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犯罪与合规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法律案例分析(3篇)

金融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由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甲公司迅速扩大业务规模,但由于资金链紧张,导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甲公司于2018年向某银行申请贷款5000万元,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

某银行在审查甲公司贷款申请材料后,认为甲公司具备还款能力,于是同意向其发放贷款。

双方签订了《贷款合同》,约定贷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5%,甲公司应在贷款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及利息。

二、案件经过1. 贷款发放及使用某银行在2018年6月向甲公司发放了5000万元贷款。

甲公司收到贷款后,按照约定将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

在贷款期间,甲公司按时支付了部分利息,但未能按照约定偿还本金。

2. 纠纷产生由于房地产市场波动,甲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未能按期完工,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2019年,甲公司未能按时偿还某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某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支付逾期利息及违约金。

3. 法院审理某银行与甲公司贷款纠纷案于2019年12月开庭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对贷款合同的真实性、贷款用途、还款能力等问题存在争议。

某银行提供了贷款合同、贷款发放凭证、还款记录等证据,证明甲公司未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甲公司则辩称,由于房地产市场波动,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导致无力偿还贷款。

此外,甲公司还提出,某银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要求法院判决某银行承担部分责任。

三、法院判决1. 审理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某银行与甲公司签订的《贷款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甲公司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构成违约。

某银行要求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

2. 违约责任法院认为,甲公司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案例(3篇)

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案例以某商业银行违规放贷案为例,探讨银行监管法律问题。

二、案例概述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该行”)在2018年期间,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的相关规定,违规放贷。

具体表现为:1. 未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对部分高风险客户贷款审批把关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违规流入股市等高风险领域。

2. 违反利率政策,对部分贷款实行高息揽储,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3.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为部分非法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账户服务。

4. 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隐瞒重大风险事件。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放贷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加强风险管理,保证资产安全,不得从事违法、违规业务。

”根据该规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必须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

2. 违规放贷的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②未按照规定进行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的;③未按照规定进行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报送的;④未按照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的;⑤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的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银行的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某银行(以下简称“该银行”)在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设立多个理财项目,以高收益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经调查,该银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高达人民币10亿元,涉及人数众多,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二、案情分析1. 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该银行在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设立多个理财项目,以高收益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违法事实(1)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多个理财项目。

该银行在未取得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设立多个理财项目,包括“稳赢宝”、“理财通”等,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公众存款。

(2)以高收益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该银行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等手段,诱导公众将资金存入其设立的理财项目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3)涉及人数众多,金额巨大。

该银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高达人民币10亿元,涉及人数众多,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

3.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条:商业银行经批准,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三)吸收公众存款;……(六)发行金融债券;……(八)从事其他业务。

三、案例分析1. 该银行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性根据以上分析,该银行的行为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 该银行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该银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巨大,涉及人数众多,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金融法律案例分析(3篇)

金融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某银行因违规放贷被当地银保监局查处。

经调查,该银行在2017年至2018年间,违反国家有关信贷政策,向多家企业发放贷款,贷款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这些贷款主要用于企业投资房地产、股票市场等高风险领域,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出现坏账风险。

案件涉及多家企业和个人,社会影响恶劣。

二、案件经过1. 调查发现2019年,当地银保监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银行存在违规放贷行为。

经初步调查,银保监局发现该银行在2017年至2018年间,向多家企业发放贷款,贷款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这些贷款主要用于企业投资房地产、股票市场等高风险领域,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信贷政策。

2. 介入调查银保监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某银行违规放贷案件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专案组查清了该银行违规放贷的事实,并掌握了相关证据。

3. 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银保监局对某银行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某银行立即停止违规放贷行为,收回所有违规贷款;(2)对某银行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给予行政处分;(3)对某银行处以罚款人民币5000万元;(4)将某银行违规放贷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放贷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贷款投向,严格控制贷款风险。

”某银行违规放贷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信贷政策,属于违法行为。

2. 违规放贷的原因分析(1)内部管理不善:某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对贷款投向和风险控制把关不严,导致违规放贷现象发生。

(2)外部环境因素: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高风险领域的投资回报较高,吸引了大量企业进行投资,导致某银行违规放贷现象增多。

