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解读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解读
特点
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形成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机制 。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提高决策效率
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减少内部矛 盾和利益冲突,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 力。
保护股东权益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形成 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竞 争力。
通过规范权利和责任分配,保护股东 权益,降低投资风险。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演变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有 企业开始初步探索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
制度化建设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 法人治理结构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 ,逐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等组织机构设置。
发展。
04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 与发展
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改革目标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改革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坚持依法治企,规范企业运作;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激发企业活力。
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建立健全董事会
完善董事会制度,增加外部董 事和独立董事,提高董事会决
运作方式
监事会通常由股东代表、职工代表等组成,采用定期会议、 临时会议等方式进行运作,对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
高级管理层的选拔与考核
选拔方式
高级管理层通通过公开招聘、内部 选拔等方式进行选拔,注重专业能力 、管理经验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察 。
考核内容
对高级管理层的考核主要包括业绩评 估、能力评估和态度评估等方面,以 确保其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和素质。
改革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的针对国有企业的
改革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并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人化、股份化改革,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政策主要包括:
1.转制改革: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集体企业等,实现产权多元化和企业法人化。

2.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合作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股份化的程度。

3.优化企业管理:强化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4.促进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和内部市场化。

5.加强监管:加强国有企业监管,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核心是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法人化、股份化,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 1 -。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总结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总结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总结国有企业是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重要支撑力量。

为深化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国有企业三项制度。

这些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本文将对这三项制度进行总结。

首先是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之一、产权制度的目的是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确立国有资产的产权,明确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一是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确立法定代表人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监管,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

其次是经营机制。

经营机制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法人化管理,强化企业经营主体责任;二是推进企业多元化经营,积极发展非主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推进企业内部机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四是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价格市场化。

最后是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是在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管制机制,增强激励和约束力度。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二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证券化机制,推动国有企业资产的市场化运作;三是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强化约束力度,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是推动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产权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监管。

通过经营机制,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激励和约束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国有企业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进展缓慢,红利发挥不充分;产权保护和监管仍然存在问题;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国有企业在效率、创新、竞争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制度之一。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多数仍处于股份制改革初期,混合所有制企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对产权关系的明确和保护。

2. 推进战略性重组战略性重组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国有企业优胜劣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等目标。

通过战略性重组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降低成本等效果。

3. 引入民营资本引入民营资本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可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与共赢。

4.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1. 健全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最核心的组织形式之一。

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应进一步健全董事会制度,明确董事会职责、权力和义务,并加强对董事会成员选举程序和任期等方面的规范。

2.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指不属于公司内部管理层或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外部专家。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完善股东大会制度股东大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

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应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制度,加强对股东大会决议程序和投票权等方面的规范。

4. 建立监事会制度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法人制度的改革

企业法人制度的改革

企业法人制度的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法人制度的改革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法人制度是管理和规范企业运行的基本法律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保护企业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企业法人制度的背景、改革的目的及内容、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背景企业法人制度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当时,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自然人责任制与企业法人责任制相对应的转型。

这一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保护企业利益,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改革目的及内容1.改革目的企业法人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健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保护企业权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改革内容(1)设立法人资格条件:企业法人制度改革要求企业具备一定条件方可获得法人资格,包括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企业具备稳定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信誉。

(2)法人权责明确:企业法人制度改革强调明确企业法人的权责,明确法人的权力和义务,规范其行为。

(3)法人代表制度改革:企业法人制度改革着重完善法人代表制度,明确法人代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法人代表的监管,提高法人代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改革成效企业法人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法人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可靠的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规范经营行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保护企业利益企业法人制度改革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规范了企业行为,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利益。

同时,法人代表制度的完善也提高了法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利益奋斗。

3.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法人制度改革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得企业更具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繁荣,也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作为保障企业科学决策、规范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机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人治理,简单来说,就是指一组规范企业内部权力分配和制衡的制度安排。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股东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它决定着企业的重大战略和决策。

然而,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国家作为主要股东,其所有权的行使往往通过特定的机构或方式来实现。

董事会则是企业的决策核心,负责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计划和重大决策。

董事会成员应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决策能力,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防止内部腐败和不当行为。

经理层则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在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中,存在着一些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现象。

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所有者监督和约束,容易出现决策的短期化和利益输送等问题。

