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专题二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专题二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二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的萌发(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本着“救亡图存”的目的,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开始睁眼看世界。

于是,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目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富国强兵、抵御御侮之道,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林则徐:①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近代向国内介绍西方情况的第一人。

②将收集的外国资料编写成《四洲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魏源:依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1842年),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重点在军事技术)。

(3)意义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②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中国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③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2)内容①内涵: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

②开展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将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主要内容有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设新式学堂、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等四个方面。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3)评价①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仍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

②冲击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客观上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

③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行不通。

3.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外国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不足。

广东省各地级市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7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汇总

广东省各地级市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7 思想解放的潮流(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汇总

2015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7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1.(2015·广东佛山一模·15)15.近代以来不同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看法不一。

以下文字来源于某一著作,“美国人来华者,皆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

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

”这一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B.张之洞《劝学篇》C.《胡适文集》D.《孙中山全集》【考点】中体西用思想【解析】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张之洞《劝学篇》认为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与材料“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以深考之谈耳”相符,故B项正确;胡适文集是胡适文章的合集,比较全面地反映胡适对社会和个人发展路径的理解,真实、客观地再现了胡适思想,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和科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孙中山全集是其著作和言论等的合集,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三民主义,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4·广东肇庆高三期末·16)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倡西学、兴民权【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采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伦常名教与清朝统治,故C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B项是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洋务派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7)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

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 并将它付诸于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存在的几种政治力量、各自主张及共同 目的。
派别 抵抗派、洋务派、顽固派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及 主张 “中体西用”, 顽固派反对任何向西方学习的举动 目的 都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结束放映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 思想
提倡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组成反封建阵营
返回导航页
合作探究•史论互证 问题一、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1.“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 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开眼看世界”的思 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论一、“顺乎世界潮流”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躯
[史料]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 有褊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 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 主要通过“刺探西事”和“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救危败……
——康有为《上
皇 帝第四书》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 料 研 习
早期维新派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外 第二步:细读 汲汲然言维新,言洋务,言海防,或 是古而非今,或逐末而忘本,求其洞 材料一中①划线 见本原、深明大略者,有几人 哉?……年来当道讲求洋务,亦尝造 部分的关键信息: 枪炮、设电线、建铁路、开矿、织布, 郑观应指出洋务 以起而应之矣。惟所用机器,所聘工 师,皆来自外洋,上下因循,不知通 运动没有找到中 变。德相俾斯麦谓我国只知选购船炮, 国富强之本。 不重学艺。①尚未知富强之本,非虚 言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增订新编》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九州”“四海”可知,这是一部介绍世界地理方面内容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

答案 A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A项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排除。

B项为所谓的“以中济西”论,该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

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项。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出自严复的言论,符合维新派既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解析“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项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项不正确。

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答案 A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含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一、选择题1.【来源】2014年(浙江卷)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来源】2014年(福建卷)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3.【来源】2014(北京卷)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④饮食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来源】2014年(安徽卷)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5.【来源】2014年(新课标Ⅰ卷)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6.【来源】2014(新课标II)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7.【来源】2013年(天津卷)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

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试题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人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在探究“宇宙”之义时,曾经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下列言论中,与该思想家的思想一致的是( )A.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B.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C.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解析:本题考查心学思想,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首先根据“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可知该思想家为心学家,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A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B 为理学思想,C为唯物主义思想,D为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A2.(2014石家庄检测)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是( )A.重经验B.重实用C.重自然D.重血统解析:中国古代医学重视经验的总结,重实用,A、B两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但是,从题干医学服务于“人丁兴旺”的目的看,强调的是重实用。

答案:B3.(2014武汉联考)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这种风格反映了( )A.元代城镇经济的繁荣B.元代政治清明C.元代戏曲创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D.元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曲繁荣的原因。

元曲具有“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的特点,这说明元曲适应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文而不晦”说明元曲创作者的文化水平很高,C项错误;B、D两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为A。

答案:A4.(2014宿州三模)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论述“文艺复兴的终结”时写道:“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10分)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

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

(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这几个重大事件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主要思想特点分别是学习先进科技、主张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制、思想彻底反封建。

其实本题考查的关键点在于思想特点一定要做好解答。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化开端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

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历程,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次学习西方的变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深入下去的,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答案】C【解析】中国这种思想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反映。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全国大纲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2.【来源】2014年(浙江卷)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3.【来源】2014年(山东卷)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A BC D4.【来源】2014年(天津卷)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5.【来源】2014年(北京卷)《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6.【来源】2014(海南卷)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7.【来源】2014年(新课标Ⅰ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2015年高考真题分类题库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5年高考真题分类题库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2015·山东文综·T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解答关键:理解洋务思潮的内涵,学习西方的技术及器物。

【解析】选A。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体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故A 项正确。

B、C、D三项反映的是先进中国人要学习西方的银行制度、政治制度,这与洋务派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符,均错误,排除。

- 1 -。

2015高中历史测试 真题演练 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5高中历史测试 真题演练 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点1 维新思想(2014年广东学业)1897年梁启超编辑出版《西政丛书》,其内容分史志、官制、学制、公法、农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书三十二种,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

这反映了维新派( )A .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 .抵制学习日本C .主张建立共和制度D .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材料中梁启超认为,“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可见对西方政治最为重视。

故选D 。

答案:D第20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2新文化运动1.(2012年广东学业)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

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析: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孔子地位下降可知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D2.(2014年广东学业)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

