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技术规范
射线检测报告标准及检测方法(一)2024
射线检测报告标准及检测方法(一)引言概述: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研以及安全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射线检测的标准及检测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以及如何遵循标准进行有效的检测。
正文:一、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1.1 射线检测的概念和作用1.2 射线检测的原理及分类1.3 射线检测设备的种类和特点1.4 射线检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1.5 射线检测的安全预防措施二、射线检测标准的选择与遵循2.1 射线检测的国际标准概述2.2 射线检测的国内标准概述2.3 选择适用的射线检测标准的考虑因素2.4 如何遵循射线检测标准进行检测2.5 检测结果的评定标准和说明三、射线检测的检测方法及操作流程3.1 衰减法检测方法3.2 透射法检测方法3.3 散射法检测方法3.4 在线检测和离线检测的区别与应用3.5 射线检测的实际操作流程简介四、射线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1 射线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4.2 射线检测设备的定期保养4.3 射线检测设备的故障排除和维修4.4 安全问题的处理及应急情况的应对4.5 射线检测设备的更新与升级技术五、射线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5.1 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5.2 射线检测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5.3 射线检测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风险5.4 射线检测行业的规范发展和监管建议5.5 对射线检测技术发展的展望和总结总结:本文对射线检测的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了解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选择适用的标准、掌握各类检测方法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技巧,读者可以更好地应用射线检测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射线检测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前景,同时也需要关注适用标准的遵循,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射线检测行业将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并在规范发展和监管建议的引导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射线检测标准
射线检测标准
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它通过射线的穿透能力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异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质量控制领域。
射线检测标准是保证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介绍射线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射线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射线检测操作流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制定射线检测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不同缺陷的特点,以及检测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保证射线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次,射线检测标准包括了检测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检测操作的流程和要求、检测结果的评定标准等内容。
在选择和校准检测设备时,需要考虑到被检测材料的厚度、密度和材质等因素,确保选择合适的射线源和探测器,并进行准确的校准。
在检测操作流程和要求方面,需要规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检测环境的要求、检测参数的设定等内容,以确保检测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检测结果的评定标准方面,需要规定好缺陷的分类和评定标准,以便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评定和判定。
另外,射线检测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射线检测时,需要严格遵守辐射安全和防护的相关规定,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辐射源的管理和处置,以及辐射废物的处理和清理,确保射线检测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射线检测标准是保证射线检测操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它涵盖了设备选择和校准、操作流程和要求、结果评定标准、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严格遵守射线检测标准,才能保证射线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工业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前言本标准第4~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GB10252-1996《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标准》、GB17279-1998《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GB17568-1998《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配套的放射防护检测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γ源辐照装置和能量小于或等于10MeV 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
