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初探 谷佃波
农村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当今许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传授为基本模式,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听和记,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使教学由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学为主,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的认识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1.精读课本。
读课本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法,但是却常常被我们忽视了。
有的老师在学生没有认真读课本之前,就大讲特讲,学生听起来难免障碍重重。
因此,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在听讲之前读懂课本。
这种指导包括预习导读、分析助读和理解复读三个环节:首先,强调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进行预习阅读,即使来不及预习,课内也要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将学习内容通读一遍。
在预习阅读之前,教师一般应当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不必很细,以让学生在预习中基本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为目的。
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阅读,要比随意阅读有兴趣,收获大,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本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表述,从不同方面和角度着重剖析表述中的要点和关键部分,以培养学生阅读中紧扣关键字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助读,就是对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概念或定义、定理等,教师要教会并强调学生进行解析的读法,使学生通过阅读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第三,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复读,就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消化性阅读,当一堂课所学内容授完后,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重新阅读教材。
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往往都有新的领悟,进而得到新的提高。
2.讨论探究。
农村初中生的探究意识相对弱些,需逐步加强培养。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法,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开拓思路、深入观察比较、总结掌握规律的巩面提高措施,特别是指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展开讨论,深入探究,有助于学生明确知识范围,发现和总结特点,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自如。
初中数学教学初探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1期初中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学习过程中打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读题能力一直是教育的重点所在。
数学计算讲究的是准确性,一个问题往往只有一个答案,但计算方法又灵活多变,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素质培养也是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以下是我关于数学教育提出的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习惯,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往往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好的习惯让你倍受他人欣赏,受益终身,相反,坏的习惯让人厌恶,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好的学习习惯让你学习少走弯路,倍感轻松,坏的习惯让你焦头烂额,无所适从。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性格、思维方式处于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塑性,因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定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这里的习惯不仅仅是指学习习惯,更有生活、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因为我们的教育是要为了孩子的将来负责,不仅仅只是学习好就功成身退了,但这里我们只讨论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般来说,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我们最长接触,也最长使用的莫过于让学生养成课前及时预习,课上及时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更为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课前的预习将难以理解的部分标记出来,在课上通过老师的解答明确基本原理,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将所学知识牢牢记住,不会遗忘。
其次,就是计算习惯的培养,相信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对于一道题列出了公式,但心里想着“计算我会就留着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急剧下降,经常笔下出错,列对公式,算错答案,倘若不加改善,这种现象将会一直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涯。
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强制性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保持良好的计算能力。
浅谈对初中数学“抽样调查”一课的教学探讨
摘 要 : 在初中数学“ 抽样调查”一课 的教学中, 我发现 同学们对此课 的理解不是很 清楚, 对有些概念掌握的不够准确,以致在做题 中出现了不 少错误 , 针对此情况看, 笔者做 出了“ 抽样调查” 一课 的详细教案, 在此 与广大教 师一起 来探讨—下对此课 内容的讲解, 以期 同学们在今后的数 学 学习中对 如 何把 握 教 材 内容起 到 一个 抛 砖 引玉 的作 用和 效 果 。 关键词 : 初 中数学 抽样调查教学 探讨
较 好,其它 的两个 - 方案代 表性 较差 。
好呢 ? 请 说说 你 的 理 由。点拨 : 第 三个方 案 3基本 概 念典型例题剖析—— 触类旁通 环 境 条 件 ; D. 测 定 种 子发 芽率 要 尽 量 节省 ( 1 ) 典 型 例 题 1: 某 厂生 产上海 世 博 会 种 子,所 以随 便 选 几粒 种 子测 一下 就可 以 。 吉祥物 “ 海 宝” 纪 念 章 l 0万个,质检 部 门 分 析 : A 中,抽 样 不 具 备 代 表 性 。B 中全
