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根腐病

合集下载

三七病虫害的药剂防治和治疗法

三七病虫害的药剂防治和治疗法
症状
三七黑斑病的症状包括片和果实出现黑色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果实脱落。
防治方法
采用药剂防治,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2-3次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残果,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三七的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法
黄板诱杀
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
人工捕杀
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如金龟子等,可以进行人工捕杀。
04 综合防治法
植物检疫
针对调运、寄送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 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三七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
01
02
03
根腐病
分布广泛,在三七种植区 域均可发生。
蚜虫
分布广泛,在三七种植区 域均可发生。
蚧壳虫
分布广泛,在三七种植区 域均可发生。
三七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
蜗牛
分布广泛,在三七种植区域均可发生。
鼠害
分布广泛,在三七种植区域均可发生。
三七病虫害的症状和危害
黑斑病
叶面出现黑褐色病斑,严 重时导致叶片枯萎。
炭疽病
叶面出现淡褐色病斑,后 期会有小黑点产生。
疫病
叶面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 斑,后期扩大导致叶片枯 萎。
三七病虫害的症状和危害
根腐病
根部出现腐烂,地上部分表现为 缺水状萎蔫。
蚜虫
蚜虫吸取植物汁液,影响植物生 长。
蚧壳虫
蚧壳虫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等 病害。
三七病虫害的症状和危害

三七根腐病诊断及防控

三七根腐病诊断及防控

三七根腐病诊断及防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七根腐病诊断及防控有关的术语和定义、病害诊断和鉴定、农业控病措施和化学防控技术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七根腐病的诊断及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478植物检疫术语DB53/T055.8三七农药使用准则DB53/T055.9三七育苗技术规范DB53/T055.10三七栽培技术规范DB53/T055.11三七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三七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3.2三七根腐病俗称鸡屎烂、臭七等,是三七块根、根茎、休眠芽等地下部分病害的总称,是三七种植过程中由细菌性病原和真菌性病原单独或复合侵染根部引发的土传性病害。

3.3科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是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和法则。

4诊断4.1田间诊断4.1.1发病条件高温、高湿的相应月份易发,连茬地和轮作年限较短的地块易发。

4.1.2病状特征病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根腐,病菌随病残体、土壤和种苗传播,有如下特征:a)发病初期地上部分正常或叶脉稍黄,或仅顶端略萎垂,但早晚尚可恢复;b)发病初期根尖出现黄色水渍状斑点,后期变黑褐色,根皮湿腐,内部逐渐软腐呈灰白色浆液状,有腥臭或腐臭味;c)病情继续发展,则三七植株单个叶片甚至相邻的两个叶片也变黄,或茎、叶萎蔫下垂,整株枯死;d)症状及流行特点详情参见附录A。

4.2室内诊断4.2.1诊断原则应遵循科赫氏法则进行。

4.2.2病样材料采集根据根腐病症状及流行特点,采集典型的病样标本。

4.2.3培养基制备制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灭菌后备用。

4.2.4病原菌分离培养前处理消毒后,在无菌操作台将切成5mm小块病样接于PDA培养基上,培养5d后按以下方法进行再纯化和特征形态观察:a)将分离培养的菌落边缘取菌龄一致的菌饼(6mm),转接于PDA或NA或PSA培养基上;b)在无光照条件下,25℃培养7d以上;c)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并测定菌落直径;d)镜检观察产孢方式、菌丝分生孢子形态,测量孢子大小。

一种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一种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一种三七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1 三七根腐病
三七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的三七植株病害,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
北京等北方植物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根腐病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发育,令植株萎缩发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植物的死亡。

