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主义”到“新地域主义”
新地域主义
以色列最高法院内部
外国建筑史
L.巴拉干
墨西哥建筑师L.巴拉干
早年受现代派大师柯布西耶的 影响,后又钟情于法国画家和 景观建筑师巴克,最后他把这 些形式 的灵感融入墨西哥地方 乡土建筑,并演绎成一种极为 抽象的建筑语言,形成自己的 独特风格。
外国建筑史
L.巴拉干——艾格斯托姆住宅
艾格斯托姆住宅由大块洗 练的几何形组成,着以高亮度 的,魔幻般的鲜艳色彩,并与 水组合成一体,包容在浓郁的 绿化之中,传达一种浓墨墨西 哥风情的诗情的人工环境。
•
石材外立面不统一,他们反应着这个城市----耶路撒冷的历史,缩影还 有回忆,同时再运用白色明亮表面来表述现今新的,不同的,更为开放 的关高法院
远离石墙表面之处,各种不 同形状和大小的光井遍布在建 筑中,这些光井赋予光线更多 的情感,让其具有值得深味的 影与调。人们沐浴并行进在光 线的序列中。
外国建筑史
杨经文——双顶屋 •
•
双顶屋
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橡胶种植园附 近,全年无明显季节变化,属热带 雨林气候。该建筑充分体现了杨经 文的设计原则——在世界能源日趋 紧张的状态下,采用通风、对流、
遮阴、绿化、反射玻璃等方法,创
造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气候, 并建造适应外部环境的被动式的低
能耗的建筑。杨经文把一个水池昂
斋普尔市博物馆
外国建筑史
查尔斯·柯里亚——斋普尔市博物馆
• 博物馆的所有功能被设置于九个正方
形空间中 建筑外墙为混凝土框架结
构外饰红色砂岩不同外墙上分别 • 装饰着九大行星各自的符号。在建筑
局部还采用了不同
• 石材镶嵌而成的壁画 来表现遥远的 神话传说。从远处
•
望去 博物馆肃穆而略带几分神秘色
新地域主义建筑的设计实践探析及方法研究
新地域主义建筑的设计实践探析及方法研究摘要:本文融合作者多年酒店和办公设计的经验,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研究,从建筑、规划、环境、内装设计等不同的角度,总结案例的地域特征和设计手法。
结合工作中实际项目,结合实际项目,有代表性的在地域文化、自然因素、材料与技术、气候、场所空间、功能流线、规划特点、特色体验等方向着重剖析,分析案例后得出通用的设计理论及方法等。
为各位理论研究者和设计从业人员,在融入地域性特征实践中,以及地域性设计实践中,提供一定的案例借鉴。
同时,对新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地域主义;高端办公;精品酒店;新地域主义;文化因素;自然因素;特色的体验;1新地域主义的概念新地域主义,通常是指现代建筑的形式中设计有民族的、民俗的和本地的风格,表现出地方的特色风格。
新地域主义,追溯到传统的本土主义,是建筑中的一种民间或民族风格,通过多年的建筑形态的表现,单独形成了一种富有现代性的建筑设计风格流派。
虽然如此,但是新地域主义的方式,与传统模仿古典或复制古典的地方性建筑,还是有一定区别,这些建筑仍然是属于现代建筑,它们在平面功能布置以及详细构造上都是按照现代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仅仅是把一些传统的元素等融入到建筑的外观形式上。
2 产生背景和历史根源新地域主义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的极端性进行反思的重要思潮之一。
原来的城市化和全球化,消弱了很多本有特色的地方特点。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有责任的当代建筑师不愿照搬以前的古典建筑语言,但又不赞同美国后现代建筑师们的随意拼贴古典符号的装饰主义做法。
这时,新地域主义作为中和的方式提供了可接受的方式和灵感。
地域主义并不是一个21世纪新出来的概念,它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渊源。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英国风景造园运动,可以说就是地域主义建筑思想的起源之时。
3 新地域主义建筑代表人物的作品代表性人物:阿尔巴罗·西扎、L.巴拉干、B.V.多西、C.佩里、莫奈奥阿尔巴罗·西扎的理论及作品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出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他的早期作品就反应出对“地方及乡土”的形式的探索,后来一直通过现代手法营造着葡萄牙的传统风格。
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_20世纪西方地理学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
文章编号:1000-8462(2005)05-0593-07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20世纪西方地理学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苗 长 虹1,2(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河南开封 475001;2.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所,中国河南开封 475001)摘 要:20世纪西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区域主义”运动并不断转折的历史。
文章以区域研究及其争论为核心,分析了20世纪西方地理学从区域地理学到区域方法、从区域方法到区域主义、从区域主义到区域主义的解构、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等四次重大转向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区域研究范式不断转向的原因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西方地理学“新区域主义”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关键词:西方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中图分类号:K90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虽然自荷马时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描述有人居住的世界的土地和居民,但直到19世纪上半叶,才由德国两位杰出的学者洪堡(A・Humboldt,1769—1859)和李特尔(C・Ritter,1779—1859)将古典地理学的功利主义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系统地发展成为依靠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近代地理学[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近代地理学大师拉策尔(F・Ratzal,1844—1904)、李希霍芬(F・Rich2 thofen,1833—1905)、赫特纳(A・Hettner,1959—1941)、施吕特尔(O・Schluter,1987—1952)以及法国近代地理学大师维达尔(P・Vidal,1845—1918)、白吕纳(J・Brunhes,1869—1930)、德芒戎(A ・Demangeon,1872—1940)等人的努力下,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科学体系中不仅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而且洪堡和李特尔所开创的地理学区域研究传统也得到了极大的复兴和发展。
近现代理论复习题(1)
一、重要的概念:1、探索时期:新艺术运动、表现主义建筑:建筑学上,表现主义被认为等同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建筑师在德国、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作品。
其特点是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 & Crafts Movement)是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
又称作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折中主义: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特点是:任意模仿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装饰就是罪恶:芝加哥学派: 19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美国的西部开拓,导致芝加哥经济上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从而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1873年芝加哥大火为契机,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包豪斯: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英文缩写国际主义风格: 在法西斯势力的压迫下,很多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都来到了美国,他们将欧洲的现代主义和美国富裕的社会状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
1927年,美国的菲利浦·约翰逊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上发现了这种新兴的风格。
地域主义
基本概念1. 广义地域主义“广义地域主义”之于建筑理论,又包括“乡土主义”、“当代乡土主义”、“新地域主义”等。
所谓“新地域主义”,顾名思义,是对“传统地域主义”的反思和改良,是“传统地域主义”进化到“批判的地域主义”之间的折中,往往是利用现代材料和科技手段,融会当代建筑创作原则,针对特定地理和气候条件而设计的、带有某些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
由于这种建筑能够在一些相类似的地区使用和推广,相比传统的地域性建筑有更大的适应性,因而我们可以统称为“广义地域主义”建筑。
2.批判的地域主义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机械性地域主义”的狭隘性和“民族主义”倾向并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新地域主义”应运而生并逐渐“红旗漫卷”。
“新地域主义”对“机械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尝试进行改良,这就使其更加理智和具有“批判性”——直至“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的形成。
