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道德沦丧 上存版
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问题
![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489f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c.png)
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恶性竞争指的是企业或个人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与竞争对手进行争夺,而道德沦丧则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人们的道德底线逐渐模糊,失去了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关系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关系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恶性竞争常常导致企业或个人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做法,从而导致道德沦丧。
例如,某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取虚假宣传、低价倾销等手段来迷惑消费者,这些行为都违背了商业道德,使得道德沦丧成为恶性竞争的副产品。
其次,道德沦丧也会推动恶性竞争的发展。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或个人为了保持竞争力,往往会选择放弃原有的道德准则,使用不择手段的竞争方式,进而导致竞争环境更加恶劣,循环往复。
二、恶性竞争与社会的影响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首先,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使社会信任关系受到破坏。
在竞争过程中,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不仅伤害了竞争对手,也破坏了与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会导致社会形成一种互不信任的氛围,助长了社会的不安全感。
其次,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也会扭曲市场秩序,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那些恶性竞争的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利益,而那些正直守法的企业或个人则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此外,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伦理困境。
当道德价值被忽视时,人们的行为将变得随意和无法预测,伦理观念的荡然无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三、应对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对策为了有效应对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恶性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从而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遏制恶性竞争与道德沦丧的发展。
企业不道德行为案例
![企业不道德行为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727b9c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6.png)
企业不道德行为案例企业不道德行为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反道德规范、伦理准则和社会责任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下将以几个案例来说明企业不道德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首先,某知名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有害物质,导致消费者出现食物中毒事件。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这种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
其次,某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工厂中存在严重的劳工违法行为,包括强迫劳动、不提供合理的工资和工作条件等。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劳工的基本权益,也违反了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规定和道德准则。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对劳工进行剥削,这种行为是十分不道德的。
再者,某金融机构在销售金融产品时存在欺诈行为,向客户隐瞒产品风险和收益,导致客户遭受经济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严重违反了金融行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企业为了谋取暂时的利益而不顾客户利益,这种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
最后,某环保企业在进行环境治理项目时存在违规行为,包括隐瞒环境污染情况、不履行环保承诺等。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环境,也违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企业为了规避成本和责任而对环境进行破坏,这种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
综上所述,企业不道德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以诚信和诚实的态度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注重道德和社会责任,才能成为真正的负责任企业。
企业道德缺失案例2020
![企业道德缺失案例2020](https://img.taocdn.com/s3/m/fda419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9.png)
企业道德缺失案例2020
以下是2020年发生的一些企业道德缺失案例:
1. 摩托罗拉公司因在中国的一家工厂违法强制劳动、工资不公等问题被曝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2.于2017年至2020年,高盛、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游戏理财、瑞银世界通道、美林投资、野村证券等7家外资券商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定,不当交易从中获取私利,被中国证监会处以罚款。
3. 蔚来汽车因为质量问题频发,包括车辆自燃、电池故障等,引发消费者的质疑和投诉。
4. 特斯拉因在中国市场存在售后问题,包括服务不及时、配件问题等,导致消费者的不满。
5. 顺丰快递因严重忽视包裹安全,导致多起包裹丢失、损坏等问题。
6. 华为因为涉嫌窃取商业机密,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在美国市场的发展。
7. 科技巨头Facebook因未能保护用户隐私,导致Cambridge Analytica丑闻曝光,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和道德争议。
这些案例反映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道德缺失问题,对企业形象和消费者信任产生了负面影响。
道德沦(最终版)
![道德沦(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7304c9bcd126fff6050be2.png)
道德沦丧黄伊烨摘要:在当今这个道德沦丧如日益严重的社会,各种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少部分人的道德沦丧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从而使道德沦丧成为一种风尚;二是:个人价值观的错误导致道德沦丧;三是:政府官员的腐败导致道德沦丧。
对于这种种现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端正自己的价值观。
关键词:道德沦丧、价值观、文明、社会、腐败、改变自己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各种道德沦丧的事件越来越多,这让我们不得不越来越关注社会的道德问题。
让更多的人去关注道德,让跟多的人学会用道德规范自身的行为。
正文:从中华民族出现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我们下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进了21世纪的文明时代。
无疑的,我们进步了,而且是跨越性的进步。
但是,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却越来越不可信。
这种愈演愈烈的道德沦丧问题已让诚信成为高不可攀的阶梯。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社会的道德素养越来越低?我们又该怎样从自身做起,让自己不成为道德沦丧的人的其中一员呢?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市民徐寿兰女士在某公交车站等车,据其称被正在下车的市民彭宇撞倒,而彭宇则称下车时候见老人摔倒,所以扶至旁边,并且在其亲属到来以后一起送该老人到医院,其中还垫付了200元的医药费。
当好心的彭宇离开以后,却被告知要赔偿医药费用。
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将彭宇告上了法庭,9月3日,判决的结果是彭宇应该赔偿40%的损失费计45876.36元。
判决结果引起极大争议。
这应该说是道德沦丧的一个导火线吧!本来一件该被赞扬和宣传学习的见义勇为事件却被扭曲成犯罪事件。
试问,如此一来,还有谁敢去冒这个险呢?如果是我,我也会从此对这种事视而不见的。
相信此后的八旬老翁倒地无人敢扶也可以得到解释了。
由此可见,这种道德沦丧也是由一定的社会原因所引起的。
社会对于嘉奖事件的不公平处理让人心寒、让人胆怯。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讲,道德沦丧其实也是人们对社会的处决方式的一种失望的表现。
