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临床分区及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34
35
⑧辅助特征
淋巴结毗邻软组织水肿:表现淋巴结周围呈弥 漫性低回声,筋膜回声缺失。(图4-4-8) 淋巴结相互融合:淋巴结成串连于一起,其间 为异常软组织。(图4-4-9) 毗邻软组织水肿与淋巴结相互融合是结核性淋 巴结的常见特征。在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相 对较少。 必须注意淋巴结毗邻软组织水肿与淋巴结相互 融合,也可见颈部接受过放疗的患者。
浅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
.
1
淋巴结正常解剖
淋巴结形似肾形或豆形,小的直径约1mm,大者约 25mm,聚集分布,以四肢近端、颈部、盆腔、纵膈、肠 系膜、肺门处较多。在淋巴结的一侧有凹陷,该处结缔 组织较多,为血管、神经、淋巴输出管出入门户。 淋巴结分皮质与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包膜下,主要由 淋巴小结组成,淋巴小结随机体防御能力加强,其数目 也增多。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部,为淋巴结中心部分。 髓质由髓索、小梁、淋巴窦构成,淋巴窦为淋巴管腔在 结内扩大而成的结构,位于淋巴结周边皮下的为皮窦,位髓 质部髓索之间的为髓窦。 淋巴结的构造可因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与 年龄、部位,有无病变等有关。
12
正常淋巴结超声形态学结构类似 肾脏,呈‘靶样’结构,淋巴门高 回声与周边软组织相连续。
13
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淋巴结内血管正常情况下无法显示,当有病理改变时,血供 增加,血管扩张,可显示管状结构。淋巴门动脉多为一支, 偶见二支,平均管径约0.14mm。动静脉通常相互平行。 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部纵行的、对称放射状分布的血管结构, 而不能显示边缘血管。血流信号显示率与淋巴结大小、部位、 病理状况相关。颈部90%的横径>5mm的淋巴结可显示血 流信号;50%的腮腺淋巴结、60%的颈后三角淋巴结不显示 血流信号;颏下与下颌下淋巴结血供较其它区域的淋巴结血 供丰富;老年人的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显示率低;男女淋巴结 血流信号显示无差别。 60-80%的正常淋巴结在能量图上可显示血管。 淋巴结内血流速度检测临床意义不大。
35
⑧辅助特征
淋巴结毗邻软组织水肿:表现淋巴结周围呈弥 漫性低回声,筋膜回声缺失。(图4-4-8) 淋巴结相互融合:淋巴结成串连于一起,其间 为异常软组织。(图4-4-9) 毗邻软组织水肿与淋巴结相互融合是结核性淋 巴结的常见特征。在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相 对较少。 必须注意淋巴结毗邻软组织水肿与淋巴结相互 融合,也可见颈部接受过放疗的患者。
浅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
.
1
淋巴结正常解剖
淋巴结形似肾形或豆形,小的直径约1mm,大者约 25mm,聚集分布,以四肢近端、颈部、盆腔、纵膈、肠 系膜、肺门处较多。在淋巴结的一侧有凹陷,该处结缔 组织较多,为血管、神经、淋巴输出管出入门户。 淋巴结分皮质与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包膜下,主要由 淋巴小结组成,淋巴小结随机体防御能力加强,其数目 也增多。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部,为淋巴结中心部分。 髓质由髓索、小梁、淋巴窦构成,淋巴窦为淋巴管腔在 结内扩大而成的结构,位于淋巴结周边皮下的为皮窦,位髓 质部髓索之间的为髓窦。 淋巴结的构造可因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与 年龄、部位,有无病变等有关。
12
正常淋巴结超声形态学结构类似 肾脏,呈‘靶样’结构,淋巴门高 回声与周边软组织相连续。
13
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淋巴结内血管正常情况下无法显示,当有病理改变时,血供 增加,血管扩张,可显示管状结构。淋巴门动脉多为一支, 偶见二支,平均管径约0.14mm。动静脉通常相互平行。 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部纵行的、对称放射状分布的血管结构, 而不能显示边缘血管。血流信号显示率与淋巴结大小、部位、 病理状况相关。颈部90%的横径>5mm的淋巴结可显示血 流信号;50%的腮腺淋巴结、60%的颈后三角淋巴结不显示 血流信号;颏下与下颌下淋巴结血供较其它区域的淋巴结血 供丰富;老年人的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显示率低;男女淋巴结 血流信号显示无差别。 60-80%的正常淋巴结在能量图上可显示血管。 淋巴结内血流速度检测临床意义不大。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ppt课件【40页】
2024/8/29
29
病例4
72岁女性,发现颈部肿物3月。肿物逐 渐增大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后先缩小, 后又增大。
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
2024/8/29
30
超声检查考虑淋 巴瘤可能
2024/8/29
31
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2024/8/29
32
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 一
回声: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 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 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 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 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 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2024/8/29
