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化学技术

合集下载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技术中根据标志物的不同,可分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标本的处理标本的主要来源标本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活体组织各种实验动物和人体活检组织。

标本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应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各种体液、穿刺液标本量少,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吹干后保存备用。

标本的固定与保存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的改变。

蛋白质类: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多糖类:用10%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去除黏液物质:透明质酸酶等;去除类脂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

冷冻切片可使抗原达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

抗原的保存与修复使组织抗原决定簇重新暴露,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重要步骤。

常用方法有:1.酶消化法无花果蛋白酶为轻度消化酶;胰蛋白酶为中度消化酶;胃蛋白酶为强消化酶。

2.盐酸水解法操作中应注意掌握盐酸浓度、水解温度及水解时间,以最大限度暴露抗原而又不破坏抗原性为目的。

3.微波法将石蜡切片置于缓冲液中,凭借微波辐射产生的高热效应及高速分子运动能量解开交联蛋白,暴露被掩盖的抗原决定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一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对细胞或组织进行化学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细胞或组织中某种特定抗原的存在及分布情况,从而为病理诊断、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其靶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和定位。

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到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包括生物芯片检测、ELISA检测、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所用的基质和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针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先与组织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通过检测抗体所标识的色素或荧光物等发射的信号,加以可视化。

例如,用特异性抗体和明胶酶-抗明胶酶复合物在组织样本上进行化学染色,从而定位并可视化样本中的抗原。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步骤1. 样本制备:第一步是样本的制备,包括切片、固定和脱水等处理。

固定组织样本是为了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因此往往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进行固定。

在制片时,细胞或组织切割成相对较薄的切片,一般为5-10 μm。

切割后,通常漂洗去除固定剂,然后脱水,通常采用乙醇浓度逐渐递增的方法进行。

最后,将切片放置于有机媒介中,如去石蜡等。

2. 抗原修复:切片离体后,抗原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可以通过热处理、酶解或酸解等方式进行。

热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压力釜等;酶解包括蛋白酶和肝素酶等;而酸解则是利用酸将组织溶解并解离抗原。

3. 抗体标记:抗体标记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步骤。

选择具体的抗体,可以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等。

接着,抗体常被标记为一种检测信号(如与酶或荧光物质结合)。

免疫荧光技术通常是通过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可溶解复合物来可视化。

荧光地染色颜色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荧光素-醌染料、荧光素-异硫氰酸染料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荧光染色方法。

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的关键技术

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的关键技术

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
的关键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实验技术,适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

其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原表位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抗原表位对于正确识别目标抗原至关重要,通常需要根据已知的抗原序列设计合适的抗原表位。

2. 抗原修复处理:组织标本或细胞病理部分常常因为常规处理方式而导致抗原失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效果受阻,因此,要使用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如热解或酶解等,来恢复抗原的免疫原性。

3. 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使用: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通常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的抗原。

4. 免疫组化染色:将标本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后,通过适当的染色方法,如荧光染色、酶染色或放射性标记等方法,来进行成像和信号检测。

5. 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以实现更精确的数据表达和研究结果。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展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展

临床分析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分析方法,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必备技能。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和进展方面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综述。

一、技术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分子的存在与定位。

其基本原理是将组织切片经过特定的预处理步骤后,使用专门的免疫反应试剂盒,将抗体与待检测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染色反应来显示抗原的分布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在于选择合适的抗体,其中包括一抗和二抗。

一抗与待检测的抗原结合后,通过与二抗反应生成复合物,再使用染色试剂可使复合物形成染色沉积物。

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沉积物的颜色和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待检测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二、应用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病理学、免疫学等临床领域。

在肿瘤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测特定标志物的表达来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肿瘤,指导临床治疗。

例如,通过检测ER、PR、HER2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精确的治疗策略。

在病理学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帮助鉴别病变的类型和性质。

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可以确定病变是否来源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等。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还可以在肾脏病变、风湿疾病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特定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存在与定位,可以揭示机体对疾病或外界刺激的免疫应答过程,对于研究免疫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体的选择和特异性改进。