本标准规定了辐照装置的分类,各类辐照装置外照射泄漏辐射剂量水平、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贮源井水放射污染相放射源泄漏等项放射防护检测的仪器、方法及评价,也规定了辐射安全设施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时进娄云。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dialogical protection test of γ-rays and electron irradiation facilitiesGBZ141-20021 范围本标准推荐了用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放射防护检测项目、频率、方法及评价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γ射线和能量小于或等于10MeV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万法GB16140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10252 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GB17279 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GB17568 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3 辐照装置分类3.1 γ射线辐照装置按γ放射源的贮源和照射方式分为:Ⅰ类自屏蔽(整装)式干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1)。
阀门射线检验技术规范
四川耐特阀门有限公司阀门射线检验技术规范一、范围1.依据本公司现有条件,对承压设备材料元件(进行X射线检测及质量分级,主要检测对象为铸钢件的坡口、大面积的补焊、中口、阀座等部位,钢板制作的对接接头,阀门过渡管的环向焊接接头检测,管座角焊缝可以参照进行。
包括制造、安装、在用承压设备的检测。
2.X射线检测工艺卡按本规程进行编制。
3.需进行γ射线检测的产品,进行委外处理。
二、检测人中资格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ISO 9712:200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进行培训,上岗前进行辐射安全知识培训。
符合<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条件2.检测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矫正视力不低于5.0,3.NDT I级人员接受II级或III级人员的指导。
4.根据各自的职责,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按照标准各指导书要求进行,并保证质量。
三、设备及器材2设备训机方法:2.1开机前预热2分钟2.3开关机相隔10秒,进行下一管电压训练,训至所使用最高值2.4注意安全防护,配带报警仪,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屏蔽,控制透照场的范围。
2.5设备对不同类型的工件透照应制作相应的暴光曲线,方法见附录1四、胶片按胶片系统的分类(T1,T2,T3,T4)进行,根据透照技术选择合适的类别,公司使用AGFA C7和富士ⅨQ100 HD,X射线检测A级和AB级一般采用T3类胶片或更高类别的。
B级采用T2类胶片胶片应妥善保管,远离射线源,存放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压五、增感屏250Kv-500Kv六、像质计(IQI)1.采用线型像质计,按线径不同分为1号,6号,10号,13号线型像质计。
符合JB/T7902-06的规定像质计材料代号Fe Ni Ti Al Cu像质计材料碳钢或奥氏体不锈钢镍--铬合金工业纯钛工业纯铝3号纯铜适用对象范围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镍、镍合金钛、钛合金铝、铝合金铜、铜合金3.像质计的放置原则,符合JB/T4730.2-2005第4.7.1---4.7.3条的规定。
射线指导书(规范)
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l.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2.工程量和工期:分类统计需进行射线探伤的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和估计工期。
*工期为理想情况下作业用时的总和。
2.编制依据:列出与射线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范。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3.1技术准备3.1.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条件是否具备)3.1.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采用射线源的种类及型号。
2)采用胶片型号、规格、数量。
3)采用的增感方式,前后屏的厚度。
3)像质计的种类、型号及像质指数。
5)透照方法及方式。
6)曝光参数、焦距的选择。
7)散射线的屏蔽方法。
8) 安全注意事项。
3.1.3安全和技术交底3.2人员(配置、资格)3.2.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资格在有效期内。
3.2.2 射线探伤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2.3评片人员应由射线Ⅱ级或以上人员担任,其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
3.2.4检测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格检查,并符合要求。
3.2.5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射线检验人员5名(Ⅱ级人员不少于3名);射线检验辅助工12名。
3.2.6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列出参加射线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3.3作业工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3.3.1所配备的工器具(包括射线探伤附件、操作工具、通讯工具等)。
3.3.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包括射线仪器、冲洗设备、评片设备、防护仪器等)3.4材料胶片及相关材料的种类及数量。
