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特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1
隋朝的灭亡:
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国富民穷,不惜民力,最终引 发大规模起义。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 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 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 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 当南北朝政局混乱、战争频起, 大家族起落兴废无常之时,关陇 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 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 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 时期。
唐太宗
——《资治通鉴》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劝农桑,薄赋敛、息干 经济
戈、省力役
知人善任,打击保守门 政治
阀世族,
武则天
• 建立的周朝 • 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重视科举,首创殿试, 文化
大开志科。
军事 击败突厥,管理西域
无字碑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统治期间, 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 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二、隋唐的政治制度 (二)地方行政制度:
节度使的形成: 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在边境设置 “藩镇”,长官为“节度使”。掌管 一个地区的军政(自募军队)、民政 (任免官吏)、财政(控制税:
藩镇割据
①概括: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40余个,他们 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 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隋唐盛世
济交流频繁
2、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3、政府对商业采取了相对开明的政治 (中唐以后官商分利)
永济渠
广通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观察商业大都市的 布局,你认为隋朝 开通大运河对唐商 业的繁荣有何影响?
隋唐—商业发展进入高峰
2、表现
(1)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广州 (2)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 (3)对外贸易:海陆丝路兴盛(港口城市、丝路城镇) (4)商人地位提高
权力的分散和互相制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运行的一条政治 规律。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运用中,均与当时的国 情密切相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权力的分散和互相制衡方面屡 次创新,以唐宋为例,叙述政府权力结构是如何解决制衡 问题的?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唐: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管决策、审 议、执行;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权。 实质:加强皇权
科举制度的完善
பைடு நூலகம்
(2) 原因:国家重新统一,需要创建新的
政治制度,巩固统治。
科举制
1.含义:
隋唐至清末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2.创立与健全:
产生于隋,发展于唐宋元,衰落于明清
3.作用:
科举制度的作用:
1、打破了士族地主对政权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2、中央掌握了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有利于中央集权。
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 人才激励机制。(3分)
盛唐气象
二、政治: 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特征_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特征_【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1)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
隋的统一,使社会秩序安定下来,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府兵制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唐以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a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b唐朝后期:政治腐败,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此后,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唐统治瓦解。
2、经济方面:(1) 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开始实行租庸调制,经济曾一度繁荣,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来我国南北以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a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积极发展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封建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
b唐后期,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两税法也没有能使经济复苏,但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庄园经济的普遍建立则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均田制的破坏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3、民族关系方面:(1) 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还派人去西域,使我国内地与西域各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2)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唐朝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581年~907年)【总特征】: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具体史实】1、政治上: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道州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采用科举制的封建选官制度。
2、经济:(1)农业:耕作技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精耕细作的曲辕犁。
发明灌溉工具筒车;地税: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水利:大运河。
南方进一步开发,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三彩,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
丝织业技术精湛、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海上丝路;匠户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兴起。
(3)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商业繁荣;市——以长安两市为最,西市胡风胡俗流行,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后期商业经营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农村集市贸易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金融货币——出现柜坊和飞钱;外贸——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商船规模大、利润可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3、文化:(1)思想:儒学发展更为辉煌,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儒学复兴;(2)科技: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火药发明、应用于军事;(3)文艺: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书法楷书步入盛世,名家名作迭出,欧体、颜体、柳体争奇斗艳,注重规范法度;草书大家张旭、怀素,潇洒奔放,尽显时代气息。
隋唐时期
隋唐(6世纪晚期至10世纪中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