我国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我国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与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be33b91c77da26925c5b056.png)
我国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与改进措施作者:冉笛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04期[摘要]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与实际上不讲道德经营的高度分裂,由此导致了企业道德的严重缺失。
企业道德缺失降低了社会效率,增加了社会成本,影响了社会公平,损害了社会道德。
企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与顾客、企业与竞争者、企业与员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等几个方面。
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管理中伦理道德缺失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道德;道德缺失;原因分析[DOI]10.13939/ki.zgsc.2018.04.2051 总述回顾2017年,企业道德沦丧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诸如著名的企业耐克,在官网上宣称某款鞋后跟带有跑步气垫,被消费者发现后打电话质疑,客服人员无奈之下才承认该产品真的没有气垫,这难道不就是虚假地夸大产品效果?再比如互动百科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但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虽然号称是全球最大且具有权威性的百科网站。
在这里有各种名词的介绍以及人物的简历,只花4800元就可以随便开通,而且可以随意杜撰发布,用虚假广告堂而皇之地圈钱。
此类事件还有很多,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还是缺乏企业道德和纲常伦理,一些企业虽然在经济利润上排在前列,但是因为其企业道德的缺失和沦丧,导致企业破产,甚至市场无序。
2 企业道德缺失的社会现象企业是市场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企业同时也是社会重要的一员,企业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不能盲目。
不仅要自身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也要为消费者、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即遵守企业道德。
现如今,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道德缺失情况严重,企业的道德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与顾客关系上的道德缺失表现一些企业打出虚假广告来愚弄消费者,在广告词上做手脚,一些防范意识较低的消费者就会上当受骗。
有些企业甚至为自己的产品打出有益健康类的广告词,营销手段极其恶劣。
企业道德沦丧事件的反思
![企业道德沦丧事件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b706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5.png)
企业道德沦丧事件的反思摘要:一、引言1.企业道德沦丧现象的概述2.企业道德沦丧对社会的影响二、企业道德沦丧的原因1.利益驱动2.管理制度不健全3.企业文化缺失4.监管不到位三、企业道德沦丧的应对措施1.强化法制监管2.建立企业道德规范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四、企业道德沦丧的预防与反思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3.强化企业社会责任4.深入开展企业道德教育五、结论1.企业道德沦丧的严重性2.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重要性3.企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企业道德沦丧事件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到最近的瑞幸财务造假,这些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和行业的形象,还对广大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极大伤害,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禁要反思:企业道德沦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这一问题?如何预防企业道德沦丧事件的发生?企业道德沦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利益驱动是企业道德沦丧的根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择手段地采用各种违法手段,如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
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为企业道德沦丧提供了温床。
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对员工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再次,企业文化的缺失使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导致道德底线的失守。
最后,监管部门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企业敢于顶风作案。
要治理企业道德沦丧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强化法制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次,建立企业道德规范,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调道德规范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再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员工,营造企业内部道德氛围。
此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在良性轨道上发展。
预防企业道德沦丧事件的发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驱动下的道德沦丧
![利益驱动下的道德沦丧](https://img.taocdn.com/s3/m/8bedf2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8.png)
利益驱动下的道德沦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利益的驱动,但当利益成为唯一的标准时,道德价值就可能被淡化甚至抛弃。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以利益为导向的行为对道德造成了严重侵蚀。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旨在引起大家对道德沦丧的深思。
一、商业领域的道德沦丧商业领域是利益驱动下道德沦丧的典型范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各种行业追逐利润的目标高于一切。
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和商人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不择手段地使用虚假宣传、低俗广告、不合理定价等手法,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甚至造成社会不公。
同时,职业道德也受到冲击。
有些商人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地行贿、偷税漏税、侵犯知识产权等,为整个商业领域投下了一片阴影。
二、教育领域的道德沦丧教育领域也存在利益驱动下的道德沦丧现象。
随着教育产业的快速扩张,一些教育机构和教师出现了以利益为中心的行为。
有些教育机构为了追求名利,不顾教育质量,不断推出低质量的教学内容,甚至违反规定,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事实上成为了营利机构。
同时,教师也受到利益的驱使,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抛诸脑后,只关注应试教育,甚至以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收入,例如违规补课、收受礼品回扣等,损害了学生的权益。
三、医疗领域的道德沦丧医疗领域也不容忽视。
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追求巨额利润,将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通过虚假宣传、隐瞒副作用等手段推销药品,并暗中获利。
一些医生和药店为了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地推荐昂贵的药物、频繁开药、过度治疗等,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和健康,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四、利益驱动带来的道德危机利益驱动下的道德沦丧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道德危机。
首先,道德沦丧导致社会的信任危机,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石,道德价值观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道德沦丧也削弱了人们的互信和团结。
信任是社会关系的基石,只有在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
最后,道德沦丧也给个人带来了精神和道德的困扰。
浅谈企业的营销道德问题
![浅谈企业的营销道德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218007763231126edb11fb.png)