28
典型血流改变( 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 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 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 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 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血常规示:WBC 15.6×10E9
2024/8/29
13
首次检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2024/8/29
14
半个月后复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 淋巴结炎,左侧最大者考虑合并脓肿
临床穿刺可见脓液,细菌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穿刺活检:化脓性炎
2024/8/29
15
病例2
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颈部多发 包块3年余
25
四、淋巴瘤
2024/8/29
26
是淋巴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多见,各 年龄段均可发生,国内以50~60岁发病 率高。主要侵犯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
分为两类,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 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
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超声检查可以发 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诊断。
淋巴结炎的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淋巴结炎性改变, 如淋巴结结构模糊、血流丰富等,有 助于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淋巴瘤浸润的淋巴 结,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
禁忌症
01
颈部皮肤破损、感染、 瘢痕等影响超声穿透和 图像质量的病变。
超声扫描的方法和技巧
常规扫描
按照一定顺序,全面扫描 颈部淋巴结区域,观察淋 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 等。
重点扫描
针对可疑病变区域,进行 重点扫描,观察淋巴结内 部回声、血流情况等。
动态观察
在实时超声图像上,观察 淋巴结的活动度和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
超声图像的分析和解读
图像分析
根据超声图像的特点,分析淋巴结的 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指标 。
CHAPTER 02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探头的选择和使用
01
02
03
超声探头选择
根据检查目的和病变特点 ,选择适合的超声探头, 如高频探头、低频探头等 。
探头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探头清洁,避免划痕 和磨损,确保图像质量。
探头压力调节
根据检查部位和深度,适 当调节探头压力,避免过 度压迫或过轻导致图像失 真。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概述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适应症和禁忌
症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关
系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最新进展和展
颈部淋巴结PPT课件
-
46
灰阶时表现为正 常的异常淋巴结, 灰阶显像时提示 为无异常。彩色 多普勒显像时呈 现为异常的周边 血管分布。
-
47
来源于淋巴瘤的转移淋巴结周边血管分布情况的彩色多普 勒超声显像
-
48
原发于肺癌的转移淋巴结混合型血管分布情况的彩色多普 勒显像
-
49
来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的混合型和弥漫性血管分 布的彩色多普勒显像
我们已经认识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 结呈高回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 的高回声性质组织学上来源于其内的砂粒体。 正相反,其它恶性淋巴结,结核性淋巴结和 正常的淋巴结与邻近的肌肉回声相比常呈低 回声。例外的是淋巴瘤源性的转移淋巴结表 现内部可呈网状。
-
31
来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圆形的呈高回声的转移淋巴结
-
34
来源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淋巴结囊性变(箭头头所指)合 并钙化
-
35
淋巴结内的坏死
当淋巴结内的瘤细胞增殖速度超过其自身血供能 力即血供不足时,瘤体内便会继发坏死。恶性淋 巴结内的坏死在早期时的声像图表现类似囊性变 或出现与凝固性坏死回声相同的区域。凝固性坏 死很少见,但可发生于炎症反应性和恶性淋巴结 内。超声检查是一种诊断淋巴结内坏死的有效手 段。然而,在一项超声,CT,MRI诊断颈部淋巴 结内坏死的对比研究中,CT和MRI较超声更为敏 感(敏感性分别为91%,93%和77%),但它们在 特异性中无显著差异。
-
36
声像图上囊性变表现为低回声区和主要被认为是由与 水等密度的液性物质充填的囊腔。囊性变特征性地发
生于鳞状细胞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中。在 一项由Kessler等人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通过超声检 查评估淋巴结疾病情况时,20名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中有14位被证实颈部淋巴结发生了囊性变,而43名非 甲状腺乳头状癌对照组患者中未发现有颈部淋巴结的 囊性变。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 病因
