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药理学讲义0401
执业医师讲义基础篇--药理学
药理学第一单元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5)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与用药目的不相符合,并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不良反应多数为药物效应的延伸,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避免。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如药源性疾病。
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副反应亦称副作用。
副反应为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
其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即涉及多个效应器官有关。
当药物的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例如,阿托品具有多种效应,当其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腹部绞痛时,它的其他效应,如口干、心悸、便秘等症状即为副反应。
副反应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预知及避免。
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
前者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可危及生命;而后者则大多损害肝、肾、骨髓及内分泌功能。
因此,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此外,致癌、致畸胎及致突变三致反应亦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3.后遗效应为停药后的血药浓度虽己降至阈浓度以下,但此时残存于体内的药物仍具一定生物效应,此效应即为后遗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疾病的症状加剧,故又称回跃反应。
5.变态反应亦称超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其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也与所用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且不能用药理活性的拮抗药解救。
临床表现可因人、因药物而异,可从轻微的皮疹、药热到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等。
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为药物中的杂质。
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相似,且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这种反应不同于免疫反应,可能与病人存在着药理遗传异常有关。
药理学精讲讲义.doc
药理学精讲讲义绪言一、药理学性质和任务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连接药学和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
任务:阐明药物有何作用、作用如何产生、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分类: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对象为动物)、临床药理学(研究对象为人)二、药理学发展发展起步较早,尤其指传统医学。
三、学习方法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用机制2、掌握代表性药物,熟悉同类药物,并能比较异同。
3、临床常用新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药物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无竞争性抑制1.简单扩散药物在体液中解离,以离子型和分子型同时存在。
药物常以未解离的分子型通过细胞膜,离子不易通过细胞膜。
药物解离度取决于取决于pKa和介质pH。
弱酸性药物易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易在小肠内吸收;完全离子化药物吸收不完全2.滤过:分子粒径小于膜孔,不带电荷(二)载体介导的转运1.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或电位)差的转运。
与正常代谢物相似的药物,如5-氟尿嘧啶、甲基多巴等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的吸收特点: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
3.膜泡运输:内吞、外排二、药物的吸收定义:药物经血管外给药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运过程。
生物利用度――――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剂型、机体状况(一)胃肠道给药1.口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安全方便,经济。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
缺点:吸收缓慢,影响因素多。
影响因素较多:溶解度、pH、首关消除。
首过消除:药物进入体循环之前,首先在胃肠道或肝脏被灭活,进入体循环量减少。
不宜口服:①刺激性大或首过消除;②病人昏迷不能吞咽;③不易吸收或易破坏;④必须注射才能达到疗效。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药理学讲义2401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一、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一)用于哮喘的机制1.抑制参与哮喘发病的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生成。
2.诱导炎症抑制蛋白和某些酶。
3.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和抗过敏作用。
4.抑制气道高反应性。
5.增强支气管以及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二)临床应用慢性哮喘患者——气雾吸入。
不宜应用于——哮喘持续状态(达不到有效浓度)。
二、支气管扩张药(一)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选择性激动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伴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道病。
(二)氨茶碱——平喘机制1.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使细胞内cAMP、cGMP水平升高——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2.阻断腺苷受体——预防腺苷所致的哮喘患者的气道收缩作用。
3.干扰气道平滑肌的钙离子转运——松弛气道平滑肌。
三、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能抑制肥大细胞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断速发型过敏反应——肥大细胞稳定剂【TANG】。
用于——预防哮喘的发作。
【实战演习】对β2受体有选择性激动作用的平喘药是A.茶碱B.肾上腺素C.沙丁胺醇D.色甘酸钠E.异丙肾上腺素[答疑编号700506240101] 【答案】C主要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是A.氨茶碱B.肾上腺素C.特布他林D.色甘酸钠E.异丙肾上腺素[答疑编号700506240102] 【答案】DA.肾上腺素B.吗啡C.异丙肾上腺素D.特布他林E.氨茶碱1.只能用于心源性哮喘,不能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是[答疑编号700506240103] 【答案】B2.既能用于支气管哮喘,又能用于心源性哮喘的是[答疑编号700506240104] 【答案】E3.既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又能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的药物是[答疑编号700506240105] 【答案】A。
执业医师药理学讲义0301
为酯类长效局麻药,与普鲁卡因比较,麻醉效力和毒性反应均强10倍,黏膜穿透力强,作用迅速,维持时间较长。
首选用于表面麻醉,不用于浸润麻醉
传导、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也可。
毒性大
丁卡表麻毒性大,普卡安全不表麻;
利多全能要慎选,室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乱常用它。
药物
特点
应用
不良反应
普鲁卡因
作用弱、起效快(1~3分钟起作用)、维持时间短(0.5~1小时)、毒性小等。
穿透力弱(须注射给药)
浸润麻醉
传导麻醉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不用于表面麻醉
毒性小;
易过敏,
需皮试
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比普鲁卡因长1倍,穿透力较强
各种局麻;
抗心律失常
毒性较普鲁卡因大
第三单元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丁卡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使局部的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药理重点讲义
2002
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为 A. 扩瞳、调节麻痹 B. 扩瞳、升高眼内压 C. 缩瞳、调节痉挛 D. 扩瞳、降低眼内压 E. 缩瞳、升高眼内压
2001,2005
