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艺术
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研究
![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f4425e33687e21af45a9d0.png)
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研究作者:刘洪志贾玲利杜宇来源:《中国城市林业》2016年第05期摘要: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竹材也因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关学与文化价值,在四川古典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文章通过对四川古典园林经典实例的广泛调研,分析了四川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空间营造和意境营造;探讨了竹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将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中的竹文化做了对比。
关键词:四川,古典园林,竹文化,竹景营造1引言据有关记载,早在周朝时竹子便用于皇家园林。
四川地区以其温和的气候为竹子提供了极其适宜的生长条件。
无论是竹林的覆盖面积还是竹子品种和竹龄,均居全国第一。
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的川西林盘,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竹林作为川西林盘的代表性植物,在川西林盘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运用。
同时也承担着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承载功能。
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竹子不但是重要的造景植物要素,也是重要的园林建筑材料,在现代景观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对于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较多,但查阅到的文献大部分仅关注其作为园林植物的应用,而事实上竹材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四川古典园林中重要的乡土材料,研究竹文化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是指导竹类造景类型的前提。
对四川地域景观的特色化塑造具有实践意义。
2“竹”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空间营造2.1粉墙竹影粉墙竹影是指将竹子配置于粉墙前组合成景的艺术手法,恰似以白壁粉墙为纸,以婆娑竹影为绘的墨竹图。
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写意手法的体现。
明代计成曾在《园冶》掇山中总结了此种竹类的种植手法:“藉以粉墙为纸,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中游也。
”此种设计手法常见于江南园林。
苏州怡园“小沧浪”亭后的粉墙前种植几丛翠竹,搭配石景,亭中有木刻祝枝山的“竹月漫当局,松风如在弦”的草书联,暗含了竹影之构思与动感,正所谓“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
![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65da69ecc22bcd126ff0ccd.png)
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我国是世界竹类分布的中心,被誉为“竹子王国”。
观赏竹因其形态优美,生性强健,绿化期长,繁殖容易,不同种类高矮、叶形、姿态、色泽各异等特性,成为园林中的的宠儿。
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而显。
不管是以竹造园,疏落竹影的画意,还是以竹造景,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多种多样风格,遍及整个园林,形成特殊的东方造园风格与手法。
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园艺观赏竹类具有景观效应和文化内涵,在园林中有着优质广泛的应用。
竹子的观赏价值、造型方法、造景方式在园林中的应用以及竹文化、竹旅游的结合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高,从而提升观赏竹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
本文主要针对园艺观赏竹在园林中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一.观赏竹的概念、分类、及审美价值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竹类植物43属700余种(含引种栽培属种),约占全世界木本竹子种类的1/2以上,我国竹林面积约有700多万。
竹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中子叶植物的禾本目禾本科或竹亚科,观赏竹指观赏竹类植物,禾本科竹亚科的竹类植物。
一般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上部分为竹秆,有显著的竹节,节与节之间相空,竹亚科是一类再生性很强的植物,是重要的造园材料。
自古以来,竹子就用来美化庭院,点缀风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重要元素。
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3种生态型:中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
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毛竹、刚竹,杜竹、方竹等,丛生型的佛肚竹、孝顺竹等,混生型的箬竹、茶杆竹等。
竹类植物都比较美,四季常青是它们的共性。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石头诗、情、画、的影响。
植物造景的手法在材料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秀、美、胜、意,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溶于画中,要具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
园林植物造景的涵义和发展概述
![园林植物造景的涵义和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a83e09e6f1aff00bed51ed3.png)
园林植物造景的涵义和发展概述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1.1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
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的遗址发掘中,获得一块刻有盆栽花纹的陶块,可见,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花卉栽培了。
然而,园林植物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
