。尽管如此,这其中朦胧的境界,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它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为了表现惆怅莫名的情绪,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锦瑟》中所呈现的,就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马嵬 一、参考答案:对比,颔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颈联写出了玄宗“当时”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是“六军同驻马”,要求“赐”死杨妃。尾联把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二、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以马嵬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为题材,批判唐玄宗荒淫失政而招致祸乱败亡的结局,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讽刺现实政治,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三、参考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5.分析两首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思想;用“对比”、“反衬”来说明《马嵬》中“讽意至深”。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綯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瑰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2、探寻背景: 《锦瑟》: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3、补充译诗《锦瑟》: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锦瑟》:能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能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

蕴含的深刻寓意;能结合诗句对诗歌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3.《马嵬》:能结合“马嵬之变”理解诗所要表达的主题;能理解诗中采用的倒叙的章法结构;能分析本诗中运用的对比和反衬的艺术手法;能结合本诗理解前人对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评价。 4. 熟读成诵,并默写该诗。 课时安排:2课时 前置作业 1.温故知新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了解作者 3.这两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结合诗句进行翻译。 《锦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所学名句(前置作业1)导入 追问:这些名句出自谁的作品?(李商隐),请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李商隐。

二.作者及其背景(前置作业2)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中国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中国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广为传颂。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由于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致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著作有《李义山诗集》等。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凡读过此2 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三.解析题目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锦瑟》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①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②。 注释:①释题:公元851(宣宗大中五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 不久,他又奉差赴西川推狱。这诗是留别僚友杜之作。题意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②卓文君,汉代才女,貌美,善鼓琴,家中富贵,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1.颈联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两句诗的句法相似。 【答案】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合全诗,从思想感情方面谈谈这首诗与杜诗的相似之处。 【答案】①忧国伤世:“世路干戈”表现时局动荡,战乱不断;使节未归,军队驻防,说明边防紧迫,外患严重;诗人忧国之情自然流出。②自伤身世:“醉客延醒客”言自己怀才不遇,只能借酒消愁。并以美酒佳人自我宽慰,实则表达生活之流离漂泊的无奈。 【解析】 试题分析:李商隐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这种诗歌风格。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诗两首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语文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李商隐诗两首》,作者是李商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李商隐诗两首》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唐诗”。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本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学习,它们会让我们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李商隐诗两首》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 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多角度理解《锦瑟》主题,用“对比”、“反衬”来说明《马嵬》中“讽意至深”。同时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赏析诗歌意向,分析艺术手法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中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汲取诗歌精神,领会情感 三、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教法:朗读法、录音法、启发诱导式、分层次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讨论法等。在讲课中,我将以朗读为重点之一,通过朗读,疏通文意,探究文理,品味意境。学法: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李商隐二首》。 环节二朗读诗歌体会意境 首先我将让学生初读诗歌,读正正字音、明句读,接着让大家自由朗读,初步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之《锦瑟》 环节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主要采用提问,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锦瑟》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表现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 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汪珏 一、内容及其解析 内容:本课选取了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其二)》。 解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马嵬(其二)》是一首咏史之作。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品位诗歌语言,分析这两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问题及诊断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隐晦难解,应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 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境导入——诵读——感情分析——手法鉴赏——小结 (二)、教学情境 1、情境导入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3、问题探究思考 师生活动1:带着问题阅读《锦瑟》 相关资料: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次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三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末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

人教版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知能检测及答案说课讲解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2.7 李商隐诗两首新人教 版必修3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sè)华.年(huá) 琴弦.(xuán) 惘.然(wǎnɡ) B.杜鹃.(juān) 沧.海(cānɡ) 马嵬.(wěi) 徒.闻(tú) C.宵柝.(tuò) 占卜.(bǔ) 四纪.(jì) 虎旅.(lǚ) D.晓筹.(chóu) 驻.马(zhù) 卢.家(lú) 蘧.然(jù) 【解析】A项,“弦”读xián;B项,“嵬”读wéi;D项,“蘧”读qú。 【答案】C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 D.海外徒闻 ..更九州徒闻:徒然去打听。 【解析】D项,“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锦瑟无端.五十弦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①不及.卢家有莫愁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 C.?????①他生未卜此生休.②休. 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①此情可.待成追忆②潭中鱼可. 百许头 【解析】 A 项,①名词,缘故;②名词,尽头,边际。B 项,都是动词,比得上。C 项,①动词,完结;②副词,不要。D 项,①副词,难道,哪能;②副词,大约。 【答案】B 4.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__①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__②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 .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 .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 .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 .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解析】 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角度考虑。只有A 项最为恰当。 【答案】A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 D .《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解析】 A 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锦 瑟

李商隐诗两首情景默写

1.《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2.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 。 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 。 5.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 6.《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 。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 。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 7.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 , ”。 9.《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 “ , 。”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 。 , 。”作侧面描写。 10.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 11.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诗两首》 1.荀子在《劝学》中,与其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