随着对不同抗原的研究深入,筛选和改进抗体的方法不断提升。

目前,已有多种技术可用于获得高特异性的抗体,如单克隆抗体和人工合成抗体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对特定蛋白质、抗原等生物分子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项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高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在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所使用的抗体是针对特定抗原表位设计和制备的,因此能够高度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目标抗原。

这意味着在复杂的细胞和组织环境中,该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到我们感兴趣的特定分子,而不会与其他相似或无关的分子发生交叉反应。

这种特异性使得免疫组织化学能够在细胞和组织中精准地定位特定的蛋白质、激素、受体等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准确的信息。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通过使用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可以明确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类型,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以及确定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侵袭性。

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特定的抗体可以检测到大脑组织中异常积累的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 蛋白,为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高灵敏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

即使目标抗原在样本中的含量很低,通过适当的抗体标记和检测方法,也能够被检测到。

这对于检测微量的生物分子,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病理变化轻微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采用了更加灵敏的检测系统,如增强化学发光法、荧光染料标记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同时,优化的样本处理和抗原修复方法也有助于充分暴露抗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临床实践中,高灵敏度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的微小转移灶,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科研领域,它能够检测到细胞内低丰度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揭示生命活动中的细微调节机制。

三、定位准确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在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中准确地定位目标抗原。

通过将抗体与显色剂或荧光标记物结合,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抗原在细胞内的分布位置,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概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免疫学原理进行生物分子检测和定位的技术。

它采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顺反应原理,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和定位某一特定分子。

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顺反应原理,即对一种特定抗原有高度选择性的抗体与组织样品中的该抗原相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

这种信号可以是产生光学、荧光或颜色改变等形式。

应用1.生物医学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是研究生物医学领域中蛋白质分子组学的基础技术之一。

2.临床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肿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

通过检测某些肿瘤标志物、细胞表面分子和内分泌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诊断。

3.药物制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药物分布和作用机制。

例如,在研究心血管药物时,可以用抗体检测受体的表达和分布,从而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

优点1.高度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特定分子,避免了其他分子的干扰。

2.高灵敏度:可以检测极微量的分子,并精确定位其位置。

3.多样性:可以应用于不同分子种类的检测和定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局限性1.抗体交叉反应:某些抗体可能对多种分子有交叉反应,导致误判。

2.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对结果产生影响,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化。

3.价格昂贵: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抗体相对价格较高,加上试剂盒和设备的购买,成本较高。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种技术可以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全面解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步骤1.标本制备:首先需要采集组织样本,处理后制成组织切片。

2.抗体处理:挑选合适的抗体,经过处理(如荧光标记、酶标记等),制成特定的抗体试剂。

3.特定抗原检测:在组织切片上滴加特定抗体试剂,进行特定抗原的检测。

4.反应信号检测:根据抗体的标记方式,进行相应信号的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名词解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我们能够在组织切片中检测到特定抗原,并通过染色的方式将其可视化。

1. 免疫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核心是免疫染色。

免疫染色是通过将特异性的抗体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并标记上染色物质,从而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常用的染色物质包括标记着色剂如酶、荧光物质和金颗粒等。

2. 抗原:抗原是一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或者是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特异性的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来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定位。

3. 抗体: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抗体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通过诱导免疫反应来清除抗原。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通过标记抗体对待检测抗原进行检测和定位。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一种检测并定位抗原的方法。

根据标记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酶标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免疫金染色法等。

其中,酶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抗原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染色物质可视化。

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步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包括多个实验步骤,一般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一抗和二抗结合、洗涤、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控制条件,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

在医学研究领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评估药物的疗效等。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类型、检测特定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判断预后等。

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实现对细胞和组织水平上抗原的定量和定位。

免疫化学技术

免疫化学技术

Word-可编辑8 免疫化学技术8.1 免疫化学技术简介现代免疫化学是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组成、结构以及抗原和抗体反应的机制。

