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合集下载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休息与外固定
对于初发或轻度患者,可通过卧 床休息、头颈外固定等方式缓解
症状。
前庭康复锻炼
进行针对性的前庭康复锻炼,提高 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快速转头等诱 发眩晕的动作。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改善内耳循 环、抑制前庭系统过度兴奋等药
物。
剂量调整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通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康复后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 社交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定期随访与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困难。
康复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和总结。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 署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失 调等。
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头部外伤、内耳疾病、长期卧 床等是BPPV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预防措施制定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避免 头部外伤、积极治疗内耳疾病、鼓励 患者适当活动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个体化医疗需求 的增加,未来BPPV的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 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远程医疗将逐渐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来远 程医疗将在BPPV的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 服务。
综合治疗模式将得到推广
未来BPPV的治疗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治疗 方法,而是将多种治疗手段有机结合,形成 综合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 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患者:张女士45岁
预后:经过治疗患者眩晕症 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介绍: 患者年龄、 性别、病史 等基本信息
症状描述: 眩晕、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诊断过程: 医生如何进 行诊断包括 检查、测试

治疗方案: 医生选择的 治疗方法如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治疗效果: 治疗后患者 的症状改善
0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预防 和康复
0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案例 分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BPPV)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短暂的、反复发 作的眩晕。
症状:主要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胀等。
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耳石复位术
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约 10-15分钟
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进 行详细检查 确保无其他 疾病
治疗效果: 治疗后眩晕 症状可明显 改善但可能 复发
治疗后护理: 避免剧烈运 动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
0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BPPV)的预防和
康复
预防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BPPV的 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的改进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BPPV 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
探索更有效的诊 断方法和治疗手 段
研究BPPV与其 他疾病的关系和 影响
提高公众对 BPPV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感谢观看
Thnk you
汇报人:
07
总结和展望
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的 要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添加副标题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录
CONTENTS
01 疾病定义与概述
02 病因与风险因素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治疗与护理
05 预防与日常管理
06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 流
疾病定义与概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 外周性前庭疾病。
发病机制:耳石脱 落,导致头部位置 变化时出现眩晕。
避免头部剧烈运 动
避免头部突然转 动或移动
保持均衡饮食, 避免过度饮酒
定期进行前庭功 能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前庭疾 病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例分享
病例1:老年女性,因眩晕症状就诊,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过药 物治疗和复位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病例2:中年男性,因眩晕症状就诊,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过手 法复位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其他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等血管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诊断与鉴别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眩 晕症状及发作时间、频率、 诱因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耳 部及神经系统,排除其他 潜在病因
位置试验:进行DixHallpike变位试验,观察 患者眩晕症状的诱发情况
前庭功能检查:进行平衡 功能测试和眼球运动检查, 评估前庭功能受损情况
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部CT 或MRI检查,排除其他潜 在的神经系统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诊断
眼震电图(ENG)或视频 眼震电图(VNG)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 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 位(VEMP)和前庭平衡 功能等检查。
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 阈测试、声导抗测试和耳 声发射等检查。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变化方向的
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为表现的疾病。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耳石从椭圆囊中脱落至各个半规管,引起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导致左右两侧内耳的不平衡,最终引起眩晕。

耳石症的主要症状包括:
1.旋转性:有明显的旋转感,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2.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3.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4.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耳石症的发生可能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因素有关。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耳石手法复位治疗,通常患者在复位后眩晕症状可迅速缓解,甚至完全没有眩晕症状。

