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古诗词修辞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修辞手法并能明确其表达效果
2、准确找出古诗词中所用修辞,并规范答题
二、课前自学:
指出下列诗句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明有什么好处。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②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⑦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
1、比喻: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使所表达的事物,形象而生动
3、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4、用典:借古抒怀、文化底蕴深厚
5、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6、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
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活动一(例题展示):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①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
②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
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
③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清溪的水色使我感到清心,独特的水色与我之前所见江流大不相同.试问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清溪清的可以看到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梭.傍晚的时候常听到猩猩的啼叫,仿佛是在哀伤远离他乡的游子.
活动二(总结答题方法):
①准确指出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②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使用的这种修辞手法。
③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或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活动三(练习巩固):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4分)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③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
的喜爱之情。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2、这首词中“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说明。(4分)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去②,陇云愁。
香貂③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 :①空碛:空旷的大沙漠。②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③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
答:①运用拟人的手法。
②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赋予陇云愁绪。
③由此可见人的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⑴“空碛无边”二句:茫茫沙漠无边无际,阳关古道远在万里之外。空碛:沙漠;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玉门关南面,和玉门关同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⑵“马萧萧”三句:用愁云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萧萧:马嘶声;去去:一程又一程向远处走去;陇:泛指甘肃一带,是古西北边防要地。⑶“香貂”一句:战袍旧了,只有戎衣裹体。香貂:贵重的貂皮(指征袍);戎衣:军衣。⑷胡霜:指边地的霜。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⑸绮罗: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指征人的妻子。⑹魂梦隔:连梦魂也被万水千山所阻隔。作品评析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活动四(类题训练):
阅读下列古诗词并回答问题
1、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①尾联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②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作者处于抑止状态的归心,而春风则被赋予了春风人的特色,会催开百花。作者每到春天都会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
③生动贴切得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难以遏制。
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
到家书的沮丧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过于边远之意。
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归思这样地折磨着作者,平常时日,还可以勉强克制,可是,当新春到来时,就按捺不住了。因为新春提醒他在异乡又滞留了一个年头,使他归思泉涌,百感交集。
2、这首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4分)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阄州(今四川阗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①用了借代和用典的手法。
②用“烟尘”代指边境战事,说明战争很紧张。“请缨”,典出《汉书•中军传》,是请求出战之意。
③战争场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典故的使用,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思。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活动五(真题训练):
六、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2.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