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南通为例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南通为例
曹玮
摘要:慢行交通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生活活动,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无论在机动交通如何发展的情况下,都不应削弱它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如何在城市出行距离加长、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的背景下,构建与山、水、城、林等特色资源一体,系统便捷,路权保障,生态安全的慢行交通设施与环境,减少居民出行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基于南通市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项目,系统分析研究南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体系的构架和内涵。

研究成果也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化研究,为其它城市构建安全、便捷、连续、舒适、优美、高效的慢行系统所借鉴。

关键词:慢行,慢行系统,慢行交通,慢行环境
l.慢行系统界定及概述
城市慢行交通是指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系统,速度低于15km/h,由步行交通与自行车交通两部分组成。

慢行系统是慢行交通的空间载体,是完成慢行活动的各种物质空间要素的总和,空间形态上包括慢行分区和慢行单元、慢行路径、慢行节点等。

总体来说,慢行系统不仅仅是交通方式,它也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与生活、娱乐、交往紧密相关的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出行体验,隐含着公平、空间品质、健康城市和生活质量的理念诉求,慢行系统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不同程度的改变城市的交通结构甚至城市结构。

城市慢行交通融合了交通、商业、休闲、社会、交往等多种活动于一体,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空间,也是一个生态与景观空间。

城市慢行交通经历了从最初的传统慢行时代到汽车盛行的机动化时代,再经历了人本主义思想和环保意识的洗礼,到城市现代慢行主义的重新回归,城市的慢行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

慢行交通作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中的主导方式,是实现城市绿色交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发展慢行交通,构建面向慢行友好的综合交通体系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研究意义
2.1顺应国家和江苏省绿色生态发展趋势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33号)针对当前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出行比例持续下降的实际情况,就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美国能源基金会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6月开展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并选择常熟、昆山、济南、杭州、重庆、昆明六个城市为第一批试点城市。

江苏省作为我国各方面领先省份,响应国家政策,已组织编制《江苏省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导则》并于2012年年底颁布实施。

2.2缓解机动化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需要
从交通资源利用角度来分析,与小汽车、摩托车等私人交通工具相比,行驶中的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均交通面积较低,道路利用率更高。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小汽车的大量增长会带来一系列诸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因此,需要通过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鼓励居民利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缓解机动化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

2.3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城市交通体系重大转型、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私家车出行比例的快速上升,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模式已经对城市发展、环境、安全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慢行系统是未来健康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交通体系结构良性发展的基础,为确保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
展,应重视慢行系统的建设,提高慢行品
质,引导市民采用低碳绿色的交通方式。

图1 城市发展阶段与出行关系
2.4营造低碳健康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更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

通过营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高度人性化的慢行环境,可以增进市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保护市民的生活安全、促进城市居民创造力的发挥,提高城市整体魅力。

建设慢行体统不仅可展现南通历史和现代文化,也能保持城市的特色风貌,是营造低碳健康的居民生活环境的抓手和举措。

此外,发展慢行系统也是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支撑。

2.5是体现公平和谐的需要
随着时间推移,我国老龄化趋势在不断加剧。

老年人的生活出行、文化娱乐出行、风景区游览的活动比例最高,且老年人出行更加依赖于慢行和公交(公交出行的起、末段均离不开慢行)。

因此,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城市弱势群体的出行,体现了社会公平,也体现了对于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关爱。

3. 南通市慢行系统现状分析
3.1优势与潜力
3.1.1 具有慢行交通主导的绿色低碳型交通结构
南通市现状慢行交通需求较大,且发展平稳,慢行在居民出行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从出行目的中可见,包括文体娱乐、外出就餐等几乎所有主要的出行目的均以慢行为主。

因此,南通实施慢行系统规划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3.1.2 具有慢行友好的组团式城市空间本底
南通市是国内第一个以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的独特城市,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国人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的第一个代表性的城市。