2 预防方法
1. 后期管理。

加强植株的种植管理,增加植株的叶面湿度,减少
植株与地面接触,有助于防止病菌侵染;
2. 控制营养平衡:选择肥料要按植株的不同物性提供适当的营养
素供应;
3. 避免强烈阳光:可以选择半阴环境的种植,避免强烈的直射阳光;
4. 选择健康的种子:种植时,选择健康的种子,以免植株受到病
菌感染;
5. 适当施肥:可以在施肥时加入杀菌剂,有效控制病害;
6. 防湿:进行防湿处理,保持植株叶面湿度,降低病菌滋生的温度;
7. 及早检测和防治:及早发现病情,并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及早防治。

3 治疗方法
1. 对严重发病的地方可以施用根腐病治疗剂,使病菌活性剂对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根部拔苗、挖、掏掉腐烂的茎、叶柄,更换新苗种植,并以喷施防治剂消除病原体;
3. 采用辐照或低温等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降低根腐病苗的害穤;
4. 采用施肥、增补补和调整土壤pH值的方法,改善不足的土壤和释放抑制病菌的因子;
5. 养护时及时施肥和灌水,加强休眠期的保护,降低病原体的滋生环境。

4 总结
三七根腐病危害严重,必须加强预防措施,在施肥、增补养护和早期检测及及时施肥灌水等方面必须认真做好。

早期及早防治,及早恢复植株正常生长,以确保植株的健康。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鳞翅目幼虫
发生规律
鳞翅目幼虫在三七生长的整个时期均可发生,以6-8月为发生高峰期。鳞翅目 幼虫主要危害三七的茎叶,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
防治方法
用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倍液或棉铃虫多角体病毒悬浮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 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
03
三七病害的化学防治
农药选择的原则
防治方法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 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
红蜘蛛
发生规律
红蜘蛛在三七生长的整个时期均可发 生,以7-8月为发生高峰期。红蜘蛛 主要危害三七的叶片和花朵,造成叶 片失绿、花蕾萎蔫。
防治方法
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8% 阿维菌素乳油3500倍液进行防治。每 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
波尔多液
02
波尔多液是一种广谱性无机铜 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多种病害 。使用时需根据三七生长阶段 和病害种类配制适当的浓度, 一般采用硫酸铜和生石灰的比 例为1:1.5~2,加水搅拌均匀后 喷洒。
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有机杀菌 剂,可用于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或农技 人员建议配制适当的浓度,一 般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喷洒均匀。
注意贮存
杀虫剂应当贮存在干燥、 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 阳光直射和高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防治方法
在种植期间,要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土壤过度湿润。在雨季来临前,可以对三七植株喷洒杀菌剂,如乙磷 铝、甲霜灵等,以预防和控制疫病的传播。此外,及时清除病株和残叶,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菌的来源。

种植三七的病虫害表现及其防治方法

种植三七的病虫害表现及其防治方法

种植三七的病虫害表现及其防治方法
由于栽培三七的生长年限较长,又生长于荫蔽高湿的环境中,因此,病害较多且蔓延迅速。

三七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根腐病及疫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

1、病害
(1)黑斑病
黑斑病表现为叶片、茎上出现浅褐色椭圆形病斑,或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出现扭折,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叶面喷雾。

(2)根腐病
根腐病症状主要为叶片垂萎发黄,拔出植株后会发现块根或根茎已腐烂,发病初期用10%叶枯净+70%敌克松+25%粉秀宁各
15kg/hm²,拌细土2250kg,制成药土施用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疫病
三七疫病表现为先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随后病部迅速扩大,病斑颜色变深,病部变软,叶片呈半透明状干枯或下垂,茎秆发病后亦呈暗绿色水渍状,植株变软倒伏死亡。

三七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荫棚透光率、栽培密度、施肥、田间管理等因素有关,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用农业综合措施辅以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方法如下:
①随时调整荫棚,荫棚应遮去自然光的85%一90%为宜,如荫棚透光度过高,棚内温度过高,三七黑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较重,且易造成日灼症等生理性病害;透光度过低,则三七苗生长明显受阻,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产量下降。