“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广泛意义上的“地域主义”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即都具有相同的传统和强调地方性。
区别在于“批判的地域主义”讲求原创性,旗帜鲜明地反对绝对的“历史主义”的一厢情愿,反对“机械性地域主义”的小妇人般的浪漫和惟美。
对于传统的继承,有独到的见解并更加技巧性。
“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选择性的和“批判性”的。
3.批判的地域主义不是乡土建筑批判的地域主义并不是用来描述“民居”或乡土建筑的。
因为乡土建筑是通过气候、文化、社会和手工艺的结合自发产生的。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用来描述和识别近来出现的不同地区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目的是以批判的态度表达和服务于它们赖以存在和立足的有限的区域和民众。
这种地区主义依靠地区社会和政治上的自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与建筑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出现有赖于一种强烈的对自主性认同的追求,一种强烈的对个性的认同,一种对文化、伦理和政治独立的渴望。
哲学家保罗·里克尔(Paul Ricoeur)认为仅有通过当地文化与大同文化之间的互相滋润,杂交的“世界文化”才能出现。
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城市景观设计是指以人为本,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组织和美化,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新地域主义是一种注重保护环境和人文特色,以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景观设计理念。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新地域主义的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环境的质量,并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新地域主义倡导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保留或恢复自然景观、绿化城市空间、设置生态廊道等方式,创造出具有自然特色和生态功能的景观。
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可以保留现有的湖泊、山峦等自然地貌,设置湿地、草地、花坛等植被,营造自然、和谐的环境。
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注重人文特色的保护和弘扬。
新地域主义强调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建筑的保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新地域主义的理念,恢复和改造历史建筑、文化景点等,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
在旧城改造中,可以保留历史建筑的外立面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布局,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展示,突出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新地域主义注重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居民参与。
新地域主义强调公民的参与和自治,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共同构建美好的居住环境。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市民参与式设计、社区园艺等方式,使居民参与到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
利用社区公园或广场进行市民活动、座谈交流,听取市民对景观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打造适合居住和休闲的宜居环境。
新地域主义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地域主义强调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节约能源、优化交通等方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设计中,可以设置自行车道、步行街等,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创造出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
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概述
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概述一、地域文化研究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当地的历史、传统、风俗等文化元素的挖掘,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这种设计理念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传统元素运用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运用了许多传统元素,如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装饰等。
这些传统元素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建筑的地域特色,也为现代建筑注入了一种传统的韵味。
同时,这种设计理念也注重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感的建筑作品。
三、地方材料选择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注重选择地方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和建造。
地方材料的选择不仅有助于降低建筑成本,还可以增强建筑的地域特色和环保性。
通过选择当地特有的材料,如石材、木材、竹材等,可以使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相融合,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
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强调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生态平衡等方面,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等手段,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建筑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
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寿命、维修保养、资源利用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使建筑能够在长期内保持其价值和功能,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祉。
六、创新设计手法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并不排斥创新设计手法,相反,它鼓励设计师在设计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
通过结合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建筑作品。
这种设计理念有助于推动建筑设计的进步和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七、人文关怀与实用性结合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与实用性的结合,关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一、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
他用来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
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是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目前基本消失。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他性”。
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逆)学习的重要意义。
2.三大理论倡导者(1)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一)美国建筑师。
他反对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省就是光秃秃(Lessisbore)”。
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①历史建筑因素(托斯卡纳、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可可、法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维多利亚、安妮公主风格等)中所有古典主义元素;②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等一向被认为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
他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tchitecture,1966年)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年)中强调了后现代主义的戏谑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主张激进的折中主义。
这两本书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代表建筑作:费城母亲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等。
(2)罗伯特•斯坦因(RobertStein)美国建筑家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地域主义.
