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逐步走近我们的视野,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而且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它同时体现一个城市公民的审美观、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的水平,不同的城市形态有不同的绿色系统,城市的退线林荫道、公园、小游园、绿地,构成一组系统,并契入城市形成一个绿色系统。

城市道路退线绿化应充分结合现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水平,为未来实现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许多城市中最具生命力、最富魅力的地方,并非城市中规整的街区,而是市区中道路退线绿化景观与许多周边不规则的绿地所串联出来的绿廊。

因此本文主要以青岛市现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及目前青岛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方向进行剖析。

关键词:道路;景观;绿化;建议引言:城市道路退线绿化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的绿色长廊。

现在人们对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重视,我们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者需要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景观。

道路退线绿化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

搞好道路退线绿化,不仅美化街景,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等作用。

城市道路退线绿化景观为城市道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下文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构成:1.1内在因素:主要是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三类。

1.1.1城市道路绿化实用性:主要是指道路两侧及路中心处的路栅、护栏、路障、路灯,电话亭、报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

1.1.2城市道路绿化审美性:主要指道路两旁的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的象征,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道路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道路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需要与其他景观相协调,以提高人们的视觉和精神满意度。

城市道路景观是否具有观赏性已逐渐成为评价城市是否美丽的标准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还需要改进,因此如何做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景观质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城市社会环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推广策略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从景观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道路景观的狭义概念是指人们在城市道路上视觉感知到的空间、实体和其他对象元素,包括自然元素(如山水、土地、植物等)、人工元素(如道路车辆、建筑物、桥梁等)及其关系。

它代表了道路及其环境所显示的景观特征[1]。

然而,由于人类的行为和感知往往以某种方式影响或影响物化物化物景观,城市道路景观在广义上的意义远不止物化物的外观,还与区域、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有着内在联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记录[2]。

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也有必要从美学的角度对道路交通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满足景观之间的协调,提高道路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城市文化的功能,美化城市景观空间,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3]。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城市道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道路系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动脉,是连接和分割城市的基本要素,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道路结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都没有改变,这决定了城市的总体框架。

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它们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浅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

浅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

浅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绿化景观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对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改造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意义1.美化城市环境。

良好的绿化景观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2.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调节气温。

城市中大量的水泥和钢筋建筑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而绿化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的热量,有效调节城市的气温,降低城市的气温。

4.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良好的绿化景观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城市的人文气息。

二、存在的问题1.绿化种植单一。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变化,缺乏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2.绿化维护不到位。

由于管理部门的疏于管理,导致绿化景观的维护不到位,给市民出行和居住带来不便。

3.绿化配套不足。

有些城市道路绿化虽然种植了大量的植物,但缺乏合理的照明和配套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提升改造措施1.多样化种植。

在道路绿化中,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植物种植,从树木、花卉到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增加城市道路绿化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2.科学施肥。

合理的施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绿化效果,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3.加强绿化维护。

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及时修剪和修整,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4.合理规划照明设施。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合理规划照明设施,增加夜间绿化景观的观赏性,提升城市夜间的美观度。

5.加强宣传普及。

通过举办绿化知识讲座、开展环保宣传等形式,增强市民参与绿化维护的意识,共同打造美丽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使得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储存、过滤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种发展理念。

而海绵城市中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在城市中起到很多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对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在城市中引入更多的植被,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

同样,植被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让城市更加清新宜居。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通过绿化带来的凉爽感,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舒适度。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水文循环。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绿地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将道路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

绿化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增加城市地表蒸发量,改善城市水文循环,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引入各种不同的植物种类,增加城市中的植被种类,提高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动植物种类栖息繁衍,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和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入,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展现城市的艺术品位和品质,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绿道、雨水花园等景观设计元素的引入,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城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水文循环能力,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城市带来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海绵城市是一种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改善城市雨水管理,增加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绿化是海绵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海绵城市作用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分析。

海绵城市作用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旨在通过自然植被的引入和合理布局,改善城市道路的生态功能,并丰富道路景观,增强城市形象。

城市道路绿化可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中的道路大多都是硬化的人工表面,容易吸收和积累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升高。

而道路绿化可以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并通过植物的阴凉效应降低周围的温度,减少热岛效应的发生。

城市道路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道路绿化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

植被还可以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空气污染。

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道路绿化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合理管理雨水。

