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驶视角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探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道路的绿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道路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本文将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探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的问题。
设计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应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道路的特点、城市景观的特点、周边建筑的特点等等,以确保绿化效果最佳。
设计要点如下:1. 地形条件设计时应考虑道路的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保证植物在该地形条件下能够良好生长,例如平坦的路面可种植草坪,沿路的斜坡可种植一些爬山植物等。
2. 道路规划在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绿化的因素和要素,创造一个绿色生态的城市道路。
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绿化的因素,包括绿化带和景观点的规划,多样化的植被模式等。
3. 植物选用应依据市区道路绿化需求,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植物成长条件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
同时,考虑到不同的季节和节气,在选择植物的时候也要注意四季变化,适时调整植物的种类。
4. 路灯、广告牌与绿化的统一性在选择路灯、广告牌的样式和颜色时,要与道路绿化的色彩相吻合,以达到绿化与环境整体协调统一的效果。
施工城市道路的绿化需要经过周密的施工,保证城市道路的绿化效果。
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1. 前期准备工作清理道路上的垃圾和瓷砖、水泥等杂物,保证道路清洁; 打好道路降雨隔离带,避免路面因雨水冲刷等原因导致植物倒伏、损坏。
2. 建设绿化带合理选择种子、苗木,组织好施肥、浇水、除草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植物的健康成长。
为了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绿化带中应采用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花坛、花墙等,让绿化带呈现出更为生动和多样的美感。
3. 合理配置照明、路标等设施绿化带建设完后,应加强路面灯光的设置,使道路在夜晚也能够保持足够的照明度,同时根据道路的特点和长度,合理安装路标等设施。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及施工中,要根据情况进行合理的植被造林、绿化带的设置与设计,统筹道路绿化与人行道规划。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如何合理地规划和构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考虑空间结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应该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结合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从而合理地选择和规划公共绿地的位置、大小及形状。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城市地理环境,制定合理的道路建设及绿化计划,以在地形变化、道路流量等因素影响下,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和居民视觉感受。
二、注重植物品种的选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和配置。
在选用植物品种时,应考虑到城市气候、景观构成、绿化保护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用枝叶结构、花香、叶绿等方面的特点,使绿化道路的景观更加美丽和有吸引力。
三、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仅考虑到绿地景观本身,更应该注重完善配套设施。
施工前应制定合理规划,包括绿地景观设计、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置,以及园路路面、座椅、垃圾桶等软硬件配套设施的布置。
四、注重施工和养护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施工和养护等各个方面。
施工阶段应按照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合理选择材料,采用科学合理施工工艺,从而达到植物的优生优育的最佳状态。
而养护阶段需要日常管理维护,定期进行检查与保养,从而保证绿地景观的维护品质和生态环境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科学规划和结合城市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考虑整体布局、配套设施和植物种类、养护等,从而提升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质量与功能。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一项大众化的举措,它不仅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绿色理念的体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人居体验。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城市环境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面貌,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道路绿地既要满足交通运输需要,又要发挥绿色空间的生态、环保和美观价值。
因此,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绿化优先”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以绿化为主导,突出花草树木,尽可能地增加植被种植面积。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化的局部和整体效应,强化绿化空间的聚集作用、串联作用和渗透作用,使之成为城市绿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注重景观特色的塑造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坚持区域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建立,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塑造个性化、鲜明的景观特色和主题,在增加城市活力和人文情趣的同时,提高城市绿化效益。
(三)兼顾交通功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既要兼顾城市绿化美化功能,又要兼顾交通运输功能。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车行、人行、自行车行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合理设置交通道路的宽度、长度、弯曲度和坡度等要素,确保交通安全和畅通。
(四)强化照明效果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充分发挥夜景照明的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照明方式和照明设施的布置,提升道路和绿地的夜间美感和安全性,加强城市夜间景观效果和照明氛围。
(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应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特别是在城市雨水管理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道路绿地的雨水渗透能力,有效减少城市排水压力和洪水灾害。
总之,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任务,需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周密实施。