成员 贾晓艳 胡洵 李晓松 张为先
地域主义
何为地域主义? 地方特色,有人回答。
传统意义上的地域主义是稳固的、封闭的固化模 式,它反映着当地的风俗与习惯,是当地大多数成 分的一种抽象,一种物化,一种可用符号表达的东西。 于是很多建筑师把自己的作品带上当地某种或 某几种特征时,便称之为具有地域主义特色,那么, 这是实质意义上的地域主义吗?抽象出来的标签或 符号就代表着地域吗?
受地理影响,葡萄牙气候差异明显: 沿海岸线地域气候温和,内陆则令 人感到些许难受,北方为海洋性气 候,相对寒冷,南方则为亚热带地 中海式气候,相对温暖。夏季内地 炎热干燥,而沿海地区温暖湿润; 春季则温度宜人,冬季比较寒冷。 在全国范围内常年日照充足,阳光 明媚,光线强烈。
阿尔瓦罗· 西扎的建筑思想
建筑之中一些较矮的墙体用鹅卵石砌筑,此为当地较为常用的砌筑材 料。鹅卵石墙体给人感觉是嵌入了整体的灰绿色调之中,增加了材质 的对比,使之显得丰富,有活力,不生硬。
我们的问题:如何又成为现代的而又回到自己的源泉;如何又恢 复一个古老的、沉睡的文化,而又参与到全球文明中去。
阿尔瓦罗
西扎的建筑囊括了对各种要素的尊重:对其 祖国葡萄牙(一个时代的进步使建筑材料和 形式日益古旧的国家)传统要素的尊重;对 于文脉的尊重(不论是里斯本的老建筑,还 是波尔图有用俱乐部的不满教室的海岸); 对于时代的尊重,在这个时代,建筑在所有 的制约和挑战中进行实践。 西扎很尊重环境, 他总是把自己的建筑谦虚 的融合在城市环境里, 这也是欧洲建筑师与 美国建筑师的一个很大不同, 欧洲的建筑师 们更善于创造一个过去和现在共存的环境。 设计中他经常通过基地四周原有房屋轮廓来 确定自己建筑的轮廓线, 并以城市为设计的 出发点, 参照原有城市形态和筑风格来寻找 潜在的城市机理和空间秩序, 并贯穿于设计 的始终, 所以,他的作品不像多数现代主义建 筑那样具有革命性和批判性, 而是表现出对 传统和历史的尊重。传统与现实、手工艺与 机器化进程之间的相互交织和作用, 始终是 他在建筑中探索的主要方面。
建构建筑的“新地域主义”
092 建构建筑的“新地域主义”建构建筑的“新地域主义”①丁 俊 过伟敏(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 要]地域主义成为中国现代建筑面貌趋同趋势下的热门话题之一。
文章通过分析地域主义的相关概念发现,地域主义具备开放、多元、动态的特征;通过梳理地域主义的历史提出,地域主义和国际主义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因而地域主义是一种策略,而并不具备不变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风土建筑两个概念进行分析并试图建构一种新的地域主义,它综合二者的优势,在现代文明的理性框架下,摒弃风格化的地域主义方式。
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基础上回归现象学的本质;设计伦理上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设计观念上尊重技术进步并挖掘在地传统营造技艺。
最终以开放包容的方式丰富地域主义不断发展的内涵。
[关键词]建筑;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风土建筑[ 中图分类号 ] 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9)05-0092-08收稿日期:2019-08-01作者简介:丁 俊(1982-),男,湖北钟祥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
研究方向: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过伟敏(1963-),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①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17_1427); 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5JDZD03)专项资助;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近代外来建筑式样本土化及其谱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SJZDI146);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SJB1423);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发文编号:苏教师〔2018〕12号。
新地域主义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a.平面特色:由两个L形穿插起来, 与其他周围场地形成同一秩序, 也使原来未经组织的城市空间 加强了限定。
外国建筑史
A.西扎——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 b.具体分析:两段形体的交汇形成 建筑中央的三角空间,成为主展 室;环绕展厅的通道引向屋顶平台, 作为陈列雕塑的空间;一条斜道 通向屋顶,可供观望修道院和整 个城市。
外国建筑史
4. 新地域主义
新地域主义概论
新地域主义是一种遍布广泛、 形式多样的建筑事件倾向。这 些实践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 和努力目标,那就是,建筑总 是联系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地 域特征,应该创造适应和表征 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以抵抗 国际式现代建筑的无尽蔓延。
关注点
关注于那些试图从场地、 气候、自然条件以及传统习 俗和都市文脉中去思考当代 建筑的生成条件与设计原则, 使得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与 归属感。
• 同时他又巧妙地吸收了芬兰建筑 大师A.阿尔托的化整为零的拼贴 式形态创作法,获得了一种创造 性的综合。建筑银行采用了很清 晰的几何构图,但是为了适应场 地,一边是锐角形体,一边是圆 形体量。形式的综合使建筑在几 何性与精密性中获得了一种自由 与开放的性格,建筑既结合了特 定环境,又超越了以往熟悉的地 方模式。
奈尔森美术中心
外国建筑史
A.普雷多克——威南迪住宅
• a.建筑特色:与美国西南部沙漠 环境相和谐的生活与建筑。
• b.具体分析:喷沙混凝土墙体 体块矗立在金黄色沙地上,建 筑就像古老的印第安住宅,自 然而优雅。
威南迪住宅
外国建筑史
A.普雷多克——威南迪住宅
• c.整体分析:在沙漠的极度高温中,这栋住宅 成了一处水与影的圣所。住宅由中央平静的水 池降温,围绕的各房间向其开敞,又令人想起 罗马庞贝城的住宅。建筑师的建筑手法总是简 明而有效的。动人的石质外墙,柱廊里的黑色 粉刷利于吸收光和热,占据庭院的浅底的水池 反射天光有调节温度,环绕住宅与庭院的钢架 条形天窗既过滤了进入的光,又提供了周围景 色的片段。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阿尔瓦罗·西扎作品分析
• 西扎的白色石灰粉刷处理手法极其适 应地中海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的 特点,既利于反射光线,抵抗热量, 又可防止水分渗入。同时它的美学意 义在于强调纯净的平面和表皮,表现 出光线的全部变化,形体与空间强烈 凸现,形象纯净而优美,创造了宁静 精致的诗意。