此外,还研究体内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如补体分子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目前,免疫化学已应用于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检测等。

随着免疫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实验技术也迅猛发展,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免疫学检测主意可分为体液免疫测定及细胞免疫测定。

前者主要是按照抗原与相应抗体能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的参加下浮上沉淀、凝集及溶解等反应,从而采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此外,尚包括检测体液中各种可溶性免疫分子,诸如补体、各类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溶菌酶、各种细胞因子等。

细胞免疫测定则是按照各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表面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及其各自的异常功能,在体外(偶尔亦可在体内)测定上述各种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以协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本章节仅限于推荐几种主要的免疫化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主意。

8.2 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专一性抗原与免疫原: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或抗原性(antigenicity),后一种性能称为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或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

抗原的分类:按照抗原物质所具备的性能可分为彻低抗原(complete antigen)和半抗原(hapten)两类。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彻低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教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特定的抗体与组织标本中的抗原相互作用,从而提供关于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和定位的信息。

本文将为您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之前,准备好以下材料和试剂是必要的:1. 抗体:选择特异性强、经过验证的一抗,可以有多种来源如商业供应商或自制。

2. 血液清晰剂:例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牛血浆等。

3. 缓冲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Tris缓冲液等。

4. 清洗液:例如磷酸盐缓冲液、Tween-20等。

5. 可可粉末或3,3'-二氨基联萘(DAB)显色底物。

6. 高质量的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和封片剂。

二、步骤以下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的通用步骤:1. 组织样本准备:采集病理标本并固定在适当的组织固定剂中,如4%的中性缓冲甲醛。

确保标本大小适宜,以便于透明度好和抗体能够充分作用。

2. 标本处理: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去水和石蜡包埋等处理。

3. 反应抗原修复:使用热蒸汽或酶解剂(例如胰蛋白酶)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抗原的活性。

根据不同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

4. 抗体染色:将组织样本与目标抗体进行孵育。

将抗体稀释到推荐浓度中,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温度进行孵育。

5. 清洗:用缓冲液或PBS清洗标本,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6. 二抗处理:加入适用于一抗的二抗,例如抗IgG。

二抗通常与标记物(如酶或荧光染料)结合,以便于检测。

7. 清洗:再次用缓冲液或PBS清洗标本,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8. 显色:接下来加入可可粉末或DAB等显色底物,观察标本是否出现所需的显色反应。

9. 染色修复:在显色后,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执行染色修复以增强显色效果。

10. 去水和挂片:用梯度酒精进行去水,然后将样本挂片,以便于后续显微镜观察。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室安全: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戴上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到可能有害的试剂和组织样本。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一、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简介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它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多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该技术可用于疾病的诊断、病理学研究、药物靶点筛选等多个领域。

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核心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这种反应基于抗体和抗原的互补性,即抗体分子中的抗原结合部位能够与抗原分子中的互补部位结合。

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中,将组织或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通过孵育反应,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结合。

随后加入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根据显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

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应用例子1.肿瘤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用于肿瘤诊断,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例如,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可能表达ER、PR、HER2等基因蛋白,通过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2.感染性疾病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也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例如检测病毒抗原、细菌抗原等,有助于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例如,在流感病毒感染中,通过检测病毒核蛋白抗原,有助于确诊病毒感染。

3.药物靶点筛选: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还可用于药物靶点筛选,通过检测目标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

例如,在寻找治疗肿瘤的新药时,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出可能的药物作用靶点。

四、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操作简便、易于定量等优点。

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多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

2.缺点: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和交叉反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引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特异性反应的特殊染色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肿瘤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类型鉴定、预后判断和治疗选择等方面,并逐渐成为肿瘤诊断领域的重要工具。

一、肿瘤类型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来确定肿瘤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肿瘤会表达特定蛋白,通过观察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为准确诊断提供线索。

例如,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表达对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内分泌治疗非常重要;HER2蛋白过度表达或基因扩增则与Herceptin治疗的有效性相关。