毛果芸香碱滴眼可引起 A.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 B.缩瞳,眼内压降低,调节麻痹 C.缩瞳,眼内压降低,调节痉挛 D.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E.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痉挛
【ZL】2005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B.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出现的对机体有害 的作用 C.继发于治疗作用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 D.与剂量无关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E.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出现的生 物效应
2002
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是 A. 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 B. 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 C. 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 D. 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 E. 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
阿托品
3.平滑肌——松弛。胃肠强,膀胱逼尿肌 有效,胆道、输尿管、支气管作用弱 4.心脏——心率减慢/加快、房室传导加快 5.血管——皮肤血管扩张 6.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中毒时为抑制
阿托品
临床应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 2、抑制腺体分泌:麻醉前用药 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 4、缓慢性心率失常:迷走过度兴奋 5、抗休克:感染性休克 6、有机磷中毒解救
2003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特点为 A.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B.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不变 D.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增 E.体内药物经2~3个t1/2后,可基本清 除干净
2004
医考蓝宝书: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复习讲义(2)
/zt/lanbaoshu/医考蓝宝书: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复习讲义(2)二、传出神经系统药1.胆碱受体激动药与胆碱酸酶抑制药(1)毛果芸香碱:作用:对眼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对腺体能激动汗腺及唾液腺上的M受体,使之分泌明显增加;用于青光眼闭角型,解救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时的外周症状;新斯的明的作用:对骨骼肌作用最强,兴奋骨骼肌、兴奋胃肠及膀胱平滑肌、减慢心室频率;用途:重症肌无力、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可促进排气和排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筒箭毒碱过量时的解毒(2)有机磷酯酯类的毒理及中毒解救: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2.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的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对眼的作用、兴奋心脏、扩张血管;用途:麻醉前给药、心脏绞痛、眼科用药、心律失常、有机磷中毒、休克;不良反应:口干、皮肤干燥、心悸,过量可出现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严重可致死,死因为呼吸麻痹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能激动αβ受体;作用兴奋心脏、舒缩血管、影响血压、扩张支气管;用途心跳骤停、过敏性休克、急性支气管哮喘、与局麻药合用(手指、足耻、耳部、阴茎不加,以免造成组织坏死)、局部止血;不良反应:心悸、头痛、血压升高、过量或注射过快可使血压骤升,并引起心律失常心室纤颤等。
多巴胺:作用能选择激动多巴胺受体,也能激动αβ1受体β2弱;兴奋心脏、舒缩血管、影响血压、改善肾功能;用途:休克(尤其是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的患者)、急性肾衰竭;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或静脉滴注过快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因肾血管收缩可致肾功能下降。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受体,对β1受体弱,对β2无;作用:收缩血管兴奋心脏升高血压;用途:休克与低血压;不良反应:局部反应静滴外漏可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损害肾功能易发生急性肾衰,用药期间应保持尿量在25ml/h以上。
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主要激动β受体对α无。
作用:兴奋心脏扩张血管,影响血压,扩张支气管,用途:心跳骤停;中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支气/zt/lanbaoshu/管哮喘;抗休克。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药理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1)副反应 (2)毒性反应 1.不良反应 一、 药物效应动力学 (3)后遗效应 (4)停药反应 (5)变态反应 (6)特异质反应 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 系 3.药物与受体 二、药物代谢动 1.吸收 2.分布 力学 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生物利用度 4.药物消除动力学 1.乙酰胆碱 2.毛果芸香碱 1.易逆性抗胆碱酯酶 药 四、 抗胆碱酯酶药和 胆碱酯酶复活药 2.难逆性抗胆碱酯酶 药 3.胆碱酯酶复活药 五、M 胆碱受 体阻断药 阿托品 (1)一级消除动力学 (2)零级消除动力学 药理作用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1)作用机制 (2)药理作用 (3)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 (1)毒理作用机制 (2)急性中毒 碘解磷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及中毒 (1)半数有效量 (2)治疗指数 (1)激动药 (2)拮抗药 首过消除 (1)血脑屏障 (2)胎盘屏障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螺内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乙酰唑胺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药理作用 (2)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 (2)药物相互作用 (1 ) 阿司匹林的作用、 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双嘧达莫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链激酶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十七、 治疗充血性心 力衰竭的药物
1.利尿药 2.钙拮抗药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3.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抗高血压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二十、抗高血压药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药 (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临床应用 (3)不良反应 (4)代表药物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 药 1.袢利尿药 2.噻嗪类 二十一、利尿药 3.保钾利尿药 4.碳酸酐酶抑制药 5.渗透性利尿药 1.肝素 2.香豆素类抗凝血药 3.抗血小板药 二十二、 作用于血液 4.纤维蛋白溶解药 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S.促凝血药 维生素 K 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铁剂的临床应用 6.抗贫血药 (2)叶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维生素 B12 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7.血容量扩充剂 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氯苯那敏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 二十三、 组胺受体阻 1.H1 受体阻断药 反应 (2)氯雷他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 氯沙坦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药理学讲义0301
胆碱受体激动药【必要的基础知识TANG】传出神经:传导来自中枢的冲动,以支配效应器活动。
按其兴奋时释放递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1.胆碱能神经:当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当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神经)。
