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对视觉的影响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eb940e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4.png)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影响立体主义,也被称作为“立方主义”,是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风格之一,毕加索主张通过解析重构和错位等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意志,立体主义和立方主义中的“立体”和“立方”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体积感和纵深感,而是运用一定的绘画手法将对象做出改造。
它不限于一个固定的角度,而是把多种视角的画面进行结合,形成一个包含原对象的诸多元素和成分的全新对象。
立体主义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艺术倾向,试图在二维的画布上从固定的视角创造真实的三维空间的幻觉,强调画布的二维性质,而不是创造深度的幻觉。
这种绘画方式并没有使用透视法,而是以不同的方式通过对色调(光和影)的运用,将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平面,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展示不同的视角,既暗示了它们的三维形态,又指向了画布的二维平面。
一、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形成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出生于西班牙的牙马拉加,天才、任性、高产等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生。
他在绘画的方式上自始至终追求新鲜事物,不断地突破自我和传统理念。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长达79 年,他在绘画、雕塑、陶瓷、诗歌、写作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20 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毕加索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数次改变,他常在“蜕变”中寻求创新,这种蜕变即融合,他经常把各种绘画理念、手法、风格掰开揉碎再进行融合。
立体主义起源于1905 年,由巴勃罗·毕加索开创,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它作为一个引起了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带领许多艺术家从传统的透视画法转变到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风格。
但立体主义的产生并非偶然,更多的是必然结果下的产物。
一是受到当时社会客观因素的发展的影响,人们开始去透过表面,去描绘肉眼未必能够看见的东西,艺术不再照搬照抄现实事物,而是去发现所描绘的物体的本质,借助这种洞察力来获取对物体的真实情况的掌握。
二是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迫使绘画风格开始变化,毕加索在这个时期很自如地运用了摄影的多种曝光,把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的对象聚集到一起,引发自身对时间、空间的思考,这一特征在之后作品中也有体现。
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研究
![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d48a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6.png)
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研究在电影拍摄中,除了剧情选题、演员演技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外,摄影师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也是决定电影视觉效果的关键之一。
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电影所展现的世界。
本文将就拍摄角度对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在较低的位置,向上拍摄画面的一种方式。
这种拍摄角度常常会使人物拍摄者和观众产生一种并肩作战、对抗数倍敌人的感觉。
例如电影《300壮士》中,几百个斯巴达勇士排成横队,面对敌军的那一幕,正是通过低角度拍摄来呈现的,让观众感觉勇士的决心和力量。
同时,由于低角度拍摄能够突出上方的景物,所以常被运用在壮丽的景观、高楼大厦等场景中,来增强它们的气势感和存在感。
二、高角度拍摄反之,高角度拍摄则是指摄影师在较高的位置,向下拍摄画面的一种方式。
这种角度常常能够使画面呈现出鸟瞰感,让观众感受到俯瞰整个世界的感觉。
例如电影《四个春天》中,通过高角度拍摄建筑物、田野、农民等平凡生活的画面,使得观众能够看到更多生活的美好部分,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妙。
同时,高角度拍摄也能够突出下方的场景,如人物的苦恼、疑惑,给观众带来一种俯瞰、把握一切的感觉。
三、侧面拍摄在侧面拍摄中,摄影师通常要将镜头位置放置于人物身侧,来捕捉到他们的侧面特征。
这种拍摄方式常常用以呈现人物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形象等,例如《摔跤吧!爸爸》中,影片中央角色马哈维尔侧面望向父亲的那一幕,正是通过侧面拍摄来表现的,让观众看到他的愿望和幸福。
与此同时,侧面拍摄也常被运用在逃跑、潜行等场景中,使人物表现更加真实、自然。
四、前后拍摄前后拍摄是指摄影师将镜头置于人物之前或者之后,从其背后或者正面拍摄的一种方式。
这种角度能够表现出人物间的距离和相互影响,例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角们在荒岛上进行射箭比拼的戏码中,正是通过前后拍摄来展示人物之间的距离和区别,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气氛。
光照效果分析实验报告(3篇)
![光照效果分析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4e28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对物体颜色、亮度和对比度的影响,探究光照对视觉感知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应用中的光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光照是视觉感知的基础,不同光源、角度、距离和强度都会影响物体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
本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感受,探究光照对视觉感知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设备:相机、笔记本电脑、照明设备(包括白光、黄光、红光等不同光源)。
2. 实验样品:同一种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如红色苹果)。
3. 实验环境:室内环境,光照条件可调节。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样品,确保样品表面干净、无污渍。
2. 设置实验环境,调整照明设备,使光源距离物体一定距离。
3. 分别使用白光、黄光、红光等不同光源照射物体,记录相机拍摄的照片。
4. 在相同条件下,调整光源距离,记录不同距离下的照片。
5. 在相同光源和距离下,调整光源角度,记录不同角度下的照片。
6. 对比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照片,评估颜色、亮度和对比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颜色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光源照射下,物体颜色存在差异。
白光照射下,物体颜色最为真实;黄光照射下,物体颜色偏黄;红光照射下,物体颜色偏红。