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可以收集和存储雨水,用于城市的绿化和景观灌溉。

绿化带中的植被可起到滞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防止洪涝。

城市道路绿化还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在城市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可以为居民提供散步、晨练等活动场所,增加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植被的选择和布局、景观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并根据不同道路的位置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

应在道路两侧设置足够的绿化带,以容纳植被的生长和发展。

还要考虑景观的安全性。

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注意避免植被的高度遮挡驾驶员的视线,确保行车安全。

还应选择不易引起过敏的植物,避免对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还要注重可持续性。

选择耐旱、耐盐碱和抗污染的植物,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并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灯具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析摘要:众所周知,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骨架,主要功能在于覆被路面、庇荫行人及防止沙尘、净化有害气体、美化环境,体现森林文化、改善生态条件、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等。

城市是经济发展最快,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带,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所居住地带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林业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策略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即“确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以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因此,在加快新时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道路作为展示城市景观最集中、最重要的载体,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的绿化景观设计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意义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以植物(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来美化路景,衬托或加强城市建筑艺术风貌。

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由于道路绿化的成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法国巴黎的七叶树,使得巴黎的道路更加庄严美丽;德国柏林的菩提林荫大道因菩提树而得名;日本用垂柳做行道树,曾经有过盛行一时的“银座柳”;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处处是草坪,绿树和花卉,被很多人誉为花园城;美丽的平壤有著名的千里马大街、琵琶大街,道路两旁的柳树、银杏和奇花异卉争艳吐芳,给平壤市镶上了一条条锦带。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里,也有很多绿化得很好的道路,如:南京市内郁郁葱葱的悬铃木行道树和美丽多姿的雪松;湛江、新会的蒲葵行道树给人们留下了丰收的南国风光印象;长春市的小青杨行道树在早春就把整个城市点缀成嫩绿色;北京宽阔的街道两旁,种植的高耸挺拔的毛白杨和苍劲古雅的油松、国槐,与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是十分和谐的。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27规划与管理0 引言 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每个城市的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一个好的城市印象不仅在于道路本身的设计,还在于道路俩边的绿化景观设计。

而且,在越来越繁忙的城市中,人们缺少时间去郊区或者乡镇呼吸大自然的空气。

所以,一个可供人们欣赏、感受到自然的道路景观就尤为重要。

而道路绿化作为道路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丰富了道路的景观设计,还将城市里的房子、人、车子融为了一个整体。

它用它独特的艺术形式直接的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涵养与魅力。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现状 城市建设主要是由点、线、面组成,道路绿化景观就是以线的形式将建筑、公园、广场这些点串成一个完整的面。

道路的绿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道路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道路景观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目前我国的道路景观形式有以下几种:1.1 一板两带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建筑物前空地较少,只能在道路俩旁简易的种植一行树,也就是一条道路两行树。

这种形式较为经济和适用,优点就是能够给车辆提供很大的避荫或者减少雨水的冲刷,可以灵活的布置,点小量多,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也给城市增加了一定的观赏性。

但是这种形式有一个跟大的缺点,就是给交通管控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1.2 两板三带式 在这种形式下,会有中间一个绿化带分隔开两条单向车道,在两个车道两旁也会有绿化带,所以叫做两板三带式。

这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中间的一条绿化带不可选用过高的树木,一般情况下会选用低矮的乔木或者灌木。

一旦中间的绿化带种植较高的树木,就会给驾驶员造成一定的视觉障碍,交通事故的频率就会增加。

另外,中间的树木过高,在视觉美观上就会有一定的下降。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功能与作用分析2.1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目前,城市人口的数量仍然在不断的增加,汽车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这就给城市带来了越来越重的气候负荷,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调查与分析

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调查与分析

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调查与分析杭州市作为中国的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其城市道路绿化水平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现状1.绿化覆盖范围:在杭州市区范围内,主城区和郊区的道路绿化覆盖范围普遍较广,街道两旁的绿化带和公园连廊成为了城市生态的一部分。

2.绿化植物种类:杭州市的道路绿化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大量的乔木、灌木和花卉等,其中以梧桐树、樱花树、紫薇等树种最为常见。

3.绿化养护水平:杭州市道路绿化的养护水平比较高,绿化带内有专门的养护人员定期清理杂草、修剪植物,保持绿化带的整洁和美观。

4.绿化效果:城市道路绿化使得整个城市显得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给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环境。