(3)监管缺失:当地银保监局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某银行的违规放贷行为,导致违规放贷现象持续存在。

金融监管与稽查案例分析强化合规意识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与稽查案例分析强化合规意识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稽查,维护金融 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保护投资 者合法权益,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 定、可持续发展。
汇报范围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介绍国内外金融监管机构对金 融机构的监管措施、手段及典 型案例,分析监管漏洞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
金融稽查案例分析
介绍金融稽查机构对金融机构 违法违规行为的稽查过程、方 法及结果,分析稽查工作的难 点和挑战,探讨提高稽查效率 的途径。
合规意识培养与实践
探讨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如何 树立正确的合规理念,加强合 规文化建设,完善合规制度, 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措施
分析当前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 和问题,提出加强金融监管和 稽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投 资者保护等保障措施,促进金 融市场健康发展。
02
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定义和目的
金融监管与稽查案例 分析强化合规意识促 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目录
• 引言 • 金融监管概述 • 稽查案例分析 • 强化合规意识 •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强化合规意识
通过分析金融监管与稽查案例,揭示 违规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从而增强 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自 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完善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加来自 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全面监 管。
强化风险管理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 要求,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完 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 险防范能力。
加强信息披露
完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 准确性,保障投资者的知情 权。
打击违法行为

银行金融犯罪与合规管理案例分析.

银行金融犯罪与合规管理案例分析.

问题
思考
应对
理财室实时测控 内控专员巡查网点
网点张贴警示标签
六、理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目 LOGO 录
2 3 4 5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银行金融犯罪与合规管理案例分析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目 LOGO 录
2 3 4 5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目 LOGO 录
2 3 4 5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四、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目 LOGO 录
2 3 4 5

建行法律典型案例(3篇)

建行法律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简称CCB)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承担着重要的金融角色。

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建设银行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建设银行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法律风险防控措施,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借鉴。

二、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一:信贷业务纠纷案情简介:某企业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建设银行经审查后同意发放贷款。

然而,该企业在贷款期间未能按时还款,导致建设银行遭受损失。

建设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企业偿还贷款本息及违约金。

案例分析:此案例涉及信贷业务中的合同违约问题。

建设银行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贷款用途、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以保障自身权益。

同时,建设银行应加强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评估和贷后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

法律风险防控措施:1. 严格审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2. 明确约定贷款用途,防止资金挪用;3. 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定期对企业进行信用检查;4. 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

案例二:金融诈骗案情简介:某犯罪团伙利用虚假身份信息,在建设银行开设多个账户,通过虚假交易的方式骗取银行资金。

建设银行在发现异常交易后,及时采取措施冻结账户,并报警处理。

案例分析:此案例涉及金融诈骗问题。

建设银行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客户身份的核实,提高反洗钱和反诈骗能力。

法律风险防控措施:1. 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2. 加强对异常交易的监控,及时发现和防范金融诈骗;3. 建立健全反洗钱和反诈骗的内控制度;4. 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共同打击金融犯罪。

案例三:跨境贸易融资纠纷案情简介:某企业通过建设银行办理了跨境贸易融资业务,但在货物出口后,未能按时收回货款。

建设银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企业偿还融资款项及利息。

案例分析:此案例涉及跨境贸易融资中的信用风险。

法律类金融类案例分析(3篇)

法律类金融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创新的加快,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问题逐渐凸显。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持续攀升,严重影响了其经营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

为了应对不良贷款问题,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机构在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处置效率,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1. 不良贷款形成原因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主要形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贷款违约。

(2)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到位:部分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评估不够严格,导致不良贷款形成。

(3)金融创新不足: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导致客户转向其他金融机构,引发不良贷款。

2. 不良贷款处置措施为了处置不良贷款,金融机构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贷款风险的监控力度,严格贷款审批流程,降低不良贷款形成。

(2)优化资产结构:金融机构通过出售、重组等方式,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占比。

(3)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手段,如诉讼、仲裁、债务重组等,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3. 法律问题及应对在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金融机构遇到了以下法律问题:(1)诉讼时效问题:部分不良贷款已超过诉讼时效,金融机构在诉讼过程中面临败诉风险。