为此,他们提倡()A.“中体西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和科学”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析:“中体西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洋务派思想,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文革后的思想。

故选C。

答案:C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4年广东学业)下列文献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A.《孔子改制考》B.《文学改良刍议》C.《庶民的胜利》D.《资政新篇》解析:《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的作品,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

《孔子改制考》是维新派的宣传武器,《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的作品,《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治国纲领。

故选C。

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Ⅰ1.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A.以“自强”“求富”为出发点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C.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解析:洋务派兴办洋务,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求富自强,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

【步步高练出高分】(某某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X“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A解析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 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

2.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

”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的忠实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X基本属于旧时代X畴C.林则徐是主X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答案 B解析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材料强调林则徐维护旧时代的意义。

林则徐主X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其思想主X基本属于旧时代X畴。

3.“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C.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

A项不符合“1860年”这一时间限制,C项不符合“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D项不符合史实。

B项正确,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等。

4.“晚清以来的一种潮流,外界传入中国的一种新事物,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制度方面的,总会有人出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暗示外国人只是拾了中国古人的牙慧,至少是受了中国古人的教化或影响才有的”。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3年)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3年)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13年)一、选择题1. (2013·福建文综·T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历史现象。

试题借用外国媒体的评论,来反映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由传统保守逐渐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现象。

解题关键在于依托时代特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把握其核心内容。

【解析】选A。

注意“1900年”这个中国近代化探索已经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全面展开的时间信息,再结合美国媒体对中国人评论中的关键信息的变化“死气沉沉”→“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说明了西方人对中国人思想近代化、顺应时代潮流的肯定。

2.(2013·江苏单科·T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题指南】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史实,逐一分析备选项。

【解析】选D。

白话小说不属于现代文化的范畴,故A错误。

B、C本身都不符合新文化运动,错误。

新文化运动中,传统白话小说重现光芒,说明新文化运动在批判旧文化的同时,也存在对部分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2013·海南单科·T12)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单元质量检测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凤阳二模)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

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2.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

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 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3.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4.(2014·寿县调研)“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5.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6.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钳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适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适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中国社会。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近代欧洲思想解放潮流

2015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十年高考真题-近代欧洲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潮流1.【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重庆卷)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

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

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浙江卷)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来源】2014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4.【来源】2014(海南卷)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5.【来源】2014年(江苏卷)“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C. 揶揄上帝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6.【来源】2013年(上海卷)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

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7.【来源】2013年(上海卷)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 西欧社会的转型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 整体世界的形成8.【来源】2013年(上海卷)小张打算赴法国参观巴黎大学,他从网上搜集了有关中世纪西方大学的信息。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北京市2010-2015年)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北京市2010-2015年)

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1.(2014·北京文综·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考点】“师夷长技”思想——《海国图志》【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

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析】(3)“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3)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全国2015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11月第二期):R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全国2015届高中历史试题汇编(11月第二期):R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目录R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R1维新变法思想- 1 -R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0 -R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4 -R4毛泽东思想- 25 -R5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错误!未定义书签。

R1维新变法思想【【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201410)】17、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B 解析:材料中“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说明康有为提出了“断发易服”的主张,改变中国的落后习俗,以便与时代接轨。

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411)】25.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

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信息说明当时中国学堂创办人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二十八)(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练习(二十八)(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4.(2016·武汉调研)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

他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

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巨额利润的吸引C.商战思想的影响D.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5.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6.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

高考试题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版)

高考试题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解析版)

新课标高考试题分类汇总必修三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答案:B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自由,但却以革命会引起“国大涂炭”,因而可知其反对革命,故应为维新派代表。

2.(天津文综历史,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答案:D 本题可用排除法。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是“19世纪末”,A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主张;B项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政治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

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开设议院、变法图存,在当时符合历史潮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胡适称赞他“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3.(宁夏辽宁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 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 创办《青年杂志》C 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答案:A 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4.(浙江文综卷,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 康有为把西方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所以说“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5.(浙江文综卷,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答案:C 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1.【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全国大纲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2.【来源】2014年(浙江卷)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3.【来源】2014年(山东卷)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A BC D4.【来源】2014年(天津卷)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5.【来源】2014年(北京卷)《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6.【来源】2014(海南卷)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7.【来源】2014年(新课标Ⅰ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8.【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9.【来源】2013年(浙江卷)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10.【来源】2013年(上海卷)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挣一日之短,以后拖着长辫,心里眷念帝制的老先生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作讨论,同席笑谴,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11.【来源】2013年(上海卷) 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A13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12.【来源】2013年(海南卷)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13.【来源】2013年(海南卷)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14.【来源】2013年(山东卷)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15.【来源】2013年(天津卷)“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16.【来源】2013年(四川卷)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7.略18.【来源】2013年(安徽卷).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19.【来源】2013年(江苏卷)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来源】2012年(福建卷)历史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21.【来源】2012年(上海卷)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22.【来源】2012年(上海卷)“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3.【来源】2012年(海南卷)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顶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24.【来源】2012年(天津)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25.【来源】2012年(北京卷)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⑥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⑦26.【来源】2010年(江苏卷)“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27.【来源】2010年(江苏卷)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28.【来源】2010年(北京卷)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29.【来源】2010年(北京卷)“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30.【来源】2010年(上海秋季卷)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二、问答题31.【来源】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13 分) 1885 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

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

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

咸有裨于国家大计。

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

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答题:(1) 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 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3 分)(2) 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

(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32.【来源】2014年(山东卷)(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