两类神经释放的递质作用于心脏、血管、内脏、骨骼肌等脏器相应受体——产生生理效应。
递质+受体——效应钥匙+锁——开门胆碱能神经(M、N样作用,TANG)N样作用:骨骼肌收缩(肌肉男,N——牛!)崔永元: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TANG)1.心脏抑制2.血管扩张3.腺体分泌4.平滑肌收缩5.瞳孔缩小乙酰胆碱使我们变得如此淡定TANG:1.心平气和——心率慢;2.血压不高——血管扩张;3.口水较多(不爱上火)——腺体分泌旺盛;4.大便通畅——胃肠平滑肌收缩;5.眼神温和——缩瞳。
容易近视(看书太多了)——睫状肌收缩;小便通畅——逼尿肌收缩,而外括约肌松弛。
一、乙酰胆碱胆碱能神经递质,作用广泛,选择性差,故无临床实用价值,可在研究中作为工具药使用。
【药理作用】1.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使其收缩幅度、张力、蠕动增加;并可促进胃、肠分泌——恶心、呕吐、暖气、腹痛及排便。
2.泌尿道——促进排尿使泌尿道平滑肌蠕动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膀胱三角区和外括约肌舒张——膀胱排空。
3.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4.腺体:分泌增加。
包括泪腺、支气管腺体、唾液腺、消化道腺体和汗腺等。
5.眼:瞳孔收缩,调节近视。
5.心血管系统(1)血管扩张——激动血管内皮细胞M受体——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释放——肺和冠状血管张。
(2)减弱心肌收缩力:激动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M胆碱受体,反馈性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使心室收缩力减弱——负性肌力。
(3)减慢心率——负性频率。
(4)减慢房室结和普肯耶纤维传导——负性传导。
(5)缩短心房不应期。
6.神经节和骨骼肌:作用于自主神经节和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的N胆碱受体——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兴奋及骨骼肌收缩。
执业医师---药理学讲解
药理学第一节药物效应动力学一、不良反应1、副作用:治疗剂量,药物选择性低,不严重,不可避免,与治疗目的无关。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体内蓄积,严重,可预知,可避免。
3、停药反应:回跃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二、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1、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三、药物与受体1、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2、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①竞争性:能与激动要竞争相同受体,可使量效曲线右移,但最大效能不变;②非竞争性:与激动药合用,可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
第二节药物代谢动力学1、首关消除:口服→肝脏转化→循环药量减少。
舌下给药经颊粘膜吸收。
2、生物利用度:进入血液的药物占其总量的比例。
3、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绝大多数药物。
①恒定百分比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量递减;②5个半衰期消除干净;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
4、零级消除动力学:恒定速率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量不变。
5、药物解离程度:取决于体液PH和药物解离常数(Ka)。
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为pKa,表示药物的解离度,即药物解离50%时所在体液的PH。
第三节胆碱受体激动药一、乙酰胆碱Ach 胆碱能神经递质1、药理作用:M受体---减小:心脏抑制、血管扩张、瞳孔缩小。
腺体分泌增加,胃肠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膀胱逼尿肌收缩。
N受体---骨骼肌收缩。
二、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 与阿托品作用相反1、药理作用:①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解痉挛---临床用于青光眼和虹膜炎。
②腺体: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第四节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1、新斯的明:M样作用与阿托品相反。
N样作用:兴奋骨骼肌、尿道平滑肌;治疗重症肌无力、腹胀气及尿潴留。
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禁用;麻痹性肠梗阻可用。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1、急性中毒:(1)M症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N样症状→血压有时可升高。
医考蓝宝书: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复习讲义(1)
/zt/lanbaoshu/
医考蓝宝书: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复习讲义(1)
一、总论
1.药效学
(1)预防作用:在疾病的症状或体征出现前用药以防止疾病发生的作用
(2)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对因与对症治疗
(3)副作用:即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产生原因与药物的作用较广泛选择性较低有关。
(4)毒性反应:用药后造成机体病理性损害,多因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用药方法不当所致,有时也可因为敏感性过高,毒性反应大多能预知,并可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或减轻
(5)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发生条件是过敏体质的人使用了具有致敏性药物,该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不易预知,且反应的症状各异
(6)继发反应: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对机体不利的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生物转化后的生成物普遍具有性质:极性升高
2.药动学
(1)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在经胃肠吸收时,因胃肠及肝细胞代谢酶的作用,部分药物发生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2)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和速度能反映机体对药物吸收的程度,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并可间接判断药物的临床疗效
(3)血脑屏障:包括血-脑、血-脑脊液、脑脊液-脑三种类型
/zt/lanbaoshu/
(4)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由此将母体与胎儿血液隔开.。
药理学1#
药理学1#主题词1/主题词201 绪论0101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0102 药理学的发展02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0201 药物的转运0202 药物的体内过程0203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03 药物效应动力学0301 药物的效应和作用0302 药物效应的分析0303 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0304 药物作用的原理0305 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0306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04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0401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0402 选择最佳药物0403 制定最佳治疗效果05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0501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0502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0503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06 拟胆碱药0601 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0602 抗胆碱酯酶药07 有机磷酸酯类抗胆碱酯酶药中毒及胆碱酯酶复活药0701 有机磷酸酯类抗胆碱酯酶药中毒0702 胆碱酯酶复活药08 抗胆碱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0801 阿托品类生物碱0802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09 抗胆碱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0901 N1——胆碱受体阻断药0902 N2——胆碱受体阻断药10 拟肾上腺素药1001 化学结构和分类1002 α,β受体激动药1003 α受体激动药1004 β受体激动药11 抗肾上腺素药1101 α受体阻断药1102 β受体阻断药1103 α,β受体阻断药12 局部麻醉药1201 药理作用1202 体内过程1203 常用局麻药1204 局部麻醉方法1205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13 