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区建筑地域主义表达
张家界市建筑形象建设规划浅探
![张家界市建筑形象建设规划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81996424453610661ed9f4c3.png)
一 .
要 体 现 张 家 界 “ 际风 景 旅 游城 市 ” 定 位 , 筑 形 象 国 的 建
应 该要 表 现 其 本土 地 方特 色 , 现 湘西 的地 域性 特 色 。 含有 文 体 并 化 内涵 。建 筑 形象 的设计 与改 造过 程 中应 注 意 以 下几 点原 则 :
前 言
1与 自然 环 境 和 城 市 文脉 协 调 , 筑 应 考 虑 张 家 界 的 气 . 建 候 条 件 , 特 征 , 合 地 理 条 件 , 用 对 地 形 地 貌 破 坏 少 的 建 山水 结 采 筑 形 式 。 在地 形 变化 大 的地 方 , 筑 可 以采 用 错 , 伸 , 建 吊, 缩等 形 式 。 以此 顺 应 自然 , 现 张 家界 的地 方 特 色 。 并体
张 家 界 是 我 国 著 名 的风 景 旅 游 度 假 城 市 ,具 有 良好 的 自
然资源 , 社会结构合理 , 经济 , 特别是以旅游 为主导 的第三产业
发 展 迅 速 , 方 面 的 硬 件 条件 正 在 逐 步 完 善 之 中 , 亚 洲 已 经 各 在
有 了较大的影响力, 国际上影响力也必将越来越大。在城市建 设过程 中, 各种风格 的建筑 如雨后春笋般地涌 现 , 各种 时期的
£・S ・
和 / 口( 人 ) 人 万 ×面 积 ( m2), 四个 区最 高 。 井 子 区 最低 , k ]为 甘 计 算值低 于 5 ,中山 区约 为 2 0 O 5 ,沙 河 E区 的 计 算 值 接 近 l 1 O 低 于 中 山区 很 多 。 8, 五 . 连 市与 日本 北 九 州 市 的 公 共 设 施 充 实度 对 比 大 日本 北 九 州 市 为 大连 市 的友 好 城 市 。 市 分 七 个 区 , 域 全 地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技术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486b8d2284ac850ad0242b1.png)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作者:张海花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04期摘; ;要:本文通过张家界地区传统的技术骨架体系、房屋构架的形成、屋架、纵向构架、屋顶技术传承与创新,从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方面着手,开展研究,用以指导项目实践,以实现土家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技术;传承与创新;张家界建筑技术是建筑文化的物化载体,技术是骨架,文化是是灵魂。
传统民居建筑的功能布局、结构造型和材料选择上,彰显着同时代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的特征,其发展演变,是民族居住行为习惯和构筑行为经验的发展和演变,民族的生活诉求、价值体系、审美特征通过建筑技术得以成果呈现、实现空间和时间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民居技术骨架体系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土家族民居屋架主体是传统的穿斗式构架为基础或原型,在局部有特别做法,如出山的牛角挑,将军柱等,且构架穿插连接处都采用榫卯形式,极少用钉子。
其特点是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也有与抬梁式混合使用的情况,抬梁式用于中跨大开间,穿斗式用于山墙面,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用料经济、受力性能好、简单实用,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建筑选用材身直挺、材质细密和头尾径相差小的木材,弯曲木材,或针叶林根部的弯木,充分挖掘其使用价值,制成挑,在选材上直木与弯木结合的独特构架形式,成为土家族民居的可识别特征之一。
这种主体类型除了保护完好的民居和传统村落外,如张家界市石堰坪一带,因传统村落有意识地保护,存量客观,品质较好,新建建筑物的构造沿用古法,聘请传统匠人,材料部分由其他地区老屋拆除成品料外,补进部分树材做旧处理,其他大多数乡村和城镇建筑,在主体上已经放弃传统做法,结构上采用框混、框架结构,穿斗式构架的外观变成了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在山墙位置以深色油漆绘出,仅作装饰用。
牛角挑等因现浇支模复杂,预制厂家难觅,造价高、进度慢等原因,仅在民俗街区项目规划建设建筑造型中综合运用,城市穿衣戴帽工程则多以钢结构的形式在细部雨棚、部分屋檐处的装饰模仿和再现,仅作点睛效果。
从地域文化和地理气候因素看风土建筑特征——以湘中地区民居建筑为例
![从地域文化和地理气候因素看风土建筑特征——以湘中地区民居建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070e835901020206409c60.png)
【居住环境】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7月从地域文化和地理气候因素看风土建筑特征——以湘中地区民居建筑为例文 凡摘要:文章通过对湘中地区的气候、地域文化的研究,试图寻找其中影响当地民居建筑的因素,并结合当地民居建筑实例,对其平面布局、结构形式、细部构造进行较为详尽的探讨,以求在更大范围内发现一个地区的地理气候和地域文化因素对其建筑的影响,以及建筑对其的反作用,以期为各地风土建筑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湘中地区;民居建筑;地理气候;地域文化;风土建筑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7-0042-011 湘中地区气候概况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春温多变,夏秋多旱,森林覆盖率为52.8%。
夏季气候炎热,冬季严寒难耐,空气潮湿,一般居民均采用生柴火、炭火(农村)、生煤炉(城镇)等方式取暖。
湖南地区传统建筑较为高大,讲求南向、穿堂风和遮阳。
山区地带建筑因山就势,朝向、通风等要求并非十分严格;在丘陵地带传统民居中多以砖、木、石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形成了较高的建造技术。
2 湘中地区地域文化特色湖南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以及楚文化,道教的起源和形成同步进行,从东汉至晚清,在湖南境内从事修真、传道的著名高道,达数百人之多,湖南道教宫观的兴建,始于魏晋,盛于唐宋。
而在湘西北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众多,形成较为复杂、多元的宗教文化。
在当地人的生活中,道教几乎渗入了生活的每个方面,包括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对建筑的布局、构筑方法、用材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地理气候与地域文化对湘中地区民居建筑的影响3.1 地理气候对湘中地区民居建筑的影响(1)对建筑平面布局的影响。
由于湘中地区冬冷夏热,因此湘中地区的传统民居大多都设有外部庭院与内部天井,很少采用北方的四合院落形制,对外较为开敞,在屋前形成的“外院”外部庭院尺度较大,故而当地人也称它为“晒谷坪”。
张家界高考知识点
![张家界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1ef5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8.png)
张家界高考知识点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湖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张家界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作为高考考点,了解张家界的相关知识点对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宗教风情等方面的知识点。
自然景观张家界以其奇峰异石而闻名于世。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世界自然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景区包括袁家界、天子山、黄龙洞、金鞭溪等。
袁家界以其险峻的峰峦和壮观的石柱群而闻名,这些峰峦形态各异,有的宛如人物、动物形状;天子山是中国最古老的神农架山脉之一,被誉为“大嶙峋的千峰之山”;黄龙洞是国内最长的喀斯特洞穴,也是一处天然溶洞,内部景观壮丽;金鞭溪是风景秀丽的峡谷,河水清澈见底。