1、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 •经济繁荣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坊市、夜市); 经济 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长安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外贸港口,市舶 使)。
•政治制度完善 政治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文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对外开放
1、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 文化 怀素。绘画展阎吴、莫高窟。 响深远 2、科技:雕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
唐朝筒车复原图
1、发达的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 世所沿用 (2)灌溉工具的革新: 唐朝时出现筒车 2、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2)丝织业
青瓷
青瓷
白瓷
1、发达的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 世所沿用 (2)灌溉工具的革新: 唐朝时出现筒车 2、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2)丝织业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 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高考真题】(2011· 广东文综· T13)隋唐以前,官府设 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重点考查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被隋唐的科举制所取代的 史实。解题关键是要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 的历程及演变趋势。材料反映隋唐以前,魏晋南北朝 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品评官根据出身门第 划分等级选官,门阀世族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隋唐 以后,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杢,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官 府考定门第现象就逐渐消失了,故D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2
“凡江准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 多居其间。”
—— 杜 牧 《 上 李 太 尉 论 江 赋 书 》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唐)杜荀鹤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2.唐朝城市发展的特征: (1)市坊分离;商业活动 受到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 官府直接管理;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 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 易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 展。
一、高度发达的隋唐经济 (四)经济政策
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 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深度探究】 一、隋唐赋役制度的变革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租调制; 隋、唐前期:租庸调制; 唐中期以后:两税法。
租(土 地税)
调(户税)
役
粟二 石
帛三匹、 絮二斤、 丝一斤
兵役、杂役、杂徭等
租(土 地税)
调(户税)
庸
粟二 石
绢二丈,绵三两
岁役二旬;纳绢代役, 日三尺。
一、隋唐赋役制度的变革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3.两税法:
天宝十四载,户部上天下户数八百九十余万。安史之乱
(1)背景:
后六年统计,天下户一百九十余万,较乱前减少七百余万,
既不会“飞”,也不是“钱”。
一、高度发达的隋唐经济 (三)商业
3.市的发展 ①发展:唐代的“草市”逐渐演变成为相对集 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②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区域设立市;
市与坊严格分离; 官府设立市令或者市长,对市场交易 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京夜市,宜令禁断。” ——《唐会要》卷86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4隋唐时期(解析版)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隋朝建立~907年五代开始)——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建立了强盛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前期中央集权得到进一加强,制度上多有建树,三省六部制形成,创立了科举制;安史之乱后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上三教合一,以唐诗为代表的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1)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影响重大,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藩镇割据严重损害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犁耕技术和水利事业发展,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上: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重点识记】1.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道;节度使制度,藩镇割据。
2.经济上:曲辕犁;筒车;均田制被破坏;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四大商业都会;草市、夜市;飞钱;市舶司。
3.思想文化:三教合流;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应用;唐诗;绘画。
【真题再现】1.(2018·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材料中“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只是负责执行,故A项错误;中书省起草诏令,而“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故B项错误;材料中“申尚书省取裁闻奏”“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表明尚书省负责执行,是上传下达而非阻隔,故C项错误;行政运行的枢纽,与材料中“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相符,故D项正确。
隋唐阶段特征概括
隋唐阶段特征概括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其中包括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和进步。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概括隋唐阶段的特征,包括统一王朝的建立与繁荣、文化的繁荣、科技创新、对外交流的扩展、社会经济的繁荣、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1.统一王朝的建立与繁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其后的唐朝则是一个长期繁荣的时期。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通过政治改革和建设,使得隋朝在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得唐朝成为了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统一王朝。
2.文化的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创新和成就。
在文学方面,唐代诗人辈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歌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艺术方面,隋唐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如阎立本、吴道子、鉴真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哲学方面,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融合。
3.科技创新隋唐时期也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农业、纺织、制陶等。
在农业方面,隋朝时期已经有了曲辕犁等先进的农具,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纺织方面,唐朝的丝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丝织品的质量也非常高。
在制陶方面,唐朝的三彩技术和陶瓷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对外交流的扩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其中包括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中国派遣了大量的使节和留学生前往各国学习交流,同时也吸收了各国文化的优秀元素,这使得隋唐文化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5.社会经济的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先进的农具和农业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
