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德译名的商榷》一文解读贺麟的早期哲学术语翻译思想

合集下载

贺麟译观微探

贺麟译观微探

贺麟译观微探提要:回眸千余年的中国译史长河,从哲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人实不多见。

所幸,我们的先贤毕竟未在这一领域一筹莫展。

就在上个世纪中叶,有位哲人曾就此展开了先驱式的开拓。

这位有远见卓识的哲人便是贺麟先生。

本文即从贺麟先生刊登于《今日评论》1940年第4卷第9期的《论翻译》一文入手,浅析贺麟先生的翻译观,并试图对其翻译的哲学基础、翻译的意义与价值、翻译的方法加以解读,以期予后人以启迪。

关键词:贺麟;翻译的哲学基础;翻译的意义与价值;翻译的方法一、翻译的哲学基础贺麟先生的翻译思想从哲学思想入手,他希望掌握西方精神世界的精髓,与中国的哲学和文化融合起来,从而追求真理。

中西贯通是贺先生治学的一个基本方法。

他在翻译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常常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古代文化结合起来,因此文字典雅、流畅,堪称现今西方哲学著作翻译的楷模。

他翻译黑格尔,斯宾诺莎等人的经典著作,一向主张“研究什么,翻译什么”,“搞懂搞透”才能翻译,并发表《康德名词的解释和学说的概要》,《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等哲学著作的翻译研究和翻译史的研究论著。

论及翻泽的哲学基础,贺氏的见解表达于其《论翻译》一文中:“意与言或道与文是体与用、一与多的关系。

言所以宣意,文所以载道。

意与言,道与文间是一种体用合一,而不可分的关系。

故意之真妄,道之深浅,皆可与表达此意与道的语言文字中验之。

……今翻译之职务,即在于由明道知意而用相应之语言文字以传达此意表示此道,故翻译是可能的。

因道是可传,意是可宣的。

再则,意与言道与文即是一与多的关系,则可能推知同一真理,同一意思,可用许多不同的语言文字或其他方式以表达之。

……意思惟一,而表达此同一意思之语言文字可以多种。

言之多,不妨害意之一。

”(1940年)从哲学意义上讲,翻译乃是译者(interpreter)与文本(text)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communication),其中包含理解,解读,领会,移译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translation)。

贺麟的哲学翻译

贺麟的哲学翻译

作者: 张学智
出版物刊名: 广东社会科学
页码: 46-50页
主题词: 黑格尔;贺麟;译名;康德;哲学史;斯宾诺莎;论衡;商务;西洋;“辩证”
摘要: <正> 贺麟(1920—)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也是著名哲学翻译家.从1926年留学美国迄今,他翻译了多种斯宾诺莎、黑格尔及新黑格尔主义的著作.包括鲁一士《黑格尔学述》(1936,商务)、开尔德《黑格尔》(1936,商务)、斯宾诺莎《致知篇》(1943,商务,后改名为《知性改进论》1960年由商务出版).斯宾诺莎《伦理学》(1958,商务)、黑格尔《小逻辑》(1954,三联)、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962,三联,与王玖兴合译)、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952年后陆续出版四册,与王玖兴等合译,商务)、《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1988,商务).贺麟的译书,特别是《小逻辑》和《伦理学》,选词精到,独特的翻译思想贯穿了他一生的哲学实践,在中国哲学翻译界有一定影响.。

《小逻辑》黑格尔,贺麟译

《小逻辑》黑格尔,贺麟译

《小逻辑》黑格尔,贺麟译
《小逻辑》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由贺麟翻译。

贺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翻译家,他曾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哲学著作,包括康德、黑格尔、尼采等人的作品。

《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康德哲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哲学思想虽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也有许多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地方。

因此,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哲学体系来弥补康德思想的不足之处。

《小逻辑》是一本非常难懂的著作,它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概念和术语,需要读者具备较高的哲学素养和耐心。

但是,它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思维和认识问题,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小逻辑》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它不仅是对康德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也是对人类思维和认识问题的深入探讨。