睾丸扭转常为自发起病,但强体力活动及突然遇冷也可诱 发,其主要原因是睾丸和精索先天畸形,鞘状突发育异常 等。
➢ 分型
• 鞘膜内型,多发于青少年,可能系睾丸纵隔附着先天 发育不良。
• 鞘膜外型,好发于睾丸未降的新生儿,多见于腹股沟 外环。
ppt精选版
56
睾丸扭转
➢ 临床表现
• 疼痛为“戏剧性”急骤发作,自然缓解。 • 常在睡眠或剧烈运动后发生,初为隐痛,很快转为剧痛。 • 患侧阴囊皮肤可发红、水肿。 • 睾丸肿大,位置抬高呈横位。精索常增粗、压痛。
ppt精选版
11
ppt精选版
12
浅表淋巴结正常声像图
纵横比(L/T) 同一切面淋巴结纵径除以横径 是声像图鉴别肿大淋巴结的主要指标
良性淋巴结多趋于梭形 长椭圆形 长卵圆形 L/T≥2
正常下颌下及腮腺淋巴结趋向于圆形 L/T≤2
ppt精选版
13
正 常 淋 巴 结 声 ppt精选版 像 图
14
正 常 淋 巴 结 彩 ppt精选版 色 多 普 勒
ppt精选版
38
图片显示正常睾丸实质、睾丸白膜及 睾丸纵隔
ppt精选版
39
睾丸血供
ppt精选版
40
阴囊疾病超声表现
ppt精选版
41
鞘膜积液
➢ 睾丸鞘膜积液:积液在睾 丸鞘膜腔内
➢ 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 突部分局限性积液,两端 关闭,不与腹腔及睾丸鞘 膜腔相通。
➢ 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精索 鞘膜突积液并与睾丸鞘膜 腔相通,而上端不与腹腔 相通。
ppt精选版
17
浅表淋巴结病理声像图
急性淋巴结炎 CDFI: 结内血管增多 血流灌注增加 淋巴结髓质部可见较丰富 较规则树枝状血流信号由淋巴结门进入 PWD: 淋巴结内呈低速低阻血流 高于正常淋巴结内血流速度
睾丸扭转常为自发起病,但强体力活动及突然遇冷也可诱 发,其主要原因是睾丸和精索先天畸形,鞘状突发育异常 等。
➢ 分型
• 鞘膜内型,多发于青少年,可能系睾丸纵隔附着先天 发育不良。
• 鞘膜外型,好发于睾丸未降的新生儿,多见于腹股沟 外环。
ppt精选版
56
睾丸扭转
➢ 临床表现
• 疼痛为“戏剧性”急骤发作,自然缓解。 • 常在睡眠或剧烈运动后发生,初为隐痛,很快转为剧痛。 • 患侧阴囊皮肤可发红、水肿。 • 睾丸肿大,位置抬高呈横位。精索常增粗、压痛。
ppt精选版
11
ppt精选版
12
浅表淋巴结正常声像图
纵横比(L/T) 同一切面淋巴结纵径除以横径 是声像图鉴别肿大淋巴结的主要指标
良性淋巴结多趋于梭形 长椭圆形 长卵圆形 L/T≥2
正常下颌下及腮腺淋巴结趋向于圆形 L/T≤2
ppt精选版
13
正 常 淋 巴 结 声 ppt精选版 像 图
14
正 常 淋 巴 结 彩 ppt精选版 色 多 普 勒
ppt精选版
38
图片显示正常睾丸实质、睾丸白膜及 睾丸纵隔
ppt精选版
39
睾丸血供
ppt精选版
40
阴囊疾病超声表现
ppt精选版
41
鞘膜积液
➢ 睾丸鞘膜积液:积液在睾 丸鞘膜腔内
➢ 精索鞘膜积液:精索鞘膜 突部分局限性积液,两端 关闭,不与腹腔及睾丸鞘 膜腔相通。
➢ 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精索 鞘膜突积液并与睾丸鞘膜 腔相通,而上端不与腹腔 相通。
ppt精选版
17
浅表淋巴结病理声像图
急性淋巴结炎 CDFI: 结内血管增多 血流灌注增加 淋巴结髓质部可见较丰富 较规则树枝状血流信号由淋巴结门进入 PWD: 淋巴结内呈低速低阻血流 高于正常淋巴结内血流速度
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部分呈狭窄型,(当皮质最宽的厚度小于中央高回声结构厚 度1/2的可归类为狭窄型皮质)。 淋巴结中央可见一条索状高回声,与周围软组织相延续,称 淋巴门回声。淋巴门回声与淋巴结大小、部位、年龄等有关 ,90%最大横径>5mm的淋巴结可见到这一回声,腋下与腹股 沟处的淋巴门有丰富的淋巴窦脂肪,老年期除了有脂肪外淋巴 小结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甚至消失,故腋下、腹股沟、老年人淋 巴结的淋巴门回声比较明显。淋巴门回声表现宽阔型与狭窄 型,纵切图显示淋巴门为椭圆形时归类为宽阔型,表现为扁 平裂缝状时归类为狭窄型。当淋巴门有脂肪弥漫性浸润时淋 巴门高回声消失。
及膈下与肝淋巴管吻合。 乳腺深部:直接回流至腋尖淋巴结。 乳腺浅淋巴管网:乳腺的浅淋巴管网有广泛的吻合,
两侧乳腺可通过浅淋巴管网相互贯通。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上群排列于腹 股沟韧带下方并与其伴行,收纳会阴、外生殖 器、臀部、下腹壁的浅淋巴管;下群沿大隐静 脉末端纵行排列,收纳下腿前内侧、大腿的浅 淋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超声形态学结构类似 肾脏,呈‘靶样’结构,淋巴门高 回声与周边软组织相连续。
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淋巴结内血管正常情况下无法显示,当有病理改变时,血供 增加,血管扩张,可显示管状结构。淋巴门动脉多为一支, 偶见二支,平均管径约0.14mm。动静脉通常相互平行。
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部纵行的、对称放射状分布的血管结构, 而不能显示边缘血管。血流信号显示率与淋巴结大小、部位 、病理状况相关。颈部90%的横径>5mm的淋巴结可显示血 流信号;50%的腮腺淋巴结、60%的颈后三角淋巴结不显示 血流信号;颏下与下颌下淋巴结血供较其它区域的淋巴结血 供丰富;老年人的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显示率低;男女淋巴结 血流信号显示无差别。
及膈下与肝淋巴管吻合。 乳腺深部:直接回流至腋尖淋巴结。 乳腺浅淋巴管网:乳腺的浅淋巴管网有广泛的吻合,
两侧乳腺可通过浅淋巴管网相互贯通。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腹股沟浅淋巴结分为上下两群:上群排列于腹 股沟韧带下方并与其伴行,收纳会阴、外生殖 器、臀部、下腹壁的浅淋巴管;下群沿大隐静 脉末端纵行排列,收纳下腿前内侧、大腿的浅 淋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超声形态学结构类似 肾脏,呈‘靶样’结构,淋巴门高 回声与周边软组织相连续。
淋巴结彩色多普勒
淋巴结内血管正常情况下无法显示,当有病理改变时,血供 增加,血管扩张,可显示管状结构。淋巴门动脉多为一支, 偶见二支,平均管径约0.14mm。动静脉通常相互平行。