全身麻醉药1301 吸入麻醉药1302 静脉麻醉药1303 复合麻醉14 镇静催眠药1401 镇静催眠药的药理作用特点1402 苯二氮卓类1403 巴比妥类1404 其他镇静催眠药15 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1501 抗癫痫药1502 抗惊厥药16 抗精神失常药1601 抗精神分裂症药1602 抗躁狂药1603 抗抑郁药1604 抗焦虑药17 抗震颤麻痹药1701 拟多巴胺类1702 抗胆碱药1703 其他类1704 跨节18 解热镇痛抗炎药1801 概述1802 水杨酸类1803 苯胺类1804 吡唑酮类1805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1806 解热镇痛药的配伍应用19 镇痛药1901 概述1902 阿片生物碱类1903 人工合成镇痛药1904 阿片受体拮抗药20 中枢兴奋药2001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2002 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21 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2101正性肌力药物2102 减负荷药22 钙拮抗药2201 钙拮抗药的分类2202 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2203 钙拮抗药的作用机制2204 钙拮抗药的临床应用23 抗高血压药2301 抗高血压药的作用部位和分类2302 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药2303 神经节阻断药2304 松弛血管平滑肌药2305 钙拮抗药2306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形成药2307 利尿药2308 常用抗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性2309 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24 抗心绞痛药2401 硝酸酯类和亚硝酸酯类2402 β受体阻断药2403 钙拮抗药25 抗心律失常药2501 心肌电生理2502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2503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2504 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2505 跨节26 抗高脂血症药2601 血脂代谢与高血脂症2602 抗高血脂症药2603 跨节27 利尿药与脱水药2701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2702 常用利尿药2703 利尿药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2704 脱水药28 消化系统药2801 助消化药2802 抗消化性溃疡2803 泻药2804 止泻药与吸附药2805 利胆药29 呼吸系统药2901 抗喘药2902 祛痰药及粘痰溶解药2903 镇咳药2904 跨节30 子宫兴奋药3001 缩宫素3002 前列腺素类3003 麦角生物碱31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3101 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3102 抗贫血药3103 血容量扩充剂3104 跨节32 组胺和抗组胺药3201 组胺类3202 抗组胺药33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330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302 盐皮质激素3303 促皮质激素3304 皮质激素抑制药3305 跨节34 性激素类药物及避孕药3401 性激素的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3402 雌激素类药与抗雌激素类药3403 孕激素类3404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3405 避孕药35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3501 甲状腺激素3502 抗甲状腺药3503 跨节36 降血糖药3601 胰岛素3602 口服降血糖药3603 跨节37 磺胺及其他人工合成的抗菌药3701 磺胺类药物3702 其他人工合成的抗菌药3703 跨节38 抗生素3801 β—内酰胺类3802 氨基甙类3803 多肽类3804 四环素类3805 氯霉素类3806 大环内酯类3807 其他抗生素3808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3809 跨节39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3901 抗真菌药3902 抗病毒药40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4001 抗结核病药4002 抗麻风病药41 抗肿瘤药医学微生物学1-12 医学微生物学 2# 主题词1/主题词201 序论0101 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0102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02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020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0202 细菌的结构0203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03 细菌的生理0301 细菌的营养0302 细菌的新陈代谢0303 细菌的生长繁殖0304 细菌的人工培养04 消毒与灭菌0401 物理学方法0402 化学方法0403 跨节05 噬菌体0501 生物学性状0502 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0503 噬菌体的应用06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0601 细菌变异现象0602 细菌的遗传变异物质0603 细菌的遗传变异机理0604 细菌的遗传变异应用07 细菌的分类0701 传统分类法和细菌命名法0702 细菌分类中新理论技术08 细菌的分布与条件感染0801 细菌的自然界分布0802 人体的正常菌群0803 条件感染09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菌免疫0901 细菌的致病性0902 机体的抗菌免疫0903 感染的发生和发展10 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1001 细菌性感染的诊断1002 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11 革兰氏阳性球菌 1101 葡萄球菌1102 链球菌 1103 肺炎球菌 12 革兰氏阴性球菌 1201 脑膜炎球菌 1202 淋球菌 13 肠道杆菌 1301 肠道杆菌 1302 埃希氏菌属 1303 志贺氏菌属 1304 沙门氏菌属 1305 克雷伯氏菌属 1306 变形杆菌属 14 弧菌属 1401 霍乱弧菌 1402 副溶血性弧菌 15 厌氧性细菌 1501 厌氧芽孢杆菌 1502 无芽孢厌氧菌 16 白喉杆菌 1601 白喉杆菌 17 分枝杆菌属 1701 结核杆菌 1702 非结核分枝杆菌1703 麻风杆菌 18 放线菌属 19 动物源性细菌 1901 布氏杆菌 1902 炭疽杆菌 1903 鼠疫杆菌 20 其他细菌 2001 假单胞菌属 2002 嗜血杆菌属 2003 鲍特氏菌属 2004 军团菌属 2005 弯曲菌属 21 支原体 2101 生物学性状 2102 病原性支原体 22 立克次体 2201 立克次体 23 衣原体 2301 衣原体 2302 跨节 24 螺旋体 2401 钩端螺旋体 2402 梅毒螺旋体 25 真菌概述 2501 生物学性状 2502 致病性与免疫性 2503 纯人生物学检查法 2504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26 主要病原性真菌 2601 浅部感染真菌 2602 深部感染真菌 27 病毒的基本性状 2701 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702 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2703 病毒的增殖 2704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705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2706 病毒的分类 2707 亚病毒 28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801 病毒的感染及发病 2802 病毒感染类型 2803 病毒致病的机理 2804 抗病毒免疫 29 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2901 病毒感染的诊断 2902 病毒感染的预防 2903 病毒感染的治疗 30 肠道病毒 3001 脊髓灰质类病毒 3002 柯萨奇病毒 3003 埃可病毒 3004 新型肠道病毒 31 呼吸道病毒 3101 正粘病毒 3102 副粘病毒 3103其他呼吸道病毒 32 虫媒病毒 320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3202 森林脑炎病毒 3203 登革热病毒 33 出血热病毒 3301 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 3302 新疆出血热病毒 34 狂犬病毒 3401 狂犬病毒35 疱疹病毒 3501 单纯疱疹病毒 350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503 巨细胞病毒 3504 EB 病毒 36 腺病毒 37 肝炎病毒 3701 肝炎病毒 3702 甲型肝炎病毒 3703 乙型肝炎病毒 3703 丙型肝炎病毒 3704 丁型肝炎病毒 3705 戊型肝炎病毒 38 逆转录病毒 380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802 人类嗜T 细胞病毒 39 其他病毒 3901 痘类病毒 3902 风疹病毒 3903 人类轮状病毒 3904 人乳头瘤病毒 40 跨章 4001 跨节流行病学1-13 流行病学 3#主题词1/主题词201 绪论0101 绪言010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010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0104010502 疾病的分布0201 