贺麟的翻译也非常出色,他准确地传达了黑格尔的思想,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

贺麟译学大义述——兼与严复、梁启超、王国维、陈康相参照

贺麟译学大义述——兼与严复、梁启超、王国维、陈康相参照

贺麟译学大义述——兼与严复、梁启超、王国维、陈康相参

彭华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作为杰出哲学家、哲学史家、翻译家的贺麟,其翻译思想、翻译实践与严复、梁启超、王国维、陈康颇有共通之处,而在继承之中又有所发扬.通过比较与参照,可以勾稽、归纳贺麟译学之大义.在贺麟等人看来,通过翻译而引入外来的"新知",这仅仅是手段而非目的;翻译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华化西学""使西洋学问中国化",从而谋求"西洋哲学中国化"与"中国新哲学之建立".出于这一目的,故在翻译对象上,既要精审选择原书,又要注重翻译与研究并行.在译文标准上,贺麟一方面继承了严复的"信达雅"说,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提出"艺术工力"说;在术语译名上,贺麟既充分重视"因袭",而又审慎选择"自创".贺麟的翻译思想是可资借鉴的,而其翻译实践也是可资师法的.
【总页数】11页(P87-97)
【作者】彭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略论佛经音义的校勘——兼述王国维、邵瑞彭、周祖谟和蒋礼鸿所撰《玄应音义》校勘 [J], 徐时仪
2.关于年谱编撰的新思考——兼述陈鸿祥先生的《王国维年谱》 [J], 王学海
3.梁启超、沈兼士致王国维信的史学价值 [J], 马奔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创]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时期—40年代

[原创]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时期—40年代

第四章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时期—40年代背景:五四运动到32年翻译问题争论平息,开始抗战,所以翻译放慢了步伐,进入了沉寂时期。

沉寂原因:1940 哲学家贺麟:没有翻译,只是一味的移植,我们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新学术。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三:一因上焉者子衿创造不屑翻译,故尔沉寂。

一因下焉者学问语言之培植不够,故尔操斛,视翻译为易事,故尔芜滥。

三则因严正的同情的翻译批评,以鼓励好的翻译,纠正坏的翻译,也足以长养这种芜滥和沉寂的局面。

但是根本原因是学术界多数人对于翻译的性质和意义,缺乏真正的了解。

(考完专八就可以翻译)PS: 虽沉寂,但对于翻译标准和方法的论述,关于“形似神似理论”的研究,关于翻译的哲学思想探讨,还在继续,甚至得到深入发展。

发源于画论。

影响:1形,代表人物有林语堂、朱生豪、梁宗岱等翻译家。

2关于翻译的哲学思想的探讨。

艾思奇,贺麟、朱光潜等哲学家和美学家。

陈康,精通多国语言。

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被贺麟称为钻进希腊文原著的宝藏里,直接打通了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的第一人。

认为信为第一。

做作者的忠实代言人。

3直译与意译。

哲学家认为没有之分,哲学家金岳霖提出应以译意和译味。

前者要艺术,后者非有艺术不可。

诗歌重味,科学论述证重意。

代表人物:林语堂,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作家,卓越的语言学家。

1.翻译是一种艺术—林的翻译美学1933《论翻译》长篇论文,被称为这一类著作中最有分量的文章之一,在其中阐述了自己的翻译美学思想。

1)翻译审美主体论。

较早提出翻译即艺术。

翻译是一种艺术,译者是翻译审美的主体。

因此,三条件译者需做到对原文的文字上及内容上有透彻的了解,自己的文字功底够,对翻译标准及方法有相当的见解。

三责任:对原著的责任,对读者的责任,对艺术的责任,一要求译者的文学素养。

2)翻译审美(评判)标准论和审美客体论翻译的三重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美比雅范围广。

中心思想就是“达意传神”传神是核心。

文化为体用之全,以中学化西学——贺麟的文化体用观

文化为体用之全,以中学化西学——贺麟的文化体用观

文化为体用之全,以中学化西学——贺麟的文化体用观刘俊哲【摘要】贺麟以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各种文化观予以批判性反思:从哲学意义的视角寻求文化体用关系的形上本原,分析论证文化体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体用合一"的文化观及实现体用合一的原则,并从实效性的角度制定出对待西方文化的指针。