隋唐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和进步,繁荣与开放成为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
一、政治繁荣隋唐时期的政治繁荣主要体现在统一国家、开拓疆土、建设水利等方面。
隋文帝杨坚团结北方各族力量,结束了南北朝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统一国家。
唐朝的李世民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大业,让帝国得以绵延长盛。
同时,隋唐政权还通过外征战争开拓疆土,扩大了国家版图。
例如,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先后灭掉南朝陈和北周,统一了中国南北。
唐朝在贞观年间更是辉煌无比,通过多次征战巩固了西北边疆,并向西域、中亚和朝鲜半岛进军,使中国的势力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此外,隋唐时期还注重水利建设,大力兴修渠道、水库和灌溉工程,提高了农田灌溉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大运河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河道,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二、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军事农业和商业贸易两个方面。
隋唐政权习惯于征战,大规模的征战活动刺激了铁器和武器的需求,推动了军事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隋唐政府还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耕作,提高农田的产量,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隋唐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表现在内外贸易的兴盛。
国家积极开发外贸,与西域和中亚的贸易日益频繁,丝绸之路成为世界著名商道。
同时,内地的贸易也蓬勃发展,京城长安成为商品交易的中心,各种市场和商业街区纷纷涌现。
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财富的积累,也促进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唐朝开放的经济政策吸引了来自外国的商人和学者,让中国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文化也得到了全新的传播和融合。
三、文化开放隋唐时期的文化开放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和宗教等方面。
在文学方面,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李白等。
他们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唐朝兴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7.盛唐气象政治上的主要表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8.盛唐气象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
9.盛唐气象民族关系上的主要表现: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遣唐使来华 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的繁荣
开放的社会风气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政治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经济
经济的繁荣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与交融
对外关系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定都长安
政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10.盛唐气象社会、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盛行
11.盛唐气象对外关系上的主要表现: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13.唐朝灭亡后的局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对外关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朝的特点:589-618年(短暂而繁荣或繁盛一时)一、隋朝的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南北:589年灭陈统一全国3、隋朝的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历史大趋势4、隋文帝时期(开皇之治)经济繁荣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二、大运河的开通中心:洛阳起止: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评价:(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2、创立:(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3、意义(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2、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时间:公元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传位: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梳理: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时代特征】:1、隋唐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出现,我国犁耕技术完善,水利事业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3)文化:科技发展,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楷书、草书流行,唐诗更是流芳百世。
2、.宋元时期(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出现;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景德镇成为瓷都。
(3)思想文化:理学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发明与外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词、元曲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
【考情预测】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的发展进程、运作机制、重大影响及其评价;对宋元地方制度的考查会注重宋代地方制度和元代行省制的基本特征、实质及其影响等知识点,多以观点、漫画、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以选择题为主。
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预计侧重于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的发展、意义和影响等,主要以表格、观点、图片、古籍材料等形式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也可能出现主观题。
3.对这一时期文化史的考查,预计集中在科技发明、书法绘画艺术、程朱理学等方面,尤其会侧重市民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等,主要从概念、图片和古籍材料等角度切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视角】视角一唐宋时选拔高级官吏注重从政经验唐宋时期,科举制虽然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但这些出身于知识分子的官员根本没有从政经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为此,唐玄宗时提出京城的官员,必须具有州县做官经历,才能担任中央的高级官员。
宋代进一步形成了具有地方工作经历和行政才能的复合型的士大夫官僚。
历史笔记——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一、阶段特征(一)、具体表现:1、政治:国家长期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完善。
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影响深远。
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对外关系: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频繁盛况。
5、文化:灿烂辉煌,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二)、同时期的世界欧洲处于黑暗的封建社会,出现了横跨欧亚的阿拉伯帝国。
二、政治(一)、朝代的更替1、隋①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② 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融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