②管理人员应及时清除病株残体以防止病害蔓延。

③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④冬季打扫三七园,消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代森锌、多菌灵、敌克松等300一500倍液进行灌根或喷雾处理。

2、虫害
防治红蜘蛛可用20%三氯杀螨矾8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800一1500倍液喷杀。

中药材三七根腐病防治措施

中药材三七根腐病防治措施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模版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3 研究方法和途径第二章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2.1 机电设备安全概念的界定2.2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2.3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原则第三章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组织机制3.1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3.2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3.3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人员配备和培训第四章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4.1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定4.2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操作规程4.3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纪律规定第五章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风险评估与控制5.1 机电设备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流程5.2 机电设备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与措施第六章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6.1 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6.2 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6.3 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第七章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与评估7.1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机制7.2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估7.3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第八章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8.1 案例一:机电设备事故原因与处理8.2 案例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第九章结论与展望9.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9.2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9.3 后续研究方向参考文献附录:相关表格、图表和附件以上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模板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和字数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模板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模板中包含了理论基础、组织机制、规章制度、风险评估与控制、应急管理、监督与评估等内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理解和应用。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模版(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可靠进行,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投入使用前的验收检查、设备定期检修、设备维修、设备废弃报废等各个环节。

三七根腐病防治

三七根腐病防治

三七根腐病防治三七根腐病是三七常见病害之一,对三七的危害很大。

症状:该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常有两种:( 1)地上部初期叶色不正,叶片萎蔫,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腐烂;(2)地下根部局部根系受害,叶片向一边下垂,萎蔫,及时拔除,还可加工利用,否则整个块根腐烂。

发病规律:种苗、病根残体、土壤带菌浸染,全年均可发生,3—4月和8—10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

由于该病是土传性病害,致病因素复杂,现查明的病原菌就达4种,其中有细菌和真菌。

在4种病原菌中,细菌的致病性最强,从早春幼苗出土至枯萎均能感染发病。

整地不细、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和种苗损伤、有病史都可能导致根腐病的发生。

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95%时,就会引起根腐病大发生或流行,荫棚透光率过大,发病严重。

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地年限越长病情越重。

肥料种类、施肥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措施都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故单一化学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往往很难奏效。

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防治措施:1、选择适宜地块。

最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6—7(中偏微酸性土壤)。

地块要有一定坡度,以利雨季排水;不要选择5年内种过三七的地块种植。

2、选择健康种苗移栽。

种苗带菌或起挖后贮藏时间过长,是导致根腐的一大原因,因此,选择健康种苗,适时移栽非常重要。

健康种苗的选择还要查看种苗中是否有腐烂病株,种苗地是否有病株残体存在,如有应及时清除,并用1∶300倍的瑞毒霉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进行种苗处理30分钟后带药移栽。

3、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浇灌。

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造成烂根烂芽的原因之一。

因此若是用猪粪、油枯等农家肥,一定要堆沤3个月以上,使之充分腐熟,少施用氮素化肥。

4、加强冬季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瑞毒霉锰锌1∶500倍液处理。

5、化学防治。

三七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三七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三七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某某某(**************** ** ******)摘要: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中药材,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的山间。

由于三七常年生长于荫蔽环境中,利于各种病害的发生,已发现的病害种类达20多种,以根腐病、黑斑病、圆斑病、白粉病、立枯病和猝倒病等发生较普遍而严重,每年都给三七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本文主要对三七和三七常见的几种病害如根腐病、黑斑病、圆斑病和立枯病进行简述,并进一步介绍其防治方法及综合防治。

关键词:三七根腐病黑斑病圆斑病立枯病防治一、三七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的山间,功能止血,如漆粘物,故古称“山漆”,现多于田野,故又名“田七”。

秋季开花前采挖,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

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三七除根部外其绒根、花、茎叶、果实、果梗都可药用、可内服、可外用、可单味研末吞服,也可与其他药合用研末吞服或外用。

