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分析

合集下载

日本50年代至90年代的11次经济景气循环

日本50年代至90年代的11次经济景气循环

战后日本经济的景气循环从1950年至1993年,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11次景气循环。

在1945—1950年期间,也出现过两次循环,但由于统计数字不全,未能进入经济企划厅正式列出的战后景气循环的行列中。

下面,将从景气循环的角度再一次重温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程。

第1次循环景气上升过程(大约1950年6月—1951年6月):特需景气1950年6月美国侵朝战争爆发,带来了“特需景气”,使日本经济得以摆脱道奇推行“超紧缩”财政政策所导致的严重的萧条局面。

在特需及出口增加的刺激下,生产与设备投资很快上升,景气迅速恢复并出现繁荣。

但是,在1951年7月开始停战谈判之前,美军就逐渐停止了物资储备与采购,致使景气于1951年6月从上升转为下降。

景气下降过程(1951年6月—1951年10月)特需带来的景气随着特需的中断而转为萧条,下降过程仅持续了4个月,于1951年10月结束。

但是,另一种说法是,下降过程一直持续到1952年4月。

第2次循环景气上升过程(1951年10月—1954年1月):投资消费景气特需景气结束以后,在个人消费方面,由于特需景气中人们收入的增加,加上人心趋于安定以后出现了“消费饥饿感”,导致购买力开始扩大。

1952、1953年度个人消费增加了近30%(已除去物价上涨因素)。

在企业投资方面,虽然特需景气“风光不再”,但是,以电力、钢铁、海运、煤炭等产业部门为中心,在特需景气中积累了资本的企业仍为补充、修理、更新、添置机械设备而开展了积极的设备投资。

在政府支出方面,公共投资也有所增长。

上述因素导致出现了繁荣局面,被称为“投资消费景气”。

景气下降过程(1954年1月—1954年11月):初次碰上“国际收支的天花板”由于消费、投资的迅速增长,导致进口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却由于特需减少、美国景气下降(对美出口减少)而增长缓慢,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导致经常收支在1953年迅速恶化,同时外汇储备迅速下降,俗称碰上了“国际收支的天花板”,政府、日本银行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于1953年9月开始抑制贷款,景气转入下降过程。

日本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

日本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

日本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重建、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破裂和经济复苏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典范之一。

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技术创新、出口导向、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

日本的经济发展还受到了政府政策、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1. 战后重建和高速增长阶段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但在美国的援助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建和发展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恢复。

1950年代至19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9%。

这一时期,日本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蓬勃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2. 泡沫经济破裂和经济复苏19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经济,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大幅上涨,但在1990年代初破灭。

此后,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但在21世纪初,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3.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挑战目前,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这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女性就业、引进外国劳工和提高生育率等。

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 技术创新日本以其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而闻名于世。

日本企业在产品设计、质量管理、生产工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竞争优势。

2. 出口导向日本经济长期以来以出口为主导,对外贸易占据了日本经济的重要位置。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化工品等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出口创汇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 全球化日本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体,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进行跨国投资和合作。

日本的经济发展受到国际市场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对全球经济也有一定影响力。

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分析

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分析

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分析
林文婷
【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0)003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但经过短短几十年,日本经济再次崛起,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日本奇迹".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研究造成日本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探究日本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期发现日本经济的发展轨迹.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林文婷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2
【相关文献】
1.1990年以来的日本经济增长分析 [J], 薛敬孝
2.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阶段性变化与归因分析 [J], 熊荣伍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 [J], 任洁
4.从需求结构看广西经济增长质量——1998年以来广西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J], 刘婵婵;刘薇;孙秀茹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J], 林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结构调整。

引起这一轮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有:日本对外贸易摩擦加大,美国和西欧国家对日本的出口加强限制,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制造业出口价格比较优势下降;日本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制造业劳动成本上升;国内主要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内需相对不足。

这些因素导致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

80年代日本企业大举向欧美以及亚洲投资,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步伐加快,带动日本制造业生产的海外比率上升,国际化程度加深。

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导致日本国内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与制造业外逃不同,日本服务业、金融业以及信息产业出现较快增长,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扩大。

仅从就业来看,1980年日本服务业就业人口1001万,占总就业人口的18.08%,到1990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增加了393万人,达1394万,占总就业人口的22.31%。

