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归纳总结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 古代文化定义: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风俗惯、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的遗产。
-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
2.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 礼:符合规范的行为,对待他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 忠: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等有义务和责任感。
3. 古代文化的风俗惯- 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 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代表了中国人的礼仪和待客之道。
- 婚礼俗:红妆、七巧板、喜糖等传统的婚礼风俗俗。
4.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墨痕、笔法和结构美。
- 绘画:中国画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常表现自然景物。
- 音乐:传统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注重曲调和节奏的和谐。
5. 古代文化的建筑风格-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宏伟壮观,注重对称和规矩。
- 园林建筑:如苏州古典园林,注重布局和景观的独特设计。
- 地下宫殿: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表现。
6. 古代文化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项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
- 指南针:中国发明,用于导航和航海。
- 造纸术:中国发明,使书写和传播信息更加便捷。
本文档涵盖了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涵盖了语言、文学、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礼仪、习俗等方方面面。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知识大全:一、语言类1. 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文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独特的意义和象形图案。
2. 汉字的基本结构由“笔画”组成,总共有214个常用的笔画。
每个汉字都是由不同的笔划组成的,笔划多的字一般难写,但也更有内涵,比如“龘”就有84个笔画,属于最复杂的汉字之一。
3. 汉字的读音有多种方法,包括普通话的拼音、广东话的粤语音、福建话的闽南音等等。
不同地区和语境下,同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不同。
4. 汉字有很多成语典故,如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以及许多成语和俗语,这些都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类1. 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有很多,最著名的包括《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经典代表了古代中国的文化思想、人民生活、历史事件等。
2.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顶峰,唐诗的诗歌以气势恢宏、格调高远、目光深远著称,而宋词则以抒情、婉约、细腻的风格为主。
3. 中国古典小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这些小说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三、哲学类1.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之一,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和爻辞、象辞等内容。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2.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部哲学典籍,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所著。
这本书主要讲述道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
3. 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被尊为“儒家大成之师”。
他提出的“性善论”、“兼爱论”等思想对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艺术类1. 中国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审美特点,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方面。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中国文化常识必背知识点

中国文化常识必背知识点
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国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1.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被认为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这包括了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哲学体系、艺术形式等。
2.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
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道家思想: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品包括《道德经》。
4.佛教:佛教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了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如敦煌莫高窟等。
5.传统艺术:包括中国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6.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宫殿、寺庙、园林为代表,如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7.四大发明: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春节:中国的传统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9.中秋节: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庆祝丰收,共聚团圆,有赏月、吃月饼的传统。
10.封建礼制: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仪制度,强调尊卑有序、君臣礼义。
11.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道、茶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中文传统节气:比如立春、清明、立夏、小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生活的节奏。
这些知识点只是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众多领域,从哲学、文学、艺术到风俗礼仪等等。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带您一站式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
随后,中国进入了以夏朝、商朝、西周为代表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上。
接下来,进入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代表的东周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文化有几个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德慈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义是指忠诚、正义和道义,鼓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
礼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智是指智慧和学问,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任和信誉。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名著中国古代文化有许多经典名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语》、《道德经》、《史记》、《红楼梦》等。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录,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纪传体通史。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艺术中国古代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绘画、书法、音乐和舞蹈等。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山水画、花鸟画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书法讲究墨香和笔画的准确度,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书写方式。
中国音乐以其古朴的旋律和复杂的乐器体系而闻名。
中国舞蹈则注重舞者的动作、姿势和舞台效果。
五、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的风俗礼仪非常讲究,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一、人的称谓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二、古代官职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三天文历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
”中的“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中的“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
”“是年夏五。
”中的“五”就是五月。
如《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夏、商、周三代岁首之月不同,故有建寅、建丑、建子之分。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中的“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中的“建亥”指农历十月。
(3)农历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中的“孟冬”代农历十月。
如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
”中的“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2)敬称①称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智慧。
从古代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一、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史前时代。
在那个时期,华夏民族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陶器、织物、古代文字等都是古代文化的瑰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古代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二、古代文化的发展古代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古代文化中的几个重要时期:1. 夏、商、周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古代文化的基础也开始形成,包括礼仪、考古遗址、古代文献等。
2.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但也孕育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墨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秦汉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时,汉代也是中国文化和科技的重要阶段,出现了众多文学作品和科技发明,如《诗经》、《汉乐府》、造纸术等。
