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由私人教师或家庭传授知识和技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演变和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1. 古代中国教育的起源古代中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主要由贵族家庭传授,目的是培养出有才华和品德的子弟。

这种教育体系注重礼仪、音乐、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教育。

2. 秦汉时期的教育改革在秦汉时期,教育经历了重要的改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包括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以及建立官方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这些改革为后来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儒家教育的兴起儒家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

儒家经典如《论语》和《孟子》被视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儒家学者也成为了古代中国教育的主要教师。

4. 公共教育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向公众开放。

在唐宋时期,私塾逐渐发展为公立学校,为普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和文学,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生。

5. 近代教育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开始于19世纪。

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改革者开始推行现代教育制度,包括学校分类、课程改革和教育机构的建立等。

6. 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投资教育,建立起了现代教育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

7. 当代教育的发展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改革。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包括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等。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生。

总结: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多次重大改革。

《教育的起源》课件

《教育的起源》课件

04
CATALOGUE
教育对未来的影响
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通过鼓励探索、质疑和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
力。
提供知识基础
教育系统地传授科学、技术、工程 和数学等基础知识,为科技创新提 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基础。
培养人才队伍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科技素养和创新 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 保障和智力支持。
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 源差距较大,导致许多地区的
教育质量低下。
教育内容与时代脱节
传统教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 创新和实用性,无法满足现代 社会的需求。
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教育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影 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评价不科学
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
现代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模式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现代教育 模式逐渐形成并发展。
现代教育内容
现代教育形式
采用班级授课、实验教学、自主学习 等多种形式,注重启发思维和创新能 力培养。
以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和文化素养为 主要内容,注重全面发展。
当代教育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 兴趣特长,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教育让个人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所在, 从而培养自己在特定领域的爱好和特长。
丰富生活
通过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个人可以丰富自 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生活的乐 趣。
持续学习
教育鼓励个人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使个人能够 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一、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教师、家长等)——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2)受教育者(学生、学习者)——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 (3)教育内容——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4)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二、教育的主要形态
(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 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 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 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特点是 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二)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
(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的改造”。
(7)巴格莱:“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 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 的那部分的过程。”
(8)斯普郎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社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最初,这种传授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长辈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直接传授给年轻人。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组织和系统化教育过程。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在这些文明中,学校是由专门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组织,教授特定的学科和技能。

在古代埃及,学校主要是为贵族子女和神职人员准备的。

学生们接受各种学科的教育,包括科学、文学、宗教和艺术。

希腊也有类似的学校系统,其中包括著名的希腊文化中心——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教堂控制的修道士学校成为主要的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的目的是为修道院培养人才,并传授基督教的知识。

随着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学校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扩展。

在这个时期,新的学科如数学、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出现,并被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此外,学校的门槛也逐渐降低,允许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到了现代,学校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代学校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阶段。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的。

学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校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起源学说

教育的起源学说

教育的起源学说
教育的起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许多学者和哲学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以下是几种著名的教育起源学说:
1. 生物起源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教育的起源是基于生物学的进化过程,人类天生具有学习和教育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而发展出来的。

2. 文化起源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教育的起源是基于文化的发展和演化,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为了传承和维护文化而产生的。

3. 劳动起源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教育的起源是基于劳动的需要,人类在劳动中需要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教育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产生的。

4. 社会起源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教育的起源是基于社会的需要,教育是为了培养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而产生的。

5. 心理起源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教育的起源是基于人类心理的发展和需要,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类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而产生的。

以上这些学说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争议。

因此,教育的起源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中国的朱熹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其代表人物,这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它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5.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现代社会的教育1.现代教育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育素质现代化等。

4.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1.古代中国①学校萌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文献记载中关于商代学校的名称有“大学”、“小学”、“庠”、“序”等。

而有文献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教育史“六艺”教育的中心。

②稷下学宫是养士的一个缩影,它基本上是私学,是一所有管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2.古希腊、罗马①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历史上有多种理论试图解释教育是如何产生的。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教育起源学说:
1. 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神话和宗教,是人类为了传承神话故事、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而进行的活动。

在这种观点下,教育最初是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紧密相连的。

2. 生物起源论:这一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是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而进行的本能行为。

人类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模仿和学习生存技能的过程。

3. 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在这种观点下,教育是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范和技能。

4. 劳动起源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人们需要传授生产技能和知识,从而产生了教育。

5. 社会实践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承知识和技能。

6. 文化起源说:文化起源说强调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人类为了将文化、语言、艺术、科学等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发展出了教育这一社会活动。