1980年金融业就业人口只有191万人,在总就业中占3.45%,1990年金融业就业人口增加到259万,占4.14%。

(参看表1-2-4)针对80年代日本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日本提出发展新的比较优势产业,适应扩大内需和提高国民实质生活福利的要求,发展需求潜力大的产业,生活服务业、娱乐业的发展受到重视。

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求也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转变。

提出要借信息技术发展之势,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信息产业、节能技术和新材料技术。

日本虽然提出好的产业发展战略,但由于日元升值的冲击和扩大内需政策不利,80年代后期,大量过剩资本没有进入创新产业领域,而是涌入股票、房地产等金融资产领域,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泡沫崩溃后,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低迷。

80年代日本经济

80年代日本经济

4. 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控制力不同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 措施及监管,大量资金并不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样流入 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是流入利润较高的股市楼市。同 时,日本金融机构、企业法人间交叉持股,股东之间 “相互持股、互相抵消”,金融机构由政府保护,企 业集团由金融机构保护,从而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持、 互相优惠、互不干涉的状态,导致整个日本 “政 府—金融机构—企业集团”三者融为一体,监管职责 金融机构— 不明、社会监督不强、约束松弛。日本金融机构是房 地产泡沫的最大支持者,为泡沫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直 到泡沫破灭的最后一刻,地产泡沫持续长达10年。中 到泡沫破灭的最后一刻,地产泡沫持续长达10年。中 国银行和大企业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银行放贷投向和规模受到政府政策的控制。中国政府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从源头 上控制投机资本。同时,一旦房地产行业有过度投机 的现象,中国政府可适时出手打压泡沫。
3.相似的低消费率:两国同为高储蓄率、低 3.相似的低消费率:两国同为高储蓄率、低 消费率。 4.相似的宽货币政策 4.相似的宽货币政策
80年代的日本,由于担心不断升值的日元会对日本的出口 造成不利的影响,日本央行迅即加大了国内的货币供给量。 中国于2008年11月启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政策转 向“积极”,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五次降息。
7.相似的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两国政府都积极 7.相似的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两国政府都积极 实施产业政策。
1982年第二次煤油危机以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注重支持经 1982年第二次煤油危机以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注重支持经 济转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主要依赖出口的增长转 化为出口和内需扩大并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 化为出口和内需扩大并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 包括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在内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的一揽子计划,涉及到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纺织、 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金属以及物流业,出 台了上百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力求扩大国内消费、稳 定企业生产经营、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连续几十年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现象由一个协议而彻底中止,80年代的“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

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

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

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

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

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 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 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 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 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 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 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 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 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 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浸着时光的早晨》 n 芥川文学奖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第二节 日本的动漫产业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一、日本动漫简介
n 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和日本漫 画的合称。
n 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 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 :儿童 漫画 、少年漫画、少女漫画、唯 美漫画、女性漫画 、青年漫画 。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2、大江健三郎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生平:
n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 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 郡大濑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 文科,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 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 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 尔文学奖 。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第四阶段: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 是日本经济由盛转衰时期(1990 年至今)
n 泡沫经济: n 由于土地和股票价格长期持续地
急剧上升,导致土地和股票资产额 及其膨胀速度远远大于固定资产 等实物资产的价值及其增长速度.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二、日本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 警惕
n 在长达十五年的萧条之后,2005 年开始,日本经济终于进入“景 气恢复”之中。一些从泡沫创痛 中走出的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就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下一个 泡沫。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日本700系新干线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JR: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第三节:中日贸易
n 一、概述
n 日本是我们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日 经贸关系有很大发展,从1980年 的只有94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 1678.9亿美元,增长了将近十七 倍。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二、日本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 警惕
n 在长达十五年的萧条之后,2005 年开始,日本经济终于进入“景 气恢复”之中。一些从泡沫创痛 中走出的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就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下一个 泡沫。
n 表现:人民币升值、股市上涨、楼 价疯涨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n 虽然对于日本经济界“中国已经 步入泡沫经济”的论断并不为大 多数中国经济学家认同,但经济 学家们一致的观点是,日本泡沫 经济的教训值得中国警惕,中国 应避免步日本的后尘。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节 日本经济产业
n 一、第一产业 n 《农业基本法》 日本农业基本大法 1、农林畜产业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1]
PPT文档演模板
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
n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 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 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 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 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 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 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 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 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 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日本经济泡沫