其次,国有企业往往承担着多重目标,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策目标等。

这些目标之间有时会存在冲突,给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带来困难。

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的行政化色彩较浓,可能影响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和创新能力。

为了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要明确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落实国有资产的监管责任,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

二是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职能,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和独立性。

同时,要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选聘、考核和监督,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提高监事会的监督能力和权威性,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3、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 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 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 4、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 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 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和机制。 5、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 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 求企业的扩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不在于产权制度,而 在于缺乏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因此,改革应从解 除企业目前面临的各种政策性负担入手,以此硬化 其预算约束,进入到竞争性的市场,使企业的利润 率能够真正成为反映其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指标。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掌握这种充分信 息就足以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在此前提下,企业 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将会显示出哪一种内部治理结 构更加符合我国企业实际,从而通过不断的制度创 新,使中国式的企业治理结构得以形成和发展。
4.产权改革能否解决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问题。在 放权让利式的改革之后,国有企业拥有了比过去大 得多的经营自主权,也在大得多的程度上要承担企 业经营的财务后果。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政企不 分现象,归根结底产生于对企业的放权让利式改革 所提供的企业自主权和利益动机,与国有企业目前 仍然承担一系列不对等竞争条件之间的矛盾。能 不能把国有企业的社会性负担从企业生产性经营 中剥离出来,完全取决于一系列外部环境的改变。 而如果不能通过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消除价格扭 曲、产业结构扭曲和劳动力市场不发育的问题,贸 然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只能造成通货膨胀、失业 和增长衰退等问题。
3.国有企业是否缺乏对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有 效惩罚的机制。主张产权改革的观点认为, 在私有制的场合,消费者对成本高、服务差 的企业可以通过“退出”进行选择和惩罚。 然而,“退出”不是消费者表达其不满意的 唯一途径,另一种经常被采用的途径是直接 表达不满或向有关管理部门抱怨。只要消 费者的意愿可以反映到国有企业的管理部 门或监督者那里,就会直接采取措施,企业 惩罚机制的核心在于一个公平竞争市场的 存在。所以,改革所有制并没有抓住问题的 关键

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思索

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思索

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思索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是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之中做出的经验总结。

另外,构建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结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我国企业改革在此期间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旧存在些许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建设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改制以及推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相应指导方针和意见,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进一步提高并带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积极性,也体现出了我国对国有企业改制成功的信心。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之后,其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给出了更具体的规定,指出国有企业改制在新形势下企业中必须遵循的最新规定。

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中心,立足于国家法律,依法生产经营,健全人治理构,规范企业职责,在公司内部建立各司其职、权限清楚、控制合理的公司架构[1]。

这些规定颁布后,对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极其重要。

其任务主要是为推动国家监管部门转变职能,以管理资产为主,并把国有资本的治理工作分成了三个阶段,统一思想推进资本多元化发展,为推进国资的实体治理架构完善扫除了阻碍[2]。

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帮助并通过构建构成完整制度和机制来权衡和协调企业内部治理主体关系,有效保护相关权益,思想企业可持续化发展。

完善该结构,不仅可以让企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现需要,也是国企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企业也能在此过程中增加企业活力,实现决策科学、治理规范等目的。

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国企改革已经渡过难关,开始平稳前进发展。

国企想要培育自身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保证企业可以平稳高速发展。

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专业水平和素质较高的治理团队,也是帮助国有企业改革更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国有企业改制企业治理与法人治理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制企业治理与法人治理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制企业治理与法人治理的改革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改制国有企业旨在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制涉及企业治理和法人治理的改革,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加强法人治理,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企业治理与法人治理的改革。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与意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通过调整国有资产产权和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引入市场机制改善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改制的背景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意义在于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主体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治理的改革企业治理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决策机制的运行方式,改革企业治理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一环。

改革的重点包括董事会建立与运行机制的优化、制度的规范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等。

1. 董事会的建立与运行机制的优化董事会是国有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其建立与运行机制的优化对于改善企业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董事会成员的选择应以专业素质和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入独立董事,确保董事会的决策具有公正性和科学性。

此外,董事会运行机制的优化,如加强董事的监督职能,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都是改革企业治理的重要举措。

2. 制度的规范化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对企业治理制度进行规范化,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决策更加合理、规范。