③ 618年隋灭亡2、唐①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② 626年,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本着民本的思想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但百姓还不是富足安康,封建的治世、盛世是相对的,即使是在治世、盛世,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仍未改变,劳动人民仍是终年劳作,治世、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上的。
主要政绩:⑴政治:Ⅰ知人善认,虚怀纳谏。
Ⅱ在随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制度。
⑵经济:Ⅰ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见面租税,兴修水利Ⅱ戒奢从简。
力倡节间。
(体现了道教“无为”思想)⑶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③ 609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贞观遗风贞观遗风,当时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
她喜欢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当时的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后来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都是经她提拔的。
她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
隋唐元历史阶段特征
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 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前)
• 从1368年到1840年,包括明朝和清朝前期 (鸦片战争前)两个朝代的历史,这一时 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得到近一步巩固。 •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和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 • • •
• 1、政治方面: • (1)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元朝统一全国,进 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 • (2)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走向统一。少数 民族建立的辽、夏、金先后与两宋对峙,民 族间的战争频繁,加强了民族融合,并逐步 走向统一。
• 2、经济方面: • (1)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超越隋唐水平。 • (2)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3)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 经济有很大发展。 • (4)北方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 •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城市繁荣,海外贸易 发达。
• 3、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 (1)统治者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和亲、册封、会 盟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处理了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 族的关系,内地与边疆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 密切。 • (2)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扩大了 统治范围。 • (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推动了边疆 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 5、文化方面: • 由于稳定的政治环境,繁荣的经济基础, 密切的各民族间、各国家间的联系,隋唐 时期形成传统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形 成了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 响深远的文化特色。
•
五、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 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 本阶段包括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 金、南宋、元朝的历史,从907年开始到 1368年结束。 •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 经济的继续发展。
初中历史隋唐宋元明清阶段特征
初中历史隋唐宋元明清阶段特征
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宋元时期则是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民族交融发展的时期。
以下是各个时期的阶段特征:
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也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也是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停滞,文化艺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总体来说,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时代特征
隋唐时期阶段特征总特征:封建社会的成熟和繁荣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且在多个方面都有制度创新(官僚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选官制度:科举制;货币制度:由金属为主要的货币体系改为通宝元宝的货币系统(开元通宝的出现))经济上:农耕经济(封建经济)繁荣(曲辕犁,筒车的出现和推广;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不断发展);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丝织业陶瓷技术等手工业发达)思想文化上:政策宽松,三教合流的趋势弥漫社会生活;科技领先世界;文化开放多元,形成中华文化圈三省六部制分工: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特点:特点:集体宰相;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节制皇权;政府事务与皇家事务分离,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意义:1.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立,加强皇权2.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3.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科举制背景:1.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农经济实力壮大)。
2.阶级关系上:士族逐渐衰弱,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3.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隋唐统治者打击门阀世族势力,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标准:才学选拔方式:考试特点:选拔方式由推荐到考试;选拔人数由等额到差额;选拔标准由门第到考试成绩(才能)影响:积极:进一步促进了公平公正;有利于抑制豪强地主,打击贵族门阀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扩大,形成了重学重教的风气,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对西方早期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西方的文官制度也借鉴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透明的特点。
消极:①禁锢思想②实用性缺乏,阻碍科技发展③官本位思想赋税制度唐初:均田制:条件: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目的: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个体小农出现:保障了租庸调制的实施,是租庸调制的基础租庸调制目的:保证农实,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征收标准:人丁→不利于人口增长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的瓦解,出现大量流民,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唐中期(安史之乱后)两税法原因:a、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征收标准:由人丁到人丁和土地,田亩开始成为主要征收标准→有利于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特点:1.分夏秋两次征税→固定的税收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贪污腐败2.有实物地租转为货币地租:有利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工商业得到发展3.租调的普遍盛行: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4.地租项目的减少,减化税制,有利于防止贪污腐败,缓和阶级矛盾5.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户籍制度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加入户籍管理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特点:将体貌特征纳入管理中华法系:《唐律疏议》(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隋唐历史的特征
