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宁化祭祖习俗

合集下载

客家中元节的习俗

客家中元节的习俗

客家中元节的习俗客家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神灵,为亡灵超度,祈祷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在中国各地,中元节有着不同的习俗和传统,其中包括了客家人独特的中元节习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客家中元节的习俗,以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一、扫墓祭祀在中元节这一天,客家人会前往祖坟扫墓祭祀先祖。

他们会将墓地整理得干净整洁,并在墓前摆放香烛和供品,如水果、米糕、凤梨酥等。

祭祀仪式通常由家族长辈主持,全家人围绕祭坛祈祷,向祖先表达思念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人们身体健康、生意兴隆等。

二、放焰火中元节当晚,客家人会在庭院或空地上放焰火。

据传说,放焰火能驱赶邪灵,保护家人免受恶灵的侵扰。

同时,焰火也象征着热烈、繁荣和吉祥,寓意着希望家庭喜庆团圆,事事顺利。

孩子们尤其喜爱放焰火,他们手捧着彩色烟花,在燃放声中兴奋地笑着,使整个节日增添了无限欢乐和活力。

三、舞龙灯客家人在中元节上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舞龙灯。

这是一种舞蹈形式,舞者们手持着长竹竿,一端系着一个巨大的龙灯,另一端带着色彩缤纷的丝带。

舞龙灯的动作优美流畅,有节奏感,让人陶醉其中。

据传,舞龙灯可以驱走灾祸,增加人们的好运。

此外,舞龙灯也是一种向祖灵表达敬意和祈求的方式。

四、凉粉祭在客家地区的中元节,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叫做凉粉祭。

这项习俗源于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仙女,她为人们带来好运和丰收,每当人们祈求时,仙女就会降下凉粉,为人们带来清凉和美味。

因此,人们在中元节上,会准备好凉粉,并将其供在神台上,向仙女表达感激之情,同时祈求好运和丰收。

五、剪纸中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不仅祭祖、祈祷,还会制作纸雕、剪纸等手工艺品。

客家人剪纸的主题通常是关于中元节的场景,如舞龙、祭祀活动等。

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承和表达祖先文化的方式。

客家人相信,通过剪纸可以驱散厄运,带来好运和吉祥。

宁化酒席习俗

宁化酒席习俗

宁化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

除把中原的文明礼俗带入新地方之外,在与当地人相互问不断交往、磨合中。

还形成了宁化客家特有的礼仪风情。

他们从小孩一出生开始,其宴席就不断:出生三天,有做三朝饭的汤饼之庆,周岁有周星之庆。

接着是十岁之庆、二十岁之庆;三十岁有而立之庆、四十岁有强士之庆、五十岁有五秩(杖村)之庆、六十岁有杖乡(花甲)之庆、七十岁有古稀(杖国)之庆、八十岁有杖朝(耋龄)之庆、九十岁有耄龄之庆、百岁有期颐之庆。

此外,结婚有新婚之庆,再娶有续弦之庆,满月(30天之庆称为小满月;60天之庆称为大满月)有弦月之庆。

架屋有轮奂之庆。

迁居有乔迁之庆。

兄弟分家有添灶之庆。

女儿出嫁有于归(出阁、添箱)之庆。

安葬有牛眠(还山)之庆。

此外还有入学之庆、升学之庆、夫妻圆满六十年之庆。

兄弟共合三百岁之庆等等。

以上种种之庆,有的设宴人数较少,有的设宴人数较多。

因而对各种的宴席其宾客入席也各不相同。

宁化客家人使用的桌子是四方桌,也称八仙桌,即一个桌子只坐8个人(特殊情况除外),即使是同样的八仙桌,其入席也有不同的坐法。

一、不同的厅堂有不同的入席方法:如是上梁厅或上厅下廊的厅,其坐法是——对子席。

如是楼下厅的(即厅上有加层的厅),其坐法是——一字席。

二、不同的宴席有不同的坐法。

如小孩子做三朝或周岁,由其小孩的外公或小孩母亲的兄弟坐首席。

如女孩出嫁,由女婿坐首席。

宁化客家人认为女婿一辈子在岳父母家只有这次娶媳可坐首席,”半边细郎半边子”,以后女婿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了。

操办任何宴席就得在场帮忙了。

孩子结婚,由新婚媳妇的兄弟(即送嫁的)坐首席。

如男人做寿,由本村叔伯长者坐首席;女人做寿,由女方娘家长者坐首席。

如上梁、乔迁,由本村叔伯长者坐首席,木匠或泥水师傅坐第二席。

清明扫墓做清明。

若有请外房长者,由外房长者坐首席;若没有请外房长者的,由本房长者坐首席。

丧事,因这天厅堂门上写着比例为1:3的“当大事”三个大字。

要以死者为大,因此丧事是随便坐的,没有请人坐首席的风俗。

三明市“知客家,爱客家”网络知识竞答参考答案

三明市“知客家,爱客家”网络知识竞答参考答案

三明市“知客家,爱客家”网络知识竞答100题答案1、客家名称“客”的含义是( B )。

A、客家人好客B、客家人是从北方迁徙到闽粤赣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相比较是“客”C、客家人客居异乡D、客家人足迹遍天下2、客家先民第一次南迁从( B )开始。