对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耳石症,还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药物治疗。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头部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耳石症的复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汇报ppt课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汇报ppt课件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应对由眩晕引起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和支持Leabharlann 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冥想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对眩晕和疾病的错误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
教授患者放松训练和冥想等技巧,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眩晕症状。
03
02
01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以降低眩晕发作的风险。
治疗方法创新
针对BPPV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手法复位、前庭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逐渐成为主流。这些方法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BPPV的发病机制,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BPPV的发病机制,以期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注意事项
1
2
3
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部和身体位置变化,使脱落的耳石回到原位。该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Epley复位法
另一种常用的手法复位方法,通过快速改变头部位置使耳石复位。同样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
Semont复位法
复位成功后,患者需保持头部稳定,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再次诱发眩晕。同时,定期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
复位后注意事项
04
CHAPTER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3
在线资源和社交媒体
利用在线资源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科普文章和视频,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
01
宣传册和资料
制作易于理解的宣传册和资料,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定义、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信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2023/11/27
1
一、★概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vertigo,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 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 性前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二、分型:
1.后半规管BPPV; 2.前半规管BPPV; 3.外半规管BPPV; 4.混合型BPPV;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六、疗效评估
疗效评价时间:短期:1周;长期:3个月。 1.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2.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 3.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 为其他类型的BPPV。
谢谢
2023/11/27
10
四、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
2.前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患者头向患侧转 450后快速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 20。~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 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扭 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 症眼震持续时间<1 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 间≥1 min。
四、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
3.外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管结石症在双侧变位 检查中均可诱发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 时间<1 min i嵴帽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可诱发背地 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时间≥1 min。
五、诊断依据
1.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
2.变位性眼震试验显示上述眼震特点,且具有短潜伏期(<30 s)和 疲劳性。
三、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
1.Dix_Hallpike或side—lying试验:是确定 后或前规管BPPV的常用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 官病变。

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

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而可能的诱因则多见于外 伤。

临床特点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

2、眩晕特点:持续期 -- 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 适应性(易疲劳性): 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3、眼震特点:同眩晕特点 方向:旋转性或水平性、向地性治疗:该病药物不能治愈,手法复位有奇效。

疾病分类老年病科 疾病描述位置性眩晕分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两类。

眩晕患者是在某一特定头位时,激发伴随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但不伴有耳鸣、耳聋 等耳宣传员症状。

症状体征1、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 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 3— 10s 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 60s 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 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 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 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 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为常见的前庭末梢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作耳向下4、多见于中年患者( 45— 50 岁)。

疾病病因主要是由于耳石器异位所引起,也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或继发于下列疾病。

1、耳石病迷路老年性改变, 或退行性变椭圆囊斑变性及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 别是后半规管中。

2、外伤颅脑外伤,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颈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引起的内耳循环障碍, 特别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天及数周,或头部加速减速运动时所致的外伤。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健康教育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健康教育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健康教育
一、概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为耳石症,见于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

当人的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性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

二、治疗原则
1、耳石复位法及药物对症治疗,如右后半规管手法复位。

2、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前庭反应及减轻眩晕引发的呕吐,常用药物有甲磺酸倍他司汀等。

3、对于顽固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以考虑半规管填塞术和单孔神经切断术。

三、疾病预防
1、急症发作时:
①、卧床休息,减少头颈部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
②、监测血压,心率,有无异常变化;
③、环境安静,无噪音,无强光刺激,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清新无异味;
④、物品放于患者伸手可及处,避免取物时发生跌倒。

2、缓解后:
①、可适当运动床上活动,适应后再床边活动,逐步正常活
动,增强体质,但应注意劳逸结合。

②、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心情波动。

③、饮食上以清淡为主,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酒。

④、用药指导,如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遵医嘱服用药物。

⑤、耳石症患者复位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四、出院指导:
1、加强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予以清淡饮食;勿
暴饮暴食。