日本经济泡沫

日本经济泡沫日本经济泡沫是指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后迅速崩溃的经济现象。

这一期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增长,但最终崩塌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

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重建时期。

在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的援助和经济政策的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了过度的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泡沫的首要领域是房地产市场。

人们普遍把房地产看作是可以获得巨额回报的理想投资工具。

因此,许多人借贷购买房产,不考虑其实际价值。

这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过度上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泡沫。

许多人购买的房产都无法按时还款,导致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

日本股票市场也成为了泡沫经济的一部分。

在1980年代,日本股市经历了一轮无比繁荣的时期,股票价格不断飙升。

许多公司的股价远远超过了其基本价值。

然而,在泡沫破裂后,股价暴跌,公司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困境。

泡沫的破裂对整个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许多银行陷入了困境,由于过度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增加,很多银行濒临破产。

此外,许多公司也因为投资失利和资本流失而陷入困境,大量员工失业。

整个经济在短时间内急剧萎缩,出现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

为了应对泡沫经济的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他们救助了许多陷入困境的银行和公司,避免了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其次,他们实施了一项财政刺激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日本经济长期陷入了停滞状态。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泡沫的破裂引发了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因为与日本银行和公司的联系而受到波及。

此外,日本长期经济停滞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日本经济泡沫是一个教训深刻的经济现象。

这次经历使得日本深刻认识到过度信贷和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三个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 世 杰(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昆明 650093)摘 要: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70年代的初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以此为参考,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70年代初期解决一些经济问题的可行之处。

进入对日本80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的研究则引发了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80年代覆辙的思考。

随后,简介90年代日本的长期萧条来看待已经出现的中国萧条论。

最后,整体回顾日本经济发展经历的过程:从70年代初期的繁荣到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形成、破裂到90年代的长期萧条,我们能得到一些关于宏观调控、金融安全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相似; 泡沫经济; 萧条; 宏观调控目前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泡沫,并且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相似,这种判断的潜台词认为,中国如果不防止泡沫的出现,将可能出现类似日本的长期萧条。

但是,通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三个具有特点的时期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会发现:首先,当前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存在的差异太大,具有明显的不可比性,相反,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倒更像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其次,由于发展阶段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中国不会重蹈日本80年代的覆辙;再次,我们现阶段讨论中国经济萧条有些杞人忧天,为时过早。

最后,我们纵观从繁荣到泡沫到萧条日本经济走过的轨迹,我们能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思考,比如:宏观调控的教训,金融危机的预防还有对当前一些问题应抱有的积极看法。

一、与我国经济现状相似的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一)、我国经济现状与70年代初期的日本经济更为相似。

首先,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与日本80年代中后期的泡沫经济,有某些相同之处。

例如,从表面上看来,宏观经济都表现良好,投资和出口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汇率升值、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猛涨等。

但是通过关键的发展阶段对比,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差异。

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年份名义GDP(亿日元)名义增长(%)实际增长(%)名义GDP(亿美元)年平均汇率(美元兑日元)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1995 4,951,660.0 1.4 2 52643.63 94.06 1996 5,050,120.0 2.0 2.7 46425.08 108.78 1997 5,156,440.0 2.1 1.6 42618.73 120.99 1998 5,049,050.0 -2.1 -2 38568.86 130.91 1999 4,976,290.0 -1.4 -0.1 43686.16 113.91 2000 5,029,900.0 1.1 2.9 46672.54 107.77 2001 4,977,200.0 -1.0 0.2 40954.50 121.53 2002 4,913,120.0 -1.3 0.3 39182.71 125.39 2003 4,902,940.0 -0.2 1.4 42292.25 115.93 2004 4,983,280.0 1.6 2.7 46060.45 108.19 2005 5,017,340.0 0.7 1.9 43141.36 116.3 2006 5,073,650.0 1.1 2 45998.64 110.3 2007 5,155,200.0 1.6 2.4 43780.89 117.75 2008 5,051,120.0 -2.0 -0.6 48845.57 103.41 2009 4,709,367.0 -6.6 -6.3 50303.00 93.62 2010 4,792,231.0 1.8 3.9 54607.30 87.751955-1993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GDP)使用的基期价格是1990年价格。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重建与发展初期(1945-1960年代):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严重的战争摧毁,然而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日本迅速进行了重建与恢复。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例如造船、纺织等领域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2. 高度经济增长期(1960-1970年代):通过有效的政府规划和私人企业的努力,日本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日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日本政府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进口并鼓励出口,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3. 经济转型期(1980-1990年代):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日本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金融自由化、企业并购与重组等。