A、唐朝B、东晋C、宋朝D、三国3、客家先民大批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B )。

A、自然灾害B、躲避战乱C、改善环境D、无具体因4、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不忘将祖先的骸骨带上,安居后再选风水安葬,此习俗客家地区一般称为( A )。

A、二次葬B、风水葬C、舍利葬D、捡金葬5、客家姓氏源头主要在( C)。

A、福建闽南地区B、中国江淮地区C、中国中原地区D、中国东北地区6、“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是在客家人中广泛流传的口语,其中的“大槐树”即大槐村在( C )。

A、河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安徽省7、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中的( A )一支民系。

A、汉族B、畲族C、瑶族8、客家大本营即客家人的聚居地,为闽西、( B )、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

A、粤西B、粤东C、粤北9、客家人中流传的“葛藤佳话”的故事与历史名人( C )有关。

A、陶渊明B、李自成C、黄巢D、刘邦10、客家人了解自己的祖先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 D )。

A、到宗族祠堂祭祖B、到祖先的墓地祭祀C、询问老年人D、查找族谱11、( C )时期,在闽粤赣客家聚居地域内,初步形成一支同操客家话、有着共同物质文化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独特汉族民系客家人。

A.东晋 B.北宋 C.南宋 D.唐朝12、由于汉人移民激增,一个县的人口由唐代天宝元年(742年)的5000人增长到南宋宝佑元年(1223年)的11万多人,这一客家县是( A )。