这包括完善公司章程,明确公司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确保企业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同时,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监管,防范各类经济犯罪行为,保护国有资产和股东利益。

3. 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基础,改革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应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保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权益。

三、法人治理的改革国有企业改制还需要改革法人治理,即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和约束规则。

改革法人治理的重点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机制。

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国有企业改制需要依法进行,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认为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2.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国有企业通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合规性,增强企业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2 提高国有企业效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约束企业管理的权力滥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益。

通过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分析3.1 国有企业治理存在的问题•传统分权分利格局明显,决策权、财务权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滞后、效率低下。

•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较为突出,导致治理失衡。

•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3.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引入市场化机制和激励机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

•增强法人治理结构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与建议4.1 设立独立的董事会公司董事会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机构,应该确保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2 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权责清单,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控,防范腐败行为和财务失误,提升企业治理的效能。

4.3 引入市场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方面的改革和完善也日益引起重视。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深刻剖析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经济稳中向好,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必要举措之一。

1. 突出审计监督地位,建立宏观监管机制在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审计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对企业重大决策进行加强监督和评估。

要建立宏观监管机制,通过制定全面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法律效力,形成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从而达到规范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促进企业高效运营的目的。

2. 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为了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需要着力完善公司治理,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强调经理人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以市场化机制为主导,通过激励机制,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真正实现企业治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

3. 健全董事会制度,构建股东会议决策机制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制度是其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强和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董事会制度,实行股东会议决策机制,推进公司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建设,形成科学的治理决策体系,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决策主体能动性。

4. 加强各层级之间的监管和沟通要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需要在各级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促进层级之间信息的畅通,建立跨层级的协同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

同时,还应当建立更为严格的惩罚机制,对于那些不遵守规定、违反规章制度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和监察力度。

5. 建立透明度较高的信息披露机制透明度较高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途径之一。

国有企业改制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和完善

国有企业改制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和完善
变 地 进 入 了董 事 , 事 会 成 员与 经理 层 高 度 重 合 , 董 事 会 董 使
被经理班 子控制 , 董事代表股东利益的作用失效 , 董事会 形
同虚 设 。 能 正 常 运 作 。 不
监 事 会 对 董 事 、 理 的 监督 缺乏 有 效机 制 。目前 在 相 当 经

资本 市场仍然不 完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仍然 不规范 。 没有 充分利用 兼并 、 收购、 重组 、 破产等市场机制来 改善 公司治理效率。银行等作为债 权人对公 司实施的监控

国有 企 业 改 制 后法 人 治 理 结 构 存 在 的 问题
1 公 司 内部 治 理 机 制 不 够 规 范 、
我 国 公 司 制 企 业 股 权 结 构 的 特 点 是 国 有 股 “ 股 独 ~
公司治理的法制环境 不完善 。《 公司法》 对我 国公司内 部治理 进行了一定 的规定 ,就外部治理而言 ,中华 人民共 《
维普资讯


























…l 筻 凰 , … 堡
国有企业改制后公 司法人 厶 口 理结构 的构建和完善
黑龙 江农垦 农业 职业技 术 学院 杨捷
随着我国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很多企业建立 了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但 由 于 我 国 国 有 企 业 是 在 高 度 集 中 的 计 划
和 国 证 券 法 》《 市 公 司 治 理 准 则 》 法律 、 规 和 规 章 做 、上 等 法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向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向一、背景介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其管理和运营水平的提升,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制定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至关重要。

二、公司治理改革1:定位明确:明确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明确和企业的权责关系,推行企业法人治理模式。

2: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和权力。

3: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董事会的组成和运作机制,改善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效率。

4: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5:推行市场化经营:鼓励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经营模式转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三、财务制度改革1: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加强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2:完善预算制度:建立健全企业预算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改进财务报告:制定标准化的财务报告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4:加强资产管理: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益。

5: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审计监督,保障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四、人事制度改革1:实行岗位职级制:建立国有企业岗位职级制度,明确各类岗位的职责和职级,提高人员管理的科学性和运作效率。

2: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选拔的程序和标准,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公平性和竞争性。

3: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对国有企业人员培训的投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4: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完善人员流动机制:建立健全人员流动的机制,实现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和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

然而,在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以期为未来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历经多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最主要的是按劳分配制度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逐渐实行了以综合效益考核为核心的新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推动以股份制、法人制等多种形式,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和经营方式,这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支持。