历史文化张家界是湖南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慈利县的凤凰古城,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以其独特的吊脚楼群而闻名。
吊脚楼是一种兼有居住和经商功能的建筑,形态奇特而独特。
游人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农村的生活氛围和传统文化。
此外,张家界还有众多的古道、古栈道和古战场等历史遗迹可供考生参观。
宗教风情张家界的宗教风情独特而丰富。
张家界市内有著名的索溪峪寺,它座落在山岗之上,建筑独特,景色秀丽。
古时为僧侣修行之所,被誉为“南国禅净土”。
另外,张家界还有一些著名的道教寺庙,如天门山的天门宫、华山的华山寺等。
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的胜地。
总结张家界作为湖南省的高考考点,除了要掌握各种学科知识,也需要了解其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宗教风情等相关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为考生在高考中的作文发挥提供素材,也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张家界的独特魅力。
希望考生们通过了解张家界的高考知识点,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张家界地域性山水画创作研究
![张家界地域性山水画创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27b837a417866fb84a8e48.png)
张家界地域性山水画创作研究作者:王益武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9期摘要:张家界奇峰林立,云峦变幻,风景独特,在艺术创作领域有着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尽管如此,致力于表现张家界山水特征的画作却相对较少,文章立足于实践,在发现其创作价值的同时,通过对代表性画作的解读,探讨张家界地域性山水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影响以及在创作视角所体现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地域性;张家界;山水画创作考察当代艺术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地域性问题,其中的人文因素和风景图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的创作。
审视张家界地区所形成的奇峰、险山、秀水、幽峡等独具特色的风景景观,具有多元价值。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其在图式、色彩、技法等方面的价值对中国山水画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其所在的武陵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诸多神话传说和人文艺术作品等赋予了这一地域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一、张家界山水的地域特征概述从自然角度看,张家界在长期复杂的地质运动中形成了以石英砂岩峰林为独特面貌的山石结构。
同时沉积岩类型,使得其岩层不易塌滑,且岩面具有柔性,并且在长期的风化和自然重力作用下,呈垂直节理发育状态,因此其层次纹理呈横向走势,而错落不同的峰形所形成的落差在奇險峻秀中透露着清丽秀俊,在浑厚阳刚中显现着阴柔奇巧。
从人文角度看,张家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如古庸国文化、土司文化和卫所文化为代表的多种民族文化类型。
此外,张家界山水的独特魅力也体现在其主体民族土家族的民族理念当中,如土家族的“西兰卡普”是其特有的家庭手工织锦,其在色彩、风格、材质、题材等方面均与张家界山水息息相关,表现着土家族人对张家界山水的独特情感,可见张家界山水所承载的历史人文底蕴十分深厚,将会提升张家界山水画创作中的精神内涵。
二、基于张家界山水的绘画创作(一)创新了绘画语言表达手段对张家界山水的描绘主要形成了以折带皴与斧劈皴两种皴法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以体现该地区山水地貌的特征,例如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张家界》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不仅有意识地借鉴西方绘画中的构成语言,且在对纵向峰形和横向岩层纹理的堆叠与挤压的地质特征描绘上也很好的表现了这一技法。
山水之境——张家界索口酒寨商业街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
![山水之境——张家界索口酒寨商业街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64f101f78a6529647d53ac.png)
Ke rs Zh n j j c ncEuo e nTo . mmeca ywod : a gi i S e i. rp a wnCo ae ril
“ 境 ” 旅 游 景 区配 套 的 商 业街 建筑 的追 求 :情 ” 情 是 “ 即是 完 善 到 位 的服 务 与 人 性 化 的 交 流 ;境 ” 是 自然 的环 境 特 征 和场 “ 即 所 空 间 的营 造 。
山水 之境
— —
张 家界 索 口酒寨 商业街规 划及 建 筑 方案 设计
Ju hi mmeca Sre i h n jj iz a Co ri t tnZ agi i l e ae 史硕 Si h o h u S
TheEnv r n e ih M o n a n nd R i e s Th l n i g a e i n of u ko io m nt t w u t i sa v r: e P a n n nd D sg o u S
图 1索 口 酒寨 鸟瞰 图
独具文化情感气息的湘西, 予了商业街独特 的氛围。 赋
它融 合 了 来 自大 湘西 的 建 筑 语 言 、 乡土 人 情 以 及 来 自苗
族、 土家族 、 白族等少数民族 文化 , 俨然威 为了大湘西 的有机组
成 部 分 ; 又采 用 了欧 陆小 镇 的 建 筑 形 式 , 找 在 旅 游 文化 、 它 寻 消 费 文化 作 用 下 对 旅 游 区 商业 街 的全 新 诠 释 。
摘要 : 以张 家界 索 1酒 寨 商 业 街 规 划 及 建 筑 方 案 设 计 为 : 2 实 例 , 绍 了如 何 在 特 定 的 景 区 大环 境 下 , 介 处理 商 业 街 区建 筑
的总体布局 、 体量形 态、 材料细部 、 空间营造等。
张家界土家族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与保护——以伞家湾村为例
![张家界土家族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与保护——以伞家湾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ae9ea3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f.png)
2022年第4期现代园艺张家界土家族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与保护———以伞家湾村为例宿文俊,晏丽*,杨婷,陈锦华,李洁(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要院乡村振兴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也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张家界市土家族传统村落中村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但并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对象为张家界市伞家湾村,通过对伞家湾村的整体规划设计,增强土家族元素、合理布局空间、制造旅游热点,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土家特色传统村落。
为丰富张家界市的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城市近郊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重新充满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院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张家界市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张家界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居民的主要民族为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
