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45页PPT
合集下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28
(一) 保守治疗
BPPV 虽属自愈类疾病,
但病程长短不一 ; 部分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重者可长期丧
失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早日康复。
29
(二)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有学者提出,BPPV治疗时药物治疗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但酌情选用抗眩晕药物可以降低前庭神经的兴奋性,从 而达到尽快减轻眩晕,缓解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的 症状。
和最重要的检查
14
Dix – 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A:患者坐于检查床 上,检查者位于病人 身旁,双手把持其头 部向右转45°
B:保持上述头位不 变,同时将体位迅速 改变为仰卧位,头向 后悬垂于床外,与水 平面呈30°
➢注意观察眼震和眩 晕情况。
15
位置诱发试验
2.滚转试验(roll maneuver )
80年Brandt and Daroff根据壶腹脊顶结石提 出单次手法复位法
92年Epley 根据管结石症理论提出手法复位法 1994年Vannucchi提出HC-BPPV的复位手法
27
治疗
随着BPPV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的逐步明确,相关的治疗亦有了长 足的进步,治疗方法日趋简便
BPPV首选复位治疗,辅以药物治 疗,久治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可引起眩晕的疾病
眩晕病因复杂,涉及临床多科, 属边缘学科。
多数为外周性眩晕,少数为中枢 性眩晕。
1
前庭系统的特点
前庭系统包括外 周和中枢二部分
外周前庭系统包 括前庭感受器和 初级神经元(前 庭神经节)
中枢前庭系统为 前庭核群及核上 各级中枢
2
位置性眩晕分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其他疾病引起的位置性眩晕
(一) 保守治疗
BPPV 虽属自愈类疾病,
但病程长短不一 ; 部分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重者可长期丧
失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 早期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早日康复。
29
(二)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有学者提出,BPPV治疗时药物治疗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但酌情选用抗眩晕药物可以降低前庭神经的兴奋性,从 而达到尽快减轻眩晕,缓解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的 症状。
和最重要的检查
14
Dix – 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A:患者坐于检查床 上,检查者位于病人 身旁,双手把持其头 部向右转45°
B:保持上述头位不 变,同时将体位迅速 改变为仰卧位,头向 后悬垂于床外,与水 平面呈30°
➢注意观察眼震和眩 晕情况。
15
位置诱发试验
2.滚转试验(roll maneuver )
80年Brandt and Daroff根据壶腹脊顶结石提 出单次手法复位法
92年Epley 根据管结石症理论提出手法复位法 1994年Vannucchi提出HC-BPPV的复位手法
27
治疗
随着BPPV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的逐步明确,相关的治疗亦有了长 足的进步,治疗方法日趋简便
BPPV首选复位治疗,辅以药物治 疗,久治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可引起眩晕的疾病
眩晕病因复杂,涉及临床多科, 属边缘学科。
多数为外周性眩晕,少数为中枢 性眩晕。
1
前庭系统的特点
前庭系统包括外 周和中枢二部分
外周前庭系统包 括前庭感受器和 初级神经元(前 庭神经节)
中枢前庭系统为 前庭核群及核上 各级中枢
2
位置性眩晕分类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其他疾病引起的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课件-PPT课件
• •
多见于中年人 症状可因头位改变而突然出现,通常在患耳向下 的侧卧位时最明显 短暂发作(数秒至数分钟)的严重眩晕为特征, 可伴恶心、呕吐,无听力丧失及神经系统症状 变位眼震试验阳性 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大多于数天或数月后渐愈 是为良性,三个月以上为顽固性
• •
流行病学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病中极为常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的诊断和治疗
定 义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 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 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 性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征
• 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30%的病例,
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HC-BPPV)
• 眩晕发作亦较短暂,平卧位突然向左右侧
翻身或站立及步行中突然快速向两侧转头 时出现眩晕,做头部的垂直运动如抬头或 弯腰矢状面运动则不引起眩晕。 • 与后半规管性眼震相比,其潜伏期稍短, 约2~3秒,持续时间略长,无明显疲劳性, 严重时可伴恶心。 • 仰卧位转头试验阳性