另外,通过检测细胞角蛋白、细胞间连接蛋白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是否来源于上皮组织或间质组织。

二、预后判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预后判断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强度和分布范围,可以对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风险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在乳腺癌中,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其高表达往往与较差的预后相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恶性程度增加以及放化疗抵抗有关。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精确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选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治疗选择方面也能够发挥作用。

目前很多靶向药物的应用都会依赖于特定分子标志物在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特定的靶向治疗。

例如,EGFR是结肠癌中艾司唑仑的治疗标志物;ROS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能够预测克唑替尼的应用效果。

四、技术进展与挑战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标志物已经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如PD-L1在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相关;BRCA1/2基因突变是用于判断乳腺和卵巢癌家族遗传风险和药物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也称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是由免疫学和传统的组织化学方法相结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方法,能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组织切片上的特殊蛋白质、多肽、核酸、酶、激素、磷脂、多糖、受体、病原体等。

利用抗原与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带有标记物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过普通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标记物,从而证明这些抗体或抗原物质在组织细胞内的分布。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分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及铁蛋白标记技术等。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和代谢结合起来,既保持了传统形态学对组织和细胞的客观、细致形态观察的优点,又克服了生物化学、免疫学反应只能定性和定量不能定位的缺点,已成为生物医学各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诊断中日以显出巨大的实用价值,尤其在肿瘤病理学中已成为常规的诊断方法。

标记在抗体上的荧光素
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IgG (间接荧光抗体)
兔抗人角蛋白的IgG(特异性抗体)
人组织细胞中的抗原(如角蛋白)
直接法间接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示意图
组织切片的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培养细胞的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兰色为细胞核,红色为角蛋白) (兰色为细胞核,绿色为上皮膜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方法。

这一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诸多显著的特点。

首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这是因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种抗体只会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目标分子。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针对特定肿瘤标志物的抗体能够精确地识别肿瘤细胞中相应的抗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期。

这种特异性使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准确地检测到目标分子,减少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其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即使目标抗原在组织中的含量很低,通过使用高亲和力的抗体和灵敏的检测系统,也能够被检测到。

这对于早期疾病的诊断和微量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尤为重要。

例如,在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阶段,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再者,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够实现原位检测。

这意味着可以在组织细胞的原有位置上观察抗原的分布和定位。

相比于其他一些检测方法需要将组织细胞破碎提取成分进行分析,原位检测能够更好地保留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研究细胞的功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疾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研究肾脏疾病时,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特定蛋白在肾小球、肾小管等部位的分布情况,从而深入了解疾病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还具有多标记能力。

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抗体标记不同的抗原,从而在同一张切片上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分子。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组织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例如,在研究肿瘤微环境时,可以同时标记肿瘤细胞标志物、免疫细胞标志物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综合分析肿瘤与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组织学检查中的检测方法,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亲和作用进行分析。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包括对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技术优势和不足、应用疾病范围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诊断和鉴定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特定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进行分析,可使医生和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病变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或细胞类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在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还能对临床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的优缺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不仅优点众多,也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优点包括技术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对病变实质组织的识别能力强、对于组织蛋白和其他特定分子的检测能力优异。

不足则包括其成本高、样本质量要求严格等。

同时,由于其结果受技术操作者和设备选择的影响而存在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应用疾病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和预后预测。

比如,该技术可用于癌症相关研究,例如肺癌、胃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的分子组学研究,以及针对干细胞和其他与癌症相关的生物体系的研究。

此外,该技术还用于免疫病理学检查、心肌病、移植标本等的诊断。

未来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完善。

基于发展,该技术将进一步完善,以增强其在疾病治疗和预测研究方面的应用。

未来,研究人员可能会着重于利用新型抗体、荧光标志物等推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进步,使其更加灵敏、精准、高通量,并实现组织和细胞分子重定义等需求。

