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10 张图帮你理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T课件
晕; 少数可延长至10秒。 •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
轻。
8
BPPV的眼震特点
• 可用VNG观察,根据眼震方向确定侧别与类型;没有VNG也可肉眼 观察。BPPV的眼震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短潜伏期(一般1~5秒); 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眼震有疲劳性)。
6
临床类型
• 1.后半规管BPPV:95%(右后半规管居多, 多右侧卧位)
• 2.水平半规管BPPV:2-3% • 3.前半规管BPPV:少见 • 4.混合型BPPV:少见 •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双侧同时发病罕见。
7
临床表现
• BPPV: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1)发作性:30S-1分钟自行停止; • (2)阵发性:头转到某一特定位置时; • (3)旋转性:眩晕症状突出,患者常描述为“屋
作时听力减退,早期可完
三主征。阵发性与发作性
全恢复,但反复发作后听
• ②发作前常有耳胀满感、
力逐渐下降。
耳鸣增强、听力下降。
• ⑤耳鸣持续存在,发作前
• ③眩晕持续时间不短于
加重。
20min,不超过24h,多 • ⑥听力下降及耳鸣早期均
见为持续数小时。
为低频,后期以高频为主。
17
后循环TIA
• 除头晕外,常伴随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 现46床患者,刘加全,男性,64岁。 • 主诉: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1周,共发作4次,每次持
验诊断BPPV的敏感性为92% ,特异性 为88%。
13
注意事项
• 由于本测试可诱发眩晕,患者会恐惧、喊 叫或不配合,因此检查前应将目的交代清 楚,取得配合,保证不闭眼。对有严重心 脏病、颈椎病(椎管狭窄)、颈动脉狭窄 的患者慎用或禁用。
头晕,考虑耳石症(附复位详细图解)
头晕,考虑⽿⽯症(附复位详细图解)⽿⽯症⼜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某⼀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是附着于⽿⽯膜上的,当⼀些致病因素导致⽿⽯脱离,这些脱落的⽿⽯就会在内⽿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游动,当⼈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位置变化,沉伏的⽿⽯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运动,从⽽刺激半规管⽑细胞,导致机体发⽣强烈性眩晕,时间⼀般较短,数秒⾄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病程时间长短不⼀。
⽿⽯症⼿法复位图⽰详解A 让患者纵⾏坐在床上,检查者扶头,头转向患⽿45°,背后放置⼀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患⽿向下,头后仰45°,⾄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直⾄眩晕消失。
C 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保持头位30秒以上。
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D-F 头与躯⼲同时向健侧转90°,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于45度,⽽且,不要抬头过⾼,否则,可能造成⽔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利⽤⾃⾝的质量下沉到⽔平半规管内。
G 头转向正前⽅,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复位⽅法使⽿⽯复位的简略图复位⽅法的俯视图⽿⽯复位变位过程的头旋转⾓度在执⾏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沉降的位置,为下⼀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
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沿着我们预想的⽅向沉降,也使得误⼊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到更低的限度。
欢迎加⼊针⼑医学平台,这⾥是交流的平台,为你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法,提供最全⾯的治疗⼿段,打造最专业的治疗团队。
济宁市第⼆⼈民医院针灸理疗科是我院传统优势学科,成⽴于1976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演示课件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跌倒、焦虑、抑郁等,这些并发症可能 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药物使用等都可能 成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发症的危险因 素。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预防措施制定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平衡训练、调整药物使用、心理干预 等。
详细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特点、 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 等。
体格检查
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耳科检查、 眼科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 致眩晕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
01
02
03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 、电解质等,以评估患者 的全身状况。
尿液检查
检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 标,排除肾脏疾病引起的 眩晕。
转椅试验
患者坐于转椅上,头部固定,身体随转椅 匀速旋转,观察眼球震颤及自主神经反应 ,以判断前庭功能。
B
C
摇头试验
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头部快速左右摆动,观 察眼球震颤情况,以评估前庭功能。
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
通过记录声刺激或振动刺激诱发的肌源性电 位,评估前庭神经及核团功能状态。
D