这表明光源的颜色对物体颜色感知有显著影响。
2. 亮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光源强度对物体亮度感知有显著影响。
随着光源强度的增加,物体亮度感知也随之增加。
此外,光源距离和角度也会影响物体亮度感知。
3. 对比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光源角度和距离对物体对比度感知有显著影响。
光源角度与物体表面的夹角越小,对比度越高;光源距离越近,对比度越高。
六、实验结论1. 光源颜色对物体颜色感知有显著影响,白光照射下物体颜色最为真实。
2. 光源强度对物体亮度感知有显著影响,光源强度越高,物体亮度感知越强。
3. 光源角度和距离对物体对比度感知有显著影响,光源角度与物体表面的夹角越小,对比度越高;光源距离越近,对比度越高。
七、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视觉感知具有重要影响。
用拍摄角度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用拍摄角度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2a60d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e.png)
用拍摄角度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拍摄角度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可以通过改变拍摄的角度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观看体验。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拍摄角度,并介绍它们在创造视觉效果方面的应用。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低的位置,从下往上拍摄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体显得更加庄重、威严,给人一种仰视的感觉。
低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高大的建筑物、雄伟的山脉等,可以突出被摄体的威严和壮观。
二、高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从上往下拍摄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体显得较小、较弱,给人一种俯视的感觉。
高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人群、城市街景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广阔和繁忙。
三、鸟瞰角度拍摄鸟瞰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从上方俯视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全貌和布局,给人一种鸟瞰的感觉。
鸟瞰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城市、景区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整体结构和规模。
四、仰视角度拍摄仰视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低的位置,从下往上仰视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体显得更加高大、威严,给人一种仰视的感觉。
仰视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高大的建筑物、雄伟的山脉等,可以突出被摄体的威严和壮观。
五、近景拍摄近景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近的位置,拍摄被摄体的细节。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突出被摄体的细节和纹理,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近景拍摄常用于拍摄花朵、昆虫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美丽和细腻。
六、远景拍摄远景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远的位置,拍摄被摄体的整体景象。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广阔和壮丽,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远景拍摄常用于拍摄风景、城市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壮丽和宏伟。
七、斜角度拍摄斜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斜角度的位置,拍摄被摄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的感觉,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
斜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运动、舞蹈等,可以展示被摄体的动态和活力。
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参数选择和误差分析
![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参数选择和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af11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7.png)
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参数选择和误差分析1.摄像头位置和角度:摄像头的位置和角度会直接影响双目视觉系统的测量精度。
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应适中,过大会导致视差太小,无法精确测量距离;过小则可能遮挡目标物体,影响测量结果。
摄像头的角度应保持一致,并且与目标物体平行或成一定角度,以获取更准确的深度信息。
2.分辨率和帧率:摄像头的分辨率和帧率也会影响双目视觉系统的测量精度。
较高的分辨率和帧率能够提供更清晰和流畅的图像,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
但过高的分辨率和帧率也会增加计算和传输的成本,需要综合考虑。
3.特征点提取算法:双目视觉测量系统需要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来提取特征点,以计算视差。
不同的算法对特征点的提取精度和速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特征点要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在不同光照和场景下提取出准确的特征点。
4.校准参数:双目视觉测量系统需要进行相机的校准,以消除畸变和误差。
校准参数包括相机的内参和外参,需要通过专门的标定程序获取。
校准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双目视觉系统的测量精度,因此在选择双目视觉测量系统时,需要考虑其校准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系统误差是由于双目视觉测量系统本身的误差引起的,一般可以通过校准和补偿来消除或减小。
例如,摄像头的畸变、摄像头之间的视差差异等都会引入系统误差。
为了评价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的精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比较测量结果和实际值:通过与已知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这可以通过参考物体进行,知道它的实际尺寸,然后测量它,将测量结果与真实尺寸进行比较以评估系统的准确性。
2.重复测量:通过多次测量同一目标物体,得到一系列测量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这些结果的均值和方差,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3.评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