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的观赏花木。
据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及花木配置已具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4]。
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
殷超竹编:“点竹成金”的启示
![殷超竹编:“点竹成金”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db1983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1.png)
殷超竹编:“点竹成金”的启示殷超竹编:“点竹成金”的启示10月11日,在成都望江楼公园游览,适逢“第二十届成都竹文化节”在该园举办,一张《殷超竹艺精品展》的海报吸引了我的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竹编名人字画创史人”、“竹编状元”、“工艺美术大师”,哇,这么多头衔,真有点吓人的。
竹文化节走进展览室,才知道什么叫实至名归。
展示的百帝图等一幅幅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巧夺天工,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的竹丝,编织成了一幅幅似绢如锦的画面,山水、人物、花鸟和书法作品跃然“竹”上,栩栩如生。
我都禁不住脱口询问:“这些字画究竟是画上去的,还是编织上去的?”殷超竹艺精品展据了解,殷超是青神县青竹乡高墩村人,母亲潘翠华会竹编。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聪慧的天赋,5岁时,幼小的殷超已经能随心所欲地编织出不少人名和图案。
高中毕业后,17岁的殷超回家务农,有了更多的闲暇从事专业性的竹编艺术创作。
1982年,殷超历时33个小时,用坐标编织法完成了一幅73×32cm的“乐山大佛”,使用的竹丝细度达到了1/6厘米,这件竹编画屏作为珍贵的国礼送给了联合国人口普查团的客人。
“乐山大佛”的成功引起了殷超的反思,他在“坐标编织法”、“尺寸控制法”的基础上,发明了“草图直接编织法”。
这种方法能把复杂的山水、人物、花鸟和书法作品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竹编之上,让竹编工艺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品位、纯欣赏型艺术层次。
殷超竹艺精品展11984年,殷超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竹编状元”称号;1989年,出访欧洲10余座城市;1993年,出访泰国,为泰国皇后生日作现场表演;1994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98年,参加新加坡“春到河畔迎新年”艺术展演活动,受到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亲切接见;2000年,在韩国举办个人作品展;2004年,参加在汉城举办的中国工艺精品展;2005年,出访马来西亚,并赴印度参加世界手工艺大会,同年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名列“四川新八大家”……在竹编艺术生涯中,殷超走过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印。
望江楼公园分析
![望江楼公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88de3bf111f18583d05a3b.png)
次入口 文物区入口
4.4空间序列分析
园林空间是由园林五大要素所为何起来的”空“的部分,是人们活动的场 所。 园林空间序列中将不同的园林空间按一定的空间序列轴线连接起来,望江 楼公园的空间序列安排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由序曲,发展,高潮,余韵和 尾声五大部分组成。
4.5景观节点分析
•园内景观轴线连接各景观节点形成圆滑的曲线,各主要景观节点分布 在全园的中心位置且在两条主干道中间,容易吸引集中人群到达。次 要景观节点围绕主要节点分布,有主有次,明确划分。
奇多南 。留天 晋春 贤雨 醉时 唐,, 早那 薛伴鉴 涛舜雪 《妃霜 酬悲姿 人。。 雨晚众 后岁类 翫君亦 竹能云 》赏茂 ,, 苍虚 苍心 劲能 节自 持 。
巴竹 吊丝单竹 菲白竹
—— ·
粉单竹
佛肚竹
花毛竹
金镶玉
龙丹竹
青麻撑竹
因薛涛一生爱竹,后人为了纪念她而在园内种植了多种竹 (约100多种)。因此,竹子也就成了望江楼公园的一大主题。
整个望江楼公园是相对安静的, 园内主要的动区分别为游乐园、 薛涛广场及布置的茶座。这些噪 音形成点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的 环境,同时也带动了园内氛围, 不予置评。
4.3流线分析
流 线分析
•望江楼公园内流线分为园林开放区内的两个出入口连接在园内形成 环园主干道,次干道沿河并且连接主干道,其次分出支路深入到具 体景观处,而文物保护区的路线则自成一条游览路线。整个园内流 线主次分明,主干道沿园内景观环绕,次干道及支路与景观细部连 接密切,十分流畅通达。 主入口
雕塑类用石
5.1.3理水方式
中国园林素有 “无水不成园” 的传统。望江楼 公园中在理水方 式上采用了多种 中国古典园林的 处理手法——
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公园](https://img.taocdn.com/s3/m/0d042cae3b3567ec112d8a44.png)
一、望江楼公园概况望江楼公园座落在成都市锦江河畔,占地面积为11hm2,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
公园东面为绕园而过的锦江,西面隔路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相连。
园内的崇丽阁、濯锦楼、吟诗楼临江而立,可登高眺望蓉城景色。
五云仙馆、泉香榭、枇杷门巷、清婉室、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群,布局精巧,构思奇特,是四川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历史上诸多文人雅士均到此凭吊薛涛,留下诗词、楹联无数,文化底蕴深厚。
薛涛一生爱竹,为纪念薛涛,后人在园内遍种各类佳竹,荟萃了国内外的140余种竹子,是全国种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子专类公园。
在平面布置上,望江公园分为五个部分,即公园主入口区、竹林区、文物保护区、休闲娱乐区和出口区。
竹林区以竹类品种、竹景取胜。
文物保护区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明清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休闲娱乐区是游人观景娱乐的区域。
园内亭阁相映,翠竹夹道,波光云影,各种园林要素和诗词楹联等构成的虚实空间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其园林空间的处理方法很有代表性,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二、望江楼公园园林空间概况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
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大小、构成材料、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它们综合地表达了一个空间的质量和空间的功能作用。
设计中既要考虑空间本身的这些质量和特征,又要注意整体环境中各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从总体上对空间进行组织和安排,使游人循着一定程序依次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合理处理园林空间序列是园林空间创造成败的关键。