A、宁化县B、将乐县C、建宁县D、沙县13、宁化位于福建西部,闽赣边界中部,地处“三江”源头,这“三江”是闽江、赣江和( A )。

A、汀江B、九龙江C、韩江14、客家先民进入福建宁化石壁的主要隘口是(A )。

关于“非遗”传承的多维思考

关于“非遗”传承的多维思考
呻 州


23旬 I9 C4 0 月刊 S— N6 1 () S5 1 2 下 N0 1/ 年 7 1I 11 — 0 4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上目■ 豳
关 于 “ 遗 " 承 的 多 维 思 考 非 传
林 平
( 建 省 三 明 艺术 馆 福建 三 明 3 5 0 ) 福 6 0 0
作者 简介 : 平 , 建省三 明艺术 馆馆长 , 明市非遗保 护 中・ 林 福 三 负责人 。 【 圉分类号1 2 6 6 中 10 .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0 9 o 1 2 1 l 3 O 6 1 1 0 —5 7 (0 2 o ~O 3 ~O 随着 文化外 沿的扩 大 ,非遗 作 已成 为广 大文 化工 作 者 的新 课题 性 , “ 工 也无 法形成 规模化 产业 。 更无足 够的经 济来 源 。这样长久 下去 , 然导 必 相对而言 , 在挖掘 与传承 中, 传承 工作 就更 显得 重要和急 迫 , 以为非遗 保 致 有些绝 技的失传 , 何况年 青一代 都 向往 城市 生活 , 父 辈的技 艺 缺乏 我 更 对 护 与传承工 作 的焦点应 该集中体 现在“ 活态 ” , 上 因为 非遗 的传承是 人 的传 兴趣 。 此 , 为 政府部 门应尽 快采取行之 有效 的政策 和措施 , 文化部 门应 加强 承, 显然这 种“ 活态” 传承是 十分艰难 的 。 引导 。如 , 山竹纸在 市场上很 受欢 迎 , 西 如何 做 大做 强使 其成 为纸 的 品牌 就我 市而言 , 目前为止 , 遗项 目编入 国家级名 录中的有 五项 , 们 和文 化 的亮 点 , 到 非 它 并提供 一定的平 台与交 流的机会 使之上 升为产业 化 。又如 分 别是永 安市 的大腔戏 、 将乐 县西 山竹纸制作 技艺 、 田县的板凳 龙 、 宁 宁化“ 活字 ” 大 泰 木 雕刻 印刷 技 艺 , 品大 多销往 乡 村 、 成 寺庙 , 市场 销量 也很 有 县 的梅林戏 、 宁化县石 壁客家 祭祖习俗 。这些 都是三 明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的 限, 在选 择传承人 就更显 难度 。永 安市 的大腔戏 , 成于明代 中期 , 形 被誉 为 典 型代表 , 三明历 史的一种 见证 和三 明文 化 的一种 重要 载 体 , 们蕴 含 中国戏剧史 的活化 石 , 懂得欣 赏的人很 少 , 是 它 但 没有足 够市场 氛围 , 何 寻找 如 着 三明人 民某些 特有的精 神价值 与思维方式 , 是广大人 民群众 丰 富想象 力 合适 的结合点 与旅 游联姻 , 也是 耪们 值得 思考 的 问题 。因此 , 我们 需要 政 与 文化创 造力 的结晶 。 府 与各 部 门间 的协 调扶 持 , 予传 承人 一定 的社 会地 位 和相 应 的经 济资 给 然而这 种特 殊的“ 活态” 传承是 必 需完 全依 赖特 定 的人 群和 特定 的 环 助 , 这样 非遗项 目才能 融人社会 。 境 而生存 的 , 它以典 型的 口传 心授为 特点 , 所有 技艺 全 都是 以人 的相 互 依 在“ 非遗” 传承 的另一种 突 出矛盾 , 就是地 域间 的项 目相争 。 那 存 为延续 的。 因此 对它们 的保护不 仅是要保 护其 文化形态 , 重要 的是 对 更 早 在 2 0 年 5月初 , 04 因出现两种截 然不 同的“ 午” 申报 , 界非 物 端 节 世 其 进行“ 传承 ” 使之 发扬光大 , 以是 否能 够“ 态” 承则 成为 非物 质 文 质文 化遗产 引起 国人 们的许 多思考 , , 所 活 传 也正 因为韩 国“ 先 申报 ” 中国 引起 抢 在 化 遗产是 否得 到保护与开 发利用 的关键 。 轩 然 大 波 , 因有 关 文 化 部 门 出 面 表 示 , 国 申 报 的 是 “ 午 祭 ”, 非 中 国 后 韩 端 而 那么 , 活态 ” “ 传承 又如何进 行?有关 专家认 为可 以借鉴 国外 的一些 做 申报 的是“ 午节 ” 事 情才 慢 慢平 复 下 来。 经 了解 , 国 的“ 午 祭 ” 端 , 韩 端 是 法 。其一 , 让传 承人有个 稳定 的收入 , 就像教 师一样 的待遇 。当然 , 承 人 l O 传 O O多年前从 中国引 进的 , 是 以舞 蹈 、 它 萨满 祭把 、 间艺 术展 现 等 内容 民 必 须承担 一定 的社会责任 , 艺人们 在有 生 活保 障 的工作 中 , 行技 艺 的 构成 , 中国的划龙 舟 、 让 进 与 吃粽 子 、 纪念屈原是 两 回事。这说 明了“ 非遗 ” 目 项 传 承 , 时 间还 要编写 文本 其 二 , 有 通过 录音 、 录像 等有 效 手 段 , 做好 传 承 在人们 心 目中是无形 文化遗 产 , 的 地位 和作 用 不可 忽视 。同样 , 它 我市 梅 工作 。笔者 认为 , 在条 件成熟 的时候 , 可在我 市技工 学校或 艺术学 校 , 设 列 、 开 三元 两区 因“ 旺鼓” 大 之说争 议也 沸沸 扬扬 。去 年 , 三明 市首 届非 物 在 传统 技艺课 程 , 之成 为规模化 的文化 产 业链 , 使 以培 养更 多 的年 轻人 加 入 质文化 遗产节 展演 中 , 点因节 目单的说词 “ 旺鼓” 差 大 归属 有着不 同争议 而 到传 承的行 列 。 使 活动无法进 行 , 因本 人现场 调解 , 后 缓和双方 情绪 , 才使 活动顺利 进行 。 另外 , 在我市还存在一些非 遗传承难题 。例 如 , 虽然 国家给予 获得 国家 经 查阅证 实 , 三元 区早在 1 4 年 前 就建 县 , 9o 当时称 三元 县 , 其 中已 这 级项 目的传承人每年 8 0 00元补 助 , 对农 村来 说是 一笔不 小 的收入 , 可对 当 包含 三元 、 梅列 两区 , 传说 中的“ 小小 三元 县 , 家豆腐 店 , 内磨 豆腐 , 三 城 城 地领 导来说是一道难解 的题 目。如大 田县 的板凳 龙 , 元宵期 间 搞板凳 龙 活 外 昕 的 见 ” 是 最 好 的 佐 证 。随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有 了 现 在 的 三 元 就 才 动 的乡镇有许多 , 因很难说谁做 的最好 就使得 传承人 很难确 定。 因此 , 该 区 、 应 梅列 区 , “ 旺鼓” 而 大 正是 三元 , 列 、 口等 地原住 民共有 的活 动 。这 梅 莘 将对 个别传承 人的资助调 整为对项 目的整体资助 , 否则就 会鼓励少 数人 , 打 也说 明了 , 在非 遗传承 的过程 中, 盾 是多 种 多样 的 , 实存 在着 地 域 问 矛 确 击多数人 , 以产生 预期的效果 。然 而, 难 获得 省市项 目的传承 人补 助的经 费 题 , 存在着 “ 基” 根 的问题 。因此 , 我们 在 开展 非物 质文 化 遗产与 传 承 的过 又很有 限。因此 , 、 省 地市县 也应逐 级追 加补 助经 费 , 各种措 施 保护方 案 亟 程 中要 做 好 过 细 的 工 作 。 需细化 。只有各级政府加 大投入 , 力改善 传统艺 人 的生存 条 件和 活动 空 努 总之 , 要使非 物质文 化遗产得 到有效保 护 , 困难很 多 , 修复其 自然传 承 链 条 , 需 要 一 个 长 期 的 过 程 。 目前 , 国 上 下 仍 缺 少 全 盘 考 虑 的 整 体 思 还 全 问, 让他们有个展示 的平台 , 我相信 ,非遗” “ 的传 承就一定能够 落到实处 。 另据 了解 , 安市 的大睫戏 、 永 将乐 县西 山竹纸制作 技艺 , 以及 近期 发 掘 路 , 需要我 们全体文 化人共 同努力 和积 极探 讨 , 全社 会对 艺术 形 式 的整 使 的 宁化“ 木活字” 雕刻 印刷技 艺 , 都面 临着 缺乏 人 才传 承 的大 问题 , 有 的 体传 承形成有 效保 护 , 青年一 代热爱 传 统文 化 , 现 让 让祖 国 的“ 非遗 ” 文化 得 也都 是些农 民 , 时在 田间劳作 , 平 偶尔 为一些来 宾表演 , 乏连 贯性与 持续 到 全 社 会 的共 同 关 注 。 缺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客家人祭祖是客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也是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和弘扬。