%To aim at reviving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He Lin critically reflected on various cultural theories from the modern time in China;He looked for ontological foundation of cultural noumenon and functions from a view of philosophy,and argued for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of them,and proposed the cultural theory of the unity of both of them and the principle of realization,and drew up the guide on the Western culture from a point of actual effect.【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贺麟;文化;体用观【作者】刘俊哲【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61贺麟(1902~1992),四川金堂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西方哲学研究专家、西方哲学著作翻译家,中国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西文化观上有着自己独创性的思想。

所谓中西文化观是指关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见解。

艾思奇、贺麟翻译思想

艾思奇、贺麟翻译思想

大众哲学
• 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 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 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 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 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 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 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 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自出版以来, 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以说 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 的价值。

• 译文:极有可能的是,地主、资本家,或者他们的 走狗会进入杜马。他们会相互维护。
• “当然喽,乌鸦不会啄乌鸦的眼睛。” • “ворон ворону глаз не выклюнет”这个成语 可以按照汉语的习惯译成“官官相护”。但是, 保留了原作形象意义的译文仍能够为读者所接受 和理解。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传输,就应当努力传 译一切可以传译的文化色彩
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按照原文的字面意义直接翻译 出来。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以及社 会经历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俄汉语中 某些形式表达在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 含意义上相同或近似,所以可以采用直译 的方法。直译法可以扩大读者的文化视野, 把读者带入异域的文化氛围之中。因此, 翻译时,能直译的尽可能直译,这是“尽 量保留”的传译原则的要求。

Жалко Виктора. Ему-то кажется, наверно, что он уже бога за бороду пойм-ал. А этого, как я вас понял, ещѐ близко не было. («Впервые замужем»).

译文一:维克多很可怜。也许他觉得, 他已经揪住了上帝的胡须。而这一点,我 根据您说的来看,实在还差得远。(引自 《出嫁》,范信龙译)

川籍翻译家贺麟翻译思想述评

川籍翻译家贺麟翻译思想述评

川籍翻译家贺麟翻译思想述评范先明【摘要】He Lin (1902-1992), born in Jintang, Sichuan, is a famous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er, expert on philosophical history and Hegel’s philosophy, translator as well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modern Neo-Confucian School. As a philosopher and translator in modern period , his contribution to theory of translation has seldom been mentioned before. With a systematic sorting out of the core idea of He Lin ’s theory of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finding out and reconsidering values of his theory of translation.%贺麟(1902-1992),四川金堂人,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翻译家、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新儒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哲学家兼翻译家的贺麟,其在翻译理论方面的贡献很少有人提及。

文章将系统梳理其有关翻译的核心思想,以期学界重新发现并认识其翻译思想的价值。

【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川籍翻译家;贺麟;翻译思想;述评【作者】范先明【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贺麟(1902—1992),四川金堂人,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翻译家、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新儒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贺麟论古典哲学及其时代价值

贺麟论古典哲学及其时代价值
( 攀枝花市委党校 , 四川 攀枝花 6 1 7 0 0 0 )
摘要: 古典 哲 学是 东西方文化 的共 同财 富 , 然 而 在概 念 及 其 特征 上却 鲜有 人 定 义 。贺麟 先 生从 价值 论 立场 出 发, 对 古典 哲 学进行 了深入 的 阐释 , 特 别 就 中西 古典哲 学 的关 系、 古典 哲 学与现代 哲 学的 关系 、 研 习古典 哲 学的
对古 典哲 学的诠 释 , 不仅是 对哲 学史 的尊重 , 对 于 当下 的哲学发展也具有 十分重要 的参 考价值 。