望江楼公园作为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园林,其空间的处理手法多样。
在其空间设计中,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了丰富耐看的景观。
对风景视线的组织,试图追求视觉效果,以满足游览者心灵的需要。
对空间的组织十分注重整体的和谐。
三、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
一片空地,无参照尺度,就不成为空间,但是,一旦添加了空间实物进行结合便形成了空间,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
成都竹子公园建设方案
![成都竹子公园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cab2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1.png)
成都竹子公园建设方案1. 引言竹子公园是位于成都市的一座城市公园,旨在打造以竹子为主题的绿色休闲胜地。
本文档将介绍成都竹子公园的建设方案,包括场地选择、设计理念、功能规划、设施建设等内容。
2. 场地选择成都竹子公园的场地选择是建设方案的第一步。
我们建议选择位于成都市郊的一块面积较大的空地,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
场地周围应有适当的绿化带和居民区,以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需求。
3. 设计理念竹子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竹子为核心元素,打造绿意盎然、生态友好的公园环境。
除了竹子本身的美观特点,我们还将注重保护环境、提倡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功能规划根据成都竹子公园的设计理念,我们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类型。
4.1 综合活动区综合活动区将设有草坪、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供居民进行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活动。
在这个区域,我们将充分利用竹子的特点,营造独特的景观效果。
4.2 竹林步道区竹林步道区将是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步道将贯穿竹林,游客可以在清新的空气中散步、欣赏竹子的美丽。
我们还将设置休息点和观景平台,供游客休息和观赏竹子。
4.3 水系景观区水系景观区将设置人工湖泊、喷泉、涧池等水系,以丰富公园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水景、野餐、嬉水等。
4.4 花坛区花坛区将种植各种季节性花卉,打造四季花开的美景。
花坛将配以石景、雕塑等装饰,增加景观的艺术性。
4.5 休闲广场区休闲广场区将提供宽阔平整的空地,供人们休息、放松身心。
我们将在广场中设置休闲座椅、露天舞台等设施,举办各类集会和演出活动。
5. 设施建设除了上述功能区域的规划,成都竹子公园还将设置一些设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5.1 停车场由于成都竹子公园将吸引大量游客和居民,我们将建设一个宽敞的停车场,以方便游客的车辆停放。
5.2 咖啡馆和餐厅我们将在公园的适当位置建设咖啡馆和餐厅,以提供饮食服务。
乡土景观元素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中的应用
![乡土景观元素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4e07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e.png)
2023年第9期现代园艺乡土景观元素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中的应用肖艳,孙佳媛(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丽乡村和公园城市战略被广泛实施。
中华民族朴实、勤劳、智慧的乡土景观应用越来越受重视,这些元素对于保障成都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展示城市公园地方乡土景观特色、满足市民游憩需求、促进周边区域发展、构建符合现代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
以成都著名的望江楼公园为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公园的应用特点,为今后节约城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及城市景观可辨识度、塑造城市形象、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乡土景观元素;望江楼公园;景观设计;应用分为以下5种类型。
①自然乡土景观元素。
自然乡土景观元素是指乡土景观中的实体性因素,与人造景观元素相比,这类元素是纯天然的,质朴自然,带有浓郁的乡土韵味。
②乡土景观中的实体性要素。
不需要人为二次加工,带有乡土文化的真实性和朴实性,对节约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元素主要包含地形、地貌、气候、水环境、土壤、动物、植物等[10]。
③历史乡土景观元素。
历史乡土景观元素是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那些独具历史与传承价值的元素,这些元素贯穿于整条乡土文化的生命线之中,具体包含历史名人、传说典故、地域变迁、城市发展、地域历史文化等。
④物质乡土景观元素。
物质乡土景观元素能够着重体现乡土气息以及特色,主要包含4类:一类是人工构筑物,比如乡村的聚落民居等建筑以及街巷;二类是饱含乡土气息,具有极高玩乐与观赏性质的生活物品或者装饰品;三类是体现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四类是贯穿一些饮食文化在内的食物。
这些元素具体包含:村落、乡土民居、街巷、生活物品、地方工艺品等。
⑤精神乡土景观元素。
精神乡土景观元素最重要的是文化沟通与交流,与物质层面不同,精神乡土景观元素是镌刻在人的身体里的,没有实体可以寻找,但对于人类的影响又非常深刻,这些情感往往是源于人们心灵最深处,能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人的感情和生活习惯,可以最直接、最深刻地揭露人们精神生活的本质,赋予景观饱含的丰富思想情感。
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研究
![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f44e2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9.png)
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研究
郭丽;陈其兵;熊泽平
【期刊名称】《世界竹藤通讯》
【年(卷),期】2013(11)5
【摘要】对望江楼公园植竹缘起、竹造景史、竹造景资源和竹造景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望江楼公园竹造景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竹种资源,而且代表了不同年代造园者对竹造景的理解,再现了竹造景及竹园意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这些承载着历史原真性的造园信息,将为解读以望江楼公园为代表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和造园发展提供思路.