03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诊断问题
部分基层医院对BPPV的认识不足 ,导致漏诊、误诊情况时有发生 。建议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提 高诊断准确率。
治疗问题
手法复位操作不规范、药物治疗方 案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建 议制定统一的治疗规范,加强医生 技能培训。
患者管理问题
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治疗依 从性差。建议加强患者教育,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图定位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图定位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
该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的17%~20 %。
BPPV耳石复位治疗技术已经成熟,成功复位治疗的基础是对耳石累及半规管的准确定位。
目前BPPV 的定位诊断和复位都基于医者目测患者的眼震,但旋转性眼震的方向常常不易辨别,加之一些细小眼震容易被肉眼所忽略,影响了BPPV 的定位诊断和后续复位治疗。
近年来,视频眼震电图(VNG)的普及应用使眼震方向的判断更加客观、方便。
我们将其与BPPV诊治相结合,更直观、客观地记录和分析患者在各个体位的诱发眼震,利用眼震图对BPPV进行准确定位诊断和疗效评估,并且保存了眼震数据资料,也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和教学和科研工作。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2008 年4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诊断为BPPV的患者126 例,其中女性85例(67.5%),男性 41例(32.5%),平均年龄为54岁(17~78 岁)。
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为 1 天~20 年,平均 59 周。
1.2方法1.2.1常规检查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包括眩晕发作情况、既往史(尤其是相关的耳科疾病史、耳毒性药物应用史、外伤史)、家族史,并进行常规耳科检查。
应用VNG(法国Synapsys)进行常规眼震图检查及变位试验、冷热试验等,VNG图上红色为水平相,蓝色为垂直相。
对可疑中枢病变患者行相关检查除外中枢性眩晕。
1.2.2变位试验(1)Dix-Hallpike试验:患者坐于检查床上,头戴视频眼罩,检查者于病人后方,双手扶其头部向患侧转45°,并协助其迅速变为仰卧位,使头向后悬于床沿外,与水平面呈30°,头位始终保持该侧转45°不变,询问患者有无眩晕,并通过眼动监视窗口及眼动描记曲线图观察有无眼震及其方向,至少观察1分钟或者待其眼震消失为止。
最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复位
管的特征性眼震 。
注 : 描述眼震垂直方向时,向上为指向眶上缘,向下为指向
眶下缘。
眼震扭转方向是以眼球上极为标志、其快相所指的方向。
BPPV诊断分级
(一)确定诊断
1.相对于重力方 向改变头位后 出现反复发作的、短 暂的眩晕或头晕。
2.位置试验可诱发眩晕及眼震 ,眼震特点符合相应 半 规 管 兴 奋 或 抑 制 的 表 现 :( 1 ) 后 半 规 管 BPPV :患耳 向地时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垂直上跳性眼 震(垂直成分向上 ,扭转成分 向下位耳) ,回到坐位 时眼震方向逆转 ,眩晕及 眼震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 1 m in ;(2 )外半规管 BPPV :双侧位置试 验均可诱 发水平向地性或水平离地性眼震 。
2.外半规管 BPPV (水平半规 管 BPPV ):约 占10 % 一30 % 。
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 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 ,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3.前半规管 BPPV :少 见 类 型 ,约 占 1% ~2 % 。 4 .多半规管 BPPV :为 同侧多个半规管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
约占9.3% ~12%
BPPV发病机制
一、 管结石症(canalithiasis)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
粒脱落后进人半规管管腔 ,当头位相对于重力方 向改 变时 ,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 , 引起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嵴帽偏移 ,从而出现相应 的体征和症状。
当耳石颗粒移动至半规管管腔中新的重力最低点时 ,
(如起床 、躺下 、床上翻身 、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 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 (通常持续不超过1min )。其他 症状可包括恶心 、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头晕 、头重 脚轻 、漂浮感 、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耳石与耳石膜
组织学上,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上面存 在着耳石膜的结构,由一层粘多糖类的 物质和碳酸钙结晶颗粒组成,覆盖在毛 细胞的纤毛顶部。
总结
人体的平衡需要视觉、前庭和本体感觉加以维系; 外周的前庭器官包括三管两囊,即三个半规管、一个 球囊和一个椭圆囊; 半规管的感受部位在壶腹嵴,球囊和椭圆囊则是囊斑; 耳石位于囊斑,脱落后游离在内耳液中,随着体位变 化能够刺激前庭感受器,形成耳石症。
耳的解剖结构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又称前庭蜗器。 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收集和传导装置,内耳接 受声波和位觉的刺激。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 器位于内耳。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
中耳 内耳
内耳的构造
内耳,也叫迷路,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复杂而精 细,包括骨迷路与膜迷路,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 充满外淋巴,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内外淋巴互 不相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
神经呼吸科 吴丽宏 2018.06.