(2)合同纠纷问题:部分借款人因合同条款理解不同,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

(3)担保问题:部分不良贷款存在担保不足或无效担保,导致金融机构在处置过程中面临损失。

金融税务法律案例分析(3篇)

金融税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某银行在办理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业务时,发现借款人李某提交的身份证、房产证等材料涉嫌伪造。

经调查,李某承认其以虚假材料骗取银行贷款。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涉及到金融、税务和法律等多个领域。

二、案件分析1. 金融领域(1)银行风险管理不足本案中,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时,未能对借款人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导致李某以虚假材料骗取贷款。

这反映出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识别和防范贷款诈骗风险。

(2)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导致李某顺利骗取贷款。

这暴露出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需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2. 税务领域(1)税收征管不力本案中,李某通过伪造房产证等材料,骗取银行贷款,涉及税收问题。

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方面存在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此类违法行为。

(2)税收政策不完善税收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金融领域的特殊性,导致部分税收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为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法律领域(1)刑法适用问题本案中,李某以虚假材料骗取银行贷款,涉嫌构成贷款诈骗罪。

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在认定李某的犯罪行为时,可能会面临刑法适用问题。

(2)民事诉讼问题银行在发现李某骗取贷款后,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李某返还贷款本息。

但在诉讼过程中,银行可能会面临证据不足、诉讼时效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及建议1. 加强银行风险管理(1)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加强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调查。

(2)提高贷款审批流程的严谨性,加强对贷款材料的审查。

(3)建立健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贷款诈骗风险。

2. 完善税收征管(1)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利用虚假材料骗取贷款等违法行为。

(2)完善税收政策,针对金融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

(3)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共同打击违法行为。

3. 完善法律体系(1)明确刑法适用范围,确保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准确。

金融调控法律案例(3篇)

金融调控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某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违反国家金融调控政策,违规向某房地产公司发放贷款。

该贷款金额巨大,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国家金融安全。

经调查,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严格审查贷款申请人资质,对房地产公司提供的虚假材料未进行核实;2. 未按照规定进行贷款审批,未对贷款用途进行有效监管;3. 违反国家关于房地产贷款政策,违规发放贷款。

二、法律分析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贷款审批和监管,违反了该法条的规定。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合理控制贷款规模。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违反国家关于房地产贷款政策,违规发放贷款,违反了该法条的规定。

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三、处理结果1. 对某银行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改正违规行为,并处以罚款;2. 对某银行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追究其法律责任;3. 撤销某银行违规发放的贷款,追回贷款本金及利息;4. 将该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银行违规发放贷款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损害了国家金融安全。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反映出该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2. 风险控制不力。

新版《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新版《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背景:前招行行长马慰华先生曾经说过:银行业的本质就是对风险的经营。

自2005年4月29日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高级文件,提出了银行合规管理与合规部门建设的10项指导原则,可以说这是为国际银行业的合规管理确立了一个标准;同时也为我国银行的合规管理提供新的思考,随着合规管理理念在金融业的不断深入,合规已经是我国银行业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

课程收益:1、树立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的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合规管理的能力;2、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员看到银行各风险事件背后的真实起因;3、分析他行血淋淋的真实案例,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风险再次发生;4、让学员深刻的理解:合规是维护银行和自身利益的根本所在。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

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

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

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

通过一系列案例剖析点评,使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擅长领域:战略管理 /领导力系列 / 经典营销 /新营销 /大数据营销授课风格: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运用相关的角色模拟和案例分析诠释授课内容,理论与实战并举,侧重实战,结合视听教材,帮助学员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全面提升。

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材料

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材料

金融机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的融通、财富的创造和保值增值等重要职能。

一些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

1. 某商业银行涉嫌违规放贷案件某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放贷,造成大额贷款违约。

银行未严格审核借款者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导致资金被挪用,损失惨重。

此案件揭露了部分金融机构为谋求暴利而忽视风险控制的行为,损害了信誉和声誉。

2. 一家保险公司擅自操纵保费费率某保险公司违法操纵保费费率,对客户进行不公平收费。

该公司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私自调整保费费率,违反了保险监管规定。

通过对保费费率进行调整,该公司变相从客户手中获取更高的保费收入,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3. 一家证券公司内部违规交易某证券公司内部人员通过内幕消息等不正当手段进行证券交易,获取非法利益。