同时,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和出口扩大经济规模。

4. 泡沫经济崩溃与失去势头(1990-2000年代):19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这一阶段,日本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高失业率、恶性通缩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结构性改革,然而经济的恢复进程缓慢,日本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经济优势。

5. 超低利率和经济调整(21世纪):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实施了超低利率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一度提振了股市和出口,但日本仍面临着长期经济调整的挑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政府债务高企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也开始注重创新、技术升级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史及其汇率变动

日本经济发展史及其汇率变动

浅析日本经济发展史及日元汇率变化趋势摘要: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日元作为战后升值最快的货币之一,在外汇交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并分析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

关键字:经济发展史汇率趋势一、日本经济发展史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以下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稳步成长期、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时期(一)战后经济复兴(1946—1955年)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引言:泡沫经济是指指数狂飙突进,投资热潮迅猛,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极度繁荣的一段时间,通常在经济周期高峰时期出现,而随后出现全面崩溃的经济现象。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是指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迎来了一段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繁荣时期,而在1991年,泡沫破裂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本文将探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原因、影响和经验教训。

一、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原因1. 金融自由化与财政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如准入门槛的降低、银行利率的自由化等,导致了大量资金注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投入建设和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增长。

2. 土地和股票市场的热潮在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的土地和股票市场热潮达到了巅峰。

由于资源和土地有限,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投机行为。

投资者争相涌入股票市场,导致股票价格虚高,出现了大量炒作和操纵行为。

3. 大规模的企业投资和借贷行为日本的企业在泡沫经济时代追逐着高利润和低成本的目标,大规模进行投资和借贷行为。

这导致了资金供给过剩,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这样的投资行为过于冒进,忽视了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1. 财富重分配不均泡沫经济时代,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繁荣带来了大量财富,但这样的财富并没有公平地分配。

社会上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贫困问题愈加凸显的现象,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2. 经济衰退和失业激增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GDP下降,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

整体经济形势严峻,社会动荡加剧。

3. 金融体系危机和债务危机在泡沫破灭后,许多企业和个人因无法偿还债务而陷入危机。

此外,许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过度投资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溃,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拯救金融市场。

三、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经验教训1. 谨慎投资和规范金融市场泡沫经济时代的教训之一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应该保持谨慎,规范市场行为。

日本的经济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泡沫经济

日本的经济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泡沫经济

日本的经济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就再也没有真正的东山再起过。

1991年到2000年这十年,被日本人自己称为“失去的十年”。

在这10年中,日本的经济状况总体上,虽有个别年份的增长,但都是昙花一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动荡和停滞呢?本文认为,当时国内特定的经济环境和国际的经济因素是引起经济萧条的背景原因,但是其政策的反复无偿和政治的脆弱性才是之后一直走不出经济陷阱的真正原因。

基于此,日本的经济改革首先应当从政治改革开始。

关键词:泡沫经济经济萧条财政政策财政重建政府干预日语中的平成景气,是用来描绘日本19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今天更多的叫法叫做“日本泡沫经济”。

之后出现的平成大萧条,显然即平成景气变成了“平成不景气”。

这段时间,是指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经济萧条阶段。

日本人自己称之为“失去的十年”,即1991年到2000年。

在这10年中,日本的经济状况总体上,虽有个别年份的增长,但都是昙花一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动荡和停滞呢?一、日元升值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泡沫经济从日元对美元升值开始。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

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

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於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

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

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

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

5%、1957年度7。

8%,1958年降为6。

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

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1986——1991)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一、时代背景1、1964年,东京举办了奥运会,通过1960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日本GDP增长率变化情况(1981-2001年)2、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

二、泡沫经济的形成1、日元升值“广场协议”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50日元,3年内,日元升值50%以上,国际资本大举投资日本股市和房市。

2、宽松货币政策80年代的日本,由于担心不断升值的日元会对日本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日本央行迅即加大了国内的货币供给量。

在其后短短的几年里,日本货币供给的年增长率都维持在10%以上。

M2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从1980年140%左右上升到1991年泡沫破裂前的近190%,大量的货币投放,造成了流动性过剩。