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针剂、酊剂、颗粒剂等。

炮制方法有生用、水解等。

三七的炮制方法不同其作用也不同:生用,研末、取其活营止血、推陈致新之功;熟用取其滋补强壮之力。

生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熟三七补血调血,民间用熟三七治虚劳伤[1]。

人们给这种草药取名叫“三七”,意思是它须栽培3~7年,药力才最佳[2]。

二、三七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三七性喜温暖阴湿,其独特的生长环境易诱发多种病害,且随着三七在各地种植年限的增加,病害的种类、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三七的产量和质量[3]。

1、根腐病根腐病问题,目前已成为限制三七种植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根腐病常年发病率一般在5%~20%,严重的可损失70% 以上,甚至绝收[4]。

生产上一般所说的“根腐病”可包括多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包括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湿腐型、茎基干枯型和急性青枯型等。

但其中最常见的为“黄腐型”,各年生三七均可发生,该种腐烂与C.destructans和C.dydinum 属真菌的侵染直接相关。

三七病虫害有哪些?三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三七病虫害有哪些?三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三七病虫害有哪些?三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常见问题】三七病虫害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专家解答】三七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市场欢迎,种植效益高。

但是在三七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短须螨和蛞蝓,严重危害三七的药用品质,需及时防治。

现将三七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立枯病立枯病又名“烂脚瘟”。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危害种子、种芽及幼苗。

种子受害腐烂呈乳白色浆汁状,种芽受害呈黑褐色死亡;幼苗受害假茎(叶柄)基部呈暗褐色环状凹陷;幼苗折倒死亡。

防治方法:(1)播种前用多菌灵或紫草液进行土壤消毒;(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株周围撒施石灰粉,并喷洒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

二、根腐病根腐病又名“鸡屎烂”,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危害根部,受害根部黑褐色逐渐软腐呈灰白色浆汁状,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1)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季及时排水;(2)移栽时选用健壮无病三七;(3)及时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4)发病期用多菌灵1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区。

三、疫病疫病又名“搭叶烂”。

病原是真菌中一种藻状菌,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片呈暗绿色水渍状。

6-8月高温多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冬季拾净枯枝落叶,集中烧毁;(2)发病前喷1:1:50波尔多液,半月1次,连续2-3次,发病后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四、炭疽病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危害地上部,叶部病斑黄褐色,有明显的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上生小黑点,易穿孔;叶柄和茎部病斑为中央下陷的黄褐色棱形斑;果实上病斑呈圆形微凹的褐色斑,高温多湿发病重。

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及时烧毁枯枝落叶;(2)选用无病三七作种,移栽前用1:1:200波尔多液浸一下,凉干后移栽;(3)种子用100-150倍的40%福尔马林浸l0min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4)发病期喷65%代森锌500倍或50%退菌特10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

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

三七病虫害防治技术病害防治(一)三七根腐病症状:该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常有两种:(1)地上部初期叶色不正,叶片萎蔫,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腐烂;(2)地下根部局部根系受害,叶片向一边下垂,萎蔫,及时拔除,还可加工利用,否则整个块根腐烂。

发病规律:种苗、病根残体、土壤带菌浸染,全年均可发生,3—4月和8—10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

由于该病是土传性病害,致病因素复杂,现查明的病原菌就达4种,其中有细菌和真菌。

在4种病原菌中,细菌的致病性最强,从早春幼苗出土至枯萎均能感染发病。

整地不细、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和种苗损伤、有病史都可能导致根腐病的发生。

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95%时,就会引起根腐病大发生或流行,荫棚透光率过大,发病严重。

连作地较轮作地和新栽地发病重,且连作地年限越长病情越重。

肥料种类、施肥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措施都直接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扩展,故单一化学防治措施在生产上往往很难奏效。

目前最理想的办法是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防治措施:1、选择适宜地块最适宜种植三七的土壤为砂壤土,PH值为6—7(中偏微酸性土壤)。