浅谈企业的营销道德问题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道德的缺失已引起了全社会的信任危机,企业的营销道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营销道德问题的具体表现形态,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企业提高营销道德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营销道德诚信营销当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营销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职能。
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给社会、组织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从2005年的“毒奶粉”事件到2006年的“苏丹红一号”事件、SKⅡ事件,部分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已经造成了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现代营销应当注重道德问题,实施诚信营销,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营销中的道德问题及表现形态纵观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在营销策略实施的每个环节,企业都有可能出现道德问题,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企业营销中的道德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品一些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使用劣质或工业用原料加工食品,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安全及健康。
还有一些企业产品的生产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包装及标签未能提供真实的商品信息,在产品说明书中成分标示不明或未提及产品的副作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比如,2006年质监局查出少数添加剂生产企业以苏丹红化工染料冒充食用添加剂辣椒红色素,销售给辣味制品生产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检查发现,已有30家企业生产的88种食品及添加剂含有苏丹红。
企业生产合格产品,这不仅是企业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路径,更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
(二)价格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产品的成本、价格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一些企业便把产品的销售价格定得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利用消费者求名买贵的心理牟取暴利。
还有一些商家以不实的“厂价”、“批发价”和“成本价”大做广告,或者故意抬高价格再声称降价优惠等引诱消费者购买;产品价格中含有过高的广告、推销费用;有些同类产品的生产商或销售商为了阻止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实行价格共谋,采取价格垄断等。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42b6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7.png)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因为道德缺失而导致的丑闻和丑陋事件。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01年的恩隆公司丑闻。
恩隆公司是一家美国能源公司,因为在印度尼西亚进行业务时,涉嫌行贿和腐败,导致了一场丑闻。
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恩隆公司的声誉,也对其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
恩隆公司的道德缺失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对整个企业界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2015年的大众尾气排放丑闻。
大众汽车公司被曝光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数据造假,导致了一场严重的丑闻。
这一事件不仅让大众汽车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其品牌形象。
大众汽车公司的道德缺失不仅让消费者失去了信任,也让整个汽车行业受到了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看看2018年的Facebook数据泄露丑闻。
Facebook公司因为未能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让Facebook公司陷入了信任危机,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数据隐私保护的关注。
Facebook公司的道德缺失不仅让用户失去了对其平台的信任,也对整个社交网络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上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企业道德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个企业都能引以为戒,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商业环境。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b53aff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f.png)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不择手段地违背了道德底线。
下面我将就一起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发生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
该公司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暴露出了严重的道德问题。
据报道,该公司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获取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将这些信息出售给第三方。
这一行为既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又严重违反了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首先,该公司未经用户许可擅自获取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损害了用户的隐私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越发严重。
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们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能够得到保护。
然而,该公司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无视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任意获取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给用户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其次,该公司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隐私泄露问题。
用户将个人信息交给企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然而,该公司不仅未能妥善保管好用户的个人信息,还将这些信息以高价出售给了第三方,丧失了企业应有的诚信和责任。
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滥用和不当使用,进一步加剧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并给用户带来了实际的损失。
再次,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商业活动不仅要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还要遵循道德的准则。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依法经营,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公众的利益。
然而,该公司违背了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一方面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整个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和声誉。
综上所述,这一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充分暴露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的现象。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公信力。
我们应当鼓励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社会责任,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经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相关意见建议_工作总结意见和建议
![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相关意见建议_工作总结意见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0ebaf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3.png)