跨节0202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率和比0203 疾病流行的强度0204 疾病的地区分布0205 疾病的时间分布0206 疾病的人群分布0207 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03 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0301 跨节0302宿主和病原的关系0303 传染源0304 传播途径0305 人群易感性0306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0307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04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0401 跨节0402调查研究设计0403 偏倚及其控制0404 现况调查0405 病例对照研究0406 队列研究0407 试验性研究0408 爆发与流行的调查0409 个例调查0410 病因及其推断05 流行病学在疾病筛检及诊断中的应用0501 跨节0502筛检0503 筛检适用的疾病及对象0504 诊断方法 0505 预测值 0506 提高诊断质量的一些方法 06 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分析 0601 临床疗效分析 0602 治疗不良反应的分析 0603 预后的判断 0604 07 医疗服务的评价 0701 医疗需要性和要求 0702 供给的评价 0703 利用 0704 费用与效益 0705 其他方面的评价 08 疾病的预防措施 0801 跨节 0802 疾病的预防措施 080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0804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0805 疾病监测 09 医院内感染 0901 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0902 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 0903 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0904 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 0905 院内感染的管理 0906 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皮肤性病科学1-14 皮肤性病科学 4#主题词1/主题词201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0101 皮肤的解剖 0102 皮肤的组织学02 皮肤的生理功能0201 保护作用0202 感觉作用0203 调节体温作用0204 分泌和排泄作用0205 皮肤的吸收作用0206 皮肤的代谢作用03 皮肤病的病因04 皮肤病中常见的变态反应05 皮肤的组织病理06 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0601 皮肤病的症状0602 皮肤病的诊断07 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0701 皮肤病的预防0702 皮肤病的治疗0703 皮肤病的护理08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论治0801 皮肤病的辩证0802 治疗09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0901 接触性皮炎0902 尿布皮炎0903 湿疹0904 异位皮炎0905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0906 自身致敏性皮炎0907 皮脂溢性皮炎10 职业性皮肤病1001 工业性皮肤病1002 农业性皮肤病11 荨麻疹类疾病1101 荨麻疹1102 丘疹性荨麻疹12 药疹 13 病毒性皮肤病 1301 疣 1302 传染性软疣 1303 单纯疱疹 1304 带状疱疹 1305 疱疹样湿疹 14 球菌性皮肤病 1401 脓疱疮1402 毛囊炎、疖及疖病 1403 丹毒 15 杆菌性皮肤病 1501 麻风病 1502 皮肤结核病 1503 类丹毒 16 真菌性皮肤病 1601 头癣 1602 体癣和股癣 1603 手癣、足癣和甲癣 1604 花斑癣 1605 癣菌疹 1606 念珠菌病 1607 孢子丝菌病 1608 皮肤着色霉菌病 1609 跨节 17 性传播疾病 1701 梅毒 1702 淋病 18 动物性皮肤病 1801 疥疮 1802 螨皮病 1803 蜂螫 1804 毛虫皮炎 1805 隐翅虫皮炎 1806 皮下蝇蛆病 1807 虱病 1808 其他虫咬皮炎 19 瘙痒性皮肤病 1901 瘙痒症 1902 神经性皮炎 1903 痒疹 1904 结节性痒疹 20 红斑、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2001 银屑病 2002 多形性红斑 2003 白色糠疹 2004 玫瑰糠疹 2005 扁平苔癣 21 物理性皮肤病 2101 日光引起的皮肤病 2102 痱子 2103 冻疮 2104 鸡眼与胼胝 2105 手足皲裂 2106 褶烂 2107 放射性皮炎 22 角化性皮肤病 2201 鱼鳞病 2202 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2203 掌 角化病 2204 毛发角化病 2205 毛发红糠疹 23 皮肤血管炎 2301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2302 过敏性紫癜 2303 结节性红斑 2304 皮肤结节性血管炎 24 皮肤代谢性疾病 2401 维生素缺乏病 2402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25 结缔组织病 2501 红斑狼疮 2502 皮肌炎 2503 硬皮病 2504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6 大庖性皮肤病 2601 天疱疮 2602 大庖性类天疱疮 2603 疱疹样皮炎 27 皮肤附属器病 2701 寻常性痤疮 2702 酒渣鼻 2703 多汗症 2704 臭汗症 2705 汗疱疹 2706 斑秃 2707 男型秃发 2708 白发 28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2801 雀斑 2802 黄褐斑 2803瑞尔黑变病 2804 白癜风 29 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 2901 良性皮肤肿瘤 2902 癌前期皮肤病 2903 恶性皮肤肿瘤 30 跨章3001 跨节儿科学1-15 儿科学 5#主题词1/主题词201 绪论0101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0102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0103 各年龄分期0104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02 生长发育0201 生长发育规律020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0203 体格生长0204 各系统的生长发育0205 神经、心理发育0206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0207 体格生长偏离0208 心理行为异常03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0301 儿童保健0302 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0303 儿科疾病治疗原则0304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04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0401 营养基础0402 婴儿喂养0403 儿童、少年膳食安排0404 营养状况评价0405 蛋白质-热量营养障碍0406 维生素营养障碍0407 微量元素障碍05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0501 概述0502 胎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0503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0504 小于胎龄儿与大于胎龄儿0505 新生儿重症监护和呼吸支持治疗 0506 新生儿窒息0507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0508 新生儿肺炎0509 胎粪吸入综合症0510 新生儿出血症0511 新生儿黄疸0512 新生儿溶血病 0513 新生儿低钙血症 0514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 05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0516 新生儿颅内出血 0517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0518 新生儿败血症 0519 新生儿破伤风 0520 新生儿呕吐 052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0522 新生儿脐部疾病 0523 新生儿产伤性疾病 0524 新生儿其他感染性疾病 06 遗传性疾病 0601 概述 0602 染色体畸变 0603 遗传性代谢缺陷病 07 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 0701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0702 免疫缺陷病 0703 支气管哮喘 0704 结缔组织病 08 感染性疾病 0801 病毒感染 0802 细菌感染 0803 结核病 0804 深部真菌病 0805 寄生虫病 09 消化系统疾病 090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0902 口炎 0903 胃食管反流 0904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090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0906 肠套叠 0907 先天性巨结肠 0908 小儿腹泻 10 呼吸系统疾病 100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0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003 急性感染性喉炎 1004 急性支气管炎 1005 肺炎 11 循环系统疾病 110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1102 