2、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限酒。

3、正确口服药物,不能擅自停药或减量。

4、注意监测血压,定期复诊。

5、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精神紧张。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五版拟定人:王**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对前庭部分的结构有了梗概的了解。 从BPPV的发病方面来讲,原始发病部位在于囊斑,包括 椭圆囊和球囊,其中椭圆囊与三个半规管直接相连,距离
• 膜迷路被骨迷路包围着,在两者的骨膜之间有支持功能的 网状结缔组织和血管,其中含有外淋巴液;而膜迷路内含 有内淋巴液。胚胎时期,内淋巴系统是外胚层内折形成的, 起初仅仅是简单的内折,随后很快就形成了密闭的腔隙, 即耳囊,与原始的外胚层发生了分离。至胚胎第七周,内 淋巴管系统嵌入中胚层组织,直到第14周它已经达到了成 人的大小。随着耳囊的连续性内折,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区 域:内淋巴管和囊、椭圆囊及半规管和球囊及蜗小管。膜 性耳蜗包含着Corti器,负责着声能的转换。椭圆囊、球囊 和半规管构成了固有膜迷路,司理着位置与运动的感受器。 最后,内淋巴管构筑了内淋巴和珠网膜下腔之间的交换。 除了耳蜗感受声音的听觉部分外,内耳还含着前庭部分, 负责感受运动和维持机体的平衡。正如所知,前庭部分包 含在骨迷路内,构成膜路的后上部分,主要由球囊、椭圆 囊和三个半规管组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早在1921年,匈牙利医生Barany就描述了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特点 的征候群,尤其是将患者头部摆放在与重力相关的特定位置时发病, 持续时间很短,病程多有自限性。后来, Dix 和 Hallpike 重新确定认 了这个综合症,将其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简称BPPV )。他们发现低头时位于 下方的耳就是引起旋转性眼震的责任侧。据统计,BPPV是未稍性眩 晕中常见的,约占25 %。随着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不断深入,确认 这种疾病是由于囊斑上面耳石脱落进入内淋巴液中,随着头或身体位 置的改变,这些脱落的颗粒]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造成的眩晕症状。实 质上,BPPV的发病在于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 )斑内耳石的变性与 脱落,又黏附在囊斑变为漂浮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 变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晕的临床症状。因此, 更好地理解半规管和球囊以及椭圆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该病的治 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复位

最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复位
4.多半规管 BPPV :多种位置试验可诱发相对应半规
管的特征性眼震 。
注 : 描述眼震垂直方向时,向上为指向眶上缘,向下为指向
眶下缘。
眼震扭转方向是以眼球上极为标志、其快相所指的方向。
BPPV诊断分级
(一)确定诊断
1.相对于重力方 向改变头位后 出现反复发作的、短 暂的眩晕或头晕。
2.位置试验可诱发眩晕及眼震 ,眼震特点符合相应 半 规 管 兴 奋 或 抑 制 的 表 现 :( 1 ) 后 半 规 管 BPPV :患耳 向地时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 震(垂直成分向上 ,扭转成分 向下位耳) ,回到坐位 时眼震方向逆转 ,眩晕及 眼震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 1 m in ;(2 )外半规管 BPPV :双侧位置试 验均可诱 发水平向地性或水平离地性眼震 。
2.外半规管 BPPV (水平半规 管 BPPV ):约 占10 % 一30 % 。
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 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 ,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3.前半规管 BPPV :少 见 类 型 ,约 占 1% ~2 % 。 4 .多半规管 BPPV :为 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
约占9.3% ~12%
BPPV发病机制
一、 管结石症(canalithiasis)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
粒脱落后进人半规管管腔 ,当头位相对于重力方 向改 变时 ,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 , 引起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嵴帽偏移 ,从而出现相应 的体征和症状。
当耳石颗粒移动至半规管管腔中新的重力最低点时 ,
(如起床 、躺下 、床上翻身 、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 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 (通常持续不超过1min )。其他 症状可包括恶心 、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头晕 、头重 脚轻 、漂浮感 、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用课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用课件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 情绪。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 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
注意事项与建议
01
02
03
04
及时就医
如出现持续的眩晕症状,应及 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 理,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到医院进 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
耳石复位法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方法,通过 一系列手法将脱落的耳石复位至正常位置,从而缓解眩晕症 状。
耳石复位法通常由医生或专业治疗师操作,通过一系列特定 的手法,如Epley法和Brandt-Daroff法,将脱落的耳石复位 至正常位置。这些手法通常包括头部和身体的位置变化,以 促使耳石回到其正确的位置。
经验总结与教训
诊断经验
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良性阵发 性位置性眩晕。
治疗经验
最佳治疗方案和技巧。
预防复发
如何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的复发率。
患者教育
如何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管理和 预防措施。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新技术应用
临床研究
利用新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率。
加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病理 机制研究。
特点
BPPV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可在 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但易复 发。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BPPV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 头部外伤、内耳疾病、年龄增长等因 素有关。
发病机制
BPPV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椭圆囊囊斑上 的耳石脱落有关,脱落的耳石随头部 位置变化而移动,刺激半规管,引发 眩晕。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诊断
仰卧侧头位试验: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HC—BPPV) 受试者及检查者起始位同DixHallpike试验,进行以下操作: ①头位1,保持头不偏转; ②头位2,迅速由坐位改为卧位,并迅 速头偏向受试耳90度。