例子 : 为了解 我市 老人 的 身体 健康 状况 ,暑 时 ,多 采 用抽 样 调 查 的 方 式 ,通 过 样 本 来 力半 径 ; 样本是 2 O发 炮 弹 的杀 伤 力半 径 , 假 期 间欲搞 一 次社 会调 查 ,调 查 人数 为 1 O 0 了解 总 体 的 相 关 信 息 。 由于 条 件 的 限 制 , 样 本 容量 是 2 O 。规 律 方 法 : 样 本 容量 是指 人,同学们 为 小明 提供 了三 种 调查 方案 ,分 对 有些 问题 只 能进 行 抽 样 调 查 ,抽 样 调 查 样 本 中个 体 的 数 目,在 本 题 中,不 能 说 样 别是 : ( 1 ) 公 园里每 天都 有老 人们 锻炼 身 体 , 的 优 点 是 节 省 时 间, 比较 经济 。但 是 抽 样 本 容 量 为 “ 2 0发” 。例 2: 下 列 关 于 测 定 种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6月上半月㊀争鸣探索㊀㊀㊀㊀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如皋中学㊀曹春茂㊀㊀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探究学习内容,实现创新意识与各项能力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操作中,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有自我探究与互助探究两种模式,应用时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思维㊁情感等方面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创造.1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会活跃思维,产生探究热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置类比情境或阶梯式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恰当的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探究式教学不能将目光只盯在教材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阶梯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作铺垫[1].问题创设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与新问题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驱动探究的兴趣.若采取机械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认知仅仅局限于书本,很难突破自己的思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案例1㊀ 平面的基本性质 的教学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探究意识,笔者在 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导入环节,采取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准备几只笔和一张纸片,分别做如下操作:①用一支笔顶一张纸片,争取30s内不掉下来;②用两只笔顶一张纸片,同样争取30s内不掉下来;③用三支笔顶一张纸,一样争取30s内不掉下来,并关注笔摆放的位置关系.在前两次尝试中,不管是用一只笔还是两只笔顶纸,学生都以失败告终.到第三次,用三支笔顶纸的时候,就有不少学生成功了.师:通过这组实验,你们获得了怎样的结论?生:从实验来看,三只笔能撑起纸张,由此能看出三个点可确定一个平面.师:任意三点都行吗?学生再次尝试,并进行了小组合作交流,最终获得的结论为:三个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在一条直线上则无法撑起纸片.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个不共线的点,能确定一个平面 有了初步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因为这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而获得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好很多.学生因亲自参与了该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了立体㊁形象化的记忆,同时也对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概念教学,夯实基础众所周知,概念是数学学科的组成细胞,亦是数学这座大厦的基石,它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概念往往又是枯燥㊁乏味且抽象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概念教学时,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亲自感知概念的抽象过程,尤其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事物着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抽象概念,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为概念的灵活应用奠定基础.案例2㊀ 函数的单调性 的教学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相对抽象,若纯粹以文字语言表达来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并掌握.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此章节为学生思维的障碍点.为此,笔者在执教本章节时,一改往日的教学方式,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收效甚好.具体过程如下:如图1,教师首先展示一个地区,某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图1师:观察图1,说说你们的发现.5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争鸣探索2023年6月上半月㊀㊀㊀生1:在[0,4]与[14,24]这两个区间内,气温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4,14]内,气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师:如图2,这是其中的一段温度变化图,我们单独来研究这一段,大家想想该怎么用数学语言描述呢?图2生2:在[4,14]内,y 值随着x 值的变大而增加.师: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函数的单调性.现在再来观察图3,想想是否能根据图3来判断y 值随着x 值的变大而增大呢?图3生3:不行,图3中有一部分能满足这种说法,但也有一部分是不符合这种说法.所以从整体出发,不能做此判断.此探究过程,学生对具体的图象进行探究,并自主获得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又用图3让学生进行甄别判断.通过正㊁反关系的对比,学生更加深刻地强化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了辩证统一的认识思想.由此可见,在概念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还能一改传统概念教学的枯燥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为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奠定基础.3习题训练,形成能力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一般体现在解题能力上.学生在解题中表现出来的思维㊁认识㊁效率等,都能体现出其能力的高低.将探究式教学应用到习题训练中,能有效发挥题目的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课堂中讲解的例题,一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题,这些试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2].