结论总之,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在疾病诊断中的分析手段。

该技术凭借其特定抗体和特定抗原之间的高度亲和作用,为医生和科学家提供了详尽的组织学分子信息,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势。

免疫化学检测法

免疫化学检测法

免疫化学检测法
免疫化学检测法,简称IC,是一种利用抗体与抗原作用,来检测
和诊断各种疾病的实验方法。

它是采用免疫原理来检测、分析和清除
特定分子痕迹的技术。

免疫化学检测法的关键是抗体的选择和发展,
因此它也被称为生物传感器技术。

免疫化学检测法基本原理是在抗原表位上设计抗体,使这些抗体
结合到多种“病原蛋白”上,从而实现检测的目的。

抗体的表位可以
是任何物质,包括药物、蛋白质、核酸、糖、碳水化合物等,或者是
一系列不同的元素混合物,以及可以由其他分子转化而来的复合物。

当抗体在抗原表位上结合时,它们会同时发生结合及特异性反应,从
而识别出抗原表位上有抗原存在的情况,从而可以实现病原蛋白的检测。

免疫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因此也常用于
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临床
诊断,从而对肿瘤、艾滋病等重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此外,
免疫化学技术也可以用于检测毒素、农残、饲料添加剂和环境监测,
可以加快上述领域研究的进程。

免疫化学检测法也被称为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生物感应和抗原
检测的有效方法,可以用于疾病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诊断。

它利用
了抗原特征结合抗体,以及抗原表位上的特殊反应,能够大大减少检
测的时间,且准确度非常高,从而为临床检测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免疫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免疫化学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检测、识别和定量化疾病的化学技术。

它的诞生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现代疾病诊断中,免疫化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原理、应用价值、常见检测等方面谈谈免疫化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原理免疫化学技术的原理是建立在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作用之上,即当特定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时,会出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而这种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化学互相识别作用。

具体而言,抗原是病原体或非病原体,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蛋白、脂质、核酸等细胞成分。

而抗体,通常是指人体内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分子,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价值1. 疾病诊断通过免疫化学技术,我们可以检测诊断多种疾病。

例如,通过检测抗体,可以诊断某些传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而通过检测抗原,则可以发现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的感染情况。

因此,免疫化学技术可以更快地发现疾病,并提供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2. 临床医学在临床上,免疫化学技术可以检测一些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肿瘤 Marker 的检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Marker 的检测证明越来越重要,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

在临床上,肿瘤 Marker 的应用非常广泛。

3. 生物工程免疫化学技术在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生产药物,用来治疗癌症、炎症等疾病。

此外,也可以利用该技术生产高纯度的蛋白质和大量的同一抗体,用于科学实验和医学研究中。

三、常见检测1. ELISAELISA,全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化学检测法之一。

它是利用酶作为信号产生器,检测或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

这种方法极为敏感,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并且在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非常高。

2. 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全称为Western blot,是一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病理学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病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利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并鉴定组织中的特定细胞或分子。

这种技术在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在组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利用特异性抗体识别组织中的不同成分,并将它们染色或标记。

目前常使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主要有免疫荧光、免疫酶标记、免疫金标记等。

免疫荧光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或标记物并将其显色的技术。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组织中的不同分子或细胞,并可以通过多重荧光染色技术同时检测出多种分子,从而实现复杂的研究目的。

免疫荧光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免疫球蛋白的分布、肿瘤细胞的识别和定位、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功能等。

免疫酶标记是一种将酶标记物(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标记在抗体或其他分子上,然后通过酶促反应将其染色或显色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特定细胞或分子的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数字化显微镜来定量计算染色强度等参数。

在肿瘤学中,免疫酶标记技术常被用来鉴定肿瘤细胞的种类和分化程度,以及进行肿瘤的分子分型。

免疫金标记技术是一种将金标记物标记在抗体或标记物上,然后通过放大或显色等方式来进行检测的分析技术。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对细胞结构和分子的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同时可通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实现图像分析和处理。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免疫金标记技术常被用于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神经递质的定位和释放。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同时也为未来疾病防治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免疫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化学技术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鉴定和定量的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引起各种信号的产生,如荧光、酶标记等,从而实现对待测分子的检测。