诊断标准

1、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 恶心、呕吐少见,常见发病体位是起卧时。 (2)有潜伏期3-5秒,持续时间不超过30 秒,呈疲劳性。 (3)特征性试验:Dix-Hallpike试验阳性, 旋转性眼震向健侧,恢复原坐位时出现反方 向的旋转性眼震,而仰卧侧头位试验常为阴 性。
发病机理
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囊斑上面耳石 脱落进入内淋巴液中,随着头或身体位置 的改变,这些脱落的颗粒撞击半规管的感 受器造成的眩晕症状。实质上,BPPV的 发病在于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 )斑内耳 石的变性与脱落,又黏附在囊斑变为漂浮 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变 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 眩晕的临床症状

耳石由碳酸钙结晶组成,位于蛋白基质 中,有特征性的形状和大小。
临床特点
1、发病特点: 时间性 及 空间(位置)性: 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 眩晕,常于睡眠翻身、起卧时诱发,每 次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①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 症状。 ②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 疲劳 ③适应性(易疲劳性): ④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3、眼震特点: 同眩晕特点 方向:旋转性或水平性、 向地性
(2)、头逐渐转正,转向对侧(健侧 )偏斜45度,使管石移近总脚,然后头部 连同躯干一起继续向健侧翻滚使其侧卧 于治疗床上,头部偏离仰卧位于135度( 即从原来向患侧转头45度回转至向对侧 转头180度) ,保持此位3 min,使管石 通过总脚,整个回转头过程应缓慢、轻 柔,不少于1 min。 (3)、保持该头位扶患者缓慢坐起, 头转正并前倾20度,使管石回归椭圆囊。