4.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多元化和交流活跃,出现了众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佳品,如《世说新语》、《洛神赋》等。
三、古代文化的特点古代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列举其中几个重要的:1. 长期而稳定古代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具有长期而稳定的特点。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文化承载了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我国历史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增加您的知识储备和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创造了彩陶、龙纹璧等众多文物,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开端。
二、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
三、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是:九族大典、仪礼和周礼。
这些礼仪体系建立了独特的礼仪文化,加强了社会秩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经夏、商、周三代,形成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体制和特点,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可以获得功名和地位,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六、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以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
七、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以其特殊的风格和独特的构造技术而闻名。
例如,中国的宫殿建筑具有严谨的布局和宏伟的气势,寺庙和园林则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八、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九、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注重笔画的墨色和构图,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追求意境的表现和审美的内涵。
十、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中国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和谐的美感而闻名。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众多领域,从政治、社会到艺术、哲学,都有深厚的积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些常识,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古代文明。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
中国的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位君主是传说中的黄帝,他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王朝更迭,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二、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
从夏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都采用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封建时期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奴隶和农民作为其附庸。
三、官员考试制度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官员选拔制度,大学士、进士、举人等都是其中的重要考试级别。
进士科举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这一制度考察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和文化修养。
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鼓吹仁爱、孝道、礼貌、忠诚等美德。
在古代,儒家思想对政府、家庭和个人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推崇平等、尊严和自由,强调个人责任和仁慈,对现代中国社会依然有深远的影响。
五、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最高境界是返本归真,即顺应自然的原则,拒绝对自然进行干预。
六、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在中国古代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接受了印度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
中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如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就是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
七、书法和绘画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艺术形式。
中国的书法被认为是一种诗意的艺术,尤其注重字的造型和笔画的跌宕有致。
绘画则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追求意境和审美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集锦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数千年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古代文化传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从中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和价值观。
1. 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认为自然界包含了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和水。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医学、风水学、农业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2. 阴阳学说:又称为阴阳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了阴和阳两个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医学、哲学、建筑学等领域。
3.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孟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道家思想:又称为道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主张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思维方式。
5.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之道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
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7.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
著名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 书法和绘画: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中国书法追求笔画的韵味和意境的抒发,绘画则注重观察真实世界与表达艺术境界的结合。
9.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多样而丰富,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丝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纺织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衣物制作和贵族阶层的服饰。
10.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包括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正文: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概述1.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中国古代文化概述(1)中国农业文化: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如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等。
(2)中国手工业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手工业文化,如纺织、造纸、陶瓷、钢铁、茶叶等。
(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湘菜、徽菜等。
(4)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古代重视道德文化,如孔子的“仁爱”、“礼仪”、“忠诚”、“诚信”等思想。
(5)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等。
二、古代文化知识要点1.古代礼器(1)青铜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鼎、觚、爵、斝等。
(2)玉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玉器,如玉龙、玉凤、玉蝉等。
(3)陶瓷器:古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如日常生活用器、瓶、壶、碗等。
(4)金银器:古代货币中的重要品种,如古代金银器中的重要品种,如金戒指、银盘、银锁等。
2.古代书法(1)甲骨文:古代文字中的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最早的文字记录。
(2)楷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行书、草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两种主要风格,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4)隶书:古代书法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古代诗词(1)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先驱,共3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分为《离骚》、《九辩》、《文赋》三部。
(3)唐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共有900余首,如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4)宋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共有3000余首,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您介绍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朝代、中国的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等等。
通过了解这些中国历史常识,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一、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
在这一地区,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良渚文化。
这些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初步发展,并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国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文明之一。
从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开始,中华文明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皇五帝时期、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