只有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要求,才能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绿地的品质和价值,进一步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战略。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分析探讨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分析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道路绿化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创意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
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则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手段,通过绿化景观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的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空气温度,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绿化景观还可以吸收噪音、减少尘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创意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是城市的“面子工程”,良好的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给人以美丽、整洁的感觉。
而且,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可以通过绿化景观的设计,呈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创意设计可以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良好的绿化景观设计可以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方式,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从而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凝聚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感,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创意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需符合城市整体规划。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应当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一致,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与城市的风貌和文化背景相契合,形成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的绿化景观设计。
需兼顾功能和美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创意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更需兼顾实用性。
设计要符合绿化功能、交通功能、生态功能等多种功能需求,确保设计既美观又实用。
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创意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反映城市的地域文化,呈现城市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精神,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园林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是一件关系全民身心健康的大事,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经济实力、文化民俗,制定城市绿地专项规划,明确绿地建设的方针、目标、对策。
该文结合道路工程和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城市道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段,因而其环境也具有特殊性。
从地上部分来说,由于每天车流、人流量很大,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氯化物、粉尘等,对植物的生长非常不利。
如粉尘覆盖在植物的叶表面上,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硫会直接伤害植物的叶表皮细胞,破坏叶肉组织的结构,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城市的空中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力、电信和电缆的线网,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而不像旷野的树,可以任其自然生长。
1 城市道路绿化形式1.1 一板两带式一板两带式的优点主要是如何用经济、对车辆的遮阴效果提高,以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交通管理难度增大。
城市景观绿地属于城市中的一类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公共绿地,点小量多、分布广泛,因此对改善城市景观、装点街景、美化市容等方面有着较突出的作用。
1.2 两板三带式两板三带式为中间一条分车绿化带将两条单向车行道隔离开,车道外侧两条绿化带,在外侧无或有人行道的绿化形式。
分车隔离绿化带种植修剪一定高度和形状的乔木和灌木,也可称这些植物为防眩树。
1.3 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为中间一条快车道,两侧由两条分车绿化带将两条慢车道与快车道分开,慢车道外有两条行道树绿化带,带动城市土地开发,提高商业零售机会,现代城市中,由于城市广场建设所引发、出现的“广场文化”和“广场经济”对带动城市土地开发和提高商业零售机会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4 四板五带式四板五带式是利用三条分车绿化带将车道分为四条,中央一条分车绿化带把两条单向快车道分开,两条分车绿化带把两条慢车道与快车道分开,最外边的两条人行道由两条行道树绿化带将其与慢车道分开的绿化形式。
关于城市道路花境的设计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花境的设计思考城市道路花境是城市道路上的一种景观设计,通过在道路两侧或中央设置花坛、花墙、花架等植物装饰,营造出美丽的花园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在设计城市道路花境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要考虑花境的位置选择。
城市道路花境一般选择在道路两侧或者中央分隔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的空间,打造出一条美丽的绿色隔离带。
在选择位置时,还要考虑交通安全性,尽量避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
要考虑植物的选择。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
植物的选择要根据道路花境的设计风格确定,可以选择花草、灌木和藤蔓等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要考虑花境的布局和造型设计。
花境的布局要根据道路的宽度和长度进行合理划分,可以设计成线性、曲线形、曲线形等不同形状的花境。
花境的造型设计可采用对称、错落有致、逐级递进等设计手法,打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要考虑花境的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花境的种植养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定期修剪、浇水、施肥、杂草清除等。
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养护的便利性和经济性,选择易于管理和养护的植物品种,并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和养护通道。