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丰富多彩,包括祭品准备、祭祀仪式、祭祖祈福等环节。

通过祭祖活动,客家人传承着先辈的智慧和精神,弘扬着客家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凝聚了家族、乡亲之间的情感和凝聚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json"1.2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客家人祭祖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祭祖在客家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接着将详细讨论祭祖的基本规矩,包括严肃性、尊重性和仪式性等方面。

最后将深入探讨祭祖仪式的流程,从准备祭品到进行祭祖仪式的整个过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以及祭祖活动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

"}1.3 目的祭祖是客家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祭祖活动,人们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也可以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以期加深人们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祭祖活动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了解客家人祭祖的规矩和仪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客家人的信仰和价值观,进而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繁荣。

2.正文2.1 客家人祭祖的重要性2.2 祭祖的基本规矩祭祖是客家人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仪式,而在进行祭祖活动时,客家人会遵循一系列基本规矩。

这些规矩体现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首先,祭祖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的春秋两季,通常是在农历的清明节、重阳节、祭祖节等特定日子。

这些日子被认为是祖先的生日或忌日,是最适合进行祭祖仪式的时机。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近现代以来,大量学者对客家文化与习俗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客家丧葬习俗则研究得较少,此文则尝试对客家丧葬习俗作一较全面的表述以增进世人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日常生活中,客家人是非常讲究礼仪的,丧葬礼仪则历来为客家人所重视,程序繁多,场面浩大,客家人往往在生前就准备了棺材,放置在土楼二楼空闲的房间里,或者架在廊道的屋梁上,比起其他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在客家山区,至今旧俗犹存;客家人的丧葬观念基本上继承了汉族传统,相信灵魂不死,重视福、寿、孝,丧礼讲究排场,特别重视风水;繁缛的葬俗首先来源于灵魂不死的观念,古人认为人活着是灵魂依附于肉体,而死后灵魂与肉体就分开,灵魂是能够独立于肉体之外的,具有超人的力量,会对子孙后代产生护佑的作用,因此把灵魂当作神秘的对象加以信奉。

旧时人们对待死人在归天路上的种种复杂仪式都是以灵魂的虚拟存在为前提的,逝去的人似乎仍然是一个生命需要人们去关爱。

客家人的喊惊习俗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小孩生病时就要由孩子的母亲及其他中老年妇女烧香烛喊惊,认为小孩生病是因为灵魂离开了孩子的肉体,及时叫回灵魂孩子就平安无事了,古人相信人的灵魂在生前与死后是一脉相承的,人生有现世与来世,由此推断世界也有阳界与阴界,根据灵魂不死的观念,人死了以后要进入另一个世界就是那个人们称作阴朝地府的地方。

客家人相信因果报应,认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多做善事能够荫子荫孙,今世不好死后也能得到好报,这便也是客家人重视丧葬礼仪的原因之一。