• 内部围绕中心天井排 布有关系的根据功能 的灵活的纵向直交的 房间
• 建筑呈矩形展开,与展厅曲线型的屋顶形 成了强烈的对比,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 内在的丰富性。
简洁的空间
建筑思想
1、外形简洁、外墙光洁的建筑体量,及其灵活地穿插在起伏 的自然地貌或错综的城市脉络中
2、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细节问题,注入饰面、脚板、木 工等,设计在整体和细节处均给人以很大的惊喜和愉悦。
• 一个建筑,场所精神很关键,在西扎的建 筑中,场所的塑造显得尤其突出。
• 像西扎这样,切实把握特定地域的传统建 筑的精髓,使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地域 特性,这是要通过长期的亲身体验和研究 才可以达到的。我们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学 习态度。
The End
Thanks
感谢下 载
3、致力于地方性的建筑表达尊重本国葡萄牙,尊重文脉,尊 重环境。
4、地方化,人情化的建筑语言。面对不同的环境,西扎往往 根据当地历史文脉和建筑传统的差异而选用不同的材料。
5、他的艺术是社会的,历史的,正式的,技术性的,有建设 性的,是被赋予了极大诗意的空间。
学习······
• 西扎的建筑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他的建筑 就像从自然风景和城市环境中生长出来一 样,他在建筑中将地形的物质形态和建筑 与地理环境的平衡处理得极其精妙。
西画廊
建筑新思潮之新地域主义
建筑新思潮之——新地域主义新地域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或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特定风格。
作为一种富有当代性的创作倾向或流派,它其实是来源于传统的地方主义或乡土主义,是建筑中的一种方言或者说是民间风格。
但是新地域主义不等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或复旧,新地域主义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在功能上与构造上都遵循现代标准和需求,仅仅是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东西而已。
新地域主义的出现可以说是对现代主义的极端性进行反思的重要潮流之一。
首先是对现代建筑的城市化理想的抗性反应,城市化与全球化侵蚀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当代建筑师不愿照搬过去的古典语言,但又反感美国后现代建筑师们随意拼贴古典符号的装饰主义做法,新地域主义则为之提供了可接受的模式和灵感,并作为“自觉地去瓦解世界性的现代主义”的反现代主义的一支生力军而悄然崛起了。
地域主义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如果追溯到地域主义的起源,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风景造园运动可以说是地域主义建筑思想的始端。
这时期的地域主义也称为浪漫地域主义,它是19世纪摆脱衰退的绝对主义贵族统治的政治运动在文化上的反应,这种浪漫地域主义所发展的实际上始终怀旧和记忆的建筑,观者在这种建筑面前所体验到的是一种近乎幻觉式的对过去的参与,这种基于民族和地域的传统的19世纪的地域主义虽然已是过去,然而浪漫地域主义的建筑仍然在持续出现。
尽管其表现略显凌乱和冲动,但毕竟“那种意义上的地域建筑价值观,代表了一种渴望摆脱通用,异域的设计规范而归属于单一种族共同体的感情”新地域主义是对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反拨。
它着眼于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关注日常生活与真实亲近熟悉的生活轨迹,提取文化中更本质的东西,致力于把当地文化用先进的理念、技术表达出来,使建筑和其所处的当地社会维持一种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
主要就是不要盲目抄袭异域风格,要突出地域传统的特点,要有自己的风格,在流传下来的古老风格上做升华,而不是抛弃。
从区域地理学到新区域主义(苗长虹)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10
维达尔
作为法国近代地理学和区域学派的创始人,维 达尔的思想曾长期统治法国地理学的发展,并 以其“地理可能论”和“区域的描述地理学” 传统而享誉国际地理学界。受拉策尔和法国社 会学家普拉思想的影响,维达尔认为:“地理 学的使命是探索支配地球的自然法则和生物学 规律是怎样相互结合、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 地表的千姿万态”,“地理学是地域的科学”。
2020/12/09
8
赫特纳
在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建方面,赫特 纳无疑是国际地理学界最富有影响的奠 基人。1927年出版集其地理学思想大成 的划时代著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 质与方法》。
2020/12/09
9
Hale Waihona Puke 赫特纳强调,区域学或者地志学意义上 的地理学的统一性,只能建立在地区、 地方和地点的内在性质之上,而这种性 质则建立在两种关系之上:一种是地点 与地点之间的差异,另一是结合在同一 地点上各个不同自然界和各种不同现象 的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必须把自然 和人类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
2020/12/09
11
维达尔
维达尔认为,地理学家应该借助于社会 学和历史学来从事地理学研究,但要 “始终围绕着研究类型的地域分布,并 通过分析来论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而,他坚持地理学研究应该集中在个 别的区域上,区域综合是关键。
2020/12/09
12
维达尔
因此,与赫特纳在德国强调区域特性的 地理学传统一样,维达尔则在法国创立 了“区域的描述地理学”传统,并且与 前者有些教条的“区域地理学模式”相 比,后者更强调对地域现象的组合和人 为景观的研究以及研究中科学与艺术的 融合。
2020/12/09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阿尔瓦罗·西扎作品分析[行业严选]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
一类特制
1
目录
一、新地域主义概述 二、代表人物、作品 三、阿尔瓦罗·西扎
1、生平 2、设计风格·思想 3、作品分析 4、思想总结
一类特制
2
新地域主义历史背景
• 西方建筑中无论是哥特式建筑还是文艺复兴建筑, 都已有融合地方特征的建筑现象存在,略显地域 性。
• 在19世纪,西方就有对建筑地域性的的自觉意识, 当时英国的风景画与园林皆有体现。