这些阶段不仅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朝代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朝代:1.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还实行了一些重要改革,如统一货币和文字,并修建了长城等重大工程。
2.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汉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开创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朝在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科举制度的建立和诗歌的繁荣。
4.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活字印刷术和宋词的兴盛。
四、中国的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中与文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2.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 篇诗歌。
3.楚辞: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4.汉赋:汉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铺陈夸张、辞藻华丽为特点。
5.唐诗: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6.宋词:宋代的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元曲:元代的戏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8.文言文: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
9.六艺: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10.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念。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精彩之处。
古代文化常识一:礼乐文化古代中国有着严谨而独特的礼乐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强调礼仪之道,提倡人们按照规定的礼节行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尊严。
古代的乐曲被视为祭祀神灵、娱乐百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
在古代社会,学习礼乐被视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
古代文化常识二:四书五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著作。
《五经》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研习的重要资料。
古代文化常识三:书法艺术古代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尊贵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书法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墨纸砚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境界。
古代书法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字体,每个字体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在于笔画的工整,还在于能否把握住作品的气势、韵味和意境。
古代书法艺术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科技发明古代中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起源于古代中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古代航海家能够准确判断方向,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则为军事战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大大加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都是古代中国人才智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见证。
古代文化常识五:传统节日与习俗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
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紧随夏朝之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权,历经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和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时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传统
-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仁爱和道德为核心,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与自然的合一。
- 传入: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
- 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书写成美丽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中国古代的器物与艺术
- 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古代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汝窑等。
-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
-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俗
-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包括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等活动。
-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进行家庭聚会。
- 龙舟节:在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古代文化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你去发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共同汇总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它们。
一、五行生克五行生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五种元素:水、火、土、木、金,彼此之间的相生和相克关系。
相生是指某一个元素能够使另一个元素得以生长、发展和壮大;相克是指某一个元素能够抑制、制约、减弱另一个元素。
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二、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经典,是儒家道德修养的必修读物。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五经是古代中国社会经典的代表,其中《春秋》被认为是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五经的重要性在汉代达到顶峰,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考试内容。
三、太极图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中的重要图像,也是一种符号。
它包含两个圆,一个黑圆,一个白圆,分别代表了阴和阳。
阴阳是宇宙中最基本的两种对立物质。
太极图中缠绕在圆周上的两条黑白鱼线表示了阴阳相生相克、渗透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无限智慧。
太极图被视为中国文化中的巅峰之作,并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了武术和健身的重要工具。
四、凤凰和龙凤凰和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动物。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被视为祥瑞之物和吉祥的象征。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敬鬼神兽,是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图腾。
两者常被称为“龙凤呈祥”,在中式婚礼和传统节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五、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四项发明。
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造纸术是汉代时期的发明,为后来的书写和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指南针是宋朝的发明,对中国的海洋贸易和对外扩张产生了重要影响;火药的发明为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书籍和文化知识的传播速度,促进了文化风潮的繁荣。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梳理一、天文历法太阳的别称【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月亮的别称(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银盘、玉盘。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干支纪时法】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年号纪年时间最长的是康熙,长达60年。
【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夜半...子时...23点--01点鸡鸣...丑时.. 01点--03点平旦...寅时... 03点--05点日出...卯时... 05点--07点食时...辰时... 07点--09点隅中...巳时... 09点--11点日中...午时... 11点--13点日昳...未时... 13点--15点晡时...申时... 15点--17点日入...酉时... 17点--19点黄昏...戌时... 19点--21点人定...亥时... 21点--23点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2)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古代地理自古以来“中国”的别称【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赤县、神州】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山河地理【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今陕西一带。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
【河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同“河东”。
【河外】黄河以西以南的地区,今陕西、河南一带。
【江东】长江下游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现在的“山东”“山西”的山指太行山。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三、科举制度科举前的汉代察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科举制度由隋朝开始,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官职的任免升降】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迁升,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去:解除职务。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四、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清明前一、二日。
追念介子推。
【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乞巧】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现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又称团圆节。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五、音乐文娱【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竹”见上条。
六、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