因其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与独特性,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第三产业也成为居民主要的就业方式和经济来源。
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丰富张家界市的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学者们从村落先现存问题和保护策略着手研究传统村落,如宛庆丰[1]就分析了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现状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不牢固等问题,并提出由政府加大保护传统村落的工作力度,增强民众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
熊文平[2]就乡村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吴平[3]从建立健全法规和机制的方式实现黔东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
何佳凌等[4]则认为通过打造艺术村落(如油画村)的方式,解决村落空心化的问题,实现山地景观的活态保护。
通过景观设计打造休闲度假村的方式实现传统村落自身的保护,又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分析张家界市传统村落的景观与其他地区相比的特色和优势,缝合各个村落之间的联系,区别各村落之间的不同,发现各传统村落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以及在景观保护过程中将遇到的困难。
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fe0f6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e.png)
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近年来,为了提升张家界市的形象和旅游业发展,该市对建筑风貌进行了改造。
本文将介绍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历史建筑张家界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具有独特历史价值和风格的建筑。
在建筑风貌改造中,张家界市政府注重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建筑,以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
2. 完善城市规划为了使张家界市更加宜居和宜游,市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规划方案。
根据规划,市中心的建筑风格将以传统的湖南建筑风格为主,外围地区的建筑将以现代风格为主,以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3. 优化建筑立面在建筑风貌改造中,张家界市注重优化建筑外立面的设计。
通过增加装饰和彩绘等元素,使建筑更加美观。
也要注重保持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原则。
4. 改善公共设施建筑风貌改造还包括改善公共设施,如道路、照明、绿化等。
张家界市通过改造和提升这些公共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宜游。
二、思考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1.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在建筑风貌改造中,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是必要的。
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能盲目地将所有建筑都保留下来,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发展而破坏历史建筑。
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估和选择。
2. 提高设计水平建筑风貌改造需要有高水平的设计师和专业团队来参与。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充分理解张家界市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提供符合需求的设计方案。
3. 吸引投资和人才为了顺利进行建筑风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张家界市需要积极吸引投资和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4. 让市民参与建筑风貌改造是一项集体行动,需要得到市民的支持和参与。
张家界市政府应该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合作,使他们成为建设城市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
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旨在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张家界市城市色彩设计
![张家界市城市色彩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780a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d.png)
张家界市城市色彩设计龙自立【摘要】从城市色彩设计的意义出发,揭示了张家界城市色彩现状,指出了张家界进行城市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从点、线、面三方面对张家界的城市色彩进行了初步设计.【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4【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城市色彩;问题;原则;功能分区【作者】龙自立【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 城市色彩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地。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它由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构成。
城市色彩的设计应该服从城市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设计时,除了对城市色彩完成在视觉美意义的提升外,还要挖掘和研究城市的传统地方色彩,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以适当的方式体现出来,由此达到保护地方人文环境的目的。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的主色调正陆续定下。
譬如,北京是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哈尔滨则以米黄、黄白为代表色;无锡整体色调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成都考虑当地气候选择复合灰。
2 张家界城市色彩现状问题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
具体来看,张家界的城市色彩存在以下弊端:1)城市色彩混乱。
城市的商业化是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
开发商或个体户主为了使自己的建筑标新立异,不考虑城市色彩的协调问题,经常会选择当前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者用最鲜亮的色彩装饰建筑的外表。
另外,众多艳丽的广告牌或者标语将整个城市的色彩切割的怪诞艳俗。
对于张家界这样一座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城市而言,这是不妥的,甚至是有害的。
张家界要保持其城市性质的纯洁性,就应确定一个主色调,立法限制建筑的繁杂色彩。
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
![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85897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c.png)