二、问题分析1.绿化带利用率低:绿化带往往只起到装饰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如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

2.绿化带连通性差:城市道路绿化带之间的连通性不够,缺乏步行、骑行和绿道等交通网络,导致市民行动受限,无法充分享受绿化带带来的好处。

3.绿化植物种类不够多样化:杭州市道路绿化植物主要以常见的树种为主,缺乏多样性,导致景观单一化,缺乏变化和新意。

4.绿化养护成本高:绿地的养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这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加大了绿化工作的难度。

三、建议1.制定全面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杭州市应该出台全面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明确绿化带的布局和功能,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提高绿化带的利用率:绿化带可以设置休闲设施、广场、健身器材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和活动空间,增加绿化带的利用率。

3.加强绿化带之间的连通性:完善步行和骑行道路网络,使各个绿化带之间可以互相连通,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4.增加绿化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引入更多的本地植物和适应性强的外来植物,增加绿化带的景观变化和新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摘要: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植树结果的调查研究,分析我县城市道路绿化应用植物品种状况,总结绿化景观特色,并针对现状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种植植物选择植物配置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

一、永定县城道路绿化现状1.1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道路绿化规划建设脱节,未能保留或预留足够的绿化空间。

我县道路绿化用地太少、太窄,一般只在人行道绿化中留出1m ×1m的树池,基本只能种植一棵乔木,景观较为单调。

城市道路较多未能达到“主干道规划红线内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规划红线内绿地率不低于15%”的基本要求,道路建设与道路绿化增长严重失调。

1.2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

我县常用于道路绿化的乔灌木树种较单一,大部分主干道以樟属芒果属类为主。

走在永定县城乡道路上,有心人不难发现,道路绿化往往是一排香樟或一排芒果,而且是一直通到底。

有些道路更是连一丝绿化都没有,就是一片水泥路。

1.3城市道路绿化种植配置方式落后,立体绿化均不理想永定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道树株距过小,简单带式种植:有些大型植株间距仅3m,许多行道树基部仅有1平方米左右的种植池,周边都是水泥或铺石;灌木种类和种植数量少,草本、地被种类少,以外来引用的种类为主:龙岩仅三四种。

此外,花坛、花带、中心岛少而且形式简单;高架桥、立交桥、墙体等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少;道路绿化植物配置缺乏。

针对永定县城现状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配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要注重四个要素——交通安全、治污除尘、遮荫透光、美化景观。

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

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

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在不同的区段,植物配置的原则、要求、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主要交通道路的植物配置是以交通安全、治污除尘为主,兼顾遮荫透光、美化景观;林荫道、滨河路、园区路的植物配置是以遮荫透光、美化景观为主,兼顾交通安全、治污除尘。

2.1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快速公路以及一般公路的立体交凤绿地要服从交通功能,保司机有足够的安全视距。

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

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营根花卉。

2.2分车绿带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1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

该形式的植物配置重点考虑是美化街景,组织交通且不妨碍交通,并做到吸尘、降噪,吸收汽车排放的废气为最佳,从功能上考虑选择的树种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中层的灌木,还有各种地被植物等等。

树种选择的原则如下:2.2.1乔木的选择与行道树乔木的要求相同,但着重强调树种的观赏性。

2.2.2灌木的选择要求:2.2.2.1树冠丰富,株形优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

叶色美观,耐修理,人工修剪,可控制树形和高矮。

2.2.2.2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吸尘、耐高温、吸收有毒气体,并具有一定减噪功能。

2.2.2.3地被植物选择要求,管理粗放,管理费用少,抗性强,能吸尘,吸收有毒气体。

2.3行道树绿带指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

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

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注意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由于城市中的各种架空电线、地下各种电缆、热力、煤气、有线电视电缆、雨污水管道等造成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在城市中是最差的,绿带宽度往往也很窄一般在1-2m又加上土质差、人为因素等导致了行道树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所以行道树应选择耐修剪、抗贫瘠、根系较浅的树种。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在树池上盖上树坑篦子,以减少人为的践踏。

2.4人行道绿带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

此绿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

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基础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

绿带宽度超过10m者,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

三、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配置中应注意的选种原则一般说来城市道路树种应具备冠大荫浓、主干挺直、树体洁净、落叶整齐;无飞絮、毒毛、臭味、污染的种子或果实下适应城市环境条件,如耐践踏,瘠薄土壤、耐旱、抗污染等;隐芽荫发力强,耐修剪,易复壮;长寿等条件。