【总页数】7页(P33-39)
【作者】郭丽;陈其兵;熊泽平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都610031;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都610031;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成都望江楼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J], 祥寒冰
2.成都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发展与探讨 [J], 熊泽平
3.成都市城市景观的适老化研究\r——以望江楼公园为例的设计浅析 [J], 蒋旭
4.成都典型公园银杏造景资源评价 [J], 谢丽; 李岚; 刘雪漫; 李雪杨
5.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J], 郄亚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成都,最美的建筑
![(1)成都,最美的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d2dfc4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b.png)
(1)成都,最美的建筑(2015-01-20 17:41:00)博友闲人老骥夫妇听说我们去成都,嘱一定要去“望江楼”一游,那是我国最美的100座建筑之一。
对于建筑专家的建议,我们欣然从命。
2014年11月7日,清晨即乘公交车前往。
出了酒店过马路对面上车,一问,才10站!对北京人来说,纯属小菜一碟!01.古朴的望江楼公园在一条非常宁静的路上,来玩的老年朋友络绎不绝02.03.半月形的江楼公园被锦江包围着,东部是很大的免费区,望江楼古建筑群是在西部的文物保护区内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九眼桥锦江岸边,公园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因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遂成国内名竹荟萃之地,也被称为“竹子公园”或“锦城竹园”。
园内的竹子品种有150余种之多,不仅有四川产各类名竹,还引进有中国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一带所产稀有竹子。
主要品种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鸡爪竹、紫竹、绵竹、胡琴竹、麦竹、实心竹等。
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望江楼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的崇丽阁和濯锦楼枕江而立,是园里的主要建筑。
(摘自景区介绍资料)04.05.“望江楼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上有“太阳神鸟”金饰本篇写“望江楼”,所以直接略过沿途景色,直抵“文物保护区”。
这里另收门票20元。
面对的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建于清光绪年间,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
06.园中各色灌木修剪成型,错落有致;假山、小湖、睡莲,拱桥相映成趣,使人心旷神怡。
07.奇特的树形08.奇特的树形209.进门处的玲珑秀丽假山公园内的望江楼是其最宏丽的建筑,高39米,共4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
朱柱碧瓦,宝顶鎏金。
竹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当代表达
![竹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当代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0f37ef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8.png)
2020·11在我国,竹元素是传统元素的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竹子在中国被逐渐利用而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化形态、传统技艺、美学阐释、哲学观点、生物特性等多个方面,是竹在中国民间传统生活文化中所赋予的诸多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文化内涵的多角度涵盖。
在不同时代,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学、艺术、经济的价值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透过它的演变与发展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发展。
竹元素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在景观设计中。
时至今日,竹元素及其景观的设计同样需要迎合人民多元化的现实需求,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总结和研究竹元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有利于促进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中国竹文化向世界的输出。
一、竹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传统应用(一)以历史典故造景有关竹子的典故不胜枚举,以“岁寒三友”“竹林七贤”“流觞曲水”“竹溪六逸”“湘妃竹”等众多典故为故事线索,通过雕塑、溪水、亭台楼阁与竹的搭配,配合着意境的营造,组织出一幅故事画卷。
比如成都的望江公园,园区将薛涛的典故以文字和雕塑造景,再搭配翠竹以表现薛涛以竹的气节激励其自身的典故。
(二)以竹命名在传统的中国园林中,有大量楹联、匾额、景名、园名以竹为主题,再搭配与这些文字意境、场景相符的竹植物造景,通常搭配假山、门洞,以及幽静的园路。
其中扬州的个园便是典型的例子,其园名便取自“竹”字的半边。
(三)竹诗词歌画的场景再现景观中再现和还原有关竹的诗、词、歌、画中所描述的场景的案例很多。
其通过还原这些作品中描述的画面和意境,来完成竹元素的造景,为园林赋予灵魂,使园林景观更具文人气质。
(四)竹建筑及竹饰品的运用竹建筑及饰品的运用,是景观中应用竹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很多时候是利用了竹的材料属性,如利用竹材料的韧性使得建筑的拱廊更具弧度,利用竹材料的哑光质感而作为建筑的外立面营造淡雅的环境氛围,利用竹的颜色,利用竹本身的结构(包括竹杆、竹根、竹节、竹叶、竹花),等等。
(五)竹文化展览竹文化展览是城市公园里常用的运用竹元素的景观手法之一。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7fed44f524ccbff021844f.png)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作者:陈玲沈一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5期陈玲沈一(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城市公园的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成分。
本文主要实地调查分析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的植物景观。
目的在于通过此次调查,全面了解该公园植物搭配和景观效果等。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公园的植物配置做出有效的评价和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望江楼公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建议1 主要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形式与景观效果望江楼公园植物配置形式主要有孤植、列植、丛植、群植,各种园林要素和诗词楹联等构成的虚实空间层出不穷,其园林空间的处理方法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下面就分析不同功能不同位置的植物配置及景观效果。
1.1 主出入口区主要出入口外广场都以列植的竹来引导游线并分割空间,竹其内外均以对称的方式来彰显公园的纪念性意义。
南门主入口外广场列植翠竹障景,虚实变幻、收放自如、明暗交替,竹竿竹梢成拱形,郁郁葱葱。
南门主入口内广场以休息廊架来开启公园的景色,种植攀援开花植物紫藤来增添趣味性,以园中大多存在的花叶青木和八角金盘等配以麻竹种植在内广场围墙处。
1.2 文物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的植物配置相对简单,因纪念薛涛的缘故,将竹作为点缀纪念景区的主要选择,小琴丝竹和凤尾竹等可以用作球形灌木孤植或者作为绿篱来列植,大部分竹都以丛植的方式丰富了构图层次、明确的烘托了主题。
1.3 休闲娱乐区主要包括休闲区和儿童娱乐区,由碧鸡坊、清漪苑、锦江春色和茗椀楼等主要景点组成,游客主要进行茗茶、棋牌等鱼类活动。
空间组织上运用植物种类丰富,但有一共同之处是都用绿篱进行空间上的围合,达到竖向上隔离和分区的效果。
其4个主要景点多以劲竹奇石的巧妙搭配,使各功能分区布局点更加明显,突出主景石。
1.4 观赏游览区观赏游览区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包含各种植物群落结构。
一般此区在公园中占较大面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区有对称式花坛装饰的建筑楼、乔木和竹类围合式硬质广场、桥流水式的诗意游园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
成都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发展与探讨
![成都望江楼公园竹文化发展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9b2ef55804d2b160b4ec0a0.png)
2望江楼公园竹 文化展 的渊源
图1成都锦江河畔上 世纪五十年代望江楼
作 者简介 :熊泽 平 (9 5) 1 7 ,办 公室副主任 、 午 小工程师 ,丰要 从 事 园林 植 物 研 究 及 运 用 。
2 1 中华竹 文化渊 源 . 竹 的 品格 刚 直 、坚 韧 挺 拔 .千 百 年 来 均
Wa gin luP r. n ea e sr e hbt no a o l r s la s rc aat i isT e e n i go ak a dt rt aue x iio n mb oc t e l st at h rce s c. hnt a h tr i b uu a we i rt h
