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国家主权等主题教育要求,克服德育课程目标错位、内容交叉、教学脱离实际等现象,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可操作性,增强德育课程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山东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第一部分德育目标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四门课程共同构成中小学德育课程系列。
中小学德育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参与能力,提高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中小学德育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小学德育课程
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相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课相补充,与学校其他课程和学校德育活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任务。其品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
1.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团结友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
2.热爱劳动、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有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3.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4.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独立思考、关心时事、关爱生活、热心公益、善尽职责、维护权益的现代公民素养。
5.关爱自然、尊重自然,认知大自然与人类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道德。
6.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养成积极进取的爱国主义情怀。
7.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8.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养成全球意识、世界眼光。
9.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部分德育范畴
一、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教育内容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基础性内容。道德规范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小学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融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涵,主要集中在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爱岗敬业等方面的要求上,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中小学德育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调控情绪、战胜挫折、磨砺坚强意志、学会交往与沟通、学会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养成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任务,并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法治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急需加强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德育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宪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学法、守法,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追求公平正义,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四、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指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是基于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形成的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它是一种政治意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意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基本国情,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具有国家立场和民族担当的合格公民。
五、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反映在公民的社会生活中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归属感。政治认同既是把社会成员团结和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
力量,又是激励和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奋斗与前进的重要思想基础。当前我国最主要的政治认同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小学德育课程主要是教育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帮助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
六、经济追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等规则。中小学德育课程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经营观、择业观、竞争观、效率与公平观,帮助学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培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开拓进取、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个性品质,追求符合时代精神的正当的经济生活。
七、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关系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系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力。中小学德育课程要对学生进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