先天性心脏病 1103 病毒性心肌炎 1104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1105 小儿心律失常 1106 充血性心力衰竭 12 泌尿系统疾病 1201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202 肾小球疾病 1203 肾小管性酸中毒 1204 泌尿道感染 13 造血系统疾病 1301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1302 小儿贫血 1303 出血性疾病 1304 急性白血病 1305 组织细胞增多症X 14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1401 化脓性脑膜炎 1402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1403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 1404 小儿癫痫 1405 脑性瘫痪 1406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1407 Reye 综合征 1408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409 小儿脑肿瘤 1410 线粒体脑肌病 15 内分泌疾病 1501 概述 1502 下丘脑-垂体疾病 1503 甲状腺疾病 1504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505儿童期糖尿病眼科学1-1眼科学6#主题词1/主题词201 绪论0101 眼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0102 我国眼科学的历史与发展02 眼的解剖、生理和胚胎发育0201 眼球0202 视路及瞳孔反射路0203 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0204 眼球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分布0205 眼的胚胎发育03 眼科检查法0301 病史采集0302 视功能检查0303 眼部检查04 眼睑病0401 概述0402 眼睑炎症0403 眼睑肿瘤0404 眼睑的位置与功能异常0405 眼睑先天异常05 泪器病0501 概述0502 泪溢0503 泪囊炎0504 泪腺病06 结膜病0601 结膜炎总论0602 细菌性结膜炎0603 衣原体性结膜炎0604 病毒性结膜炎0605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0606 泪、泪膜与干眼症0607 其他常见结膜病0608 结膜肿瘤07 角膜病0701 概述0702 角膜炎症0703 角膜变性与角膜营养不良0704 角膜肿瘤0705 角膜的先天异常0706 接触引起的角膜并发症0707 屈光性角膜手术并发症08 巩膜病0801 概述0802 表层巩膜炎0803 巩膜炎0804 巩膜色调异常09 晶状体病0901 白内障0902 晶状体异位0903 晶体先天异常10 玻璃体病1001 概述1002 玻璃体液化与后脱离1003 玻璃体出血1004 其他玻璃体病变11 青光眼1101 概述1102 原发性青光眼1103 继发性青光眼1104 先天性青光眼12 葡萄膜病1201 葡萄膜炎1202 几种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1203 葡萄膜肿瘤1204 葡萄膜先天异常13 视网膜病1301 概述1302 视网膜血管病1303黄斑疾病1304 视网膜脱离1305 视网膜变性1306 视网膜肿瘤14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1401 视神经疾病1402 视路病变15 眼的屈光和调节1501 正常屈光状态和调节1502 屈光不正1503 老视1504 屈光检查方法1505 屈光性角膜手术16 眼外肌病1601 概述1602 斜视1603 弱视1604 眼球震颤17 眼眶病1701 概述1702 眼眶炎症1703 眼眶血管性病变1704 眼眶肿瘤18 眼外伤1801 概述1802 眼球钝挫伤1803 眼球穿通伤1804 眼异物伤1805 眼附属上伤1806 酸碱化学伤1807 其他类型的眼外伤19 常见全身病的眼部表现1901 内科病1902 外科病1903 儿科学1904 妇产科病1905 皮肤病与性病1906 神经科病1907 口腔科病1908 耳鼻喉科病1909 药物反应20 防盲与治盲2001 概述2002 我国防盲的现状与展望2003 几种主要致盲的眼病2004 低视力的康复组织胚胎学1-1组织胚胎学7#主题词1/主题词201 细胞0101 细胞膜0102 细胞质0103 细胞核0104 细胞周期02 上皮组织0201 被覆上皮0202 腺上皮与腺0203 上皮组织的更新与再生0204 跨节03 结缔组织0301 固有结缔组织0302 软骨0303 骨0304 血液与淋巴0305 跨节04 肌组织0401 骨骼肌0402 心肌0403 平滑肌0404 肌组织的再生0405 跨节05 神经组织0501 神经元0502 突触0503 神经胶质细胞0504 神经纤维0505 神经末梢0506 神经溃变与再生0507 跨节06 神经系统0601 周围神经系统0602 中枢神经系统0603 跨节07 循环系统0701 血管0702 心脏0703 淋巴管0704 跨节08 免疫系统0801 淋巴组织0802 淋巴器官080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0804 跨节09 皮肤0901 皮肤的结构0902 皮肤的附属器0903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0904 皮肤的再生0905 跨节10 消化系统1001 消化管的基本结构1002 口腔1003 咽1004 食管1005 胃1006 小肠1007 大肠1008 消化管的分泌免疫系统1009 消化管的内分泌功能1010 消化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1011 唾液腺1012 胰腺1013 肝1014 胆囊与胆管1015 跨节11 呼吸系统1101 鼻腔1102 喉1103 气管与支气管1104 肺1105 跨节12 泌尿系统1201 肾1202 排尿管道1203 跨节13 内分泌系统1301 甲状腺1302 甲状旁腺1303 肾上腺1304 脑垂体1305 松果体1306 APUD系统1307 跨节14 感觉器官1401 眼1402 耳1403 跨节15 男性生殖系统1501 睾丸1502 生殖管道1503 附属腺1504 阴茎1505 跨节16 女性生殖系统1601 卵巢1602 输卵管1603 子宫1604 阴道1605 乳腺1606 跨节17 生殖细胞1701 生殖细胞的发生1702 受精1703 跨节18 人胚早期发生1801 卵裂与胚泡形成1802 二胚层时期1803 三胚层时期1804 体节期1805 胚胎完成期1806 跨节19 胎儿期外形的特征1901 胎儿期1902 胚胎龄测定和预产期计算1903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基本现象1904 跨节20 胎膜与胎盘2001 胎膜2002 胎盘2003 跨节21 孪生、多胎和联体2101 孪生2102 多胎2103 联体2104 跨节22 颜面、咽、口腔和鼻腔的发生2201 颜面的发生2202 咽和咽囊的发生与演变2203 舌、腭和牙的发生2204 鼻腔的发生2205 先天性畸形2206 跨节23 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发生2301 消化系统的发生2302 呼吸系统的发生2303 跨节24 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发生2401 泌尿系统的发生2402 生殖系统的发生2403 跨节25 体腔与系膜的发生2501 体腔的发生2502 系膜的发生26 循环系统的发生2601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2602 淋巴系统的发生2603 跨节27 神经系统的发生2701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2702 周围神经系统的发生2703 脑垂体、松果体与肾上腺的发生2704 先天性畸形28 眼与耳的发生2801 眼的发生2802 耳的发生29 骨骼、肌肉系统和四肢的发生2901 骨骼系统的发生2902 肌肉的发生2903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先天畸形2904 四肢的发生2905 四肢的先天畸形30 先天性畸形3001 先天性畸形的原因3002 先天性畸形的预防和产前诊断31 绪论310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3102 组织学发展简史3103 组织学技术简介32 跨章3201 跨节妇产科8#主题词1/主题词201 解剖0101 骨盆0102 外生殖器0103 内生殖器0104 邻近器官0105 血管、淋巴及神经0106 骨盆底02 生理0201 妇女一生各阶段特点0202 月经临床表现0203 卵巢功能及周期变化0204 月经的内分泌调节0205 月经的周期性变化03 妊娠生理0301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0302 妊娠期母变化0303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0304 总论04 妊娠诊断0401 早期妊娠诊断0402 中、晚期妊娠诊断0403 胎产氏、胎先露、胎方位05 孕期保健0501 孕期监护及管理0502 胎儿及其成熟度的监护0503 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06 正常分娩0601 分娩三因素0602 分娩机转0603 分娩经过及处理0604 跨章07 正常产褥0701 产褥期母体变化0702 产褥期临床表现0703 产褥期处理及保健08 新生儿特点0801 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处理0802 早产儿特点及处理0803 胎儿新生儿用药09 妊娠病理0901 流产0902 早产0903 异位妊娠0904 妊娠剧吐0905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0906 前置胎盘0907 胎盘早期剥离0908 多胎妊娠0909 羊水过多0910 羊水过少0911 过期妊娠0912 死胎0913 母儿血型不合0914 异位妊娠10 合并症1001 心脏病1002 急性病毒性肝炎1003 糖尿病1004 慢性肾病1005急性肾盂肾炎1006 甲状腺功能亢进1007 肺结核1008 贫血1009 急性阑尾炎1010 寄生虫病11 高危妊娠1101 高危妊娠12 异常分娩1201 产力异常1202 产道异常1203 胎儿异常1204 异常分娩的诊治要点1205 总论13 分娩合并症1301 子宫破裂1302 产后出血1303 胎膜早破1304 脐带异常1305 羊水拴塞1306 胎儿宫内窘迫14 异常产褥1401 产褥感染1402 晚期产后出血1409 产褥中置15 新生儿常见病1501 新生儿窒息1502 