例如,可以计算视差差的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反映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之,选择适当的参数和进行误差分析是提高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精度的重要步骤。
摄影中的位置与角度选择的重要性
![摄影中的位置与角度选择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15b07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3.png)
摄影中的位置与角度选择的重要性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捕捉光线和影像,表达摄影师的视觉想法和情感。
在摄影中,位置与角度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恰如其分的选择可以给图像带来新颖和独特的视觉效果,而错误的选择则可能导致无趣或者普通的照片。
本文将探讨摄影中位置与角度选择的重要性,并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1. 角度选择的重要性角度选择是指摄影师站立或摄像机放置的位置相对于被摄对象的方位。
通过不同的角度选择,可以改变被摄对象的外观和氛围,从而影响整幅照片的表达效果。
首先,低角度拍摄可以给照片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当我们选择低角度时,可以将被摄对象放大,并且给人一种崇高和强大的感觉。
例如,低角度拍摄大象,可以突出其庞大的体型和力量。
此外,低角度拍摄还可以捕捉到被摄对象与天空等背景的对比,增加图像的层次感。
而相反,高角度拍摄则可以给照片带来一种俯视的效果。
通过站在高处或使用无人机等航拍设备,可以俯瞰被摄对象,给人以全新的视角。
高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城市风景、规模宏大的建筑物等场景。
这种角度可以展现出被摄对象的整体布局和庞大气势,给人以广阔和壮观的感觉。
此外,斜角度拍摄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通过选择适当的斜角度,可以创造出一种动态和有趣的效果。
例如,斜角度拍摄人物可以给人一种动感和活力,尤其适用于拍摄体育运动、舞蹈等高速运动的场景。
斜角度还可以用于表达照片中的对比,例如拍摄黑白对比鲜明的建筑物或者自然景观。
2. 位置选择的重要性除了角度选择,摄影中的位置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位置可以决定被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影响图像的平衡和视觉效果。
首先,前景位置的选择可以帮助构建照片的层次感。
通过将前景物体放置在照片前方,可以增加图像的深度和立体感。
例如,在拍摄风景时,可以选择一个近距离的树木或者岩石作为前景,让观众感受到画面的距离和景深。
其次,背景位置的选择可以对被摄对象产生显著影响。
背景的选择应考虑到与被摄对象的关系以及整体视觉效果。
景物的拍摄角度摄影学中的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
![景物的拍摄角度摄影学中的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cf439a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1.png)
景物的拍摄角度摄影学中的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拍摄角度和视角是摄影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决定了拍摄出的照片最终呈现的效果。
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可以带给观众截然不同的观感和感受。
在摄影中,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视角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本文将探讨景物的拍摄角度以及摄影学中的拍摄角度和视角选择。
一、景物的拍摄角度在摄影中,拍摄角度是指拍摄者站立的位置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角度关系。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1. 低角度:低角度的拍摄会让被拍摄物体显得更加庄重和威严。
例如,拍摄高楼大厦的时候,使用低角度的拍摄可以让建筑物显得更加高大。
此外,低角度的拍摄还可以突出被拍摄物体的纵深感。
2. 高角度:高角度的拍摄会呈现一种俯瞰的效果,使被拍摄物体显得较小。
这种拍摄角度常用于拍摄大规模的场景,如城市风景、海滩等。
通过高角度拍摄,可以更好地展示被拍摄物体的整体布局和空间感。
3. 平视角度:平视角度是指与被拍摄物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与物体平齐的角度。
这种拍摄角度使观众能够以最为真实的方式接触被拍摄物体,感受到真实的观看角度。
例如,拍摄人物肖像时常常使用平视角度,使观众能够直接与被拍摄者进行眼神交流。
二、摄影学中的拍摄角度和视角选择除了景物的拍摄角度外,摄影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角度和视角选择的技巧。
1. 景物特点与拍摄角度的选择: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选择拍摄角度时,要充分考虑被拍摄物体的特点。
如拍摄鸟类飞行时,可选择仰角拍摄,使观众能够看到鸟类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形态。
2. 角度变换与创意拍摄:摄影中的创意拍摄要求拍摄者具备一定的角度变换技巧。
例如,通过斜角度的拍摄可以营造出动感十足的摄影效果。
在摄影创作中,摄影师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和视角,给观众带来新奇的视觉感受。
3. 视角选择与构图技巧:视角选择是构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视角,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
摄影师可以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来创造画面的层次感。
了解角度与视角对构图的影响
![了解角度与视角对构图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52d67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2.png)
了解角度与视角对构图的影响角度与视角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构图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摄影师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使照片更加生动、有趣和吸引人。
本文将探讨角度与视角对构图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角度和视角技巧。
一、角度对构图的影响角度是指摄影师拍摄主题时相机与地面的夹角。
选择不同的角度可以改变照片的视觉效果,从而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1. 低角度低角度是指摄影师从低处向上拍摄主题。
这种角度可以使主题显得庄重、威严或者强大。
例如,拍摄高楼大厦时使用低角度可以突出其高度和威严感;拍摄运动员时使用低角度可以突出其力量和决心。
2. 高角度高角度是指摄影师从高处向下拍摄主题。
这种角度可以使主题显得渺小、脆弱或者无助。
例如,拍摄小孩时使用高角度可以突出其天真可爱;拍摄自然风景时使用高角度可以展示其广阔和壮丽。
3. 平视角度平视角度是指摄影师与主题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这种角度可以使主题显得平静、稳定或者自然。
例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平视角度可以展示其真实的形象和情感;拍摄静物时使用平视角度可以突出其细节和质感。
二、视角对构图的影响视角是指摄影师观察主题时的位置和角度。
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摄影师可以改变照片的透视关系和空间感,从而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1. 俯视视角俯视视角是指摄影师从上方向下观察主题。