客家人的丧葬方式多沿用古中原的传统,以土葬为主,多用棺葬,解放以后随着政府的倡导逐步实行火葬。

另亦有合葬、捡金、做生意、野葬等习俗。

因笃信灵魂不灭的观念,旧时客家人对墓穴向来特别重视,一如生人起房,叫“阴宅”,犹重风水,凡筑墓葬必请风水先生选日子、时辰、选墓地、看朝向等。

客家文化——宁化

客家文化——宁化
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 专家考察论证“其洞群规模之大、溶洞 数量之多、洞穴分布之密、岩溶景观发 育之完善为福建之冠”,并誉为“中国 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
位于宁化县北部的安远乡境内,西与江西省 交界,总面积为4733.3公顷。有珍稀濒危野生 动物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华 南虎、金钱豹、云豹、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等 5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香果树、种萼木、 南方红豆杉等3种,药用植物有短萼黄连、绞 股兰、八角莲、金钱兰等,观赏植物有钟花樱、 野含笑、春兰、寒兰等;香料及其它植物有中 华猕猴桃、山苍子、灵芝、茶薪菇、红菇、木 耳等。
客家酒酿为宁化特产。自古至今,宁化客家人盛情好客, 远近闻名,客来必以家酿酒浪相待。饮酒必到尽兴,欢乐而 散客家娘酒是客家原住民用糯米酿造的一种酒,属于黄酒。 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 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可以直接饮用, 也可与鸡等一起煲。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 润肺之功效。
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后,毛 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 《如梦令·元旦》。
——
风山直今路宁
展下指日隘化
毛 泽 东
《 如 梦 令
红 旗 如 画 。
山 下 ,
武 夷 山 下 。
向 何 方


➢ 2008年宁化石壁客 家祭祖习俗入选福建 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 遗产。
➢ 2011年宁化石壁客 家祭祖习俗入选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1995年落成后,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 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公历10月定为“祭祖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 届。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被海内外客家人公认为客家人的“麦加”,客家人的“朝圣中 心”。

客家祖地——石壁

客家祖地——石壁

上周到宁化参加一个会议,特地到被誉为“客家的摇篮”的石壁村看了看。

当地有一种说法,“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石壁村是五大洲两百多姓1.2亿客家人公认的祖地。

历史上,由于战乱和饥荒等原因,大批中原人南迁,这些南迁的汉人史称“客家人”。

在客家人在流迁中,大都经过了宁化县石壁村。

他们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又陆续辗转迁往闽西南,广东,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有的渡海到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所以,石壁成为客家人的“第二祖籍地”。

远的不说,孙中山,郭沫若,叶剑英等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已遍布世界五大洲。

近年来,宁化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近3亿元新建了客家祖地广场,客家公祠也修葺一新。

公祠大殿堂内供奉着160个姓氏客家始祖神位,展厅有客家人南迁繁衍发展史图片展览。

每年的十月,这里都要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世界各地客家人氏宗亲都会组团参加祭祖活动。

“客家祖地”,已经成为宁化县乃至三明市带动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张名片。

不仅是客家人的祖籍地,宁化还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之一,是“红军的故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个13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有近2万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近万人参加了长征。

若不是惨烈的“湘江战役”,宁化县也许会和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一样,是响当当的“将军县”。

而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祖籍宁化的老红军只剩下了28人。

1955年授衔,宁化籍的开国将军只有3人...
宁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客家祖地。

红军的故乡。

请记住宁化,记住宁化人民!。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婚习俗:客家人注重婚姻的家族传承,通常会进行严肃
的婚姻仪式。

女方嫁入男方家庭后,通常需要进行"上新
房",由长辈主持仪式,祈求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2.祭祀仪式:客家人信奉神佛,常常会进行家庭祭祀或庙会
祭祀活动,如除夕守岁、拜财神、祭祖等。

他们认为祭祀
能够祈求神明保佑家庭平安、丰衣足食。

3.客家茶文化:客家人热爱饮茶,将茶叶制作成压制的茶砖,
以便携带和保存。

茶艺在客家文化中已有悠久的历史,并
有独特的品饮习惯和传统茶具。

4.客家建筑:客家人的传统建筑是土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
筑形式,通常由土和石材料构成。

土楼外形宏伟壮观,是
客家文化的象征。

5.客家菜:客家人以农耕为主,他们的饮食习惯偏向简朴,
注重营养和口感。

客家菜以烧煮和腌涮为主,在烹饪方法
和调味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些只是客家人的一部分传统风俗,并且因地域和地方习俗的差异,客家人的风俗也会有所不同。

客家祖地

客家祖地

8 旅游专线 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在 海外掀起了一股"客家寻根"热潮。1992年开始,宁化县人民政府为满足众多 海内外客属乡亲的"寻根谒祖"需求,在石壁村兴建了一座仿古建筑群--客家公 祠,世界客家人从此拥有自己的总家庙。从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至今,每年 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将每年的10月定为"祭祖月"。 祭祖大典期间(每年阳历10月15日-17日),众多海内外客家乡贤千里寻根,共 聚石壁、虔诚谒祖,一起参加盛大的祭祖仪式,有祭诞、仪仗、乐舞、主事、 仪式等五项程序,而后查阅族谱等史料,细品客家酒娘、石壁擂茶,欣赏客 家山歌、舞蹈等艺术表演,祭祖大典庄严肃穆、场面宏大、古典性强、民间 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客乡情结浓郁。1997年还举办了"福建省首届客家文化旅 游节"活动。十年来,石壁客家祖地景区共接待来自国内19个省、直辖市、自 治区及海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共27万人次,其中海外寻根祭祖团207个, 14309名代表海外80多个客属团体。尤其在2004年,隆重举办了第十届世界 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石壁客家公祠建竣十周年"双庆"活动,世界客属十 九届恳亲大会在江西赣州举行,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作为恳亲大会的一项重要 内容,其规模和声势大大超过历届的祭祖大典,特别是新华网的介入,不仅 现场直播了"双庆"盛况,而且将石壁历次祭祖活动、历史定位等全方位宣传 宁化,此届祭祖大典在海内外客家人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如今,随着海内外" 客家寻根热"的不断升温,前来石壁客家祖地寻根祭祖的海外客家人络绎不绝, 石壁客家祖地日益成为五洲四海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同时,以宁化客家祖地 为主要内容的"客家风情旅游专线"已列入福建省三大联合促销线路之一,"客 家祖地"品牌亦成为三明旅游三大知名品牌之一。