哲学 到现代哲 学 的转 折》 一文 即取 此 义。与此 相 应, 狭义 的西 方古 典 哲学 在 时限 上则 通 常与 西方
“ 古典学 ” 相对 , 系指 古希腊 罗 马哲学 。华 东 师范 大学 出版 的《 西 方古典 哲学简 史》 , 即德 国学 者 帕 普 罗特尼对古希腊 罗马哲学 的专题解读 。 作为著名的哲学 家、 翻译 家 , 贺麟 先生 的人 生 经历和哲学解读 则为我 们提供 了另一种 古典哲 学
问题 的切入始 于贺 先生对哲 学家 的理 解 。在
他看来 , 无 论 是东 方 哲学 还是 西方 哲 学都 0一 ) , 男, 四川仪陇人 , 讲师, 硕士 , 主要从事哲学史、 中西比较哲学研 究。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第1 4卷
重要 的支柱 : 在 中 国, 如孔、 孟、 程、 朱、 陆、 王; 在 西
和共 同财 富 , 具 有 非 常 悠 久 的历 史 传 统 。然 而 ,
“ 古典哲学 ” 在概念 上却 常常 被模 糊 使 用 , 也鲜 有 人对其进行定义。即使 在西方 , 这一概念也 随着 时 代 的发展和认知的变化 而被 赋予 特定 的含 义 。2 0 世纪 3 O年代 , 贺麟先 生从价值论立 场 出发 , 对古典 哲学进行 了较 为全 面 的论 述 , 不 仅 指 出 了古典 哲 学 的各种 特征 , 而 且使 中西古 典 哲 学具 有 了相 同 的价值标准 。特别是在古典哲学 的现代性开展 、 作 为哲 学入 门的方法 论 等方 面 , 贺先 生 给予 了积极 的强 调 。在多元文化历史背景下 , 深刻领会贺先生

跨学科口译研究中的哲学冲突与融合

跨学科口译研究中的哲学冲突与融合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1跨学科口译研究中的哲学冲突与融合徐 伟【摘 要】口译是一门建立在古老职业和丰富实践基础上的新兴学科。

在其本体论和方法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跨学科的研究和理论带来的问题需要从其哲学根本上加以理顺。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 哲学冲突 语言哲学一、跨学科趋势下口译研究哲学梳理的必要性热点和新兴学科的哲学研究成为热点是一个普遍现象。

口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是跨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

顺势而为,可以突出口译学科强实践,重开放的优势,整合吸收各个渗透学科的积淀,成为整体有机的学科框架。

二、哲学层面的梳理(一)出发点:三个维度与四个核心Ziman (2000) 提出科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维度,即知识或科学哲学维度,共同体或社会维度,个人或心理学维度。

复杂科学研究活动同时存在于所有三个维度之上。

传统西方哲学的涉及语言的四个讨论核心(伦理学不做讨论):(1)形而上学,分支之一为本体论。

(2)认识论,通过什么方式(mode)认识世界。

方法(method)是认识现实的一种途径。

(3)意义与符号,可涉及语义学和符号学。

(4)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身体的物理部分如何统合形成经验,研究身体和心灵的关系。

(二)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与数理逻辑(1)分析哲学,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对人工语言和/或日常语言进行分析,其奠基人包括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

(2)语言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母体是分析哲学,通过数理逻辑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维特根斯坦 2005)。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a.广义的语言哲学b.狭义的语言学哲学c.语言的哲学(陈嘉映 2003:2)。

语言哲学内部及其分支的矛盾在上溯到分析哲学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

(3)数理逻辑特别是形式公理源自语言哲学,进行包括“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在内的逻辑演算(Troelstra 2000)。

主要分支模型论研究形式语言的语法与语义之间的关系。

关于“Tectonics” 文译名的思考

关于“Tectonics” 文译名的思考

关于“Tectonics” 文译名的思考
焦洋;陈蔚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Tectonics”作为近十多年来引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建筑学概念,其中文译名的确定关乎如何理解以其为主题的理论,进而对中国的与之相关的建筑学理论与实践产生影响.在简要追溯欧美建筑理论史中“tectonics”意涵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建构”作为其中文译名的形成过程及其合理与不足之处,并且讨论了其他译名的可能性.
【总页数】4页(P152-155)
【作者】焦洋;陈蔚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1
【相关文献】
1.刍议语言中的人文关怀——从"残奥会"的汉译名称说开去 [J], 顾平
2.读者中心观照下的台湾、香港、大陆英文电影译名实证研究 [J], 江晓宇
3.从《康德译名的商榷》一文解读贺麟的早期哲学术语翻译思想 [J], 文炳
4.关于维吾尔族汉译名称问题——对苏北海先生《维吾尔族汉译名称源流考》一文几点补充 [J], 何耿光
5.真假三文鱼:不止是译名惹的祸 [J], 飞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