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建筑风貌改造,不仅是对建筑外观的美化,更是对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元素,提升城市建筑的品质和形象,是每个城市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本文将对张家界市建筑风貌改造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风貌改造的必要性与意义1. 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张家界市的建筑风貌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对美好环境的需求。
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式的商业街区已经无法吸引现代游客。
对建筑风貌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现代化、时尚化,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2. 增强城市形象城市的建筑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丽的建筑风貌能够给人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能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建筑风貌改造,可以使张家界市更具吸引力,促进城市品牌塑造和城市形象提升。
3. 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张家界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这些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建筑风貌的改造得以传承和弘扬。
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1. 挖掘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元素张家界市是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城市,建筑风貌改造必须充分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建筑风格、雕刻艺术、彩绘技艺等,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注入现代元素,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
2. 规划和建设多样化的商业区商业区是城市的面向游客的窗口,也是城市建筑风貌改造的重点对象。
张家界市可以规划和建设多样化的商业区,如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街区、主题购物中心等,通过打造不同风格的建筑,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的商业和文化氛围。
3. 加强城市建筑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筑风貌改造需要统一规划和管理,避免因为建筑风格的不协调而影响整体形象。
张家界市可以加强城市建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制定建筑风貌改造的标准和指南,并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建筑风貌改造的质量和效果。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与地方特色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与地方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8ab32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e.png)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与地方特色地域与地方特色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域和地方特色是指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遗产等因素对建筑设计和风格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域与地方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地方特色。
一、地域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域因素对建筑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
首先,地域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的选择。
例如,热带地区常年高温潮湿,建筑师需要考虑通风、遮阳等措施;而寒冷地区需要考虑保温和采暖的问题。
其次,地域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建筑的布局和形态。
建筑师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周围环境的调整和适应。
最后,地域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也会对建筑的风格和装饰产生影响。
例如,伊斯兰教地区的建筑常常会体现出穆斯林的信仰特色。
二、地方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地方特色是指建筑所在地方的独特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地方特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材料选择:地方特色的体现可以从建筑材料上找到线索。
建筑师可以选择当地的传统材料,如石材、木材、瓦片等,以体现地方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2. 形态与布局:建筑的形态和布局也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
建筑师可以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形式和布局,如庭院、回廊等。
同时,建筑的形状也可以与地方特色相呼应,如日本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可以与周围的山水相融合。
3. 装饰与细节: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也是展现地方特色的关键。
建筑师可以运用当地的传统装饰元素,如雕刻、铺砖等,加强地方特色的表现。
同时,细节的处理也需要与地方特色相符合,如欧洲古堡的雕花门窗,体现了当地的贵族建筑风格。
4. 可持续性与环保:在当今社会,可持续性和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建筑师在考虑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建筑的环保性能。
例如,在热带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可以使用当地的可再生材料,如竹子等,减少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地域与地方特色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并体现地方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从张家界土家风情园谈仿古建筑的生存价值
![从张家界土家风情园谈仿古建筑的生存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7220a78011ca300a6c39025.png)
I A b s t r a c t 】 Z h a n g j i a j i e T u j i a C u s t o ms P a r k i s a l a r g e a r e a o f
l a n d i n We s t e r n - s t y l e h o me a n t i q u e b u i l d i n g s . T h i s a r t i c l e f r o m