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 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 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 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继发BPPV中以头部 外伤最多见,占7~17%,外伤时易使椭圆 囊斑之耳石进入半规管诱发BPPV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发病机制
• 嵴顶结石症学说 • 管结石症学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发病机制
• 嵴顶结石症学说
椭圆囊中的平衡斑脱落的 耳石颗粒黏附在嵴顶的椭圆囊 侧,增加了嵴顶的比重,使嵴顶 与内淋巴液间的比重差发生变 化,嵴顶对重力及直线加速度的 敏感性增高。当头位改变时,由 于重力作用而偏离壶腹,产生刺 激而发生眩晕和眼震
多见于中年人 症状可因头位改变而突然出现,通常在患耳向下 的侧卧位时最明显 短暂发作(数秒至数分钟)的严重眩晕为特征, 可伴恶心、呕吐,无听力丧失及神经系统症状 变位眼震试验阳性 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大多于数天或数月后渐愈 是为良性,三个月以上为顽固性
• •
流行病学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病中极为常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的诊断和治疗
定 义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 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 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 性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特征
• 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30%的病例,
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HC-BPPV)
• 眩晕发作亦较短暂,平卧位突然向左右侧
翻身或站立及步行中突然快速向两侧转头 时出现眩晕,做头部的垂直运动如抬头或 弯腰矢状面运动则不引起眩晕。 • 与后半规管性眼震相比,其潜伏期稍短, 约2~3秒,持续时间略长,无明显疲劳性, 严重时可伴恶心。 • 仰卧位转头试验阳性
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 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 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 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继发BPPV中以头部 外伤最多见,占7~17%,外伤时易使椭圆 囊斑之耳石进入半规管诱发BPPV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发病机制
• 嵴顶结石症学说 • 管结石症学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理
发病机制
• 嵴顶结石症学说
椭圆囊中的平衡斑脱落的 耳石颗粒黏附在嵴顶的椭圆囊 侧,增加了嵴顶的比重,使嵴顶 与内淋巴液间的比重差发生变 化,嵴顶对重力及直线加速度的 敏感性增高。当头位改变时,由 于重力作用而偏离壶腹,产生刺 激而发生眩晕和眼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ppt课件
•
ppt课件
29
诊断依据
– 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
– 变位性眼震试验显示上述眼震特点,且具有短 潜伏期(<30s)和疲劳性。
ppt课件
30
BPPV的症状
• 发作性 • 位置性眩晕 变位性是重要和突出的症状, 体位变化相关(躺下,坐起,抬头,低头或翻身时 最容易发生) • 大部分不伴耳鸣或耳聋,也无明显迷走反应 • 小部分有上述症状 • (眩晕短暂而强烈时高度怀疑BPPV)
ppt课件
24
• Dix-Hallpike检查(用于后或上半规管)
患者坐位水平向患侧转头45°,快速躺下使头悬垂
与水平面呈30°角。这种体位正好使后半规管处于 受重力牵拉的平面。黏附于壶腹嵴或浮动于半规管 长臂的碎片会移动并引起眩晕和眼震。由于眩晕出 现可能有潜伏期,这种体位应维持30s。该体位也使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骨迷路
椭圆囊 (es) 球囊
内淋巴囊
ppt课件
壶腹
12
• 特发性原因(50%-70%) • 继发性原因(30%-50%) 头外伤(7%-17%) 病毒性迷路炎(15%) 梅尼埃病(15%) 偏头痛(﹤5%) 内耳手术(﹤1%)
ppt课件 13
BPPV的临床类型
– – – – 后半规管BPPV 上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混合型BPPV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ppt课件
33
根据不同的病因行不同的手法复位
总则:耳石只能从半规管总脚处返回椭圆囊,而不能从 壶腹嵴处直接返回。 1).半规管耳石症: • 后和上半规管:采用颗粒复位法,也称改良Epley手法 • 水平半规管:采用barbecue 翻滚疗法 2).壶腹嵴帽耳石症:Semont锻炼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ppt
伴随症状
❖ 轻微头痛、平衡差、行走不稳感、头晕、恶 心、倾斜感、出汗,漂浮感、视物模糊等
❖ 以上伴随症状也可以成为不典型BPPV患者的 主要症状
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BPPV 外半规管BPPV 混合型BPPV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受累的半规管(Herdman1994)
治疗
❖ 采用管石复位治疗,以症状重的受累半规管 为主,治愈62例(65.26%),有效89例( 93.68%),无效6例(6.32%)
疗效评估
❖ 疗效评价:短期:1周;长期:3个月。
❖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 ❖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
