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工业化发展趋势
按照动产贷款处理的工业化住宅对于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 在人们观念中,工业化住宅还是一种“拖车拖动的住宅的概念”。这种 概念难以让贷款方给与充分的贷款信任,这种信任的缺乏让工业化住宅 贷款难以操作 – 与不动产贷款利率相比,动产贷款利率偏高,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 讲是一个购房障碍。购买现成(已经建好)的工业化住宅变得难以实施, 特别是在这个住宅经过搬迁后 – 工业化住宅的租住者和土地出租者的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大多数美国的地方政府都对这种住宅群的分布有多种限制,更加深 人们对这种产品的心理定位,影响其发展
机密
Zion Consulting Confidential
Zion Consulting
工业化住宅面临的挑战
加强宣传,改 善产品社会形象
土地使用限制
法律法规完善
工业化住宅
金融服务流程
设计创新同时, 保持低成本
Zion Consulting
工业化住宅的优势来自于加工过程中的成本优势
大批量的原材料 采购 采购成本
生产线生产管理, 效率高
生产成本 标准化设计、质 量稳定 室内生产,不受 天气影响,工期 保障 时间成本 符合HUD,地方 主管部门审批简 单,时间短
机密
Zion Consulting Confidential
机密
Zion Consulting Confidential
Zion Consulting
工厂化生产住宅的市场状况
在日本和瑞典,新建的单户住宅中,75%-80%是工业化生 产的房屋。 在瑞士,该数字是16%。 美国的工厂化生产住宅占市场总量由97年的20%增加至01 年的31%。 –而活动房屋的消费从98年的最高峰—占总开工数的 23%,373,000套,下降至01年的10%,185,000套。 –预制化生产的住宅的产量由90年代早期的60,000套增 加到02年的80,000套,而其占工业化生产的比例也由 90年代早期的16%增加为02年的30%--40%。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史与一点启示
3、郊区化阶段(20世纪中叶-21 世纪初)
在二战后,美国郊区化趋势日益明显,大量人口涌向城市郊区。这个阶段, 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房地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 烈。
4、绿色转型阶段(21世纪初至 今)
进入21世纪,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政府加大了对绿 色建筑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发商建造节能、环保的住宅和商业物业。同时,消费 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成为市场的一大趋势。
一、美国房地产发展历史沿革
1、起步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 初)
美国房地产市场起源于殖民地时期,当时主要是为满足移民和资本家的基本 住房需求。在19世纪初,美国政府开始推行城市化政策,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 移,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初步发展。
2、工业化阶段(19世纪中叶-20 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对住房的需求也 随之增加。这一时期,房地产开发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产业,政府也开始出台相 关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
3、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我国应借鉴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教 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制定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计划;同时,积极利用网络 等现代化手段,提高继续教育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结论
总之,美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 启示。我国应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强化继续教育的概念、建立完善的体系、丰 富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教育事业的发 展注入新的活力。
感谢观看
二、美国房地产行业现状
1、市场状况
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保持活跃状态,投资规模和交易数量均处于较高 水平。按价值计算,美国房地产市场规模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其中,住宅地产 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政府地产等非住宅地产也具有 相当的规模。
住宅产业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住宅产业化发展历史与现状The Past and Present of Industrialized Housing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品牌推广中心2013年5月目录一、住宅产业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3)1、西方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3)2、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3)二、住宅产业化企业概况 (4)1、国际住宅产业化市场及企业概况 (4)三、我国住宅产业化政策 (7)1、国家政策 (7)2、主要城市政策 (8)四、专家观点 (10)一、住宅产业化发展历史及现状住宅工业化(HousingIndustry)(也称住宅产业化)最早于1968年由日本通产省提出,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是产业经济的产物,是系统化的产业概念。
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建筑工业化相对应的集成住宅技术体系已相当成熟,住宅工业化已十分普及。
日本等一些国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创伤,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住宅的需求非常大。
这些国家为了解决居住问题,采取工业化生产的方式(主要是预制装配式)建造了大量的住宅,并形成了一批完整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建筑体系。
英、法等发达国家在五六十年代也重点发展装配式大板建筑,而且有些厂商生产自己的专用体系。
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居住问题基本解决,住宅建设转向注重住宅的功能与个性化。