在加大货币发行量的同时,日本央行多次降低利率。

从1986年至1987年,连续五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5%,达到战后的最低点。

2.5%的超低利率维持了2年零3个月,直到1989年5月31日才上调到3.25%。

在日本政府扩大内需政策及宽松货币政策的鼓励下,日本全国掀起了国土开发热。

大量资金流向了股票及房地产行业,使得资产价格出现暴涨,泡沫积聚。

1980年代,东京225指数达到了惊人的38915点;东京地价达到顶峰,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放款;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

三、泡沫的破裂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一旦投机者丧失了投机欲望,土地和股票价格将下降。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 年代, 日本及时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 采 取合 理 的 发展 战 略, 实 现 了经 济 的 快 速 增长 ; 1990 年代 , 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 加上日本 泡沫经 济的破 灭, 日本 经济 陷入持 续的 低迷 状 态; 21 世纪,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中 国经济的 腾飞 , 日本经济开始回复 , 并保持这一势头。 一、 日本经济第一次波动 ( 1980~ 1985 年) ( 一) 经济衰退期 此次经济衰退从 1980 年 3 月到 11983 年 5 月, 衰退时间长 , 但是生产下降幅度并不大。经 济衰退伴随着 严重的财政赤字。在此期间 政府 的财政赤字高达 140, 000 亿 日圆。政府不 得不 增大公债发行 量来弥补。造 成此次经济衰 退的 原因是 : 一是民间企业设备投资增长处于较低水 平。主要是设 备投资 的内在 驱动 力 ! ! ! 技术 革 新步伐的放慢。二是世界经 济衰退的发生 和世 界贸易的萎缩, 使日本同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加 剧, 出口贸易严重受阻。三是第二次 石油冲击 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紧缩 性经济政策对 日本 经济产生的收 缩性影响。为 了避免因石油 价格 上涨所引起的投机性进口, 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 紧缩 政策, 大幅降低了货币 的供应量。同时 , 对 财政规模也进行了适当的压缩 , 紧缩性的政策加 剧了经济形势的急转直下。 ( 二) 日本经济的回升期 1983 年 6 月, 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为日本经 济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1982 年中, 美 国经济在巨额财政支出的持续刺激下, 开始走出
个 1990 年 代 都 处 于 低 迷 的 发 展 阶 段。 虽 然 1995、 1996 两年经济有缓慢的复苏, 但 1997 年开 始, 日本经济又进入了战后最为严重的衰退。 此次经济衰 退的原因 : 一是政局 不稳定 , 内 阁更换频繁, 党派分化活跃。二是世界经济前景 堪忧 ,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严重。随着东南亚危机 对全球的辐射, 许多地区经济 增长减速, 投资减 少, 外资纷纷撤离, 非关税壁垒增多 , 进口需求减 少, 阻 碍日 本经济 的增 长。三 是金 融机 构出 现 惜贷 现象, 企业融资困难。 但 1999 年 1 月后 , 由于日元的贬值, 企业出 口增加, 生产活 动活跃, 企 业资产过剩的 现象得 到缓解, 企业雇 佣状况逐步好 转, 国内消 费需求 有所回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 日本企业开始 认识到网络 经济无限 的商机 , 许多企 业都在 IT 产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 加快设备投资。随着 亚洲各国经济的逐步复苏, 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 也大有改善。出口逐步增加, 并带动了国内需求 和工矿产业的发展。 五、 第五次经济波动 ( 2000~ 2002 年 ) 由于结构 性改革进展缓 慢、 个 人消费不 足、 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依旧严重、 美国经 济的 降温 对日本出口的冲击、 使日本 2000 年 4 月 ! ! ! 2002 年 1 月进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并伴随 着严重的经济衰退。 