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典型的习题,充分发挥它们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探究精神.案例3㊀ 直线方程 的教学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1,2),直线l 经过点P ,且与坐标轴围成一个面积为12的三角形,求该直线的方程.本题难度不大,属于经典例题.在学生解完本题后,笔者又提出以下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拓宽自主探究的方向,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问题的内涵.探究1㊀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l 与坐标轴组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163,求此时直线l 的方程.探究2㊀若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S ,且有两条直线满足该条件,求S 的取值范围.探究3㊀若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S ,且有三条直线满足该条件,求S 的取值范围.探究4㊀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改为S ,且有四条直线满足该条件,求S 的取值范围.以上四个探究问题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直线的数量不一样,这一微小的差别,却涉及到知识的层次性,随着直线数量的增加,问题越发复杂.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变通能力与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微观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试题也越发灵活,很多题目都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没做过,也就是旧知新考.遇到此类考题,需要学生变通原有的认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实现解题.类似于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独有的严谨性,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创新思维.总之,探究式教学颠覆了传统 注入式 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彰显 以生为本 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3].作为教师,不仅要明确探究式教学对当下教学的意义,还要将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实现思考㊁探索㊁推理㊁验证与创新.参考文献:[1]郦兴江.合作融入探究,实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以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中的 合作学习 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12):12G13.[2]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3.[3]于浩.中学数学创新教法[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4.Z6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3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发布时间:2022-07-29T05:12:27.5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6期作者:热依木汗·依克木[导读] 随着中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热依木汗·依克木新疆吐鲁番鄯善县连木沁镇第一中学 838204摘要:随着中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材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正逐步进行着改革,而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教育来说,正是因为初中学生处在一种追求欲望更高的时代,同时也是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逐步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本文也将对合作探究型课堂的实际应用加以分析研究,以期提升课堂品质。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初探初中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最基本阶段,学生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推动对后继知识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和新课改政策的影响,合作式探究型课堂教学也逐渐地被运用于数学课堂当中,它既实现了数学专业教育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又能培养的创造意识和逻辑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首先,通过应用合作型研究课程,学生既可以主动研究和探索课堂知识点,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潜能,在了解课堂主要知识点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掌握更多课堂以外的主要知识点,以此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力。
其次,和传统的封闭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比较,合作探索型教学方法更具有开放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共同探索出新的知识与能力,就这样发挥了学生们各自的优点,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时学生还能在合作探索中充分展示自身的性格特征,促进知识的个性化发展,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到更多有效的知识方式[1]。
最后,在初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合作探究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从教学活动中掌握重点知识点,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吸收教学内容以及重点知识与技巧。
初探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
040 ) 5 13
这样 的顺 序说出解题过程 . 生想问题 的 学 思路 就会越 来越清晰 .语 言表 达也会越来 越流 畅 三、 应用题教学 中说数 量关系、 在 说解
题思路
、
、