条龙的排水系统 更是 匠心独运 ,神笔般地 勾画出 龙 自九天来 的非凡 气势,堪称土家族建筑史 上的奇 迹。 九重天世袭堂于 2 0 0 2年 9月 被 评 为 最 高 吊 脚 楼 , 荣获世界吉尼斯之最。 该楼 为土 家青 年李宏进设计。 2 . 民俗 文 化 张 家 界 市 是 多 民族 聚 居 地 ,主 要 为 土家 族 、 白 族、 苗 族 、回族 等 l 9个少 数 民族 , 其 中 土 家族 最 多 。 在漫长的繁衍、发 展、承传过程 中,在原始 险恶的 生存 环境中 ,土家 人形 成独特的 民族性格和 风俗习 惯。土家风情园里就保存 着土家族千年奇风 异俗。 进入 土司城,首先看 到土司城迎 宾仪式;进入 城 内, 在祭 祀堂前举行百 人土 家大祭祖活动 ,唱摆 手歌、 跳摆 手 舞 ; 到 土 家 山寨 , 听 土 家 歌 ,赏 土 家 族 最 有 代表 风 俗 哭 嫁 、 三 棒 鼓 、 花 灯 等 民俗 表 演 ; 晚 上 可 以到毕兹卡圣火堂观看大型晚会 《 土风 苗 韵 》 。它 们 生动地展现着 民族 文化 的丰富多样性 ,鲜 明地折射 出土家族悠久 的民族文 化传统 ,成为 了解土 家文化 的 一 个 重 要 窗 口。 在 土 家 风 情 演 示 区 ,主 要 有 土 家 婚 俗 、甩 发 舞 、 山 歌 、 摆 手 舞 、打 溜子 、 祭 祀 、 铜 铃 舞 、丢 香 包 、 上 刀 山 、茅 古斯 舞 等 4 0多个 节 目的 演 示 。其 中 的 茅 古斯舞表现土家族 原始 劳作与生活情形 ,是 人类社 会最古老的戏剧舞蹈活化石,2 0 0 2年在 园区举办的 干人茅古斯表演获世界基尼斯之最。 园 内有一根土 家族 的祭祀柱 ,也 叫图腾 柱,直 径I . 2 m ,高 1 2 m 。石柱上有 “ 汇集武陵精粹,传承 土 寨 风 情 ”十 二 个 大字 , 是 用 鲁 班 文 写 的 。 石 柱 的 顶 部 是 一 只老 虎 的 塑像 , 相 传 土 家 族 先祖 巴 廪 君 死 后 变 成 了 白虎 , 于 是 老 虎 就 成 了土 家 族 的 崇 拜 物 。 图 腾 柱 也 体 现 出 了土 家 人 素 有 的祭 祀 民俗 。 3 .历史文化 土 家 族 自称 “ 毕兹卡 ” ,是 古代 巴 人 的 后 裔 。土 家 族 的历 史 非常 悠 久 , 距 今 已有 二千 多 年 的 历 史 。 在 漫 长 的历 史长 河 中 , 土 家 人 民 以 自 己 的 勤 劳 和 智 慧 ,开发 了湘鄂 渝黔接壤 的广大地 区,创造 了绚丽 多彩 的民族 历史 文化。例如 ,园内有 座石牌坊,上 书 “ 东南第 一功 ”五个大字 。这 座石 牌坊 目前是江 南最大 的石 牌坊 ,记载着土家族 一段 辉煌的历史 。 传说 明嘉靖 年间倭寇入侵 中国,茅岗土司覃尧之奉 命 出征 ,他 率领 士 兵 三 干 ,提 前 一 日过 了 年 奔 赴 前 线 ,大 败 倭 寇 ,立 了 “ 东 南战 功第 一 ” 。 此 外 , 园 内 有 一 个 由 五根 大 木柱 构 成 的 亭 子 , 叫“ 祗柱亭 ” 。“ 祗 ”又 叫 “ 社” ,是 土 家 人 最 崇 拜 的 土 地 神 。 祗 柱 亭 的 五 根 大 柱 分 别 代表 东 西 南 北 中五 方 土 地 神 , 保 佑 土 家 人 民 风调 雨 顺 、 五 谷 丰 登 。而 且 ,每根柱子上还有一个 人物 雕像,特别清 晰,他 们 是土家族历史上最值得 尊敬 的祖先 :巴廪君 、彭 公爵主、向大官人、田好汉、覃厦王 。 4 . 土 司 文 化 在 土 家 风 情 园 ,可 以 充 分 感 受 土 司 文 化 氛 围 的 影 响 。园 内有 按 土 家祠 堂 式 样 修 建 的 土 王 宫 ,其 后 是两栋封火墙建筑—— 土王行宫 ,再后面一 栋吊脚 楼 —— 土 王 后 花 园 。 历 史 上 土 司 王 拥 有 至 高 无 上 的 权 力 ,他 们 在 政 治 、经 济 上 与 土 民有 等 级 之 别 , 连 居住 的房屋 也有等 级之 别。土关衙署 ,可 以绮柱 雕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ca3f08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6.png)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创造,它更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和地域特征的深刻反映。
建筑物作为社会的折射镜,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体现了人类对于空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分析其重要性与实践方式,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1. 文化符号与象征建筑常常用作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建筑形态和装饰风格来传达地方文化。
例如,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可以从宗教、哲学、气候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翘角、红墙黄瓦等元素不仅是美学的体现,更蕴含着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
而在西方,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尖顶则反映了对神秘宗教信仰的崇拜。
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不仅构成了空间,更传递了独特的文化信息。
2. 传统工艺与技艺在地域建筑设计中,传统工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地区因其历史背景、材料资源及气候条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建筑技艺。
例如,云南的土瓦房采用本地土壤为主要原料,符合当地湿润气候;而在北方的民居则以砖木结构为主,能应对寒冷气候条件。
这些工艺与材料选择不仅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回应,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设计师在进行新建设计时,通过融合这些传统技艺,可以有效增强建筑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
3. 社会习俗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出社会习俗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比如日本,传统住宅往往具有“禅意”风格,其空间布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通透性和灵动性。
而在一些中东地区,由于宗教和社会习惯,住宅则更倾向于封闭式布局,以保护家庭隐私。
这种尊重传统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的空间布局,不仅让建筑更符合使用功能,也使住户在空间中找到归属感。
地域性表达的重要性1. 环境适应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在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以色拉图-特科兰住宅为例,它采用高墙加以遮挡阳光,并利用庭院花园调节温度,实现了天然通风和合理采光。
张家界地区建筑地域主义表达
![张家界地区建筑地域主义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ce0c23a4482fb4daa58d4bd8.png)
张家界地区建筑地域主义表达
境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但自然环境因素似乎正从建筑师的视线中逐渐淡出,无论从项目的规模还是数量上,人工城市环境都已经成为大多数设计项目的背景,真正置身于自然环境下的设计项目就象稀缺资源一般,格外具有挑战性与吸引力。
同时,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疏离,地域文化特色的渐趋衰微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因此,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建筑所处的环境、发掘地域文化特质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家界的历史文化背景与项目背景
武陵源区位于张家界市中部。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析大庸市、桑植县、慈利县部分地域设置武陵源区面积393k㎡,人口4.53万,其中少数民族4.22万。
武陵源区地处于湘西北武陵山区,武陵山北段,砂岩峰林和岩溶地貌极为典型,已成为中外有名的风景区。
区内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里画廊茅岩河、卧虎洞、飞潭瀑布以及江南名刹普光寺、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玉皇洞石窟、赧王墓等名胜古迹。
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k㎡,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坪镇武陵路与规划路交界处,东临清心园酒店,南临武陵路,北临桂花路,西临军地坪派出所。