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部纵行的、对称放射状分布的血管结构, 而不能显示边缘血管。血流信号显示率与淋巴结大小、部位 、病理状况相关。颈部90%的横径>5mm的淋巴结可显示血 流信号;50%的腮腺淋巴结、60%的颈后三角淋巴结不显示 血流信号;颏下与下颌下淋巴结血供较其它区域的淋巴结血 供丰富;老年人的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显示率低;男女淋巴结 血流信号显示无差别。
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
12
定性诊断
圆形指数
也称纵横比(L/T),在同 一切面上淋巴结的纵径 除以横径。
是鉴别肿大淋巴结的主 要指标。 (1.7)
13
定性诊断
外形
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反应 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 卵圆形。
14
定性诊断
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趋向于有锐利边界 ,而反应性和正常淋巴结通常边界不锐利。
结核性淋巴结
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 发展可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 粘连;淋巴结间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 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
40
恶性淋巴瘤
41
定性诊断
恶性淋巴瘤
包括何杰氏金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是原发于 淋巴结和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及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青状年。
二维超声 淋巴门回声存在主要 见于疾病的早期,髓 质淋巴窦还没有被完 全破坏而消失。
42
定性诊断
恶性淋巴瘤
肿大的淋巴结常首先出现于一侧,散在、稍硬、 无压痛、尚活动;以后,肿大淋巴结互相粘连成团 ,生长迅速。
51
定性诊断
转移性淋巴结
多普勒超声
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 信号主要分布在淋巴 结的内部和周围。 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 以周边型为多,这是 转移淋巴结的中心部 位发生坏死和角化之 故。
52
定性诊断
转移性淋巴结
多普勒超声
如果整个淋巴结均发 生坏死或角化时,此 时淋巴结内血流减少 ,甚至无任何血流信 号。
53
二维超声
淋 巴 结 门 有 58 % 呈 宽 阔 型 , 35 % 呈狭窄型。 淋巴结皮质大多 呈向心性增宽型 ,也有部分呈狭 窄型。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能够准确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并鉴别肿大的性质。
详细描述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从而判断淋巴 结是否肿大。同时,根据肿大的淋巴结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表现,可以初步鉴别 出炎症性肿大、反应性增生肿大、肿瘤性肿大等不同性质的肿大。
总结词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有助于诊断淋巴结炎,并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淋巴结炎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强等特征。通过定期进行超声 检查,可以观察炎症消退和恢复的过程,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4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局限性
诊断准确率的局限性
浅表淋巴结位置较浅,易受皮下脂肪 、肌肉、骨骼等干扰,影响超声图像 的清晰度,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鉴别诊断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疾病,如肿瘤 转移、淋巴瘤等,浅表淋巴结超声 诊断可以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超 声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浅表淋巴 结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未来,随 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将会更 加精准和实用。
05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未来展 望
新型超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高频超声
利用高频超声探头获取更 清晰的淋巴结图像,有助 于发现微小病变。
超声造影
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增 强淋巴结血流信号,提高 诊断准确性。
三维超声
利用三维超声技术重建淋 巴结立体结构,提供更全 面的信息。
颈部淋巴结pptppt课件
淋巴结转移癌 就诊年龄最大,无性别差异,病 程较长, 淋巴结较大。 淋巴结核 以女性多见,病程长。 淋巴结炎 患者多较年轻,平均病程短,淋巴结较小。 恶性淋巴瘤 男多于女,淋巴结肿大明显,常伴发热。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为多部位性,常有发热,平均病程较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发病年龄小,伴高热, 淋巴结肿痛明显。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为便于临床应用,1991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基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分区划分,文献上应 用渐多趋向一致。颈部淋巴结分区划分规定如 下:
第Ⅰ区(1evelⅠ):颈Ia区上 界:颏舌骨肌或下颌骨下缘 切线;下界:舌骨;两侧边 界;二腹肌前腹内侧缘。颈 Ib区位于二腹肌前后腹、茎 突舌骨肌和下颌骨体之间 第Ⅱ区(1evelⅡ):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上组,即二腹肌下, 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 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 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为该肌 所覆盖。 第Ⅲ区(1evelⅢ):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中组,从舌骨水平 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 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鼻咽癌患者往往在颈深部位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腋窝部淋 巴结肿大,常提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号。此外,人们不可忽视 子宫癌、睾丸癌、直肠癌导致的淋巴结出现的病理反应。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提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向 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等;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提示胸腔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 道癌等。患淋巴性白血病时,全身各处淋巴结均表现肿大。
Ⅱa组 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
Ⅱb组 颈内静脉后方淋巴结
鼻咽癌伴双侧咽后组淋巴结转。转移淋巴结形态规则 ,边缘清 楚,中等度强化,内部密度大致均匀( ↑)
鼻咽癌伴双侧颈下深组、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 以右侧明显,形态规则,边缘清楚,中等度强化,密度大致均匀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
AAO-HNS分区法(Robbins分区法)
1. level I 颏下淋巴结及下颌下 淋巴结
2. leve Ⅱ 上颈部淋巴结 (在舌骨水平上方)
3. level Ⅲ 中颈部淋巴结 (在舌骨水平和环软骨水平之间)
4. level Ⅳ 下颈部淋巴结 (低于环状软骨水平)
5. level Ⅴ 颈后三角淋巴结及 锁骨上窝淋巴结
观察指标综合分析
部位 大小(短径 或称横径) 外形(长短径比值或纵横径比值、短长径 比值) 内部回声(淋巴门、内部回声强弱、囊性 回声、钙化) 周围情况(粘连、融合) 血流状态(血流分布、血流频谱参数)
钙化
结内钙化在颈部淋巴结病中很少见。 大约50-69%的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 可见结内有钙化灶,应用高频探头扫查可表现为 强回声斑,并可伴有声影,分布于淋巴结周边区 域。 淋巴结内出现特征性的钙化是鉴别淋巴结转移癌 是否来自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重要征象。 结内钙化也可见于淋巴瘤及治疗后的结核性淋巴 结,但钙化通常较致密及声影明显。
淋巴结内坏死
淋巴结伴有结内坏死被认为是病理性的。 结内坏死可被分为凝固性坏死和囊性坏死,囊 性坏死更为常见。 凝固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局部回声增强, 囊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出无回声区。 囊性坏死常见于结核性淋巴结及转移自鳞状细 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
淋巴结的血流特征
❖ 门样血流 血流从淋巴门部位放射状向外分支 ,周边部位没有血流
6. level Ⅵ 颈前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新的分区方法
淋巴结的血流特征美与性国质鉴癌别 症联合会(AJCC)1997年在AAO-HNS分 区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分区方法。 门样血流 血流从淋巴门部位放射状向外分支,周边部位没有血流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讲课文档
•锁骨上淋巴结 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近——食管 癌和胃癌
第十一页,共49页。
为方便表述淋巴结分布,1991年美国发表了颈淋巴结 临床分区和亚区的划分,被各国医师广泛应用
I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
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第三十页,共49页。
淋巴结门回声
淋巴结门回声是大多数颈部淋巴结(86%) 正常的声学特征,通常见于较大的淋巴结。 在超声上,淋巴结门回声表现为与相邻软 组织相延续。尽管转移性、淋巴瘤、结核 性的肿大淋巴结没有淋巴结门回声,但它 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还是可以看到淋巴结 门回声的。这主要是因为髓质淋巴窦并没 有被充分破坏。因此,淋巴结门回声的存 在与否不能成为诊断的单独标准。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
第二十八页,共49页。
• 淋巴结边界