张謇先生根据工业交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一城三镇”的布局特色。

南通城市规划战略中充分体现了交通对城市活力、机能、布局和人居等全方位的作用,交通对城市布局和开发建设的骨架作用、引导作用以及以人为本、效率优先、
因地制宜等原则,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原始称南通为“近代中国第一城”。

南通现有组团式的空间结构为慢行系统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3.1.3 具有适宜构建特色慢行系统的丰富自然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资源
南通滨江临海,河道水网稠密,以其“山水相依”、“城河相拥”的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

市中心区濠河是南通千年历史的见证,独特的“宝葫芦”型护城河水系是具有休闲、文化、生态等功能的城市型风景区。

在中心城区,通吕运河、海港引河等组成了第二道环状水系。

随着建成区的扩大,在中心城区外围已形成了由长江、九圩港、团结河、兴石河、营船港、通启运河等组成的第三道水环。

南郊的五山( 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 是江苏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狼山列我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雄峙江边,山姿秀丽。

五山以别具一格的“水石盆景”之美而久负盛名。

此外,南通自古有“崇川福地”的美誉,其灿烂的江海文明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拥有众多历史地段和历史遗迹,也有大量的近代的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

慢行系统的构建不仅是交通环境的构建,也是景观环境空间的串联。

丰富的资源可以作为未来慢行系统构建的大舞台。

3.2不足与重点任务
南通市和大多数城市一样,由于长时间的以机动车交通为主,存在着慢行系统发展定位不清、路权分配不公、规划依据不足等问题。

因此,南通慢行系统构建研究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用地协调——慢行系统和城市用地协调统一
慢行分区、步行单元和自行车主通道网络结构应与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协调发展。

(2)网络便捷:慢行网络连续便捷,密度提升
城市道路系统是慢行系统的重要支撑空间,是连接城市慢行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道路系统是否成熟对于慢行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

(3)空间保障:优化道路断面,保障慢行路权
如何保证慢行出行人群的路权是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

(4)设施完善:完善慢行设施及接驳换乘设施
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换乘场、其他接驳换乘设施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5)特色强化:构建体现城市特色的慢行通廊
南通市部分生态资源已有很好的利用,如濠河风景名胜区域休闲空间的开发,但城市的整体景观特点仍需进一步突出,应加强山、水周边空间的开发,增强山水与城市内部景观系统的联系,建设能体现城市特色的慢行通廊。

(6)体系优化:引导形成合理的绿色出行模式
应努力提高常规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继续加强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设,自行车中、短途出行以单独系统为主。

4. 国内外慢行系统发展的启示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归纳出适用于南通市慢行系统构建的可借鉴要素及具体措施如表1所示。

根据国内外慢行系统规划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城市慢行系统实现途径和操作方法,包括:相关规划的完善;政策文件的支持;示范段的引导。

其中“相关规划的完善”主要内容有:①制定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确定慢行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慢行交通专项规划,填补各个层次的规划空白,指导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活动;③编制慢行交通设计指引手册,统一设计理念,便于城市管理。

“政策文件的
表1慢行系统经验借鉴Array支持”主要内容有:
政府制定的城市发
展宏观政策应包含
促进城市慢行系统
规划建设的发展政
策和措施,同时将
相关慢行规划研究
成果纳入地方法规
和行业标准。

“示范段的引
导”主要内容有:
通过示范段的实践,逐步引导人们改变出行方式,重新重视慢行交通。

5. 南通市城市慢行系统构建
5.1 总体思路
城市慢行系统一方面主要满足城市居民近距离出行、休憩与公交换乘的需求,另一方面
也是城市特色
空间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城市
人居环境塑造
和生活质量提
升的重要载体。

在城市慢行系
统的构建中遵
循系统性、连续
性、安全性和特
色化的原则,满
足城市慢行交
通系统架构和
空间环境塑造
要求,与城市交
图2技术路线图
通系统发展功能要求、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彰显、城市发展特色和个性相协调。