主要内容
一、眩晕的概念 二、眩晕的解剖基础 三、BBPV的概念 四、BBPV的病因 五、BBPV的发生机制 六、BBPV的诊断 七、BBPV的治疗
眩晕=头晕?
概念
易于混淆的几个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 觉,感觉自身或环境在旋转、升
眩晕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及眩晕性质不同,临 床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
系统性眩晕:是眩晕的主要病因, 可伴眼震、平衡及听力障碍等。
非系统性眩晕:由全身疾病而非前 庭系统病变引起。
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 性眩晕。
周围性(真性)眩晕:前庭感受器和内 听道内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10张图帮你理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10张图帮你理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之一,作为眩晕的重要鉴别诊断而为神经内科医师所熟知。
BPPV 也称为耳石症,根据耳石部位分为前半规管 BPPV、后半规管 BPPV 和水平半规管BPPV。
其重要的诊断性手段为Dix-Hallpike 试验和仰卧位滚转试验。
近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希腊学者Balatsouras 等撰写的综述,用图表的方式生动地阐述了三种类型BPPV 发病机制及对应的诊断性试验结果,一起来学习下吧。
后半规管BPPV图1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后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当耳石位于同侧(右侧)后半规管时(b),Dix-Hallpike 试验导致耳石沿管腔移动,诱导出现BPPV。
当耳石位于对侧(左侧)后半规管(a)时,Dix-Hallpike 试验并不会导致耳石的运动,因为头部运动与受累半规管平面垂直,此时Dix-Hallpike 试验为阴性。
前半规管BPPV图2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左侧前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当耳石位于对侧(左侧)前半规管时(a),由于内淋巴液的流动,受累侧的前半规管受到刺激,诱发出现BPPV。
图3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右侧前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当耳石位于同侧(右侧)前半规管时(b),头部旋转的方向与受累半规管平面垂直。
但由于其壶腹嵴部分几乎是垂直的,所以也会导致耳石移位,表现为Dix-Hallpike 试验阳性,但对壶腹嵴顶的压力以及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不是那么显著。
水平半规管 BPPV图 4 当左耳受累时,水平半规管 BPPV 管结石症的发生机制(受累半规管用黑色标示,左图)(a)患者位于仰卧位,耳石位于左侧半规管的后部;(b)当旋转头部至受累侧时,耳石碎片向壶腹部移动,诱发面向壶腹嵴的流动,产生强烈的向地的水平性眼震;(c)当旋转头部至健康侧时,耳石碎片向相反方向移动,诱发背向壶腹嵴的流动,产生背地性眼震,但强度较弱。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T课件
7/16/2020
.
19
半规管的构造
7/16/2020
.
20
双侧半规管的三维关系
7/16/2020
.
21
半规管
解剖学上,迷路的三个半 规管分别处于三个平面, 即
外半规管- 水平面;
前半规管 – 前后矢状面;
后半规管 – 左右冠状面.
7/16/2020
.
22
空间位置
7/16/2020
.
23
头与半规管
眼震
平衡障碍 自主神经症状 耳鸣听力下降
脑损害7/16/2020
周期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前庭器官 BPPV
前庭核及上行径路病变
梅尼埃病
后循环缺血 听神经瘤
突发 严重 持续时间短
起病缓 持续时间长
改变头位或体位加重
无关
水平 旋转 无垂直性向健侧注视时加重 水平旋转 垂直粗大持续
眼球固定可抑制 疲劳性
眼球固定不能抑制无疲劳
.