这种违法行为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

4. 某信托公司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某信托公司通过虚假宣传、高额回报等手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进行集资活动。

该公司未按照监管规定进行报备登记,以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最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一批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这种违法行为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对金融市场秩序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5. 某银行客户信息泄露事件某银行员工违规泄露客户信息,导致客户隐私被泄露。

这种不法行为给客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和形象。

客户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提醒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以上案例仅代表了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的一部分情况,我们应该认清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性,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风险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金融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金融法律案例解析题及答案(3篇)

金融法律案例解析题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某银行A在2019年3月与客户B签订了一份贷款合同,合同约定B向A贷款1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6%,贷款用途为个人消费。

合同签订后,B如约向A支付了首期贷款50万元。

然而,在贷款期间,B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

2020年12月,A向B发出催收通知,要求B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偿还剩余贷款及利息。

但B仍未偿还,A遂将B诉至法院。

案例问题:1. 本案中,A与B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2. B是否应当承担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3. 法院应如何判决?二、案例分析1. 本案中,A与B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贷款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本案中,A与B签订的贷款合同符合合同法的基本要求,合同内容明确,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合同主体合法,因此,该贷款合同合法有效。

2. B是否应当承担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本案中,A与B签订的贷款合同约定B向A贷款1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6%,贷款用途为个人消费。

B在合同签订后如约支付了首期贷款50万元,但未按约定偿还剩余贷款及利息。

因此,B应当承担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

3. 法院应如何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B未按约定偿还贷款及利息,构成违约。

法院应判决B承担以下责任:(1)偿还剩余贷款本金50万元;(2)支付贷款利息,计算方式为:剩余贷款本金×年利率×(剩余贷款期限÷365);(3)承担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等诉讼费用。

三、答案1. 本案中,A与B签订的贷款合同合法有效。

2. B应当承担偿还贷款及利息的义务。

3. 法院应判决B偿还剩余贷款本金50万元,支付贷款利息,并承担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等诉讼费用。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金融风险问题。

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政府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强金融监管。

本文以某银行违规放贷事件为例,探讨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某银行(以下简称“该行”)在2018年期间,涉嫌违规放贷,涉及金额巨大。

经调查,该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严格审查借款人资质,违规放贷给部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

这些借款人在贷款期间,部分用于炒股、炒房等高风险投资,导致贷款资金链断裂,引发一系列金融风险。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放贷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查借款人资格,依法发放贷款。

”2. 违规放贷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法审查借款人资格的;(二)违规发放贷款的;(三)未按规定披露贷款信息的;(四)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在本案中,该行违规放贷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1)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进行严格监管,对违规放贷行为进行查处,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2)完善法律法规。

监管部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大对违规放贷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律意识。

(3)加强信息披露。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规定披露贷款信息,提高贷款透明度,便于监管部门和公众监督。

金融监管的成功案例分析

金融监管的成功案例分析
完善监管制度
各国应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 和权限,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定。
3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跨国金融犯罪和金融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 稳定和发展。
07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金融监管成功案例的共性与特点
完善的监管框架 成功的金融监管案例通常具备清 晰、全面的监管框架,包括明确 的监管目标、原则和指导方针。
未来金融监管的挑战与趋势分析
金融科技创新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监管机构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 带来的挑战,如加密货币、区块链等。
跨境金融风险
全球化使得跨境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风险传染。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 议题,监管机构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标准,确保金 融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大量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等乱象,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 金融市场的稳定。
整治行动措施及成效分析
制定专项整治方案
中国政府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乱象,制定了详细的专项 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原则、措施和时间表。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 ,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和启示
完善监管框架
我国应继续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明确监 管目标和原则,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有
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应 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强化监管能力
加强监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资源建设 ,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准确性。

银行金融犯罪与合规管理案例素材[优质PPT]