• 二次大战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与实践在西方建筑 界得到了广泛传播,现代建筑日渐国际化的趋势 与“国际式”风格蔓延甚至拙劣模仿,却带来了 建筑文化的单一化与地方精神的失落,扼杀了全 球文化的多样性与独创性。新地域主义的倾向就 是这一文化反思在建筑领域的直接反映。
一类特制
3
新地域主义风格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地域主义实践首先 是对任何权威性设计原则与风格的相抗, 它关注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与都市生活现 状。
• 新地域主义关注于那些试图从场地、气候、 自然条件以及传统习俗和都市文脉中去思 考当代建筑的生成条件与设计原则,是建 筑重新获得场所感与归属性。
一类特制
4
新地域主义特点
• 1、在坚持批判态度的同时并不拒绝现代建筑带来的进步,
但其片段性与边缘性特征已远离早期现代建筑规范化的理 想与幼稚的乌托邦色彩。
一类特制
18
地域性
• 出挑很深的屋檐,把红木顶棚延伸至 室外,形成一个减弱当地强烈阳光的 防护
• 覆盖暖红板瓦的单坡屋顶,木窗木板 的装修,白色粉墙等源自于地中海岸 传统的建筑构造的运用
• 西扎的白色石灰粉刷处理手法极其适
应地中海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的
新地域主义资料
发达国家的新地域主义建筑
发达国家的新地域主义建筑
发达国家的新地域主义建筑
细节处理
1、入口的雨棚 采用了自由曲面形,
形式与水池、画室、地面景 观形成了呼应
2、材料的运用 入口和楼梯等多
处运用了当地的木材, 室内外环境相联系
新地域主义建筑
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地域主义 探索
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地域主义探索
南亚建筑师之查尔斯·柯里亚
为了重新建立民族精神的理想而回到自身传统文 化的深层认识与探索中,以获得创作的灵感或理 念。
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特点
1、在坚持批判态度的同时并不拒绝现代建筑带来的进步,但 其片段性和边缘性特征已远离早期现代建筑规范化的理想与幼 稚的乌托邦色彩
2、这种倾向关注“场所—形式”的关联性,认识到一种有边 界的建筑,即建筑总是生成于特定的环境
3、建筑设计注重“建构的事实”,而非将建筑沦为舞台布景 4、关注建筑如何回应特定场地因素,反对存在着一种“普世
在邻近白色建筑的国家银行一面,建筑 采用白色和浅灰色的石材饰面,同时采 用连续的横向窗带。而附属建筑与方形 体块的建筑则用红褐色的石材贴面,窗 口也变成行列整齐的方形。这座建筑中 处处体现了迈耶重视新建筑与周边旧有 建筑和当地建筑传统的设计理念。
发达国家的新地域主义建筑
5、爱华高尔夫俱乐部 旅馆
设计师:黑川纪章 特点:
3、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建筑师:A.西扎 葡萄牙建 筑师
新地域主义理论内涵与设计特点分析
新地域主义理论内涵与设计特点分析作者:宋磊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地域主义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
从西方建筑史本身的发展来说,无论是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或是古典主义的建筑,都具有融合各个地区特征的建筑存在,形成每一个时代多元的建筑文化形态。
新地域主义是出现于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以后的一种建筑风格。
关键词:批判的;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风格自20世纪后期以后,有关地域性的话题在建筑圈逐渐得到很多人自发性的关注是有它特殊的时代背景的。
不仅如此,讨论这个问题的国家从欧美扩展到了全球。
总地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与实践活动不仅在欧美建筑圈得到了广泛传播,并逐渐影响到欧美之外的国家与地区。
似乎就在一瞬间,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一种可以引领建筑和城市发展走出旧有的传统进而建立新秩序的必然方式。
但是,现代主义建筑越来越全球化的倾向与现代主义风格的无限蔓延甚至对其简单的模仿,导致了建筑形态的单一化和地区性精神的缺失。
因此很多人认识到,在现代主义全球化这种一成不变的建筑模式影响下,有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元素正在逐步消亡,而这样的全球化也会摧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对现代主义全球化所产生作用的反思在建筑领域的直接导致新地域主义的出现。
从1951年9月出版的《纽约人》杂志我们可以看出,芒福德对国际风格代表希区柯克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吉迪翁作了强烈的批判,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甄别并列出一群当代美国地域主义风格建筑师,主要包括旧金山的“湾区学派”,其中的代表是梅白克与伍斯特。
并认为这是一种本地和人文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比当时的国际主义风格要高明许多。
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原因是在于它第一次提出可以用地域主义取代国际风格。
想要准确描述各个地方的新地域主义这一建筑创作风格的共性是极其困难的,这是因为地域主义既可以是某个地区的建筑师共同努力的产物,又可以是某个有能力的个人专注于表现特定地方文化的成果。
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20世纪后期以来的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活动是对之前的全球化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与建筑风格的制衡,并且新地域主义不但关心其建筑所处区域的地方文脉同时还关注都市生活的现状。
新区域主义
新区域主义的产生背景:1.国际经贸联系日益加强从就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半个世纪,国际经贸环境发生重大变动,工业国在工业产品方面的多边自由贸易比之前更加完整;部分发展中国家认识到更大的区域市场成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前提条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FDI(外国直接投资)更为显著、多边,不仅工业国家之间双向投资增加,而且许多FDI也移向发展中国家。
这些趋势都促进了具有以下特点的新的区域整合2.国家经济管理能力不断下降,区域经济政策倾向于自由主义二战后的大部分时期, 西方国家政府通过干预经济促进国内落后区域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然而,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管理上的能力,市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自由市场主义)。