3.1道路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

但不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

永定可考虑香樟、榕属、桉属、木棉、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凤凰木、大王椰子、蒲葵、椰子、芒果、白干层、石栗、盆架子、白兰、大花紫薇等。

3.2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分别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

我县地处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湿润、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季节界限清晰。

应种植适合我县气候条件的绿化树种。

3.3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

如新会——葵城的蒲葵;福州——榕城的小叶榕;广州——棉城及厦门——英雄城的木棉。

3.4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

如米兰、山茶、竹柏、桂花、大叶冬青、含笑、虎刺、扶桑、海桐、九里香、红背桂、大叶黄杨,桅子、杜鹃属、棕搁、棕竹、散尾葵、丁香属、珍珠梅等。

3.5“常绿为主”、“乔木为主”、“多样性”原则。

种植设计以常绿树为基调,以乔木为主,加强绿地的生态效益,同时提出在绿地中增加树种,用不同的植物种类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行道树绿化形式的树种重点选择是乔木,它的最大功能效果是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是城市绿化的骨干和框架,从以上的功能效果看,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3.5.1树形整齐美观,观赏价值高。

3.5.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抗性强,抗污染,便于管理。

3.5.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的乡土树种,晚秋落叶时间集中,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3.5.4冠大荫浓,分枝点较高。

3.5.5繁殖茂盛,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快,适宜大树移植。

3.5.6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四、对永定县城道路绿化的一些建议道路绿化以提供绿荫、美化、改善生态环境构成美丽风景为目的,不是单一植物栽培,是多部门、多学科综合建设管理的体现。

因此,相关部门要协调,做好统一规划设计,严格审批,避免重复、盲目建设。

4.1加强树种选择4.1.1遵循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要求,严格执行标准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上必须走“先规划、后先用”的路子。

根据功能要求,加强树种的选择。

如道路绿化树应选生长健壮,适应性强;树干端直、树冠优美、冠大荫浓;发叶早、落叶迟;无刺、无毒、无污染;移栽成活率高;抗性强、耐修剪、管理粗放林下灌木耐荫性要强。

在绿化施工时严格执行绿化树木标准。

如行道树,胸径应在6~10cm,定干高度以3~4m为宜,在同一条道路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

4.1.2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行道树种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应首选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长期适应于当地的环境条件,能进一步强调该地区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园林景观模式。

我县适宜种些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物种类如樟树、天竺桂、木棉、蒲葵、麻楝、小叶榕、垂枝榕、白玉兰等在福建省主要城市中,均表现较好的树种。

4.1.3扩大引种,增加植物多样性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观赏价值高的树种,来增加植物多样性,丰富道路景观。

必须通过试种—选择—推广的过程,只有证明能适宜当地气候条件才可选用。

4.2 科学配置,实现景观多样化4.2.1建立生态健全的道路绿化结构避免绿地设计模式单一,建立生态健全的道路绿化结构,实现由一板二带单一模式向三板四带或四板五带式多形式转变。

才能达到为行人车辆提供冬有阳光,夏有绿荫要求,分车带上常绿乔木,观花树种及草本植物合理配置,创造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生态道路景观,构筑完整的道路绿化系统。

4.2.2行道树种植形式统一与变化并存行道树种植要改变以往单行种植形式,如果人行道宽度在5m左右,门店多为商业用房,人流较大,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荫效果差,在这种情况下,可选冠形上协调的两个树种采用双排行道树。

还要注意主干路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形成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突出区域特色,实现景观多样性。

4.3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及养护。

加强道路绿化树种的养护管理。

有些路段依然林相不齐,年年补植,存在老、中、青三代树木并存的局面,同时修剪不到位,难以形成整齐、优美的景观,宜加强养护管理,建设苗木管理档案;圃地定向培育,利于初植后景观协调一致。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要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绿化运行机制,从设计到施工养护要有长远规划。

加强政府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绿化工作中来。

倡导市民通过参加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树立爱绿、护绿、建绿、管绿的自觉意识。

城市道路绿化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可构成美丽的街景。

只有合理选择树种,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进行配置,才能实现人在林中走、车在树下停、花在城中飘,果在空中悬的人文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