1、西方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西方国家住宅产业化现状:住宅产业化在日本、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技术也非常成熟。
在住宅产业化较为发达的瑞典,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
美国人住宅用构件的标准化、商品化程度几乎达到100%。
发展历程表:2、国内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呈现出:起步晚、普及率低、科技含量低的特点。
住宅产业化在国内有一定推广,大部分涵盖住宅产业化类别企业均只考虑推广自身优势部分没有形成行业整体力量来共同推进住宅产业化;且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和客户对于住宅产业化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认知差异极大。
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1890~1900年)
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1890~1900 年)[上]时间:2003-8-21 16:26:49 作者:建筑网络世界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
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
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建造。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
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
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
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结构与围护墙分离。
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
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
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
1845年奥迪斯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
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
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
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
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
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
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
建造者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
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
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之路
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之路美国的工业化住宅起步于1930年,最初作为车房的一个分支业务而存在,主要是为选择迁移/移动生活方式的人提供一个住所。
工业化住宅的兴起主要是在二战之后。
20世纪5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掀起住宅工业化高潮,60年代遍及欧洲各国,并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工业化住宅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
由量到质从二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以追求数量为主。
当时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二战造成的“房荒”问题,二是当时建筑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十分短缺,各国主要通过住宅的工业化大幅度提高房屋建造能力和建造速度。
法国1945年住宅建筑能力为8万套,但实际需建造20万~25万套,推行住宅工业化后,到20世纪70年代建造能力已达到40万套左右,基本解决了住宅需求的问题。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住宅工业化,住宅建造量从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的30万户,提高到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80万户,60年代下半期又提高到130万户,到1968年已达到每家一套住房的水平。
从1970年~1980年开始,住宅工业化的重点转向质量。
第一轮住宅工业化热潮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建筑物呆板单调,规划、设计、施工质量较差,配套不完备,忽视环境保护等。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需求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二轮住宅工业化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整,发展更加全面。
瑞典在1960年~1975年实施了“百万套住房计划”以后,逐步对过去“过分掠夺性”开发建设和对居住环境问题的忽视,进行了补救和更新改造。
德国从1970年开始强调住宅配套建设,一是房屋内的浴室、电炊、冰箱、集中供热的配套,二是在居住区配套建设商店、幼儿园等服务设施。
在法国,从1980年开始,针对过去住区选点不当,功能单一,缺少公共设施,不适合老龄人居住等问题,进行了大规模住区改造。
进入1990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住宅的内涵更加丰富,开始追逐个性、科技、健康、舒适、环保及信息化等概念。
各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分析
各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分析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国家最高决策层明确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号召下,许多企业也跃跃欲试准备加入其中。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外共10个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丹麦、瑞典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1.美国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
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