传 统应用 题教学 .主要 目的是使学生 解答 出最后 的正确结果 .其弊端是 就题论 题. 把教学 重点放 在具体解法上 . 造成 学生 套公 式 、 抠类 型 、 生搬硬 套 。 视 了学 生逻 忽 辑思维 能力 的发展 解答应用题是一 种复 杂 的智力活 动 .必须通过合乎逻辑 的思维 活动形成一 条正确完整的解题思路 如有 这样 一道题 :果 园里有 桃树 和杏树共 10 “ 8 棵. 桃树是 杏树 的3 . 树 和杏树各 多少 倍 桃 棵?” 题里有哪几个条件和问题呢7我让学 生带着问题 去读 , 出关 键词 、 划 关键句 , 确 确实实弄清题意 . 述 出条件 和问题 学生 口 说 出所求 问题有两个 : 一是求“ 桃树有 多少 棵 ” 二是求 “ . 杏树 有多少 棵” 。我接 着 问 : “ 这两个 问题之 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呢?” 学 生 l :桃树 的棵数加上 杏树 的棵数 等于 说 “ 10 8棵 ” 学生2 :桃 树的棵数是杏树 的3 说 “ 倍 。”教师要保 证学生思考和说的时间。) ( 进而学生理 清了题 目中各数量关 系 .确定 设杏树 为 . 树为3 : 后列 出方程x 3 = 桃 然 + 10 8 进行解答 在用 算术方 法解答 应用 题 时.教 师应要 求学生在理解 的基 础上及时 将分析思路进 行由繁到简 、由具 体到抽象 的压缩 . 用精炼 的语 言表述出来 . 从而 实现 能力的迁移 以上教学 中加强 了说 的训练 . 重视 了 学 生获取 知识的思 维过程 . 引导 学生完 成 由特殊 到一 般 的归纳 推理 . 获得 新 知 f 包 括 概念 、 则 、 法 性质 、 法 、 方 解题 思 路等 ) . 这 是“ 趟” 知 识初步 形成后 . 来 还需要 有 个 巩 固深 化的过程 . 这就 需要学 生在各 种 练习中经历 由一般到特 殊的演绎过程 教 师不能 只重 结果 、 过 程 . 轻 而是 要 在练 习 中多问几个 “ 为什 么” 你 是怎 么想的 ” 要 “ . 求 学生 说 出算理 及思 路 . 学生 不仅 “ 使 知 其 然 ”而且 “ . 知其所 以然 ” 这是 “ . 回趟 ” 在 练习 中适 时安排 说理 . 解题思 路 、 说 方 法 等训练 . 是运 用语言工 具使思 维过程 外 现并及 时 得到 反馈 信 息而 实行 有 效控 制 的举措 同时. 言是思维 的直接 实现 . 语 表 达的含混 意味着 思维 的模 糊 . 以在反 馈 所 练习 中 . 学生 不仅要 做 到 “ 可意 会 ”也 要 . 做到“ 可言传 ” 综 上所述 . 无论在知识 的形成 . 还是在 练习巩固中 .教师都要有 意识 地安排说 的 训练 . 说的教学情境 . 说的大容量 创设 保证 和高效率 . 学生 自己说 、 采取 同桌相互 说 、 当众说等形式 , 使学生做到说话有 序 、 推理 有据 、 思维有路 、 解题有法 , 不仅学会知识 , 而且会学知识 .从而使学 生的思维能力 和 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发展 。
山东省胶南市理务关镇中心中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11认识无理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无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到位,有时问题设置过于开放,导致学生讨论方向不明确。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前设计好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4.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计算无理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运算能力。
5.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无理数的探索,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通过具体例子(如√2、π等)进行讲解,强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无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中某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再用直尺测量直径,计算π的近似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无理数的基本概念。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在几何测量和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自秀琼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兔街初级中学自秀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
现代数学将以技术化的方式更迅速地辐射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数学学习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是不够的,重要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是:知识的再发现,需要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来掌握,对数学领悟靠思维来体现。
然而多数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怕学。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众多数学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大致情况近十年在农村初级中学执教,深深认识到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大致情况。
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农村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
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听课,又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拟、识记,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形成不想听课,不想学习的倾向。
由于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把握不是太好,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性,造成解题思路的“乱”,“烦”和“怪”。
由于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不懂的地方不敢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对学习数学存在越来越多的困难甚至讨厌。
因此在教学教育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即使懂了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会。
而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又觉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太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拦路虎。
二、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认识中学数学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利用开学初前几节数学课跟学生讲叙现今社会就业形势及要求,讲解中学数学大纲和新课标改革,探讨学数学的作用和目的。
现今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没有生存危机感,认为进入社会才学习谋生本领和能力,更甚者沉溺于“靠关系、走门路”的糊涂梦中,没明确的理想和追求,来上学不是为学好知识,只是为拿毕业证,因此,迟到、缺课现象经常发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这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法制观念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低下。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探析
般 的情 形 . 推出 1 + 3 + 5 + 7 + …… + ( 2 n + 1 ) = ? 四、 师 生 合作 。 总 结 归 纳
知 识 的形 成 过 程 离 不 开 总 结 归 纳 . 在 学 生 自主 探 究 之 后 的 知识 只是 零 散 的 、 浅显 的 , 并 没 有 形成 系统 。 这 就 需 要 学 生 在 教 师 的带 领 下 总 结 归 纳 。 温故 而 知 新 , 在 总 结 旧知 识 的前 提 下 , 形 成 新 知识 的构 架 , 把 学 生 的 观点 串联 成 系 统 、 完 整 的知 识 构 架 。
1 + 3 = ? l + 3 + 5 = ? 1 + 3 + 5 + 7 =?