客家人祭祀祖先

客家人祭祀祖先

客家人祭祀祖先祠堂正中神龛,供奉着写有祖宗名讳的牌位,这是祖先灵魂柄息之所,是列祖列宗的象征。

逢年过节,特别是除夕下午,家家户户都要挑着鸡、猪肉、鱼等=牲和干鲜果品及茶、酒等,在祠。

袭设案摆供,焚香燃烛,虔诚献祭。

此外,有世家户还会在自己的厅堂,对着本房祖先牌位摆供祭祀。

这是家祭。

晟有客家特色的还是墓祭。

簋祭多枉农历正月初九至清明前次第进行。

一般先祭升基租墓地,其次祭各房祖先,最后祭小家庭祖先墓地最隆晕的是若1年才一次的祭扫"基祖墓地。

进失,各地嗣宗旗人,贴片钽电容擎着旗帜,举着灯笼,抬着全猪、全羊,挑着一应供品,敲锣打鼓,讲究的还有腱狮队,从四八方齐聚祖坟前。

大家摆好供舳,焚香燃烛,丰祭人诵读祭文,随后按辈分|苛低,顺叩首,醒狮耍舞参拜…待祭仪结束,旗人在附近埋锅炊事,围聚野盘餐。

最后再挑上各自的供品,江日何凡开基粗暮敲锣打鼓同去。

不论家祭、祠祭还是墓祭,客家人通过祭祖,一来念祖先恩德,不忘根本,二来敬宗睦旗,增进凝聚力,则激励孙艰苫奋斗,不断进取。

编修族谱:族谱是记录宗族世系及历代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文书中国族谱历史悠久,汉代司马迁《史记》已为王室诸侯写世系。

魏晋南北朝崇尚门第,豪门望族修谱渐成风气唐宋时期,谱牒广为流行。

到了明清,各KEMET钽电容地民间更是大;修谱之风。

客家宗族注重修谱。

福建上杭客家族谱馆,便收藏闺、粤、赣、台、川等地126姓氏的1 800多部族谱。

各族谱大同小异,普遍记载远近祖宗姓名、婚配、于尉。

26培育子弟读l5成才,许多宗族都在旅产中没市“儒资’,以其收人兴学助考:建立私塾、学堂,延聘师资,资助穷家子弟读书,提供号试路费,发放奖学金等。

宗旗还用族产收入,孝敬老人,绗岁以老人分发祭肉和粮食补助;扶助旅中蜊寡孤独和残疾者。

此外,还川旗产收入帮助族巾贫用者结婚戍家、料理丧莽等宗族组织还联络村内村外其他姓氏宗旗,共同绀纵利实施修桥、贴片钽电容铺路、建学校、设凉亭和挖水渠、筑水坝等乡村公益事业。

烧街衣是客家人中元节最有特色的一种行为

烧街衣是客家人中元节最有特色的一种行为

烧街衣是客家人中元节最有特色的一种行为引言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客家文化中,中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视为祭祀祖先和鬼魂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有一种特色的行为叫做烧街衣,它是客家人民庆祝中元节的独特方式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烧街衣的含义、历史背景以及庆祝活动的具体步骤,并探讨其在客家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烧街衣的含义烧街衣是一项传统的祭祀仪式,是客家人在中元节期间采取的一种行为。

烧街衣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追思祖先和已故亲人,二是为了表达对鬼魂的尊重和敬畏。

在客家传统中,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魂们返回人间的日子。

烧街衣是为了迎接这些鬼魂,以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怀念。

街衣指的是祭祖用的传统礼服,烧街衣则是将这些衣服用火烧掉,代表着祭祀之后将其送还给祖先和鬼魂。

烧街衣的历史背景烧街衣作为客家人庆祝中元节的传统行为,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宋代。

在当时,人们就已经实行烧街衣的习俗了。

在那个时候,人们对鬼魂有着深厚的敬畏之情,相信他们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鬼魂的干扰,人们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烧街衣。

这一仪式的目的是为了向祖先和鬼魂们表达尊重,并祈求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烧街衣的庆祝活动烧街衣的庆祝活动通常在中元节这天进行。