3.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由于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环境意识对区域政策影响力的提高,区域意识发生变化。
4. 柔性专门化生产组织模式的得以广泛采纳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社会生产组织模式由福特制(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向后福特制(用户化的、小批量生产)过渡。
柔性专业化:与福特制形成对比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低成本和短周期的生产。
(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新区域主义是相对于区域主义(regionalism)提出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 世纪早期的“生态区域主义”(Ecological Regionalism)阶段:快速的工业化发展,大城市迅速向外蔓延,同时引发城市内部环境恶化、人口过分拥挤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
“区域主义”——适应环境的角度研究空间拓展规律,主张郊区疏散、城乡均衡、分散发展,以控制城市中心过分拥挤带来的社会问题。
“大都市主义”——受城市生态学影响,倡导的城市更新、公共项目开发的大都市策略。
20 世纪中后期区域地理、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管制的探索阶段:20 世纪40 年代后期创立了“区域科学”,尝试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以计量研究的手段来研究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将区域规划定义为区域“资源问题和经济发展规划”。
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新地域主义是一种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思想,强调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区意识。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新地域主义运用了许多概念和方法,以使城市空间更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
首先,新地域主义注重社区意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新地域主义提倡鼓励人们走路、骑自行车和使用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增加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
另外,新地域主义还鼓励人们参与社区活动和互助,以建立更加和谐、信任和互相帮助的社区关系。
其次,新地域主义强调了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认为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活动场所。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新地域主义注重利用公共空间的功能,如开放空间、公园、广场和街区,来提供人们活动的场所和社交的环境。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文化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第三,新地域主义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保。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新地域主义强调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的措施,鼓励利用绿色技术和材料来建设城市。
例如,将太阳能和风能应用于城市中的道路照明和公共建筑中,同时利用绿色屋顶和雨水搜集系统来减少城市的污染和节约水资源。
最后,新地域主义强调了社会公正和平等。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新地域主义提倡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要关注城市边缘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使他们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参与和考虑。
例如,在城市边缘地区,新地域主义注重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以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满意度。
总之,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在设计中注重了社区意识、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等方面。
这些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使城市空间更为人性化,更适宜居住环境,并有利于城市的社区意识和活力。
论述地域主义与新地域主义倾向的理解与思考
论述地域主义与新地域主义倾向的理解与思考从“地域主义”到“新地域主义”摘要:在国际主义设计理念大行其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和建筑千篇一律,冷漠、单调、缺乏亲和力。
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主义”的兴起是个必然。
但中国的地域主义一直流于表面形式化的一些东西,我们或许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经验来为我们开拓思路。
不管是建筑设计实践,还是建筑理论方面,日本的做法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地域主义;新地域主义;建筑设计实践;建筑理论Ab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ocialit deign concept ipopular today, more and more Chinee city and contruction are the ame, and indifferent, drab, lack of affinity。
In thi cae, the “regionalim” rie i a neceity。