难治性BPPV的处理
❖ 背地性水平眼震患者的耳石复位更难,有时耳 石可以从水平半规管内移入后半规管
❖ 少数对后半规管治疗措施无效的患者,可能是 上半规管BPPV
❖ 两个半规管可以同时受累也是一些病例难治 的原因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姿势紊乱
多管受累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的临床特点
❖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病史、红外视频眼震仪 记录变位试验的眼震结果,确诊为多管受累 的BPPV患者95例
❖ 耳石碎片的脱离是由于椭圆囊退变的结果, 可能由于慢性缺血。
❖ 诊断比较困难—合并疾病的增多 ❖ 在老年眩晕患者中,有9%的BPPV被误诊
❖ 老年人平衡障碍还要考虑全身性疾病、关节 衰退性疾病、末梢神经病变、全身免疫性疾 病、中枢神经性疾病、药物副作用
❖ 治疗中包括摔倒预防,应付发生的技巧非常 重要
❖ 1979年Hall, Ruby and McClure提出管结石 症理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ppt课件
15
治疗前的准备
?1.诊断清楚; ?2.判定病变侧; ?3.设备准备。
16
4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
?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因为年老、外伤、 感染或者其他内耳病变而脱落,进入半规管 而引起“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球囊 内也有“耳石”,即使脱落以后也不会进入 半规管,所以不会引起BPPV。正常情况下, “耳石“通过”DARK CELLs“(暗细胞)吸 收,或者自然溶解。?城市常住老年人中来自9% 被查出患有BPPV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概念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 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亦称管 石症,部分病因是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并沉淀 于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管,好发于中老年 人,女性多于男性。
3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图示
椭 圆 囊
球 囊
5
前庭部分解剖图
6
前庭部分解剖图
7
解剖可见后半规管 -冠状面,上半规管 -矢状面,外半规管 -水平面。
8
前庭部分模拟解剖图
9
“耳石”移位示意图
10
前庭部分解剖图
11
前庭部分
? 半规管是三个膜性管腔,它们依次排列形成协调的系统。水 平半规管有两个开口与椭圆囊相交通,与水平面形成30度夹 角。另外两个半规管都呈垂直位,彼此之间存在相切关系。 上半规管朝向椭圆囊顶的内外方向。两个垂直的半规管共同 构成一个总开口与椭圆囊的后面连接。水平以及上半规管的 前开口和后半规管下口都形成膨大部分,我们称为壶腹。壶 腹中央的I型毛细胞较周围多,边缘含有移行上皮,由含有很 多皱折的细胞组成,据认为这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也就是 所谓的暗细胞。出生后,毛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差,因此,一 旦损害的话,功能的丧失可能是持久性的。其中,三个半规 管是相互垂直的,分别为外、后和上半规管。这些半规管含 有能够流动的内淋巴液,可以头或身体的位置变化发生流动, 通过半规管的感受器使大脑感知三维空间的运动,即左右、 前后和上下方向,而三个半规管都直接与椭圆囊相沟通,后 者又通过球囊管与球囊相连接。
治疗前的准备
?1.诊断清楚; ?2.判定病变侧; ?3.设备准备。
16
4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
?位于椭圆囊内的“耳石”,因为年老、外伤、 感染或者其他内耳病变而脱落,进入半规管 而引起“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球囊 内也有“耳石”,即使脱落以后也不会进入 半规管,所以不会引起BPPV。正常情况下, “耳石“通过”DARK CELLs“(暗细胞)吸 收,或者自然溶解。?城市常住老年人中来自9% 被查出患有BPPV2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概念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 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亦称管 石症,部分病因是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并沉淀 于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管,好发于中老年 人,女性多于男性。
3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图示
椭 圆 囊
球 囊
5
前庭部分解剖图
6
前庭部分解剖图
7
解剖可见后半规管 -冠状面,上半规管 -矢状面,外半规管 -水平面。
8
前庭部分模拟解剖图
9
“耳石”移位示意图
10
前庭部分解剖图
11
前庭部分
? 半规管是三个膜性管腔,它们依次排列形成协调的系统。水 平半规管有两个开口与椭圆囊相交通,与水平面形成30度夹 角。另外两个半规管都呈垂直位,彼此之间存在相切关系。 上半规管朝向椭圆囊顶的内外方向。两个垂直的半规管共同 构成一个总开口与椭圆囊的后面连接。水平以及上半规管的 前开口和后半规管下口都形成膨大部分,我们称为壶腹。壶 腹中央的I型毛细胞较周围多,边缘含有移行上皮,由含有很 多皱折的细胞组成,据认为这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也就是 所谓的暗细胞。出生后,毛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差,因此,一 旦损害的话,功能的丧失可能是持久性的。其中,三个半规 管是相互垂直的,分别为外、后和上半规管。这些半规管含 有能够流动的内淋巴液,可以头或身体的位置变化发生流动, 通过半规管的感受器使大脑感知三维空间的运动,即左右、 前后和上下方向,而三个半规管都直接与椭圆囊相沟通,后 者又通过球囊管与球囊相连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T幻灯片课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扶风县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云龙