这种视角可以使主题显得平面化、压缩或者扁平。
例如,拍摄人群时使用俯视视角可以突出其密集和有序;拍摄建筑物时使用俯视视角可以突出其几何形状和结构。
2. 仰视视角仰视视角是指摄影师从下方向上观察主题。
这种视角可以使主题显得立体、高大或者威严。
例如,拍摄树木时使用仰视视角可以突出其高度和挺拔;拍摄动物时使用仰视视角可以突出其力量和威严。
3. 平视视角平视视角是指摄影师与主题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观察。
这种视角可以使主题显得真实、自然或者亲近。
例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平视视角可以展示其真实的形象和情感;拍摄风景时使用平视视角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利用风景摄影的角度与角度
![利用风景摄影的角度与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ffec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4.png)
利用风景摄影的角度与角度风景摄影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摄影艺术,通过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来展现摄影师的观点和情感。
在风景摄影中,拍摄的角度和视角至关重要,它们可以决定照片的效果和感觉。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提升风景摄影。
一、鸟瞰角度鸟瞰角度是指摄影师从较高的位置向下拍摄,能够展示出广阔的景色和场景。
例如,在拍摄山脉或海滩时,可以选择登高的地点,然后利用鸟瞰角度来捕捉整个景观。
这样的角度可以给人一种俯瞰世界的感觉,同时也能够突出地形的层次和细节。
二、低角度低角度是指摄影师从较低的位置向上拍摄,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拍摄高耸的建筑物或大树时,可以选择蹲下或仰望的姿势,然后利用低角度来拍摄。
这样的角度可以使被摄对象显得更加庄重和壮观,同时也能够突出其高度和立体感。
三、斜角度斜角度是指摄影师选择将相机倾斜一定角度来拍摄,能够创造出动态和有趣的效果。
例如,在拍摄河流或公路时,可以选择斜着的姿势,并将相机对准目标线条,然后按下快门。
这样的角度可以使照片看起来更富有生命力和运动感,同时也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
四、正面角度正面角度是指摄影师从正对着被摄对象的角度来拍摄,能够真实地呈现景物的形态和特征。
例如,在拍摄湖泊或城市街道时,可以选择与目标保持平行,并且站立在距离合适的位置,然后按下快门。
这样的角度可以使照片看起来更加真实和易于观察,同时也能够展示被摄对象的细节和纹理。
五、背面角度背面角度是指摄影师从背对着被摄对象的角度来拍摄,能够创造出神秘和引人猜测的效果。
例如,在拍摄森林或建筑群时,可以选择背对目标,然后利用被摄对象的轮廓和周围环境来构图。
这样的角度可以留下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能够整合被摄对象的特点和背景。
利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摄影师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景照片,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觉和体验。
在选择角度和视角时,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的主题和目标来决定,同时也可以尝试结合不同的角度和视角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68aa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4.png)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1. 引言1.1 介绍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的重要性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布局多台摄像机和灯光设备,以及运用协同拍摄技巧,可以使得电视节目呈现出更为生动、多样化的画面效果,提升节目质量,吸引观众眼球。
多机位布局能够使得节目制作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在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通过设置多个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可以捕捉到不同角度和距离的画面,使得观众可以全方位地观看到节目的内容,增加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多机位布局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复拍摄和调整时间,节约成本。
协同拍摄技巧则是在多机位布局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摄像机的画面切换和过渡技巧,可以使得节目画面更加流畅、连贯,不出现画面跳变或突兀感,让观众目不暇接,增强视觉享受。
协同拍摄技巧也能够更好地展现节目的内容和情感,使得观众更容易沉浸产生共鸣。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合理运用这些技巧,才能使得节目制作更加优秀,吸引更多观众,提升电视节目的品质。
2. 正文2.1 多机位布局的原理与优势多机位布局指的是在拍摄电视节目或影视作品时,通过设置多个摄像机角度来捕捉同一场景的不同视角,从而丰富画面呈现和提升视听效果。
多机位布局的原理是通过多台摄像机同时录制同一场景,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主体,然后在后期制作中进行编辑和剪辑,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更加生动和立体的画面。
多机位布局的优势有多方面。
多机位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通过一次拍摄就可以获取到多个角度的素材,减少了重复拍摄和调整的时间,也降低了因为拍摄错误需要重新拍摄的可能性。
多机位布局可以增加画面的丰富度和立体感。
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多机位布局还可以提高制作质量,使整个节目更加专业和引人注目。
拍摄技巧运用多角度拍摄增加观赏性
![拍摄技巧运用多角度拍摄增加观赏性](https://img.taocdn.com/s3/m/fe19b2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8.png)
拍摄技巧运用多角度拍摄增加观赏性在摄影领域中,拍摄角度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改变拍摄角度,可以赋予照片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拍摄技巧,以运用多角度拍摄来增加观赏性。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一种常见的拍摄技巧,它能够使被拍摄对象显得更为高大、威严。
在拍摄建筑物或人像时,可以通过蹲下或使用三脚架降低相机高度,从而产生低角度的效果。
这种角度能够突出被拍摄对象的层次感和力量感,使照片更具有观赏性。
二、高角度拍摄与低角度拍摄相反,高角度拍摄可以从上方俯视被拍摄对象。
这种拍摄角度能够使被拍摄对象显得较小、可爱或脆弱。
在拍摄风景或人物时,可以使用梯子、无人机等工具进行高角度拍摄。
高角度拍摄能够提供全新的视角,增加照片的观赏性和创意。
三、斜角度拍摄斜角度拍摄是利用斜线来增强照片的动感和美感。
通过倾斜相机或选择斜角度,可以使照片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效果。
斜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体育运动、舞蹈表演等场景,能够传达出运动的速度和灵活性,增加照片的观赏性。
四、鸟瞰角度拍摄鸟瞰角度拍摄是指从高处向下拍摄,模拟鸟儿俯视的视角。
这种拍摄角度常用于拍摄城市、风景和人群等场景。
鸟瞰角度能够展现场景的整体布局和人们的活动状态,给人一种全观感,增强照片的观赏性。
五、近景拍摄近景拍摄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中的细节或局部,突出被拍摄对象的特色和纹理。
通过近景拍摄,可以捕捉到平常被忽视的细节,使照片更具有观赏性和魅力。