1 +3+5 +7 +9=?
、
创 设情 境 。 提 出 问题
爱 因斯 坦 说 : “ 提 出 问 题 往 往 比 解 决 一个 问 题 更 要 。 ” 只有 有 了十足的好奇心 . 对 所 学 的 知识 兴 趣 盎 然 . 才 能 提 出有 益 于 数 学 学 习的 好 办 法 。数学 知识 的学 习 是 无处 不在 的 , 数 学 知 识 的疑问也是无 时不有的 , 教 师在教授新知识 的时候 。 不 能 仅 仅 素 的生 活 中 感 悟 到 数 学 的 魅 力 . 让 他 们 乐 于学习数学 . 积 极 学 习数 学 . 以一 种饱 满 的 热 情 去 投 入 到 数 学
的 思考 和研 究 中 例 1 :某 校 要 在 校 园 中辟 出一 块 面 积 为 8 4 m 2 的长 方 形 地
他 们 自己 去 开 启 智 慧 的 城 堡 .让 他 们 自己 去 进 一 步地 解 决 问
现代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 .为世 界生产 力的发展打开 了广阔 前
新疆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中学七年级数学《1.2.4 绝对值》教案(2)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2、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你能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吗?(1)│-3│与│-8│(2)4与-5 (3)0与3(4)-7和0 (5)0.9和1.2二、新课讲解:讨论交流由以上各组数的大小比较可见:正数都大于0,0都大于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思考若任取两个负数,该如何比较它的大小呢?点拨若-7表示-7℃,-1表示-1℃,则两个温度谁高谁低?【总结】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说,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注意:①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②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③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即: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和-2.7(2)-和-解:(1)∵|-|=│-2.7│=2.7,而<2.7∴- >-2.7(2)∵|-|= =,|-|==,而<∴->-例2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号把下列数连接起来.-4 ,-(- ),│-0.6│,-0.6,-│4.2│解:∵-(- )= ,│-0.6│=0.6,-│4.2│=-4.2而|-4 |=4 ,│-0.6│=0.6,│-4.2│=4.2且4 >4.2>0.6,0.6<∴ -4 <-│4.2│<-0.6<│-0.6│<-(- )例3 自己任写三个数,使它大于- 而小于- .【点评】此题是一个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4 已知│a│=4,│b│=3,且a>b,求a、b的值.【答案】 a=4,b=±3备选例题(2008.江苏南通)如图1-2-11所示,在所给数轴上画出数-3,-1,│-2│的点.把这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提示】把它们分别在数轴上点出相关位置,并比较大小.【答案】略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你能掌握两种方法吗?(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把这些数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数轴上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大”来比较;(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进行.2.(1)阅读下列比较-a与- a的大小的解题过程:解:∵│-a│=a,│- a│= a又∵a> a ∴-a<- a你认为上述解答过程正确吗?与同学们研究,并发表你的看法.(2)要比较有理数a和 a的大小时,因为a的正、负不能确定.所以要分a>0,a=0,a<0三种情况讨论:当a>0时,a> a.当a=0时,a= a.当a<0时,a< a.利用以上结论解题:①计算│a│+a=_________.②比较3a+a的值.【点评】(1)错,-a与- a并不一定是负数,•不可以用比较绝对值方法加以比较,可以用比差法,也可以分类.(2)①当a>0时,2a;当a≤0时,0②a>0时,3a>a;a=0时,3a=a;a<0时,3a<a.补充练习:夯实基础1.填空题(1)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 -1,-2 ,绝对值不小于2且不大于5的非负整数有2、3、4、5 .(2)若│x│=-x,则 x≤0 ,若=1,则 a>0 .(3)用“〉”、“=”、“〈”填空:①-7 < -5 ②-0.1 < -0.01③-│-3.2│ < -(-3.2)④-│- │ > -3.34⑤- > -⑥-(- ) > 0.025⑦- < -3.14 ⑧- > -(4)若│x+3│=5,则x= 2或-8 .2.选择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a>-a B.2a>a C.a>- D.│a│≥a(2)下列分数中,大于-而小于-的数是(B)A.- B.- C.- D.-(3)│m│与-5m的大小关系是(D)A.│m│>-5m B.│m│<-5mC.│m│=-5m D.以上都有可能(4)m≠0,则=(C)A.1 B.-1 C.±1 D.无法判断提升能力3.解答题(1)比较-和-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答案】-<-,过程略(2)求同时满足:①│a│=6,②-a>0这两个条件的有理数a.【答案】 a=-6(3)将有理数:-(-4),0,-│-3 │,-│+2│,-│-(+1.5)│,-(-3),│-(+2 )│表示到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答案】略(4)甲、乙、丙、丁四个有理数讨论大小问题.甲说:我是正整数中最小的.•乙说:我是绝对值最小的.丙说:我与甲的一半相反.丁说:我是丙的倒数.你能写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吗?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答案】甲乙丙丁分别是1,0,- ,-2,丁〈丙〈乙〈甲(5)若a<0,b>0,且│a│<│b│,试用“〈”号连接a、b、-a、-b.【答案】 -b<a<-a<b开放探究4.开放题已知数轴上有A和B两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点A和原点的距离为2,•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对应的数有哪些?【答案】 -3、-1、1、35.新中考题(2008•山东泰安)若│a│=1,│b│=4,且ab<0,则a+b= 3或-3 .四、作业:五、板书:六,教学后记:。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3-01-01T14:47:15.561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2月作者:李春枝[导读]李春枝中卫市第五中学宁夏中卫 7550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12-028-0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
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般定理的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体会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情感与态度】: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2、在探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素精神。
3、在勾股定理的探素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三)数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勾股定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
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
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
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构建高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策略探索