(整理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整理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 断与治疗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BPPV的诊断 • BPPV的治疗 • BPPV的预防和康复 • 结论
01 引言
定义与概述
0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表现为头 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和 不稳感。
02
BPPV通常由椭圆囊或球囊上的耳 石脱落引起,导致平衡感受器受 到刺激,引发眩晕。
诊断方法
01
02
03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眩晕发作情况, 如发作时间、诱因、伴随 症状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特征性位 置性眼震,如垂直或水平 眼震。
位置试验
通过特定的头部转动动作 诱发眩晕和眼震,以确定 病变半规管。
鉴别诊断
前庭神经炎
有病毒感染史,持续眩 晕、恶心、呕吐,无位
置性眼震。
梅尼埃病
突发性聋
迷路炎
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 鸣、耳闷胀感,无位置
性眼震。
有听力突然下降,可伴 有眩晕,无位置性眼震。
有耳痛、听力下降,可 伴有眩晕和特征性位置
性眼震。
03 BPPV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如使用抗眩晕药物、镇静剂等 ,以减轻患者的眩晕和恶心等症状。
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BPPV,且长期使用 可能带来副作用。
BPPV的发病率和影响
BPPV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女 性略高于男性。
BPPV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PPV的诊断
诊断标准
患者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 眩晕发作史,持续时间不超过1 分钟。
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 位置性眼震。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iasis)学说:Schuknecht(1962,1969)提出:变 性的耳石从椭圆囊斑处脱落,此种碱性颗粒沉积于后半规管的嵴顶,引起的 内淋巴与嵴顶处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正常情况下,两处重力作 用相同),导致对重力作用的异常感知。根据半规管生理学原则,当激发的 头位不变时,由于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嵴顶也偏斜不变,故引起的眩晕及眼震 应持续存在。但是,实际情况是:此种眩晕或眼震仅持续数秒钟而停止,显 然,眩晕及眼震并非由于重力直接作用于嵴顶所致。另外,根据解剖位置分 析,当头位处于悬垂位时,后半规管嵴顶接近于中间位置,故不可能产生重 力的矢量。但乙醇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支持了此学说。 2. 半规管结石病(Canalithiasis)学说:Hall, Ruby和Muclure(1979)提出, 由于各种原因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 移动至激发位置(悬头位)时,半规管成为垂直方向,管石开始受到重力的 作用,向离开壶腹的方向移动而牵引内淋巴。为了克服嵴顶的弹性以及半规 管内内淋巴的惯性,需经数秒钟后,内淋巴及嵴顶才产生移位,此即为产生 眩晕及眼震的潜伏期。眼震的快相朝向位置在下的耳。当管石移动至半规管 近水平的位置时,对内淋巴的牵引力减少或停止,弹性使嵴顶回至中间位, 故眩晕及眼震停止。头位回复至直立位置时,管石的重力作用与悬头位方向 相反,故眼震的方向与悬头位相反。当反复进行激发头位时,管石散开,在 管内往返移动的次数减少,从而使眩晕感或眼震减弱或不发生。良性阵发性 位置性眩晕功能异常的半规管多见于后半规管,但外半规管和前半规管亦可 受累。



患者在某个特定体位,如躺下、坐起、仰头取物,低头、转动头 部或翻身时出现短暂眩晕。 1.管结石症的临床特点 (1)当头位处于激发位后,有1~40秒的潜伏期,之后才出现眩 晕; (2)眼震与眩晕的潜伏期相同; (3)眩晕和眼震的强度波动,先重后轻,持续时间不超过60秒; 2.壶腹嵴顶结石症的临床特点 (1)当头位处于激发体位时立即出现眩晕; (2)激发体位不改变,眩晕和眼震就持续存在。 这种类型的BPPV相对少见,它可发生于后半规管,也可发生于水 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旋转性眩晕,特别是头部改变位置时。

本文将详细介绍BPPV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内耳中的钙结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的。

半规管是内耳的一部分,起着平衡和空间定位的作用。

当钙结石脱落时,会干扰半规管正常的运动,导致眩晕感。

BPPV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年龄相关,老年人更容易患上。

BPPV的典型症状是眩晕发作时头部改变位置。

例如,当你转动头部、抬头或低头时,会感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

这种眩晕通常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但可以重复发作。

有些人还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这种眩晕会影响日常生活,使人感到不适和困扰。

确认BPPV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头位试验来触发眩晕发作,以确定是否患有BPPV。

此外,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眼震检查,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目前,治疗BPPV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重置钙结石的位置,使其返回到内耳的恒定腔。

这些头部动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包括埃佐法(Epley maneuver)、哈纳法(Semont maneuver)和原位耳顶转位法(Liberatory maneuver)等。

这些动作的目的是通过重力帮助钙结石重新定位,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在进行头部动作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短暂的眩晕发作。

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通常,经过几个疗程后,眩晕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突然转动头部,以免触发眩晕发作。

除了头部动作治疗,药物治疗也可以用于缓解BPPV的症状。

例如,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服用抗晕动药物,如安定类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眩晕感和恶心。

