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合集下载

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实质

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实质

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实质•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之于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创新,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核心素养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

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其实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核心素养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核心素养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的转变。

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素养是素质加教养的产物,是天性和习性的结合。

素养完全属于人,是人内在的秉性,素养使人成其为人,素养决定人的发展取向。

教育的终极任务就是提升人的素养(教育价值所在)。

素养让我们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定位教育。

素养导向的教育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种子和树根。

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

通过厘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总之,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抓住学科教育的根本。

•三、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关系•核心素养的提出,很多人认为是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地弱化,实际上就是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问题。

知识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目前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作为工具、媒介、手段、材料的知识反倒变成了教学的目的,知识被绝对化了、神圣化了,教育成了“为了知识的教育”,而能力和素养却被弱化、被边缘化了,有知识没能力缺素养就成为我们教学最突出最致命的问题。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综述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核心素养概念诞生的时代背景1。

经济运作模式和人类职业世界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的经济模式正快速转变为全球经济和知识经济,与此同时,伴随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的,人类的许多工作正在被机器所替代。

2. 信息通讯技术和全球化使人的生活发生深刻.3。

信息时代为个人自由或自我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无穷尽的信息洪流、急剧加速的流动、快速的科学技术、大量涌现的新职业等诸如此类的新事物为个人选择和个性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对于变化的适应力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二)世界知名核心素养框架的相关界定“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

“"在英语中优“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

“"直译为“能力”,但从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

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

为把握“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让我们先来分析几个世界知名的核心素养框架的相关界定.1。

核心素养框架-—实现成功与健全(经济合作和组织),最早启动对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研制工作,以实现个人成功生活与健全为基础.确立了三类核心素养:(1)交互使用工具的能力;(2)在异质群体中有效互动的能力;(3)自主行动能力.三类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是人与工具、人与、人与自我的关系。

2.欧盟核心素养框架—-指向终身学习该核心素养框架主要包括:母语沟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数学和科技基本素养、数字(信息)素养、学会学习、与公民素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文化意识和表现,并且每一素养又从知识、技能与态度( , )三个维度进行具体描述。

该框架还指出,基本的语言、文字、数学、信息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学习如何学习”支持个体所有学习活动。

3.核心素养框架-—关注21世纪职场需求P21(21 ,2009)框架的核心技能、与之配套的课程以及支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彩虹图呈现,如图1。

主题班会学科核心素养

主题班会学科核心素养

主题班会学科核心素养一、引言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能够运用学科知识、理论、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不仅可以获得学科的知识,还能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班会将介绍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特点及其培养与提升的方法。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获得的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价值观,以及运用这些能力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方法和学科价值观。

学科知识是学习学科的基础,学科能力是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科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学科价值观是学科的价值取向。

三、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1. 学科综合性: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科的各个方面,如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方法和学科价值观等,需要学生全面发展。

2. 实践性: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实践进行培养和提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将学科知识和能力应用到解决问题和创新中。

3. 迭代性: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次性获得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

4. 可持续性: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持续发展和提升。

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1. 培养学科兴趣:学科兴趣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优秀案例的引导、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2. 建立基础知识框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师应当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学科知识的框架。

3. 强化实践环节: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培养和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习、讨论、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提倡独立思考: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论:(1)所有框架共同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四个:协作、交往、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社会和文化技能、公民素养;(2)绝绝大部分框架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另外四个:创造性或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开发高质量产品的水平或生产性。

世界共同核心素养是世界对信息时代人的发展目标的共同追求,体现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们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素养体系和信息时代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准确价值观点、必备品格和关键水平。

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组成。

它们四个要素是高中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共同促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浅谈如何把握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呢?自2015年1月起,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开始系统修订。

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

为充分体现信息时代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教育部一方面立足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确立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将之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信息时代的课程体系,亦可称为素养本位的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

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构建我国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核心素养是当下课改的一个核心概念。

专家、学者们已对这一核心概念作出了界定,并且进行了阐释。

我认为对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界定与阐释是很重要的,不过,比对概念进行界定与阐释更重要的是如何深入认识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以及我们对核心素养的态度。

改革的实践早就证明了一个判断:只有让认识、理念走在前面,让对价值、意义的认识走在前面,改革者才能既怀着激情又带着理性行走,走得更好更远,改革才有可能深化并达成目标。

课程改革要走进核心素养,首先是我们要真正走进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域。

其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提出的必然性。

听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不少人有种新鲜感,认为课改又出了一个新词,同时还有点陌生感与神秘感,不知道这个词的意义。

其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早就孕伏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

我们可以作一简要回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挣脱出来,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义。

进入新世纪,国家颁发了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重点,显然,改革的目标已聚焦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上了。