在金融和保险行业等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国有大型银行通过引进股权投资,效率得到了提高。

同时,保险行业的开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提升了行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产权划分不完善导致的财产损失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的界定不够清晰,很多企业的资产被挪用或者流失,导致了财务损失。

因此,在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时,应该积极探索和完善资产产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资产价值。

2. 经营机制创新不足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现有经营机制的创新不足。

尽管国有企业已经实行了股份制、法人制等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革,但在经营机制上仍显不足。

因此,有效地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3. 行政干预仍然存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某些关键行业中,如能源、电力等。

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机制,让企业能够自由地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努力避免行政干预对企业的影响。

三、未来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展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未来,应注重落实企业的市场化管理和现代化运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企业结构、组织管理和制度改革,加强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制度. 企业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出资者,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

出资者享有企业的产权,企业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除设立时有资本金外,在经营活动中借贷构成企业法人财产。

但借贷行为不形成产权,也不改变原有的产权关系。

产权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明晰化是我国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ﻫ现代企业制度是法人权责健全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使企业法人有权有责。

出资者的财产一旦投资于企业,就成为企业法人财产,企业法人财产权也随之确立.这部分法人财产归企业运用,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但同时企业要对出资者负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形成法人权责的统一。

现代企业制度是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出资者的投资不能抽回,只能转让.出资者以其投资比例参与企业利益的分配,并以其投资比例对企业积累所形成的新增资产拥有所有权.当企业亏损以至破产时,出资者最多以其全部投入的资产额来承担责任,即只负有限责任。

ﻫ现代企业制度是政企职责分开的企业制度。

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体现为法律关系.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企业依法经营,不受政府部门直接干预。

政府调控企业主要用财政金融手段或法律手段,而不用行政干预。

ﻫ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由科学的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两部分构成,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它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并形成制约关系。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解读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解读

完善董事会制度
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完善董事 会内部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推进市场化改革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加强企业自主权 ,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加强监事会作用
完善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力,加强监事会对 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的监督作用。
优化管理层激励
建立合理的管理层薪酬结构和激励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规模和影响力
国有企业通常规模较大,对国家经 济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政策优惠
国有企业通常享有政策优惠和政府 支持,如贷款、税收减免等。
国有企业的分类
中央企业
地方企业
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承担国家战略任务, 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
由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战 略目标,如各省市的国有企业。
04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 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法人 治理结构。
逐步推进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开始逐步推进法人治理 结构改革。
深化改革阶段
21世纪初至今,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加强市场化、现代化、法制化建 设。
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股东大会人治理结构的意义
1 2 3
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和监管要求,避免违法 行为和不当行为。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明确各层级职责,提 高企业决策效率和执行力,进而提高企业运营 效率。
01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随着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就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现状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重要经济资源,其法人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国有企业监管和治理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有的法规不够健全,导致国有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2. 内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不够清晰、公司股东大会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等,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畅、效率不高。

3. 监督机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监督力量不够强大、监督手段不够灵活。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着腐败和腐败现象,但监督机制的不足导致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

二、存在的问题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法人治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制度还不够健全,有些制度缺乏时效性和适应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2. 内部利益冲突。

国有企业存在着一些内部利益冲突和问题,一些公司领导人员以及董事会成员可能会争夺权利,导致公司内部不团结、不稳定。

3. 社会责任缺失。

部分国有企业在法人治理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等方面的责任。

三、思考与建议为了促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监管,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不再存在漏洞和问题。

2. 健全内部治理机制。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国家以法人身份投资经营,并由国家行使控股权的企业。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国有企业三项制度实施方案。

第一,公司制。

国有企业将通过公司制实现法人治理。

首先,要确立清晰的产权关系,明确国家和企业资产的界限。

国家将作为控股股东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管。

其次,国有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运作方式。

同时,要加强内部治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并进行深度的管理体制,提高运营效率。

第二,员工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将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首先,要工资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薪酬体系,与企业绩效和个人工作贡献相挂钩,优化分配机制。

其次,要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渠道,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此外,还要加强员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利,并设立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人翁。

第三,市场化。

国有企业要加强市场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要深化产权制度,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进国有企业多元化。

其次,要优化企业经营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国有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此外,还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顺利推进国有企业三项制度,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