这些学说各有侧重,反映了不同学科和理论框架对教育起源的不同理解。

实际上,教育的起源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历史紧密相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

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

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

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

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传递功能)2.教育传擂文化(传擂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 多选题 (2

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 多选题 (2

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___________。

多选题(2.5 分) 关于教育活动的产生,教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主要包括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

生物起源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

在原始社会,儿童通过观察成年人采集、狩猎、编织等活动,不断模仿成年人干活,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习得了各种生存技能。

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为规范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

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教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制度化的活动,并最终形成了现代学校制度。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起源以及学校的产生,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形成社会集团,获取知识和技能成为了生存的重要条件。

初期的教育主要是由长辈传授给年轻一代的。

通过口头传承,年轻人学习到了狩猎、种植、制作工具等生活所需的技能。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实践操作,重视经验的传承,旨在让后代适应生活环境并继承社会文化。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传授的必要性。

这促使了学校的产生。

学校的起初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的神庙学校和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

这些学校专门培养宗教人士和贵族子弟,传授宗教信仰和世袭贵族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逐渐演变成为面向大众的教育机构。

在古希腊,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学派,如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私塾。

这些学校不仅传授哲学思想,还注重培养思辩能力和领导才能。

古罗马也兴起了公共学校,为公民提供教育。

中世纪欧洲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由教堂掌握,宗教成为主导。

修道院学校成为了最早的中世纪学校,这些学校主要培养神职人员。

后来,一些大教堂和修道院开始设立教育机构,为公众提供教育。

这些学校注重宗教教育,强调对信仰的传承。

现代学校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教育开始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从以宗教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意识和理性为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高等学府,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这些学校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主要始于19世纪。

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化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人们认识到普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纷纷制定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建立了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

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

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
1.传统观点: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当时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就是以传统和习俗为基础,让孩子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生存。

2. 社会学观点:教育的起源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改善生活、发挥个人潜力而产生的。

3. 进化论观点: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生物学层面,它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了语言能力,通过语言交流和传授知识,从而形成了教育。

4. 心理学观点:教育的起源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是人类对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1、教育起源的理论有哪些?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叉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

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

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

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

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简述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简述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简述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1.社会契约论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形成,人们需要规范行为,建立秩序,协调利益关系。

因此,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来共同约束行为,并通过教育来传递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念。

2.生物进化论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是通过长期进化得到的,包括语言、创造力、社交技能和道德观念。

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大脑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教育的先决条件。

3.文化传承论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人类从原始采集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都在通过教育来传承文化,包括语言、文字、艺术、价值观等等。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初创时期。

4.认知发展论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人类通过感觉、思考、理解以及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此基础上,教育成为了一种增强和扩展认知能力的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启发和引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大约有四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一)神话起源说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这种观点。

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归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二)生物起源说持这种观点的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动物界也存在;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和改善、发展;教育从其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这种观点把动物的本能和人类的社会性活动混淆,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但它作为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神话说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三)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

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四)劳动起源说也叫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道下形成的。

其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样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中。

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而教育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劳动产品极为贫乏,除了维持氏族成员最低的生活需要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产品,在劳动中只能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共同生活,生产资料公有,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与剥削。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朱熹以及所有宗教都持有此观点,神话起源说是
最古老的起源说,但是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代表
人物有:沛西能、利托尔诺、桑代克等。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
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学说,开始
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

3、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代表人物有: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
意识的模仿。

但它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米丁斯基、凯洛夫、巴拉诺夫等。


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
统一,苏联以及我国的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5、需要起源说。

代表人物:杨贤江。

认为教育起源于社会实际生
活多方面的需要。

6、交往起源说。

代表人物:叶澜。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
动。

7、生活起源说。

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提升教育的情境性、经
验性、实切性,丰富了教育实践理性,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
力。

8、。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萌芽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萌芽

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教育变迁概况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萌芽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内容提要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二、学校的萌芽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200万年前的龙骨坡遗址龙骨坡巫山人化石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1.根据考古发现,约从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华夏大地繁衍生息。

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2. 北京猿人。

他们以语言为交际工具,结为群体,与自然为伴,以获取生活资料。

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属于群体的,教育小孩是群体共同的责任。

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西安半坡遗址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3.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断定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这些公共活动在当时都起着氏族风俗原始礼仪的教育作用。

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龙山文化陶器齐家文化陶器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4.以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为代表的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农业和畜牧业有了新的发展。

氏族公社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教育活动更加自觉,教育目的更加明确,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也更加丰富。