近景拍摄常用于拍摄花卉、食物、人物面部等主题,能够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远景拍摄与近景拍摄相反,远景拍摄是将被拍摄对象放置在画面的远处,以突出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远景拍摄能够展现被拍摄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给观众一种宽广和开阔的感觉。
远景拍摄常用于拍摄风景、城市全景等场景,能够增加照片的观赏性和震撼力。
在摄影中,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是实现良好作品的关键。
通过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被拍摄对象的力量感,通过高角度拍摄可以展示被拍摄对象的可爱和脆弱,而斜角度拍摄、鸟瞰角度拍摄、近景拍摄和远景拍摄则能够为作品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https://img.taocdn.com/s3/m/d52018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d.png)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是由其外部轮廓以及内部结构所决定的,而观察物体的形状则是通过我们的视觉感知来实现的。
然而,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其形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本文将从笛卡尔几何、透视学以及三维成像等角度探讨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一、笛卡尔几何中的观察位置变化在笛卡尔几何中,我们通常使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形状。
这是因为直角坐标系能够清晰地表示出物体在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和大小。
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的形状在直角坐标系中会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直角坐标系所基于的是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而观察位置的变化并不会改变物体的实际形状。
二、透视学中的观察位置变化在绘画和摄影等艺术领域,透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地描绘物体形状的学科。
透视学告诉我们,当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的形状会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这是因为透视学考虑了视线和投影平面之间的关系。
在透视学中,观察者通常被认为是位于水平线上的某个点,并且与物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当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形状在透视画面上会发生变化。
例如,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一个长方体时,它的边缘会呈现出收缩的趋势,而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同一个长方体时,边缘则会呈现出扩张的趋势。
这是因为远近景物在透视画面上的表现方式不同,而观察位置的改变会导致视线和投影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体在透视画面上的表现。
三、三维成像中的观察位置变化在现代技术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来观察物体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观察位置的变化同样会对物体的形状产生影响。
例如,在三维建模软件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观察点的位置和角度来查看物体的不同面。
当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的形状会在我们的视野中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这是因为观察位置的改变会导致物体的不同面暴露在视野中,从而影响我们对物体形状的感知。
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一个有趣且复杂的问题。
摄像知识-镜头的拍摄角度对画面的影响
![摄像知识-镜头的拍摄角度对画面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052fa0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4a.png)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像要以平摄为主。
但是所有片子一律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
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低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
一、水平拍摄平角拍摄时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其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正常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是拍摄人物近景和一般场景的最佳选择。
将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是最标准的拍摄方式,也是最稳定构图。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平摄自然景物时,地平线一般应避免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远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显得平淡、呆板。
如果被拍摄的对象高度与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就应根据摄像对象适当调整高度,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二、仰角拍摄仰角拍摄是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的拍摄。
仰角拍摄由于镜头低于对象,产生从下往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
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像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
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这种技巧经常采用于想将建筑物等拍得高大一点或者将人物拍得威风一点的时候。
仰角度拍摄可降低地平线,使地平线处于画面下端或从下端出画,并除去所有背景特征,通常会出现以天空或某种特定景物为背景的画面,可以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仰摄具有夸张感,能夸张被摄体的高度,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可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产生比实际生活更强烈的感受。
当用低角度拍摄人物的时候,利用台式三脚架就比较方便。