开启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就鲜明地定位于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基。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一、概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主要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完整框架。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培育路径。

这包括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实践体验,加强课外阅读,开展多元化评价等方面。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开展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通过这些培育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简述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与教学实施策略

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与教学实施策略

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要义与教学实施策略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厘清其构成要素和内在关系,这是教学实施的逻辑起点;再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思考实施策略。

一、理解核心素养内涵的要义1.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是对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应获得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化,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分解开来解释是为了方便理解,但不意味着可以一个个单独施行或分别实现。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和呈现课程内容时,应综合表述,要避免一项项简单对应,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类似于把“三维目标”变成三个目标的现象。

2. 坚持“语言运用”为本“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与其他三个方面不可等量齐观。

在四个方面中,只有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专责,其他三个方面则是各门课程均需关注的内容。

温儒敏教授提出“以一带三”的建议:“一”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须以“语言运用”为本,通过语言运用的教学,把其他三个方面“带”进来,彼此融为一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提升。

笔者以图1表示这四个方面的关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背离语文课程性质、丢失语文课程特点的情况。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什么意思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个体在不同领域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
力和素质。

它不仅仅包括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着重于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动力。

核心素养是人们在全球化及信息化时代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一种终身受益的能力。

具备核心素养意味着个体具备了综合性、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
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此外,核心素养还包括了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等方面,使个体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个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培养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要培养个体的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
课程、实施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合作能力;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个体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和合作。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个体在全面发展、面对未来挑战
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020年高考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之核心素养

2020年高考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之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五: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
等的意识;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 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绿色化学” 观念和可持 续发展意识;能较深刻地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 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 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有关化 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实践基础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思维核心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特征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价值立场
三维目标与化学核心素养
• 知识与技能:化学核心知识
或重要技能的具体内容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过程与方法:化学知识获得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所依赖的方法、程序,形成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课程标准修订的两大变化
•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以此贯通课程目标、课程 内容等;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水平有机融合, 强调学业质量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的。 所以,学科核心素养是衡量学业质量水平的
基础和关键。
科学态度与 社会责任
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 创新意识
实践与应用 -价值维度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 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 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的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 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二: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 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 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 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 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 察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

小学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语境下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阐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建议。

引言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 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意见》发布以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但是,关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的测评方法等问题,学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认识。

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

各学科的课程都要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都要结合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所以,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如语文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等。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层面上,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都有必要开展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

本文在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语境下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着重阐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虽然国内从政策层面上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是近期的事情,但国内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不完全陌生。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提出了适用于本国或相关地区(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

我国已有不少学者介绍了这些方面的情况,也探讨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描述和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反复摸索与实践的产物。

虽然现有文献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的阐述各有不同,但是这一概念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回归教育“育人” 本质的思想是被广泛认同的。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必要条件。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本质等同于人类发展的需要和人类社会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发展和生存需要中产生的,是在不断进化和发展中的人类对未来的
探索和构建。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从人类文明中汲取经验,以解决现实问题并创造未来。


心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知识方面,核心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数学和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
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探索自我和社会。

第二,在技能方面,核心素养包括基本的科技能力、信息技能和交际能力。

这些技能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第三,在态度方面,核心素养要求人们具备积极的心态和态度,包括积极向上、自信、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素质。

这些素质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为从容和坚定。

第四,在价值观方面,核心素养要求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包括尊重、公正、责任感等。

这些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核心素养,个人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稳定,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
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教育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但在现代社会中,光有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培养学生一系列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概念、本质和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对未来人类生存、发展和成功所必备的基本素养的综合体。

它包括了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能力、学科态度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多个层面上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二、核心素养的本质1. 开源思维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具备开源思维能力。

开源思维是一种积极、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法,通过不断创新来解决复杂问题。

开源思维要求学生具备全局观念,能够将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解决方案。

2. 规划能力核心素养的本质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

规划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资源和任务,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施。

规划能力是学生整体素养的关键,只有具备良好的规划能力,学生才能做好时间管理,高效完成任务,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 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本质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追求新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具备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和挑战传统观念,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1. 学科知识的扎实建立学科知识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在学科知识上的掌握决定着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

2. 学科思维的培养学科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思维,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品质。

它包括了对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要求,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教育概念,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

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全球视野、信息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几个方面。

这些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使其在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了解世界、理解社会的能力,同时具备探索、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均能游刃有余。

核心素养的本质。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善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情感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具备情感管理能力,能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沟通和合作。

创新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合作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实践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

【注:以上文章为人工智能根据输入内容生成结果,仅供参考。

】。

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核心素养之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根源性和支撑性的作用,它是学生发展之根基,可以生成;它是学生发展的支柱,支撑着学生未来发展。