项目总用地为19647㎡(29.5亩),拟按五星标准,建成一座具300间客房左右的精品、特色旅游酒店。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张家界旺府武陵源山水院子为例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张家界旺府武陵源山水院子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0eca6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1.png)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以张家界旺府武陵源山水院子为例摘要:文化承载着不同地区人们的意识与认知,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张家界传统民居和张家界民居特色为蓝本,希望准确找到设计的立足点,重塑建筑的地域性特色,以完善现代建筑空间的地域性构建,为建筑地域性设计发展与研究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地域性、张家界引言对于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来说,它的地域性特点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逐渐累积形成的,并且与所依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着相对复杂的关系。
城市里的建筑凝结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居民观念意识的综合体现。
一、地域性建筑的形成原因1. 地域性的含义“地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作用共同形成的综合体,自然也就涵盖了该地域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各个方面的特征,如城市与建筑。
2.地域性对建筑的影响城市中的建筑包含多种属性,而地域性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气候和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形式,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之所以冬暖夏凉是为了适应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西南山区的吊脚楼依山就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因气候阴冷、湿气重、虫蛇较多而建造“干阑式”民居。
这些民居建筑在建造规格等级、外部装饰乃至设计风格等方面都将当地的地方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建筑的外观造型或者其他内部细节也会凸显出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
二、地域性建筑案例分析1.张家界的自然风貌张家界位于湘西北边陲, 澧水之源, 西北与湘西自治州相连, 东南与常德地区交界。
张家界市于1988年建市, 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
张家界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群山环绕, 海拔在800 ~1 200 m之间;东南丘陵起伏, 海拔在200~500 m之间。
境内山水之间多小型盆地, 境内群山高耸、奇峰林立、溪谷湍急、洞穴奇瑰。
有幽深秀丽, 名闻中外,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的武陵源;有集山、水、洞、林及稀有植物与珍禽异兽为一体的桑植县八大公山;有磅礴壮观、植被完好的永定区天门山和慈利县五雷山;有恢宏奇特、迷宫仙境般的九天洞和黄龙洞;有莽莽苍苍、峰峦叠嶂的茅岩河原始次生林;有波光敛艳、风情万种的宝峰湖;有由石英砂岩峰林和亚热带湿润型浓密阔叶林经组成的大峡谷氧吧金鞭溪;构成了令人陶醉的风水宝地。
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张家界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为例解析
![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张家界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为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accf0179563c1ec5da7127.png)
论批判性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张家界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为例解析The Features of Critical Architecture—— Taking the Huanglongdong Hallelujah Concert Hall as an Example■张凯1 吴洁2 ■Zhang kai1 Wu Jie2[摘要] 在现代气息的影响下,都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现代建筑与传统的地域性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传统的精髓正在慢慢地被吞噬,因此批判性地域建筑应运而生。
本文从分析张家界当地传统地域性建筑来与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建筑相比较,解析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的特征。
[关键词] 批判性地域主义文化传承批判创新[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is full of skyscrapers, modern architectureand traditional regional architecture are in stark contrast,our traditional essence is slowly being swallowed, and criticalregionalism building came into be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of Zhangjiajie local traditional regional architecture comparedwith Huanglongdong Hallelujah concert hall, this paper parsesthe characteristic of critical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Keywords] critical regionalism, cultural heritage, critical innovation一、批判性地域主义1. 批判地域性主义的概念地域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
高考地理张家界知识点
![高考地理张家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023c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2.png)
高考地理张家界知识点张家界是我国湖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理资源的地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高考地理中与张家界相关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张家界的地理位置。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南麓。
它的东部和南部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部和北部则与湖北省相邻。
张家界的地势起伏,山地占据绝大部分,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在张家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当属武陵源。
武陵源是一个高原盆景区,位于湖南省永定区南部和慈利县东部。
这里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有很多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石梁、石柱、石峡、溶洞等。