如果用带有彩色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的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时候,就可将彩色取景器竖起来或者将旋转式液晶显示屏调到面向上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便于拍摄。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5985441a37f111f0855b37.png)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去的路》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原理绘制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的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中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战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绘制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2.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展示设备学生: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拼贴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彩色纸、皱纹纸等各种纸材或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旧纸和布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观看图片。
引导语:同学们,喜欢拍照吗,老师也喜欢,老师外出时经常把美的景色拍下来,今天分享给大家几张关于路的风景照。
2、师生交流,共同总结。
谁来说一说你从图片中观察到了路有什么特点?(近宽远窄)谁还有那些发现?路两旁的树离我们近的比较高,离我们的树比较矮(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即认真又准确。
可见,同样的物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会很大、很宽、很高;相反,离我们远的会感觉很小、很窄、很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视觉现象。
——《远去的路》二、发展阶段1.生活中的视觉现象(1)在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景象也存在着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现象呢?(路灯、走廊、门洞、胡同……)(2)分享老师带来的生活景象图片,让学生说一说都有哪些视觉规律。
世纪广场的柱子、房子、火车铁轨……队列中的人……。
你们太棒了,不仅学习中是个善于观察的人,而且在生活中也是这么有心的人。
2.视平线和消失点这样的现象在马路上最常见,一条马路一直无限向远方延伸,如果没有任何遮挡,一直一直延伸,猜一猜会怎样?(会延伸到天边、相交一点)。
拍摄方向实验报告总结(3篇)
![拍摄方向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bf3e1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1.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拍摄方向对于画面构图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摄影技巧,我们进行了一次拍摄方向的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拍摄方向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拍摄方向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掌握不同拍摄方向在摄影中的应用技巧;3. 分析不同拍摄方向对画面效果的影响;4. 提高摄影者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实验器材1. 数码相机:NIKOND7000、Canon EOS 550D;2. 三脚架;3. 摄影棚灯光设备。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固定拍摄(1)选择拍摄主题:以人像摄影为例;(2)固定摄像机在三脚架上,调整拍摄方向、景别和角度;(3)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拍摄人像,记录画面效果;(4)对比分析三种拍摄方向对人像特征的表现。
2. 实验二:运动拍摄(1)选择拍摄主题:以风景摄影为例;(2)手持摄像机进行运动拍摄,记录画面效果;(3)分析运动拍摄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如动感、空间感等;(4)比较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在画面表现力上的差异。
3. 实验三:拍摄角度与透视感(1)选择拍摄主题:以室内摄影为例;(2)调整摄像机高度,分别以仰视、平视和俯视角度拍摄;(3)观察不同拍摄角度对画面透视感的影响;(4)分析拍摄角度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具有亲切感;侧面拍摄有助于突出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后面拍摄能够表现被摄对象的背部特征,给观众积极的思考余地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2. 实验二:运动拍摄能够增强画面的动感,表现空间感;固定拍摄则更注重画面构图和细节表现。
3. 实验三:仰视角度使画面具有向上延伸的感觉,适合拍摄高大建筑;平视角度适合拍摄日常生活场景;俯视角度则使画面具有向下延伸的感觉,适合拍摄地面景物。
六、实验结论1. 拍摄方向对于画面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摄影者应根据拍摄主题和情感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方向;2. 不同拍摄方向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摄影者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3. 拍摄角度与透视感在摄影构图中起到关键作用,摄影者应注重拍摄角度的运用;4.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摄影者的构图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今后的摄影创作奠定了基础。
视觉错觉实验报告分析(3篇)
![视觉错觉实验报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bf2a0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b.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视觉错觉是指人们在感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对物体或场景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视觉错觉现象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探究视觉错觉的产生机制,本研究设计了一项视觉错觉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探究视觉错觉现象在实验条件下的表现。
2. 分析视觉错觉产生的可能原因。
3. 为视觉错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实验材料:准备一系列具有视觉错觉效果的图片,如卡尼莎三角、Z形错觉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志愿者进行视觉检查,确保其视力正常。
(2)将志愿者分为两组,每组分别观看不同的视觉错觉图片。
(3)观察志愿者在观看图片时的反应,记录其感知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4)对两组志愿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观察结果:两组志愿者在观看视觉错觉图片时,均出现了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例如,在观看卡尼莎三角时,部分志愿者认为三角形的两边等长,而实际上两边不等长;在观看Z形错觉时,部分志愿者认为Z形是直的,而实际上Z形是弯曲的。