3.5安全器具防护用品及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等劳保用品齐全;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照明充足。
3.6场地道路3.6.1被检工件处应有必要的检验空间和良好的安全设施。
X射线技术操作规范
X射线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X射线技术操作,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2. X射线设备准备- 确保X射线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检查X射线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和辅助设备是否正常。
3. 操作步骤3.1 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 确保操作区域清洁,防止污染。
3.2 样品准备- 准备待检查的样品,并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3 样品安放- 将样品放置在X射线设备指定位置,并确保其稳定。
3.4 参数设置- 根据样品的特性和要求,设置合适的X射线参数,如电压和电流。
3.5 操作步骤- 打开X射线设备,并确保操作界面的显示正常。
- 在操作界面上选择适当的功能,如测量、扫描等。
-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
3.6 操作结束- 关闭X射线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清理和维护。
- 将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消毒或清洗。
4. 安全事项-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了解X射线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
- 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非授权人员进入操作区域。
5. 故障排除- 如果X射线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修复。
6. 总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X射线技术的操作规范。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并确保个人防护和设备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解决或报告相关人员。
X、γ 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以下简称“治疗系统”)及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以下简称“X-刀”)的质量控制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机械臂放射治疗装置的质量控制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26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X and γ 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ystem利用立体定向装置、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以下简称“CT”)等影像设备及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以下简称“TPS”),确定病变组织和邻近重要器官的准确位置及范围,使用X射线或γ射线聚焦在靶点进行放射治疗的装置。
3.2焦点focus治疗系统中,所有射线束轴线的交点。
3.3定位参考点reference localization point治疗系统中,当系统处于预定照射位置时,治疗床及立体定位装置的标定点,用于指示治疗系统的定位中心。
3.4照射野中心center of radiation field治疗系统中,过焦点垂直于和平行于多射束对称轴线或旋转中心轴线的平面内,由50%等剂量曲线所限定区域的中心点。
4 要求4.1 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见附录A。
对于附录A中使用模体完成的检测项目,开展头部治疗的应使用头模完成;开展体部治疗的应使用体模完成;同时开展头部、体部治疗的应使用头模、体模分别完成。
4.2 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的检测项目选择应按附录A规定的进行。
选择的项目不能满足附录A的相应要求时,应在检测报告中进行说明。
无损检测安全技术规范
无损检测安全技术规范Ⅰ射线检测1.1 从事射线检测的单位必须具有辐射安全许可可证,建立辐射安全防护管理体系,制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2 射线作业人员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1.3 采购或租赁γ射线源时,必须持有登记许可证并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1.4 γ射线源的储存、领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γ射线源应存放在专用储源库内,其出入口处必须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防护安全联锁、警示装置。
2. 储源库的钥匙必须由2人管理,同时开锁方可启库门。
3. 新旧γ射线源的更换应采用专用换源器(倒源罐)进行,操作人员在一次更换过程中所接受的当量剂量不应超过0.5mSv。
废源应送回制造厂或当地指定γ源处理单位处理。
4. 储存、领取、使用、归还γ射线探伤仪或倒源罐时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1.5 γ射线源的运输应按省级以上管理部门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包装容器辐射测量合格后方可运输,应由专人押运车运输。
1.6 透照室应确保门一机联锁、示警安全装置完好。
1.7 现场射线检测场所应划分为辐射控制区和辐射监督区。
在监督区内严禁进行其他作业。
1.8 在施工现场进行射线透照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作业前,应办理射线检测作业票。
2 γ射线源的能量和活度应根据受检工件的规格合理选用。
3 在辐射控制区边界应悬挂“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警示牌,射线作业人员应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