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2.英国英国政府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
明确提出英国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10%”的具体目标。
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行绿色节能建筑,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
英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紧密合作,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项目实践。
可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人才队伍的形成。
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还应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发达国家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美国
70年代以后,人们对住宅的要求更高了:要求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外形更美观。1976年,美 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 (National Manufactured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Act),同年开始由HUD负责出台一 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到今天。除了注重质量,现在的工业化住宅更加注重提升美观、 舒适性及个性化,许多工业化住宅的外观与非工业化住宅外观差别无几。新的技术不断出台,节能 方面也是新的关注点。这说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阶段性转变。
发展历程
美国
美国的工业化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它是汽车拖车式的、用于野营的汽车房屋。但 是在40年代,也就是二战期间,野营的人数减少了,所以旅行车被固定下来,作为临时的住宅。 二战结束以后,政府担心拖车造成贫民窟,不许再用其来做住宅。
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大幅增长,军人复员,移民涌入,同时军队和建筑施工队也急需简易 住宅,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住房短缺。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主又开始购买旅行拖车作为住宅使用。 于是政府又放宽了政策,允许使用汽车房屋。同时受它的启发,一些住宅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外 观更像传统住宅,但是可以用大型的汽车拉到各个地方直接安装的工业化住宅。可以说,汽车房 屋是美国工业化住宅的一个雏形。
发展历程
德国
➢ 在住宅二次大战后,西德地区70%~80%的房屋遭到破坏,德国住宅产业化 迎来了发展契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德国的住宅产业化技术已相当成熟。 ➢ 现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建筑部件和装修材料,都是根据设计要求在工厂预制完 成的,施工现场是全组装式施工方式。承重砼部件、内隔墙、屋顶、天花、楼梯 等建筑部件,在工厂预制时,均被编上代码。这些代码,在项目资料中,都有详 细说明。当工地安装需要时,再将有关部件运至工地,采用吊车或塔吊进行吊装、 就位和固定。
工业化小型建筑的历史及发展
工业化小型建筑的历史及发展作者:杜亮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8期中图分类号:TG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095-01一、历史渊源建筑工业化概念的最早出现,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尽快解决国民住房问题,开始在住房建设体制和住房设计方面进行了工业化的改革和创新,使建筑工业化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1974年,联合国定义了“建筑工业化”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战后的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为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住房保障,开始探索以工厂化生产方式低成本、高效率地制造房屋(构件),建筑工业化进程由此起步。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已形成了完整的建筑工业化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自然生态、人居和谐等现代建筑领域研究成果斐然。
二、现状2.1 工业化建筑在日本的发展住宅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国内如此,日本更是如此。
自二战以来,日本政府为使住宅建设及其产业化适应发展的需要,在法律框架、政策制度、金融保障、住宅工业化与产业化、住宅研究与技术支撑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日本以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和产业化为突破口,发展建筑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已成为日本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主体。
日本的工业化建筑包括木质系,钢铁系,混凝土系等,这样的工业化建筑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日本人认为所谓建筑并不是单纯的箱子更重要的是“居住”的功能,便捷性,以及具有文化气息等特质。
日本现在已每年建设接近20万户,成长到40亿日元的产业并领导着整个住宅产业,目前日本约有89万户住宅,其中每六户就有一户工业化住宅。
截止2014年在日本各县(相当于国内的省)中东京的工业化住宅数量最多(19863户),其次是神奈川县(11521户),埼玉县(10797户),爱知县(10597户),千叶县(10225户)。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19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主要以土地交易和农业为主。
随着人口和城市的增长,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显现,并引发了对房地产的需求。
19世纪中叶,美国经历了西部扩张,土地的开发和交易成为了热门话题。
随着铁路和运输网络的建设,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
大量移民涌入美国,需求增加,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在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工业化的高潮。
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导致了城市快速扩张和住房需求的增长。
房地产市场开始从农业和农村地区向城市和城镇转变。