•
•1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眩晕
头晕
前庭-视觉症状 姿势症状
1.自发性眩晕
1.自发性头晕 1.外在眩晕 1.不稳
2.诱发性眩晕
2.诱发性头晕 2.视振荡
2.方向性倾倒
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头晕 3.视滞后
3.平衡性近乎跌倒
头动性眩晕
头动性头晕 4.视倾斜
4.平衡性跌倒
遗传因素:同家族成员发病 率高5倍。
•
• 16
耳石脱落的部位
后半规管BPPV:60-9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症
水平半规管BPPV:10-30% 管石症
嵴顶耳石症:文献最主27%
前半规管BPPV:3-1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定方向的眼震 3)眼震有一定潜伏期 4)眼震有一定持续时间 5)相反体位眼震方向相反 6)反复诱发,眼震消失
前庭疾病症状分类中不采用的术语:变位性眩晕。
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3
人类认识的历程:
1921年Barany提出该病 1952年Dix-Hallpike体位试验 1969年嵴顶耳石理论(Schuknech) 1979年管石症理论(Hall)
•
•4
流行病学
德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BPPV,终生发病率约2.4%,每 年达0.6%。 美国每年约有560万眩晕患者,其中17%-42%诊断BPPV。 13个国家参与历时28个月的大样本眩晕数据报告BPPV 发病率约为26.9%。
单侧向上向患侧 扭转眼震
PC-BPPV
•
• 36
Semont
•
• 37
两种方法比较
扶风县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云龙
•
•1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眩晕
头晕
前庭-视觉症状 姿势症状
1.自发性眩晕
1.自发性头晕 1.外在眩晕 1.不稳
2.诱发性眩晕
2.诱发性头晕 2.视振荡
2.方向性倾倒
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头晕 3.视滞后
3.平衡性近乎跌倒
头动性眩晕
头动性头晕 4.视倾斜
4.平衡性跌倒
遗传因素:同家族成员发病 率高5倍。
•
• 16
耳石脱落的部位
后半规管BPPV:60-9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症
水平半规管BPPV:10-30% 管石症
嵴顶耳石症:文献最主27%
前半规管BPPV:3-1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定方向的眼震 3)眼震有一定潜伏期 4)眼震有一定持续时间 5)相反体位眼震方向相反 6)反复诱发,眼震消失
前庭疾病症状分类中不采用的术语:变位性眩晕。
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3
人类认识的历程:
1921年Barany提出该病 1952年Dix-Hallpike体位试验 1969年嵴顶耳石理论(Schuknech) 1979年管石症理论(Hall)
•
•4
流行病学
德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BPPV,终生发病率约2.4%,每 年达0.6%。 美国每年约有560万眩晕患者,其中17%-42%诊断BPPV。 13个国家参与历时28个月的大样本眩晕数据报告BPPV 发病率约为26.9%。
单侧向上向患侧 扭转眼震
PC-BPPV
•
• 36
Semont
•
• 37
两种方法比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ppt课件
Bárány于1921年首先报道本病,Dix和Hallpike(1952年)首先描述了BPPV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诊断
2 BPPV的基本依据,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ppt课件
什么是眩晕??
眩晕系因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
嵴神经末梢、前庭神经及核团及其中 枢神经传入径路或大脑皮质投影区遭 受过强刺激,导致人体自身的空间定 位和平衡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幻觉 (illlusion of motion)/错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1
ppt课件
一 BPPV定义
BPPV指的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 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
特征: 1)明确的激发体位 2)特征眼震 3)潜伏期短 4)发作持续时间短 5)反向眼震 6)激发疲劳性
Duration CNS signs
41
周围性
是 是 严重
频繁
中枢性
慢,逐渐 无
不定
少见
旋转/水平 可有
发作性 无
Carvalho et al. CTU , 2004
垂直 无
持续性 多有
ppt课件
病史及体格检查(必须) 眩晕
非眩晕性头晕
见下页
42
伴随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
无
耳科检查
鼓膜异常胆 脂瘤无
中耳炎等
②有潜伏期5~15s,眼震持续时间不超过30s,呈疲劳性;
③位置试验(Dix-Hallpike试验)阳性,后半规管BPPV眼震快相 向地性逆时针旋转,上半规管BPPV眼震快相离地性顺时针旋 转,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转型眼震。Dix-Hallpike试验时, 头偏一侧眩晕和眼震明显,如果眼震为向地性,则为该侧后半规 管病变;如果眼震为离地性,则为对侧上半规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