以下是烧街衣的具体步骤:1.准备仪式用品:包括祭祀衣物、香烛、纸钱和食物等。

2.摆放祭台:在室内或指定的场所上摆放祭台,将仪式用品摆放整齐。

3.点燃香烛:点燃香烛,以示迎接祖先和鬼魂。

4.祈祷和献食物:人们跪拜在祭台前,默祷祖先和鬼魂的庇佑,并献上食物等供品。

5.烧街衣:将祭祀衣物放在火盆中点燃,让火焰将其烧毁。

6.敬献纸钱:将纸钱投入火中,用以表达对祖先和鬼魂的敬意。

7.散场:仪式结束后,人们祝福彼此,并返回家中。

烧街衣在客家文化中的重要意义烧街衣作为客家人的传统行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作者:依凡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第05期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是中国历史上客家人大迁徙的中转站,是举世公认的客家人总祖地和朝圣中心,也是黄慎、郑文宝、李世熊等客家历史名人的出生地。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客家民系是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经过从东晋到南宋的900年而孕育成熟的,位于宁化县西部的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

自东汉开始,已有中原汉人入境定居。

唐朝末年,当时由中原迁居到鄱阳湖附近等地的客家先民,为避战乱,又向赣、闽、粤三省的结合部迁移,并大多数进入宁化,且主要聚居在石壁。

后来先民们又以宁化为据点,向外拓殖。

客家先民进入宁化定居繁衍的最盛时期,正是客家民系形成时期,自宁化迁徙到各地的客家被称为正宗客家。

因此,石壁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

如今已有1.2亿客家人播衍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一支重要的开拓力量。

客家人特殊的经历造就了客家勤劳、勇敢、刚毅、团结、吃苦、朴素、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台湾客家人认为“硬颈精神”才是客家精神最精辟的概括。

石壁早已不仅仅是个地理的概念,而更是一个文化的意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令世人关注。

客家文化的内涵包括居住、饮食、服饰、语言、宗教信仰等。

宁化民居建筑是中原士大夫庭院与山区环境特点相融合的一种形式,代表性民居有殿堂式、围屋、土楼、五凰楼等。

土楼修有高大围墙,可以御侵,并可容纳整个家族,大的可以居住一二千人。

宁化饮食以米酒与“擂茶”最富特色,是客家人的待客佳品。

米酒由糯米酿制,口感清醇。

冬天加热后喝上一杯,浑身温暖舒畅。

“擂茶”是用嫩艾、薄荷叶、香草、车前草、田螺菜等和茶叶在“擂钵”用“擂持”擂烂,冲兑开水而成,具有清热、解暑、解毒等功能。

此外宁化的古坑米粉、鱼生(即生鱼片)、老鼠干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客家的语言服饰也颇具特色。

客家话的浊母清化是在石壁形成的。

古时在以石壁为中心的地区形成的客家话是中原汉语、赣语和本地土语相结合的产物。

宁化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

宁化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

宁化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精神是客家人的优秀思想、伦理观念与文化习俗的集中表现。

客家民俗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凝聚力,不仅在历史上为民系的诞生、生存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今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中将再放光芒。

宁化是世界客家人的总祖地。

在漫长的中原汉民大迁徙中。

客家先民为了躲避战乱,灾荒,为了生存,他们一批批南迁,原先他们还指望能够有朝一日北归,可是等来的却又是无情的战乱、抢动、放火、杀人如麻,实事告诉他们:北归无望。

唯一的出路是疲于奔命地南迁,再南迁,去寻找战争的避风巷“世外桃源”——石壁。

自唐末到北宋、南宋、元初,石壁接纳了大批的南迁汉民,先民们来到这块安乐宝地,垦荒拓殖,泛伐于吴。

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与地方土著、越民、畲民交流、沟通、磨合,文化互相渗透,风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优胜劣汰,逐渐地便形成一种新的语言,新的民间风俗,新的思想意识,规范着、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这样一个新的民系――客家民系便在这里孕育催生了。

一种支撑这个民系的脊梁、潜在意识成了这个民系赖于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客家民众精神即客家精神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着。

随着客家民系的逐渐成长、成熟、发展壮大,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居住地的不断拓展,客家精神也随之完善、升华,在支撑整个民系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2008年12月,国家文化部,根据宁化及其石壁民风习俗丰富淳正,催人向上、生命力旺盛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而获得了第一批“中国民间(客家祖地习俗)文化艺术之乡”荣誉。

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笔者想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客家祖地习俗?什么是客家精神?客家祖地习俗,是指以石壁为中心的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定居和生产生活中,通过磨合、发展所形成的习俗和习惯,即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诸领域,民间文化现象和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婚丧习俗,饮食习俗,生产习俗,岁时习俗,信仰习俗等等。

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

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

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近年来,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一贯以“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为已任,广泛开展联谊活动,诚交四海客家乡贤,举办客家祭祖大典,扩大海内外影响,重塑“世界客家人的朝拜圣地”,并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将客家文化载入中小学乡土教材,广泛教育青少年学生,继承客家文化传统,弘扬客家精神,让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圣火永远燃烧下去。