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相关意见建议_工作总结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和人们道德观念的淡化,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逐渐凸显出来。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品德不端的行为,例如欺诈、偷窃、不诚实、不守信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声誉和社会信任度,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改善这一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不足1.虚假宣传在商业活动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进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的功效和效果。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2.不诚信的行为在日常的交往中,一些人存在着不诚信的行为,例如违约、欺诈、偷窃等。
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的利益,也损害了个人的道德形象和社会信誉。
3.缺乏责任感在工作中,一些人存在着缺乏责任感的现象,不认真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推卸责任。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损害了组织的利益和形象。
4.道德沦丧一些人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会放弃自己的道德标准,从而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和他人,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意见建议1.加强道德教育我们应该加强对道德的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加强对虚假宣传、不诚信行为、缺乏责任感、道德沦丧等问题的警示和指导,引导人们更加注重道德修养。
2.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等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道德实践,坚守诚信、责任、正直等道德准则。
树立正确的社会风气,积极向身边的人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企业和组织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道德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3cf7b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0.png)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企业道德缺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违反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企业自身、员工、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谈谈“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暴露了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严重失职,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企业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声誉损失。
其次,还有“大众尾气排放造假事件”。
2015年,大众汽车被曝光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测试中使用作弊软件,虚假申报尾气排放数据。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环保法规,也欺骗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给企业形象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另外,还有“Uber隐瞒数据泄露事件”。
2016年,网约车公司Uber被曝光在2016年数据泄露事件中隐瞒了泄露事件的真相,并未及时通知用户。
这种缺乏诚信和透明度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权益,也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所导致的,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保持持续发展。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综上所述,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企业经营中要坚守商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伦理责任的缺失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伦理责任的缺失](https://img.taocdn.com/s3/m/4e21656ea32d7375a417805c.png)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伦理责任的缺失作者:崔婷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07期[摘要] 200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拉开了大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
也正是三鹿集团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处理不当,紧接着毒奶粉事件升级,这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企业对面向消费者伦理责任的缺失,文章深层次分析了这一原因,以及提出了相关的企业伦理责任缺失的原因和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企业伦理责任事件影响2008年3月初,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投诉,有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三鹿集团也开展了有关调查并在确认奶粉质量出现问题以后,召回部分市场上的产品、封存还没有出库的产品。
但是,三鹿集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检测问题奶粉,却对外宣称其送检奶粉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2008年3月中旬,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
经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而奶粉中含有一种叫做“三聚氰胺”——在业界被称为的“假蛋白”的化学物质。
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
7月,广东出现疑因食用三鹿奶粉引发肾结石的病例,长沙南京北京多名婴儿家长投诉三鹿; 9月,豫赣鄂等多省发现类似病例。
针对“三鹿事件”的发生,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卫生部牵头,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参加,共同做好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1]。
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
据中国卫生部通报,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接受门诊治疗咨询并已基本康复的婴幼儿累计为39965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正在住院治疗的婴幼儿为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
在所有接受治疗的婴幼儿中,2岁以内婴幼儿占81.87%,2~3岁幼儿占17.33%,3岁以上幼儿占0.8%。
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19
![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19](https://img.taocdn.com/s3/m/d55aca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e.png)
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19引言道德操守是个人和社会共同遵循的伦理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尊严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一些在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道德沦丧现象日益增多近年来,社会上道德沦丧的现象越来越多,让人们对社会的道德底线感到担忧。
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 - 虚伪与欺骗: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伪装自己的真实面孔,通过虚假信息欺骗他人。
- 缺乏诚信:商业环境中的许多行业存在着欺诈和侵权行为,损害了诚信的基础。
整改措施一:加强道德教育为了解决道德沦丧的问题,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是一些整改措施的建议: - 学校教育:加强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 社会宣传:组织道德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增强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 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制定完善的道德准则,惩罚违反道德伦理的行为。
问题二: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获取和滥用。
这引发了对个人隐私权的担忧,导致许多道德问题的出现,如: - 个人信息泄露:许多公司未经充分授权或通知,将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目的。
- 盗取身份:网络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手段盗取个人身份信息,进行非法活动。