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

作者: 宋祖良;范建荣
出版物刊名: 哲学研究
页码: 76-78页
主题词: 贺麟;新黑格尔主义;学术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黑格尔哲学;外国哲学史;中西文化;哲学史家;北京大学;哲学家
摘要: <正> 为纪念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翻译家贺麟教授从事教学、科研、翻译五十五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民盟中央、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于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了“贺麟学术思想讨论会”。

会议于9日上午在政协礼堂正式开幕。

海内外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贺麟先生的老朋友、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民盟中。

贺麟论古典哲学及其时代价值

贺麟论古典哲学及其时代价值

贺麟论古典哲学及其时代价值代发君【摘要】古典哲学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财富,然而在概念及其特征上却鲜有人定义.贺麟先生从价值论立场出发,对古典哲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特别就中西古典哲学的关系、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研习古典哲学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贺麟先生的阐释既彰显了古典哲学历久弥新的历史价值,又突出了其作为哲学典范的基本特征.借鉴贺麟先生,以古典哲学的视野审视今天的哲学发展,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4)005【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贺麟;古典哲学;时代价值【作者】代发君【作者单位】攀枝花市委党校,四川攀枝花6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61众所周知,“古典哲学”是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共同财富,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

然而,“古典哲学”在概念上却常常被模糊使用,也鲜有人对其进行定义。

即使在西方,这一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知的变化而被赋予特定的含义。

20世纪30年代,贺麟先生从价值论立场出发,对古典哲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不仅指出了古典哲学的各种特征,而且使中西古典哲学具有了相同的价值标准。

特别是在古典哲学的现代性开展、作为哲学入门的方法论等方面,贺先生给予了积极的强调。

在多元文化历史背景下,深刻领会贺先生对古典哲学的诠释,不仅是对哲学史的尊重,对于当下的哲学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古典哲学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汉语学界中,“古典”一词当译自英语classic或classical。

相传古罗马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在位时按照财产多少将罗马公民分为五个等级,其中最高、最富有的等级被称作classicus。

后来罗马作家借用此词来指称“等级最高、最优秀的希腊作家”;文艺复兴时期,则用以代称所有古希腊作家。

1613年,classic 一词首次在英语中出现,意为“第一流的”。

从17世纪到当代英语世界,classic 或classical出现了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所有“第一流的、经典的、可作典范的”事物,而狭义上则指整个古希腊罗马文化。

贺麟先生与黑格尔哲学

贺麟先生与黑格尔哲学

作者: 宋祖良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哲学动态
页码: 33-36页
主题词: 康德黑格尔哲学;精神现象学;新黑格尔主义;学术研究;哲学研究;应用逻辑学;西方古典哲学;唯心主义;小逻辑;梁启超
摘要: <正> 在中国,贺麟先生的名字是同黑格尔哲学、同脍炙人口的《小逻辑》中译本连在一起的。

贺先生的名字确是与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是分不开的。

虽然贺先生毕生的学术研究并不止于此,但毕竟是以此为重点的。

作为贺先生多年的学生和助手,想就贺先生的黑格尔哲学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贺先生幼时深受儒学熏陶,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在梁启超指导下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那年,他选听了吴宓的“翻译课”,自此,他便立志介绍和传播西方古典哲学,特别是当他读了吴宓译的亨勒论述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书后,对新黑格尔主义更加有了。