银行金融犯罪与合规管理案例素材[优质PPT]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1. 问题
落实网银开户“本人办、交本人、本人签”的风控原则。
2. 思考
如何解决合规管理的“最后一米”问题?
3. 应对
银行员工除了要加强合规制度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要 将规章制度的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
思考
柜员应当严格审核开户的 真实性文件和印鉴、申请 人意愿、办理人身份。
如何解决“情面代替制 度”的问题?
应对
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 断地完善各项内控风险管 理制度。
五、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
LOOK HERE
1、合理区分信贷从业人员“违规”与“违法”的界限; 2、正确把握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标准。
一、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思考
LOOK HERE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风险合规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风险合规

柜面操作风险‎防范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在49天内从‎容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而未被察觉‎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下称平原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涉案人员为年‎仅23岁的普‎通临柜人员。

她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从容盗取银行‎资金,前后49天,历经例行检查‎未被发现。

日前,中国银监会对‎此案件进行了‎业内通报和警‎示。

据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督导‎组(下称督导组)的调查,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期‎间,时为建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的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

梦断彩票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大约在‎千万分之一。

以“七星彩”为例,购买全部排列‎组合(1000万种‎)需要2000‎万元,必然包含可以‎中得500万‎元的特等奖号‎码。

这个概率,与刁娜“投资”彩票的成本收‎益比刚好吻合‎。

督导组的调查‎表明,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

所谓“空存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

由于存单本身‎是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笔,共计2126‎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均用于‎购买彩票。

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

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

金融行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金融行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甲某,男,35岁,在某银行申请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信用额度为10万元。

甲某在办理信用卡时,签署了《信用卡章程》和《信用卡领用协议》,其中约定:甲某在使用信用卡时,如发生透支,应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透支利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甲某在办理信用卡后,经常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但未能及时还款。

经过一段时间,甲某的信用卡透支金额已达5万元,逾期还款时间超过3个月。

某银行发现甲某的信用卡透支情况后,多次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催收欠款,但甲某仍未归还。

某银行遂将甲某诉至法院,要求甲某偿还信用卡透支款及逾期利息,并承担诉讼费用。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某是否应当承担信用卡透支利息及逾期利息;2. 某银行是否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催收行为合法。

三、法院判决1. 甲某应当承担信用卡透支利息及逾期利息。

法院认为,甲某在办理信用卡时,已签署《信用卡章程》和《信用卡领用协议》,约定了信用卡透支利息及逾期利息的计算方式。

甲某在透支信用卡后,未能按照约定还款,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某银行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催收行为合法。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某银行作为信用卡的发卡行,有权对甲某的信用卡透支进行催收。

但某银行在催收过程中,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不得采取非法手段。

法院认为,某银行在催收过程中,多次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催收,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催收行为合法,故判决某银行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四、案例分析1. 信用卡透支纠纷案件中,信用卡持卡人应当充分了解信用卡的相关规定,如信用卡透支利息、逾期利息等,以免因不了解规定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2. 银行在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应充分告知持卡人信用卡的相关规定,包括透支利息、逾期利息等,以确保持卡人明确知晓其权利和义务。

3. 银行在催收信用卡透支款项时,应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不得采取非法手段。

银行应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催收行为合法,以避免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金融犯罪案例

金融犯罪案例

金融犯罪案例一、典型案例(一)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还是对违法票据承兑罪1.基本案情案例张某,A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统称“A集团”)创始人。

1996年,其经人介绍结识了B银行呼市迎宾支行(以下统称“B银行”)副行长高某。

当年7月,张某到呼市找到高某,要求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高某将其引见给迎宾支行营业部的副主任于某,请于某帮助办理。

于某在审核时已经发现张某的手续不全,既无商品购销合同,又无保证金及有效担保,不具备申请承兑汇票的条件,但还是按照领导的吩咐,给张某办理了面额为300万元的第一张银行承兑汇票。

此后,B银行先后给A集团办理银行承兑汇票97笔,合计金额3.7亿多元。

张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者质押贷款骗取银行资金,每当质押贷款银行或贴现银行查询银行承兑汇票真伪时,于某便直接出面答复,致使张某的犯罪屡屡得逞。