• 转移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有锐利的边缘,然而反 应性和正常淋巴结的边界不甚锐利。恶性淋巴结 中的锐利边缘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浸润及淋巴结周 围脂肪沉积的减少,这增加了淋巴结和周围组织 之间的声阻差。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边缘不甚锐 利清晰,这是淋巴结周边软组织水肿和发炎所致。 根据我们的经验,边界清晰锐利在鉴别诊断中意 义不大。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若已证实的恶性 淋巴结出现边界不清的情况,则提示有被膜外浸 润,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 凝固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局部回声增 强,
• 囊性坏死较凝固性坏死更为常见,表现为 淋巴结内部出现回声透亮区。囊性坏死常 见 于结核性淋巴结及转移自鳞癌及甲状 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第十一页,共49页。
为方便表述淋巴结分布,1991年美国发表了颈淋巴结 临床分区和亚区的划分,被各国医师广泛应用
I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
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第二十九页,共49页。
第三十页,共49页。
淋巴结门回声
淋巴结门回声是大多数颈部淋巴结(86%) 正常的声学特征,通常见于较大的淋巴结。 在超声上,淋巴结门回声表现为与相邻软 组织相延续。尽管转移性、淋巴瘤、结核 性的肿大淋巴结没有淋巴结门回声,但它 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还是可以看到淋巴结 门回声的。这主要是因为髓质淋巴窦并没 有被充分破坏。因此,淋巴结门回声的存 在与否不能成为诊断的单独标准。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
第二十八页,共49页。
• 淋巴结边界
• 转移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有锐利的边缘,然而反 应性和正常淋巴结的边界不甚锐利。恶性淋巴结 中的锐利边缘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浸润及淋巴结周 围脂肪沉积的减少,这增加了淋巴结和周围组织 之间的声阻差。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边缘不甚锐 利清晰,这是淋巴结周边软组织水肿和发炎所致。 根据我们的经验,边界清晰锐利在鉴别诊断中意 义不大。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若已证实的恶性 淋巴结出现边界不清的情况,则提示有被膜外浸 润,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 凝固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局部回声增 强,
• 囊性坏死较凝固性坏死更为常见,表现为 淋巴结内部出现回声透亮区。囊性坏死常 见 于结核性淋巴结及转移自鳞癌及甲状 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Ⅱ区 ( level Ⅱ)
Ⅱ区(level Ⅱ) 为颈内静脉淋 巴结上区, 即二腹肌下, 相当于 颅底至舌骨水平, 前界为胸骨舌 骨肌侧缘, 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 缘。该区淋巴结常是喉癌转移首 发部位,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 下方为Ⅱ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 巴引流集中区域),后上方为ⅡB 区(鼻咽癌转移处)。
沿浅静脉排列——颈外侧浅淋巴结 沿深静脉排列——颈外侧深淋巴结
7
颈外侧浅淋巴结
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 沿颈外静脉排列 收纳颈部牵扯的淋巴管,并汇集乳突淋巴结、
枕淋巴结及部分下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8
颈外侧深淋巴结
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上始于颅底、下至颈根部,在颈根部的淋巴结
22
3、淋巴门状态
大部分的正常淋巴结可见高回声的淋巴门,淋巴 结门由淋巴结的动静脉、脂肪和淋巴窦形成。。
当肿瘤细胞自外向内侵犯到髓质时,淋巴门结构 将消失。
23
4、淋巴结血流分型
A-门型
B-周围型
C-混合型
24
5、大小
不同部位的正常淋巴结的大小不一 不同年龄的正常淋巴结大小不一 炎性引起的淋巴结增生的大小可与恶性相近 因此,良恶淋巴结在大小上无明确的分界线
窝内,如腹股沟、腘窝、腋窝、肘窝等 内脏的淋巴结多位于脏器的门附近或腹、盆部
血管分支周围,如:肝门、肾门
5
6
颈部的淋巴结
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两组 颈前淋巴结 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气
管等器官的前方,收纳上述器官的淋巴管,其 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颈外侧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又称角淋巴结,位 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交角处,收纳腭扁桃 体及舌根部的淋巴管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位于肩胛舌骨肌 中间腱与境内静脉交叉处附近,收纳颏下和舌 尖部的淋巴管——舌癌
锁骨上淋巴结 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 近——食管癌和胃癌
10
颈部淋巴结分区
为方便表 述淋巴结
21
2、皮质情况
1:正常淋巴结由一圈薄而均匀的低回声皮质环包 绕,中间为高回声髓质和淋巴门。淋巴结皮质厚 度没有标准值,一般小于3mm。
2、淋巴结的输入淋巴管分布在包膜周边,故肿瘤 细胞将首先侵犯淋巴结皮质。所以转移性淋巴结 早期表现为皮质不对称增厚,随着时间推移,逐 步表现为皮髓质分界不清。
副皮质区:皮质和髓质之间,无明确分界,是 一片弥漫的淋巴组织
髓质区:淋巴结的中央或靠近淋巴门处,由髓 索和淋巴窦组成,内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网状 内皮细胞组成