贺麟哲学翻译观的诠释性特征

贺麟哲学翻译观的诠释性特征

贺麟哲学翻译观的诠释性特征
刘孔喜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20)004
【摘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方哲学著作翻译高潮中,一批哲学家集体从哲学视角对翻译问题进行深入思辨,提出了具有哲学辩证性的翻译方法论与翻译原则,在中国译论史上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其中,贺麟的译论成果最为丰富全面,涵盖了哲学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各层面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值得挖掘与提炼整合.通过梳理以贺麟为中心的哲学家群体对翻译的定义与可译性、翻译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哲学译名等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哲学译论思想中蕴藏着诠释学理论依据,展现了翻译活动中作品意义理解与传达、翻译的步骤、译者主体性发挥以及译名原则等方面的诠释性特征,揭示了贺麟等学者译介西方哲学著作并实现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指导思想.
【总页数】6页(P91-96)
【作者】刘孔喜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观 [J], 俞森林
2.民国时期冯友兰、贺麟对于朱熹哲学的不同诠释 [J], 乐爱国
3.贺麟与唐君毅研究的比较视野——从贺麟"唐君毅先生的早期哲学思想"说起 [J], 何仁富
4.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 [J], 朱健平
5.金岳霖、贺麟、艾思奇的哲学翻译观成因探究 [J], 刘孔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贺麟的法治观

论贺麟的法治观

论贺麟的法治观
張邦鋪
【期刊名称】《蜀学》
【年(卷),期】2011(0)1
【摘要】<正>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

中国现代哲学家、翻译家,黑格尔研究专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贺麟的法治观是他的法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贺麟对什么是真正的法治、法治的类型及其演进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对其所处进代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这些思想对中国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具有许多借鉴启示意义。

【总页数】5页(P63-67)
【作者】張邦鋪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人本法治观到生态法治观——一种法治观念模式的衍更 [J], 刘明皓
2.贺麟法治观述论 [J], 史广全
3.法治观念历史演变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观 [J], 杨玉成;付义
4.贺麟与唐君毅研究的比较视野——从贺麟"唐君毅先生的早期哲学思想"说起 [J], 何仁富
5.西方法治观与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梳理与比较 [J], 李天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他 的术 语 翻 译 思 想。 他 早年 的翻 译 思 想 对 当今 的 学 术译 名 的翻 译 仍 然 可 资借 鉴 。
[ 关键词] 先天 ; 哲学术语翻译 ; 贺麟研究
[ 中图 分 类号 ] H 5 09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9一l2 (00 0 — 0 2— 4 12 2 1 ) 1 0 3 0
哲 学 家贺 麟 学 贯 中 西 , 融合 古 今 , 生 著 译 颇 丰 , 生 一 他 前 译 介 了 大量 的西 方哲 学 名 著 , 国 内影 响非 常大 。据 笔 在 者 不 完全 统 计 , 贺 麟 生前 发 表 的谈 论 翻译 的文 章 就 至 少 仅 宵5篇 , 最早发表的一篇是他 12 95年上清华学堂时于《 东 方杂志》 刊登的《 复的翻译》, 晚的一篇是 在《 上 严 最 中国 社会 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学 报 》 9 0年 第 3期 上 的 “ 谈 翻 19 谈
第1 第1 4卷 期
21 00年 3月
岱 宗 学 刊
J OUR L O AI O NA F D Z NG
Vo . 4 N0. 1 1 I Ma . 2 0 t 01
从《 德译 名 的商榷 》 康 一文解 读 贺麟 的
早 期 哲 学 术 语 翻 译 思 想
文 炳
译” 一文。贺麟不仅具有 丰富的翻译实践经 验 , 而且站在 哲学 的高度 , 从翻译 的哲学基础出发 , 对翻译 的认 识就必 然深刻 、 独到。本文 旨在从其早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来解读 其哲学术语的翻译思想 , 希冀能对学界中人在译介西方思 想 时 提供 一 些 借 鉴 。 笔者之所 以选 择《 康德译 名 的商榷》 这篇文 章 , 因 原 在于 : 由于历 史 的 原 因 , 西 学 东 渐 的 早 期 阶段 , l 在 即 9世 纪末 、 2 纪初到“ 四” 0世 五 前后 这 个 阶段 , 内学 人 对 西 学 国 的接受过程受 到 日本学界的影响很大 , 基本上属于被 动接 受期 , 时对 于 西 学 中 的大 量术 语 , 多袭 用 日文 的译 名 , 当 大 对此部分有识之士可谓是 痛心疾首 , 正如余又荪所言 : 我 “ 国学 术界 所 用 的 学 术 名 辞 , 都 是 抄 袭 日本 人 创 用 的 译 大 名 。这是一件极可 耻的事 ” …” 又如 张东荪指 出 : 以 。 “ 上 所 言 旧译 大 抵 皆 为 日译 。 国 人 于 翻 译 一 道 远 不 如 清 末 时代 , 尚有人 自创 名 词 。近 则 止 知 拾人 吐馀 而 已 。文 化 失 其创造性 , 可哀也 已” 。 伴 随着西学在 中国的进 一步 传播 , 大致到 2 O世纪 3 0年代时 , 来越多 的学人意识普 越 遍袭用 日文的译名所潜藏的弊端 , 并逐步地开始谋求 中国 在 学 术 上 的 自立 。学 术 上 自立 的首 要 任 务 就 是 纠 正 当 时 普 遍 袭 用 日文 译 名 的 做法 , 时也 是 自己动 手对 既 往 译 名 同 进 行 重 译 的过 程 。据 笔 者 有 限 的所 知 , 3 在 0年 代 期 间 仅 对 康 德 哲学 ( 日文 ) 名 的讨 论 , 有 熊 伟 于 13 译 就 9 3年 7月 2 日在 《 津 大公 报 》 表 的《 验 与 超验 》 0 天 发 先 一文 ; 贺麟 于
今哲 学 的学 术 主 张 。


