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梳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

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闻一多分心。

引用别人对他“何妨一下楼主人”的称呼,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参考答案:【示例一】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2(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2(含答案)

课内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4.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参考答案: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七年级语文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含答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解析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解析)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OA.硕果(ShU6)锲而不舍(qi)炯炯目光(jibng)目不窥园(kuI)B.兀兀穷年(WU)沥尽心血(Ii)小楷(kdi)校补(jiao)C.潜心贯注(qian)迥乎不同(jibng)慷慨淋漓(kang)仰之弥高(m1)D.气冲斗牛(dδu)臧克家(zang)赫然(h⅛)宝藏(zang)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一多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骂得慷慨淋漓,群众大呼过瘾。

B.闻一多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足不出户,埋头研究。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凭着三十年开车的经验,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车祸。

D.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衷,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O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J“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二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①排比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排比②比喻③对比____________ 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____________ ④引用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___________ ,O①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②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③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④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⑤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A.③④①②⑤B.③①④②⑤C.④①⑤②③D.⑤①③④②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此次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场演讲了,而且内向的小明也上台参加比赛了。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训练)(解析版)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训练)(解析版)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òu)B.窥.探(ɡ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潜.心贯注(qián)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答案】C【详解】A.校补(jiào);气冲斗牛(dǒu);B.窥探(kuī) ;D.锲而不舍(qiè);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此题用此词不合语境。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文理解及语段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geming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geming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geming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geming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臧克家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54.第①②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开头有什么作用?55.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请分点概括。

5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含义?57.根据选文内容,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54.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积累词语。

⑴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壳(ké弹壳;qiào 地壳)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⑵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二、课文解读1.探究文章第一部分。

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部分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②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①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

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

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这样写,有力地突出中心。

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则介绍得简略些,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得侧重点与前面不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分析句(段)的作用(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分析句(段)的作用(解析版)

0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群文阅读理解文章的关键———分析句(段)的作用在课文中,有许多具有过渡作用的句子。

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三个过渡段。

第⑦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⑧⑨段领起下文。

这些高度概括的语句使文章连缀紧密,脉络清晰,过渡自然。

【考点解读】分析句(段)作用,要从文章整体出发,把握一些重要的句子在内容表达及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把握一些段落在表达内容、安排结构、抒发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分析句(段)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某句(段)话在段(文)中有何作用?2.某句(段)话在段(文)中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某句(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技法点拨】01、首句(段):内容上: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开门见山等结构上:(1)总领下文;(2)为下文做铺垫。

如《邓稼先》开头列举一百年前的历史,在内容上是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看,在结构上是引出主要人物,为邓稼先的出场做准备。

02、中间句(段):内容上: (1)承接(总结)了上文……,引起(领起)下文……的叙述;(2)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等)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

如本文第⑦~⑨段为过渡段,第⑦段通过议论承接上文闻一多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第⑧⑨段领起下文,由学者过渡到革命家,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热情。

03、结尾句(段):内容上: (1)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深化了……,升华了……;(2)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含蓄而又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如本文结尾段,在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篇。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两点:01、定位置。

句(段)在段(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02、联系内容。

句(段)的作用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

答题模式:××句(段)在段(文)中有……作用(结构),表现了……(内容),突出(抒发)了……性格特点(情感),表现了……(主题)。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答案)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答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臧克家(1905~2004),著名诗人。

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实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抗战爆发后,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代表作《老马》《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有《烙印》《春风集》等。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8年出版的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这是为了突出人物——闻一多先生,突出其在对待“说”和“做”的问题上的思想和态度。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知识积累1.弥.(mí)高:更高。

弥,更加。

2.锲.(qiè)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3.望闻问切:中医诊病术语,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第一步。

4.衰.(shuāi)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5.目不窥.(kuī)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

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研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研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重点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指导学生梳理闻-多先生作为学者与民主战士时“说”和“做”的不同之处,深人学习其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等细节,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本文不少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等句。

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含义和体味表达效果两方面去思考。

..........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他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只用约一千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然(hè)校补(xiào)排衙(yá)气冲斗牛(dòu)B.窥探(guī)硕果(shuò)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C.独裁(cái)衰微(shuāi)迭起(dié)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迥乎(jiǒng)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答案】C【解析】A. “校”读jiào,“斗”读dǒu;B. “窥”读kuī;D. “锲”读qiè;故选C。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答案】籍裁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籍”不要写成“藉”,“裁”不要写成“栽”,“颗”不要写成“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解析】“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这里使用错误。

4.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记叙)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点整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点整理1.文学常识《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重点字词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慷kāng慨kǎi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4.重点句子(1)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几件事?学者方面: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革命家方面: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2)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

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闻一多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仰看起来越高,攀登起来就越起劲;钻研起来越困难,就会钻研地越锲而不舍。

整齐的句式,叙议结合,写出了闻一多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严谨踏实、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讲解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讲解

词语积累: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 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 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 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特征
具体 表现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第二部分(8—18)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说和做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 救济的文化药方。
献身民主事业。
朗读全文,体会结构美
• 本文有总说段。如1、2节,开门见山,直接点 题,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闻一多先 生的“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 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 件事?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威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 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学 者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1-7)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口的巨人 (卓越的学者) 写《古典新义》
行的高标
写较作的《方唐法诗突杂出论闻》一是多从先“生做对”“了说再”“说” 这个角与度“选做材”的的;态其度它;两二个是事以例递是进从语“意做”了 也不一表定现“他说“”做角了度再选说材”的“。做其了中也第不一一件事详 写,后定两说件”事的略特写点。。起到开门见山,领
起下文的作用。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 “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反么对?独裁,争取民主。

初中语文下册七年级《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下册七年级《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 附加答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梳理含答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梳理含答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识梳理含答案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阅读课文1—7段,回答问题。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yì )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 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和做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和做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及其在本文结构上的作用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 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 素养 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课文表 积累 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 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段是第二 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以及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 都是议论。议论夹在叙述中间,但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
语文 配RJ版 七年级 下册
目 录
CONTENTS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01 课时导入
02 基础积累
03 课内研读
04 类文拓展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 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情景 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 版的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闻 助读 一多便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云南昆明西南联 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 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英勇地投身到 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5日,他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7段,回答问题。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
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yì )
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
“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
“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阅读课文8—20段,回答问题。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格。

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一句话)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6、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7、“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还”“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将“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两个部分衔接,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8、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写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9、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我觉得只说不做和说一套做一套都是很不好的。

我们应该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0.找出文中与“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1.说说课文最后一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答:作用:总结全文,高度称赞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仿写:他,是生活的弃儿。

他,是命运的改写者。

或:他,是眼睛的盲者。

他,是音乐的引路人。

思考探究
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参考答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叙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

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

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语句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参考答案: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积累拓展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
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才剃去了长胡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