在辐射监督区边界上应设置信号灯、铃、警戒绳等警戒标志,并悬挂“当心电离辐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警示牌,并设专人警戒。
4 检测作业中应进行操作现场辐射巡测,围绕辐射控制区边界测量辐射水平。
5 作业时,作业人员应携带经检定合格、计量准确的个人剂量仪(TLD)、报警器、巡测仪。
6 γ线射源透照时,应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7 在高处进行透照时,应搭设工作平台,并采取防止射线仪坠的措施。
对大型容器进行长时间透照时,应安排监测人员值。
8 夜间作业应有照明。
9 作业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检查确认设备完好、放射源回到源容器的屏蔽位置。
射线检查规范标准最新
射线检查规范标准最新射线检查,又称为X射线检查或放射线检查,是一种利用X射线穿透物体进行成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领域。
以下是根据最新规范标准制定的射线检查规范标准内容:射线检查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手段,在确保安全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对检查流程和设备有着严格的要求。
以下是射线检查的最新规范标准:1. 设备要求:- 射线检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及国际安全标准,具备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 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图像质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操作人员资质:- 操作射线检查设备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认证。
-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3. 检查流程:- 检查前,应详细记录被检查物体的相关信息,包括材料、尺寸、预期用途等。
- 检查过程中,应根据被检查物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射线能量和曝光时间。
- 检查后,应及时对图像进行分析,并记录检查结果。
4. 辐射安全:- 检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暴露。
- 应设立明显的辐射警示标志,并确保非相关人员远离射线源。
5. 图像分析与记录:- 射线图像应清晰、准确,便于分析和存档。
- 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检查日期、操作人员、检查条件等。
6. 质量控制:- 定期对射线检查的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 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并记录纠正措施。
7. 法规遵守:- 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射线检查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检查活动合法合规。
8. 环境保护:- 在射线检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合理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结语:射线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其规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员安全、提高检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上述规范标准,确保射线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
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射线照相探伤检验规程(ISO9001-2015/IATF16949)1.0目的:本规范适用于铸件、锻件产品和焊接(焊补)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2.0引用标准ASTM E94ASTM E142ASTM E186ASTM E446ASTM E747ASME B16.343.0检测要求:3.1 对承压铸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口等关键区域100%进行射线照相。
3.2 对壁厚在2英寸(50mm)以内的钢铸件射线照片,应用ASTM E446标准,壁厚为2~4.5英寸(51~114mm)以内的,应用ASTM E186标准,壁厚为4.5~12英寸(114~305mm)应用ASTM E280标准。
3.3 API spec 6A产品a 取样:在进行改善力学性能的热处理之后和限制检验结果有效解释的机加工之前,应对每个零件尽实际可能选用射线照相探伤。
b 方法:射线照相检验应对最少当量灵敏度2%按ASTM E94或中国有关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χ-射线和γ-射线辐射源在各自厚度范围内均可采用。
当工厂有书面记载这些方法会产生最小当量灵敏度2%时,实际显像和记录/增强方法均可采用。
线形显像质量透度计可按ASTM E747采用。
c 阀体、阀盖铸造临界部位进行检测。
4.0射线照相程序4.1 ASTM E94“用于射线试验的推荐作法”ASTM E142“射线照相试验的控制质量”应作为指南作用4.2 射线照相范围应按3.1和3.3C要求。
4.3 软片应按实际情况紧贴在要进行射线照相的铸件上。
4.4 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使用,但荧火增感型除外。
4.5 所有软片应具有识别标记,以便在说明和指示检验时的实际铸件严格定位。
软片还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日期。
4.6 每次拍射线片都应使用射线透度计,并应按照ASTM E142的要求。
4.7 任何软片都可使用,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TM E94中的2型。
4.8 可采用多样的拍摄技术,不论是一次或多次拍摄,目的是用一次曝光便能达到铸件厚度较大的范围。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参考
射线照相检测规范-参考射线照相检测规范1、本规范适⽤于铸件(包括补焊)、锻件材料阀门产品的射线照相检测。
引⽤标准:ASME B16.34、ASME E94、ASME E186、ASME E1025、ASME E446、ASME E747、ASME 第Ⅷ卷第1册UW-51、SNT-TC-1A。
2、检测要求2.1对承压件焊缝、焊接端焊缝坡⼝及铸件热节区等关键区域100%进⾏射线照相。