地块要有一定坡度,以利雨季排水;不要选择5年内种过三七的地块种植。

2、选择健康种苗移栽种苗带菌或起挖后贮藏时间过长,是导致根腐的一大原因,因此,选择健康种苗,适时移栽非常重要。

健康种苗的选择还要查看种苗中是否有腐烂病株,种苗地是否有病株残体存在,如有应及时清除,并用1∶300倍的瑞毒霉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进行种苗处理30分钟后带药移栽。

3、施用腐熟肥料、适时浇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是造成烂根烂芽的原因之一。

因此若是用猪粪、油枯等农家肥,一定要堆沤3个月以上,使之充分腐熟,少施用氮素化肥。

4、加强冬季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多菌灵、瑞毒霉锰锌1∶500倍液处理。

5、化学防治是防治三七根腐病的辅助性措施,可采用杀细菌药剂叶枯净、叶枯宁和杀真菌药剂敌克松、多菌灵等复配使用。

三七(田七)镰刀菌根腐病如何防与治呢?

三七(田七)镰刀菌根腐病如何防与治呢?

三七(田七)镰刀菌根腐病如何防与治呢?三七(又名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以根状茎和花及叶入药,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降压之功能。

为我国广西、云南特产,近年长江以南、广东也有很多县生产。

烂根病(又称鸡屎烂、臭七等)该病在一年生至三、四年生的三七上都能发生,但主要为害一、二年生三七。

发病时,地上部叶色变黄,生长势差。

初期中午温度高时,叶稍下垂,早晚尚可恢复。

挖出病株,根部染病变成黄褐色或腐烂。

主、侧、须根都能发病,以主根居多。

并且以根茎部羊肠处开始腐烂的最为常见。

若仅一侧根腐,地上部分有时出现相应一边的叶子变黄色。

后期病根全部成为黑褐色或灰白色,稀泥浆状,故称“鸡屎烂”,可能与细菌继而侵入有关,每年5—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重。

一、发病原理:usariμm solani (Mart.) Sacc. f.sp.radicicola (Wr.)Snyd.& Hans.称茄镰孢根病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在PSA上,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丛具条纹,密厚;灰白色,后期培养皿反面变为蓝绿色。

小孢子产生早而多;单生于小型瓶梗上,形状多样,以弯卵圆形居多。

大孢子产生于多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产孢细胞瓶梗状;大孢子呈不等边纺锤形,微弯,较宽短;2—4个分隔,以3个分隔的占绝大多数,基部足细胞不明显;一般基部第2细胞最宽;顶端细胞稍呈喙状。

3个分隔的大孢子26一40×5一6(μm)。

该菌除侵染三七的根外,还可侵染马铃薯的块茎或茎基、郁金香的鳞茎、魔芋的块茎等。

二、发病的条件:病菌以种子、种苗、病土及病残体带菌越冬,田间遇有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下害虫多,易诱发此病。

尤其是二年生三七移栽后,浇水不匀或不及时,根部干瘪发软,土壤水分饱和,根毛易窒息死亡,病菌侵入易发病。

3月出苗期就有发生,4、5月气温升高、干燥,病害停滞,6—9月高温多雨,进入发病高峰期。

该病发生还与运输苗木过程中失水过多或受热有关。

田间土质过粘,植株生长不良,造成根组织抗病力不强易发病,生产上偏施氮肥发病重。

三七病虫害的防治

三七病虫害的防治

三七的各种病虫害防治(一)三七根腐病俗称鸡屎烂。

是三七块根、根茎、休眠芽等地下部病害的总称。

该病是由多种病菌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引起的土传性病害。

由于引起的病原种类不同,在田间主要表现两种症状类型:1.地上部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块根呈黄色干腐,称“黄臭”;叶片呈绿色萎蔫披垂,2.地下发病部位有白色菌浓,闻有臭味,称“绿臭”。