3
4
淋巴结多汇集成群,以深筋膜为界,可将淋巴 结分为深、浅两种
浅淋巴结活体常易触及 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屈侧或肌肉围成的沟、
Ⅵ区(level Ⅵ) 为内脏周 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 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 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 巴结,约6~16枚,有人把咽后 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此区 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 脉,上界为舌骨, 下界为胸骨 上窝。其中喉前淋巴结位于 环甲膜部,收容声门下区淋巴 液,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沿锁骨下动脉及臂丛排列 收纳头颈部、胸壁上部、乳房上部和舌、咽、
腭扁桃体、喉、气管、甲状腺等器官的淋巴结 输出管汇合成颈干。左颈干注入胸导管,右颈
干注入右淋巴导管,在汇入部位常缺少瓣膜
9
颈外侧深淋巴结群中较重要的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位于鼻咽部后方,收纳鼻、鼻旁 窦、鼻咽部等处的淋巴——鼻咽癌
分布, 1991年美 国发表了 颈淋巴结 临床分区 和亚区的 划分,被 各国医师 广泛应用
11
Ⅰ区 ( level Ⅰ)
Ⅰ区(level Ⅰ) 包括颏下区 及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大约 1~14 枚淋巴结,收纳颏、唇、 颊、口底部、舌前、腭、舌下腺 和颌下腺的淋巴液。 Ⅰ区以二腹肌为界分两部分, 内 下方为IA区(颏下区)无临床重 要性,外上方为IB区(颌下区) 口腔肿瘤转移区。
15
Ⅴ区 ( level Ⅴ)
Ⅴ区(level Ⅴ) 包括枕后
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 及锁骨上淋巴结。后界为斜方肌 前缘 ,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 下界为锁骨。 Ⅴ区以肩胛舌骨肌下腹为界,上 方为Ⅴ A区(副神经淋巴结), 下方为Ⅴ B 区(锁骨上淋巴结食管癌和胃癌转移处)。
16
Ⅵ区( level Ⅵ)
13
Ⅲ区 ( level Ⅲ)
Ⅲ区( level Ⅲ) 为颈
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 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 叉处,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14
Ⅳ区 ( level Ⅳ)
Ⅳ区(level Ⅳ) 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 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位 于肩胛舌骨肌、锁骨和内静 脉淋巴结链 ,收纳腮腺、颌下、 颏下、咽后壁及颈前淋巴结的 淋巴液,因此是颈廓清术中的重 点区域。
颈淋巴结临床分区及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
1
淋巴结
•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必经器官 • 一般为灰红色、质软的扁圆形小体,直
径5-20mm,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称为 门,是神经血管的出入处 • 与凸侧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入淋巴管, 数目较多,与凹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出 淋巴管,数目较少
2
皮质区:最外层,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泡。未 受抗原刺激时小而少,受抗原刺激后可布满整 个淋巴结
25
1、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形态-纵横比绝大多数小于0.5 皮质-薄而均质 淋巴门-存在 血流类型-门型
国外有学者指出,要阐释正常成人的“正常”淋巴结的结构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成人几乎不可能找到没有经历过反应性改变的淋巴结。
17
18
几种常见淋巴结病理分型
1、正常淋巴结 2、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3、结核性淋巴结 4、恶性淋巴结
19
淋巴结超声观察内容
1、形态(纵横比率) 2、皮质情况(厚度、轮廓) 3、淋巴门状态 4、血流类型 大小不是有用的参数
20
1、形态(纵横比)
当淋巴结纵横比(S/L)大于0.5时,需警 惕恶性可能;当纵横比大于1时,则高度提 示恶性可能。
Ⅱ区 ( level Ⅱ)
Ⅱ区(level Ⅱ) 为颈内静脉淋 巴结上区, 即二腹肌下, 相当于 颅底至舌骨水平, 前界为胸骨舌 骨肌侧缘, 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 缘。该区淋巴结常是喉癌转移首 发部位, 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 下方为Ⅱ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 巴引流集中区域),后上方为ⅡB 区(鼻咽癌转移处)。
沿浅静脉排列——颈外侧浅淋巴结 沿深静脉排列——颈外侧深淋巴结
7
颈外侧浅淋巴结
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 沿颈外静脉排列 收纳颈部牵扯的淋巴管,并汇集乳突淋巴结、
枕淋巴结及部分下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8
颈外侧深淋巴结
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上始于颅底、下至颈根部,在颈根部的淋巴结
22
3、淋巴门状态
大部分的正常淋巴结可见高回声的淋巴门,淋巴 结门由淋巴结的动静脉、脂肪和淋巴窦形成。。
当肿瘤细胞自外向内侵犯到髓质时,淋巴门结构 将消失。
23
4、淋巴结血流分型
A-门型
B-周围型
C-混合型
24
5、大小