一、主要做法(一)广泛开展联谊,培育海外客家爱国家园1、走出去,上门拜访,恳亲联谊近年来,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举办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各种客家联谊活动,访问考察闽、粤、赣数十个县、市的客家社团及客家文化。

通过散发宣传资料、举办乡情报告会等,进一步宣传了宁化,提高了石壁客家祖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恳亲团的亲切座谈交流,海外客属人士认识到“回乡、祭祖”是对客家后裔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办法,能激发起客属后裔“回乡”寻根谒祖的热情,使客家文化世代相传、永续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寻根谒祖为主要内容的新客家运动。

2、请进来,热情接待,待人以诚经常邀请海内外客属团体和个人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人数逐年增多。

从199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有世界五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及境内19个省市区的30万余客家人前来石壁寻根谒祖、旅游观光、考察调研。

(二)大力宣传造势,扩大宁化石壁四海影响依托大众传媒及活动开展宣传。

中央电视台一、四套播放宁化石壁祭祖大黄盛况七、八次之多,累计长达40多分钟。

中央广播电台播发宁化客家信息50多篇。

福建、三明、广东、浙江等电视台均播发了不少有关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客家公祠方面的信息和报道。

台湾电视传媒多次前来石壁摄录电视专题片。

大型电视专题片《客家人》、《百家姓》都有不少宁化、石壁的内容。

6月21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海峡西岸行大型采访活动在石壁客家公祠举行,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央视国际等49家知名网站80多名采编人员参加了这项大型活动。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客家民俗文化知识涵盖广泛,包括传统节日、婚礼、祭祀、饮食、服饰、艺术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客家民俗文化知识的介绍:1.传统节日:客家人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活动,如春节期间有贴春联、包饺子、舞龙舞狮等习俗,清明节期间有扫墓、烧纸钱等习俗,端午节期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2.婚礼:客家人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时的“拜堂”,新郎新娘会在堂上跪拜祖先,以示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此外,客家人还有“送嫁”的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娘家人会选派几位有威望的长辈护送新娘到夫家,以示对新娘的关爱和尊重。

3.祭祀:客家人重视祭祀祖先,认为祭祀可以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在祭祀活动中,客家人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鸡、鸭、鱼、肉等,并烧香、上烛、敬酒等。

此外,客家人还会在祭祀活动中进行“做公德动作”,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示对祖先的敬意。

4.饮食: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客家酿豆腐”。

这道菜是用豆腐和肉馅为主料,加入葱花、姜末等调料制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此外,客家人还喜欢吃糯米饭,糯米饭是客家人的主食之一,因其口感软糯、清香可口而备受喜爱。

5.服饰:客家人的服饰文化也有独特之处。

传统的客家妇女服饰以宽松为主,色彩较为单一,多穿蓝色或黑色的衣服。

而传统的客家男子服饰则较为简单,多穿白色或蓝色的衣服。

此外,客家人还喜欢在衣服上绣上各种图案和花纹,以示吉祥和美观。

6.艺术:客家人的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客家山歌”。

山歌是客家人用方言演唱的一种民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曲调,被誉为“客家文化的瑰宝”。

此外,客家人还有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以上是关于客家民俗文化知识的一些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客家文化。

第26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圆满举行

第26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圆满举行

第26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
圆满举行
本刊讯2020
年10月16日,第26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举行。

来自福建省内外50多个客属社团的嘉宾及本地宗亲齐聚祖地,寻根谒祖,共话发展。

本届祭祖大典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行,海内外20多个客属宗亲向祭祖大典发来视频连线“云”祈福,并通过网络直播关注了祭祀过程。

祭祖大典活动期间,还邀请台商台企代表前来开展专场招商推介会,举办了全闽乐购——八闽美食嘉年华暨全省烹饪行业技能竞赛、宁化台湾农特产品展、宁化客家小吃节等各类活动,突出经贸合作,推动宁化客家小吃产业、旅游业的发展。

据了解,自1995年起,宁化县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26届。

梅州举办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
遗址调查培训班
本刊讯2020年12月15日至26日,由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主办、中国客家博物馆承办的2020年广东省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遗址调查培训班在梅举行。

此次培训班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旨在培养区域考古调查、勘探和科学研究的基层专业人才队伍。

本次培训班分理论教学和实地教学两个阶段。

理论教学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许永杰教授等老师和省考古所、广州市考古研究院等考古一线的老师从考古理论、技术与方法及相关考古领域研究成果为学员授课;实地教学则在梅州水车窑遗址进行,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面踏查、土样识别、记录绘图等方面的实际操作。

据了解,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成立于2018年,是广东首个区域文物考古工作站,以梅州、河源、韶关、清远四市博物馆作为主要成员单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更改部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更改部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更改部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名称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9.30
•【字号】闽政文[2009]315号
•【施行日期】2009.09.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
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更改部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
的通知
(闽政文〔2009〕31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经研究,同意省文化厅意见,更改泉州刣狮等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并予以公布。

附件:更改名称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九年九月三十日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