整改措施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权并解决相关问题,下面是一些整改措施的建议: -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针对个人信息的获取、传输和使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者的处罚力度。
-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知识,提醒人们避免将敏感信息泄露给未经认证的实体。
- 加强技术保护措施:企业和组织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问题三: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个人和组织缺乏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和行动。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3篇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fb18fe2af90242a995e5cc.png)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3篇道德缺乏症是指在受到当今社会风气以及教育缺陷的影响,使某些人表现出没有道德的行为。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11月12日晚,位于山东烟台的韩资企业世刚纤维公司的10余名韩方管理人员在未办理任何清算手续的情况下,突然集体从当地撤回韩国,留下了3000名当地员工、工厂设备和大笔的债务一走了之。
韩国媒体1月中旬曾大篇幅报道此事。
由于这些不告而别的企业管理者通常采取丢弃工厂设备、半夜悄然离去的方式,韩国媒体将这种在华韩资企业非法撤离现象形象地称作“夜半逃逸”。
实际上,关于驻华韩企“半夜逃逸”并不是新出现的问题,据韩联社报道,大多非法撤离的企业选择“连夜逃跑”的方式,其中青岛、广州等韩资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逃跑”现象比较突出。
韩国进出口银行于2月12日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的非法撤离现状》报告书指出,2000年至2007年,共有8344家韩国企业在青岛投资,其中2.5%的企业(206家)已经非法撤离。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2中国的食品工业在2008年遭遇了牛奶污染事件丑闻。
报道称牛奶商使用各类添加剂,从汞、三聚氰胺到洗涤剂应有尽有。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死亡4人。
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
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
道德沦丧_精品文档
![道德沦丧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6ba86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2.png)
道德沦丧道德沦丧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经常听到道德沦丧这个词汇,它通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失去了对道德标准的遵守和敬畏。
道德沦丧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行为,它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道德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和谐的基石,它是人们行为规范和判断的依据。
道德准则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诚实守信、公正、善良、尊重和负责任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道德沦丧的新闻,如贪污腐败、欺骗和剥削等。
这些行为的存在使得人们对道德沦丧产生担忧。
道德沦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这使得人们追求功利和个人利益成为主要目标。
在追逐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违背道德准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其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可能鼓励不道德的行为或提供行为的借口。
此外,道德沦丧还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法律监管等因素有关。
道德沦丧的后果是严重的。
首先,它破坏了社会的道德秩序和规范。
缺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指导,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无序。
其次,道德沦丧使得人们失去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社会的信任基础也会被破坏。
此外,道德沦丧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和社会不公平的加剧。
当个人和机构不再遵守道德准则时,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和谐将受到威胁。
为了解决道德沦丧问题,有几点需要考虑。
首先,教育机构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和孩子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教育应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道德准则。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只有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有效的执法机构,才能有效遏制道德沦丧的现象。
此外,媒体和社交平台也有责任提供健康、积极的信息,避免传播不道德的价值观。
道德沦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然而,通过教育、法律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逐渐改变这种状况。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维护道德的责任,注重自身的行为和言行,并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企业营销不道德行为十大案例
![企业营销不道德行为十大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2ca4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c.png)
企业营销不道德行为十大案例企业营销不道德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采用了不符合商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手段和方式。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消费者和整个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下面列举了十个企业营销不道德行为的案例。
1. 假冒产品案例:某化妆品公司在广告中标榜其产品能够祛斑,但实际上该产品并没有这样的功效。
这种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造成了消费者的经济损失。
2. 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案例:某电商平台在广告中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也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 虚假促销案例:某零售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宣称某商品打折力度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降价。
这种虚假促销误导了消费者,使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了误判。
4. 隐瞒产品质量问题案例:某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但故意隐瞒了这些问题,并将次品产品以正常品的形式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5. 恶意扣费案例:某通讯公司在用户取消服务后,仍然向用户收取月费,并且不提供退费服务。
这种恶意扣费损害了用户的权益,也破坏了企业的诚信形象。
6. 暗箱操作案例:某金融机构在投资理财产品中进行暗箱操作,通过内幕消息获取利益,导致普通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行为违反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7. 盗取用户个人信息案例:某互联网公司在用户注册时,要求用户提供大量个人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出售给第三方企业获取经济利益。
这种行为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也破坏了企业的信誉。
8. 虚假评论案例:某电商平台上的某产品在评论区出现大量虚假好评,这些好评实际上是由企业自己或代理商托付给第三方进行发布的。
这种虚假评论误导了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9. 广告侵权案例:某企业在广告中使用了竞争对手的商标、品牌名称或形象,以此来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和认同。
违背道德的企业案例
![违背道德的企业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6113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e.png)
违背道德的企业案例
《违背道德的企业案例,太可恶了!》
嘿,你知道吗?有那么一些企业,所作所为真的是让人震惊又愤怒!比如那个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某牛奶企业。
哎呀呀,他们为了降低成本,竟然在牛奶里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这是多么黑心的举动啊!这就好比是给人吃毒药啊,怎么能这么干呢?他们难道就没有一点良心吗?广大消费者可是一直信任他们,买他们的产品,他们怎么能这样辜负大家的信任呢?