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在我国丰富的古籍资料中,多处记载着远古教育的传说。

《庄子·盗跖(zhì)》:“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名之曰有巢氏之民。

”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在我国丰富的古籍资料中,多处记载着远古教育的传说。

《尸子·君治》:“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在我国丰富的古籍资料中,多处记载着远古教育的传说。

《周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zhuó)木为耜(sì),揉木为耒(lěi),耒耨(nòu)之利。

”一、教育的起源和教育活动在我国丰富的古籍资料中,多处记载着远古教育的传说。

《周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zhuó)木为耜(sì),揉木为耒(lěi),耒耨(nòu)之利。

教育的几种起源学说

教育的几种起源学说

教育的几种起源学说
教育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多种学说和理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育起源学说:
1. 生物起源说:该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尤其是模仿和学习。

通过观察动物界的行为模式,如鸟类教雏鸟飞翔、母兽教幼崽捕猎等,人们推断教育是一种自然的、生物性的现象。

2. 心理起源说:这一观点主张,教育起源于个体的心理需求和内在动机。

它认为,人类天生具有探索、学习和成长的欲望,教育是满足这些内在需求的一种方式。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知识和个性。

3. 社会起源说:该理论强调,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产物。

它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传递社会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教育在社会中起到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

4. 劳动起源说:这一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授。

人们通过劳动实践,逐渐积累和传递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是为了满足劳动生产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劳动的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和影响的。

不同的学说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教育的起源,为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视角。

教育的起源可能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劳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教育学巧记口诀

教育学巧记口诀

教育学巧记口诀口诀1:教育起源说1.口诀:本能生利西、心理仿孟禄、米凯爱劳动2.具体知识点:①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②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③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3.考点细数:识记类单选题备课,“学说名称-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对应清楚。

口诀2:教育学创立阶段1.口诀:培根首提出、夸美来实现、巴特更规范、康德首开课2.具体知识点:教育学的创立经过了四个基本阶段:培根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3.考点细数:识记类单选题备考。

口诀3: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观点1.口诀:①赫尔巴特的观点:一原则两基础三中心四阶段;②杜威的观点:一做两地位三中心四即五步教学法2.具体知识点:①赫尔巴特观点:教育性教学原则;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中心;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

②杜威的观点:从做中学;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

3.考点细数:识记类单选题口诀4:教育学发展阶段1.口诀:姆有掌握目标、纳来发现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巴班斯基最优化、维果最近发财啦2.具体知识点:①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和教学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意和动作技能三类;②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应该自主发现知识且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③瓦根舍因提出范例教学理论;④赞科夫提出一般发展理论;⑤苏霍姆林斯基论述了“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教给孩子》被称为“活的教育学”;⑥巴般斯基提出教学最优化理论;⑦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强调学生发展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主要观点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其目的是体现神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维持下去。

评价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孟禄,主要观点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评价为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评价为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2、雅典和斯巴达教育对比(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业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机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变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为7——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

(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

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

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以训诫。

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总之,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时不大相同的。

作为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城邦,这两种教育体制无论是对当时古希腊的教育,还是对近代欧美的教育,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雅典的教育对西方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

3、“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

这三门课程是雄辩教育的核心。

“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是柏拉图的首创。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知识即美德、智慧2、产婆术。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培养哲学王。

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变称希腊学园。

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法律篇》中。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他知识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他回到雅典创办学园——吕克昂。

(1)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灵魂。

根据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植物灵魂)、德育(动物灵魂)、智育(人的灵魂)。

(2)他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0——7体育7——14德育14——21理智)(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音乐是没有功利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熏陶。

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

7、昆体良,西班牙人,第一位公职教师。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

班级授课制由夸美纽斯提出,由昆体良萌芽。

8、中世纪城市学校: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为适应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便创办了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基尔特学校。

后逐渐发展成城市初等学校。

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新兴工商业阶级的要求和力量。

9、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首先出现在工商业和城市发展较快的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南部创立了萨莱诺大学(1137),北部创立了波隆那大学(1158)。

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具有如下一些明显的特点:1、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办的;2、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3、流动教学。

英国于1168设立牛津大学,1209年从牛津大学分出的部分师生又设立了剑桥大学;法国以巴黎大学开办最早,于1108年,有“母之学”之称。

中世纪大学的来源主要有三点:1、自然形成的;2、迁移而形成(剑桥大学时牛津大学的分支);3、教皇主办(巴黎大学)。

10、文艺复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是在回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但其真实的意义是要利用古代文化中反映人性和人的世俗成就的思想去对抗以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并以此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11、第一个伟大的实践教育家(第一位新式教师)——维多里诺,孟都亚宫廷学校的校园优美,被他命名为“快乐之家”。