But China’’ regionalim habeen uperficial formalized omething, maybe we can ue for reference the eperience of Japan for we develop idea。
Whether building deign practice, or in the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Japan are worth our place of tudy。
Keyword: regionalim; The new regionalim; Architecture deign practice; Architectural theory长期以来,世界建筑史上有两个比较大的趋势:全球化与地域主义。
它们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全球化倾向于打造一个“一致的世界”;而地域主义则倾向于打造一个“各具特色”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域主义”到“新地域主义”摘要:在国际主义设计理念大行其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和建筑千篇一律,冷漠、单调、缺乏亲和力。
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主义”的兴起是个必然。
但中国的地域主义一直流于表面形式化的一些东西,我们或许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经验来为我们开拓思路。
不管是建筑设计实践,还是建筑理论方面,日本的做法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地域主义; 新地域主义; 建筑设计实践; 建筑理论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design concept is popular today, more and more Chinese city and construction are the same, and indifferent, drab, lack of affinity. In this case, the “regionalism” rise is a necessity. But China’’s regionalism has been superficial formalized something, maybe we can use for reference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for we develop ideas. Whether building design practice, or in the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Japan are worth our place of study.Keywords: regionalism; The new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design practice; Architectural theory长期以来,世界建筑史上有两个比较大的趋势:全球化与地域主义。
它们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全球化倾向于打造一个“一致的世界”;而地域主义则倾向于打造一个“各具特色”的世界。
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形态越来越受到世界全球化得影响,国际主义设计理念大行其道。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建筑千篇一律,冷漠、单调、缺乏个性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主义”建筑的兴起则成为了一个必然。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出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之所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于是,怎样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怎样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是摆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面前的一个问题。
纵观中国的地域主义建筑设计发展的过程,不管是最早的上个世纪30年代建筑界掀起的探索“吾国固有之建筑形式”的热潮,还是50年代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时期的大屋顶建筑,到70和80年代的以地域形式营建整条商业街的热潮,这些“地域主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过于“形而下学”。
地域主义的作品渐渐地流于平庸,沦为现代建筑材料加传统形式,或者是一些传统符号的堆砌。
大量涌现的地域建筑仅仅是停留在表皮形式的模仿,而没有探究到更深的文化的一个层次。
到了80年代,新地域主义产生。
新地域主义与前面所说的流于表面形式的地域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并不是完全地从表面的造型语言着眼,而是关注传统内涵如何与现代文明相融并存的,及如何激发人们的“场所”之感。
后来中国的建筑师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探索关于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内容。
也产生了一些作品,如天津老城厢改造工程、崔凯的德胜尚城等。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怎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困扰,怎样创造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从地域主义走向新地域主义的过程,我们不妨放开眼界,参考借鉴一些日本的经验。
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
日本的传统建筑在走向近现代化过程中也曾经面临着和中国同样的问题。
在解决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上,有些建筑师的做法就比较高明,比如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在进行建筑创作的时候,会更加注意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恰恰是日本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内容。
虽然安腾忠雄的作品大多是采用现代材料、现代样式的的现代建筑,但是他会比较强调建筑所产生的背景,之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用日本的传统精神在创造建筑。