2. 数据分析:对两组志愿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志愿者在视觉错觉现象上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五、实验分析1. 视觉错觉现象的产生原因(1)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对光线的敏感度不同,导致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偏差。
(2)大脑皮层在处理视觉信息时,受到经验、记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物体或场景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
(3)外界环境因素,如光线、颜色等,也可能导致视觉错觉现象的出现。
2. 视觉错觉现象的应用(1)在艺术创作中,视觉错觉现象可以用来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如莫奈的印象派画作。
(2)在广告设计中,视觉错觉现象可以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广告效果。
(3)在建筑领域,视觉错觉现象可以用来优化建筑物的外观,使建筑物更加美观。
短视频中的独特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
![短视频中的独特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7c42a4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f.png)
短视频中的独特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短视频作为当今流行的内容形式,已经在各大平台上广泛传播。
而其中的独特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短视频中的独特拍摄角度与视角选择,并分析其对内容表达和观众体验的影响。
一、平视角度平视角度是指镜头的角度与被拍摄对象平行,通常位于与被拍摄物件水平线相等的高度。
这种角度可以使观众以与人物平视的方式来观察场景,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短视频中运用平视角度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平视角度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接触到被拍摄对象的表情和表达。
例如,当拍摄人物的面部表情时,平视角度能够使观众感受到更真实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变化。
其次,平视角度能够展现被拍摄对象的环境和周围的情况。
通过将拍摄镜头放置在与人物平行的位置,可以将观众带入场景,感受到更真实的空间感。
最后,平视角度还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通过使观众与人物处于同一高度,让观众更容易将自己代入到场景中,与人物发生情感共鸣。
二、低角度低角度是指镜头放置在低于被拍摄对象的位置,使拍摄对象从下方看上去。
低角度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以一种崇高、强大的感觉。
在短视频中运用低角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首先,低角度能够突出被拍摄对象的身高和气势。
例如,在体育比赛中,通过低角度拍摄运动员的表演可以增强其动作的力量感,给观众带来冲击力和震撼感。
其次,低角度还能够突出被拍摄对象的优势和特点。
对于建筑物或景观等大型物体,使用低角度能够凸显其规模和宏伟。
最后,低角度还可以给观众一种仰望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崇拜和敬畏。
这种独特的视角选择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鸟瞰角度鸟瞰角度是指将镜头放置在高于被拍摄对象的位置,从上方俯视。
这种角度可以给观众一种全景的视觉感受,使其更好地了解整个场景的布局和结构。
在短视频中运用鸟瞰角度可以产生以下几个效果。
首先,鸟瞰角度能够展示大场景的综合性。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e5fc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7.png)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五、发展阶段:
1.欣赏作品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通向远处的马路》、《工厂里的马路》和用旧彩色印刷品拼贴的风景画。
课件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透视关系,凸显画面的空间感)
2.教师示范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示范如何制作一幅透视关系的拼贴画。
第一步: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第二步:定远山和大树
第三步:正视的房子
第四步: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方法贴出景物。
3.欣赏作品
4.创作要求
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透视知识,用粘贴的形式创作一幅乡村的小路或城市的大街、小巷。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由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感受观察透视等知识,并把刚学到的知识和解决的难题,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
六、展评阶段
展示、评价部分
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等,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
视差对视觉深度知觉的影响
![视差对视觉深度知觉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1cfeb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3.png)
视差对视觉深度知觉的影响视深是人类通过眼睛感知到的场景中各个物体的距离和空间位置的能力。
它使我们能够分辨出前景和背景,感知到远近、高低和广度等维度上的空间关系。
然而,在我们感知视深时,视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视差,是指当我们两只眼睛同时观察一个物体时,由于其不同的观察角度而产生的差异。
具体来说,我们的左眼和右眼会稍微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同一物体,这种差异将提供给我们大脑的信息,进而帮助我们确定物体的距离。
视差成像原理是两个眼睛分别捕捉到的图像在大脑中进行比较和计算。
当物体距离我们较近时,它在两个眼睛中的视像会有较大的差异;而物体距离较远时,视像的差异则会较小。
大脑会通过分析这种差异以确定物体的距离。
视差对视觉深度知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立体视觉的能力。
通过视差,我们可以感知到物体的三维性,让我们能够区分前景和背景,从而对周围环境有更清晰的认知。
其次,视差还有助于我们分辨物体的远近关系。
当物体的视差较大时,我们会认为它离我们较近;而当视差较小时,我们则会认为物体距离较远。
这种根据视差来判断物体距离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和定位物体的位置。
另外,视差还影响了我们对物体大小和形状的感知。
当我们观察近处的物体时,由于视差的存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会有所变化。
例如,当我们看一张桌子时,离我们较近的一侧会较长,而离我们较远的一侧会较短。
这种视差引起的形状变化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立体结构和尺度。
此外,视差还对我们的运动感知产生了影响。
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观察到的视差信息,判断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当物体在我们的视野中移动时,它在两只眼睛中的视差会发生变化。
大脑通过比较这些变化来感知物体的运动,从而提供了运动深度的感觉。