文艺复兴之父——但丁欧洲(北欧)的导师——伊拉斯谟12、拉伯雷: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的著名代表人物,著作《巨人传》。

教育观点:1、对中世纪封建主义教育进行讽刺、鞭挞;2、对人文主义教育加以赞扬、肯定、13、马丁。

路德: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人,基督教新教路德派的创始人。

教育主张:1、主张由国家实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主张由国家开办和管理学校教育;3、论教育的“新教”目的与作用。

14、伊纳爵。

罗耀拉,西班牙人,耶稣会的创始人。

教育主张:1、对学生进行“精神训练”,重视培养教师;2、要求按军队的管理制度来组织耶稣会学校的教育工作,重视学校管理规范化;3、主张以宗教神学为课程王冠,教学可采用世俗的多种方法教学;4、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新的教学组织模式。

15、夸美纽斯:17世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语言和科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泛智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物理学概论》《泛智先声》等。

《世界图解》是第一本带插图的儿童教科书。

巴西多的《初级读本》是世界上第二本有插图的书。

教育观点:1、教育目的:教育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2、教育作用: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

3、论普及教育(泛智思想):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

4、学校体系:(1)幼年期0——6岁,母育学校;(2)少年期6——12,国语学校;(3)青年期12——18,拉丁语学校;(4)成年期18——24,大学。

他拟定了人类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单轨学制。

5、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最大的贡献之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及其理论。

6、教学过程:由对事物的直观到对事物的理解;再由对事物的理解到关于所理解事物的知识的记忆;最后是用语言或书面表达的练习把所记忆的知识表达出来。

7、教学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8、道德教育:主要德行:持重;节制;坚韧;正直。

方法:实行;榜样;教训与规则;避免不良社交;惩罚。

9、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6、近代英国教育法令:1780年,R.雷克斯在英格兰的格洛斯特郡出资创办了星期日学校。

这是一种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的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

18世纪90年代,兰卡斯特和贝尔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导生制,亦称兰贝制。

这是一种由教师向导生施教,导生再转教其他学生的办法。

1870年教育署长W.F.福斯特提出了初等教育法案,并获得通过,亦称为《福斯特教育法》。

1902年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法案,史称《1902年教育法》,亦称《巴尔福教育法》。

1918年费舍尔提出教育法案,《费舍尔法案》。

1944年R.A.巴特勒提出教育法案,史称《1944年教育法》,亦称《巴特勒教育法》。

17、洛克教育思想:1、白板说;2、绅士教育。

“绅士”:有德行、有用、有才干的人才。

如何培养培养绅士:他认为绅士的培养应在家里进行,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

1、要及早管教2、及早实践3、奖惩合适4、宽严得当5、选择榜样6、合情合理。

18、斯宾塞的教育思想:1、教育预备说,为完满生活作准备;2、知识价值论(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科学知识的比较价值,科学知识的训练价值,科学知识的教育价值)3、提倡快乐教育。

培根和斯宾塞都是科学思想的代表人,培根提出了归纳法,斯宾塞提出了演绎法。

19、法国教育法令:立法议会时期由吉伦特派提出的《康多赛报告》,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其全体公民应尽的职责,应由国家建立统一的、前后衔接的、普及的、男女平等的和免费的学校系统:4年制小学,3年制高级小学,5年制中学校和专门学校、大学院。

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1808年划分全国为27个大学区,帝国大学是帝国的教育权利机构。

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成了法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特点。

(《帝国大学令》《大学区制》)1881年和1882年,政治家费里提出《费里法案》。

1919年,《阿斯蒂埃法案》规定对14——18岁青年工人实施义务职业教育。

1947年,物理学家郎之万和心理学家瓦隆提出“郎之万——瓦隆方案”。

20、爱尔维修提出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的作用。

卢梭的教育思想:培养自然人。

主要著作:《爱弥儿——论教育》。

21、佩斯泰洛奇要素教育:瑞士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天鹅之歌》,是初等教育之父要素教育理论是指教育的各方面必须从最小基本的因素出发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他认为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因素,以保证人的和谐发展。

以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理论根据的。

首先,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

其次,从人的三重本性来解释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动物本性——是自然的本性;社会本性——社会秩序的产物;道德本性——自我创造的产物。

和谐发展教育的要素主要有:1、体育,他认为各关节的运动能力是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

2、劳动教育,包括关节活动,打、拿、推、掷、挥动、角力等。

3、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逐渐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然后发展到爱其他的人。

4、智育,智育的简单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

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理论是佩斯泰洛奇对初等教育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