2002 年 3 月, 随着美国及亚洲经济的复苏, 加上日元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日本经济扭转了出 口下降的局面, 在出口的带动 下, 日本企 业收益 改善 , 经济开始步入回升期。 此次经济复苏的特点为: 一是此次日本经济 的景气回升势头疲软, 复苏缓慢。二是主要依靠 出口带动景气的回升。 2002 年 , 美国和亚洲经济 开始复苏, 日元 对美元汇率贬 值, 在这些 有利条 件的刺激下, 日本的出口逐步增加。在这个过程 中, 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三是企业收益改善 , 但失业率仍居高 不下。伴随着出口 的回升, 企 业收益逐步改 善, 投资也开始 增加。但随着 国外市场特别 是中国 市场的开放, 企 业为了占领市 场, 降低成 本开始 将更多的生产线移到国外, 因此日本国内的失业 率仍然在较高的水平上。 经济复苏的原因是: 首先, 国内需求的拉动。 2002 年 3 月开始 , 日本内需都呈现正增长。其中 主要是超薄液晶电视和 DVD 等数字家电的销售 持续看好。在企业设备投资方面 , 随着企业投资 的好转, 企业的设备投资也持续呈现正增长。其 次, 国外需求的推动。美国经济的回升 , 亚洲经 济的快速增长 , 面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出口 大幅度增加。第三, 是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为
收稿日期 : 2004- 12- 21 作者简介 : 林文婷 ( 1981 !
低谷并逐步 进入扩张阶段。日本对美国 等国的 出口也由此 开始逐月增加。出口量的增 加消化 了企业积压 的产品。以输 出产业为中心 的企业 设备投资有了明显的恢复, 带动了经济的复苏。 二、 日本经济第二次波动 ( 1985~ 1991 年 ) 1985 年 9 月, 西方 5 国财政部长会议召开, 在美国等国的压力下, 日元被迫升值。日元的大 幅升值抑制了出口 , 使贸易量 大幅度削减 , 从而 引发了经济 衰退的发生。但是由于当时 日本国 内的经济形势看好 , 国内的设备投资和库存仍在 进行 , 因此未出现严重的衰退现象。 日本开 始从外需主导 型的经济发展模 式向 内需主导型 的经济发展模 式转变。并采 取了一 系列措施: 在对 外政策方面 , 日本政府增 加了海 外直接投资、 扩 大制成品进口 ; 放宽流通 行业的 公共限制 ; 加 快推动 金融、 资产 交易的 自由 化。 在对内政策方面 , 首先, 提高住宅质量 , 完善社会 基础设施 ; 其次 , 继续实行和完善土地对策, 通过 稳定地价 ,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 促进城市开发; 再 次, 金融和财政两方面加大了对经济进行干预的 力度。从 1986 年到 1987 年间 , 日本银行连续 5 次下调官定利率, 到 1987 年利率已降至 2. 5% 。 此外 , 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改造计 划, 例如关西新机场、 新干线的完善工程等, 通过 扩大公共财政支出 , 刺激国内需求的增加。 三、 日本经济第三次波动 ( 1991~ 1995 年 ) 1991 年 5 月 , 日本经济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 低迷。此次萧条开始于平成年号更始之初, 故日
林文婷 : 1980 年代 以来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速走出低谷, 小泉内阁一改以往依 靠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 开始对 经济结构进行 没有禁区 的改革 , 主要包括削减 财政 支出、 缓和规制、 邮政民营化等。在金 融方 面, 着重进行金融重组。并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货 币政策。 六、 2003 年、 2004 年日本经济的持续复苏 2003 年、 2004 年 , 日本经济从总体走势来看 延续了 2002 年的复苏势头 , 呈现小幅波动上扬的 增长趋势。2004 年 10 月, 日要本经济 正在逐渐 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低谷。 ( 一) 2003 年投资拉动日本经济的继续复苏 如果说 2002 年日本经济的复苏主要是依靠 扩大出口实现的 , 那么 2003 年日本经济保持持续 的正增长势头, 则主要是由企业扩大设备投资带 动的。 2003 年日本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持续增长。 这样一方面增强企业的 生产能力 , 增加就业 , 扩 大内需 ; 另一方面 增强企业的实力 , 提高企 业的 竞争力, 从需求 和供给两方面 推动经济的增长。 此外 , 2003 年日本经济的景气还具有以下特点 : 第一 , 股票市场开始上扬。