构建高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策略探索发布时间:2023-08-03T08:33:05.080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8月作者:约日古丽·如孜麦提[导读]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负担,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和田市肖尔巴格乡中学)【摘要】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需要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堂进行创新和改革,不断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师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能够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要能够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23)8-356-01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负担,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那么教师在开展课堂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要能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课堂上要能够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合理的评价方式,不断的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一、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着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方式的使用效果进行提前的预估,要能够在备课的过程当中预留更多的备选教学方式,以便于在课堂上能够更加快速的变换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第二,教师要能够把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融合,甚至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深度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作者:古来沙·库尔班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24期古来沙·库尔班�(新疆博州温泉县哈日布呼镇中学新疆温泉 833505)【摘要】当前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况表明: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已从过去偏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转向教学内容和培养能力并重。
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要加强“双基”训练,同时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
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永远是每位数学教师不断探索追求的主要课题。
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一、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
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农村初中数学主体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主体性认识薛百中学邸士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现结合近两年本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对农村初中数学主体性高效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学生主动参与作为教师应首先树立起主体性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大学生尝试的力度,抛弃不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而笼统灌输的习惯做法,去选择相应的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尝试机会的教法,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中,在学生已明确产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就可以判定其全等?”这样的疑问后,教师让每名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然后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实践操作去判定,哪种方法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为什么?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操作、比较,在探索中很顺利地发现,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师生进一步共同总结,得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以及“角角边”..由此可见,衡量学生思维水平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从具体的感知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在这种动态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编写“导学案”课改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每节课都用“高效课堂导学六环节导学案”,每个导学稿上都向学生呈现了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上课时带着目标去学习,有的放矢.导学案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自研自探环节包括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等;合作探究环节包括互动策略,内容等;展示提升环节包括展示方案,内容,时间等,每一个环节都给了学生明确的指导或提示,使学生一拿到导学案就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三、研究学生评价体系“评价是一盏灯,能指明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
山东省沂源县鲁村中学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1探索勾股定理(2)
山东省沂源县鲁村中学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1探索勾股定理(2)一、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含义;2.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3.掌握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应用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教学工具:PPT、白板、彩色粉笔、直角三角形模型、尺子、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导入引入(10分钟)1.通过展示直角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公式;2.提问:你们还记得勾股定理是什么吗?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3.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延伸。
探索与演练(30分钟)1.分发练习册上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演练;2.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思路,并对错误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拓展应用(25分钟)1.设计几个以勾股定理为基础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拓展应用;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3.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4.部分小组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
总结梳理(10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总结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2.教师给出总结性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回答;3.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更好地理解了勾股定理的含义,并学会了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下次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对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初探
对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初探发表时间:2013-01-11T14:47:06.810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董函芹[导读] 新课程教学不是简单将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而是师生共同面对问题,一起进行思考、理解、交流的过程。