rs r o oe av e ad rseto ft e ee p n o Wag ag u a . e a h r ss di s n opc f u vl met f njn l r e cp p c p ru r d o i oP k
Ke 0 d : n i n lu b mb o utr,re hbt n dv lp n, i u s n v W r s Wa gi go , a o l e at x iio , e e metds si . a c u i o c o
古典园林精品,19 年被录入中国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重点阐述了望江楼公园竹 99
文 化艺 术 展的 发展渊 源 、竹 文化 精 品展览 及其 艺术 特点 ,并 对 未来发 展进 行探 讨 和展 望 。 关 键词 :望 江楼 ;竹 文化 ;艺 术展 ;发展 ;探 讨
ReerhOl mb oCutrl f a gin luP r sac iBa o l a o nj go ak u W a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和发展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50a77c7fd5360cba1adbfb.png)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和发展作者:刘万超李永清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
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
本文主要讲述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概念和发展、我国植物造景现状、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及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发展Abstract: landscape plan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o provide for the people rest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but also for people to create a tour, ornamental art space. It gives people the enjoyment of life, is to reproduce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space art show.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andscape plant art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ur plant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 status of independent landscape and form of expression 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s the representation.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 art;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 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概念和发展1.1 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涵义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
![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e77f2130240c844769eaeef8.png)
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作者:罗婷元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8期罗婷元(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1756)摘要院植物作为园林物质表现手段之一,在园林造景中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植物角度浅析了成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院风景园林;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1 园林植物作为文化符号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情感与文化。
园林植物已经变成文化符号的一部分。
以园林植物为文化符号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其反映出人们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与文化形态。
松柏因在风雪的恶劣天气下保持苍翠挺立,常被视为高风亮节的品格代表。
苏轼曾写道“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赞美其品格。
在成都古典园林中,武侯祠以古柏森森的肃穆气氛而闻名。
竹因其枝干挺拔修长,常被喻为清高君子,广受文人雅士喜爱。
望江楼公园作为竹类造园的特色古典园林,为纪念一生爱竹的唐朝女诗人薛涛而修建。
薛涛曾作无数赞美竹美好品质的诗句,“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就是其中佳作。
梅花常以坚强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
王安石曾歌颂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古典园林常有以梅为主题的园林,新繁东湖的梅园就是其中一典例。
梅除植于梅园内,还广植于城墙,登上城隅可观赏梅花林的全貌。
2 园林植物作为有生命的历史载体园林中的古树是活的历史遗产,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传播了独特的文化寓意,极大丰富了园林的景观意向。
文人纪念园林武侯祠中的柏树就是一生动的例子。
自修建起,武侯祠的绿化按照祠庙的要求布置,园林内的植物见证了岁月历史的变迁。
唐朝诗人杜甫的一著名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描述的就是武侯祠的景象。
可见在唐朝时,柏树已经成为武侯祠的标志,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柏树的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诸葛亮本人,相传其曾亲自栽植于此处,历代人们沿袭这一做法。
在时间与环境的作用下,先人植下的柏树多衰老枯死,现存的柏树多为今人栽种。
成都望江楼公园
![成都望江楼公园](https://img.taocdn.com/s3/m/43590d0479563c1ec5da71f4.png)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又称为校书。 幼年随父流寓成都, 八岁能诗,通晓音律,多 才艺,声名倾动一时。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 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 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 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 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 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 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 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 不如。”
下联是: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 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 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 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 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 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 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简释:花蕊指花蕊夫人;岗上龙指诸葛亮; 坡前凤指庞统;关下虎指北魏李崇;井底蛙指 公孙述;乾坤套是传说中仙人的宝袋,此指阴 谋圈套
这里的半副对联一直在文人圈里流 传:“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 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但此联只 有上联,没有下联。后人也有勉强成联 者,写到“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 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可是 这个印月井到底在何处,真能印出月影 来吗?不得而知。这与在望江楼上确实 可是看见锦江水蜿蜒而下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还是绝对。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所以成都又称为锦 官城。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中,我们最熟 悉的是前四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实该诗的最后两 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中说的锦 官城就是成都。李白的“蜀道难”中也写到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其中的锦城就 是锦官城。望江楼就在锦江旁,到成都不上望 江楼,不看锦江水,那怎么成呢?