将城市步行系统发展的个体要素,纳入到城市区域的大范围内进行分析和整合,探索并建立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完整、有序的城市步行系统和步行空间环境。

通过面——线——点要素的分析,明确步行系统的切入方向;构建合理有序的空间,便捷畅通的路径,搭建步行系统的空间框架;规划舒适宜人的环境与设施,搭建步行系统规划管理框架。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划统筹与形态设计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步行系统提出规划,并对近期建设行动策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5.2 系统构成
南通市整体慢行系统由总体结构和具体结构组成。

总体结构由日常慢行系统和特色慢行系统构成;具体结构通过城市面——线——点要素的分析,明确慢行系统的切入方向,构建合理有序的空间,便捷畅通的网络,构建城市慢行系统的空间框架,如图3所示。

5.2.1日常慢行系统
日常慢行系统由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两个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系统组成,具体表现为一个由面要素到线要素再到点要素逐层细化的体系。

面要素由慢行分区和步行单元组成,慢行分区成果表现为策略引导;慢行分区在步行系统中细化到步行单元,以规划指引作为成果。

线要素由步行系统的日常性慢行道网(含日常性自行车道网、日常性步行道网)和网络连接设施组成,线要素的成果形式是规划方案和设计指引。

点要素由慢行过街设施组成,成果表达为规划方案及设计指引。

5.2.1.1 慢行分区
划分慢行分区的主要目的是体现区域差别的慢行交通发展政策与设施、与城市交通区域
差别化发展相协调及体现城市空间和结构发展特色的城市慢行系统的整体发展策略。

图3 城市慢行系统架构图
规划以区位、自然环境、用地特性、交通政策为主导因素,根据不同片区的差异化的慢行特征需求,划分三大类23个慢行分区,其中慢行主导发展区8个,慢行优先发展区7个,平衡发展区8个,以分类指导慢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如图4、表2所示。

图4慢行分区划分图
为了更好地引导城市内部步行系统的建设,根据不同地块内主导的土地利用性质、步行人流的主要性质以及市民使用活动的状况,以500-800米为半径,划分7个类型266个步行单元:中心区步行单元、居住区步行单元、公共设施区步行单元、交通枢纽区步行单元、公园风景区步行单元、科教区步行单元、工业仓储区步行单元。

规划确定城市重要的步行活动单元,明确城市需要重点建设步行系统的区域。

研究步行单元内步行系统设计的要素,设计方法和设计指引,建立相应的标准,指导下位规划和详细设计蓝图中步行系统设计。

如下表3所示。

图5步行单元规划图
步行道、日常性自行车道和网络连接设施,如下图所示。

慢行网络应达到相应慢行分区规定的密度指标要求。

规划构建连续、全覆盖、多层次,满足居民通勤通学购物需求的日常性步行道网,确保路侧人行道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行人通行权,网络安全、便捷、舒适、高效;
规划依托南通市规划路网建立主要的日常步道网,并确保路侧人行道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及足够的有效宽度,保证行人通行权。

根据分区网络密度要求,在控详等规划中提升步行网络密度。

日常性自行车道网主要以工作、购物等出行服务为目的,连接居住区与行政办公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安全、便捷应是其首要原则,组织一个合理、完整、层次分明的路网,对于保证自行车交通的有序化,引导自行车交通流的合理运行非常重要。

日常性步行道、日常性自行车道规划图如下图7所示。

5.2.1.4 网络连接设施
河湖、山体、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的建设割裂或妨碍了慢行网络的便捷、通达。

慢行网络连接设施的规划目的是克服这种对步行和自行车通行路径的阻隔,保持步行道网和自行车道网络完整性、连通性和可达性,减少自行车和行人的绕行距离。

慢行网络连接设施汇总表如下表4所示:
图6
日常性慢行道网分类图
图7 日常性步行道、日常性自行车道规划图
5.2.1.5 慢行过街设施
慢行过街设施是城市慢行网络的节点。