要考虑花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城市道路花境的设计应与周边的建筑、道路、广场等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的美丽景观。
可以通过选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品种、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等方式,达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
城市道路花境的设计是为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在设计时要考虑位置选择、植物选择、布局和造型设计、养护管理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方面,创造出美丽、实用、易于管理和养护的城市道路花境。
关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分析关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分析【摘要】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市容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市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缺乏和缺陷分析,进行了设计原那么和设计分析等相关的理论介绍,提出了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理念,以全面提高我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质量。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园林设计1、前言城市道路承载着城市的开展。
无论是商业运输还是生活出行,都离不开城市道路的支撑,而城市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辅助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城市的根本绿化需求,同时也能够为城市的整体园林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和陪衬,因此,为了全面的提高我国城市质量和道路建设水平,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逐渐缩小与兴旺国家之间的差距。
2、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现状2.1功能不健全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主要集中于道路质量的提高,单一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职能,进而忽略了相应的辅助设施建设,使得目前的城市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功能不健全现象。
2.2环境质量差城市道路的卫生清洁工作不全面,垃圾较多;城市的绿化工作不健全,破损的绿化带修补和维护不及时;路面和路面相应设施没有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等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2.3街道建设缺乏个性街道建设工作通常是小型城市照搬中型模式,中型城市照搬大型城市模式,因此全国范围内的街道建设大同小异,没有属于城市内部的独特个性,缺乏创新性思维。
2.4规划意识淡薄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出行需要而逐步建设起来的,局域性开展壮大,缺乏整体的设计规划,导致整体道路交通不畅,而毁坏绿地园林建设,重建绿地园林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那么3.1“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城市道路景观园林建设工作主要是为满足城市市民的根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建设工作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市民的身心开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分析探讨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分析探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态化进程也愈来愈受关注,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文章主要针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创意设计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同仁研究探讨。
标签: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根据不同的交通性质把分散的区位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城市道路景观的营建日趋成为备受重视的新课题。
一、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也在快速的发展着,城市的全新形象也越来越被生活在此的市民们所重视,因此,全面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的形象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关乎到人们所在城市外部环境,即公共环境的好与坏。
其次,全面实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承担着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责任,是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应该与整体的城市规划风格相互融为一体,还应该符合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风格。
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一)性质与功能相适应性质与功能不同的道路所产生的路网也是不同的,因而現阶段的市政道路都有着其独有的特色。
同时,因交通目的的不同,对于环境景观元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对于道路附属建筑、雕塑、绿地的风格及其设计特点而言,都必须符合不同道路所具有的特点。
(二)道路景观设计应突出车辆的安全感“危楼不可居,危栏不可依”,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安全的重要性,若行车中无法保证安全,道路也没有美感可言。
因此,安全感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前提。
司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产生压迫、压抑等不良感受,此时更要保障道路的安全感。
(三)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原则在市政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3 方面要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并尽量加强对于自然要素的运用,从而让道路景观真正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行驶视角分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05-20T13:56:47.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期作者:黄海芬
[导读] 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现代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美化、防护、安全、组织交通等功能。
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