壁厚为51mm以内的阀门钢铸件射线照⽚,验收应⽤ASME E446标准。
2.2壁厚为51~114mm范围内的阀门钢铸件射线照⽚,验收应⽤ASME E186标准。
2.3补焊修复后的射线检测,有关焊缝中⽓孔和夹渣的验收标准应符合ASME第Ⅷ卷第1册UW-51的要求。
3、射线照相程序3.1 ASME E94《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指南》应作为指导⽂件。
3.2射线照相检验标准按ASME E16.34中8.3.1要求进⾏检验。
3.3射线照相检验时机应安排在热处理后,并对受检部位粗加⼯(使透照厚度尽量接近最终尺⼨)之后进⾏。
3.4胶⽚应尽可能地贴紧在要进⾏射线照相的零件上。
3.5在市场上可买到的任何增感屏都可以使⽤,但荧光增感屏除外。
3.6所有底⽚应有识别标记,以便说明和指⽰检验时的实际位置,底⽚应标明拍摄的部门和⽇期。
每次拍摄胶⽚都应使⽤射线透度计,并按照ASME E94的要求。
3.7任何胶⽚都可以使⽤,只要其粒度细于或等于ASME E94中的2型。
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类公司采⽤KODAK AA400型、AgfaC7型或Fuji 100型胶⽚;对裂纹敏感性⼤的材料或⽤γ射线照相应采⽤更⾼⼀级类别的胶⽚,如AgfaC4型、Fuji 50或80型。
3.8可采⽤多样的拍摄技术,以便使⼀次曝光在零件的厚度中覆盖较⼤的拍摄宽容度。
3.9射线底⽚应在下列⿊度范围内:(a)单胶⽚拍摄——最⼩2.0,最⼤4.0;(b)双胶⽚重叠拍摄,每张单⽚——最⼩1.3,最⼤2.5,⽤双胶⽚——最⼤4.0。
射线检测工艺标准
射线检测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1.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和质量级。
1.2本工艺标准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通用的射线检测工艺标准,它与施工图纸和相关标准、规范配合使用。
2.编制依据2.1 本工艺标准主要依据JB4730编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测中若需执行行业标准时,应以现行行业标准为准。
2.2 本工艺标准执行时若与国家,行业标准相抵触时,应以现行行业标准为准。
3.射线检测范围及要求3.1 射线检测范围3.1.1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对接接头检测的数量抽查比例,应与施工图纸和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相一致。
3.1.2 焊接接头进行抽查检测时,若发现有不合格的缺陷,应做抽查数量双倍数目的补充检测抽查,双倍补充检测仍有不合格,则应对焊工焊接的全部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
3.2 射线检测要求3.2.1 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应执行G 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的规定,射线照相的质量要求不应低于AB级。
3.2.2 焊接接头质量的评定,应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测行业标准要求执行的相关标准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
4.检测人员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评片人员必须具备II级或II级以上的资格,操作人员必须具备I级或I级以上的检测资格。
4.2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符合JB4730标准4.3.3条的规定。
5.检测时机5.1 射线检测前,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混淆,否则表面应经修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测。
5.2 具有延迟裂纹倾向材质的焊缝,射线检测应在焊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
6.设备、胶片、增感屏6.1 射线机、观片机、黑度计等射线检测设备,应经调试合格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6.2 射线检测应使用中粒、中速工业用胶片和铅箔增感屏。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
射线检测工艺守则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不锈钢材料制压力容器焊缝及钢管对接环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1.2本规程适用于2-250mm板厚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压力容器对接焊缝射线检测;适用于管壁厚大于或等于2mm的碳素钢、低合金和不锈钢管焊缝射线检测;适用于壁厚小于或等80mm的铝及铝合金焊缝射线探伤,适用于壁厚小于50mm的钛及钛合金焊缝射线检测。
1.3透照等级采用AB级2、防护2.1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射线的直接照射和散射线的影响;2.2放射防护应符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2.3射线曝光室应获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方可启用;2.4室外射线检测,检测人员须穿防护服、佩戴个人计量仪,设立警戒区,并有明确的警告标志;2.5射线检测人员应每年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
3、检测人员3.1应符合总则4.1条的有关规定。
3.2射线探伤的拍片操作应由已取得RT-Ⅰ级或Ⅰ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而评片(初评)由取得RT-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复评、签发和审核报告(与初评不得为同一个人),必须由无损检测责任人负责。
无证人员不得独立从事无损检测的工作。
4、表面要求4.1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符合NB/T47013.2-2015标准中5.3的要求。
4.2焊缝的表面质量具体要求如下:在射线检测之前,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目视检测并合格。
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4.3对有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探伤。