对 日译哲 学术语 进行“ 名” 正
《 康德译名的商榷 》 文 , 一 比较 系统地讨论 了康德 哲 学名词的理解 与翻译 的 问题。在文 章的引 言部 分 , 指 他 出, 由于当时学术 界及 出版界对于西洋名哲的翻译 与介绍 的著 作 日益 增 多 , 得 哲 学 术语 的 翻译 中遇 到 的 问题 日益 使 凸显 出来 , 要 引起 足 够 的 重视 。他 说 :讲 到 翻译 与介 绍 需 “ 西洋 名 哲 的 名 著 , 对 于 译 名 一 事 却 不 可 松 松 放 则 过 。 _( ’ ”l 由于 历 史 的原 因 , 内学 术 界 对 西方 哲 学 的研 j l 国 究受 日文译名的影 响非常之大 , 当时有普遍袭用 日文译名 的做法 , 针对这一现象 , 贺麟 提出 了 自己的主张——号召 国 内学 者 对部 分 哲 学 术 语 进 行 “ 正名 ” 。他 说 : 在别的地 方, 我都很 赞成经验派的苟子“ 名无 固宜, 约
13 在 《 方 杂 志 》 3卷 第 l 发 表 了 《 德 译 名 的 9 6年 东 3 7期 康
商榷》 一文; 张东荪 13 9 9年在《 研究 与进步》 杂志 第一期 上 发表 了《 特 哲 学 之 专 门 名 词 》 文 ; 三 篇 文 章 分 别 康 一 这 对康德哲学 中的术语 的理解 和翻译 进行 了深入 的讨论 。 而笔者惟独单 选贺麟 的《 康德译名 的商榷》 文来 予以解 一 析, 不仅 因为该文具 有那个时 代的代表性 , 即倡导反对 错 误的 日文译名并对其进行重译 以谋求学术 自立 , 而且该 文 还 提 出 了 可行 的术 语 翻 译 原则 , 以具 体 的译 例来 予 以讨 并 论、 印证 、 贯彻实施其原则 ;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一点还在 于 他认 为 翻译 的 目的 在 于 “ 化 西 学 ” 翻译 要 融 贯 中 西 古 华 ,
( 东师 范 大 学 哲 学 系 , 华 上海 文中贺麟提 出 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和主 张, 一 他认为翻译 的 目的在 于“ 华
化西学” 。针对 当时术语翻译的 实际情 况, 他提 出了术语翻译 中切 实可行 的四项原则 , 并以“ 先天” 译名 来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