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董函芹〔摘要〕新课程教学不是简单将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而是师生共同面对问题,一起进行思考、理解、交流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把枯燥的知识变成学生的学识,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有主见的探知。
本文侧重谈谈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实施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我们知道,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让学生被动的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让每个学生真正的获得充分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力。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1 实施教学目标的开放传统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活动知识与技能,在这样的目标下进行教学,注定是灌输式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新课改把全面发展学生当做教学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习获取主动参与数学实践,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
这就说明,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不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
2 开放教学环境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老师处于主宰的地位,学生感觉老师架子大大的,不敢亲近的。
古丰初级中学数学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数学教学中的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校内优秀数学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等。
教师们精心准备,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专题讲座邀请了校外知名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专家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3. 教学研讨教师们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如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4. 教学反思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反思,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1.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观摩、讲座、研讨等活动,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丰富。
2.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教师们的努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数学成绩稳步提升。
4. 教研氛围浓厚。
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活动总结本次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和谐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和谐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初探发表时间:2011-07-15T09:57:02.45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寿琴[导读]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要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效率,少走一些弯路。
莱阳市府前中学王寿琴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要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效率,少走一些弯路。
但别人的好东西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才能事半功倍,如果生搬硬套就会适得其反。
我认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新课程教学更是应该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文化载体充盈在我们的周围,学生与我们几乎在一同接受着各种知识和文化,我们应该抱着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心态,把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求知精神传给学生。
一、分类教学,适时点拨在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课,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明确知识点、解题关键、理清解题思路、让学生接触此类题的大部分题型。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一节时,我将“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作为基础课。
课堂上先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再将学生头脑中由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转化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为后面的应用作铺垫,并顺理成章地引入例题。
在例题讲解中,要讲出知识点是“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解题关键是“相似”,绝不能照本宣科。
另一类是与基础课相似的迁移课,我将判定“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作为迁移课。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
刘金海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创设探究情境,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从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但不是放任自流,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否定教师的引导作用.
【总页数】1页(P138)
【作者】刘金海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
2.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与生本探究性学习初探
3.初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4.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5.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初探谷佃波
发表时间:2018-08-02T15:46:32.923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作者:谷佃波[导读]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
”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
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
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
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
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
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
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
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
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
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
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
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童莉. 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 西南大学, 2008.
[2]李开慧. 关于中马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05, 14(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