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了经济繁荣的时期。
人口膨胀、城市化进程加速,汽车和公路建设的发展使人们更容易跨越城市和州的边界。
这促进了对房地产的需求和投资。
然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给美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房地产价格崩溃,大量的土地和建筑物被遗弃。
直到1940年代末,房地产市场才逐渐恢复。
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美国经历了经济繁荣和人口增长。
在这个时期,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人们对住房和房地产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此时,郊区的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不断涌现出新的住宅社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其中包括民权运动和女性解放运动。
这些变化推动了城市和郊区的再次发展。
大型购物中心的兴起和购物模式的改变使商业房地产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进入21世纪,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几次重大挑战,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价格崩溃和抵押贷款违约的激增。
房地产市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随后逐渐恢复。
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并且持续发展。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继续推动对住房和商业房地产的需求。
同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也对房地产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美国房地产行业工业化发展趋势
广泛的社会需求是工业化住宅存在的基础 工业化住宅
认可这种住 宅形式
低成本
社会意 识
修建住宅的 原材料:木 材、钢材等 易于工业化
成本意 识
行业技术
土地政策开放
住宅设计质 量不断提高
政策支 持
与现场建房的 投资收益率相 当,成为一种
投资手段
产品替代 性增强
投资途径
工业化住宅的优势来自于加工过程中的成本优势
▪ 在瑞士,该数字是16%。 ▪ 美国的工厂化生产住宅占市场总量由97年的20%增加至01
年的31%。 ▪ 而活动房屋的消费从98年的最高峰—占总开工数的23%,
373,000套,下降至01年的10%,185,000套。 ▪ 预制化生产的住宅的产量由90年代早期的60,000套增加
到02年的80,000套,而其占工业化生产的比例也由90年 代早期的16%增加为02年的3040%。 ▪
•运输的过程 受到高速公 路相关条例 的严格限制: 对运输的时 间、日期、 每天运送的 次数、运载 房屋的大小、 重量都有严 格的限制
•符合标准产 品一般通过 专业零售渠 道进入市场
•消费者可以 选购或个性 化定制
•直销模式逐 渐显露,但 发展趋势尚 不明显
•其贷款方式更 •安装是最后一道
类似于汽车的 工序
贷款-动产贷款, 而与其他房产 的“不动产” 贷款不同
•2000年颁布工业 化住宅改进法律, 就工业化住宅使 用过程中的责任
•一般利率较高 界定给出了法律
而条件苛刻
依据
•零售商有时扮 演借贷经纪人 从中牟利,使 消费者不能充 分享受工业化 住宅的低成本 生产的优势
低收入人群是工业化住宅的主要购买者
▪ 工业化住宅的购买者年龄分布呈现向两端分布的态势:与现场修建 的住宅购买者相比:年轻的人群比现场修建住宅购买者更年轻,年 长的更年长。
建筑工业化概述
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
建筑工业化 概述 在中国
20世纪90年代后,建筑工程中以现浇混凝土结构应用较多,而预制装配 式混凝土构件仅用于单层从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局部构件。轻钢结构、钢结构 在工业厂房、仓库、住宅、商场等民用建筑中开始得到应用。钢结构自重轻、 整体性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具有环保、经济 和美观的优点,建筑工业化开始向轻钢结构、钢结构方向发展。
建筑工业化及其意义:建筑业的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必然产物。它与传统的建造方式根本区别在于把社会生产力从 手工业的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转化。它是采用现 代大工业生产来建造建筑物,运用现代技术、先进生产方式推 动建筑业发展的文明。
建筑工业化概述——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
业者也开发了中层壁式PCA住宅。
1965-1975年:最盛期
1970年:公团HPC工法所使用的14层建高层住宅工业化工法的开发。开始建
造14层的高层工業化住宅。但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由于土地不
足使住宅小区小型化,同时由于需求的多样化、高级化,中层壁式PCA造住宅急
速减少。
在日本
壁式PCA造住宅 HPC工法概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20年4月9日星期四建筑工业化概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2?3?建筑工业化概述?装配式板材建筑?装配式框架建筑盒子建筑工具式模板现浇建筑?大模板和泵送混凝土技术?钢结构住宅?轻型木结构建筑?4?5?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建筑工业化概述?建筑工业化的内容?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不发展?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优势
大批生产的住宅。
如果房子也像汽车底盘一样工业化地成批生产,……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始于殖民地时期,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本文将总结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从殖民地时期到今天。
殖民地时期(前1620年-1776年)殖民地时期是美国房地产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欧洲殖民者开始在北美建立定居点,并从土著居民那里购买土地。
最初,土地主要用于农业和定居,然后逐渐发展成商业和工业用地。
19世纪初期(1776年-1840年)美国独立后,国家开始扩大领土,引入土地政策以促进西部拓荒。
政府通过陆地法案和城市土地法案向定居者分配土地,并鼓励农业和定居发展。
这段时期也是城市发展的开始,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寻找机会。
工业时代(1840年-1890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推动。
工厂的兴起导致了快速城市化,人口涌入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增长。
土地价值上涨,城市扩张,房屋和商业用地需求增加。