8
根据病变部位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 性眩晕。
周围性(真性)眩晕:前庭感受器和内 听道内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
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 经核及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及小 脑前庭病变引起。
7/16/2020
.
9
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鉴别
临床特征
病变部位与典型疾病
眩晕特点 发作与体位关系
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 听觉部分, 主要为耳蜗;
2. 前庭部分:包括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
7/16/2020
.
17
内耳结构
7/16/2020
.
18
良性阵发性眩晕的ppt课件
患者经常能自己感觉出来哪边的症状较重, 即头往哪边偏更容易出现眩晕或眩晕症状 更重。眩晕持续一般不超过30秒,但有些 病人自称眩晕能持续几分钟甚至更久。关 于这一点,可能是因为与眩晕同时发生的 恶心欲吐,心慌出汗等症状会使患者持续 担心害怕,自我暗示的结果。本病发作呈 阵法性,较轻的患者一周发作几次,较重 的一天就可以发作很多次。
Barbecue 翻滚法 Barbecue者,烤肉也,形容患者按此法在 床上翻滚如同为了均匀受热而不停转动的 烤肉。 患者在治疗者帮助下由坐位迅速平卧,头 向健侧扭转90度,再使头和身体向健侧翻 转90度(鼻尖朝下),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90 度,然后再向健侧方向翻转90度回到仰卧 位为一个治疗循环。
发病机制大致为:椭圆囊中的耳石因缺血 或震动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当半规管中存 在过量的耳石颗粒后,随着患者头部运动, 在重力作用下耳石也发生位移,影响内淋 巴回流,从而诱发眩晕及眼震。任何一个 半规管都可能受累。其中后半规管发病最 常见,水平半规管次之,前半规管很少见。
BPPV的诊断
病史 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当患者头位变动达到特 定位置后,突发的比较强烈的眩晕,视物 旋转,在水平或(和)垂直方向失去平衡。 比较常见的头位变化例子,如在床上翻身、 抬头向上看以及向前弯腰等。
尽管50%-70%的BPPV为原发性,诊断时 还是要考虑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可能,常见 的有颅外伤,中耳炎或前庭神经炎,梅尼 埃氏病,偏头痛及耳科手术等。
诊断试验
BPPV以后半规管发病最常见,水平半规 管次之,前半规管很少见。后半规管和水 平半规管分别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仰卧 侧头位试验来帮助诊断。这两个试验的本 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让受检半规管所在 平面与地面垂直后,使其在垂直平面内发 生转动,引起耳石位移,诱发眩晕及眼震。 眼震分快速象和慢速象,以快速象方向为 眼震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06-24 07:45来源:丁香园作者:幸福的味道
字体大小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之一,作为眩晕的重要鉴别诊断而为神经内科医师所熟知。
BPPV 也称为耳石症,根据耳石部位分为前半规管BPPV、后半规管BPPV 和水平半规管BPPV。
其重要的诊断性手段为Dix-Hallpike 试验和仰卧位滚转试验。
近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希腊学者Balatsouras 等撰
写的综述,用图表的方式生动地阐述了三种类型BPPV 发病机制及对应的诊断性试验结果,一起来学习下吧。