如果产品技术文件有要求,以产品技术文件为准。
5、射线源、胶片、增感屏5.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应按工件要求、透照方式和器材条件来决定,但最终要满足AB级透照质量要求。
5.2为提高底片的对比度,应尽可能选用能量较低的射线,但如果焊缝余高或厚度差较大,为使焊缝有效透照区两端及中心热影响区的黑度均在规定范围内,也可适当提高射线的能量。
射线检测技术规范
射线检测技术规范10.1透照方式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管道环缝主要采用中心透照、双壁单影透照和双壁双影透照三种方式,见图4。
只要实际可行优先采用单壁透照方式,当单壁透照方式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a)中心:^照迂射域西0;双壁单影选照法照片C)双壁双影透照法注:L1---射线源至透照部位工件表面的距离;L2---透照部位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图4透照方式示意图单壁中心透照法、双壁单影透照法及双壁双影透照法是管道对接接头射线照相的三种基本透照方式。
(1)中心透照法中心透照法是长输管道环缝检测的主要方式,它用X、Y射线爬行器进行检测。
它优点是不仅一次透照整条焊缝,工作效率高,而且透照厚度均一,底片黑度一致,横向裂纹检出角为0,横向缺欠检出率高,灵敏度最佳。
(2)双壁单影透照法双壁单影透照法是无法采用中心透照法对管子进行检测时而采用的方法,如小直径管道焊缝、死口、联头及几何不清晰度无法满足中心透照法要求的焊缝。
这种透照方法的主要缺点:①灵敏度较低。
与单壁透照相比要多穿过一个壁厚,需要X射线机的能量较高,且经过前面的壁厚进行滤波,到达检测部位线质变硬,使底片的灵敏度降低,与单壁透照相比差1〜2个像质指数。
②透照次数应满足10.2.3中K值的要求。
③透照时应注意机头对中或采用对中工具进行。
(3)双壁双影透照法这是①W89曲的管子唯一的透照方法,因管子源侧焊缝距胶片远,几何不清晰度大,灵敏度低,为保证透照质量,操作时要做到如下要点:①按10.2.3中第a)项的规定,焦距应满足L1210dL22/,且不小于600mm,椭圆透照间距为3〜10mm,且最大不超过15m,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各照一次。
当椭圆透照不可行时,可采用垂直透照,透照次数不少于3次,互成120°。
②按T A=2T+2m,查表3确定像质指数,使用专用等丝像质计,置于射线源侧。
③透照时管电压可适当提高,曝光量小于15mA•min。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之焊缝射线检验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射线检测设备的校准:定期对射线 检测设备进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焊缝射线检验结果的分析:对焊缝 射线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 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射线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焊缝位置的确定和定位 射线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自动化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化检测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 远程检测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诊断 绿色检测技术:减少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实际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焊 缝射线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和安全。
汇报人:
检验结果:发现焊缝存在缺陷,如气孔、夹渣等 结论:焊缝射线检验是电力建设项目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有效发现 焊缝缺陷,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案例背景:某电力建设项目 的焊缝射线检验
检验方法:采用X射线探伤技 术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发现焊缝存在缺 陷,如气孔、夹渣等
处理措施:根据检验结果, 对焊缝进行修复或更换
添加标题
胶片选择:根据焊缝材质和 射线源选择合适的胶片
添加标题
胶片处理:按照规定流程处 理胶片,确保图像清晰可见
射线源的选择: 需要根据焊缝的 厚度、材质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射 线源
射线剂量的控制: 需要根据焊缝的 厚度、材质等因 素控制射线剂量, 避免对焊缝造成 损伤
射线检测设备的 选择:需要根据 焊缝的厚度、材 质等因素选择合 适的射线检测设 备
焊缝射线检验 的范围包括: 焊缝长度、焊 缝宽度、焊缝
深度等。
焊缝射线检验 的内容包括: 焊缝的外观质 量、焊缝的内 部质量、焊缝
的强度等。
焊缝射线检验 的方法包括: X射线探伤、 超声波探伤、 磁粉探伤等。
射线检测技术要求
射线检测技术要求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 47013.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射线检测人员1.1.1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1.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1.2 设备和器材1.2.1 射线装置1.2.1.1可以使用两种射线源:a) X射线机和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b) 由Co60、Ir192、Se75、Yb169和Tm170射线源产生的γ射线。
1.2.1.2经合同双方商定,允许采用其他新型射线源。
采用其他射线源时,有关检测技术要求仍应参照本部分的规定执行。
1.2.2射线胶片1.2.2.1胶片系统按照GB/T 19381.1分为六类,即C1、C2、C3、C4、C5和C6类。
C1为最高类别,C6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的特性指标见附录B。
1.2.2.2胶片制造商应对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
胶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 19381.2的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试和控制。
不得使用超过胶片制造商规定的使用期限的胶片。