视差对视觉深度知觉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我们对物体的直接观察中,它还对我们对复杂场景的理解和导航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当我们行走在一个繁忙的街道上时,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观察到的视差信息来识别和理解不同物体的距离和位置,以便我们做出适当的行为和决策。
光学实验与视觉错觉: 通过光学实验揭示视觉错觉的原理
![光学实验与视觉错觉: 通过光学实验揭示视觉错觉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76f4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4.png)
视错觉是感 知系统的一
部分
感知心理学理论 解释视错觉产生
原因
感知心理学 实验揭示视 觉错觉机制
实验结果支持感 知心理学观点
感知心理学 帮助理解视 错觉现象
视错觉揭示感知 系统工作方式
视觉错觉研究中的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基础知 识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 和知觉关系
认知心理学实验探 究视觉错觉机制
原理
促进科学研 究
光学实验推动了 视错觉和光学现 象研究的深入发
展
教育与娱乐
光学实验可以生 动地展示视觉错 觉现象,吸引人
们的兴趣
应用于医学 领域
光学实验在眼科 学中有重要应用, 帮助诊断和治疗
视觉问题
● 02
第2章 光学实验技术
光学实验仪器
折射仪的原 理和用途
模拟光学现象
反射仪的原 理和用途
具体案例
形状变形
视角错觉
颜色对比
视觉错觉在艺术 创作中的应用
艺术家经常通过创造 视错觉效果来展现独 特的艺术风格,视错 觉在艺术作品中可以 产生出奇妙的效果, 引发观众的兴趣和思 考。通过艺术作品中 的错觉设计,观众可 以体验到不同于现实 生活的感受,思考艺 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 和情感。观众对错觉 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可
光学实验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前景
发展趋势
未来光学实验技 术的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
未来科技领域中 的应用前景
光学实验的多功能应用
科技领域
光学成像 激光技术 光纤通讯
医疗领域
眼科手术 激光治疗 医学成像
娱乐产业
3D影像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国防安全
光学远程侦察 激光武器 仿真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
判断的影响
(10心本班张晓燕10370164)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的影响,实验采用缪勒莱耶错觉原理,随机对10级心本班选取7名被试。
测试他们在
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下对线段长度一致性的感觉能力。
结果显示:(1)
位置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无影响。
(2)角度对眼睛感觉到
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有影响。
(3)位置和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
一致性判断交互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位置;角度;缪勒莱耶错觉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图1
Fechner关于烛光的观察,发现了刺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人的视觉所观察到的事物也并不是绝对的,它总是在时间顺序和空间上相对于一定的上下关系和背景。
(朱滢,2009)感觉(sensation)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与某种感受器多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黄希庭,2007)感觉又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在1889年缪勒莱耶提出一种典型几何视错觉,如图1。
错觉效果是带箭尾的线段a比带箭头的线段b显得长些,而实际上两条线段一样长。
(孙世路,1964)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黄希庭,2007)它的本质是旧的,已经确立了的作为感知过程的基础的神经联系在新的、不寻常的环境下失效。
(龙叔修,1962)实验以缪勒莱耶错觉原理为材料,探讨10级心本班随机7名同学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下对视觉的影响。
1.2 研究问题
位置和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的影响。
1.3 实验假设
假设1:位置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无影响。
假设2: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有影响。
假设3:位置和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交互作用不明显。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10级心本班7名同学作为被试,年龄均在19~21之间,矫正后视力均在5.0以上。
均做过预实验,对实验要求明了。
2.2 实验材料
自制缪勒莱耶错觉仪,错觉仪箭头和箭尾分别为60°和120°。
内置活动板,可左右滑动调整大小。
纸笔若干。
2.3 试验程序
预备试验。
在上学期同学们已经做过缪勒莱耶错觉仪调整线段长度实验,此次实验确每人都详细了解实验程序。
开始实验前主试严肃宣读指导语,(见附录)并在询问被试已明白实验程序后开始实验。
主试将缪勒莱耶错觉仪调整到0刻度线。
让被试端坐在试验台前,在固定的两个不同位
置放好缪勒莱耶错觉仪——实验桌前和实验台上。
错觉仪按60度、120度两种角度。
实验采取ABBA法排除联系效应,具体操作如下:标准刺激夹角: 600 1200 600 1200···
标准刺激位置: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每个被试均做20次实验。
实验过程中保证噪音、温度、空气、光照一致。
2.4 数据处理
用WPS表格录入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之后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算出位置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是否有影响,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是否有影响、位置和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是否有影响。
3 研究结果
根据sppss16.0数据统计结果,方差检验求位置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F=1.217,P>0.05,所以位置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无影响。
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F=2.101,P<0.05,所以角度对眼睛感觉到的线段长度一致性判断有影响。
由图1得位置和角度交互作用不显著。
4 讨论图1
在此次实验中,由于被试数据太少,不能全面的反应真实情况。
而被试身高不同,却并未纳入实验考虑,在位置上会有一定的干扰。
实验中不能排除被试有练习疲劳,虽然采用了ABBA法可以减小练习效应,不过仍不可避免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实验处理里考虑了交互作用,且交互作用不明显。
大大的增加了数据结果的真实性。
在位置里只考虑了两个方向,实验不够精细。
5 参考文献
朱滢.2009. 实验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81
黄希庭.2007. 心理学导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世路.1964. 心理学报第3期. 223
龙叔修.1962. 心理学报第二期.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