20世纪初(1890年-1945年)在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系列经济萧条和战争,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冲击。
然而,在战争结束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城市化进程重新加速。
住宅需求激增,大量低成本住房建设。
二战后(1945年-1970年)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开始兴起。
政府通过住房政策和援助计划促进了低成本住房的建设,帮助更多人实现了购房梦想。
同时,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商业地产和写字楼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20世纪末至今(1970年至今)在20世纪末,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包括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崩溃。
然而,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渐恢复,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如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新的影响。
至今,美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房地产市场之一。
大量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的开发,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美国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价格上涨、房屋供需不平衡和土地资源的匮乏。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都是怎么演变的,你知道吗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都是怎么演变的,你知道吗装配式建筑是建筑风格指通过工厂化生产的建筑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
类比一下,“造”房子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装完成。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式施工方式,用以当前替代目前的湿作业现浇施工方式,其中优点有很多,例如质量更有保证、环境污染更小、更节省劳动力等,那么走到今天,装配式建筑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在欧洲,装配式发展最悠久的是法国,法国具有130年后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史,由于目前法国的预制目前仍然装配率达到了80%,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生产和施工的质量很高。
其次是美国,美国也有近100年后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并早在40多年前就针对工业化建筑进行立法,并出台了相关的行业规范,要求不仅要注重质量,更要注重美观,目前美国的经济适用房主要典型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中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居住在装配式建筑中。
而亚洲的主要代表则是日本和新加坡,基本从上世纪90代开始发力装配式建筑。
西方国家装配式的健康发展非西方国家的装配式住宅已经发展到住宅了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
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丹麦是最具典型性的国家。
欧洲以法国、德国、瑞典、丹麦等为代表。
法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已经历了130余年的发展历程,构造体系以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为主(装配率达到80%),钢、木结构体系为辅。
焊接、螺栓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
德国主要采用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空调板等构件采行采用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建造方式,并注重保温节能特性,目前已发展成系列化、标准化的高质量、节能的装配式住宅生产评价体系。
瑞典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古建筑了大型混凝土预制板的建筑体系,并逐步发展为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通用体系。
目前新建住宅中,采用通用部件的占到了80%以上,是世界上第五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
欧美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以法国和美国为例
欧美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以法国和美国为例一、法国法国是工业化住宅体系发展比较早的国家,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体系。
20世纪50~60年代是法国工业化住宅的数量阶段。
每一个国家发展工业化的早期都是为了解决数量问题,法国也是这样。
其主要目标是:解决有无,以及降低住宅造价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建筑设计由业主委托建筑师设计;大中型的施工企业和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出“结构-施工”体系;预制件厂根据来图加工制作,模板并不标准,可以根据设计进行加工和调整,构件生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些“结构-施工”体系,虽然有很多实际工程遵循,但是没有形成确定的设计标准。
因为在这个阶段,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尽管它的构件是按照要求进行的灵活设计,每一套还是有足够大的生产规模来保障成本的合理性。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这个阶段“有体系,没标准”的情况。
以预制大板和工具式模板为主要施工手段,侧重于工业化工艺的研究和完善,忽略了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
从数量上满足了住宅需求,但是形成了功能单一化的卧城,建筑形式千篇一律。
这些问题在该阶段不成问题,因为此时就是解决有无的问题。
但是到了70年代以后,房屋的需求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工业化住宅进入了质量阶段,人们开始注重它的质量和性能。
大家提出来要增加建筑面积,提高隔热、保温和隔声等住宅性能,还要求改善装修和设备的水平,并改善建筑的形象和居住环境等等。
同时因为需求量减少,建设工程趋向分散化和小型化。