但是,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BPPV。

对于患有BPPV的患者来说,预防复发也非常重要。

他们应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以减少症状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位激发实验
★滚转检查(仰卧侧头位试验): 患者端坐于检查台上,继之由检查者辅助其迅速平 卧,颈屈30°,仰卧, 随后将头先后向左侧或右 侧旋转90°,观察眩晕及眼震的情况。 ★对应水平半规管BPPV的体位诱发试验。 ★潜伏期短,持续时间长(可为持续性眼震), 可无疲劳现象
BPPV诊断
典型的病史 Dix-hallpike试验 仰卧侧头位试验 未检及眼震(1/3) 阳性 ENG记录 确诊BPPV 诱发出眼震(PPN)
自发性恢复的速 度 恢复所需时间
BPPV临床检查
Dix-Hallpike变位眼震试验:
坐位-仰卧悬头位-坐位-右转头迅速悬头位 -坐位-左转头迅速悬头位-坐位
注意点 迅速变位(<1s) 左右悬头位时头位与矢状面呈45°,头 位低于床面30°
Dix-Hallpike试验
Dix-Hallpike试验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的诊断和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
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 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 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病中 极常见者,约占所有眩晕症的20%,女性 多于男性,可有家族性。 发生于后半规管(PC)者多见,次为水平 半规管(HC),少数发生于上半规管(SC)。 受累半规管可互相转换,多发生于耳石复 位手法之后,少数病例则为自发性转换。
BPPV分类
后半规管性 发生比例 激发试验 眼震 方向 潜伏期 持续时间 90-95% Dix-Hallpike 向地旋转性 3-30s(多3- 6), <45s 逐渐 数天至数月偶数年 外半规管性 2-10% 仰卧转头 水平性方向变换性 1-5s(多2-3s), <2min 迅速 数天至数月 前半规管性 1-3% Dix-Hallpike 非向地性旋转性 3-15, <45s 逐渐或迅速 数天至数周
Epley后半规管石复位法
Lempert水平管石复位法
预后ຫໍສະໝຸດ 大多数学者认为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BPPV常见的三种自然病程是 ①发病数周到数月后,患者的眩晕症状自行缓解; ②眩晕的发作与缓解交替,间歇期由数周到数年不等; ③少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持续存在,没有自行缓解的 迹象。Imai等发现未经治疗的PC-BPPV和HC-BPPV患者 从症状出现到自行缓解的时间分别为39d和16d,HCBPPV自行缓解显著快于PC-BPPV。BPPV自行缓解的原 因是自然的头位改变使漂浮的耳石颗粒回到椭圆囊, 因为解剖结构的原因,水平半规管的耳石较后半规管 的耳石更容易回到椭圆囊。
谢谢!
2009-11-18
体位治疗:

Brandt-Daroff习服练习 Semont管石解脱法 较适合后半规管BPPV
耳石复位法
Epley后半规管石复位法 Lempert水平管复位法
Brandt-Daroff习服练习
Semont管石解脱法
Epley后半规管石复位法
Epley后半规管石复位法
Epley后半规管石复位法
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 无明显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 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 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 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 条件下。继发BPPV以头部外伤最多见, 占7~17%,外伤时易使椭圆囊斑之耳 石进入半规管诱发BPPV 。
BPPV病理生理机制
嵴顶结石症学说:壶腹嵴上脱落移位的耳 石附着于壶腹嵴顶并增加其比重,在特定 的位置因重力作用偏离壶腹嵴产生刺激而 发生眩晕。 管结石症学说:半规管中游离的沉积物在 头位变动时移动,牵引内淋巴,使壶腹嵴 顶离椭圆囊方向移位。
BPPV临床表现
★ 眩晕由于头位的变动突然诱发,持续时
间短,多不超过1分钟。 ★ 不伴耳鸣,听力障碍,可能伴头重脚轻 及不稳感。 ★ 病人通常能分辨出患耳侧,可能诱发眩 晕的头位,多次发作后能有意回避。 ★ 通常在六个月内自愈,但可复发。 ★ 可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
阴性
非典型PPV(择日复查)
鉴别诊断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主要见于后颅凹病变(如肿瘤,蛛网膜炎等 影响脑脊液循环),四脑室肿瘤、寄生虫(Brun 综合症),或者椎动脉在头位改变时供血不足。
眼震特点:无潜伏期,持续时间长(>1min) 无疲劳现象,在多个头位上出现,形式也可随 之变化,眩晕症状常常不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