这些景观形成于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水侵蚀,展示了喀斯特地貌的独特之美。
除了喀斯特地貌,张家界还有大片的山地景观。
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天子山了。
天子山位于张家界市区南部,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之一。
这里山峰陡峭,山势雄伟,被誉为“过境天下最奇山”。
登上天子山,可以俯瞰整个张家界的美景,还可以欣赏到壮观的云海。
除了自然景观,张家界还有一些人文景观也非常值得一提。
例如,被誉为“天下奇观”的张家界玻璃桥。
这座桥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最大的全透明玻璃桥。
站在桥上,你可以俯瞰到脚下数百米的峡谷和周围的山峰,体验一种无以言表的刺激和震撼。
此外,张家界还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
这里出产的矿产资源有铅、锌、锡、钨、铜、金、银等,其中以锌铅矿最为丰富。
矿产资源的开发给张家界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总结起来,张家界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地理资源的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
它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其中的武陵源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张家界还有一些人文景观,如张家界玻璃桥等。
这些景观和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了解张家界的地理知识,我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增加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
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本文,对高考地理中与张家界相关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的传承与创新 —以张家界为例
![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的传承与创新 —以张家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db86634028915f814dc287.png)
2019.5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的传承与创新张海花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张家界地区传统的地材-木料、竹料、石料、泥瓦料、砖料、灰料等的传统运用与创新再现,就建筑材料视角,从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方面着手,开展研究,用以指导项目实践,以实现土家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材料;传承与创新;张家界张家界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其中土家族人口数占总区域总人口总数比例近70%。
居住习惯上,多建吊脚木楼,喜群居,建楼时村连村,寨挨寨,极少出现单家独户的情况。
故现存土家族的吊角楼基本上都是木质的,依山而建,楼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部分土、汉混合居住点的传统建筑则部分地吸收了徽派建筑的材料、色彩和细部特点,民居建筑主要采用的建筑材料包括:木料、竹料、石料、泥瓦料、砖料、灰料、油料,均系地材。
一、木料的传承与创新张家界境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张家界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湖南省第一。
木材选用范围广,但主材多用针叶木,且多以杉木、马尾松(又名枞木)为主。
针叶木材的纹理顺治,木质较软,便于加工,抗压抗剪抗拉等力学性能较好,易得长材,容重较小,所以适合制作房屋建筑的柱、梁等构件,而阔叶林质密,木质较硬,加工较难,易变形,但纹理美观,如柞木、桦木等,一般用在装修等位置。
其中,杉木为主材优选,加工容易,纹理美观,材料芳香,力学性能优,且内含抗蚁蛀,耐腐蚀,且长期飘运于水,不变质不变形,故在传统桥梁打桩时,都会采用其沉桩,90年代新建吉首大学风雨桥下,因遇地基软弱,即用传统杉木摩擦桩法实施加固,效果良好。
杉木又因其容易成活,生长速度快,杉木果掉落即可迅速成片成林,所以土家族人又冠以其发财树、发人树的吉祥意思。
而马尾松一般未被土家人视做“散木”,在秋后的马尾松经过水、热处理,易于弯曲,干后不易反弹,树木易生长,一般用作家具诸如木椅等的加工。
浅析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生态广场景观设计
![浅析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生态广场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5135f8700abb68a982fb5d.png)
浅析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生态广场景观设计论文摘要:生态广场作为未来广场的特色发展趋势,正以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亲睐。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郊区,生态广场都是人们热衷前往的场所。
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黄龙洞景区洞外的生态广场,是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的一大特色,也是集旅游服务、民俗表演、特色展示、休闲生活、办公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广场。
通过对该广场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认识并深入了解生态广场的设计要求及设计重点,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生态广场景观设计风景区引言:2011年7月,我们在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景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习,领略了黄龙洞的钟乳石、天子山的奇险、贺龙公园的庄严肃穆及一柱擎天的雄奇等众多壮丽的景色,其中在景观设计方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黄龙洞生态广场。
作为风景区中的广场,黄龙洞生态广场与城市生态广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
它兼具城市生态广场的基本功能,以生态环保为主题,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具有对风景区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及对风景区文化展示的功能。
黄龙洞生态广场景观设计的具体分析及研究结论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黄龙洞景区洞外的生态广场,是张家界黄龙洞景区的一大特色,也是集旅游服务、民俗表演、特色展示、休闲生活、办公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广场。
该广场的核心设计思想可总结为“生态和合、以人为本、地方特色”,突出“民族化、精品化、生态化”建筑风格,突出人文与自然景观的亲近,同时体现湘西土家族文化特色。
这三大设计理念分别理解为:强调洞区景观与张家界风景区整个生态环境的气象贯通,文脉融和;强调人对自然景观的品位,人与自然的亲近;强调民族风格建筑,体现湘西地方文化色彩。
从黄龙洞生态广场的设计思想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景观生态学的引入,使得广场设计不再局限于铺装及绿化构成的狭小天地,它开始延伸至文化内涵与景观的相融合、原有生态环境与人造环境的相融洽,在为人们打造一个开放的户外空间的同时,也追求一个更加宜人而环保的环境,营造自然景观与人的和谐氛围,而不单单是提供一块场地供人们进行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界地区建筑地域主义表达
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正令我们的都市飞速地扩张。