没有规模效应以后,预制工厂逐渐衰败。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国家住房部开始推广样板住宅政策。
样板住宅实际上就是标准化住宅,设计图纸公开发行,所有厂家都可以生产。
从1968年开始,样板住宅政策要求施工企业与建筑师合作,共同开展标准化的定型设计。
同时通过全国或地区性竞赛筛选出优秀方案,推荐使用。
1972~1975年法国通过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创新,进行了一些设计竞赛,最后确定了大概25种样板住宅。
这些样板住宅实际是以户型和单元为标准的标准化体系。
国外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现状_二_美国的住宅工业化
宅设施1.前言美国的建筑业相当发达,据介绍,美国人口约2.5亿,目前住宅自有率为66%,居世界榜首。
人均居住面积约59m2。
96%以上的住宅都装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住宅的设计、施工和装饰均具有较高的水平。
美国现代居民住宅区是在继传统的住宅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无论在社区的规划、设计、住宅建筑和社区的环境建设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都显示较高的水平,其居住环境、生态环境质量之高,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美国现代居民住宅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高的水平主要依赖以下四个因素:一是经济技术高度发达,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二是各种新型建材的蓬勃发展,为现代住宅建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四是政府的宏观管理、重视和引导。
这四个因素如四个相连的环,相互制约、互相促进,推动着美国现代住宅小区向着世界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2.建筑业与住宅类型建筑业是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事建筑业的职工有450万人,建筑企业有40多万家,其中99%是小公司。
有200个职工就算是大公司。
近几年来,美国建筑业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越来越多的工程不是直接由承包商施工,而是由总承包商中标后分包给分承包商施工。
在1991年,这些分承包商的公司数目要占所有建筑公司总数的75%。
分承包商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例如有些承包商只做屋面施工,或者只做钢结构防火层喷涂,别的一概不做。
通常总承包商接到工程项目后要确定分承包商,列出这些公司的名单交给业主聘请的建筑师或土木工程师审查备案,并公布于众。
房屋建造(商)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要,可以选购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五通一平的某一个住宅小区,五通即:水、电、煤气、有限电视、道路等建设;一平即平整土地。
也有一个专业房屋建造商买下整个住宅小区的。
然后专业房屋建造商(公司)通过媒介和各种李湘洲1,刘昊宇2(1.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2.吉林省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61)摘 要:本文介绍了美国的住宅概况和住宅建筑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并对建筑业和住宅类型作了简介,最后叙述了建材应用与施工情况。
美国住宅工业化之路
美国住宅工业化之路作者:思莹来源:《中国周刊》2016年第05期美国西部弗吉尼亚因发现金银矿而“一夜”涌入十一万淘金者,当时矿工们居住的这种木构架房屋,可以认为是美国最早的装配式建筑。
1875年10月的一个清晨,一场大火蔓延弗吉尼亚的33个街区,两千多栋主要为木构架拼装的房屋被夷为平地,但神奇的是美国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城市重建。
1900年时,美国的消费者可以通过邮购公司西尔斯的邮购目录来定制和购买房屋,活动房屋出现。
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上百万居民因无力偿还贷款而失去其住房产权,汽车拖车式的房屋受到欢迎。
这种房屋作为美国工业化住宅的一个雏形,严格意义上尚算不上真正的房子。
二十世纪5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等因素,美国出现住房短缺,汽车房屋经改进成为活动住宅,其外观似传统住宅,被安装在一个永久性的金属底盘上,经由汽车拉到各个地方,接上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就能使用。
住宅内部集成了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功能齐全,每个活动住宅独立成一个单元,也可互相连接。
自由和平等一直是美国的社会理想。
作为一个老牌的移民国家,美国接纳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口。
不管是十九世纪末的淘金热,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由思潮,住宅作为一种物质的载体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美国的文化之中。
历届的政府也在美国住房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965年,成立美国住宅与都市发展部(HUD),职责是为美国国民建立稳固的、持续的、全面的、可负担得起的住房系统。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指定住宅与都市发展部负责整个联邦的活动住宅发展。
同年出台HUD标准和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HUD 标准为联邦性质,对活动住宅的设计、施工、强度和持久性、耐火、通风、抗风、节能和质量进行了规范,规定了采暖、制冷、空调、热能、电能、管道系统的标准化。
如HUD规定,活动住宅的尺寸必须在30平方米以上。
住宅产业化国际-国内发展进程回顾
住宅产业化国际\国内发展进程回顾摘要:住宅产业化广义上是指一切用途建筑物的生产、供应的工业化。
住宅产业化标志着房地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转化。
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是技术和资金的高度集中,从而实现建筑物的大规模生产和社会化供应。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纵观国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会发现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地区都在进入二十世纪后相继提出过相似理念。
但住宅产业化的初具规模和迅猛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形成。
战后的十几年中,上述地区都面临着战后重建、人口增长和住宅需求加剧的问题,住宅的批量、快速生产成为必需。
而中国亦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开始了住宅工业化进程,并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有计划地发展住宅产业化的进程。