其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当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95%时,就会引起根腐病大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进行消毒处理和清除病残体及杂草;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较好的砂壤土并在有一定坡度的地块种植,忌连作;实行轮作,轮歇时间为6~8年;增施K肥和有机肥,不偏施N肥;用58%瑞毒霉锰锌+20%叶枯宁+50%多菌灵按1∶1∶1的比例稀释成300~500倍液灌根防治。

(二)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Kuhn)和猝倒病(Pythinmsp.)是三七苗期的主要病害。

立枯病在三七播种后即开始发生,种子受侵染后组织腐烂成乳白色浆汁而不能出苗。

幼苗被害后,在假茎基部出现黄褐色水渍状条斑,茎表皮组织凹陷,染病部位缢缩,地上部逐渐萎蔫,幼苗折倒枯死。

猝倒病发生在三七出苗后,在幼苗假茎基部近地面处受侵染,产生水浸状暗色病斑,受害处收缩变软倒伏死亡,湿度大时,被害处常有灰白色霉状物。

一般在3—4月开始发生,4—5月危害加重,7月以后病害逐渐减轻。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饱满、健壮的种子,并进行种子和土壤消毒处理;三七出苗后,勤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在病株周围撒石灰粉进行消毒。

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d进行防治,连续使用2~3次。

(三).三七黑斑病(AIterhariaparaxWhetz)罹病的茎、叶柄、花轴等初期呈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扩展凹陷呈黑色霉状子实体,俗称“扭脖子”、“扭盘”等。

名贵药材三七难缠病害详解

名贵药材三七难缠病害详解

名贵药材三七难缠病害详解三七别名田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

以根入药,有散瘀活血、消肿定痛、止血的功效。

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地位仅次于人参。

三七苗期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以炭疽病发生更为普遍;成株根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及一种茎线虫病等;地上部病害有锈病、黑斑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及斑点病等;生理性病害有荫棚透光度过大引起的干叶、灼斑等。

1、三七立枯病立枯病是三七苗期的重要病害,严重时种苗成片死亡。

种子、种芽发病变黑褐色腐烂,幼苗被害后,在假茎(叶柄)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条斑,随着病情发展变暗褐色,后病部缢缩,幼苗折倒死亡。

病原物为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

菌丝直接侵入,在病部产生菌丝后扩展为害邻近植株。

立枯丝核菌为低温菌,一般在18℃左右发生严重。

三七种子播种期在11月至次年1月,低温下幼苗出土缓慢,易引起感染。

育苗选地不当、土质粘重、土壤未经消毒、播种过密以及保温保湿草盖得过厚,幼苗生长瘦弱,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①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整地做床质量,以利幼苗出土和生长健壮。

出苗后及时调节天棚高度或宽度,保持田园30%-35%透光度为宜。

每亩及时滴灌或冲施嘉美红利1袋+嘉美脑白金1袋,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药剂防治:播种前用多菌灵或恶霉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株周围撒施石灰粉,并喷洒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99%恶霉灵3000倍液+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喷雾。

2、三七炭疽病炭疽病在云南、广西等产区发生很普遍,三七地上部分全年均能发病,造成损失严重。

为害叶片、叶柄、茎秆、花朵及果实等部位。

幼苗发病,在假茎(叶柄)的基部出现梭形红褐色斑或长条形环绕凹陷缢缩斑,引起幼苗折断倒伏。

顶部若发生坏死斑造成幼苗顶枯。

叶片发病病斑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后变褐色,上生粉红色或黑色孢子堆,后期破裂穿孔。

茎秆和叶柄发病,产生梭形黄褐色溃疡斑,致使叶柄盘曲以及茎秆扭折,七农俗称“扭下盘”,发生在花梗和花盘上的则称“扭上盘”,造成干花干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七根腐病
症状
三七根腐病又称烂根病、鸡屎烂、臭七等。