在 2003 年 4 月份 以后 的 10 周 时 间 内 , 日 经 平 均 股 指 回 升 到 10 000 点以上 , 上升幅度超过 30% , 股市的回升 刺激了企业家的经营信心, 提高了处于低潮的消 费心理和预期, 改 善消费低迷的现 状; 同时 也提 高了国外投资者对日本市场的投资信心。 第二, 不良债权的处理逐渐起色。日本主要 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从 2002 年 3 月的 280 000 亿日元下降到 2003 年 3 月 的 207 000 亿日元。 此外 , 其他主要 银行的不良债 权率也开始下降 , 2002 年 9 月不良债权率为 8. 1% , 2003 年 3 月降 为 7. 2% 。 第三, 居民消费低迷依旧。由于日本早已进 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熟阶段 , 传统耐用消费品的 消费需求几近饱和 ; 此外, 此 前长时期的经 济不 景气降低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 第四, 伴随着一定程 度的通货紧 缩的压力。 到 2003 年 11 月为止, 日本消费者物价已经连续 4 年零 3 个月持续下降。 2003 年日本名义 GDP 增长率分别仅为 0. 0% 、 0. 3% 和 0. 0% , 远低于实 际增长率 , 名实逆转 现象已经持续 6 个季度, 这 说明通货紧缩的压力仍没有减弱。 ( 二) 2004 年日本经济景气回升的新进展 2004 年日本经济延续了 2003 年良好的复苏 势头 , 景气进一步恢复。与 2003 年相比, 2004 年 日本经济的复苏具有以下特点 : 第一, 个人消 费支 出开 始增 长。 2003 年 第
) , 女 , 福建厦门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和国际金 融研究。
∀ 22 ∀
Jour nal of Yunnan F inance & Economics U niversity
Vol 20, No 3
本经济学 界称之 为 平 成萧条 。此次 平成 萧 条 的特点 : 一是萧条的衰退时间长 , 经济停滞状 况严重。从 1991 年 3 月开始 , 虽然 1992 年有所 起伏 , 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衰退期长达 33 个月 ; 第二, 日本政府刺激经济回升政策收效甚微。造 成此次 平成萧条 的原因有: 第一, 周期性因素。 1980 年 代中后期 , 日本 兴起了大规模的企业 设备投资热潮 , 根据统计 , 1987 年至 1990 年, 日本经济的年平均 增长率为 4. 95% , 而设备投资 的年增长率为 14. 1% , 这一 增长速度远远 超过了经济的增 长率。因此 破坏 了生产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平衡 , 过热的设备投资 会带来生产能力急剧膨胀, 为经济的衰退埋下了 伏笔。此外, 劳动力 雇佣过量严重, 企业不 得不 大批裁减富余人员 , 造成大量失业 , 引起个 人消 费需求持续不振。 第二, 结构性因素。进入 1980 年代后 , 日本 的产业结构在高度重工业化学工业化的基础上 , 开始向高度技 术密集化的方向 转变。适应 这种 产业结构的调整 , 投资也由原先的诱发性投资转 为独立性投资。由于这类投资逐渐成为主流 , 按 照一定销售水平决定投资水 平的加速原理 和乘 数原理, 新投资连续出现了规模的减少。 第三, 泡沫经济的影响。1980 年代中后期 , 日本经济一直 处于高涨阶段。在实体经济 增长 的前提下, 金融活 动异常活跃 , 很多企业在 经营 本业的同时 , 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从事金融投机 活动。而日本政府未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遏制 , 一 方面听任大量信贷资金流入不动产领域; 另一方 面又大幅度下调官定利率。泡沫经济崩溃后 , 股 价爆跌 , 不动产萎缩 , 加上利率升高 , 企业因无债 务偿还能力而破产。与此同时 , 由于日本的金融 机构放松了对融资对象的审查 , 将资金贷与中小 企业和非金融机构 , 随着这些企业 的破产, 许多 金融机构背上了不良债权的沉重包袱, 也纷纷陷 入泥沼。 1993 年 10 月后, 出现经济复苏, 一是欧美国 家和日本银行相继放宽金融限制 , 使得世界范围 内的股票价格行情看好, 投资资金流向投资收益 较好的美国市 场。日本投资 者也加大了对 美国 市场的投资。二是日本处理 不良债权进一 步促 进了日圆的贬 值和美圆的升值。一方面阻 止了 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投资的 增加。三是随 着经济形势的 逐渐 好转, 企业收益的增加 , 以及股票价格的反弹 , 人 们的收入略有回升 , 这使得日本国内的私人消费 摆脱下降趋势, 略有回升。 四、 第四次经济波动 ( 1997~ 2000 年) 纵观 1990 年代的发展 , 可以说日本经济在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