还有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公司,被爆出在生产过程中严重污染环境。
他们只顾着自己赚钱,完全不管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这就如同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只想着自己吃得饱,却不管别人饿不饿。
这难道不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吗?
再说说那个制药企业,他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故意抬高药价。
这不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吗?这就像在伤口上撒盐啊,病人本来就已经很痛苦了,结果买药还要被坑。
他们这样的行为,和趁火打劫有什么区别?
这些企业的做法真的是太过分了!他们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市场上!企业难道不应该以道德和社会责任为底线吗?只顾着赚钱,却做出违背道德的
事情,这样的企业注定会遭到唾弃!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这些不良企业,让他们知道,不道德的行为是不会被容忍的!我们要支持那些真正有良心、有道德底线的企业,让市场变得更加健康、公正!我们要团结起来,对违背道德的企业说“不”!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最后,我想说,道德是企业的生命,没有道德的企业注定走向灭亡!别以为能逃过大家的眼睛,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外国企业道德缺失案例
![外国企业道德缺失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5e0e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8.png)
外国企业道德缺失案例企业道德的缺失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会严重妨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外国企业道德缺失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外国企业道德缺失案例篇1:1994年春,在荷兰北部哈林根一家名为奥拉涅沃德的公立医院中,院长发现医院人员偷了病人的捐款。
这是小偷小摸,因为每周失窃的只有几十荷兰盾。
尽管如此,院长对此极其重视,因为这些捐款是准备在圣诞节期间奖励医院护理人员的。
偷窃这种捐款意味着对待同事的极不忠诚。
在与地方警察局联系后,院方悄悄安装了录像监控装置。
一开始,院长就决定不论小偷是谁,一经发现立即开除。
到了6月底真相大白。
录像机留下的是本院唯一一名神经科医生的身影。
医院董事会大吃一惊,转而愤怒。
但很快他们意识到他们遇上了一个大难题。
医院正与一个强劲的对手——吕戈登医疗中心进行谈判,而对手早就示意,他们已有秘密对策。
吕戈登医疗中心很可能把开除这位神经科大夫作为关闭哈林根医院神经科诊室的借口。
如果这样,那么近20名工作人员就可能长期失业,就诊的病人也不得不去25公里以外的吕戈登去看病。
院董事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留用这名医生,医院解释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承认留用这种人的危险,但医院坚持认为留用这名医生是出于战略考虑,虽然有着严重的道德后果,但一切都是以医院的战略利益为主导的。
(1)你对医院董事会所做的决定如何评价?(2)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你会怎么做?(3)你如何看待在商业中人们常常将战略选择凌驾于道德要求之上?答:(1)哈林根医院没有解雇这名医生,因为解雇他将会使医院陷入危机,这表明共同体的生存标准压倒了相同份量的正义标准,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准都是道德标准。
医院选择了战略利益显然包含了对善良道德的追求,这些被表述为社团利益的结果,实际上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交谈。
(2)神经科医生的偷窃行为本身说明了他道德水平低下。
然而,他不能被解雇,因为解雇他可能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改革伟大进程中的企业道德沦丧关键词:中国企业企业道德道德沦丧腐败价值观滔滔江潮,风云莫测,群雄竞帆,只争一时。
当代世界风云变幻,各国为求发展,可谓各出奇招,特别是商业领域,各国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求存,占据市场份额。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总有些参与者不遵守游戏规则,使用不正当甚至非法的手段击败对手,壮大自己。
细观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中国,坠入道德沦丧之深渊的企业比比皆是,并且引起了市场的巨大反响。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究竟道德沦丧该归咎与谁?中国企业的路该怎样走下去?一、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可以说,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主要时期。
中国经济社会,从严扫“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代中央领导人,抓准时间,不断探索。
历经30年风雨,终于摸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
而在这之前,国民又经历了多少,无从计数。
回归商界,改革初期的中国,百废俱兴,国营企业虽然经过整合,但经营管理权集于政府,政企不分的现象很严重,其发展仍然过于缓慢;民营企业虽然早已出现,但由于这种因素,不成大气;由于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真正打开国门,外资进入中国困难重重。
而当中央政府为经济大局头痛不已的时候,民间已有一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人们。
他们站在这浑浊的时代拐点上,以一种长远的目光,看到了中国商业未来的曙光。
正是民间涌现的这些志存高远,或者说是被这个时代逼出来的小人物,造就了日后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当然,也不免掺杂着一些负面影响。
二、影响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权利由集中到下放197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是怎样的呢?一个很好的比喻是:全国的企业就像一个个车间,国务院总理相当于厂长,计划委员会则是一个调度室,计划点菜,财政拨款,银行数钱。