慢行交通需要通过对街道的穿越或跨越,实现道路两侧空间上的转换。

本次规划根据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结果,结合规划区范围的慢行空间的整体安排以及其它前期规划成果,在过街需求与交通条件以及两者之间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类过街设施的选型、定位的原则与方法,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

本次规划最终目标为集地上、地面和地下为一体,集交通、商业、娱乐和休闲多重功能为一身的“以人为本、畅达安全、协调综合、经济实用、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过街体系。

如图8所示。

5.2.2 特色慢行系统
特色慢行系统不仅是交通环境的构建,也是景观环境空间的串联,要与景区、
商业核心表4 规划慢行网络连接设施表
图8 平面、立体过街设施规划图
区、河道绿带、特色街区等密切结合,同时要与交通航运、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形成环网相宜、便捷闲适的特色慢行交通系统。

特色慢行系统的构建重点包括:慢行休闲绿道、林荫路和特色街区组成。

特色慢行系统的发展目标为可到达、可转换、可观赏、可体验。

具体表现为一个由线要素再到点要素逐层细化的体系。

线要素由慢行休闲绿道、林荫路和特色街区组成,线要素的成果形式是规划方案和设计指引。

点要素由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组成,成果表达为设计指引。

5.2.2.1 绿道系统
绿道通常包括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部分组成。

绿道与城市交通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为休闲、购物和观光等多目的的非机动化出行服务。

南通市绿道主要沿着河滨、绿地、风景道路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在满足通行的同时,保留足够的绿地空间,提供舒适、美观的生态廊道。

绿道将各种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串联起来,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场所,同时可提供大量的户外交往空间,增进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慢行休闲绿道总体形成“三廊、七环、多线”的休闲绿道网。

图9 绿道规划结构图
5.2.2.2 林荫路系统
林荫路指人行道以及自行车车道的绿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定道路。

林荫路可以丰富南通文化内涵,体现通独特的空间特色和树种特色,并可满足市民的出行安全舒适、游赏景观
宜人等基本需求。

构建林荫路最核心的要素包括林,即树种、树形的选择;荫,即绿荫覆盖率和路,即道路断面。

规划打造“三十三横
二十八纵”的城市主次干路林荫路;林荫路
推广率不小于城市道路的30%。

如图10所
示。

5.2.2.3 慢行环境
特色慢行系统规划以营造“生态、安适、
漫城”的慢行环境为目标,将慢行环境规划
分为整体意向和环境指引两部分。

其中,整
体意向包括整体环境规划和特色路径,环境
指引包括空间环境、设施环境和景观环境。

规划在“一轴一环八射”城市快速路景
观、“三十三横二十八纵”的城市主次干路
景观的框架下,打造环境优美、慢行友好的
生活网慢行环境。

结合“三廊、七环、多线”
的休闲绿道网结构,形成具有南通城市特色
的慢行休闲环境体系。

规划选择特色街区作
为慢行环境的重要载体,本次规划8处商业
中心型特色街区、6处传统街巷型特色街区
和3处旅游景观型特色街区,如图11所示。

6. 结语 慢行交通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生活活动,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无论在机动交通如何发展的情况下,都不应削弱它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因而城市慢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正是对这种作用和意义的有力支持与体现。

随着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慢行系统在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地位和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慢行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应当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各层面予以重视。

图10 林荫路规划结构图

11 南通市特色街区规划图
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南通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的工作框架,也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化研究,扩展规划的广度和深度,为其它城市构建安全、便捷、连续、舒适、优美、高效的慢行交通系统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通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R].南京: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4.
[2]曹玮,叶冬青,史桂芳.城市步行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以常熟为例[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965-2976
[3]钱林波,叶冬青,曹玮,史桂芳. 苏南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步行系统规划体系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 城市交通,2011,(5):39-50.
[4]史桂芳,钱林波,於昊,孙晓莉,曹玮.品质生活特色慢行——以南通市慢行系统规划为例. [C]//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导则[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13.
作者简介:曹玮,城市规划师,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