“水之教堂”。
建立于1988年,坐落于日本的北海道。
在这座建筑中,有一个场景很是具有禅宗的味道,如右图所示,正对着教堂座位席的是展开的水面,中间一个白色的十字架怡然独立于水面之上,空灵而宁静,象征着欲不可知的彼岸世界。
背后郁郁葱葱的树木分隔开了天与地的界限。
当人们再次静心祈祷的时候,水的微波声,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唱,树叶的哗啦哗啦作响,好一派天籁景象。
因此这儿也成为了女孩们最向往的结婚之地。
虽然这个混凝土的建筑单纯在形式上没有任何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子,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则深刻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精髓。
从具体手法上看,安藤忠雄在进行建筑创作的时候,往往会更倾向于抽取传统建筑中独特的空间原型,以延续人们对与传统建筑的空间感情。
空间原型主要包括空间功能、空间结构和空间象征意义几个方面。
安腾忠雄试图从这些方面入手,用现代的创作手法来再现日本建筑的传统精神。
这种做法已经超越了从形式上对传统建筑的模仿。
他曾经仔细研究和考察过日本京都风格的城市住宅巷道和传统的日本农舍的泥地入口空间。
城市巷道作为连接住宅与商铺的半私密空间,是建筑部分的延续。
它同时表达着“拒绝”和“接纳”两种态度。
扑朔迷离的光线又使其中的感觉变得更加微妙。
传统的日本农舍的泥地入口空间也同时具有功能意义和象征意义。
它既是住宅建筑的厨房部分,又意味着白天辛勤的田间劳作到此则告以段落,给人精神放松的感觉。
安藤忠雄便从这些传统场景中吸取营养,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用现代材料-钢筋混凝土把特定的空间围和起来,为个体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现代空间,从而为现代建筑注入传统的灵魂。
现如今的我们一直在探讨着,怎样才能在现代主义横行的时代保持住自己中华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
以目前现有的案例来看,大多是是将传统建筑的一些建筑符号抽取出来,如格栅、坡屋顶、梁柱结构甚至斗拱等,然后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
做的比较差的如北京的某些高楼四角都有一个仿古的亭子这种“穿西装带瓜皮帽”的模式;做的比较优秀的如国家图书馆,将古典元素与建筑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
与外在的形式相比,日本建筑师更乐于从建筑的内涵和精神入手,探索传统建筑的空间意义,然后将之体现在现代建筑之中。
这也正于“新地域主义”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数寄屋。
安藤忠雄曾说过:“我所热衷的不是‘数寄屋’实际的形式本身,而是其精神和感情内涵。
正是‘数寄屋’的精神对促进日本传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数寄屋是日本举行茶道的场所,空间不大,一般只有三四个榻榻米大小。
但是这些空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数寄屋在建筑形式上,是由低矮的围墙(或栅栏)、外伸的柱廊、以及透光的推拉门或帐子几部分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的组合产生了精妙的空间体验。
低矮的围墙体现着与自然环境隔而不断的暧昧关系,格栅里透过的光线柔和光线更可以直抵内心。
数寄屋的形式可以说是精炼之极,轻薄的墙或格栅几乎都要消失了,只剩下“空间”这一核心本质。
在深刻理解到数寄屋这种建筑形式的空间含义之后,日本建筑师很是默契地全部采用一种现代材料-混凝土来表现这种空间与光线的关系。
以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墙最为典型。
如住吉的长屋(如左图)。
这种清水混凝土墙体以其朴素的界面和对光影细腻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空间的精神和意义,而这恰恰是数寄屋的建筑原型。
近现代以来,中国建筑始终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处于“失声”的状态。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前几天听国内一些青年建筑师讲座的时候听过这么一句话“印度的现代建筑看起来像印度的,日本的现代建筑看起来像日本的,中国的现代建筑看起来像北美的”。
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的建筑师对中国自己本身的传统没有足够充分和深刻的认识,无法产生一套适合自己的建筑理论,没有产生出一些有影响的建筑作品。
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是永远不可能引领潮流的,只有充分发掘自身的文化优势,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各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之间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和审美标准,因此所产生的建筑也应带是各具特色的。
在今天的我们要继承过去的传统,仅限于简单地套用陈旧的形式未免显得太拙略了些。
日本建筑以其对传统的“精神继承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不仅是自己的建筑被世界所接受,同时还影响到了许多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如莱特。
我们的建筑也应根植于自己的本土特色,创造出自己的建筑形态。
只有这样中国建筑才能走向世界性,才能实现从“地域主义”到“新地域主义”的突破。
参考文献:[1].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4.[2].邹德侬,刘从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建筑学报, 2002, 5[3].何镜堂.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百家讲坛./[4].C.Jencks:Modern Movement in Architecture London.1973[5].童隽:《日本近现代建筑》,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78[6].黑川纪章:1960年设计会议和新陈代谢组的诞生,《新建筑》1978年11月临时增刊作者信息:刘蛟(1984.05--),男,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唐建(1964.04--),男,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婷婷(1983.09--),女,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