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有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走向人生,走向未来。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课程改革充溢着新的生命活力,丰富了内涵,让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进一步彰显。

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深化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

这种直接、深度的关联主要体现为,它规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宗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教材编写、教育教学、考试评价、制度管理的根本依据。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跟随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走向,我们越来越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聚焦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换个角度说,核心素养正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所以,核心素养这一主题的实质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晰促使教育发生重大转向。

核心素养可以引导我们实现教学目的转移,从教知识转向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学生的品格、能力培养,确立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的核心理念,并使之成为教育信念,这样,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是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

所谓立德树人,其基本内涵是:为什么要通过立德来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等等。

核心素养非常明确地回答了“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规定了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育人模式,形成了鲜明的逻辑线索。

研究、落实核心素养,最为根本的意义就是推动教育的转向,在探索中建构育人模式。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1、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尊重知识、能力、情感体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有:知识、技能、态度要素相互作用;通过教育获得,并可以拓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我们理解并将其落实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挖掘育人价值: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人,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梳理学习内容结构,明确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同时,厘清核心素养学段特征表现,挖掘学习内容的育人价值。

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和经验,确定教学方法与主题。

3、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描述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例如,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和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4、设置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活动的真实性、问题的劣构性、规划性、整体性和实践性。

5、层次化教学:尊重学生差异化,注意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不同的学生。

例如,通过实
验、调查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6、合作学习策略:建立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结构,开展共同学习和合作讨论,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及时进行课堂指导与反馈,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什么是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

【重要】什么是核心素养【重要】什么是核心素养(2016-01-09 20:08:20)转载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大家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有何特定内涵?笔者对国内外观点进行梳理后发现,既有研究多停留在表面功效的描述上,对其本质的把握远不够深入,这与相关研究与实践的需求极不相称,与核心素养被寄予的厚望极不相称。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重要概念深入讨论。

一、检视:有关核心素养的主流观点(一)OECD的观点“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ies)其实是一个舶来品,代表性的如经合组织( OECD)1997年12月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即DeSeCo)项目。

在持续多年的讨论和研究之后,OECD于2003年出版了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将有关学生能力素养的讨论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并构建了一个分别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具体包括“使用工具互动”、“在异质群体中工作”和“自主行动”共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

为推动这一框架的实践与应用,2005年OECD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那么,DeSeCo项目组给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其理论经脉是如何把握的?DeSeCo 项目组从功能论(或需求导向)的角度诠释核心素养,他们认为,核心素养具备如下特点:有助于社会和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出,有助于个体满足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它是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展示其核心能力的集合。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反映了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学科素养、创新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科素养是一个人在特定学科领域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它要求个体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素养既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即培养个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创新素养是指个体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时,灵活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创新素养要求个体具备梳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求个体具备合作、协作与沟通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具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准则。

社会责任感要求个体具备公民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能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不仅关注个人利益,也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责任感还要求个体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平台,让个体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其在实践中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个体本身也要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的主题实质
∙核心素养是对中国素质教育的提升和超越,尤其需要老师和家长改变旧观念。

成尚荣先生引用的怀特的名言“立起身来,环顾四周,才能更好地看世界”很有启发性。

对家长来说,“立起身来,环顾四周”更代表一种优雅、不功利、循序渐进的
家庭教育方式。

著名作家杨绛先生认为,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孩子,
而“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
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巴尔蒙特说过,“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
世上。

”要让孩子的人生一直被光明照亮,让他们成为“阳光”,首先需要家长自己成为“阳光”,精神明亮,培养孩子的修养与眼界,不能被当下急功近利的浮躁习气
蒙蔽了双眼,糊涂了头脑。

∙现代社会分工协作越来越细,需要个体
间的合作、互助,大大超越以往。

社会
需要的不是“文明的野蛮人”,不是“精致
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身心健康、精神明亮、善于合作、终身学习的公民。

知识
不等同于素养,纯粹为获取知识而强化
的智育,并非真正的“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我对“全面发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内涵更加丰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养是人
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离开人,就无
所谓有核心素养;离开人,核心素养就失
去了存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

一句话,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
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转向,无论教育体质的改革,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
要紧紧围绕“人”而为。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
与明晰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
对学生发展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处、学会生存。

新世纪初,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学会
改变。

社会在改变,时代在改变,国家
也在改变,改变即创新,创新引领改变,改变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

学会改变,
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并且促进社会的
进步,说到底,学会改变就是要改变自己。

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十多年了,而事
实上,有些学校,有些教学,仍沿袭传
统不放,注重形式,偏重“成绩”,忽略人、忽略学生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
至到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程度,最
为突出的就是,在有的地方和学校,重
课程重教材,轻素质轻学生,口头上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育人,而实
际做的仍然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
率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