显然这是一条严密的计划生态链,它在一个高度集中、全面封闭的体系内运行[1]。
中央对企业的控制到了一个让企业窒息的地步。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掀起了全国扩大企业经营者权力的风潮并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不可否认政府的决定做得对了,并且抓准了时机。
农村的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城市的改革亦步亦趋。
体制的改革影响重大,所以是必须的,也应当是谨慎的。
当时,珠海、深圳等特区的发展势头良好,其他有一定商业基础的沿海地区蠢蠢欲动。
在这个时候国务院推行《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和《厂长经理责任制》,是顺应民心,也是顺应时代潮流。
这样一个决定,为日后的自由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间。
利润的诱惑中国商业自改革开始就诞生过无数个奇迹:出身低微的人成了身拥百万资产的企业家;游走海外的人回归国门,出资回报家乡;贫困小区摇身一变成了经济巨头。
虽说生在社会主义国家,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更甚于此。
社会发展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望也在一步步扩大。
企业本身就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存在的,且不论一个企业的始创人建立企业的因由,如果这个企业能够立足于激烈的竞争中,它绝对离不开对利润的追求,因为这是驱使它们不断向前的原始动力。
国外经济体制的感染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开展技术引进战略,同时,在国外商人的建议下,开始尝试合资经营项目。
后来,这种合作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中外合资的项目多不胜数。
从最开始的汽车行业,如德国大众,到现在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找到中外合资的项目:云南滇红制药有限公司、可口可乐等,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不过最成功的还是要数德国大众了。
德国大众选择与一汽和上海汽车合作,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在我实力较强的汽车公司,合作前景比较光明,而时间也证明了大众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大众汽车的确在中国这块土地生存下来了,并且年销量达到50万辆[2]。
而可口可乐公司,从1979年的限区域销售(当时可口可乐公司获批合作协议,但仅限在中国涉外饭店、旅游商店出售)到今天,中国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五大市场,其利润可想而知。
这一切,都与中国愿意打开国门封闭的枷锁,接纳外国企业经营经验密切相关的。
小人物在历史的潮流中,闪耀着一颗又一颗的企业之星——年广久、宗庆年、鲁冠球、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等等。
在他们身上,都有一段艰辛创业史的印记。
谁会想到,这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会成为中国商业界的传奇?谁会想到,他们的企业,支撑其中国企业发展的天空?谁会想到,他们将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共同进退?他们的创业史,就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映射。
就以柳传志为例,作为联想集团的领导人,柳传志带领着联想创造了中国企业的一个奇迹——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企业,并于2005年完成对IBM的PC部门的收购项目,标志着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者。
而在此之前,柳传志仅仅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一名工程技术员。
那些小人物们,怀着鸿鹄之志,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失败,由小做起,由无做起,见证了中国企业的崛起。
而当这些小人物成为人人称羡的大企业家后,无数的人们便以他们为目标,汲汲追求自己的金钱梦想。
三、中国企业的道德沦丧企业的价值观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一桩桩企业丑闻,显示了中国企业的道德的丧失。
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引起社会对洋品牌思考,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橱柜专业委员会会长、衣柜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姚良松表示,“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充分暴露了行业内部分不法企业为牟取暴利,而完全无视消费者的权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家居业存在的某些陷阱,开始变得理性消费起来,看重质量而不再过于看重“洋品牌”[3]。
其实不止家具业,国内很多企业都存在为牟取暴利而不顾消费者权益的情况。
这些企业以利为首,完全没有企业道德可言,企业的价值观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
反观那些始终站稳脚步并不断发展的企业,大多是有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不渝的。
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马云所说:“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就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诚信、敬业、激情、拥抱变化、团队合作、客户第一。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有了一个不倒的支撑点。
然而,企业的价值观正一步步的流失。
双汇瘦肉精事件暴露出的是什么?第一,是养猪行业的规范严重不达标。
添加瘦肉精的生猪竟然可以通过质量检查而进入市场,那些检查人员的检查质量非常值得怀疑。
另外,根据业内人士的透露,那些质检人员有收受贿赂的嫌疑。
第二,是双汇集团的价值观和态度问题。
尽管事件爆发之后,双汇发出道歉信,但信里面所说“声明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