隋唐历史的特征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统一与社会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社会繁荣的时期。
这两个朝代通过有效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手段,实现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2. 文化艺术发展:隋唐时期,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唐诗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代表,而唐代绘画和雕塑则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3. 经济发展达到巅峰: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4. 政治制度创新: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也进行了许多创新。
科举制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政治制度,它为隋唐时期的官员选拔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5. 对外交流广泛: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流非常广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6. 民族融合加强:隋唐时期,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这一时期,许多民族迁入中原地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7. 宗教信仰多元化:隋唐时期,中国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佛教、道教和儒教在这个时期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隋唐时期特征
隋唐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社会的繁荣。
这一时期,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政治上,在中央推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皇帝和三省长官组成政事堂会议,由政事堂会议做出决策,然后由尚书省具体负责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称为宰相,这样相权分散,加强了君权,政事堂会议制度有助于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同学们在学习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啊!一定要注意丞相和宰相之间的区别。
丞相是古代的一个官职,是辅佐皇帝的总理大臣。
丞相是一个人,宰相是一个统称。
宰相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
丞相在明代永远被废除,明代内阁大学士、清代的军机大臣也可以成为相,比如说海瑞叫海相。
张居正可以称张相。
康熙时期的明珠叫明相。
我们看的电视剧刘罗锅称为《宰相刘罗锅》,宰相和丞相不是一个概念。
在尚书省之下有六部。
分别是礼、吏、兵、刑、户、工。
这六部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
三省六部制相对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是历史的进步,它使得中央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学习隋唐这段历史,还要注意选官制度的重大的变革。
那就是科举制。
科举制呢,从隋朝开始是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废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中央政府掌握了选官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底层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入仕的途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科举考试的局限性。
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
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
六部中主持科举考试的是礼部。
礼部考试,吏部面试。
通过礼部的考试和吏部的面试,最终的才能决定这个读书人的前途。
这也是啊,我们刚才在讲到三省六部之间会相互制约的一个例证。
唐朝在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
中期以后在边境重镇设节度使。
由于节度使尾大不掉,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藩镇之间力量大致均衡,所以说表面上还是服从朝中央政府的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社会的繁荣。
这一时期,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
政治上,在中央推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皇帝和三省长官组成政事堂会议,由政事堂会议做出决策,然后由尚书省具体负责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称为宰相,这样相权分散,加强了君权,政事堂会议制度有助于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同学们在学习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啊!一定要注意丞相和宰相之间的区别。
丞相是古代的一个官职,是辅佐皇帝的总理大臣。
丞相是一个人,宰相是一个统称。
宰相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群人。
丞相在明代永远被废除,明代内阁大学士、清代的军机大臣也可以成为相,比如说海瑞叫海相。
张居正可以称张相。
康熙时期的明珠叫明相。
我们看的电视剧刘罗锅称为《宰相刘罗锅》,宰相和丞相不是一个概念。
在尚书省之下有六部。
分别是礼、吏、兵、刑、户、工。
这六部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
三省六部制相对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是历史的进步,它使得中央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学习隋唐这段历史,还要注意选官制度的重大的变革。
那就是科举制。
科举制呢,从隋朝开始是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废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中央政府掌握了选官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底层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入仕的途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科举考试的局限性。
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
压抑了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
六部中主持科举考试的是礼部。
礼部考试,吏部面试。
通过礼部的考试和吏部的面试,最终的才能决定这个读书人的前途。
这也是啊,我们刚才在讲到三省六部之间会相互制约的一个例证。
唐朝在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
中期以后在边境重镇设节度使。
由于节度使尾大不掉,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藩镇之间力量大致均衡,所以说表面上还是服从朝中央政府的领导。
藩镇割据局面持续100多年的,延缓了唐朝的统治。
我们还要注意唐王朝最终的灭亡也是亡于藩镇。
907年。
唐朝节度使朱温灭唐。
隋唐的经济。
我们主要关注大运河的开。
大运河开通于隋。
唐朝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大运河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促进了沿岸地区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
如扬州和杭州的崛起就是例证。
大运河的开通使得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在武则天时期。
洛阳的地位一度超过了长安。
第二个问题。
经济重心南移。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扬一益二就是例证。
唐朝后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农具筒车。
第三个问题。
手工业的发展。
唐朝时期手工业,一是造船业,二是陶瓷业发达,陶瓷业的发展,南青北白的局面,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也就是陶瓷之路的兴盛。
中国与亚非欧国家的交往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第三部分隋唐文化。
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时期,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封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
这一时期。
儒佛道三教并存。
其中儒学地位最为稳固。
到后期韩愈,柳宗元提出了三教归于儒的主张,从而开始了有儒学复兴运动。
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词为主,推动了唐诗的繁荣。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唐朝诗人的诗作体现的时代特征。