新生儿产伤1503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504 新生儿常见症状及其意义16 妇科病史、检查1601 妇科病史1602 体格检查1603 病历小结1604 临床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17 外阴白色病变1701 外阴白色病变1702 外阴瘙痒1703 其他外阴色素改变疾病18 生殖器炎症1801 外阴及前庭大腺炎症1802 阴道炎症1803 子宫颈炎症1804 盆腔炎1805 生殖器结核1806 淋病1807 梅毒1808 沙眼衣原体感染1809 生殖道病毒性感染181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19 肿瘤1901 外阴肿瘤1902 子宫颈癌1903 子宫肌瘤1904 子宫肉瘤1905 子宫内膜癌1906 卵巢肿瘤1907 输卵管肿瘤20 滋养细胞疾病2001 名词含义2002 葡萄胎2003 侵蚀性葡萄胎2004 绒毛膜癌2005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1 内膜异位症2101 子宫内膜异位症2102 子宫腺肌病22 月经失调220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2202 闭经2203 多囊卵巢综合症2204 痛经2205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2206 更年期综合症23 损伤疾病2301 阴道壁膨出2302 子宫脱垂2303 生殖器官瘘2304 总论24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401 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2402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2403 两性畸形25 妇女保健2501 女性保健26 计划生育2601 工具避孕法2602 甾体药物避孕法2603其他避孕方法2604 输卵管绝育术2605 人工流产2606 计划生育措施2607 跨节27 不孕症2701 不孕症2702 跨节28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2801 妊娠试验2802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2803 子宫颈粘液检查2804 基础体温测定2805 常用激素测定2806 超声检查2807 放射学诊断2808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2809 诊断性刮宫2810 输卵管通气术及通液术2811 腹腔穿刺2812 阴道镜检查2813 腹腔镜检查2814 子宫检查2815 羊膜检查2816 羊水检查2817 胎儿镜检查2818 胎儿心电图2819 早孕绒毛活检29 产科手术2901 中期妊娠引产2902 晚期妊娠引产2903 会阴切开缝合术2904 胎头吸引术2905 产钳术2906 臀助产术2907 倒转术2908 毁胎术2909 刮宫产术2910 人工剥离胎盘术2911 妊娠期子宫颈内口缝合术30 妇科手术3001 腹部及外阴、阴道手术前后处理3002 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3003 无孔处女膜切开术3004 陈旧性会阴3度裂伤修补术3005 子宫颈息肉切除术、粘膜3006 经腹输卵管卵巢切除术3007 经腹全子宫及次子宫切除术3008 经阴道子宫剪除及阴道前壁修补31 妇产科内分泌治疗3101 卵巢激素3102 氯底酚胺3103 促性腺激素3104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3105 催产素3106 前列腺素32 跨章耳鼻咽喉学9#主题词1/主题词2/主题词301 鼻科学0101 鼻的应用胚胎学及解剖学010101 鼻的应用胚胎学010102 鼻的应用解剖学0102 鼻的生理学010201 鼻的应用胚胎学010202 鼻的应用解剖学0103 鼻的症状学010301 鼻阻塞010302 鼻音010303 鼻漏010304 嗅觉障碍010305 头痛0104 鼻的检查法010401 耳鼻咽喉检查所需的设备及额镜使用010402 外鼻及鼻腔的检查法010403 鼻窦检查法010404 鼻腔与鼻窦内窥镜检查法010405 鼻功能检查法0105 鼻的先天性疾病010501 鼻部脑膜脑膨出010502 鼻部神经胶质细胞瘤010503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0106 鼻外伤010601 鼻骨骨折010602 眶底爆折010603 额窦骨折010604 筛窦骨折010605 脑脊液鼻漏0107 外鼻炎症性疾病010701 鼻前庭炎010702 鼻疖010703 酒渣鼻0108 鼻腔炎症性疾病010801 急性鼻炎010802 慢性鼻炎010803 萎缩性鼻炎010804 干酪性鼻炎0109 鼻变应性疾病010901 变性鼻炎010902 鼻息肉0110 鼻中隔疾病011001 鼻中隔偏曲011002 鼻中隔血肿与脓肿011003 鼻中隔穿孔0111 鼻出血011101 鼻出血0112 鼻腔及鼻窦异物011201 鼻腔及鼻窦异物0112020113 鼻窦炎症性疾病011301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011302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011303 儿童鼻窦炎011304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0114 鼻窦炎的并发症011401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011402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011403 下行感染0115 鼻真菌病011501 鼻真菌病0116 鼻囊肿011601 鼻前庭囊肿011602 鼻窦粘液囊肿011603 鼻窦浆液囊肿011604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0117 鼻肿瘤011701 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011702 外鼻恶性肿瘤011703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011704 恶性肉芽肿02 咽科学0201 咽的应用胚胎学及解剖学020101 咽的应用胚胎学020102 咽的应用解剖学0202 咽的生理学020201 咽的生理学0203 咽的症状学020301 咽的症状学0204 咽的检查法020401 口咽检查法020402 鼻咽检查法020403 喉咽检查法020404 X光线检查法020405 颈部扪诊0205 颈咽先天性疾病020501 腮裂囊肿及瘘020502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0206 咽炎020601 急性咽炎020602 慢性咽炎020603 萎缩性咽炎020604 咽部溃疡0207 扁桃体炎020701 急性扁桃体炎020702 慢性扁桃体炎020703 扁桃体切除术020704 跨节0208 腺样体炎020801 急性腺样体炎020802 腺样体肥大0209 咽部脓肿020901 扁桃体周围脓肿020902 咽后脓肿020903 咽旁脓肿020904 脓性颌下炎0210 咽的神经和精神性疾病021001 运动性障碍021002 感觉性障碍0211 咽肿瘤021101 鼻咽肿瘤021102 口咽肿瘤021103 咽喉肿瘤0212 咽部异物、咽部灼伤、咽部狭窄和闭锁021201 咽部异物021202 咽部灼伤021203 咽部狭窄和闭锁03 喉科学0301 喉的应用胚胎学及解剖学030101 喉的应用胚胎学030102 喉的应用解剖学0302 喉的生理学030201 喉的生理学0303 喉的症状学030301 喉痛030302 声嘶030303 喉鸣030304 呼吸困难030305 咯血030306 吞咽困难0304 喉的检查法0305 喉的先天性疾病030501 先天性喉蹼030502 先天性喉软骨畸形030503 先天性喉下垂030604 先天性喉鸣0306 喉外伤030601 喉挫伤030602 喉外伤、刺伤及火器伤030603 喉烫伤及烧灼伤030604 喉插管损伤0307 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030701 急性会厌炎030702 急性喉炎030703 小儿急性喉炎030704 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030705 喉关节炎0308 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030801 慢性喉炎030802 声带小结030803 喉息肉0309 喉的神经及精神性疾病030901 喉感觉神经性疾病030902 喉运动神经性疾病030903 小儿喉痉挛030904 癔性失音0310 喉肿瘤031001 喉良性肿瘤031002 喉癌0311 喉的其他疾病031101 喉异物031102 喉水肿031103 喉囊肿031104 喉室脱垂031105 喉角化症及喉白斑病031106 喉淀粉样变031107 喉狭窄0312 喉阻塞031201 喉阻塞0312020313 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
好学教育:执业医师《药理学》讲义
《药理学》1好学教育临床执业医师高清课程 客服电话:好学教育:执业医师《药理学》讲义执业医师考试完整讲义下载/haoxueziliao/item/13186c30143f881881f1a7d9目录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 (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2)药物与受体 (2)药物代谢动力学——吸收 (2)药物代谢动力学——排泄 (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3)药物消除动力学 (3)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1.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难以避免,但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
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引起。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
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此外,慢性毒性还包括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反应。
3.后遗效应:是指药物停用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