”对于那些受害的消费者来说,岂是一句道歉能弥补他们受到的伤害的呢?此外,据媒体透露,消费者向双汇索赔的方法也很复杂。
至此,双汇的企业形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走向滑坡,其市场份额很快被它的竞争者抢去。
这个时候,双汇企业坚持的所谓“诚信立企,德行天下”就显得极为讽刺了。
如果双汇真的能确实践行“诚信立企”的话,或许就不会失去它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了。
质量关虽然中国正努力与世界接轨,很多方面中国的确有了明显的成就。
但是,中国商品的质量问题一直受到怀疑与指责,很多企业爆出的丑闻都是与质量安全问题有关的。
2008年的三鹿婴幼儿奶粉问题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食品安全问题一时间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全国敲起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警钟。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一个个吓人触目惊心的名词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的诚信度与责任感。
有评论曾这样说:河南双汇没有倒下,股市复牌了,央视黄金档的广告也全新“亮相”了,截止到目前,尚未看到集团企业有人为此买单、尚未看到监管部门开出像样的罚单;锦湖轮胎一边信誓旦旦祭出召回计划,却一边给用户设置高高的召回门槛,至今更未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正是由于社会的“宽容”,正是由于消费者的善良,正是由于治乱没有用重典,正是由于以付出不足九牛一毛的代价就可以轻易换取巨额利润,那些企业们才敢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身试法,不断挑战道德的底线,并最终突破道德底线,沦丧了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制造了一起起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安全事件!社会的“宽容”,只会让那些没有道德的企业更加疯狂、更加变本加厉。
中国现在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就要用市场的手段来治理市场、用市场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秩序[4]。
腐败问题腐败问题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了,它涉及的包括了某些政府部门、企业内部、企业公关等。
可以这样说,其实腐败从来就不曾在历史上消失过。
就改革开放以来说起,初期的国家计划经济下,除了国企以外的企业,生产经营可以说是处处受到限制的,于是,“倒爷”就应运而生。
说他们是神通广大,其实也不过是腐败的官商勾结。
而官商勾结一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
对于上面所说的双汇事件,错的不仅仅是双汇集团本身,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也难辞其咎,为什么双汇集团出了这么严重的质量问题,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呢?其中的官商博弈我们无法深究,但作为一个消费者,法律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武器,但在此关头,法律却不能为我们向侵犯我们权益的企业追究责任,这里就显露出我国法律制定与执行的缺陷了。
四、企业道德沦丧对中国商业的影响信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外在形象很重要。
一个有着良好信用的企业,对于与消费者、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的各种企业丑闻,不但让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心,更让外商望而却步,这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脚步困难重重。
首先,某些国家甚至对中国产品的进口提高门槛。
如一些西欧国家对其进口家具的环保标准,导致某些企业的产品出现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的双重标准。
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我国出口商品的“硬伤”。
因为由于过去几十年我国对经济发展的政策原因,与商品密切相关的环境、生态问题等没有受到很高的关注,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中国的环境破坏为代价的。
而当中国肆意利用自然资源以发展经济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不断地研究实施保护环境的政策了,国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企业的责任感也在一步步增强。
而国内的企业,不但没有很好地承担其保护环境的义务,有些企业甚至为了追逐利润而不惜破坏环境,最终必然自食其果。
另外,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物质享受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口企业的双重标准为企业招来不少指责的眼光。
虽然说,提高出口产品的标准可以应对西方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但是,国内的消费品的质量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消费者的人身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物价上涨、房价飙升等等问题,都离不开企业在其中的操纵。
想想,如果一个企业到了为利益而不惜抛开道德标准,其所作所为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可言而知的。
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中国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商业秩序,未来的发展举步维艰。
中国商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厚积百年的商业基础,如果要赶上西方国家的发展,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企业的道德沦丧便是对金钱狂热追求的环境下催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