同时在唐代还出现了适应城市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队伍需要的画本和小说。
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无疑不体现了盛唐气象。
这一时期古代科技成就斐然。
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医学上出现了《千金方》《唐本草》等。
特别要注意《唐本草》,这是由唐朝中央政府主持编撰的。
体现了政府在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之,唐文化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看一道题。
唐朝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唐玄宗时期实行使职差遣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使决策规范,但有时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
为改变这种现象,唐玄宗时期的使职差遣制度有助于加强君主,提升行政效率。
所以说这个答案就比较清晰。
食指拆迁制度。
明清时期演变为钦差大臣之制。
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处理政务,有效地提升行政效率。
比如林则徐虎门硝烟,左宗棠收复新疆,当时都是领授钦差大臣。
总之,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完善,封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学习时间第周第节2015年3 月8日学案编号LSX④2.2学习内容古希腊的先哲主笔人薛华英审核人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知道古希腊哲学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背景,理解民主政治与思想文化繁荣之间的必然联系2.掌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和著作,认识二人在世界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学习目标】1、简述柏拉图生平事迹:受教苏格拉底、创办学园和著作《理想国》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教育亚历山大和在雅典讲学。
3、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
2、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理想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影响4、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自读预习知识梳理】一: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1.雅典文化繁荣的原因(1)文化中心发生转移,由殖民城邦转移到希腊本土——。
(2)___________的胜利使雅典赢得了盟主地位,并为之带来经济上的繁荣。
(3)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为雅典文化繁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
2.雅典文化繁荣的表现:(1)希腊以自己的文化______统治者。
(2)出现了苏格拉底、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思想家,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习旧知】古代东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及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必修一)二:柏拉图与《理想国》情境创设: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
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你认为这些话是否有道理,为什么?(提示:有一定的道理。
在柏拉图看来,由于哲学家具有智慧,他们懂得什么是正义的、善,因而,他们所治理的国家必是正义的、善的。
)1.柏拉图其人(1)公元前427年,出生于________附近的伊齐那岛。
(2)20岁时,师从研究哲学(3)40岁时,返回雅典。
创办学园,收徒授课。
(4)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岁高龄逝世。
2.《理想国》(1)国家组成:应由少数的_________、________和三个等级的公民组成。
他认为当三个等级________、_______时,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义的国家。
理想的统治者应是______。
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作是最早的________。
组成美德职能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2)实现《理想国》的办法:①为统治者从小就提供严格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______________。
②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从而做到不会谋私,。
3.影响:他的哲学思想著作成为__________的奠基性文献。
【合作探究】1.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比较(比较方面柏拉图孔子所处时代政治思想思想核心面临政治形势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历史影响三: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其人(1)公元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北方的色雷斯。
(2)公元前335年,返回雅典,建立自己的讲坛,被称为“”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贡献:(1)科研方面:对学科门类进行了划分,并撰写成书。
(2)哲学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
(3)政治方面:认为“人的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
在政体上注重从经验分析出发,倾向于。
3.影响:(1)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的重要理论来源。
(2)亚里士多德的______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3)亚里士多德的正义与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在阿卡德米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跟他的老师柏拉图争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
亚里士多德的所有著述都像是同柏拉图对话,但师徒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却不尽相同。
例如,柏拉图认为,在具体事物之外存在理念,它是世界的本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每一个物体都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柏拉图认为,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科学的任务就是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第二学习时间[课堂练习、考点巩固] (不做不讲)1.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伊壁鸠鲁2.古希腊哲学思想活跃的因素有()①希腊自然条件优越②古希腊社经济发达③古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先进④古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辩,注重传承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说法正确的是()A.完全否定了柏拉图的思想B.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C.人不应该追求现世的幸福D.承认理念世界的存在4.古代先哲留给我们丰富的精神遗产,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A.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C.柏拉图——“中道”理论D.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5.柏拉图苦心孤诣地设计一“理想国”,主要是因为()A.雅典民主政治一直是名不副实B.找到了更为先进的政治模式C.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严重弊端D.雅典民主政治有待进一步改进6.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理想国”的主要理由是( )A.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B.法治须以法的公正为前提C.政治设计须符合实际D.理想国必须是民主政治7、亚里士多德说:“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
”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人是指城邦中所有群体B、人不能单独地生活C、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D、人的价值在于实现城邦的利益8、柏垃图与孔子生活经历相同的有( )①出身于贵族家庭②都有一段游历生活③都曾收徒授课④都想间接实现政治理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10、下列名言分别是谁说的?美德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