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主义”到“新地域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域主义”到“新地域主义”

摘要:在国际主义设计理念大行其道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和建筑千篇一律,冷漠、单调、缺乏亲和力。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主义”的兴起是个必然。但中国的地域主义一直流于表面形式化的一些东西,我们或许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经验来为我们开拓思路。不管是建筑设计实践,还是建筑理论方面,日本的做法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地域主义; 新地域主义; 建筑设计实践; 建筑理论

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design concept is popular today, more and more Chinese city and construction are the same, and indifferent, drab, lack of affinity. In this case, the “regionalism” rise is a necessity. But China’’s regionalism has been superficial formalized something, maybe we can use for reference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for we develop ideas. Whether building design practice, or in the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Japan are worth our place of study.

Keywords: regionalism; The new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design practice; Architectural theory

长期以来,世界建筑史上有两个比较大的趋势:全球化与地域主义。它们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全球化倾向于打造一个“一致的世界”;而地域主义则倾向于打造一个“各具特色”的世界。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之中,其形态越来越受到世界全球化得影响,国际主义设计理念大行其道。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建筑千篇一律,冷漠、单调、缺乏个性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主义”建筑的兴起则成为了一个必然。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出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力之所及的,同时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于是,怎样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怎样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是摆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面前的一个问题。

纵观中国的地域主义建筑设计发展的过程,不管是最早的上个世纪30年代建筑界掀起的探索“吾国固有之建筑形式”的热潮,还是50年代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时期的大屋顶建筑,到70和80年代的以地域形式营建整条商业街的热潮,这些“地域主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过于“形而下学”。地域主义的作品渐渐地流于平庸,沦为现代建筑材料加传统形式,或者是一些传统符号的堆砌。大量涌现的地域建筑仅仅是停留在表皮形式的模仿,而没有探究到更深的文化的一个层次。到了80年代,新地域主义产生。新地域主义与前面所说的流于表面形式的地域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并不是完全地从表面的造型语言着眼,而是关注传统内涵如何与现代文明相融并存的,及如何激发人们的“场所”之感。后来中

国的建筑师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探索关于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也产生了一些作品,如天津老城厢改造工程、崔凯的德胜尚城等。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怎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困扰,怎样创造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从地域主义走向新地域主义的过程,我们不妨放开眼界,参考借鉴一些日本的经验。

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日本的传统建筑在走向近现代化过程中也曾经面临着和中国同样的问题。在解决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上,有些建筑师的做法就比较高明,比如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在进行建筑创作的时候,会更加注意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恰恰是日本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内容。虽然安腾忠雄的作品大多是采用现代材料、现代样式的的现代建筑,但是他会比较强调建筑所产生的背景,之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用日本的传统精神在创造建筑。“水之教堂”。建立于1988年,坐落于日本的北海道。在这座建筑中,有一个场景很是具有禅宗的味道,如右图所示,正对着教堂座位席的是展开的水面,中间一个白色的十字架怡然独立于水面之上,空灵而宁静,象征着欲不可知的彼岸世界。背后郁郁葱葱的树木分隔开了天与地的界限。当人们再次静心祈祷的时候,水的微波声,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唱,树叶的哗啦哗啦作响,好一派天籁景象。因此这儿也成为了女孩们最向往的结婚之地。虽然这个混凝土的建筑单纯在形式上没有任何日本传统建筑的影子,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则深刻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精髓。

从具体手法上看,安藤忠雄在进行建筑创作的时候,往往会更倾向于抽取传统建筑中独特的空间原型,以延续人们对与传统建筑的空间感情。空间原型主要包括空间功能、空间结构和空间象征意义几个方面。安腾忠雄试图从这些方面入手,用现代的创作手法来再现日本建筑的传统精神。这种做法已经超越了从形式上对传统建筑的模仿。他曾经仔细研究和考察过日本京都风格的城市住宅巷道和传统的日本农舍的泥地入口空间。城市巷道作为连接住宅与商铺的半私密空间,是建筑部分的延续。它同时表达着“拒绝”和“接纳”两种态度。扑朔迷离的光线又使其中的感觉变得更加微妙。传统的日本农舍的泥地入口空间也同时具有功能意义和象征意义。它既是住宅建筑的厨房部分,又意味着白天辛勤的田间劳作到此则告以段落,给人精神放松的感觉。安藤忠雄便从这些传统场景中吸取营养,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用现代材料-钢筋混凝土把特定的空间围和起来,为个体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现代空间,从而为现代建筑注入传统的灵魂。

现如今的我们一直在探讨着,怎样才能在现代主义横行的时代保持住自己中华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以目前现有的案例来看,大多是是将传统建筑的一些建筑符号抽取出来,如格栅、坡屋顶、梁柱结构甚至斗拱等,然后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做的比较差的如北京的某些高楼四角都有一个仿古的亭子这种“穿西装带瓜皮帽”的模式;做的比较优秀的如国家图书馆,将古典元素与建筑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与外在的形式相比,日本建筑师更乐于从建筑的内涵和精神入手,探索传统建筑的空间意义,然后将之体现在现代建筑之中。这也正于“新地域主义”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