胶片应按制造商推荐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予以保存,并应避免受任何电离辐射的照射。
1.2.3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1.2.4黑度计(光学密度计)1.2.1.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1.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1.2.1.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核查方法可参照附录C的规定进行,每次核查后应填写核查记录。
在工作开试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h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1.2.5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3~1.5黑度范围,应至少每2年校准一次。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前言本标准第5、6、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WS/T 190—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总结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的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监测经验基础上,引用有关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规范了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检测方法,规定了医用诊断X射线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要求。
本标准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相互配套。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兴、郑钧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X射线机(不包括C形臂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检测方法,规定了医用诊断X射线机产品防护性能检测要求,以及医用诊断X射线机使用中的防护监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生产和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和X射线CT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30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YY 0062-91 X射线管组件固有滤过(IEC 522-1976)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型式检验:亦称例行试验,是对产品各项指标的全面检验,以评定产品质量是否全部符合标准和达到设计要求。
3.2 出厂检验: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的最终检验,以评定已通过型式检验的产品在出厂时是否达到型式检验所确认的质量要求。
NBT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钢质对接焊缝)
NB/T 47013.2-2015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和操作方法,更好地促进检测人员X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化和适用性。
2 适用范围2.1 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适用于熔化焊焊接接头的金属为钢、镍及镍基合金、铜及铜合金。
焊接接头的型式为对接接头对接焊缝(以下简称“对接焊缝”)。
2.2 承压设备其他金属材料、支承件和结构件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注:a. 钢和镍及镍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110mm;b. 铜及铜合金的透照厚度范围2~80mm;c. 上述材料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的透照厚度≥2mm。
3 编制依据本规程的编制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3.1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3.2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3.3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1号修改单3.4 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5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3.6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7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3.8 GB/T 19348.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3.9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3.10 GBZ 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11 GB/T 23910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3.12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3.13 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4 职责4.1 质量技术部负责操作指导书编制和安全管理,项目部拍片人员按操作指导书进行拍片并记录;4.2 评片人员负责底片质量控制和底片评定(初评、复评),记录审核,报告编发;4.3 射线责任师负责操作指导书、底片、报告审核,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检测技术规范
10.1透照方式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管道环缝主要采用中心透照、双壁单影透照和双壁双影透照三种方式,见图4。