形容人走在望江公园竹下文章
![形容人走在望江公园竹下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7b48cb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7.png)
形容人走在望江公园竹下文章同学们,你们去过望江公园吗?那里景色宜人,值得去看一看。
望江公园坐落在锦江河畔。
走进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坛,里面的花儿五颜六色、多种多样:有黄色的、红色的橙色的,还有白色和粉色的,它们有的绽开饱满的笑脸,好像在迎接客人的到来,有的正在交头接耳,似乎在讨论着它们是怎么来的,还有的在跳舞,仿佛在给风儿伴奏呢!大花坛后面就是一条条小道互相交错着,小道上常常写满了字,这些字是一位老爷爷用超大毛笔蘸水写上去的,看起来工工整整,一定是练习了许久。
小道旁种满了竹子,有龙丹竹、笔杆竹、菲黄竹、紫竹、龟甲竹等等(据说这整个公园里有一百五十多种竹子)。
龙丹竹十分高大,因为长得太高,许多龙丹竹都弯下了腰;笔杆竹,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很像又细又长的笔杆;菲黄竹十分矮小,远看还以为是一片普通的草地,近看才知道其实是一片竹林;紫竹的竹杆是紫色,看起来十分特别;龟甲竹的竹杆又像龟甲又似龙鳞,和其它竹子相比,更多了几分坚韧....走在竹林间的小道上,闻着泥土的芳香,老远就能看见耸立在竹林间的望江楼。
望江楼的脚下是一丛丛菲黄竹,这矮矮的似草坪-样的竹林,可是蚂蚁的天下。
瞧!它们有的在搬运粮食,有的在说悄悄话,有的在大石头边晒太阳,十分悠闲。
望江楼的周围是一排.排高大的竹子,竹子上有许多小鸟,有的婉转地唱着歌,似乎在歌颂望江楼的美丽,有的站在枝头望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沉思,仿佛在想,薛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还有的在枝头间蹦来蹦去,欣赏着雄伟的望江楼。
望江楼可真美,它的瓦片是绿色的,刚好和旁边的竹子相配,柱子是棕色的,支撑着望江楼高大的身躯,楼顶上有一个金黄色的圆球,如果天气晴朗,那金黄色的圆球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望江楼有一个薛涛纪念馆,纪念馆周围也是一排排竹子,绿油油的,像绿色的城墙保护着纪念馆。
在大门旁,有一个薛涛雕像,白雪白的,在竹子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薛涛”穿着丝带一样的衣服,感觉仙气飘飘。
竹石盆景的制作与养护
![竹石盆景的制作与养护](https://img.taocdn.com/s3/m/23e1bbe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6.png)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
中国各地区盆景造型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和传统。
川派盆景作为中国盆景 5 大派别之一有其自成一体的造型艺术风格,其中竹石盆景更是川派盆景中一大创新。
竹石盆景的选材、制作与养护,都有着特殊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川派盆景中的竹石盆景要有更高、更好的发展,更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交流与探索。
1 四川竹石盆景的发展早期,川派盆景的代表人物陈玉山、李忠玉、黄希成、陈思甫就经常使用竹子作为盆景材料。
新中国建国 10 周年(1959年),成都金铜雕刻大师蒋庭铸开创了第1批竹石盆景。
蒋庭铸用写意的手法创作了题为《玲珑潇洒各有枝》的竹竹石盆景的制作与养护熊泽平1 刘永忠2 李家坪3(1 成都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公园管理中心 四川成都 6100212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管理处 四川成都 6100213 成都和信房地产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500)摘 要: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
各地区盆景造型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和传统。
文中介绍了四川竹石盆景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竹石盆景的选材、制作与养护,提出了发展竹石盆景的建议。
关键词:川派盆景;竹石盆景;制作;养护;发展建议Making and Maintenance of Bamboo-Stone BonsaiXiong Zeping 1 Liu Yongzhong 2 Li Jiaping 3(1 Forest and Gardening Management Office, Chengdu, Sichuan 610021, China 2 Wangjianglou Garden Management Office, Chengdu, Sichuan 610021, China 3 Hexin Real Estate Limite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610021, China)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in bonsai, which is one of the Oriental Art and rich in natural taste. Bonsai is also unique traditional gardening art in China. Bonsai from each region present its own features, style and tradti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ichuan-style bamboo-stone bonsai, and put the focus on its material selection, making and maintenanc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amboo-stone bonsai.Key words: Sichuan-style bonsai, bamboo-stone bonsai, making, maintenance, development suggestion石盆景,其原材料为琴丝竹和砂积石,该作品在 1979年北海公园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上获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9成都望江楼公园竹造景艺术 郭丽25 陈其兵* 周佳 钟信(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四川 雅安625014)摘要:成都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之西蜀名人纪念性园林。