该病在一年生至三、四年生的三七上都能发生,但主要为害一、二年生三七。

发病时,地上部叶色变黄,生长势差。

初期中午温度高时,叶稍下垂,早晚尚可恢复。

挖出病株,根部染病变成黄褐色或腐烂。

主、侧、须根都能发病,以主根居多。

并且以根茎部羊肠处开始腐烂的最为常见。

若仅一侧根腐,地上部分有时出现相应一边的叶子变黄色。

后期病根全部成为黑褐色或灰白色,稀泥浆状,故称“鸡屎烂”。

每年5-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重。

根据症状,三七根腐病可归为如下6种:
(1)黄腐型,最为常见,表现地上部植株矮小,叶片逐渐黄化,地下部块根初期以尖端受害居多,但可逐步扩展。

受害病根呈黄色干腐,常可见黄色纤维状或破麻袋片状的残留物,病程一般较长,约2-4个月。

(2)干裂型,块根表面黄褐色,纵向开裂,一般先从块根末端开始腐烂,部分维管束变褐,逐渐干腐成空洞状。

(3)髓烂型,受害块根表现为髓部组织首先腐烂,干腐状,而根部皮层仍相对完整,有时病部呈红褐色。

该病害在各年生三七上均有发生,但以二、三年生三七发病较为严重。

在三七整个生长期间均有发生,但以3-5月份和9-10月份发病较为严重。

出苗期间又以二年生三七发病严重,表现为芽部腐烂,受害部黄褐色,并可蔓延至茎杆基部,造成植株倒伏,地上部叶片仍为绿色。

(4)湿腐型,一般地上部先受病菌危害,明显通过茎秆下串至块根,感病块根呈湿腐状。

(5)茎基干枯型,近地表茎秆干枯,病害下串至块根致腐烂。

(6)急性青枯型,当地群众称为“绿腐”、“绿臭”,表现为植株地上部急性萎焉、叶片下垂,但叶色认为绿色,发病块根上有时可见大量菌脓呈“滴”状渗出,用水清洗后感病块根表面可呈蜂窝状。

该症状一般在3年生和2年生三七上
常见,一年生三七上较少,从地上部显症到全株死亡所需时间较短,一般为7天。

根据病原,三七根腐病分为细菌性根腐病和真菌性根腐病:
1、细菌性根腐:七农俗称“绿臭”,即急性青枯型根腐病。

主要发生于种苗移栽田,在出苗期间引起芽腐,一般在芦头与芽基结合处出现褐色水渍状病变,继而呈角状向上蔓延,造成茎杆基部腐烂中空;地上部表现为急性萎焉,即叶片呈绿色萎焉披垂;在发病部位可以看到白色菌脓,闻有臭味。

2、真菌性根腐:三七真菌性根腐由于引起的病原种类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

主要类型为黄腐型、干裂型、髓烂型、湿腐型和茎基干枯型。

另外,三七感染其他病虫害也可引发根腐病的发生,如:三七黑斑病、锈病、疫病、根结线虫、蛴螬等。

病原
引起三七根腐病的病原菌类群主要包括:
一、真菌类
1、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柱孢菌属的毁坏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 (zinss.) Scholton]、拟参柱孢菌[Cindrocarpon TYlOFS—panacl’s(Hild.)]、粗壮柱孢菌(Clindrocarpon robusta Hild.)、人参柱孢菌(Cylindrocarpon Panacis Matuo et Miyaza-wa)。

2、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通常过度伸长成鞭状,基细胞呈足状,多数3~5个隔膜,大小为27~38um x 3.7~4.5um。

厚垣孢子大量产生,常形成链状,直径为8~13um。

3、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分生孢子梗无色,分隔或不分隔,长短不一,单生或聚生。

一般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新月形,多胞,基部常有一显著的突起,称为足胞;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至
卵圆形。