只要实际可行优先采用单壁透照方式,当单壁透照方式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方式。
a) 中心透照法
b) 双壁单影透照法
c) 双壁双影透照法
注:L1---射线源至透照部位工件表面的距离;L2---透照部位
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图4 透照方式示意图
单壁中心透照法、双壁单影透照法及双壁双影透照法是管道对接接头射线照相的三种基本透照方式。
(1)中心透照法
中心透照法是长输管道环缝检测的主要方式,它用X、γ射线爬行器进行检测。
它优点是不仅一次透照整条焊缝,工作效率高,而且透照厚度均一,底片黑度一致,横向裂纹检出角为0,横向缺欠检出率高,灵敏度最佳。
(2)双壁单影透照法
双壁单影透照法是无法采用中心透照法对管子进行检测时而采用的方法,如小直径管道焊缝、死口、联头及几何不清晰度无法满足中心透照法要求的焊缝。
这种透照方法的主要缺点:
①灵敏度较低。
与单壁透照相比要多穿过一个壁厚,需要X射线机的能量较高,且经过前面的壁厚进行滤波,到达检测部位线质变硬,使底片的灵敏度降低,与单壁透照相比差1~2个像质指数。
②透照次数应满足10.2.3中K值的要求。
③透照时应注意机头对中或采用对中工具进行。
(3)双壁双影透照法
这是Φ≤89㎜的管子唯一的透照方法,因管子源侧焊缝距胶片远,几何不清晰度大,灵敏度低,为保证透照质量,操作时要做到如下要点:
①按10.2.3中第a)项的规定,焦距应满足L1≥10dL22/3,且不小于600㎜,椭圆透照间距为3~10㎜,且最大不超过15㎜,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各照一次。
当椭圆透照不可行时,可采用垂直透照,透照次数不少于3次,互成120°。
②按T A=2T+2㎜,查表3确定像质指数,使用专用等丝像质计,置于射线源侧。
③透照时管电压可适当提高,曝光量小于15mA·min。
④按8.5.4的要求,底片上的标记可适当减少。
⑤注意散射线的屏蔽。
10.2 几何条件
10.2.1射线源至被检部位工件表面的距离应满足下式:
L1≥
10dL22/3 (1)
式中:L1—源至被检部位工件表面的距离(或称透照距离),单位为mm;
d—焦点尺寸(方焦点取边长,长焦点取长短边之和的1/2),单位为mm;
L2—被检部位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单位为mm。
几何不清晰度Ug≤d L2/L1,当射线机和透照工件一定的情况下,控制L1就控制了Ug值。
L1值与GB3323-87、JB4730等标准中规定的AB级相同。
10.2.2 采用源在内中心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满足黑度和灵敏度要求,L1值可以减小,但减小最多不超过规定值的50%。
由于中心透照法比双壁单影透照法优越,在保证灵敏度和底片质量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使几何不清晰度适当降低,使L1值减小,但减小值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0%,以充分发挥中心透照法的优点。
这与欧洲EN1435和JB4730是一致的。
10.2.3分段透照的次数
每次透照所检测的焊缝长度称为一次透照长度L3,通常一次透照长度L3除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外,还应满足透
照厚度比K小于或等于1.1的要求。
但下述情况除外:
a)外径D小于或等于89㎜钢管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影透照,焦距不得少于600㎜,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焊缝投影内侧间距以3㎜~10㎜为宜,最大间距不超过15㎜。
透照次数一般应不少于两次,即椭圆显示应在互相垂直的方向各照一次;当上下焊缝椭圆显示有困难时,可做垂直透照,透照不少于三次,互成120º。
b)对于公称直径小于250㎜的管道环缝双壁单影透照时,K值和一次透照长度可适当放宽,但整圈焊缝的透照次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射线源在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时,可分为不少于三段透照,互成120º。
2) 当射线源在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大于15㎜时,可分为不少于四段透照,互成90º。
(1)当管材采用低合金高强钢时,应重视对横向缺欠的检出,因此本标准规定了K值。
但对公称直径小于250㎜的管子,其管壁较薄、压力不大,即使压强很高而承压面积小,因此所受的压力也不大;本标准对公称直径小于250㎜管子焊缝的规定做了适当放宽,并不影响其质量,在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和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标准有类似规定。
本条中规定的K值称为透照厚度比,即K=T’/T,其中T
为母材厚度,T’为射线束斜向透照最大厚度。
本标准规定环缝AB级的K值不大于1.1。
透照次数N和一次透照长度L3按下列公式计算:
环缝双壁单影法公式:
图03 双壁单影法透照
N=180°/α
α=θ+η
θ=cos-1[1+(K2-1)T/D0]/K
η=sin-1[D0·sinθ/(2F- D0)]
L3=πD0/N
当D0》T时,θ=cos-1K-1式中:α——横向裂纹检出角,°;
θ——影像最大失真角,°;
η——有效半辐射角,°;
K——透照厚度比;
T——管件厚度,㎜;
D0——外直径,㎜。
(2)本标准中小径管界限为小于或等于89㎜,而不是按SY4056-93标准中规定的小于或等于114㎜规定。
这样做是参照API std 1104标准的规定,便于与国外先进油气管道标准接轨。
双壁双影椭圆成像一般有两种透照方法:一种是角度法,另一种是平移法。
①角度法
管道透照采用角度法简单可行,但现场尤其是在高空,由于角度不易控制,底片上焊缝影像的开口间隙不准。
最理想的间隙为3~5㎜。
经过多次实践;对外径为50㎜以下的管道倾斜角小于或等于10°为好,外径大于或等于50㎜以下的管道,倾斜角小于或等于7°为好。
但角度法不如水平位移法好掌握。
②平移法
水平位移S0是利用两个相似三角形而求得的。
开口间隙通常控制在3~10㎜,最大间距不超过15㎜。
水平位移S0(见图04)应按下式计算:
S0=(b+g)L1/L2
式中:S0——水平位移,㎜;
b——焊缝宽度,㎜;
g——椭圆投影间距,㎜。
(3)对于公称直径小于250mm的管道环缝双壁单影透照时,对K值的要求和一次透照长度适当放宽,但整圈焊缝的透照次数,根据源距钢管外表面的距离而定,当源距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时,不少于3次;源距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大于15㎜时,不少于4次;以免漏检。
本条250㎜界限是参照“容规”和GB150对外径Φ<250㎜与Φ≥250㎜管子检测不同要求而界定的。
图04 双壁双影透照水平位移距离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