不同部位的正常淋巴结的大小不一 不同年龄的正常淋巴结大小不一 炎性引起的淋巴结增生的大小可与恶性相近 因此,良恶淋巴结在大小上无明确的分界线
窝内,如腹股沟、腘窝、腋窝、肘窝等 内脏的淋巴结多位于脏器的门附近或腹、盆部
血管分支周围,如:肝门、肾门
5
6
颈部的淋巴结
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两组 颈前淋巴结 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气
管等器官的前方,收纳上述器官的淋巴管,其 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颈外侧淋巴结分深浅两组
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又称角淋巴结,位 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交角处,收纳腭扁桃 体及舌根部的淋巴管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位于肩胛舌骨肌 中间腱与境内静脉交叉处附近,收纳颏下和舌 尖部的淋巴管——舌癌
锁骨上淋巴结 位于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附 近——食管癌和胃癌
10
颈部淋巴结分区
为方便表 述淋巴结
21
2、皮质情况
1:正常淋巴结由一圈薄而均匀的低回声皮质环包 绕,中间为高回声髓质和淋巴门。淋巴结皮质厚 度没有标准值,一般小于3mm。
2、淋巴结的输入淋巴管分布在包膜周边,故肿瘤 细胞将首先侵犯淋巴结皮质。所以转移性淋巴结 早期表现为皮质不对称增厚,随着时间推移,逐 步表现为皮髓质分界不清。
副皮质区:皮质和髓质之间,无明确分界,是 一片弥漫的淋巴组织
髓质区:淋巴结的中央或靠近淋巴门处,由髓 索和淋巴窦组成,内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网状 内皮细胞组成
3
4
淋巴结多汇集成群,以深筋膜为界,可将淋巴 结分为深、浅两种
浅淋巴结活体常易触及 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屈侧或肌肉围成的沟、
Ⅵ区(level Ⅵ) 为内脏周 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 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 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 巴结,约6~16枚,有人把咽后 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此区 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 脉,上界为舌骨, 下界为胸骨 上窝。其中喉前淋巴结位于 环甲膜部,收容声门下区淋巴 液,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沿锁骨下动脉及臂丛排列 收纳头颈部、胸壁上部、乳房上部和舌、咽、
腭扁桃体、喉、气管、甲状腺等器官的淋巴结 输出管汇合成颈干。左颈干注入胸导管,右颈
干注入右淋巴导管,在汇入部位常缺少瓣膜
9
颈外侧深淋巴结群中较重要的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 位于鼻咽部后方,收纳鼻、鼻旁 窦、鼻咽部等处的淋巴——鼻咽癌
分布, 1991年美 国发表了 颈淋巴结 临床分区 和亚区的 划分,被 各国医师 广泛应用
11
Ⅰ区 ( level Ⅰ)
Ⅰ区(level Ⅰ) 包括颏下区 及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大约 1~14 枚淋巴结,收纳颏、唇、 颊、口底部、舌前、腭、舌下腺 和颌下腺的淋巴液。 Ⅰ区以二腹肌为界分两部分, 内 下方为IA区(颏下区)无临床重 要性,外上方为IB区(颌下区) 口腔肿瘤转移区。
15
Ⅴ区 ( level Ⅴ)
Ⅴ区(level Ⅴ) 包括枕后
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 及锁骨上淋巴结。后界为斜方肌 前缘 ,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 下界为锁骨。 Ⅴ区以肩胛舌骨肌下腹为界,上 方为Ⅴ A区(副神经淋巴结), 下方为Ⅴ B 区(锁骨上淋巴结食管癌和胃癌转移处)。
16
Ⅵ区( level Ⅵ)
13
Ⅲ区 ( level Ⅲ)
Ⅲ区( level Ⅲ) 为颈
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 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 叉处,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14
Ⅳ区 ( level Ⅳ)
Ⅳ区(level Ⅳ) 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 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位 于肩胛舌骨肌、锁骨和内静 脉淋巴结链 ,收纳腮腺、颌下、 颏下、咽后壁及颈前淋巴结的 淋巴液,因此是颈廓清术中的重 点区域。
颈淋巴结临床分区及 浅表淋巴结超声诊断
1
淋巴结
• 是淋巴管向心行程中的必经器官 • 一般为灰红色、质软的扁圆形小体,直
径5-20mm,一侧隆凸,另一侧凹陷称为 门,是神经血管的出入处 • 与凸侧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入淋巴管, 数目较多,与凹面相连的淋巴管为输出 淋巴管,数目较少
2
皮质区:最外层,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泡。未 受抗原刺激时小而少,受抗原刺激后可布满整 个淋巴结
25
1、正常淋巴结声像图
形态-纵横比绝大多数小于0.5 皮质-薄而均质 淋巴门-存在 血流类型-门型
国外有学者指出,要阐释正常成人的“正常”淋巴结的结构是不可能的, 因为在成人几乎不可能找到没有经历过反应性改变的淋巴结。
17
18
几种常见淋巴结病理分型
1、正常淋巴结 2、反应性增生淋巴结 3、结核性淋巴结 4、恶性淋巴结
19
淋巴结超声观察内容
1、形态(纵横比率) 2、皮质情况(厚度、轮廓) 3、淋巴门状态 4、血流类型 大小不是有用的参数
20
1、形态(纵横比)
当淋巴结纵横比(S/L)大于0.5时,需警 惕恶性可能;当纵横比大于1时,则高度提 示恶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