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4.停药反应:是指患者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故又称回跃反应。
5.变态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
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从轻微的皮疹、发热至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这种反应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1)半数有效量:质反应中,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药物剂量或浓度,称为半数有效剂量(ED50)或半数有效浓度(EC50)。
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2)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讲义》PPT课件
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甘油等 二、 止泻药 腹泻可引起疼痛、脱水和电解质紊 乱,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可适 当给予止泻药。药物有:地芬诺酯( 苯已哌啶)
医学PPT
24
2、安乃近。
3、保泰松。 4、布洛芬、荼普生、非诺洛芬、酮 洛芬、氟比洛芬、恶丙嗪:
5、双氯芬酸:
6、吡罗昔康和美医学P洛PT 昔康:
16
第三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 支气管扩张药: 茶碱类:本品主要有茶碱、氨茶碱、 胆茶碱、二羟丙茶碱。 作用及用途:
①舒张平滑肌。
②对心脏的作用。
医学PPT
17
A 口服法:
医学PPT
10
B 注射法: ①皮下注射: ②肌肉注射:
③静脉注射及静脉滴注: ④鞘内注射:
C 直肠给药:
D 舌下给药: 医学PPT
11
E 吸入法:
F 皮肤粘膜给药:
2.给药时间和次数。
3.配伍用药
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第四节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医学PPT
12
一、 一、 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药效学
在药物的影响下机体发生的机能或形
态的变化,称为药物的作用。这是药理
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学习药理学的
中心所在,是应用药物防治疾病的依据
。各类药物都有它们独特的作用,将在
各论中分别介绍。这里首先要求对药物
的一般作用有所了解,并掌握药物作用
的一般规律。
医学PPT
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理学总论 马有龙
医学PPT
1
第一节 概论
一、药理学的概念:药物是用以治疗、
预防、诊断和计划生育的一些化学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一、镇静催眠药
考情分析
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镇静催眠药:
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能够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分为三类:
苯二氮(艹卓)类
巴比妥类
其他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抗焦虑
2.镇静、催眠
3.抗惊厥、抗癫痫
4.中枢性肌松作用(区别于肌松药)
1.抗焦虑:在低于镇静剂量时就显著改善症状。
【用途】各种焦虑症。
2.镇静、催眠
【特点】
①缩短睡眠诱导时间,延长持续时间,减少夜惊夜游症;
②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影响小,过量使用不会引起麻醉和中枢麻痹;
③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小,故停药后反跳现象较轻;
③无肝药酶诱导作用,耐受性轻。
【用途】各种失眠;麻醉前给药和心脏电击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给药。
3.抗惊厥、抗癫痫
【用途】用于破伤风、子痫、药物中毒和小儿高热惊厥等;静脉注射用于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4.中枢性肌松作用(区别于肌松药)
【用途】
大脑麻痹,脑血管意外或脊髓损伤引起的肌僵直;
缓解关节病变、腰肌劳损等所致肌肉痉挛。
【不良反应】毒性极小,安全范围大。
1.中枢抑制:治疗量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乏力,影响技巧性操作和驾驶安全,大剂量时偶有共济失调,语言不清,肌肉无力。
2.呼吸和循环抑制: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抑制,故宜缓慢静脉注射。
3.耐受性和成瘾性:发生率较巴比妥类低,戒断症状较迟、较轻。
4.致畸。
5.过量中毒除采用洗胃,对症治疗外,还可采用特效拮抗药氟马西尼。
地西泮的临床应用不包括
A.焦虑性失眠
B.止痛和麻醉
C.癫痫持续状态
D.高热惊厥
E.麻醉前给药
【答案】B
下列哪项不是地西泮镇静催眠的特点
A.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较大
B.对呼吸影响较大
C.对REMS的影响较小
D.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
E.依赖性、戒断症状较巴比妥类药物轻
【答案】B
镇静催眠有安定,苯二氮卓最常用;
抗惊抗癫抗焦虑,中枢肌松地西泮;
剂量不同效有异,过量中毒快抢救;
洗胃补液又给氧,碱化尿液促排泄;
特效解毒氟马尼,特异位点拮抗剂。
二、抗精神失常药
考情分析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吩噻嗪类——氯丙嗪(冬眠灵)
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A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还能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和M胆碱受体,故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镇静
表现为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有嗜睡感,在安静环境中易诱导入睡,但易觉醒。
②抗精神病
使精神分裂症的躁狂、幻觉、妄想等症状逐渐消失,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
其作用一般需连续用药6周至6个月以上才能充分显效。
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不会产生耐受性。
【应用】
对各型精神病患者均有效。
包括急、慢性精神病、躁狂症及伴有兴奋、紧张、妄想症状的病人。
因无根治作用,故需长期服药,以维持疗效、减少复发。
③镇吐作用
小剂量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中枢镇吐作用。
【应用】
常用于癌症、放射病等多种疾病及药物引起的呕吐、顽固性呃逆。
但不能制止前庭刺激所致的呕吐。
④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不仅使发热机体降温,亦能使正常体温下降;降温作用与环境温度有关。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杜冷丁)
【应用】
人工冬眠(冬眠合剂+物理降温)
人工冬眠——配合物理降温(冰袋或冰水浴),可使患者体温降至34℃或更低,同时能降低机体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常配合物理降温用于低温麻醉,或在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和甲状腺危象等辅助治疗时与其他中枢抑制药组成冬眠合剂。
⑤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使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乙醇的作用增强,合用时应减少药量以避免对中枢的过度抑制。
2.对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阻断α受体:与氯丙嗪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相协同,致使血管扩张,BP下降;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
②阻断M受体: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尿潴留及便秘等副作用。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可影响下
丘脑分泌多种激素的释放
催乳素分泌↑
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
生长素↓
【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
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便秘、无汗和眼内压升高等),青光眼患者禁用。
α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及心悸等)——不能用肾上腺素纠正,用去甲肾上腺素。
2.锥体外系反应
①帕金森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
②急性肌张力障碍:一般出现于用药后1~5天,由于舌、面、颈及背部肌肉痉挛,病人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吞咽困难及呼吸运动障碍;
③静坐不能:表现为坐立不安、反复徘徊等。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服用氯丙嗪后可出现一种特殊而持久的运动障碍。
3.过敏反应
4.急性中毒
一次服用大剂量药物(1~2g),可出现昏睡、血压下降、心动过速、休克等,应及时对症处理,但禁用肾上腺素升压。
氯丙嗪
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受体多巴胺,
镇静止吐兼降温,人工冬眠显奇效,
长期用药毒性大,震颤麻痹低血压。
氯丙嗪可用于下列临床疾患,除了
A.人工冬眠
B.抗精神分裂症
C.镇吐
D.降压
E.止呃逆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