张某利用套现取得的资金都因经营无方打了水漂,最后给国家造成7599万元的巨额损失。

案发后,张某潜逃至国外。

2.案情评析本案中,高某犯有国有企业人员失职罪没有疑义,但是对于某的判决持不同意见。

于某不是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应当是对违法票据承兑罪。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与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都是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都可以在办理票据业务中构成犯罪;都是结果犯。

两罪不仅有相同之处,其区别也是明显的。

主要有三点:第一,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可以涉及金融机构的信用证、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等多种金融业务,而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只涉及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不涉及其他金融业务。

第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行为是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提供信用证、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等各种金融票证,如果仅就票据业务而言,只涉及票据的出票行为;而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具体行为,要涉及承兑、保证两种票据行为和付款这一票据流通环节。

付款不是法定的票据行为,因为票据付款不能引起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相反,票据付款使票据完成使命,一切票据权利义务关系都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
LOOK HERE
1、合理区分信贷从业人员“违规”与“违法”的界限; 2、正确把握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标准。
一、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落实网银开户“本人办、交本人、本人签”的风控原则。
2. 思考
如何解决合规管理的“最后一米”问题?
3. 应对
银行员工除了要加强合规制度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要 将规章制度的执行真正落到实处。
四、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思考
LOOK HERE
如何正确界定信贷从业人员 “尽职免责”?
一、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应对
LOOK HERE
重塑信贷文化
坚决摒弃“包装文化”、“典当文化”等不良倾向 法律、法规和监管文件规定的贷款三查的“规定动作”必须到位
一、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1 问题
看好自己的门,离职员工的行为管理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思考
如何将内控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3 应对
落实网点负责人对营业场所和营业秩序管理职责。
八、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建议
1 意识先行
思考
银行业务外包和与中介机构 合作时如何防控合规风险?
应对
建立完善的合作机构准入、过 程评价和退出机制,严格审查 中介机构的资质和信誉,对于 中介提交的材料应当独立审核。
单击添加图片
七、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案。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三、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同时还应当培育一线员工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 诈骗客户资金案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01
问题 正确执行银监会《三办法一指引》规定的“面
OPTION
签”制度。
02
思考 银行没有保证人预留印鉴比对的制度缺陷及防
OPTION
范措施?
03
应对 银行管理制度应当具备“合法性、有效性和可
OPTION
行性”。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银行金融犯罪与合规管理案例分析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六、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
部分中介机构协助客户或者与银 行个人客户经理串通,伪造材料 骗贷骗卡(汽车贷款信用卡分期 付款)。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思考应对银行是否应为客户经理私售“飞单”
理财产品案件担责?
六、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问题
思考
应对
如何有效防控私售“飞单”理财产
品?
六、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问题
思考
应对
理财室实时测控
内控专员巡查网点
网点张贴警示标签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
银行应当以凭证签字、屏
幕自助显示、语音自助提示 等方式告知客户办理业务的 性质、金额并得到客户确认。
思考 一线操作柜员如何正
确应对上级领导指令 “变通操作”?
应对
把握“实质风险可控”原则,不触碰红线、不逾越底线,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1. 问题
培育员工两个意识,坚守法律底线强化 自我保护
制度配套
2
完善内控规章制度,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
制体系
3 科技助力
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防范风险的能 力和水平
欢迎提问
THANK YOU 如有培训需求请电邮:
unsme@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2 支行副行长内外勾结,冒名预先填写汇款凭证,以打印存 款明细为由诱骗客户两次输入密码的诈骗客户资金案
3 公司信贷客户经理上门签订保证合同签章虚假案
4 支行副行长指令柜员代理开通网上银行诈骗客户资金案
5 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6 理财客户经理私售“飞单”理财产品案
7
个人信贷客户经理串通不法中介骗取银行贷款、骗领银行卡 案
8 离职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场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问题
思考
柜员应当严格审核开户的 真实性文件和印鉴、申请 人意愿、办理人身份。
如何解决“情面代替制 度”的问题?
应对
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 断地完善各项内控风险管 理制度。
五、信贷客户经理偷换企业预留印鉴卡诈骗客户资金案
目 录LOGO
1 信贷客户经理违法发放贷款案和违法承兑票据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