首先,要加强领导层的经营能力和意识培养,确保的顺利实施。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协调机制,解决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企业腐败和贪污问题的发生。

总之,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是推进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公司制,员工激励机制和市场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展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也走上了改革之路。

国有企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本文将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一、改革的现状1.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步是企业制度改革。

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已经经历了多轮制度改革。

主要是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制度,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登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登记制度改革是指企业变为法人制度,实行公司制的方式,由政府下放企业经营和管理权,根据市场竞争和自主经营的原则改变企业所有制形式,实现企业资产和财务独立。

(2)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指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管理权等相关权利的划分和保护。

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产权市场化、产权分离和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经营效益和运营机制。

(3)董事会制和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制改革是指设立独立董事、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等,以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股份制改革是指在原有单一的国有所有制下,引入其他所有制形式,包括民营资本、外资和职工持股等,让企业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所有权结构发展。

2.经营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步是经营机制改革。

国有企业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市场机制,实现管理体制变革和调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构改革:国有企业的机构改革主要是指调整和改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体制,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

例如:合并、分拆、转制和重组等。

实施机构改革可以优化企业机构和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提升。

(2)人员改革:国有企业的人员改革主要是指解决职工的就业、财务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健全和完善企业退休制度、福利制度等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的法人制度1986年的《民法通则》就确立了我国法人制度,其中关于企业法人的规定是整个法人制度的重心所在,随着法人制度的确立,我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下单纯执行国家经济计划的社会单位的地位,逐渐向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转变。

但是,在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经济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并没有表现出非国有企业那样的良好发展势头,非国有企业增长快于国有企业,这已成为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特征,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此,厉以宁教授提出:“产权”观点,即国有企业问题主要是一个产权问题,因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产权明确、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而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国有企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那又怎么能期望市场调节机制对其发生作用呢?可以这样说,国家所提出的国企改革目标:产权明确、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其实质就是使国有企业能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下合格的独立法人,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国企改革,大都只是国家经营企业方式的改变,并没有真正触动国企的产权关系。

国有企业名义上虽已是法人,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法人资格。

二.法人所有权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法人制度的基石和核心应是法人对其财产享有所有权。

因为法人所有的财产正是法人制度乃至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的物质基础。

而根据民法理论,只有所有权才具有独立承担财产责任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不在法律上确定法人所有权,法人就很难取得独立人格进而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法人制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可见法人所有权是市场经济对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形式正成为企业发展和改革的主导方向,公司是现代企业法人的典型代表形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本企业形态,其最大特征就是在财产,组织和承担民事责任上的独立性。

国企“两权分离”的改革走向也逐渐向公司化的方向发展,或者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或国有独资公司。

确立法人所有权是使企业财产独立化,进而使企业成为独立法人的前提,也是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从法律角度看,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者是人民,国有所有权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把所有权交给国家,国家则应该最有效的运用人民财产,顺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要求,运用最终属于人民财产的最有效的形式是保证企业法人在市场上的完全独立人格,这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之所在,确立企业的法人所有权是企业获得独立人格,成为真正的法人和市场主体的必不可缺的制度前提。

首先,肯定法人所有权可以把企业资产归于统一的法人支配下,为法人自主经营的物质基础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拥有稳定的财产作为经济交往的担保,从而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和保护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最后还可以划分法人和出资者的责任,由法人对企业财产承担责任,而出资者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

总之,赋予国企独立的法人所有权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和首要前提。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使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破除行政部门对国企的不当干预和国企对国家行政权力的过分依赖,使国企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扫除理论和制度上的障碍,为市场经济体制奠定组织上的基础。

三.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产权主体多元化进展缓慢,国有股“一股独大”,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难以真正到位,企业内部缺乏多元利益主体的制衡。

我国的公司制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很多企业在股份制改革时,没有吸收更多的投资者参与,造成企业产权比较单一。

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国家仍是企业的唯一股东。

这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但仍由国家绝对控股,由此而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往往难以规范。

(二)法人治理结构中角色与职责严重不对称,导致企业内部监督不力,法人治理的权力制衡机制难以形成。

在实践中,由于董事长是法定代表人,成为公司的“一把手”,使经理班子和监事会通常都受制于董事会。

部分公司的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使经营层的权力失去了有效的制衡监督。

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监事由上级任命,且董事会与经理人员较多重叠,使法人治理的权力制衡难以形成。