免疫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亲和性
和特异性检测。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只有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抗原才能与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不同生物分子的选择性检测。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亲和力可以通过亲和层析等技术进行测定,从而选择最适合实验要求的抗原和抗体。

在特异性检测方面,免疫化学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测标记进行检测,如荧光、酶标记等,从而实现高灵敏、高特异的检测。

总之,免疫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亲和性和特异性检测。

通过这些原理,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高灵敏、高特异的检测。

- 1 -。

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义

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义

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义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是病理诊断中的一种检测方法。

它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即抗原抗体反应,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并对这些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法医学鉴定以及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等领域。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主要用于协助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例如,对于肺癌,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癌细胞是否表达某些特定的肿瘤标志物,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肺癌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同时,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用于判断肿瘤的来源,例如通过检测癌细胞表面的某些糖蛋白或糖脂来鉴别肿瘤是来自消化系统还是泌尿系统。

在法医学鉴定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毒品、药物等物质,以协助司法机关进行犯罪调查和审判。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中,例如研究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等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以及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变异和信号转导机制等。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免疫化学技术8.1 免疫化学技术简介现代免疫化学是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组成、结构以及抗原和抗体反响的机制。

此外,还研究体内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如补体分子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目前,免疫化学已应用于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根底研究和临床检测等。

随着免疫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免疫学实验技术也迅猛开展,并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医学根底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体液免疫测定及细胞免疫测定。

前者主要是根据抗原与相应抗体能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一些辅助因子的参与下出现沉淀、凝集及溶化等反响,从而采纳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或用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此外,尚包含检测体液中各种可溶性免疫分子,诸如补体、各类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溶菌酶、各种细胞因子等。

细胞免疫测定则是根据各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外表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及其各自的特别功能,在体外〔有时亦可在体内〕测定上述各种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以援助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

本章节仅限于介绍几种主要的免疫化学实验技术的根本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

8.2 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专一性抗原与免疫原: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或抗原性〔antigenicity〕,后一种性能称为反响原性〔reactogenicity〕或免疫反响性〔immunoreactivity〕。

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物质所具备的性能可分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和半抗原〔hapten〕两类。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响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

仅具有与相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免疫反响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及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它们本身不具免疫原性,但当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形成复合物,便获得了免疫原性,这种与半抗原结合并给予它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大分子称为载体〔carrier〕。

根据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抗原与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是从外界引入体内而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

内源性抗原是指体内的自身成分,如机体的组织或细胞因理化因素作用或病毒感染使这些成分发生改变或修饰,成为一种自身抗原或称新生抗原,使机体发生免疫反响。

而根据抗原的化学组成可分成蛋白质、糖类、脂类与核酸等抗原。

-构成免疫原的条件: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

免疫活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具有高度精确的识别能力,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将非己物质加以排斥。

免疫应答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识别异物和排斥异物的应答,故激发免疫应答的抗原一般需要是异物,具有异物性的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种:1〕异种物质:马血清、异种蛋白质、各种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来说是异种物质,均为良好抗原。

2〕同种异体物质:高等动物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其组织成分的化学结构也有差异。

因此,同种异体物质也可以是抗原物质。

例如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物质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即属此类。

3〕自身抗原:自身组织成分通常无抗原性,但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自身成分也可成为抗原物质。

抗原一般为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0kD以上。

在肯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其抗原性越强。

分子量在5kD以下的肽类,一般无抗原性,分子量为5-10kD的肽类为弱抗原。

抗原须是大分子物质的原因为:1〕分子量越大,外表的抗原决定簇越多,而淋巴细胞要求有肯定数量的抗原决定簇的刺激才能活化。

2〕大分子胶体物质的化学结构稳定,不易被破坏和去除,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能延续刺激淋巴细胞。