有些种还可于菌丝或大型分生孢子上形成厚垣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单生、对生或链生,顶生或间生。

4、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菌丝在分枝处缢缩,褐色;菌核表面粗糙,褐色至黑色,表里颜色相同,菌核之间有丝状体相连,不产生无性孢子,是一类重要的寄生性土壤习居菌,主要侵染幼苗引起猝倒或立枯。

有性阶段属于担子菌。

5、轮枝孢霉菌(Verticillium s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孢科,轮枝菌属,分生孢子梗纤细,直立,轮状分支,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分生孢子为内生芽殖型,单细胞,卵圆形至椭圆形,单生或聚生。

6、茎点霉属(Phoma sp.),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茎点霉属,分生孢子器褐色,球形,分散或集生,埋生或半埋生,有时表生,多数由薄壁细胞构成,具孔口;分生孢子梗极短,生孢子无色,单胞,偶尔双胞,薄壁;椭圆形、圆柱状、纺缍形、梨形或球形,常含油球。

二、细菌类
1、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属细菌界,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无核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需氧、直或稍弯曲杆状。

菌体大小为0.5~1×1.5~4μm,以极生鞭毛运动,严格好氧,呼吸代谢,化能有机营养,从不发酵。

发病因素
以种子、种苗、病土及病残体带菌越冬,田间遇有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下害虫多,易诱发此病。

尤其是二年生三七移栽后,浇水不匀或不及时,根部干瘪发软,土壤水分饱和,根毛易窒息死亡,病菌侵入易发病。

3月出苗期就有发生,4、5月气温升高、干燥,病害停滞,6—9月高温多雨,进入发病高峰期。

该病发生还与运输苗木过程中失水过多或受热有关。

田间土质过粘,植株生长不良,造成根组织抗病力不强易发病,生产上偏施氮肥发病重。

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形式在种苗、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翌年以根部或茎基部侵入引起发病,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防治方法:
1、生态治理:施用沃益多, 防治根结线虫及土传病害;平衡营养,稳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自动调节作物生长、促生根、壮苗、健株、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优化土壤生态结构,改善治理土壤板结、污染、酸化和盐渍化;每亩用沃益多①150ml+沃益多②300ml+沃益多③100g,配药方法及步骤:在15升水中加入沃益多①150毫升和沃益多②300毫升并搅拌均匀,常温下放置2天,加入沃益多③100克,再放置1天,加水至250公斤,搅拌均匀后浇灌根部。

2、生物防治:0.3%多抗霉素水剂(科生-多抗霉素)300倍液喷雾施用,并配施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爱诺链宝)2000倍液灌根,0.5%香菇多糖水剂(抗毒丰)600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同时防止因根腐病或其他致病源诱发的细菌性、病毒和真菌性病害,降低危害。

可用200g/升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康福多)4000倍液喷雾来降低蓟马等害虫对三七根、茎的危害,减少因虫害伤口而感染病害,并转化、供应植物生长促进剂,增强三七生长发育。

3、激活植物细胞。

施用地福来,每亩使用量为200-400毫升。

使用方法:将产品摇匀,加上足以覆盖使用面积的水,浇淋在作物根部土壤上。

促进生根发芽壮苗,提高抗病力;活化土壤根际微生物,释放被土壤固化的大、中、微量元素,高效固氮,提高品质。

4、农业防治:
(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2)培育无病壮苗,100%无病壮苗移栽。

(3)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三七。

(4)做好三七园管理,搞好七园卫生。

5、物理防治:及时清除病株或病根,集中销毁。

病穴用石灰或药剂消毒。

冬春防止忽干忽湿,旱季要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

6、化学防治:发病前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喷雾预防;移栽还苗后,用58%甲霜·锰锌(宝大森)150克/亩,兑水100千克灌根1次,或用甲霜灵·锰锌500倍液灌根;并配施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抑制病菌生长,提供微量元素锌,维持、巩固三七健康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