因薛涛一生爱竹而以竹造园,引种栽植竹24属192种,运用竹海幽悠、翠竹长廊、劲竹奇石、幽篁诗魂、红墙竹影、竹径通幽等竹造景艺术手法,将诗、竹、人、园自然融揉,形成竹文化底蕴深厚、观赏竹品种繁盛、竹配置手法考究、公园功能复合多元及竹意境独特幽远之竹造景特点,实为“天下第一竹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 望江楼公园 竹造景 造景手法 艺术特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唐· 薛涛《酬人雨后翫竹》“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 之成都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诗坛女杰薛涛的西蜀名人纪念性园林。
因薛涛一生爱竹,以竹之“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自拟,全园以竹造园,栽植观音竹(Bambusa multiplexvar.riviereorum )、黄金间碧竹(Bambusa vulgaris cv. Vittata )、大眼竹(Bambusaeutuldoides )、乌芽竹(Phyllostachys atrovaginata )、佛肚竹(Bambusaventricosa )等约192种,诗、竹、人、园融揉,运用竹海幽悠、翠竹长廊、劲竹奇石等竹造景手法, 舒展竹径翠廊、幽篁深竹、劲竹奇石画卷,引千古文人骚客寻幽访园,吟竹作赋,凭吊流连,意境幽远(图1)。
1.望江楼公园植竹史望江楼公园大门对联“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道明望江楼公园为唐代女诗人薛涛故居旧址。
园居成都锦江河畔,占地188亩。
望江楼公园因薛涛而建,因薛涛而名。
薛涛一生爱竹,其“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诗如其人,托物言志,以竹自况:竹经霜雪,虚心自持,竹伴贤人,苍劲高尚。
后人怀念凭吊女诗人,在望江楼遍植翠竹,以竹造景。
自明代以来,已有幽篁环护薛涛井。
至清代乾隆间,已是一径幽簧万竿绿之景象。
清乾隆吴升诗云:“我昔寻此井,一径入深竹。
萧然地半弓,围以万竿绿”。
1928年辟为成都郊外公园,仅有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慈竹(Nensinocalamus affinis )、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 )三种。
1953年更名为望江楼公园。
1954年至1958年先后引进四川境内竹种35种。
1960年后陆续引进两广、两湖、江浙、海南、云南等省外竹种及德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外竹种共200余种,经引种驯化淘汰部分竹种,公园现有成活竹种24属192种,有“天下第一竹园”之称(图2)。
25第一作者简介:郭丽(1981-)女,07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四川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方向为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园林植物造景*通讯作者:陈其兵,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研究方向为竹林培育。
E-mail :cqb@ 图1 望江楼公园(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1 Wangjianglou Park(from the homepage of Wangjianlou Park on the internet)4502.望江楼公园造景竹资源望江楼公园有丛生竹区、散生竹区、观赏竹区三个竹品种区和一个竹圃(图3)。
丛生竹区主要分布于休闲开放区,散生竹区主要分布于文物保护区,观赏竹区在文物保护区和休闲开放区都有分布,竹圃分布于薛涛广场西侧之条状地块。
全园以乡土慈竹为基础,汇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eata )、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黑毛巨竹(Gigantochloa nigrociliata )、花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Tao Kiang )等珍奇佳竹等约192种(图4),详细竹品种名录见附表1。
望江楼公园竹种类繁盛,形神各异,有竹叶如阔掌或细长似针,有竹色若乌墨或粉白清灰,有竹形近尺方或略圆珠算,有竹秆奇现佛手或貌近人面。
有粉白玉立之粉单竹(Bambusa chungii )、奇节满布之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躯干高大之鸡爪竹(Bambusa sinospinosa )、飘逸潇洒之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 var.multiplex cv.Fernleaf ),文雅娟秀之观音竹……或浓荫幽径,或成丛成林,人们誉之为“竹的公园”。