大分子物质并不肯定都有抗原性。

例如明胶是蛋白质,分子量达100kD以上,但其免疫原性很弱。

因明胶所含成分为直链氨基酸,不稳定,易在体内水解成低分子化合物。

如在明胶分子中参加少量酪氨酸则能增强其抗原性。

因此,抗原物质除应为大分子外,其外表必须有肯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此外,抗原分子的构象〔conformation〕即抗原分子中一些特别化学基因的三维结构,它决定该抗原分子是否能与相应淋巴细胞外表的抗原受体互相吻合,从而启动免疫应答。

抗原分子的构象变化,可导致其抗原性的改变。

抗原的物理性状与免疫原性的强弱有关。

一般具有环状结构的蛋白质其抗原性比直链分子强;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抗原性为强;颗粒性抗原较可溶性抗原为强。

具备上述性状的物质须经非消化道途径进入机体〔包含注射、吸入、混入伤口等〕,并接触免疫活性细胞,才能成为良好抗原。

抗原特异性的物质根底: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是存在于抗原外表的特别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外表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响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根底。

一个抗原分子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每种决定簇只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

一般蛋白质的决定簇由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一个多糖决定簇由5-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一个核酸半抗原的决定簇包含6-8个核苷酸。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指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决定簇的总数,包含抗原外表功能价及其内部非功能价。

8.3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特别是浆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因其具有免疫活性故又称作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体主要由分化的B淋巴细胞产生,但有时也需要其他类型的细胞,如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协同作用。

抗体主要分布在体内血清中或外分泌液中,对体液免疫应答起主要作用。

目前已发觉的人免疫球蛋白有五类,分别为IgG、IgA、IgM、IgD和IgE。

免疫球蛋白最显著的特点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以及其分子的不均一性。

各种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分子都含有四条多肽链组成的根本结构单位,即由两条重链〔heavy chain, H链〕和两条轻链〔light chain, L链〕通过不同数目的二硫键结成Y形〔见图8-1〕。

在抗体分子的N端,不同抗体分子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都是不同的,此区为“多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它是抗体分子与抗原决定簇的结合部位。

由于抗体多变区这一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对抗原分子“识别功能〞的多样性;不同抗体分子的C端结构根本恒定,称为“稳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抗体分子发生变构效应和集聚作用,使稳定区的某些部位暴露出来,并马上发生一系列免疫生理效应,如固定补体,促进对抗原分子的吞噬、溶化和去除作用。

图8-1 IgG1的根本结构-Fig 8-1. The N-terminal end of IgG1 is characterized by sequence variability(V) in both the heavy and light chains, referred to as the V H and V L regions respectively. The rest of the molecule has a relatively constant(C) structure. The constant portion of the light chain is termed the C L region. The constant portion of the heavy chain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ally discrete regions: C H1, C H2 and C H3. These globular regions, which are stabilized by intrachain disulphide bonds, are referred to as ‘domains’. The sites at which the antibody binds antigen are located in the variable domains. The hinge region is a segment of heavy chain between the C H1 and C H2 domains. Flexibility in this area permits the two antigen-binding sites to operate independently. There is close pairing of the domains except in the C H2 region. Carbohydrate moieties are attached to the C H2 domains.免疫球蛋白在血清自由电泳图谱中主要分布在г-球蛋白地域,因此以前有人把г-球蛋白误认为就是抗体。

其实г-球蛋白不全是抗体,而抗体也不全在г-球蛋白地域内〔见图8-2〕。

图8-2 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布Fig8-2 Electrophoresis of human serum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major immunoglobulin classes. Serum proteins are separated according to their charges in an electric field, and classified as α1, α2, β and γ , depending on their mobility. (IgE class has a similar mobility to IgD but cannot be represented quantitatively because of its low level in serum). IgG exhibits most charge heterogeneity, the other classes having a more restricted mobility in the β and fa8-8.4 抗原抗体的结合体外抗原抗体反响又称血清学反响〔serologic reaction〕,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试验时一般都采纳血清标本,故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