虽然环境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但自然环境因素似乎正从建筑师的视线中逐渐淡出,无论从项目的规模还是数量上,人工城市环境都已经成为大多数设计项目的背景,真正置身于自然环境下的设计项目就象稀缺资源一般,格外具有挑战性与吸引力。
同时,“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疏离,地域文化特色的渐趋衰微”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因此,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建筑所处的环境、发掘地域文化特质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家界的历史文化背景与项目背景
武陵源区位于张家界市中部。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析大庸市、桑植县、慈利县部分地域设置武陵源区面积393k㎡,人口4.53万,其中少数民族4.22万。
武陵源区地处于湘西北武陵山区,武陵山北段,砂岩峰林和岩溶地貌极为典型,已成为中外有名的风景区。
区内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里画廊茅岩河、卧虎洞、飞潭瀑布以及江南名刹普光寺、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玉皇洞石窟、赧王墓等名胜古迹。
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k㎡,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坪镇武陵路与规划路交界处,东临清心园酒店,南临武陵路,北临桂花路,西临军地坪派出所。
项目总用地为19647㎡(29.5亩),拟按五星标准,建成一座具300间客房左右的精品、特色旅游酒店。
2、师法自然
针对这样一个风景区建筑,我们认为寻求环境景观的整体性与延续性并且尝试以建筑风格和景观特色反映张家界地区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应该是整个设计的核心。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对于风景区建筑,“环境”这一概念的内涵,较之一般城市建筑要更为深远,其中众多自然因素的存在(如特殊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原有植被、小气候等等),与人工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结合,将
为设计构思提供丰富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从总平面布局,空间组织与风格,室内设计到周边园林景观诸多方面以解读环境为出发点进行了探讨与推敲。
本基地位于索溪峪镇,距离武陵源风景区及索溪峪风景区非常之近,拥有在景区周边极其良好的地理景观优势,基地南面是索溪河谷,直接面对着索溪峪风景区,可以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张家界群山,靠山面水,世界级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而怎样才能做出只属于武陵源地区的建筑呢·返看全国各个景区的旅游建筑,干篇一律的建筑手法,徽派山墙,大屋顶,这难道就是地域主义的标识吗·总结索溪峪的地域特征,张家界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是远高于人工景观的,设计团队紧紧抓住这一条,摒弃制作假古董的心态,归纳、运用独特的建筑语汇,力图使新建筑以融人自然环境之中。
在总体布局上,按照城市的模式,横平竖直地来处理显然是不合适的,规整的建筑应该是城市街道界定的结果,而在这里我们应该去寻求一种新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我们摒弃那些人工痕迹过重的建筑,汲取大自然的灵气,使建筑掩映在自然山水之中,成为它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平面设计时我们采用异型的关系,整个建筑宛如自然冲击而成,和周围景观浑然一体。
群楼部分蜿蜒迤逦,各种小景穿插其中。
在形体设计时,我们以张家界的山为原形,结合类型学的分析、归纳、提炼,对其中的形体、色彩、材质等根据需求适当改造和重构,让建筑和周围的山势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
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仔细推敲每一个形态比例关系,将局部造型适当地变形、夸大,力图使其深层次的体现其场所特征。
在平面设计时,两栋主楼以自由的形态环形相抱,围合而成。
仿自然丘陵的形构,使整个场所具有太极虚实的场所关系。
建筑主体平面由于采用的不是前后并置的形态,所以在保证客房全部面向武陵源景观,最大限度地利用场所,并尽量减少客房间的视线干扰。
在裙楼内部功能组织上,设计强调建筑内外功能衔接,利用天井、线性廊道、竹庭院等景观空间将各个功能空间连接起来,使得内部组织流线分区明确,交通便利,高效。
一层在保证门厅大堂的前提下,单独设置了高效的团队入口,使团队旅客能方便地从旅游大巴导入到建筑内部。
除此之外,一层功能在保证酒店大餐厅的前提下,营造了一条具有湘西地域风味的食
街,并将曲水流觞引入其中。
二楼的宴会厅,娱乐用房,顶部利用采光天井,菱花窗等手法,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室内空间。
在裙楼和主楼之间,设置了开敞,半开敞的休闲空间,泳池,休息散座,营造既安静,又能融入自然环境的人工景观氛围。
主楼客房在保证有良好的开间和进深的前提下,每间房都面向景观设置了观景阳台。
而看似宽宏的自然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而且非常脆弱。
建筑的价值在于能够为环境赋予意义,并取得地域上的认同。
兰苑大酒店作为一个多层次的分散又集中的建筑群综合体,把如此功能不同、规模不同的空间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环境认知图标。
但整个建筑群并不显突兀,在体量上与环境尺度是协调的,在形态上延续了原有环境的肌理。
建筑群的空间是自由的、开放的。
新的功能、新的场所,为新的地域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为形成新的地域价值奠定了基础。
3、师法地域
在张家界的建筑,大多被贴上了“传统建筑”的标签,各式的坡屋顶,雕花的窗棱等被随意地堆砌在建筑表面。
且不说这些设计是否符合传统建筑的比例尺度,就说这种毫无湘西特色的,放之中国各地均可的伪传统建筑也不应该在张家界大力提倡。
建造技术和建造材料是对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影响很大的两个方面。
在工业不发达的过去,天然材料的运用构成了地域性建筑的主要特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区间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地域性材料和技术,而有机会选择从性能到价格都更优异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将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运用于地域性建筑的建造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应用。
我们采用湘西传统菱花窗的意向,以现代的手法表达,点到为止。
在群楼的顶部我们设计有不同向度的采光天窗,和“湘西天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解决了室内采光的问题。
在屋顶的处理上我们采用了大片的植被屋面,部分裸露的部分采用当地的片石和片岩饰面,从高处俯瞰建筑和山体相互交融。
在景观设计时,我们以“虽由人作,宛若天成”为目标,将自然的山丘、沼泽和湿地引人其中,并尽量与张家界的自然山水结合,达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和谐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全球文化趋同现象正越来越明显。
这种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趋势是越趋强烈还是越趋淡薄·这可能会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建筑地域性的产生不仅仅源于文化因素,它还含有气候、生活环境、建筑材料、人类的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因素,故而建筑的地域性不会简单地依随全球文化趋同而丧失。
针对现代技术飞速发展和区域文化融合现象,建筑师都在研究和探索着全球化和地区化、国际与民族、普遍性与特殊性等之间的关系,加深认识建筑地域性产生的原因及其以后存在和发展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