摘要:以驾驶员的视觉特征作为切入点,基于行驶视角提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并从景观尺度,人行道绿化带、路侧绿化带和中央绿化带的种植间距及高度,色彩设计等方面入手得出驾驶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行驶视角;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景观尺度;种植间距;色彩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现代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美化、防护、安全、组织交通等功能,是城市道路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一些因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不合理问题导致交通安全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设计师没有从驾驶员的视角去考虑道路绿化带的设计。
相对于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而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印象主要形成于车行、人行过程中,作为一种线状景观,所有的景物都处于相对的位移变化之中,景观印象及空间感受受到速度的影响,景观敏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更需要从行驶视角考虑对其效果的影响。
然而,要从驾驶视角出发,研究制定既环保安全,又美观实用的人性化道路绿化景观,必须先了解驾驶员的视觉特征。
1.简述驾驶员的视觉特征
通常人的视觉分为静态视觉与动态视觉。
对于司乘人员而言,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观察外界事物时,其视觉特性主要表现为动态的。
因此,以下主要简述动态视觉的特征。
1.1 视力减弱
视力,它是指人通过视觉器官辨别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通常在静止状态下测得的视力叫静止视力,而在运动状态下驾驶员所具有的视力叫动态视力。
实验表明,动态视力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下降。
例如,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驾驶员能看清240m处的交通标志,而以80km/h行驶,连180m处的事物都看不清了。
因此,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动态视力的降低会使视认距离缩短,影响驾驶员的感知和观察。
1.2 视野变窄
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其水平视野范围在160°~180°;处于动态时则速度越快,视野越小。
就驾驶员而言,其视野会随车速增加而变窄。
有关试验表明,当车速在40km/h时,其视角在100°;当车速在120km/h时,其视角将缩小至24°,如表1:
1.3 识别能力下降
随着车外物体的位置变化,司机的识别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车速越快,驾驶员对车外慢而细小的变化就越困难。
因此,在驾驶过程中,司机对外界物体的运动的识别能力就会下降。
以上分析得出,驾驶过程中,行进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感知与观察;其视野也会受到车速的影响,车速越快,视野越小;另外,车速的快慢也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辨别能力,车速越高,辨别能力越弱,反之亦然。
2.基于行驶视角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遮荫、滤尘、减噪、美化环境[2]和组织交通。
从行驶视角考虑,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首先是安全第一,其次要人性化、以人为本。
2.1安全性
城市道路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还承担着引导视线及指示性作用。
利用中央分隔带、人行绿化带等进行空间分隔,合理引导车流与人流,维护交通秩序和保证交通安全。
并且在立交出入口及其匝道,应重点考虑绿化对出口缓冲、入口通视及车辆引导的影响,合理引导司乘人员视线,增加安全系数。
分隔带及交叉口的植物配置需考虑防晕防眩。
在符合安全视距的范畴内,栽种低矮灌木和地被,并合理分配株距,实现安全性与观赏性的双重作用。
2.2 人性化
设计师在进行道路绿化时,应以人的视觉特性为设计基础,充分考虑到行人行进的速度、交通安全及视觉感受[3],提高行人的视觉效果与质量。
3.基于行驶视角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思路
3.1 景观尺度的确定
由于现代交通条件下干道车速的提高,使得环境尺度需扩大,进而带来了道路与周边环境产生新的比例关系[4]。
当车辆高速行驶时,路边景物一晃而过,司乘人员看见的景观模糊不清,只有加大景观尺度才能满足要求。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尤其是中央绿化带和快慢分车带的种植设计,景观尺度应该从速度变化的视角来入手,根据行车视角、景观
敏感度、速度的变化,确定植物标准段的长度和韵律变化。
比如,当车行速度在60km/h时,可将分区标准段的长度设定在400m内,但最长的节奏不宜超过350m,这样的安排能获得司机较适宜的辨识度。
3.2 种植间距的确定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的种植间距会受到车速和种植位置的影响。
根据驾驶员的视觉特征及不同类型绿化带的功能特性,分别确定种植间距。
3.2.1 人行道绿化带和路侧绿化带在汽车高速行驶情况下,驾驶员或者乘客的注意力会相对集中于道路前方,因此,观赏者能否从树间看到树木及侧景,除了与树形、树冠有关外,关键取决于种植的间距。
一般情况下人在45°左右的视角范围内能看清场景的详细细节,获取清晰信息。
相关资料显示,为集中驾驶员的前方注意力,在高速行驶下,路侧绿化带的种植间距应该不大于两倍的树冠直径;而在相对较慢的城市道路上,为使司乘人员能透过植物间隙看见后侧的街景,人行道绿化带的种植间距应不小于两倍树冠直径。
另外,在道路绿化设计时,确定植物组团的大小也需结合该道路的车速要求。
有关研究表明,当车速在40km/h时,满足眺望要求的植物组团为20~30m,车速在60km/h时,满足眺望要求的植物组团为30~40m(表2)。
3.2.2 中央绿化带和机非分车带在城市道路绿化带中,中央分隔带需要设置一定的防眩设施。
当分隔较宽时,防眩也大多采用绿化隔离措施,简单易行,效果优良,并且造价低。
有关资料显示,大车的高度一般在2m以上,小车高度一般在1.5m左右。
驾驶员眼睛的高度和汽车前照灯的高度如表3。
以上分析得出,中央绿化带的植物高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要满足小车的车灯及视角安全,一般控制在1.5米高度范围内比较适宜。
若中央绿化带宽度小于1.5米,则建议采用防眩格栅而不用景观绿化防眩。
若在高速路或快速路,宜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韵律感的色块模纹。
3.3 考虑绿化色彩的搭配
不同的色系、色调对于快速成像的变化因素有所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在动态的视觉过程中,司乘人员获取事物中的色彩感知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城市道路绿化色彩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景观效果,还需要考虑动态视角下色彩的选用及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司乘人员经过一定距离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色彩设计不宜过于单调或过于复杂,应达到一种简单、均衡的标准,科学合理地安排舒适愉悦的道路景观色彩。
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要以道路类型和行车速度为依据,结合人的视觉特征,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驾驶速度对景观尺度、种植间距、绿化形式、色彩搭配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为行人、行车创造亲切宜人、安全优美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凯.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初探[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5):26-29
[2]谭录机.小议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9(5):164
[3]张剑峰.史娜.宝秋莉等,浅谈城市道路绿地设计[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4):76
[4]王浩,赵岩,谷康.视觉特性与道路绿地设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78-81.
[5]熊广忠.公路绿化初步探讨[J].中国公路学报.1995(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