监事会不仅不能有效发挥监督功能,而且往往被董事会和经理层控制,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不明确,“新三会”与“老三会”之间的协调困难。

许多企业党委班子、董事会、经营班子都是那几个人,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这种公司权力的高度重合,不仅有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往往造成党内监督无法落实,企业监事会难以操作。

特别是“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交织问题,成为不易解决的一大难题。

如何协调好“六会”的关系,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

(四)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形成机制存在明显的制度障碍。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理人员选拔机制空缺。

一些公司不是按市场的眼光去选拔经营人才,而主要看其是不是稳当、听话,至于有无经营才能,不是考虑的重点。

二是经理人员激励机制空缺。

经理人员往往是凭责任心、事业心去工作,其收益没有与承担的风险、付出的劳动以及取得的成果挂钩,人力资本价值未能得到真正重视。

三是经理人员约束机制空缺。

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经理人员名义收入不高,但隐性收入惊人。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经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我国《公司法》确认了对公司经理层人员的选拔和聘任机制。

然而事实上,许多改制后公司仍然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模式来管理现代公司的经理层人员。

这种做法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根本不能相容,它打破了经理层人员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破坏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间层层产生、层层制衡负责的机制。

四.完善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克服企业改制过程中法人治理结构失衡的现象,建立有效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一)着力推进股权多元化。

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对国有企业来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途径主要有:在国有资产分级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吸收各地方投资实体形成的国有股东;吸引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通过债权转股权、贷改投等方式形成多元股东;在企业并购、技改、搬迁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建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实行高层管理人员持股;通过境内外上市、中外合资、法人相互持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二)积极引入共同治理机制。

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引入共同治理机制的思路是基于“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

该理论认为,公司的目标既要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应为利益相关者服务。

这启示我们,在设计公司治理结构时,董事会和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如工人代表、债权银行代表等。

通过引入工人、债权人甚至一些私人股东作为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人,借助职工的就业刚性、债权人的债务刚性、小股东自身权益等激发出来的监督动力,克服企业监督失灵的问题。

(三)完善集团公司多层治理。

完善集团公司多层治理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必然要求。

完善集团公司多层治理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明确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在法律上平等的主体地位,正确划分总分公司、母子公司的管理界限;二是按照“双向进入”的原则,构造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党委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妥善解决党委会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问题,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应当分设;三是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建立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妥善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四是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五是集团公司履行国务院赋予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职责,向子公司派出董事、监事,集团公司的产权代表要依法行使职权,按照《公司法》规范对子公司的管理;六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对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七是加强对派出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条件具备时可试行基本工资、年度奖金、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相结合的薪金报酬制度。

(四)不断改进企业外部治理机制。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赖于培育和发展治理市场,不断改进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

其一,完善产品市场竞争机制。

在产品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丧失市场、导致亏损,股东就会把经理赶下台。

这种压力迫使经理人员不得不努力工作。

其二,完善经理市场竞争机制。

在比较完善的经理市场中,公司的经理人员存在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同时,一旦经理人员因自己的行为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就会丧失声誉,其人力资本就会贬值,这也迫使经理人员必须努力把企业搞好。

其三,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

如果公司业绩差,股价下跌,一些有实力的投资者或其他公司就可能大量购入该公司的股票,直至控股该公司,从而导致公司领导层改组,经理人员丢掉饭碗。

为防止这种控制权转换,经理人员就必须努力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将越来越健全,也会越来越有效。

(五)健全董事会制度,这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

1. 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彻底消除董事会产生的随意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的现象,真正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2. 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董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同时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系统;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防止内部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3. 建立和完善董事的信息披露制度,以确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更加透明。

基于股东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托法律关系,公司股东有权利获悉关于董事活动、薪酬以及商业利益议的相关信息。

(六)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选拔聘任机制,这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

1. 实行经营者持有股权制度并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

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等实际情况有区分地实行经营者持有股权。

同时,公司经营者的报酬应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对经营者的贡献应给予应有的回报和奖励,对业绩突出的经营者的奖励上不封顶,对不能按期完成业绩指标的,应相应扣减其报酬或所拥有的股份。

2. 严格实行经理层的董事会授权制,避免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