后半规管BPPV
图1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后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
当耳石位于同侧(右侧)后半规管时(b),Dix-Hallpike 试验导致耳石沿管腔移动,诱导出现BPPV。
当耳石位于对侧(左侧)后半规管(a)时,Dix-Hallpike 试验并不会导致耳石的运动,因为头部运动与受累半规管平面垂直,此时Dix-Hallpike 试验为阴性。
前半规管BPPV
图2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左侧前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
当耳石位于对侧(左侧)前半规管时(a),由于内淋巴液的流动,受累侧的前半规管受到刺激,诱发出现BPPV。
图3 进行右侧Dix-Hallpike 试验时对右侧前半规管的刺激(c),(a,b)分别显示了左耳和右耳半规管
当耳石位于同侧(右侧)前半规管时(b),头部旋转的方向与受累半规管平面垂直。
但由于其壶腹嵴部分几乎是垂直的,所以也会导致耳石移位,表现为Dix-Hallpike 试验阳性,但对壶腹嵴顶的压力以及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不是那么显著。
水平半规管BPPV
图4 当左耳受累时,水平半规管BPPV 管结石症的发生机制(受累半规管用黑色标示,左图)
(a)患者位于仰卧位,耳石位于左侧半规管的后部;(b)当旋转头部至受累侧时,耳石碎片向壶腹部移动,诱发面向壶腹嵴的流动,产生强烈的向地的水平性眼震;(c)当旋转头部至健康侧时,耳石碎片向相反方向移动,诱发背向壶腹嵴的流动,产生背地性眼震,但强度较弱。
图5 当左耳受累时,水平半规管BPPV 壶腹嵴顶结石症的发生机制(受累半规管用黑色标示,右图)
(a)患者位于仰卧位,耳石粘附于左侧水平半规管的壶腹嵴顶。
(b)当旋转头部至受累侧时,壶腹嵴顶会出现抑制性偏转,诱发背地性水平性眼震。
(c)当旋转头部至健康侧时,壶腹嵴顶出现刺激性偏转,诱发更强烈的背地性眼震。
图6 当水平半规管(左耳)靠近壶腹嵴的短臂处出现耳石时,在仰卧位滚转试验时可观察到与壶腹嵴顶结石症患者类似的眼震(双侧背地性眼震)
(a)患者位于仰卧位,耳石位于左侧水平半规管短臂处。
(b)当旋转头部至受累侧时,耳石会向远离壶腹嵴的方向移动,诱发背地性水平性眼震。
(c)当旋转头部至健康侧时,耳石会向壶腹嵴的方向移动,诱发更强烈的背地性眼震。
图7 双侧向地性水平半规管BPPV 发生管结石症的机制
(a)患者处于仰卧位,双侧水平半规管后部均有耳石碎片。
(b)任何一侧仰卧位滚转试验均可使位于下部的耳朵内的耳石移动,使淋巴液向壶腹嵴方向移动,而位于上部耳朵内的耳石移动,使淋巴液背离壶腹嵴方向移动;故同时产生双侧对称性强烈的向地性眼震。
图8 双侧背地性水平半规管BPPV 发生壶腹嵴顶结石症的机制
(a)患者位于仰卧位,耳石粘附于双侧水平半规管的壶腹嵴顶。
(b)仰卧位进行两侧滚转试验时,由于出现背离壶腹方向的偏转,均会对位于下部耳朵内水平半规管产生抑制作用,诱导产生背地性水平眼震。
同时,由于出现向壶腹方向的偏转,位于上部耳朵内水平半规管会出现兴奋性作用;故同时出现强烈的几乎是对称性的背地性眼震。
图9 水平半规管BPPV 假性自发性眼震
(a)当头部处于竖直位时,水平半规管和水平平面之间呈30°角,或可解释假性自发性眼震的发生机制。
在管结石症时(向地型),头部任何运动都会导致耳石背离壶腹方向的运动,诱发快相向健康侧耳部的眼震。
在壶腹嵴顶结石症时(背地型),粘附的耳石会导致壶腹向相反方向偏转,诱发相反的眼震。
(b)当头部前屈60°时,耳石运动方向和壶腹嵴偏转方向均会改变,假性自发性眼震会改变方向。
(c)当头部向后倾时,假性自发性眼震会增强,因为水平半规管将接近于垂直位。
图10 当水平半规管BPPV 患者快速从坐位至仰卧位时,由于水平半规管内耳石背离壶腹方向的运动,诱发向健康侧的眼震;如果是壶腹嵴顶结石症患者,会产生背离壶腹嵴方向的偏转,导致向受累侧的眼震。
BPPV 诊断性试验结果总结
1. 垂直半规管(前、后半规管)受累
2. 水平半规管受累
查看信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