其造景竹种按观形、观秆、观叶、观笋等观赏性分类如下(图5):图2 天下第一竹园(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2 The first class bamboo park in the world. (from the homepage of Wangjianlou Park on theinternet)图3 望江楼公园竹分区示意图(根据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提供总平面图绘制) Fig. 3 Schematic drawing of bamboo division in Wangjianglou Park (According to the Master plan picture of Wangjianglou Park)图4 望江楼公园珍奇佳竹(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4 The excellent species of bamboo in Wangjianlou Park(from the homepage of Wangjianlou Park on the internet)图5 望江楼公园观赏竹类型Fig. 5 The types of ornamental bamboo in Wangjianlou Park4513.望江楼公园竹造景手法早在明末计成《园冶》中关于竹造景手法就有“竹坞寻幽”、“结茅竹里”、“移竹当窗”、“通泉竹里”、“藉以粉壁为纸”等之记载[1]。
成都望江楼公园不仅继承了传统竹造景手法,还运用竹海幽悠、翠竹长廊、劲竹奇石、幽篁诗魂、红墙竹影、竹径通幽等创新手法,以达到纪念薛涛、展示竹种、弘扬竹文化之目的。
3.1竹海幽悠望江楼公园因薛涛一生爱竹而以竹造园,全园以竹为基调树种,植人面竹、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观音竹、鸡爪竹、弥勒竹等海内外珍品达192种之繁,通过片植、丛植、孤植、对植、列植竹种,运用障景、夹景、借景、框景、漏景、透景、对景等艺术手法,将竹与建筑、山石、水体、林木巧妙搭配,造全园四季苍翠,宁远幽悠之绿海背景。
苑内竹修林茂,凤尾森森,浓绿似海,如此大规模以竹为主栽种配置之纪念性园林在我国唯此一例(图6)。
3.2翠竹长廊拂袖推门而至北门入口,翠竹长廊清秀满眼,尘事万念顿然风飘云散。
似曾梦中桃花园境,胜是城中竹海绿洲。
一径幽篁婀娜作园序,两行观音竹夹道迎宾(图7)。
列植翠竹障景,虚实变幻、收放自如、明暗交替、欲现欲掩,竹竿竹梢婆娑成拱形,竹叶竹韵幽深迷离。
欲扬先抑,含蓄韵律之空间处理在先,循序起伏,跌宕高潮在后,寻幽而去豁然开朗。
3.3劲竹奇石古代文人喜玩竹赏石,常在庭院以竹石相配,独立成景或墙隅点缀。
唐代诗人白居易《北窗竹石》“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望江楼公园读竹苑以石为山,以竹为林,劲竹奇石,仿若大自然万物山石丛林之浓缩景致。
人面竹、金镶、玉竹、斑苦竹、佛肚竹、凤尾竹等,“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置石、石刻精、气、神刚劲,墨绿苍劲翠竹与米褐奇峰怪石有如阴与阳、虚与实,形、色、姿、韵对比互补,竹青翠苍苍劲节奇,石峰峦回转似笔墨抒豪情,竹叶轻拂英石面,静候知己诉心言(图8)。
图6 望江楼公园竹修林茂(郭丽摄)Fig. 6 Flourishing bamboos with beautiful shapein Wangjianlou Park((photoed by Guo Li)图7 翠竹长廊舒展丰富甚广阔“竹的王国”。
(来自望江楼公园主页)Fig. 7 Bamboo avenue (from the homepage ofWangjianlou Park on the internet)图8劲竹奇石(周佳摄)Fig. 8 Unique stone with bold bamboos (photoed byZhou Jia)4524533.4幽篁诗魂望江楼主要纪念景点均以竹为背景,薛涛像、薛涛墓、玩竹吟风等亦如是,实现构图层次丰富、色彩清爽和谐、主题烘托明确、意境升华高远。
薛涛像两侧和背景围以翠竹,背景竹高大、青翠、直耸、茂密,左侧配以体量适中竹丛植,右侧辅以匍匐灌木状竹于薛涛像基部,温润婉约汉白玉薛涛像嵌于丛丛英姿飒爽翠竹,人格、竹品、诗魂共鸣(图9);“唐女校书薛洪度墓” 细草生深,竹墨绿高大营造凭吊氛围。
可谓森森竹海一篁幽梦,遥遥盛世一代女杰;玩竹吟风红沙石刻对植苏铁两侧,杜鹃、灌木状丛竹为前景,飒爽挺直竹种置后,置石书墨点景点题,意境悠长回味良久。
3.5红墙竹影“峭壁山者,靠壁理也。
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1]。
”是《园冶·掇山》“粉墙竹影”造景艺术手法,即粉墙为纸,竹影绘之,灵动潇洒,清雅悠然。
陈从周《园林谈丛》就苏州沧浪亭也有此描述:“粉墙竹影,天然画本。
宜静观、宜雅游、宜作画、宜题诗。
[2]”望江楼公园竹造景手法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又独具匠心,红墙黛瓦弄竹影,曲环青衣画中行。
朱红墙垣为背景,墨绿修竹来绘景,翠竹倚红墙,或丛植缀于墙垣前,“疏影月移壁”,清秀婀娜娓娓诉来;或片植衬于曲径后,修竹、红墙、黛瓦、竹影虚实相生,摇曳迷离(图10);或孤植框景于园门,竹伴同行,镜游景易。
竹置于曲径后之例如薛涛井及景墙翠竹。
薛涛井碑后以嵌书画红墙和碧竹青梢围之,层次丰富分明,烘托纪念氛围;吟诗楼西南方之枇杷门巷,因诗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而建。
流线黛瓦饰墙顶,青茂麦冬植墙基,朱红门巷展画幅,框景巧纳盈竹景,辅诗画镌于墙,翠碧竹、青麦冬、朱门巷、粉黛瓦,色彩丰润和美,远近虚实各方,透景婉约疏朗,为竹框景于园门之例(图11)。
3.6竹径通幽《园冶·相地》有“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1]”美景。
“曲”和“幽”是竹径通幽两大特点[3],“蹊图9 薛涛像(周佳摄)Fig. 9 Xue Tao’s sculpture(photoed by Zhou Jia)图10 翠竹置于红墙后(周佳摄)Fig. 10 Bamboo against the red wal(photoed by Zhou Jia)l图11 翠竹框景于枇杷门巷(郭丽摄)Fig. 11 Bamboos are framed by the Piba ostium (photoedby Guo Li)454 径盘而长、不妨偏径,顿置婉转”(《园冶》),竹径流畅含蓄,优雅深邃,游人寻幽释然,经由回环流畅一曲竹径,通往清旷豁然一片明朗(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