日本1955年,日本的房地产业在二战后进入了复苏阶段。
日本政府为促进住宅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大批量相对简易的住宅快速建成以满足市场需要。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提出了住宅工业化的想法。
1965年,日本政府发布了第一个住宅工业化的五年计划,把预制件住宅比率占市场份额15%作为目标。
在随后的30年中,日本政府通过连续的五年计划持续推进住宅工业化进程,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理论,将住宅的设计、建造、建材生产、科技研发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
为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
1974年由政府颁布的《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规程》和《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技术基准》被认为是日本住宅产业化标注化的奠基政策。
日本对工业化住宅的具体认定标准是:建筑物所需的全部材料和部件66%以上必须在工厂中完成制造,其中房屋的主要结构如墙体、梁柱、地面、外立面、楼梯等必须为工厂生产的标准部件,建筑物有现场组装建成。
在日本,住宅的工业化程度随项目的不同而变化。
通常高层集合建筑的预制率最高,而中低层建筑和低层独栋建筑的预制率逐步下降。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项目成本决定的。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建筑工业化是指将传统的人工制作和现场施工方式转变为工厂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的生产方式,通过运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建筑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组装式建筑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理念开始渗透到建筑领域。
在美国,工程师R. Buckminster Fuller设计的“Dymaxion房屋”成为第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组装式建筑项目。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砖混结构和钢结构的组装式建筑开始出现,标志了建筑工业化的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预制建筑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预制建筑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
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模块和干挂砖等成为主要的预制建筑产品。
此外,预制建筑还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等重要工程项目中,显著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
第三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结构、管道、设备等部件在工厂内进行预制,然后通过装配方式在现场组装而成。
这种构建方式实现了工程制造与现场安装的分离,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
第四阶段:数字化建筑的兴起21世纪以来,数字化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建筑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筑设计和生产过程实现了高度集成和智能化。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使得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的信息交互更加高效,同时还涌现出了3D打印、机器人施工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总体而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组装式建筑到预制建筑再到装配式建筑的演进,最终发展到数字化建筑的阶段。
这一发展过程不仅提高了建筑产业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2014-10-10 10:47 专业分类:建筑设计浏览数:484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后,美国对于住房的需求大幅攀升。
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因素。
其一,美国出现“婴儿潮”美国家庭平均人数增加。
其二,与此同时,二战后的现役军人大规模复原。
复员军人回归社会,产生住房需求。
其三,从世界各地涌入美国的移民,又增加了美国人口总数。
在这多方因素的推动下,美国住房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为了迅速解决住房短缺的矛盾,美国政府放松了政策限制,许可简易房屋的使用。
使用汽车作为简易房屋的替代品的现象由此产生。
这种民间自发产生的现象,给予房屋制造商以启发,部分房屋制造商发明了可移动房屋。
他们都被统一制作,外观与传统房屋类似,功能与传统房屋一致。
但是房屋的重量较轻便于搬运。
如有需求,房屋制造商可以使用运输设备,将其运输至指定地点简易安装即可。
至此,工业化、标准化住宅的雏形出现了。
由于美国的传统居住习惯和丰富的土地原材料资源,政府在住宅建设方面,没有采用预制构件装配的住宅建造模式,而延用了传统的低层木结构建造模
式。
这样的方式更注重住宅的舒适性、多样性。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住宅设计和建造出现了细化的社会分工。
住宅部件和结构构件逐渐标准化和系列化,房屋制造商根据客户的功能需求,设计出不同样式和不同品类的产品,供客户自由挑选。
获得订单后,拆分订单到不同的部件和工种。
最终归类订购标准构建,委托专业承包商建设,形成一整套流水线作业方式。
这样既保证了建造速度,又保证了工程质量。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简易房屋已经不能满足美国国民的需求。
更大居住面积,更全使用功能,更美观并突出个性的房屋,成为消费者的新诉求。
1976年,美国政府批准通过《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并制定了HUD国家标准以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
HUD国标对房屋设计、施工和建造的诸多指标进行了规范,并要求所有标准化工业化住宅必须遵守。
在其出售时,建造商必须出示第三方检查机构的证明。
到2001年,美国已经建成使用约一千万套工业标准化住宅,供2200万人口居住。
2007年,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国民生产总值总值达到118亿美元。
由于工业化住宅的成本只有非工业化住宅成本的50%,成本优势促进了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人群、无福利购房者住房问题。